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李白與杜甫》讀后感
讀后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于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于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后的基礎上發(fā)感想。下面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李白與杜甫》讀后感,歡迎閱讀。
《李白與杜甫》讀后感一
該書上篇講李白,下篇講杜甫。郭沫若以其卓越的考據(jù)功底和敏銳的詩人感受,生動還原出一代“詩仙”“詩圣”的真實生活。書中諸多觀點極富創(chuàng)見,隨手援引資料更是妙趣橫生。
初版于1971年10月的文史巨匠郭沫若的《李白與杜甫》,曾讓二十多年前的筆者佩服得簡直是五體投地:詩仙李白與詩圣杜甫現(xiàn)存的2400多首詩作,在郭老那里就如常人腦中的乘法口訣一樣爛熟于心,為了佐證自己的某一觀點,他可以信手拈來,而且是旁征博引,動輒十幾條乃至數(shù)十條,這讓我驚詫于郭老深厚的考據(jù)功底和超人的記憶力!須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之交,網(wǎng)絡與搜索引擎尚未問世,而郭老卻已近耄耋之年。此其一。其二,巨著熔文史于一爐,郭老以詩人的'筆觸,史家的慧眼,將李杜的身世婚姻、生活狀況、政治活動、宗教信仰和文學創(chuàng)作以及二人的交游,兼及他們與賀知章、嚴武、岑參、蘇渙等同時代的其他詩人以及唐玄宗李隆基、永王李瞞、節(jié)度使哥舒翰等要人的交往等等,條分縷析,娓娓道來,新見迭出,別開生面。一幅幅李唐王朝由鼎盛輝煌轉(zhuǎn)至衰敗凋零的歷史畫卷徐徐展現(xiàn)在了讀者眼前,既波瀾壯闊,又流光溢彩。
大文豪蘇東坡曾有詩云“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独畎着c杜甫》這樣的信息量豐沛、學術底蘊深厚而又“一掃從來因襲皮相之論”的力作,真是讓我等文史愛好者大快朵頤。讀《李白與杜甫》,其快感猶如讀小說《紅樓夢》《三國演義》,隨便翻開其中的一頁,讀者都可以“眼前直下三千字”,隨著郭老滔滔大河般汪洋恣肆的探析與闡發(fā),與作者共振:或者百感交集,或者唏噓不已,或者茅塞頓開,或者慷慨激昂。
“杜甫應該肯定,我不反對,我所反對的是把杜甫當為‘圣人’,當為‘它布’(圖騰),神圣不可侵犯。千家注杜,太求甚解。李白,我肯定了他,但也不是全面肯定。一家注李,太不求甚解。”這是郭老的夫子自道。茅盾則說:“郭老《李白與杜甫》自必勝于《柳文指要》,對青年有用。論杜稍苛,對李有偏愛之處。論李杜思想甚多創(chuàng)見!备`以為,將兩位大師的這兩段話結(jié)合起來看待和評價《李白與杜甫》,庶幾接近客觀。
《李白與杜甫》讀后感二
不記得是第幾次讀《李白與杜甫》這本書了。從前印象很不好。為的郭沫若挖空心思地貶低和糟踐杜甫,看了叫人生氣。我又向來鄙薄郭沫若的為人。因此,總是帶著抵觸的心理來讀。這一回算是耐著性子,又從頭至尾讀了一遍。對于《關于杜甫》部分,還是極反感。
竊以為這本書的后半部,完全不必寫。除了標榜階級立場之外,看不出郭沫若在杜詩研究方面下過任何功夫。郭沫若寫杜甫,通篇都是一種“找茬”的調(diào)調(diào);讀之令人生厭。我們?nèi)粝霃墓魧Χ鸥Φ木唧w論斷里有所受益,注定是緣木求魚。但若換一個思路,將郭沫若對杜甫的論述,當作特定時代文學批判的一個典型案例來解讀,則足以窺一斑而知全豹,于學術史的了解大有裨益。研究20世紀學術史者,不可不讀該書,尤不可不細讀該書《關于杜甫》部分。郭沫若挖空心思詆毀杜甫,亦時時見出其天性之黠慧,若能拋價值判斷于一旁,讀者自可從中找樂。但說句良心話,該書的'《關于李白》部分,確實寫得好。古往今來的李白研究,并無幾人能出其右。我每次讀,都要為之拍案叫絕。
