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世界》讀后感大全(15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蘇菲的世界》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
看過《蘇菲的世界》的朋友一定會這樣認為:它是一本簡單而又深奧的小說,《蘇菲的世界》 讀后感。它曾經一度地使我拿起,一度地使我放下,它一會使我興趣十足,一會又使我失去耐心,我便在這矛盾中斷斷續(xù)續(xù)地讀完了整本書。 14歲少女蘇菲收到的陌生來信帶她走進了一個她幾乎從未接觸過的世界,引導她的思維走進了人類更深、更本質的思考。 這本書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fā)展,告訴人們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本來我認為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讀時產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
本書的另一個奇妙之處在于,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這些信雖是寄給她,卻是寫給一個與她同一天生日的、似乎是不存在的女孩——席德。更出奇的是,艾伯特不停地給蘇菲講課,卻發(fā)現(xiàn)他們所做的一切似乎是席德的父親艾勃特少校的“特意”安排,或者說他們是活在少校的意識當中。他們的談話和舉動被少校安排好后寫進一本叫《蘇菲的世界》的書,作為生日禮物送給她的女兒。故事的結尾,艾伯特與蘇菲試圖逃出少校的思想控制并且成功。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2
一本給年輕人的哲學讀物,讓我留下了感動的淚水…以童話般的口吻娓娓道來整個哲學大廈,太溫暖了。
作者寫作了一本叫蘇菲的世界的書,書里面少校創(chuàng)造蘇菲和艾伯特的世界給女兒席德以哲學上的啟迪,少校書中的蘇菲在她的世界發(fā)現(xiàn)了一本名為蘇菲的世界的書,不禁讓我想起了卞之琳的那首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同樣是寫給小白的一本從蘇格拉底以前的時代梳理至當代的哲學思潮的讀物,但這是一本讓你有所思考,對哲學逐漸產生興趣的書。
太喜歡書中的這段話了“蘇菲,我們就是這個活的星球。地球是航行在宇宙中燃燒的太陽四周的一艘大船。而我們每一個人則是滿載基因航行過生命的一條小船。當我們安全地把船上的貨品運到下一個港口時,我們就沒有白活了…”
我們都會在某個時間思索生命的意義,存在的意義,而關于存在的問題是無法一次就回答清楚的。所謂哲學問題的定義就是每一個世代,甚至每一個人,都必須要一再地問自己的一些問題。借著提出這些問題,我們才知道自己活著。當人們追尋這些根本問題的答案時,他們總是會發(fā)現(xiàn)許多其他問題因此而有了清楚明確的解決方法。科學、研究和科技都是我們哲學思考的副產品。我們最后之所以能登陸月球難道不是因為我們對于生命的好奇嗎。哲學是科學之母。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3
假期,老師推薦了一些書,它是我選擇的其中一本。一看書名,大家可能以為它是一本故事書或傳記。不,它是一本哲學書。自然,它的作者是一名哲學家,哲學家寫哲學書不足為奇。剛開始,我也是這個想法,翻開后,我有了不同的感受。
主人公是14歲的`少女蘇菲,她不斷的接到一個哲學家的神秘來信,把她的思想與生活徹底擾亂。隨著哲學學習的深入,蘇菲開始思索,開始解開一個個謎團,最終成功解開謎團并使用哲學來生活。
這時候,我才發(fā)現(xiàn)這不僅僅是一本哲學書,它更是寫出意味少女的成長之書,揭示出了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注與好奇,每個人何嘗不是如此呢?
