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締造完美教室讀后感(精選5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締造完美教室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締造完美教室讀后感 1
最近在讀《締造完美教室》這本書,第一次對教室有這么系統(tǒng)理論又全面的認識,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我深深明白這是一間理想的教室,這是一間用愛心傾心打造的教室,這是我向往的教室。
教室,是一群有著共同愿景的人生活的地方,是一個有著自己的文化與規(guī)則的地方。按照學校文化的建構,一間教室應該有自己的環(huán)境文化、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而完美教室更是我的夢想。
沒有生命綻放的教室,就不可能是完美教室。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一個生命的綻放,孩子們快樂健康幸福地成長在他們活動時間最長的教室,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完美教室是一個閱覽室、圖書館,是書的海洋,是孩子們可以快樂閱讀的地方;是一個游戲場、操作間、展覽館,展示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成果;是孩子們生命成長的一個聚集地,是學生和老師共同生活、共同追尋理想的精神家園。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把這里當作精神生活的寄托,光是想想,都覺得精彩萬分。
締造完美教室很注重教室文化的布置。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班的事情,我們的班名為學而思,班級格言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上學年我們班就添置了書柜和圖書,班級公約就張貼在書柜旁邊,教室后面的黑板我也靜心設計,共分四個板塊:悅讀時光、作品展示、思維園和書寫我最棒。我充分利用綠色植物裝飾教室,努力做到讓教室的.墻壁會說話。我想我能做的,不僅僅是要打造班級的物質文化層面,布置一下教室環(huán)境,往墻上貼一份班級公約,做好締造完美教室的"外功",更重要的是,是要往更高、更深處前行,要打造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完美教室,"內功"才是關鍵。
孩子們的成長是由一個個日子連綴起來的。在這一個個日子中,有一些日子,是教室中獨有的日子,是值得慶祝的日子,是教室的節(jié)日,也叫儀式或慶典。時至今日我還在感動著我們學校的入學典禮,那滿滿的儀式感,一朵朵馨香的玫瑰花,一張張別出心裁的心愿卡,給我溫暖、帶給我期待,為平淡的生活增添了詩意。我也想送給二年級的孩子一個別樣的入學典禮。在《我有一個夢想》詩歌的合誦聲中,我們開始了二年級的第一課。桌子上擺放著本學期的新書和送給孩子們的專屬書簽。書簽上學生可以寫上一句話,關于讀書名言警句或者激勵自己堅持讀書的話語都行,甚至學生可以將它剪成自己喜歡的形狀,讓這枚小小的書簽陪伴我們二年級美好的讀書生活。
締造完美教室,就是努力在教室里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共讀共寫共同生活,擁有共同的語言與密碼;就是用知識喚醒靈魂;就是老師和孩子們共同書寫獨一無二的故事;就是呵護每個孩子的心靈,守住每一個日子,下最平凡的苦功夫,做好最平凡的小事。
我愿用靈魂去塑造靈魂,帶領孩子們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生活,讓孩子們的生命之花真正綻放。
締造完美教室讀后感 2
對于教室,雷夫老師說,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們帶來什么,取決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處流動著什么。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感到局促和狹隘;有的顯得很大,讓人覺得有無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東西在決定教室的教師,尤其是小學教師。他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內容:他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常麗華老師說,教室是我們的愿景,是我們想要到達的地方,是決定每一個生命故事平庸還是精彩的`舞臺,是我們共同穿越的所有課程的總和,它包含了我們論及教育時所能想到的一切。我們就是要守住一間教室,讓生命在教室里開花。
作為教師,不僅要傾聽學生的進步和努力,也要靜聽學生的成長:不僅要關注學生成長的步,也要關注自己思想的推進,我們要對孩子的一生負責。在和學生一起締造完美教室”的過程中,發(fā)揮孩子們的積極主動性、激發(fā)他們的奇思妙想、聰明智慧。
一間真正的完美教室,必然是對話的,革新的,民主的,也必然保存著傳統(tǒng)中美好的元素。作為自我敘事的教室構建,它總是基于傳統(tǒng)與自由之間,并在二者之間不斷穿梭。通過這種來回穿梭,自由擁有了歷史的厚度以及力量,歷史傳統(tǒng)擁有了自由所賦予的當下感與創(chuàng)造性。
締造完美教室讀后感 3
