茶館讀書筆記
茶館讀書筆記1
《茶館》這部作品浸注了老舍對于滿族民族命運沉痛思考,老舍在人物形象和行為的描寫中體現了強烈的沒落情懷。
在《茶館》之前其作品中沒有一位亮明滿族身份的人物!但《茶館》中出現了兩個旗人形象松二爺和常四爺,分別是老舍批判和維護的對象。松二爺身上體現的是三百年來積下的歷史文化舊習和心理癥結,使一般的旗人既忘了自譴,也忘了自勵。他們創(chuàng)造了一種獨具特色的生活方式:有錢的真講究,沒錢的窮講究。他們對一切都失去了信心,內部的沖擊和外來的,必然使這個民族走向衰落。
老舍對于常四爺這個滿族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精神世界的探索,是其滿族情結的第一次正面釋放。常四爺,這個老北京旗人中間走出來的自食其力者,是《茶館》這出戲里,最少受到挖苦、批判的一個形象?梢娎仙釋@個人物是付出了最大的感情的,有滿滿的同情和寄托!
作者寫常四爺的主要用意:一是要人們知道旗人下層有一批忠肝義膽的愛國者。二是要表明從清末過來的滿族人,并不都是些坐吃等死的“窩囊廢”。三是表現滿族精神文化中一些極有價值的東西。
首先,在常四爺的身上體現了晚清時八旗將士的多數人仍在堅守的愛國情操。當清朝末年他還吃著皇糧、坐得起茶館的時候,就很瞧不上“吃洋飯”的馬五爺,瞧不上崇洋媚外的國人、尤其是感到國不國民不民的慘狀后,他能沖口喊出:“我看哪,大清國要完!”出獄后就趕上庚子年,為扶清滅洋,他跟洋人打了幾仗。雖然國還是破了,但他的民族氣節(jié)還在,“什么時候洋人敢再動兵,我姓常的還準備跟他們打打呢!我是旗人,旗人也是中國人哪!”其次,常四爺一生保持著滿族人“又倔又硬”的脾氣,不向惡人低頭,不向命運讓步。“我賣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鐵桿莊稼沒有啦,還不賣膀子力氣嗎?”再次,常四爺心地善良,正直豪爽,為人仗義。在他還沒沒落時,看到窮苦人會施舍碗面給人。當自食其力時也沒有人窮志短,“瞧著給,該給多少給多少!”松二爺死了連棺材也是他化緣化來的!作為旗人他對國家的'命運有著清醒的認識,大清國應該受到歷史的懲罰:“該亡!我是旗人,可是我得說句公道話!”
敢于正視,才可敢想、敢說、敢做、敢當。老舍讓這個勇于正視,敢于承擔的常四爺,告訴了我們滿族還是個負責任的民族,不是一個一無是處的民族。
《茶館》劇中描寫的常四爺、松二爺兩個栩栩如生的小人物的怎么活著和怎么死的過程,傾注了老舍對滿族生活和命運悲劇的深刻理解。一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使得整個滿族抬不起頭來,很多滿族人為了生存,改姓改民族!罢l愿意瞪著眼挨餓呢!可是,誰又要咱們旗人呢!”而旗人期盼著“誰也不欺侮誰”!可是也只能,“眼看著老朋友們一個個的不是餓死,就是叫人家殺了!弊髡呔褪怯醒蹨I也流不出來!捌烊艘矏畚覀兊膰,可是誰愛旗人呢?”
這是一個民族的悲哀,他要為這段悲傷的歷史譜一曲挽歌。要給自己及后人,留下記憶,留下歷史,留下血與淚的教訓。要將這一令他痛苦的歷史現象,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遺產保留下來。他為我們留下了一部極其深刻又極具價值的民族文化啟示錄。
茶館讀書筆記2
人民藝術家老舍筆下的《茶館》真不愧為“東方舞臺上的奇跡!”
全劇的人物復雜多樣,卻簡單到從陳設的古樸變?yōu)樾率,最后淪為簡陋,昭示出茶館在各個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化特征、時代特征。
清末整個社會的黑暗腐朽、不可救藥是全劇的中心思想,也是作者要反映的'現實社會的特點。為此,老舍先生精心刻畫了各色人物。從舊社會小資產物、小商人的典型任務王利發(fā)的經營方式的改變,充滿愛國熱情、最后淪落為賣菜的常四爺……無不時刻在步步深入文章的主旨。我們可以從這家老茶館中的精彩演出,看出就制度的必然滅亡。
老舍行云流水的筆法在語言特色上表現得淋漓盡致。濃烈的“京味”語言籠罩了整個劇本,代表了中國的藝術劇本。精練而又個性的語言,三言兩語就勾勒出一個人物形象的輪廊來更能突顯老舍的戲劇特點。當然少不了像“將,你完啦”這樣一語雙關的潛臺詞,讓人讀了很有味道。語言中蘊藏了老舍先生高超的寫作手法。
茶館代表的不僅是一個人,一個茶館的興衰,更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濃縮的典范。
茶館讀書筆記3
《茶館》是老舍先生的名作,是三幕劇的劇本。《茶館》講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館幾十年間的跌宕起伏,歷經清朝、民國、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統(tǒng)治時期這三個年代。《茶館》非常現實,好人不一定有好報,惡人不一定有惡報,充分體現了解放前社會的黑暗、官員的。
老舍先生在《茶館》中刻畫的'人物性格特點十分鮮明,這也是這個劇本的一大特色,王掌柜、常四爺、松二爺、劉麻子、唐鐵嘴、宋恩子、吳祥子等人物的個性特點都躍然紙上。只需讀過一次,不必像上語文課那樣細細品讀,也能把各種人物的性格特點弄明白。例如裕泰茶館的王掌柜,他為人正直、不做壞事,但有些軟弱,遇事就給錢、說好話。茶館的老主顧常四爺,他跟王掌柜一樣,正直、不做虧心事,跟王掌柜不一樣的是他比王掌柜要硬,骨子里有那么一股傲氣,怎么也不肯低頭,不肯讓步。
讀完《茶館》,我體會到我們現在是多么幸福,那時候的很多孩子連一碗熱湯面都很難吃上,而我們現在漢堡牛扒可以隨便吃。那時的人們真是生不逢時,生活在那樣一個黑暗的年代。
在《茶館》里,我最敬佩的人還是常四爺,特別是他那種不向困難低頭的精神。常四爺是滿族旗人,在清朝時有份“鐵桿兒莊稼”,不用干活就有錢拿。后來清國滅亡了,常四爺并沒有像他的好朋友松二爺一樣挨餓,而是自己去種菜賣菜,自食其力,不向困難低頭。這種精神正是我們現在缺少的,由于生活條件優(yōu)越,我們遇到困難就退縮,假如生活在那個年代,沒有常四爺這種精神恐怕也很難在社會中生存。
茶館讀書筆記4
在我國五十年代的首都話劇舞臺上,老舍先生是一位十分活躍的戲劇家。他所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反映了不同時代、不同歷史時期的北京人民的生活面貌和精神狀態(tài),寫出了半個多世紀來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這些作品,是勞動人民翻身解放的歡樂之歌,也是作者對黨和新中國的贊美之歌。在這些頌歌里,有一曲悠遠低沉的帶笑的舊社會的葬歌,恰似華美樂章的主旋律的一段變奏,它從另一個角度和側面,深摯含蓄地抒發(fā)了作者對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愛之情。它就是老舍先生于一九五七年創(chuàng)作的三幕話劇《茶館》。