作者用的這個書名不僅僅是寫主人公蘇菲,而是所有的我們,這個世界是個哲學的世界、智慧的世界、夢想于成長的世界。這個世界,可以把主人公換成所有人,這個世界,更可以迷上我們所有人。
這應該是為什么它的銷量超過4500萬,且翻譯過64種語言的原因—因為它可以針對任何人,任何事,且全世界人都需要自己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4
平凡的鄉(xiāng)村生活是很多人的夢,故事中的女畫家也許是追著這個夢來的吧。她在這個世界上漂泊,走到何處就畫到何處。
女畫家畫他們熟悉的一切,也是因為她的畫,大家才開始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美的!芭嫾沂莻勤快人,不睡懶覺,每天一早就開始作畫!彼秊榇謇锶俗鳟嫞瑸榇謇锏'物什作畫,每一筆都用心畫,畫出的東西好像有靈魂。臨走之前她給大家分享了她的夢,夢中自己在一大片蕎麥花中,沒有任何人,只有無盡的白。小扣子很仰慕這個女畫家,所以在她走后,央求母親也種了一片蕎麥,他在花前做著女畫家當時的夢,心里期盼著蕎麥花開放時女畫家能回來。
女畫家也許是為了畫來的,也許是為了尋找那個夢來的,為了那個夢她不挑時節(jié)地來到這個村,沒有什么能阻擋她的夢想。小扣子一定看見了蕎麥花海中快樂的女畫家。鄉(xiāng)村生活就像是蕎麥花,是潔白的,白的神圣。她的夢與他的夢是不同的,他想和女畫家一樣,而她想再看一眼蕎麥花海,回到小時候的時光。也許她再也找不到記憶中的花海,但是心中只要有那一絲白,就會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生活。
美是無處不在的,我們要學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體會美。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我讀過兩遍。第一遍在六年級,因為感覺太過無聊,于是讀了一點點便放下了。這是第二遍,但我卻能明顯感到對這本書的內容已有了一定的理解甚至思考。
這本書中,我最感興趣的便是“蘇菲”,作者便是以她的視角來描寫的,她年齡與我相仿,但她身上有著一個閃光點“思考”。在收到第一封信時,面對“你是誰”這樣奇怪的問題,她絲毫沒有一笑了之,而是真正地思考。相比我就慚愧了,我第一遍讀便是因為“讀不懂”與“問題太荒謬”而失敗的。
她同樣有著好奇心與求知欲,在收到第一封信時,她豁達開朗,不再陷于煩瑣、瑣碎的日常中。信的內容同樣令人深思,我與她一樣第一次聽說如此理論,此問題初看異常古怪且難以理解,但深思之后收獲的`是一種全新的思考角度。
書中還有一個點,便是蘇菲的秘密基地,一個不為人知的樹洞,這就令我十分羨慕了。我也夢想有這么個地方,僅有我一人知道,供我思考一切問題。蘇菲能擁有這樣一個秘密樹洞,其實是十分幸運的,她可以不被人打擾地思考,并且,擁有一個藏身之處,又是多么幸福呀。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6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學性很強的哲學書。它的主要內容是:以蘇菲不斷收到一位神秘人寄來的信件為線索,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fā)展,告訴人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書中刻畫了一個勇敢,聰穎的少女一蘇菲。追求哲學,一定要有好奇心,這正是蘇菲最大的特點。我覺得作者刻畫這個人物的用意就在于此。
當讀完此書后,我覺得一個生存在世界上的人,連世界從何而來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關雅典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故事。大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左右,出現(xiàn)了一位對歐洲思想有重大影響的人物一蘇格拉底。他的高明之處在于與人談話時,能夠不斷揭露人們思想上的`弱點,令人領悟哲學的真理。然而對某些人而言,這樣的談話無疑是當眾出丑,并成為眾人的笑柄;對于那些有頭有臉的人,這是難以接受的。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揚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處以死刑。他本可以懇求陪審團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但他沒有這樣做,因為他重視良心與真理,結束生命也是為了真理。他那種為了真理而戰(zhàn)、為真理而犧牲的精神值得我們贊賞!短K菲的世界》一書使我覺得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探索。從前的哲學家為我們解開了不少世界之謎,使后人變得聰明起來;我們不也應該向他們學,運用哲學的觀點揭開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奧秘,也為我們的后人做一點事嗎?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7
