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后感(精選25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后感 1
打開《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這本書時,在作者親切的“讓我們讀書吧”的自序中,瀏覽了被作者精心架構的五個小專輯,分別是“教學即創(chuàng)造”、“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理論即支點”、“變革即未來”,既有課堂教學和學生成長的研討,也有教育名家教育啟迪與喚醒,更有世界頂級國家教育成功的秘訣,足見作者的用心,F(xiàn)分享我的閱讀感受與心得:
一、閱讀激發(fā)了我的教育夢想
杜威說:"從教育產生之日起,人受教育不是為了別的,而是為了生活。沒有人及人的生活,教育又從何談起!痹谌藗兊娜粘I钪,親子關系、家校關系、閱讀與寫作的關系等,都是繞不開的話題,教育就是要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這些關系,過上快樂、幸福的生活。
如何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這是應當是我們所有當教師最美的夢想,當師生融為一體時,教育真的是一種幸福,教育真的會變得簡單、輕松而有效。陶行知先生也說過:“我們必得會變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老師”。
完全有理由相信:我們也曾有過像于永正老師那樣,在自己或長或短的教學生涯內,有過留給學生串串珍珠版精彩活動的難忘痕跡,也曾有過充當童心未泯教師的幸福體驗。教育生活原來可以這么幸福的過,沉淀許久的教育夢想再閱讀的體驗中再次被點燃!
二、閱讀刷新了我的課堂教育觀
教學是一門充滿藝術的創(chuàng)新科學,對教學技術的研究,對教學方法的探討,對學困生的轉化,對提升教學質量策略,都能在這里找到答案。給我啟發(fā)最大的是教學技巧中“按部就班技巧”和“走動技巧”。
在三尺講臺耕耘,支點在哪里?如何再能讓教室里每一個學生真切的感受到你擁有整個教室?讓我時常把講臺作為支點,視野的限制讓教室里學生的動態(tài)不能及時盡收眼底。每次轉身板書或低頭伏案寫字,總聽到臺下竊竊私語聲,抬頭凝視或剛做邁下腳步的動作,頓時鴉雀無聲。我在心暗暗發(fā)誓:“看我逮著機會怎么收拾你們!”困惑了許久,問題依舊沒有解決。直到我閱讀到《閱讀是教師最好的修行》書中道格.萊莫夫的《教無不勝:卓越教師的49個秘訣》中提到的“走動技巧”,才恍然大悟:“教師要在上課開始的前五分鐘內,讓學生意識到你已經(jīng)擁有了整個教室的任何位置。”接下來的課堂上,我拉開了教室的座位,從講臺的踱步到臺下的關注,不時在后排座位處停留,俯下身子點點學生的書寫,鼓勵的.伸伸大拇指,做一個加油的鼓勵!或在想要開口說話的男生旁邊做一個禁止說話的暗示。隨著關注度的提升,教室里竊竊私語聲消失了,我心里掠過從未有過的幸福感!
三、閱讀完善著我的師德素養(yǎng)
“用柔軟的眼睛看待孩子,愿意為了孩子而改變,找出任何一種和他深層對話的可能,那么您會發(fā)現(xiàn)您身邊的孩子,正在開始學會微笑,那潛藏在內心的熱情,也即將會大大地發(fā)光,大大地發(fā)熱!
沒有了解,就沒有有效溝通,沒有有效溝通,就沒有理解,沒有理解,就沒有教育。教師和學生是一對互相依賴是相影響的伙伴,是共同成長的朋友。教師蹲下身子,就像一堵墻,為學生遮擋風雨;教師彎下腰來,就像一座橋,引領學生走向智慧彼岸;教師挺直腰板兒,就像一把梯子,引導學生攀登科學高峰。
帶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感動與激勵的點點滴滴自己也許做的還太少太少。也正如郭振先生所言:“教師有沒有文化主要不在于教師的職稱、職位,而在于教師有沒有高尚的師德、豐富的學識、生動的個性、感人的故事在學校流傳!