《茶館》通過對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中,近五十年的舊中國風云變幻的描繪,埋葬了三個可詛咒的時代:戊戌政變失敗后的晚清末年;袁世凱死后軍閥混戰(zhàn)的民國初年;抗戰(zhàn)勝利后解放戰(zhàn)爭爆發(fā)前夕的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時期。這縱貫半個世紀的三個舊時代,是舊中國社會急劇變化的時代,是帝國主義的侵略逐漸加劇、中國由封建的老大帝國日益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時代,也是中國人民覺醒抗爭、掀起了反封建的革命怒濤的時代。老舍先生用三幕戲、三萬字,深刻地描繪出這樣一副廣闊的時代畫卷,出色地完成了埋葬三個時代的任務。
作者以高度概括的藝術手法,通過茶館這個窗口,在三幕戲中分別截取了三個時代的橫斷面,廣泛地展現了整個社會面貌!安桊^是三教九流會面之處,可以容納各色人等,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老舍抓住這個典型環(huán)境,通過茶館里出現的稀奇古怪、荒唐可笑的人和事,讓觀眾去認識那個不復存在的時代。同時,《茶館》對時代的反映,都不是正面描寫重大的政治事件,而是如作者所說:“側面地透露一些政治消息!弊髡咄ㄟ^各種貫穿人物生活上的變遷,表現了社會的發(fā)展演變。
如,對于依附于帝國主義、滿清、軍閥和國民黨的鷹犬爪牙與社會渣滓,如西太后的龐奴龐太監(jiān)、說媒拉纖的人口販子劉麻子、特務打手之類的壓迫者吃人者,作者用“子承父業(yè)”的辦法,讓他們的反動職業(yè)“代代相傳”、“發(fā)揚光大”。他們越變越無恥、越變越反動的歷史,深刻地揭示:“五十年來中國的統(tǒng)治階級雖然幾經變換,但反動派吃人的本質卻是一脈相承的。三次換湯不換藥的改朝換代的結果,使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越來越腐敗、越來越黑暗;對于被逼得家破人亡的受壓迫受損害者,如膽小怕事的茶館掌柜王利發(fā)、主張實業(yè)救國的秦仲義、剛正不阿并由旗人淪為普通勞動者的常四爺、破產的農民康順子等,作者寫出了他們越變越窮苦,越變越醒悟的悲慘歷史,特別是茶館的被霸占、王利發(fā)的自殺、秦仲義的破產和他們的悲憤控訴,表現了國民黨的罪惡統(tǒng)治是多么不得人心。而康順子的最后走上了去西山追尋兒子的革命道路,更是說明了勞動人民的覺醒反抗和舊時代的必將滅亡。
《茶館》采用了特殊的戲劇結構,作者擺脫開劇作法中的“老套子”,甘愿冒著事件不集中,故事性不強的“危險”去進行“新的嘗試”,這些“嘗試”表現在:
第一,作品不拘泥于一人一事為主線的傳統(tǒng)結構法,不追求完整的故事,而是用無數張人物速寫組成的幾十副時代的剪影,形成一個個戲劇片斷,把它們巧妙地編織起來,從而廣泛地反映了社會風貌,表現了時代特征和社會心理。這里有太監(jiān)買老婆之類的血腥買賣;有退隱的國會議員萬念俱灰的懺悔和哀嘆;也有流氓打手的尋釁敲詐、特務暗探的搜捕無辜….一幅幅生活畫面,呈現出舊時代
病態(tài)的社會橫斷面。這些都是由一張張絕妙的人物速寫組成的。
第二,作品結構戲劇沖突的方法和一般的戲劇不同。為了表現人民與舊時代的矛盾,它以茶館為統(tǒng)一的地點,集中了三個社會中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這些人物和王利發(fā)茶館的興衰不一定都有直接的關系,他們相互之間也并非存在著你死我活的具體矛盾和沖突,但是作為階級社會中的一員,必然分別隸屬于社會矛盾的某一方,所以他們的言談舉止又無不反映著社會的矛盾。它用一連串特寫場面,把許多場面、片斷結合在一起,展覽各個時代的人物,揭露了人民和舊時代的尖銳對立和矛盾。
第三,歸根結底,作品用的是一種典型的人物展覽式的戲劇結構。它展覽了七十多個形形色色的人物的生活風貌和性格特點,揭示了社會一角。它沒有突出的主人公,也沒有共同一致的行動,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過去,成為一條獨立的故事線。即使是稍縱即逝的人物身上,也可以看出他們的全部生活和思想。鮮明的主題思想把它們穿在一起,組成一臺統(tǒng)一的戲。
另外,《茶館》的語言藝術也是極具特色的,它具體表現在:
第一,極具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古往今來,一切成功的戲劇作品中,凡性格鮮明生動的人物,必然有著性格化的語言。老舍自己也認為,劇中人物的對話“應該是人物自己應該說的話!奔础凹渍f甲的話,乙說乙的`話!比纭恫桊^》開幕后王利發(fā)和唐鐵嘴的兩句對話就非常自然地交待了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和典型環(huán)境,與此同時也生動地介紹了唐鐵嘴江湖騙子的身份及其鴉片鬼的品性,和王利發(fā)作為茶館掌柜圓熟世故,善于應酬的生意人面貌。這些話,看似平常,卻都有著深刻的性格烙印。王利發(fā)一輩子謹小慎微,巴結認真,滿以為按照父輩留下的方法就不會出錯,可是,茶館卻每況愈下,最終被人霸占。王利發(fā)也只有懸梁自盡,與茶館共存亡。“為什么就不叫我活著呢?”就表現了他死前的痛苦心情;秦仲義原北京城有名的大地主,從二十多歲起,就主張實業(yè)救國。想不到五十年的心血,非但沒能“富國裕民”,自己反而成了窮光蛋。所以,他感嘆“有錢哪,就該吃喝嫖賭,胡作非為……”這當然是反話,是一種對舊社會強烈不滿的激憤之詞。