蘇菲的世界,文中的蘇菲她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開世界謎團和哲學的大門。并且,蘇菲她還具有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這一點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我們才有機會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書中的一段話令我記憶深刻:世界就像魔術師變出的白兔,人類生活在白兔皮毛的最深處,把所有一切都當作理所當然,而哲學家們都是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他們不斷攀登白兔的毛發(fā),目的是為了看清魔術師的真面目,也就是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意義,讀后感《《蘇菲的世界》 讀后感》!短K菲的'世界》一書使我覺得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遠也揭不完的,從前的哲學家為我們解開了不少世界之謎,使后人變得聰明起來;我們不也應該向他們學習,運用哲學的觀點揭開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奧秘,也為我們后人做一點事嗎? 《蘇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淺出的人類哲學史。它不僅能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對生命的敬仰與贊嘆、對人生意義的關心與好奇,而且也為每一個人的成長——使生命從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進入覺悟之境,掛起了一盞盞明亮的桅燈。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8
也不知某年某月某日,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世界上有這麼多的矛盾,這可能也是從看蘇菲的世界開始的吧
看蘇菲的世界時,看到她每件事都刨根問底,竟然從心底油然而生出一種共鳴;但是自己內心深處卻覺得她是一個而不折不扣的'笨蛋,竟然什么事都想那么多,搞不好學習也會一落千丈。
此處我想了比較長的時間,到底是應該較為成熟些,每件事逆來順受,還是應該每件事刨根問底,這是多么的矛盾啊,當時我想;這個問題可能連哲學家也解不出來吧,我的內心的兩股思想像五線譜一樣交織碰撞,我的五臟六腑在都被燒灼,我是多么渴望像泓泉一般的真理啊。
是選擇自由的暢想,還是選擇循規(guī)蹈矩,一步一個腳印,這兩者都存在風險性與可能性,前者一飛即達,后者一輩子平平穩(wěn)穩(wěn),不愁吃穿,卻默默無聞,但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前者若一飛不起,必定一生不能翻身,疾苦一生,但是,千萬不要以為后者便可以百分之一百的安穩(wěn),在現(xiàn)代社會中競爭是非常激烈的,沒有一雙標新立異的翅膀是不行的,只是摔倒了還可以再拍拍身上的泥水再爬起來,但是在千百次爬起來后,天已經黑了,你也將化作塵世間的一縷浮塵了,隨風飄飛了……
聰明的,請你告訴我,我們應該怎么辦呢?明天太陽依然升起,時鐘依然運轉,我們的問題,卻可能已悄悄的塵逝了。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9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
這是兩個看似簡單,實則充滿哲理的問題!拔沂钦l”假如我換了一個名字,我還會是自己嗎?在沒有讀這本書前,我們是不是把一切的想的太過理所當然,就像在文章中作者做的生動比喻,宇宙就好像魔術師從帽子里拉出的一只兔子,而我們則是兔子毛皮深處的寄生蟲,在那里舒適地躺著,對魔術師的秘密毫無興趣。只有哲人,不停地順著兔子的細毛努力攀爬著,想要去探索魔術師的秘密。我們比哲人缺少的,只是一顆好奇心,和一顆聰明的頭腦。他們努力地攀爬著,同時也在呼喚,希望喚醒沉睡的`人們。
作者又巧妙地穿插了兩個亦真亦假的故事,一個十四歲的女孩蘇菲,不斷收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引下,慢慢探究世界的秘密。在此同時,書中又提及挪威小女孩席德和她的爸爸,為了讓席德接觸哲學,而編造出蘇菲的故事。這兩個生動的故事相互穿插、聯(lián)系,是我讀的饒有興趣。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哲學,我發(fā)現(xiàn)哲學并不像一些人口中的那么乏味無趣。因為有了一波三折、妙趣橫生的故事,使我們在隨故事情節(jié)緊張激動的同時,也能學習到有關哲理的知識。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0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作者用輕快而又有點沉重的手法把我們帶進了一個奇妙的哲學世界。
《蘇菲的世界》講的是:一個十四歲的少女蘇菲不斷接到了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向謎團一樣向她展開。“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在一位神秘導師艾伯特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然而,事實的.真相比她想象的更離奇——自己居然是別人虛構的人物!