費爾巴哈曾經(jīng)說過:“你的第一責任便是使自己幸福,一個使自己幸福的人,也就能使別人幸福!遍喿x之美,美在感悟;閱讀之美,美在積累;閱讀之美,美在常讀常新。閱讀能夠促使教師的自身成長,豐富教師的教育智慧,使教師享受教育成功帶來的幸福。做一個幸福樂教的園丁,做一個自己幸福,也能給別人帶來幸福的人,讓我們一起來讀書吧!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后感 2
作者吳淑英的《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收錄了作者對50本經(jīng)典書籍閱讀后闡發(fā)的感受。作者10年來堅持每周閱讀一本書,十年如一日。涵蓋了教師需要閱讀的不同類別的好書。每個專輯里的選書,都是作者精心挑選的,比如在“教學即創(chuàng)造”中,作者選取了名家于永正的《做一名學生喜歡的教師——我的為師之道》。于老師是大家公認的當代教育家,他的課堂如行云流水,與學生互動親切自然,于自然、樸實中顯功夫,他的課堂學生學得開心,也學得扎實。作者從于老師書中提煉出“自己先變成孩子”的學生觀、“遵循教育規(guī)律”的教學觀、“要時刻以身示范”的為師觀。沒有干巴巴的說教,但道理卻深入人心。
教育改革,千頭萬緒,但重中之重是教師,教師是改變課堂,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我的收獲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室的陣地是課堂,教學,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所以我們要讓課堂確確實實成為提升學生能力的場,而不是讓學生,僅僅做我們的觀眾;我們要把回答問題的權利交給學生,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正確的答案;我們要歡迎學生隨時舉手提出問題,而不是自顧自講自己的課;我們要爭取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回答學員問題,而不是只關注舉手的少數(shù)學生。
二、設定高的學習期望
教師在課堂上提問的時候,經(jīng)常會遇到不愿作答的學生,“我不知道”是這些學生的口頭禪,一些教師由于趕進度等原因,往往不再繼續(xù)追問,而是選擇另一個愿意配合自己的'學生來回答。當一個學生發(fā)現(xiàn)他在課堂上回答“我不知道”比回答具體問題來得方便,更好應付老師的話,他就會選擇不回答;當一個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趴在桌上睡覺,而老師不管的話,他就會經(jīng)常趴著,學生不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很多時候是為了逃避責任。如果教師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這種傾向,讓其在課堂上一次次“得逞”,最終就會變成一種習慣,從而導致課堂死氣沉沉。
該怎樣處理這種問題,文中提出“杜絕退出”的技巧,即從學生不能回答的問題開始,直到他能給出正確答案,或能重復正確答案為止。這樣就保證了學生時時處在課堂文化場中,無從躲避,無法偷懶。
讀著這樣的文字,我終于明白,原來我們課堂上偶爾的疏忽和懈怠,都會讓學生有機可乘,帶來不良后果。只有制定高遠的目標,嚴格要求學生,才會產生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教育就是讓學生養(yǎng)成習慣
教任何功課最終的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好比牽著孩子的手,教他學走路,卻隨時準備放手,不教不是因為知識學完了,而是因為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并且學一輩子。
如何做才能達到這種效果呢?當然先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習慣入手。一個人培養(yǎng)的好習慣越多,這個人的能力就越強。這要求我們教師要從最細微最最切近的事物入手,以身示范,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其次,我們還要清醒地明白,教師并不能真正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知識只有自己去求,別人的知識只能由別人去應用。讀到這里,我心里不停的犯嘀咕:這么多年,是不是自己一直教的都是假語文?文中還這樣寫道,知識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教給別人的,生活經(jīng)驗不是隨便談談隨便聽聽就可以取得的。只有將外界一切融入我們的生命,將教材內容與孩子們的實際相整合,給學生提供充分探索、感悟、體驗的時空,才能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最終實現(xiàn)不需要教。
原來,教育教學這條路,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樣簡單,那樣平坦,讓我們永遠懷著一顆敬畏之心去工作吧。