第二,濃厚的“北京味兒”。老舍的話劇,和他的小說一樣,是非常富有“北京味兒”的,用北京的話,寫北京的人,北京的事,稱得上是中國話劇史上的“京味兒”作品的典范。比如,《茶館》開幕時,茶客松二爺正和常四爺議論著打架的事,打手二德子恰好進來聽見:二德子:(湊過去)你這是對誰甩閑話呢?常四爺:(不肯示弱)你問我哪?花錢喝茶,難道還教誰管著嗎?松二爺:(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說這位爺,您是營里當差的吧?來,坐下喝一碗,我們也都是外場人。松二爺稱他頭次相識的二德子也用“您”。這是講究禮儀的北京人一般對人的尊稱。常四爺和二德子雖是初次見面,卻不客氣地互稱“你”,這表明,他們正處在劍拔弩張的斗爭局面之中,互稱“你”,以示對于對方的輕蔑不敬;這里也有北京的方言土語,如“當差的”(做小官吏或仆人)、“外場人”(舊指善于交際,好面子的人)等,這些語言有助于表現人物的不同性格,二德子仗勢欺人,無理挑釁,常四爺剛直強硬不服軟,松二爺則軟弱膽小,息事寧人。在許多場合,老舍常用俗語表現各個人物的思想感情。如要體面的松二爺則愛說“外場人不做老娘們的事!”王利發(fā)精明圓滑,八面玲瓏,牢記著“街面兒上混飯吃,人緣頂要緊”的處世哲學。
《茶館》是老舍最優(yōu)秀的戲劇創(chuàng)作,他的的幽默詼諧飽含著對人民的摯受,閃耀著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光彩。諷刺的力量是真實,絕不能為追求藝術效果而背離真實、丟掉現實主義傳統(tǒng)。由子作者將幽漱和諷刺圍綁主題進行,而且善于擅長此道,所以既豐富了作品的思想內容,又加粥了藝術效果,從而使優(yōu)茶館琪實深刻地
揭露了舊社會的黑暗和冷酷、且筆力雄健,氣魄宏大,冷嘲熱諷之中包含著深瓤的批判力量,以及富有幽默而嚴峻的藝術風格,被外國文藝界人士譽為是“東方的奇跡”。一部《茶館》,以其內涵之寬廣,窩愈之深邃,構思之梢巧,語言功力之深厚等,征服了中外觀眾,為我國話劇直得了世界性聲譽。而且《茶館》的影響不是短時期的,它對當代話劇的影晌已延伸到新時期,遵從藝術創(chuàng)作規(guī)律的《茶館》成為了中國當代話劇史上一順粗眼的明珠,至今光芒不減。
茶館讀書筆記5
一直以來,我都對共和國文學避之不及,老舍的《茶館》自然也成了“政治的犧牲品”,多少次過其門而刻意不入。若不是于是之等北京人藝的老一輩藝術家出神入化的表演詮釋使之成為話劇經典,《茶館》恐怕早就淹沒在共和國文學連篇累牘的文字垃圾中了。我之所以看《茶館》其實也是沖著北京人藝爐火純青的表演去的。漸漸入戲之后,才恍然覺得,老舍的劇本雖然寫于贊歌大躍進的1956年,系奉命而作,但是那顆體恤下層人民的心,卻沖破了政治外殼的包圍,就像云雀沖破了寂靜黎明的禁錮,婉轉而悠揚,直擊人心。
《茶館》里有的對白能引人一笑,但是這笑中更多的是苦笑,是無奈的自嘲。這些發(fā)笑的對白,要么出自那些被生活逼得走投無路的人無奈之下說出的無奈之話,要么就是那些令人厭惡的角色的溜須拍馬。笑過之后,不禁感到一絲悲涼——“人活著總得有條路走啊,可是哪有路可走!”愿為國家排憂解難的人們飄零四方,一輩子只想太太平平的老掌柜被逼上吊自殺,見風使舵溜須拍馬毫無良心的人卻有錢有勢,不惜讓別人用命來滿足自己的私欲。打學生的老師追殺愛學生的老師,給官差兩個洋錢就能免去殺身之禍,官差指誰就殺誰——“這什么世道?”
《茶館》最后的一部分,三位氣數將盡的老人碰在一起,回顧自己的一輩子,讓人頗感心酸:心懷浩然正氣的常四爺干了一輩子的活卻“一事無成”,心懷實業(yè)救國理想的秦二爺耗了四十年心血建的工廠“拆了”,安分守己的王掌柜“做了一輩子順民”,到了讓人趕出自己開了50年的茶館。這就是“愛國”“順民”的“下場”……“我愛咱們的國啊,可是誰愛我?”常四爺在同一地點時隔五十年兩出此話,著實讓人嗟嘆不已……
改良,改良,越改越良。寧做太平犬,不做亂離人——這大概是中國人對于革命的一貫態(tài)度,幾千年來未有改變。但是,越是茍且躲避以求自保,就越是被各色無賴欺壓魚肉,一輪輪地盤剝搜刮,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說到茶館,多數人津津樂道的還是北京人藝一幫老藝術家入木三分、形神兼?zhèn)涞谋硌荨5覄傞_始看時,還是不大習慣,總覺程式化痕跡太濃,一舉一動一板一眼,每一個動作的.精心雕琢。后來看眾人的評論,才知道這其中透出的老北京人生活的尊嚴和做人的溫良恭儉讓,那時的人們就是這樣見面作揖,硬骨朗朗,言行舉止中千年文化的修養(yǎng)一覽無遺。中國戲劇唱念做打凌然不亂的套路原來就是那個禮教中國的生動顯現,F在這樣的就中國人怕是無處可尋了。
舊時的茶館是市民們幾乎僅有的公共空間,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混雜其中,上層人物與平民百姓一桌喝茶聊天,倒恍然間讓人忘記了階級差別的存在。但是再仔細琢磨茶館中活躍的都是些什么人,就能看出平頭百姓是坐不起茶館的,在茶館里悠閑品茗,提籠架鳥的幾乎都是吃份額的旗人,前清遺老;吃洋人軟飯的買辦和“誰有錢就為誰賣命、充當打手”的地痞流氓;專心向佛不問政事的參議員……至于底層人民,這里則是他們賣命、乞討的傷心之地。
作為公共空間的茶館很容易使人聯想起西方大革命時期的咖啡館。但是二者的意義卻更好相反。本雅明說,巴黎的咖啡館里經常擠進一些付不起80法郎高價訂閱報紙的人,圍在一起搶讀一張報紙,議論國事,密謀革命。西人后來把這造反的發(fā)源地(包括小酒館和街壘)冠上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公共領域”。但是《茶館》里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個貼了幾十年的“莫談國事”也沒聽說中國最后一個皇帝是幾個愛耍嘴皮子的茶客硬給喝下臺的。重農抑商,皇權浩蕩的封建社會中誕生不了法國那樣的穿著燈芯褲的中產階級,《茶館》中實業(yè)救國的那位民族資本家最后落了一個“一無所有”的境地。中國的“公共領域”只是言論無路的上層精英們過過嘴癮、發(fā)發(fā)牢騷的地方罷了,不是民主的醞釀所,而是民意的疏散地。后來北京的茶館漸漸式微了,成都等地的茶館依然花開遍地,不過依然是“莫談國事”。至于傳說中的“中產階級”,咖啡館可是彰顯高雅品位,為權錢交易去臭的好地方。
茶館讀書筆記6
在這個月里,我讀了《月亮茶館里的童年》這本書。這本書上精美的插圖深深地吸引了我,書的封面上那些真實、含蓄、透徹的話語被我記錄了下來。
這本書中講述著女孩天米一些刻骨銘心的童年片段,有天米與她的同學、老師、鄰居相處的故事。這些故事中透露著兒時幼稚而無邪的.小矛盾;有天性善良的同情心;有一絲絲說不清道不明的小憂傷,透出一些人生奧義。
邂逅這本書的時候,我已經要步入六年級了,這就意味著我馬上就要畢業(yè)了。畢業(yè)了,就會和同窗六年的同學分開,我難免有些不舍,但偏偏讓我遇上了這本書,它讓我明白即使分開也能重逢,就像這本書中的天米和麥穗一樣,我堅信這本書說的:"也許童年在每個人身上都留下烙印,等待若干年后的重逢。"也許這段重逢隔得時間很長也許很短,我都會期待著與同學的再一次見面。相信以后這本書會勾起我對童年的無限回憶。它讓我得到啟發(fā),讓我在這個冬日里感到溫暖!