“上帝是一個魔術師,地球只是被他從魔術帽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哲學家永遠站在白兔的細毛頂端,對萬物都有好奇心;而大多數(shù)成人都忙于生活瑣事,好奇心受到了壓抑,就陷進了兔子的皮毛深處!卑卣f。沒錯,確實是這樣。如果十歲的小明和媽媽同時看到爸爸飛了起來,小明也許會叫:“媽媽你看,爸爸飛了起來!”而媽媽可能會尖叫一聲,把手中的瓶子摔在地上。為什么他們會有不同的反應?因為媽媽已經習慣了這個世界,而小明卻只是有些驚奇而已。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是夢的世界,它展示了西方從古至今的文化、哲學,喚醒了每個人內心對生命的贊嘆和好奇。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1
中世紀有一句格言“我信,因為我荒謬。”
意思是:正因為信仰是非理性的,所以我才相信。信仰是很重要的,無關于你信仰什么。對于西方國家來說,宗教信仰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就中國而言,由于歷史的發(fā)展,更關注的人文道德上的探討,我認為更多的是作為行為上的約束,是理性的,而不是無條件的相信。
祁克果說:“如果我能客觀地抓住上帝,我就不會相信他了。但正因為我無法如此,所以我必須相信他。如果我希望保守我的信心,我必須事實緊握住客觀的不確定性,以便讓我即使在七萬寸深的海上,仍能保佑我的信心!边@里讓我想到了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特里斯科特,一個平凡的證券經紀人,人界中年后卻無法拒絕內心靈魂的召喚,舍棄一切學習繪畫。用他的話說:“我必須畫畫,如同溺水的人必須掙扎!
對藝術的信仰,無關外界一切因素,無關物質,社會,一起禁錮靈魂的東西,一種內心本能的,原始的,甚至半人半獸的呼喚。即使拋棄一切也要去做到的,無條件的為了藝術而犧牲。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要如此,因為不是每個人生來都有如此強烈的天賦?墒,信仰的缺失便是靈魂的走失。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2
哲學,這個名詞對于許多人來說是熟悉而又陌生的,它雖然不是那么的淺顯易懂,但是它或許可以解答我們的所有疑問,使我們懂得真理。而這本《蘇菲的世界》像是一位彬彬有禮的紳士邀請我加入這場令人大飽眼福的哲學盛會,令我受益匪淺。
故事講訴了一個十四歲的少女——蘇菲,在她一天回家時發(fā)現(xiàn)了一封神秘的來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在這之后她不斷收到了很多類似的來信,蘇菲也開始思考自己以前從未思考過的問題,她在一位神秘人的指引下從蘇格拉底到柏拉圖,從笛卡爾再到薩特。有達芬奇的繪畫,有莎士比亞的戲劇,也有古登堡的印刷機,但隨著思考的深入,留下的就是更多的心靈的震撼
“馬為什么叫馬”,這些在我們看來是莫名其妙的問題在哲學家的眼中卻是天大的`難題,曾經有人為了1加1為什么等于2而研究了十幾年,卻得不到他們應有的尊重,但到時那些毫無營養(yǎng)的文章現(xiàn)在卻奪人眼球。全世界有多少個人可以有毅力的去追求這些理所當然的問題的真理?又有誰為之付出幾十年的努力?