四、活在當下
當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十分忙碌和勞累的時候,最容易堆積負能量,負面情緒一旦引爆,對人對己都有害處;钤诋斚率墙o予自己正能量的最好方法。
曾經(jīng)在樊登老師的讀書會聽到一本書《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作者一行禪師的悟性非一般人能比,樊登老師的講解更是明白有趣,我喜歡這種充滿正能量的內容。怎么樣才能活在當下?首先我們最應該做好的一件事,就是有覺察力的安于當下。并時時用正念提醒自己,以全部身心專注于當下的每一件事,比如吃飯、穿衣,比如工作、休息……其次,要完全接納自己,對工作中的不良情緒,用慈悲之心對待她,照顧她,溫暖她,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公。
如果我們每天都能專注地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走好腳下的路,那么每一步都是通向成功的路,即使路途再遙遠,我們也終能抵達。
五、教師要挺直腰板
教師和學生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生命,是相互影響的伙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教師蹲下身子,就像一堵墻,為學生遮風擋雨;教師彎下腰來,就像一座橋,引領學生走向智慧的彼岸;教師挺直腰板,就像一把梯子,引領學生攀登科學高峰。
我們要擔負起教師的使命和責任,就要做一個善于獨立思考的人,而不是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就要做一個情感健全的人,而不是僅僅把學生當作分數(shù)的機器,讓學生淪為學習的奴隸;就要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而不是安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
如果沒有分數(shù),那么我們的教育就無法面對今天;如果只有分數(shù),那么我們的教育就沒有明天,沒有未來。教育何去何從,迷霧重重,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思考。
費爾巴哈曾經(jīng)說過:“你的第一責任便是使自己幸福,一個使自己幸福的人,也就能使別人幸福!遍喿x之美,美在感悟;閱讀之美,美在積累;閱讀之美,美在常讀常新。閱讀能夠促使教師的自身成長,豐富教師的教育智慧,使教師享受教育成功帶來的幸福。
掩卷沉思,再次感謝作者,他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又一扇的窗,讓我們看到教育天地的無限風光和萬千風景。衷心希望能夠每一位教師都能熱愛讀書,讓我們一路修行讀起來,一路修行寫起來!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后感 3
一、學會讀什么書重要。
在這個書籍浩如煙海的時代,讀一些根本書籍是捷徑也是正道,圍繞對應主題,思考相關問題,相信一定收獲多多;貞涀约旱拈喿x經(jīng)歷,說不上走彎路,但確實存在某個階段閱讀內容缺失現(xiàn)象。常生龍這本《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涵蓋了教師需要閱讀的不同類別的好書。每個專輯里的選書都是作者精心挑選的,比如在“教學即創(chuàng)造”中,作者選取了名家于永正的《做一名學生喜歡的教師——我的為師之道》。于老師是大家公認的`當代教學名家,他的課堂如行云流水,與學生互動親切自然,于自然處顯功夫,學生學得開心也學得扎實。作者從于老師書中提煉出“自己先變成孩子”的學生觀、“遵循教育規(guī)律”的教學觀、“要時刻以身示范”的為師觀。沒有說教,道理自然深入人心。
二、看書更要學會如何閱讀。
僅僅看到這個書名,便覺得與眾不同——不在文采,而在視角。當我捧起這本書時,著實也讀到了這一點好處。這本《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從“要讀書”這一原視角出發(fā),通過作者的工作體會與閱讀之間結合而得的思索體悟,使得讀者明了自己與書籍之間就應達成一種精神的契合——相信通過用心閱讀與吸收書中智慧,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思索,定有心得。
三、懂得從書中找到解決辦法。
教學中既要做到了解、信任學生,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又要以身作則做好示范作用,是師生“教學相長”的和睦共進關系。如作者在自序《讓我們都來讀書吧》一文中說,“……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惑和難題,其中絕大多數(shù)的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和途徑,并且已經(jīng)被別人進行了總結,發(fā)表在各類著作、報刊或新媒體中。如果我們是一位讀者,就可以在其中找到路徑或答案,在前人的力挺下站得更高、行得更遠!币源苏Z觀之,讀書大抵就是與教育相接的那座橋梁了吧。但這一切說來是容易的,做起來卻必定不會如此爽快利落,甚至會有很多難題擺在面前,但是,我們是要往這個方向毫不遲疑地努力的,不能只是個旁觀成敗的看客。教師只有擁有一顆童心,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知道學生真正需要什么。學生只有認同教師,信服教師了,才會效仿教師的做法,才會接納教師的建議。