茶館讀書筆記7
老舍出生于一北京大雜院中,一戶舒姓的滿族貧民家。父親是護軍,母親靠洗衣賺錢。父親早逝之后,生活更為窘迫,但幸運之神眷顧了老舍。一為慈善家資助老舍上學,使他收到良好教育。在老舍自身的不懈努力下。他漸小有成就。在之后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而是的境遇更是深深影響著他。而《茶館》之所以有“小中見大”的特色,與其是平民出身也有密切聯系。
同樣,老舍的手法也是獨一無二的。其中最突出的一點便是全劇只有三幕,一幕一時段,干警、簡潔,也十分容易表現劇情,從清末戊戌維新失敗到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再到民黨政權覆滅前夕,與其說是時間變遷不如說是歷史變遷。
人物表現年代,而年代又作為人物表現的背景,相輔相成,使小小一茶館提升到不得不讓人用看“歷史劇”的'眼光評審這部巨作。
劇中一幕幕地時代向前走,衣著也跟著前衛(wèi)起來,客人的思想呢?!簡直是幻包裝不換內容。例如,原先看相面的糖鐵嘴養(yǎng)一兒子,現竟“升級”為大師。劉麻子那說媒拉線行當竟讓他兒子“發(fā)揚光大”變?yōu)椤盎ɑ摵瞎尽保▽=o洋人、官員提供女招待與吉普女郎)。而吳祥子這老式特務到了兒子這輩兒竟改個名兒叫世襲特務。人哪!為何總在這方面“遵規(guī)守矩”呢?
老舍先生,無論您想傳達予后人什么,至少《茶館》讓我們受益匪淺。不得不說聲:“謝謝!謝謝您留予青少年如此寶貴的財富!边@財富,我們會慢慢挖掘的。
茶館讀書筆記8
茶館,一個拉家常的地方,卻折射出一個社會的縮影,茶館真是一句臺詞,一個人物,一個茶館,一個社會,雖已讀完,耐人尋味。
茶館這部書與北京城的語態(tài)茶館為背景,講述在這個時期里的人和事,表現了社會下層人民苦不言堪的生活和當官只顧享樂的風氣。
讀完這本書暫不提感受,我最佩服的就是老舍先生的寫法,它能讓茶館成為一個社會的縮影,他沒有直接寫當時的龍爭虎斗,而是以普通民眾的.生活為落腳點,側面來突出,來反襯這種寫法,更能讓人感同身受,產生共鳴,因為讀者走進了里面的人物。
前清、民國,朝代在更迭,角色在更替,但不變的是社會現象和風氣,人民在戰(zhàn)爭和高官的壓迫中苦苦掙扎,王利發(fā),一個隨機應變的人物,我覺得他的茶館里賣兩種茶,一種是為討好高官而準備的茶,另一杯是同情民眾而送的茶,王利發(fā),他的內心也一樣清澈明凈,同情窮人,對戰(zhàn)爭很反感,但是當時的時局不得不讓他對高官諂顏獻媚,想在這個動蕩的社會中有一席生存之地,但是社會的動蕩只能把他一步步逼向絕路,最后上吊而亡。
在第一幕中“將,你完了”,讓我覺得在那個動蕩的時代,人人都如棋,都有著自己的使命,但又不得不如傀儡般受制于人,一顆又一顆棋子被粉碎,而在中國這張棋盤上留下來的只有哀鴻遍野,血染千里的殘局景象。
茶館讀書筆記9
《茶館》的故事全部發(fā)生在一個茶館里。茶館里人來人往,會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社會,《茶館》的成功首先在于他的戲劇結構的巧妙,嚴密。全劇人物多,時間跨度大,沒有中心故事,老舍采用了四種手法構造該。
一、主要人物父子貫穿全劇,使不會說來說去,離題太遠,不知所云.
二、次要人物父子相承,助于故事連貫。
三、每個人物都扮演著他們自己的角色,同時又與各自所處的時代緊密關聯。
四、無關緊要人物一律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絕無贅筆。
由于《茶館》是老舍寫的,所以始終有點散文的味道。同時《茶館》內發(fā)生的故事所處的年代是戰(zhàn)亂時期,所以對我的吸引不大,但是我可以讀出作者的宗旨。
整個故事反映就是當時的社會炎涼,慘無人道欺壓百姓,人們素質低,沒有人權……整個封建年代的情況,將在這一個茶館里全部折射出來,這也能說明老舍寫作技術的高超,尤其是語言描寫,寫得十分真實,能一針見血。
從話劇結局:王利發(fā)老實厚道,卻落個自殺,連家都沒有了,而那些天天做傷天害理,害人利己的事的人卻過上好日子,穿洋人衣服就能說明當時的社會不公平,無人道,充滿權勢欺壓人民,沒法律,沒人權,沒真理,整個社會是那悲涼.
在這個月里,我讀了《月亮茶館里的童年》這本書。這本書上精美的插圖深深地吸引了我,書的`封面上那些真實、含蓄、透徹的話語被我記錄了下來。
這本書中講述著女孩天米一些刻骨銘心的童年片段,有天米與她的同學、老師、鄰居相處的故事。這些故事中透露著兒時幼稚而無邪的小矛盾;有天性善良的同情心;有一絲絲說不清道不明的小憂傷,透出一些人生奧義。
邂逅這本書的時候,我已經要步入六年級了,這就意味著我馬上就要畢業(yè)了。畢業(yè)了,就會和同窗六年的同學分開,我難免有些不舍,但偏偏讓我遇上了這本書,它讓我明白即使分開也能重逢,就像這本書中的天米和麥穗一樣,我堅信這本書說的:"也許童年在每個人身上都留下烙印,等待若干年后的重逢。"也許這段重逢隔得時間很長也許很短,我都會期待著與同學的再一次見面。相信以后這本書會勾起我對童年的無限回憶。它讓我得到啟發(fā),讓我在這個冬日里感到溫暖!
茶館讀書筆記10
《茶館》的故事全部發(fā)生在一個茶館里。茶館里人來人往,會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社會,《茶館》的成功首先在于他的戲劇結構的巧妙,嚴密。全劇人物多,時間跨度大,沒有中心故事,老舍采用了四種手法構造該劇:
一、主要人物父子貫穿全劇,使不會說來說去,離題太遠,不知所云.
二、次要人物父子相承,助于故事連貫。
三、每個人物都扮演著他們自己的角色,同時又與各自所處的.時代緊密關聯。
四、無關緊要人物一律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絕無贅筆。
由于《茶館》是老舍寫的,所以始終有點散文的味道。同時《茶館》內發(fā)生的故事所處的年代是戰(zhàn)亂時期,所以對我的吸引不大,但是我可以讀出作者的宗旨。
整個故事反映就是當時的社會炎涼,慘無人道欺壓百姓,人們素質低,沒有人權……整個封建年代的情況,將在這一個茶館里全部折射出來,這也能說明老舍寫作技術的高超,尤其是語言描寫,寫得十分真實,能一針見血。
從話劇結局:王利發(fā)老實厚道,卻落個自殺,連家都沒有了,而那些天天做傷天害理,害人利己的事的人卻過上好日子,穿洋人衣服就能說明當時的社會不公平,無人道,充滿權勢欺壓人民,沒法律,沒人權,沒真理,整個社會是那悲涼.