所謂哲學,是追求真理,是讓我們懂得為人處事的道理,讓我們獲得有用的智慧,而這些,坑定可以讓我們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中占得一席之地。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3
曾國藩曾說:“君子不輕受人恩,受則難忘!钡嗡,當思涌泉。感恩要用乘法,別人幫一分,我們要還三分!短K菲的世界》中也有這樣一句話:“沒有人天生該對誰好,所以我們要學會感恩。”別人幫忙是情分,不是本分。面對別人的幫助,要學會感恩,學會回饋。雖然這只是書中簡短的一句話,但卻能引起我們不斷地思考。雖然我們都會思考哲學問題,但不代表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哲學家。那么又有人要說,并不是每個人都要成為哲學家,這固然沒錯,但我們也不能讓自己停止思考哲學問題。對這個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感到習慣的話,那活著就如同行尸走肉。我們是有感情的個體,不是只會按照指令行動的機器。
這本書正是關于西方哲學史的`,它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fā)展的歷程。雖然說這是給青少年的啟蒙讀物,但剛剛看完最后一頁后我問自己“十五歲的你會把它看下去嗎?”,“不會!留給二十三歲的你吧”。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4
很棒的一本書。腦洞很大。
看到最后感覺有點像盜夢空間的夢境一樣夢里還有一層夢,一夢套一夢。很有趣。
蘇菲有些像楚門的世界里的楚門。只不過楚門是自己發(fā)現(xiàn)了自己所處的世界是人為建造的假象,蘇菲則是在艾伯特的引導下發(fā)現(xiàn)了真相。楚門最后發(fā)現(xiàn)了真實世界的入口,面臨選擇一個真實的世界還是一個人為安排好的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的問題。蘇菲在最后則是由艾伯特帶領著逃了出來。最后的結局應該也有暗示意義。
可能作者認為也許我們所謂的真實世界是別人內心最深處的想象力。這又讓我想到了之前看的完美世界,一本玄幻小說。寫一個荒原里的少年,開掛一樣迅速成長,變強,稱霸一方天下,之后發(fā)現(xiàn)有另外一層天,少年進去,稱霸,繼續(xù)升天,大概有九層?最后沒有追完,感覺這劇情像子子孫孫無窮盡也一樣。上不完的天?
另外艾勃特應該就是這本書的實際作者吧。也許他最初的意圖只是寫一本淺顯易懂的哲學書給孩子看。畢竟哲學一向嚴肅無趣。
總之,很值得一讀。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5
也不知某年某月某日,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世界上有這么多的矛盾,這可能也是從看蘇菲的世界開始的吧
看《蘇菲的世界》時,看到她每件事都刨根問底,竟然從心底油然而生出一種共鳴;但是自己內心深處卻覺得她是一個而不折不扣的笨蛋,竟然什么事都想那么多,搞不好學習也會一落千丈。
此處我想了比較長的時間,到底是應該較為成熟些,每件事逆來順受,還是應該每件事刨根問底,這是多么的矛盾啊!當時我想;這個問題可能連哲學家也解不出來吧,我的內心的.兩股思想像五線譜一樣交織碰撞,我的五臟六腑在都被燒灼,我是多么渴望像泓泉一般的真理啊。
是選擇自由的暢想,還是選擇循規(guī)蹈矩,一步一個腳印,這兩者都存在風險性與可能性,前者一飛即達,后者一輩子平平穩(wěn)穩(wěn),不愁吃穿,卻默默無聞,但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前者若一飛不起,必定一生不能翻身,疾苦一生,但是,千萬不要以為后者便可以百分之一百的安穩(wěn),在現(xiàn)代社會中競爭是非常激烈的,沒有一雙標新立異的翅膀是不行的,只是摔倒了還可以再拍拍身上的泥水再爬起來,但是在千百次爬起來后,天已經黑了,你也將化作塵世間的一縷浮塵了,隨風飄飛了……
聰明的你,請你告訴我,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明天太陽依然升起,時鐘依然運轉,我們的問題,卻可能已悄悄的塵逝了……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相關文章: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11-13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03-30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03-07
蘇菲的世界讀書收獲通用10-20
《蘇菲的世界》心得體會12-19
《蘇菲的世界》心得體會05-09
蘇菲的世界心得體會02-20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09-01
《蘇菲的世界》的讀后感02-16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