忙里偷閑,終于讀完了本學期的班主任共讀書《締造完美教室》。在閱讀中,我對班本課程有了全新的、深刻的認識。下面具體說說我的收獲。
一、班本課程是班級文化成長的載體
在書中,我不僅對班本課程有了新的認識,而且對班級文化建設有了新的認識。班級文化建設是一個不斷成長與豐富的過程,班級文化與孩子一起成長,一起深刻!盁o論班名,還是班歌、班詩,這些都是班級精神的象征,要通過一個個日子展現出來,才能經得起歲月的考驗,才能被大家認可,才能成為一間教室文化的體現!币胧拱嗉壩幕L,最好的抓手就是——班本課程。
二、班本課程是離學生生活最近的課程
因為班本課程是依據教師、學生、家長資源共同開發(fā)出來的課程,因而班本課程是離學生的生活、心靈最近的課程。書中,李亞敏和劉娟老師例舉了她們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的班本課程的實施過程。在研讀她們的課程后,我感受頗多。
(一)利用好班級共讀書,與書中的主人公一起成長。
共讀,可以使我們擁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密碼,我們將真正的生活在一起。共讀,就是共同生活;共讀,就是創(chuàng)造共同的`語言與密碼。(干國祥)共讀書可以指引孩子的心靈成長,可以樹立孩子的美好理想,可以避免很多干巴巴的說教。而且共讀書的選擇很自由,可以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學情確定,利用好了,可以創(chuàng)造很多鮮活的文化資源。
(二)利用好班級共讀書,與習慣、德育相融合。
由書籍,可以延伸出好習慣卡、活動等。如在閱讀中的“信任”、“自信”、“自律”、“規(guī)則”“安全”、“仁愛”等主題活動都是在共讀基礎上的延伸。
三、做會閱讀、有智慧的老師
。ㄒ唬┳x書,學習,練就自己的“廚藝”。
班本課程的確定到實施,都考驗著班主任的能力。班主任的面貌,決定了課程的內容;班主任的氣度,決定了教室文化的容量。
“確定飯菜品質的是做飯的人,而不是廚具!敝挥欣蠋煶蔀閺N藝高超的人,愿意去追求教育夢想,孩子們才會有幸品嘗到書籍的芳香,有幸咀嚼到學習生活的幸福味道。所以我知道自己需要好好努力,利用好這本手頭的工具書。
。ǘ⿲W會靜待花開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性格,
我們不能用單一的標準來衡量學生。學生在某一方面的缺點,或許在其他場合是優(yōu)勢。我們需要做的是讓學生健康的、陽光的成長。而不是拔苗助長。
我想,讀完書后,我應該有美好的愿景:相信歲月,相信種子,相信每一個平凡的日子里都有不平凡的感動,用心去呵護每一顆種子,擦亮每一個日出,珍惜每一次日落,相信花海滿園。
締造完美教室讀后感 4
曾讀過臺灣作家張曉風的一篇散文――《我交給你一個孩子》,其中有這么一段話:“世界啊,今天清晨,我交給你一個歡欣、誠實又穎悟的孩子,多年以后,你將還我一個怎樣的青年?”這位母親最后一句發(fā)問,相信會敲擊著每一個有良知的教育者的心。
于是,我就在思考:我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學生眼里的我是一個怎樣的人?作為教師的我們,在這間教室里參與了學生的成長歷程,那我們用什么去影響學生的成長體驗呢?
朱永新教授曾經說過“完美教室是一根扁擔,一頭挑著課程,一頭挑著生命。因為學校教育中,師生生活基本是由課程連著課程實現的。在一間教室里,如果老師和學生的生命都得到豐富的滋養(yǎng)和最美的呈現,那就是教室中的幸福之泉悄然噴涌的時刻!
李亞敏、劉娟的這本《締造完美教室》,就是完全針對班本課程的選題、開發(fā)、確定和實操介紹,從整體上分為理論部分和實踐部分。理論部分其實和我們的溫馨教室的創(chuàng)建是不謀而合的,先是理念的介紹,而后從教室的“環(huán)境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等方面介紹完美教室的建構。實踐部分,劉娟老師首先從各年級學生的學情出發(fā),對學生的生理、心理、學習特點進行分析,以班本課程的科學性;教室生活的豐富性決定了班本課程的多樣性,根據每個年級的側重點不同,設計了“我們的節(jié)日、我們的歌謠、我們的故事、我們的活動、我們的書、我們的行動”等板塊。把育人活動融于節(jié)日,融于課程,融于故事,融于活動,融于讀書,融入到學生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
班本課程的`設置,特別是一些特色化的課程,將使班級文化建設更上一個臺階。班本課程的開發(fā)將奠定班級的文化基礎,推動班級個性和風格的發(fā)展。說到底,不管是班級特色、班本課程還是班級文化,其核心都是學生,基于學生發(fā)展所需的就是最適合的自己的班本課程。班本課程主要是課內外相結合的方式。有些班本課程,不是短期開設,而是伴隨學生成長過程循序漸進,貫穿于整個小學階段;在內容設計上,則是按照兒童的年齡特點、認知規(guī)律螺旋式上升的。作為班主任或學科教師,應該從自身工作出發(fā),全面分析、梳理教學內容,尋找突破口,確定主題,圍繞一個中心主題,整合各學科資源,開展一系列大大小小影響學生生命的活動。
縱觀我校德育課程體系,我們的德育活動從形式和內容上都與李亞敏、劉娟老師的觀點不謀而合:我們的節(jié)日課程、多元育人整合課、我們的班隊會活動、我們的各類實踐活動,內容豐富,主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年齡特點,我們的書香活動的打造,經典誦讀活動、故事會比賽、古詩詞大會以及各類競賽活動,形式多樣,多方位熏陶、感染學生,為學生的生命歷程潤色,形成良好的品行,學會融于集體、融于自然、融于社會,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基。