茶館讀書筆記11
《茶館》里有的對白能引人一笑,但是這笑中更多的是苦笑,是無奈的自嘲。這些發(fā)笑的對白,要么出自那些被生活逼得走投無路的人無奈之下說出的無奈之話,要么就是那些令人厭惡的主角的溜須拍馬。笑過之后,不禁感到一絲悲涼——“人活著總得有條路走啊,但是哪有路可走啊!”愿為國家排憂解難的人們飄零四方,一輩子只想太太平平的老掌柜被逼上吊自殺,見風使舵溜須拍馬毫無良心的人卻有錢有勢,不惜讓別人用命來滿足自我的私欲。打學生的老師追殺愛學生的老師,給官差兩個洋錢就能免去殺身之禍,官差指誰就殺誰——“這什么世道。俊
《茶館》最后的一部分,三位氣數將盡的老人碰在一齊,回顧自我的`一輩子,讓人頗感心酸:心懷浩然正氣的常四爺干了一輩子的活卻“一事無成”,心懷實業(yè)救國理想的秦二爺耗了四十年心血建的工廠“拆了”,安分守己的王掌柜“做了一輩子順民”,到了(liao)讓人趕出自我開了50年的茶館。這就是“愛國”“順民”的“下場”……
“我愛咱們的國啊,但是誰愛我?”常四爺在同一地點時隔五十年兩出此話,著實讓人嗟嘆不已……好句子
茶館讀書筆記12
在這個暑假中,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是——《茶館》。
《茶館》這部著作是老舍先生寫的。老舍本名舒慶春,字舍予,他出生于1899年2月3日,是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文學家、戲劇家。他的代表作有:《茶館》《駱駝祥子》《四世同堂》、《龍須溝》等......
在老舍先生發(fā)表《茶館》之前,他已創(chuàng)作出《離婚》、《駱駝祥子》、《四世同堂》這些優(yōu)秀的'傳世之作,《殘霧》、《國家至上》這些劇本,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藝術經驗?梢哉f,《茶館》這部著作是一位成熟的劇作家的成功之作。
《茶館》的所有故事都發(fā)生在一個小茶館里。茶館里人來人往,匯聚各色人物,這一個大茶館就相當于一個小社會,老舍先生把當時社會的風氣全都融入了這個小茶館中,展現了清末戊戌維新失敗后、明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國黨政權覆滅前夕三個時代的生活場景,概括了中國當時的歷史命運。
主要人物王利發(fā)、常四爺、秦仲義等從壯年到老年,貫穿了全劇。次要人物唐鐵嘴、小唐鐵嘴、劉麻子、小劉麻子等都是繼承父業(yè)的,雖然衣著變了,但是德行仍然沒有改。這些人物反映了時代的背景,運用得非常巧妙。
茶館是最具創(chuàng)意的戲劇,三幕戲“葬送了”三個時代,激活了多年的文化積淀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精神。一九五七年七月,老舍將他的作品——《茶館》發(fā)表在《收獲》創(chuàng)刊號上。
茶館讀書筆記13
相對于很多人看過《駱駝祥子》不同,我接觸老舍的第一部作品卻是《茶館》,這薄薄的幾頁紙竟是讓我迷上老舍的一個足夠充分的理由。
作為當代青年,我對戲劇并不是很在意,如果不是世界性的歌舞劇或者音樂劇,不愿意走進劇院看那種夸張的表演。但是惟獨一部《茶館》讓我看幾遍都欲罷不能,我沒法形容我對這部戲劇的深愛。不管是原著,或是電影,甚至電視劇,我都看,看到傷心處,眼淚不分次數的往下掉。
整部劇目里一個大茶館,經過三個時代的變遷,兩代人的掙扎。在那個餛飩的年代,好人沒了活計,壞人發(fā)了橫財,好壞顛倒,正邪倒置。從最底層到最頂層的北平人,都被剝削,被欺辱。老實敦厚的底層人被中國渣滓欺負,最頂層的老佛爺被洋人欺負。好好地一個大清朝,眼睜睜的在北平人眼中倒下。隨之倒下的是北平人的驕傲和自信。外面兵荒馬亂,就連鎖上門都有可能被偷,被騙。不開門吧,吃什么?怎么活著?貴族開始賣家當,老百姓開始賣兒女,自食其力的又時不時被“王法”綁了去。煎熬。】删驮谶@年月北平人也少不了禮節(jié)。好一個“北平人”。皇城腳下的皇上身邊的福澤之地,怎么會這樣脆弱。漸漸的這里的人們開始明白了“我愛我的國呀!可誰愛我呢?”一句話,怎一個心酸了得!
那樣老實與世無爭的松二爺餓死了,到死都不懂得怨恨是個什么模樣;那樣爭強好勝的秦二爺落得一無所有,實業(yè)救國也好,實業(yè)為己也罷,原來自己的遠見還不如一碗爛肉面的見識來的實惠,多悲哀的結論;水靈靈的大姑娘嫁給個無惡不作的老太監(jiān),為了一碗飯,丟了一輩子的人,見慣了一座深宅大院里的狗咬狗,能被趕出來也算是一種幸運,只是一輩子都注定的悲劇,程度的深淺還有誰會有暇顧及呢!拖拉著破鞋的唐鐵嘴和不招人待見劉麻子倒賺了個肚兒肥,一個半仙兒算了一輩子卦,救不了別人也救不了自己,更救不了大清國;買賣人口是個缺德到家的營生,厚著臉皮發(fā)財,比那買人口的還可惡。宋恩子吳祥子憑著那官家的“本事”倒不愁吃穿,這些人自己作惡不夠,教各自的后人也繼續(xù)著他們的“風范”!詈笠粋開了七八十年的大茶館白白地成了人家的!上那說理去?沒處說理。混亂的年代,政權的更迭,不停地改革,也許老大中國是到了該注入新血液的時候了,可是每一次的改變苦的是百姓,即便是這樣容易滿足安于現狀的北平人也眼睜睜見證了流血的年代,是不允許安逸存在的。就連那說數來寶的都為這滿眼狼籍質問蒼天,您睜開眼看看吧!天朝的'子民們正遭受怎樣的踐踏和欺辱!!