讀書的過程,實際上是在兩個方向不斷探索的過程。一個方向是向內,一個方向是向外,教師的教育教學、專業(yè)發(fā)展離不開大量的閱讀。古人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當然,我們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黃金屋”和“顏如玉”,但書籍確實能給我們生活所需要的物質和內在的精神享受,也就是說,閱讀能夠讓我們活得更好。
讀完了《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更加懂得了我們要給自己閱讀的時間,讓閱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個閱讀是深度的。只有深層的閱讀,讓靈魂完全與哲人對話,精神交融,而非功利性的閱讀,這樣的閱讀是精神的滋養(yǎng)與洗禮,讓自己不斷的獲得丟棄再獲得再丟棄的過程。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后感 4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是一本夫子自道的好書——作者本身就是一個善于讀書的專家教師,由這樣讀書成癖的專家教師談讀書,沒有比他更有說服力的了。作者把自己從讀書的身體力行中所引發(fā)的思考,得到的好處,毫無保留地奉獻出來,同時也為他所讀的書作了最適切的推薦和導讀。對于讀者來說,不啻為一份難得的文化“福利”。
我于這本讀書之書,最為動心處多在《名師成長之路》《閱讀,是為了活著》《教師要挺直腰板兒》以及《學校教育要關注的三個方面》等篇什。僅為完成這篇讀書筆記之目的計,這三五篇文字大抵也足以用來作為引發(fā)議論的憑藉了——當然若為更多的收益之目的計,則還是老老實實地逐篇閱讀為好。何況本書的價值還在于其所開出的書單,為我們閱讀的進一步延伸省下了太多搜尋之苦和選擇的彷徨,實在應該報以最誠懇的謝意。
與作者相比,閱讀的怠惰和偏狹令我汗顏——尤其對于一名語文教師來說,怠惰和偏狹實在是致命得很。下面言歸正題,結合本書閱讀體會來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閱讀生活,兼及讀書與語文教師成長的關系,讀書于教育的意義等話題。
一、書到用時方恨少
這是句老掉牙的老話,其真理屬性卻偏偏為我們每時每刻的工作和生活實踐所不斷證明。在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道路上,我有過太多這樣的尷尬時刻。
作者在《名師成長之路》中所謂“大量地、廣泛地、堅持不懈地閱讀,是教師成長為名師的秘訣”,是一句為無數(shù)名師的成長與成功證明了的大實話。他轉述王崧舟老師的話說,“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歷程實際上是兩個轉化的過程,即‘讀書——底蘊——教學’,從讀書到底蘊的轉化,是積淀的過程;從底蘊到教學的轉化,是創(chuàng)生的'過程”。從理論的角度看,這樣的認知本該為所有的教師所具備,但是從實踐的角度看,卻未被所有的教師自覺踐行。于是,教學中源自讀書少、底子薄的捉襟見肘成為了常態(tài)。我們不讀書或少讀書,就只能依賴于教學參考書;我們過分依賴于教學參考書,自然就受制于教學參考書,教學就缺乏自信和開放心態(tài)。于是,束手束腳,亦步亦趨,功利化教學日益嚴重。閱讀的匱乏必然導致思考匱乏。思考匱乏,從大處看,必然導致對教學本質的認知匱乏;從小處看,必然導致對教材深入解讀和分析能力的匱乏。在教學實踐中,閱讀和思考的匱乏則必然導致教學的浮泛化、無根化。因為教學常常處于無根狀態(tài),諸如淺嘗輒止,語焉不詳,或王顧左右等種種教學的尷尬局面就層出不窮。自己所讀不多,所思不深,能夠給予學生的自然就更少更淺了。長此以往,教師的教學自信就會漸漸喪失,教師離職業(yè)倦怠甚至職業(yè)恐懼也就不遠了。
作者引述程紅兵老師的觀點認為,現(xiàn)在語文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語文教師的功底太差,不看書,只看教參,沒有人文積淀,對文本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與學生形不成“知識落差”。我以為這是切中肯綮的批評。作為語文教師,我覺得從自己的實踐和觀察中找到足夠證明這種批評的事實依據(jù)并不難。事實上,因為學科性質等因素,不讀書的非語文教師可能更多,但是作為語文教師,必須要首先作出反思:不讀書,何以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充滿探究樂趣和師生互動共進的生命感的課堂?不讀書,又何以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做一名自信有底氣、幽默有活力、敢于敞開心扉應對學生挑戰(zhàn)的專業(yè)化教師?