締造完美教室,就是努力在教室里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在課程和生活的有機契合中,豐富學生的閱歷,陶冶學生的性情,擁有幸福的童年;就是老師和孩子們共同書寫獨一無二的成長故事;就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用教育影響生命,喚醒孩子的潛能,點亮孩子信念、夢想的指明燈。
締造完美教室讀后感 5
締造完美教室,是新教育十大行動之一。締造完美教室,就是要讓教室里的每個孩子穿越課程與歲月,追求有德性,有情感,有知識,有個性,能審美,在各方面訓練有素又和諧發(fā)展的目標一天天地成長著。締造完美教室,老師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在這本書中,我真的意識到了學校是個小社會,班級是個大家庭。如何締造完美教室,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tài),我覺得我們教師的自我成長,特別是學會交流很重要。
《締造完美教室》這本書的前兩個章節(jié)主要介紹了建設締造完美教室的理論基礎,在這個理論基礎的指引下,我們更有方向遵循,更有助于我們理解如何去締造一個完美的班級。從第三章開始到第九章,講述的都是如何去實踐。讓我們一起小螞蟻班級的管理問題。小螞蟻班級是一個優(yōu)秀完美的班級,我們可以在其中的管理過程中找到適合我們自己的管理班級的經驗,不斷促進自己班級的成長發(fā)展。完美教室的根基是對生活的理解,是對價值的理解,對兒童的理解。世界上沒有完美,完美只是一個朝向,一種追求。
縱觀這本書,我從中學到的有很多,我主要講述一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兩個方面,我認為在我以后的教學生活中能夠作為借鑒。首先,是第三章提到的關于教室的建構方面。這里的建構主要是說的精神文化方面的建構,通俗來說也就是我們平時的班級文化。班級文化的作用不可忽視,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可以學到很多的知識。久而久之也能形成很好的學習習慣。我們可以在班中建造一個圖書角,讓學生們培養(yǎng)綠植,做一些書法作品進行評獎。走進每一間教室,一幅幅美麗的`書畫作品,一本本散發(fā)著書香的課外書。展現在你的面前。教室布置整潔優(yōu)雅,特色文化精彩紛呈,綠色植物生機盎然,各種欄目應有盡有。充滿童趣的心愿樹,獨具匠心的板報墻,“每日之星”“衛(wèi)生角”“集贊爭章”“書法作品”等。班規(guī)班紀、班級名片、班級展示欄等,充分彰顯了班級個性特色。
其次,第五章講的是:自信,走進美好世界。其中有一個案例——《你是特別的,你是最好的》。我們需要鼓勵孩子,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多一些鼓勵表揚少一些批評。好的教育必然是寬嚴相濟、獎懲分明的。對于低年級孩子來說,你不能只告訴他“不能做什么”,還要教給他“應該怎樣做”。我經常會利用班會、課前課后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教育。哪怕一次只能說一件事兒!笆殖纸涑摺辈皇秦熈R,更不是體罰,是對學生的高標準嚴要求,安全教育緊抓不放,常規(guī)習慣日常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多給學生說:你是特別的,你是最好的。與孩子的交流得有耐心與恒心。大聲的呵斥如同西藥的療效,方法簡單、見效快,但易“治標不治本”,會周期性發(fā)作;而如果能細心地觀察孩子、切實了解孩子的情況,與他們悉心交流,表揚與激勵并行,不厭其煩,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引導,相信終有一天會“標本兼治”的。與家長的交流得講究方法與技巧。在交談中,我們應以溫和的態(tài)度聆聽家長的心聲,想他們之所想,急他們之所急,適時地抓住機會表明你的觀點,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其產生心靈的“共鳴”,事情處理就會變得簡單得多。
我們作為教師要有職業(yè)認同、對生命根本的信任、正視自己,了解兒童,走專業(yè)發(fā)展之路。家長明確培養(yǎng)目標,遵循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提升自己,身正為范,尊重支持學校,家校合力共育。孩子以卓越為目標,不斷超越自我。在這段攜手旅程中,我希望教室里的所有人都要過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班本課程的開發(fā)則是讓所有人參與創(chuàng)造而來的,是教室生活的每一個亮亮的日子,每一個課程都是歲月贈予孩子最好的禮物。立足學生的成長發(fā)展,這不僅是我們工作責任的需要,更是締造完美教室的基礎和前提。
羅振宇說:一首好詩就是一處桃花源,人可以在里面住上幾年。套用這個比喻,我覺得,好的課程也可以是一處桃花源,你在里面可以住上好幾年(孩子、老師、家長一樣),雖不知有漢,但無論魏晉,都不足與外人道也。
【締造完美教室讀后感】相關文章:
共同締造主題標語11-04
不完美中的完美作文01-10
共同締造宣傳條幅標語11-03
共同締造工作總結03-20
農村共同締造宣傳標語03-18
共同締造的宣傳橫幅標語03-18
共同締造活動宣傳標語03-20
美好家園共同締造主題標語11-04
美好家園共同締造條幅標語11-03
共同締造宣傳主題標語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