老舍先生的文字不如魯迅先生的那樣直白犀利,反倒給我這個相對比較脆弱的心一個緩沖的機會,我喜歡小人物的生活,即便他們是那樣愚鈍,那樣不爭氣,那樣平淡無奇,在魯迅筆下也許那就是該永遠批判的罪人,是中華民族的糟杷,除之而后快。但是在老舍先生的筆下,他們是那樣可憐,就算知道那是錯的,我也難免要同情一番,最后竟從他們的角度考慮他們的問題了。不知道這樣是不是老舍先生的本意,但是我確實沒法不這樣,讀老舍,讀《茶館》,軟化了我日漸被城市的風吹硬的心靈。
茶館讀書筆記14
老舍先生的《茶館》,我讀了有幾遍,每讀一遍都有不一樣的感覺,語言并不是那么的華麗,但是很通俗易懂,基本上都是小人物該說的話,老舍先生說“沒有生活,既沒有活的語言”,《茶館》的.語言都是來自生活,都是那些人物自己說過的話,都是那個時代那個環(huán)境最真實的寫照。
茶館是三教九流會面之處,可以多容納各色人物。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這出戲雖只有三幕,可是寫了五十來年的變遷。在這些變遷里,沒法子躲開政治問題。老舍先生把一些小人物集合到了一個茶館里,用他們生活上的變遷反映社會的變遷,以此用這種側面的方式透露出當時的政治消息。老舍先生以一個小小的茶館反映每一個紛亂時代的社會環(huán)境,借助小人物的生活反映了當時社會各界人物的生活狀況。
茶館讀書筆記15
《茶館》是現代文學家老舍的作品,是一部話劇。全書共分為三幕,分別描寫了戊戌變法,民國初期,新中國成立前夕這三個時間,通過老北京的一個茶館,揭示了這半個世紀形形色色的人生百態(tài)。
第一幕:王利發(fā)從他的父親手中繼承了茶館,茶館中各處都貼著“莫談國事”的字條,可是常四爺卻要偏偏要談國事。他看不起洋人,更看不起二德子,身為滿清旗人,卻說了一句“大清國要完”,被偵緝宋恩子與吳祥子抓了入獄。劉麻子,專門倒賣人囗為生,要將康六的女兒康順子賣給龐總管(太監(jiān))做老婆。秦仲義,二十多歲,是一個闊少,主張實業(yè)救國,說要開工廠,要搞維新。
第二幕:袁世凱死后,軍閥割據,民不聊生,裕泰茶館也逐漸衰敗。常四爺出獄了,卻沒了旗人的身份;康順子母子逃出宮;劉麻子被砍了頭;兩個逃兵想娶一個媳婦,結果媳婦沒娶到,錢還被宋恩子、吳祥子搶了去;宋恩子、吳祥子成了成為了軍閥的走狗,就連繼承了其父的`處世哲學的王利發(fā)也只能苦苦支撐茶館。
第三幕: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國民黨特務和美國大兵在北京城橫行,裕泰茶館更破了,只有“莫談國事”的紙條更多了,字也更大了,在北京城中,吉普車橫沖直撞,愛國人士也接連遭受鎮(zhèn)壓。流氓特務要霸占王利發(fā)苦心經營了一輩子的茶館。而在這時,茶館中來了兩個五十年前的朋友,一個是常四爺,一個是工廠被沒收,一輩子的成果徹底垮臺的秦仲義。三個老人在茶館中凄慘的撒著紙錢,常四爺、秦仲義走后,王利發(fā)也上吊自殺了。
在這三幕話劇中共出現了七十多人,其中有五十人有名有姓,他們的身份也差異巨大,正好代表了社會中各個階層的人!恫桊^》通過裕泰茶館的興衰歷程作為線索,寫出了在每個時期的時代特征以及不同的文化風俗,其雖沒有較為完整的情節(jié),卻只用三言兩語就將某些人物的特征描繪了出來。由人物引出故事,再由故事引出更深層次的社會現象。
《茶館》將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社會矛盾共同構成一個巨大的社會背景。在運用了多種幽默的情節(jié)后,對那三個時代的黑暗的社會進行了批判。其實,《茶館》不僅僅需要我們在閱讀時思考,更需要我們不斷去尋找其內部更深層的含義,細細品味其描繪出的社會現象……
茶館讀書筆記16
《茶館》是老舍先生的名作,是三幕劇的劇本!恫桊^》講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館幾十年間的跌宕起伏,歷經清朝、民國、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統(tǒng)治時期這三個年代。《茶館》非,F實,好人不一定有好報,惡人不一定有惡報,充分體現了解放前社會的黑暗、官員的腐敗。
老舍先生在《茶館》中刻畫的人物性格特點十分鮮明,這也是這個劇本的一大特色,王掌柜、常四爺、松二爺、劉麻子、唐鐵嘴、宋恩子、吳祥子等人物的個性特點都躍然紙上。只需讀過一次,不必像上語文課那樣細細品讀,也能把各種人物的性格特點弄明白。例如裕泰茶館的王掌柜,他為人正直、不做壞事,但有些軟弱,遇事就給錢、說好話。茶館的老主顧常四爺,他跟王掌柜一樣,正直、不做虧心事,跟王掌柜不一樣的是他比王掌柜要硬,骨子里有那么一股傲氣,怎么也不肯低頭,不肯讓步。
在《茶館》里,我最敬佩的人還是常四爺,特別是他那種不向困難低頭的精神。常四爺是滿族旗人,在清朝時有份“鐵桿兒莊稼”,不用干活就有錢拿。后來清國滅亡了,常四爺并沒有像他的好朋友松二爺一樣挨餓,而是自己去種菜賣菜,自食其力,不向困難低頭。這種精神正是我們現在缺少的,由于生活條件優(yōu)越,我們遇到困難就退縮,假如生活在那個年代,沒有常四爺這種精神恐怕也很難在社會中生存。
中國有多少個朝代,每個都逃不過從繁盛到興衰這條歷史道路。有時候,覺得歷史很殘忍,曾給了一個偌大國家偌大希望?墒怯谐蝗眨瑓s要他甚至他的子子孫孫一并償還!康侥菚r候,總有很多很多的人家里破碎,血薦軒轅。
大若,張居正、曾國潘。小若老舍筆下此書中的主人公王利發(fā),見證了自己從小到大伴隨的茶館。見證這個過程是殘酷的.。一個法治的國家,一個兢兢業(yè)業(yè)的茶館主人,若非歷史的洗禮,國家的推卸,怎會面對這個殘酷的過程呢?
所以,最后王利發(fā)和他的茶館一起走向滅亡了。
這本書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一個國家,如果不富強,那么他的子民必須為他買單,那么張揚為人民服務的國家如何安民心,如何立足國際?所以我覺得,要說我國近年來是不是真的實現人民和諧發(fā)展的標準應該著重于人民總體的生活質量,倘若,人人常遭受飛來橫禍,何以聲稱他生活在一個富足的國家呢?
茶館讀書筆記17
《茶館》是中國話劇史上的經典,也是老舍的成功之作。
老舍的《茶館》看似聚焦于一個小茶館里,但這個人來人往的茶館里匯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簡言之,是一個小社會的濃縮。老舍抓住了這個場景的特點,將半個世紀的時刻跨度,六七十個主,人物高度濃縮在茶館中,展現了清末戊戌維新失敗后,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政權覆滅前夕三個時代的生活場景。概括了中國社會各階層,幾種勢力的尖銳對立和沖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的中國的歷史命運。
這就是《茶館》投影出的中國!