郭沫若的文史功底和才氣真是罕見。郭沫若尤其擅長直覺式判斷,往往不待繁瑣考證,一眼即能看出問題。郭沫若論王羲之《蘭亭集序》有可能是偽作,說帖中“癸丑”二字寫得過扁,分明是后來添上去的。我最佩服他這種直覺式斷論的本事。非兼得天才與學力之長,不能作此直覺式判斷。郭沫若論李白,亦頗多此種判斷。譬如他說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中“奔流咸秦”的“咸秦”二字是“碎葉”之訛;又據(jù)魏顥《李翰林集序》“生子曰頗黎”,論斷世傳李白子名“伯禽”,實乃“伯離”之誤。這些判斷,皆前賢所未能道。雖然不免有臆測的嫌疑,但足以備一家之說。郭沫若論李白,處處見出大家風范。諸多判斷,看似出于直覺,卻又與史實若合符節(jié)。
《關于李白》部分,“李白在政治活動中的第二次大失敗”這一章,寫得最為精彩。永王事件,錯綜復雜。讀兩《唐書》及《資治通鑒》,往往如墮五里云中,難得真相。郭沫若卻將玄宗“制置”、肅宗稱帝、永王東巡三者之間的時間差算得極準;將玄宗、肅宗、永王父子兄弟三人各自算盤,剖析得細致入微。此一部分剖析事件原委,可謂單刀直入,直奔主題;所下判斷,真如老吏斷獄,精悍絕倫。故足以發(fā)千古之覆。我每讀此章,必大呼痛快。郭沫若作為大史學家的政治洞察力,不是一般的文史研究者所能具備的。這大概與其一生從政、諳熟政治斗爭有關。
“李白在長流夜郎前后”這一部分,亦精彩。郭沫若分析李白下獄及流放夜郎前后心理變化,極為妥貼。較之一般的人物傳記,郭沫若在還原詩詞作品的情境方面,亦見出他作為大文學家的敏感。他在行文中,隨意插敘《早發(fā)白帝城》《上三峽》兩首詩,說明李白遇赦前后心境的不同,令人嘆為觀止。
學術研究,往往因襲者多而發(fā)明者少。郭沫若論李白,于史料左右逢源,而其論斷又是這等醒透痛快。是以可貴。
說到文章的寫法,郭沫若《關于李白》也具有典范價值。同樣是寫李白,他絕不像李長之那樣缺乏深度,但也絕不是陳寅恪那樣純粹論文寫法。郭沫若用純粹的白話來寫作,語言生動,表達到位,不愧為現(xiàn)代文的大手筆。
郭沫若博聞強記,隨手援引的資料,也很有趣。原來陸游對李白和杜甫的功名思想,都很有些看不慣呢。陸游批評李白,說:“以布衣得翰林供奉,此何足道!遂云‘當時笑我微賤者,卻來請謁為交歡’,宜其終身坎坷也。陸游又寫過一首《秋興》詩批評杜甫:”功名不垂世,富貴但堪傷。底事杜陵老,時時矜省郎?“讀郭沫若《李白與杜甫》,亦可滿足獵奇心理,此亦一樂。
《李白與杜甫》讀后感三
《李白與杜甫》是郭沫若的一部作品,讀完這本書,我的心里有很多的感觸。李白和杜甫是我們都知道的詩人,郭沫若也是我們很熟悉的一位作家,那么作家眼中的詩人們是什么樣的呢?
中國每一朝代幾乎都有一種代表性的'文體,漢賦、魏晉小品、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唐朝詩歌最勝,李杜又是唐朝詩人中無法超越的雙峰,為人贊譽“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币粋被稱為詩仙一個被捧為詩圣,史上研究分析李白杜甫詩文的文章專著是數(shù)不勝數(shù)。
手中這本《李白與杜甫》是郭沫若1971年就寫成的作品,除了一些短詩詞,此書可稱為是他的封筆之作,而且此書是在郭沫若的兩個兒子郭民英、郭世英相繼自殺后著成的。人在痛苦時會作情感轉(zhuǎn)移,或寄請于工作,或寄情山水,或寄情與文字,或寄情煙花柳巷,或寄情故紙堆,或寄情政治……對于文人來說最有效的方法可能就是寄請于文字古籍學術,當年魯迅就曾抄古碑排解苦悶彷徨,沈從文解放后研究古代服飾放棄文學創(chuàng)作遠離政治。
這本《李白與杜甫》卻有別于郭沫若的那些聽命文學、口號文學、政治論文,仿佛回復了他早期的部分張揚與反叛的個性,隱含著痛苦的傾訴與反思。
有一種痛苦叫喪子之痛,有一種解脫叫寄情古籍。我想這本書也許就是郭沫若寄情于李白杜甫的詩歌和古文獻來轉(zhuǎn)移喪子之痛的產(chǎn)物。這本書既是詩論又是史論還是詩人傳記,再夾雜一些個人感情寓意在里面,所以此書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廣受爭議也就不足為奇了。
【《李白與杜甫》讀后感】相關文章:
李白的名言12-31
李白的作文04-11
經(jīng)典杜甫名言11-08
杜甫的作文03-02
詩仙李白作文03-08
關于李白作文04-11
關于李白的作文02-10
盛唐李白作文10-11
遇見李白作文04-17
與李白對話作文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