裕泰茶館在大時代中生存了下來,必然有他的生存之道。先從茶館的內部裝飾開始說起。
從茶館中桌凳的變化就側面反映了那里生意的好壞。第一幕中店里放的是長桌,方桌,方凳,長凳,小凳。這樣客人的容量還是挺大的。當時天泰,廣泰,德泰都已經關門了。市場競爭的壓力不大了,勉勉強強的混口飯吃。第二幕中一律是小桌與藤椅,桌上鋪著淺綠色桌布。墻上用的是時裝沒美人,可見王利發(fā)緊跟時代潮流。第三幕中都換成了小凳和條凳,家具也黯淡了,門庭也不光線了,歲月讓裕泰失去了生氣。體面也不是那里的形容詞了。除了這明顯的外部裝飾,還有那些個字條。
“莫談國事”這條子陪著裕泰一齊經歷了半個世紀。第一幕中茶館各處都貼著這條子“莫談國事”。第二幕中的“莫談國事”更大了,更醒目了,功能依舊。第三幕中“莫談國事”有了一個伙伴“茶錢先付”。“莫談國事”更大,更多!這是一張神奇的條子。
“莫談國事”將封建無限的'放大,也無限的反應了社會的落后。“茶錢先付”反映了裕泰的生意已經岌岌可危了。
在茶館中不僅僅僅有陳設的條子,還有人。《茶館》中人物繁雜但每一個都有鮮明的個性。
其中在全文的結尾的時候有一個沈處長。他一共只有一點點的臺詞,是七個“好”字和一個“傳”字。語言極其凝練,但同時把這個人表現的淋漓盡致。沈處長的出場穿著軍便裝,高靴,帶馬刺,手持小鞭,后面還跟著兩個憲兵。他明顯是一個很霸氣的人,但少言寡語。不說話,用眼神示意也許就是這些長官的特征之一。
沈處長但是是這戲中的跑龍?zhí),而王利發(fā)是貫穿整部戲的靈魂人物之一。
王利發(fā)是一個小小茶館的老板,為了生存,他阿諛奉承,逆來順受。這不僅僅僅是他的茶館,也是他父親的。因此茶館不僅僅是一個賺錢工具,更是他父親的饋贈和期望。一個不卑不亢的人,但不是一個茍活之人,他很堅定的保護家人,自我堅守茶館,最后用上吊來結束性命。
《茶館》是我讀的第一本戲劇。人物繁多,我每每讀過都不時的翻到前面去看人物表。雖然人物多很繁雜,但老舍能清晰地寫下這么多,可見他潛質的強大。一張張丑惡的嘴臉,一張張善良的臉龐,都在老舍筆下栩栩如生。我讀出了世道淪落,讀出了人間正道是滄!
《茶館》很經典,人物很傳奇。
茶館讀書筆記18
在滿清王朝即將滅亡的時候,老北京的裕泰茶館里卻是一片“繁榮”景象:提籠架鳥、算命卜卦、賣古玩玉器、玩蟈蟈蟋蟀者無所不有。年輕精明的掌柜的王利發(fā)各方照顧,左右逢源,才把茶館上下打理的井井有條。然而在這“繁榮”的背后卻隱藏著整個社會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貨充斥市場、太監(jiān)買老婆買兒子、愛國者遭逮捕。整個北京城到處人心惶惶,百姓無法安居樂業(yè),然而坑蒙拐騙的惡人卻過的有滋有味。讓我們一期跟隨著老舍先生的腳步,去看看老北京裕泰茶館的點點滴滴。
走進裕泰茶館,里面坐著形形色色的喝茶的人:年輕精明的王掌柜,一輩子苦心經營,只為了把父親傳下來的裕泰茶館辦大辦紅火,可惜遭到各種阻礙,最終心愿難成,迫于無奈,只能親手毀掉茶館;勤勞樸實的李三爺,一生都在茶館當伙計,他見證了茶館的興衰蛻變; 正直勇敢的常四爺,在茶館中多次見義勇為,還在八國聯軍侵華時候徒手打死八個洋兵,因此還被當作義和團通緝,只得逃到郊外過著平淡的生活;膽小怕事,好吃懶做的松二爺,他一生沒做過什么大事情,只喜歡養(yǎng)鳥養(yǎng)蛐蛐,但心地很善良,可也只能受別人欺負,后來被幾個騙子用假大洋蒙騙,一病不起;精明卻又頑固的秦二爺,一心想實業(yè)救國,起初為了建工廠,惹得好多鄰居不滿,也經常刁難王掌柜,后來他的.工廠給老百姓帶來了實惠,也實現了他自己的愿望,可最終好好的工廠卻被一些貪官惡人定為逆產,沒收了?
茶館里不僅有這樣善良樸實的老百姓,更多的是坑蒙拐騙,欺壓百姓的惡人,三教九流,無所不有:前清時候老佛爺身邊的太監(jiān)總管龐公公,依仗自己有權有勢,搜刮民脂民膏,買宅子,買老婆,買兒子,喪盡天良,最終也被他的幾個侄子算計陷害,氣死了;總給人保媒拉纖的劉麻子,他專干些拐賣婦女孩子的事,最終被誣陷為逃兵,死在菜市口;算卦占卜的唐鐵嘴,打著看風水的旗號,私下買賣人家的財產,賺取不義之財,最后也被人亂棒打死?可見這壞人最終都沒什么好下場,但是他們罪有應得,他們迫害了多少人家本該幸福美滿的生活。
茶館里也充斥著各種人間真情:親情,友情,愛情,和愛國的熱情。親情是偉大的,裕泰的王掌柜總是給人一種摳門的感覺,但是為了孩子的安全,他什么都舍得,甚至是他苦心經營的茶館。他的二兒子被誣陷進了警察局,盡管警局的人也知道他沒有罪,但是為自己自的聲名和貪心,就假借保釋的名義向王掌柜收取一千塊大洋,換取他兒子的自由。一千塊大洋,王掌柜只好以自己的茶館和所有家當作抵押,借了錢,救兒子出來,他明明知道一輩子也還不清債務,但是他沒有絲毫的猶豫,也沒有責怪兒子,這就是一個父親的偉大,這就是親情的偉大。在老裕泰,王掌柜,秦二爺,常四爺,松二爺幾個人的友情也是值得我們贊揚的,在朋友有難時會伸手相救,甚至會冒著生命危險去保護自己的朋友,他們之間的友情沒有利益的瓜葛,沒有債務的牽扯,是我們現實社會中的人都羨慕的純潔的友情。在老北京,在那個不太開放的時代,他們的愛情都不是太幸福的,甚至發(fā)生了好多的悲劇。王掌柜的婚事便是他大舅媽張羅的,盡管后來生活還算和睦,
但是他錯了他愛的人,是他一生的遺憾。他的兒子也很不幸,由于二丫頭的父親要六根金條作為彩禮,這兩個年輕人的愛情也只能被無情的拆散。后來二丫頭被他父親嫁給了兩個逃兵,在結婚那天,二丫頭自殺了,這一幕幕的悲劇實在讓人心痛。在北京城,好多年輕人的愛國熱情更是讓人敬佩。為了國家的明天,為了百姓的幸福,他們寧愿放棄眼下的生活,去投入到革命中,離開了家人溫暖的懷抱,到炮聲連連的沙場上冒死拼殺。這種愛國的精神很是值得我們這代年輕人學習,金錢并不是唯一的奮斗目標,我們要為了國家更美好的明天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老裕泰茶館經歷了清朝末期的落末,抗日時期的動蕩不安,和國民黨和美帝國時代的混亂內戰(zhàn),而好多人已經離去了,掌柜的王利發(fā)也絕望了,恰巧來了兩位五十年前結交的朋友,常四爺和秦二爺。三位老人撒著撿來的紙錢,凄慘地叫著、笑著。最后只剩下王利發(fā)一人,他拿起腰帶,步入內室,仰望屋頂,尋找安然了結一生的地方。這是茶館的一生,也見證了許多人的一生,我只能慶幸我們的社會很安定和和諧,但生活就是這樣,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人生,各有不同,各有滋味。
看完了茶館,也好想沏上一杯清茶,品著手中的茶,慢慢去品味人生的苦與甜。
茶館讀書筆記19
巷口的燈光忽明忽暗,墨色的夜空星光黯淡。讀著《茶館》,時間跨越百年,在時間線上走走停停,一切都似乎回到了1898年,那個茶館開張的初秋。
轟轟烈烈的戊戌變法剛剛結束。特務藏匿在人群之間,緊盯著每一位行人。窄薄的“莫談國事”的紙條,在初秋的風中哆嗦著,似是在為時代而悲嘆。裕泰茶館便是在此時開張的。雖只是一方小小茶館,但也有四方三教九流在這兒演繹著他們自己的人生:無賴潑皮恣睢作惡,喪失人性的人販子公然談生意,太監(jiān)仗勢為虎作倀,以“實業(yè)救國”為夢想的秦二爺,具有俠骨豪情的“旗人”常四爺。戲聲、笑聲之中,王利發(fā)掌柜就在這里與諸位客人周旋,二十幾歲的他已深諳世故人情。嘈雜的人聲之中,“大清國要完”有如驚雷一道讓茶館靜了下來,常四爺因他一句痛徹心扉的感嘆身陷囹圄。
“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币换螏资隃婧IL铩C駠某闪砹嗣篮玫幕孟,然而,白云蒼狗,世事無常。短暫的太平之后,無休無止的軍閥混戰(zhàn)將幻想擊為了泡影。茶館也變了。鋪了淺綠桌布藤椅小桌替代了古樸的'茶座,墻上也貼上了外國香煙。而王利發(fā)苦心迎潮流的結果并沒有換來茶館的興盛,只是特務巡警一次又一次地敲詐和裕泰茶館的日漸衰落。時代在改變,政局在動蕩,而“莫談國事”的紙條,卻依然在風中飄搖。
時光從不寬容任何人。所謂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只能是人們追求的烏托邦。曾經懷著夢想的秦二爺、常四爺、王掌柜,再度聚首時,曾經的小伙子已經熬成了雙額染雪的孤苦老人。一生敢想敢干的秦二爺,懷著“實業(yè)救國”夢想,慘淡經營數十年,最后所有資產被沒收賤賣,心灰意冷,美好愿景化為一夢華胥,實業(yè)救國滅為一紙黃粱;一生正直善良的常四爺,敢說敢做,自食其力,最后賣菜度日,孤老終身,發(fā)出“我愛我們的國呀,可誰來愛我呢?”的悲嘆;一生謹小慎微,委曲求全的王掌柜,只求在動亂的社會中生存下來,順順當當地活下去,卻改良改良越改越涼,最終家產被占。眼看已是桑榆暮景之年,三位老人連一位家人都無從尋覓,回望過去已是往事迢遞。
夜深,茶館燈光昏黃黯淡,三位潦倒的老人悲愴地撒紙錢自悼。這不僅僅是他們提前為自己“送葬”,更是在為這個時代送葬。黑暗的時代,小人物的抗爭是多么的蒼白無力,吃人的社會吞噬了一顆顆跳動著的紅心。
黎明時分,茶館的燈光黯淡了下去,街上的陽光卻漸漸明亮了起來!昂诎禑o論怎么漫長,白晝總會來到。”黑暗吞沒了秦二爺、常四爺、王掌柜,但曙光總是在最黑暗之處萌生。康大力、康順子、王大拾等年輕人投奔西北游擊區(qū),他們掙脫黑暗的桎梏,唱響反抗之歌,奔赴那光亮之地。無數逐光之人用鮮血和生命,最終換來了一個新的時代。
茶館讀書筆記20
已經忘記了第幾次閱讀老舍先生的《茶館》了,但是每一次都是既有相同的感動,卻又有不同的感受。 《茶館》只是三幕劇,但是時間卻跨越了近半個世紀,書中人物并不多,卻囊括了當時世道上至皇帝太監(jiān)下至流氓特務的三教九流,這些事情只發(fā)生在一間茶館中,可是我們卻能從中看到當時中國的縮影,不能不說這是老舍先生的功力,在他的筆下,每一個人物的選取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每一個角色都是鮮活生動的,寥寥數筆幾句臺詞,卻能讓人起幽默沉痛之心,再看《茶館》會發(fā)現這短短的作品是如此完整而完美,再多添一字而不可得,再減一字而不可為,可見老舍先生的文字能力。
同樣的`能力亦體現在《龍須溝》中,縱然《龍須溝》只是時代的產物,并無如《茶館》一般超越于時代之上的魅力,卻依然讓人過目不忘。老舍先生曾經說過:我想寫一出最悲的悲劇,里面充滿了無恥的笑聲。那么無疑《茶館》做到了這一點。 《茶館》是?闯P碌,每次看都會給我不一樣的感受,以前年輕氣盛之時,最愛常四爺,因為他仗義執(zhí)言,敢說真話,那一句“大清國要亡”在茶館中回蕩,他卻也因此下獄,這次卻更深切感受到王掌柜的痛苦,盡管他善良擅于變通,想盡辦法生活下去卻不可得,老舍先生說過:最大的犧牲是忍辱,最大的忍辱是預備反抗。
而他的反抗不過是吊死在自家的茶館中,最后與兒媳及孫女的告別都是如此倉促,思之令人淚落。而秦二爺與崔先生同樣是不可忽視的存在,老舍先生塑造人物最妙之處就是寥寥數筆短短幾句話,卻勾勒出人物最鮮活的一面,秦二爺的實業(yè)救國之心,崔先生的心灰意冷,都讓人不禁沉痛感慨,這其中呼之欲出的問題就是我們應該如何救國,或許老舍先生在《茶館》中已經給出了答案,在那個泥沙俱下的時代,在那樣的政府統(tǒng)治下,誰也沒有辦法救國,譚嗣同的死并未喚起大多數民眾的覺醒,甚至喚不起他們的一點同情,拳亂來了又去了,普羅大眾卻依然生活在痛苦中,甚至比清末時亦有不如,就像書中所描述的一般,好人如王掌柜一般逐漸無立錐之地,只有窮兇極惡之人卻生活得越來越好,在這本書中,作者不僅立意要探討中國人的人性問題,也是在探究高于時代之上的社會問題。
【茶館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茶館》讀書筆記03-07
茶館讀書筆記03-22
老舍茶館讀書筆記08-27
茶館讀書筆記(通用3篇)03-10
成都的茶館03-25
鄉(xiāng)村茶館作文05-05
揚州茶館教學反思12-27
茶館關門了作文300字04-24
茶館讀書心得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