作者在自序中描述了自己成長歷程中的兩件小事,以說明工作和生活中“絕大多數(shù)的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和途徑,并且已經(jīng)被別人進行了總結,發(fā)表在各類著作、報刊或新媒體中”;作為讀者,我們完全可以“在前人的力挺下站得更高,行得更遠”。事實就是如此。任何無視“前人的力挺”而懶于和前人對話,惰于向前人汲取營養(yǎng)的后來者,都必然地要多走彎路,甚至無路可走。
二、功夫在詩外
像常老師這樣專注于閱讀教育教學書籍,借書籍之力開拓自己的教育人生,應該是一條專業(yè)化成長的必由之路,某種意義上還是一條捷徑。循此捷徑,努力實踐,我想大部分教師都能有所收獲,其中胼手胝足、不遺余力者必有大收獲。作為語文教師,在這個問題上應該有自覺的認識。
在教育的意義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說的就是教育準備的事;“功夫在詩外”,說的也是教育準備的事。教育的準備,我認為“利其思想”比“利其器”更為重要,“利其思維”比“利其器”更為重要。我們常說“厚積薄發(fā)”,“厚積”的主要方法和途徑就是讀書。當然讀書之要害,絕不是為了把自己弄成“兩腳書柜”,而是為了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不能滿足于和學生形成“知識落差”,應該追求和學生形成“思想落差”、“思維落差”和“視野落差”。換句話說,我們不能滿足于掌握比學生更多的知識,而應該追求站在更高的思想和思維海拔,拓展更廣的人文視野。惟其如此,我們才能在教育的意義上做一名教師,而不僅僅在職業(yè)的意義上。退一步,即使是做一名職業(yè)意義上的教師,我們也還是需要與學生保持相當?shù)乃枷?思維/視野落差,才不會早早地陷入職業(yè)危機。
作者援引吳非老師的話強調,“一名教師能走多遠,取決于他能否獨立思考”,只有具備了獨立思考能力,才不會輕易相信任何東西。而讀書,正是為了培養(yǎng)教師獨立思考的能力。我認為,“獨立思考”實際上是在“道”的高度詮釋了“功夫在詩外”的意義,而在“術”的層面,讀書當然也是實踐“功夫在詩外”的主要途徑。讀書在“術”“道”兩個層面對教學起到的巨大支撐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就我個人的成長經(jīng)歷來說,我應該感謝長期的文學閱讀,特別是詩歌閱讀(包括實踐)。最起碼,閱讀讓我不會輕易相信教學參考書,更不會滿足和受制于教學參考書,我更愿意嘗試在教學中發(fā)揮獨立思考的優(yōu)勢。長期的詩歌閱讀和寫作(包括舊詩和書評寫作)本來是作為一項業(yè)外的愛好而占據(jù)了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當它還在自發(fā)期的時候,并不顯見其對職業(yè)的助力,但是當它成為一種文化自覺并愈見成熟,其不計后果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就產生了意外的收益——至少,它讓我的教學因為更多的左右逢源而變得更加自信,更加開放,更加不受一些人們津津樂道的教學規(guī)定性的制約。
但是話又說回來,正是因為我不計后果地把大量時間和精力用在相對狹窄的文學閱讀和寫作上,忽略了與教學相關度更高的專業(yè)閱讀,我的教學也常常缺乏來自專業(yè)閱讀的有益營養(yǎng),因而常常是感性的自由發(fā)揮有余,理性的規(guī)律尋找和整合不足,F(xiàn)在看來,這是我亟需改進的地方。
當然就算如此,我仍然無意于過分強調讀教育教學專著對于教學的功利意義,事實上也不會因為多讀了幾本教育教學專著就能立竿見影地改善教學。讀書對教學的作用正如食物對人的作用一樣,是一個長期浸潤、兼收并蓄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是一個從“積淀”到“創(chuàng)生”的轉化過程。正像人們不會過分迷信來自某一類“食物”的營養(yǎng),我希望自己能夠有更加龐雜的、去功利心的閱讀;我希望做一個閱讀上的“雜食”者,并收獲閱讀本來意義上的快樂。我希望自己的閱讀和教學建立起一種類似“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理想關系。
另外我想強調,教學的發(fā)展離不開人的發(fā)展,首先是離不開教師的發(fā)展。教師作為教學發(fā)展的前提之一,其自身的發(fā)展多么重要再怎么強調也不為過。但讀書于教師,又不是充充電那么簡單,它應該是一個源源不斷持續(xù)給力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升華的生命運行過程,這個過程依然是以自覺地兼收并蓄為本質特征,而這個過程本身也具有教育的影響力——我希望以身體力行去引領學生的閱讀興趣,去影響學生的閱讀行為。
三、讀書即生活
作者引用高萬祥老師的話認為,“人類最優(yōu)美的姿態(tài)就是閱讀”,“人類生活中一切的丑陋都和這個姿態(tài)的缺失有關”,“沒有真正的閱讀就沒有教育”,可謂至理名言。
作一點簡單的邏輯推理:教育是為了培養(yǎng)“優(yōu)美”(完善)的人,但是如果教育缺失了“真正的閱讀”,這個“為了”就難以實現(xiàn);沒有“真正的閱讀”,人類生活中就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各種“丑陋”。由此可見,作為主要承擔實現(xiàn)這個“為了”的責任的教師,其閱讀的意義有多大。教師以自己的閱讀影響學生的閱讀,以自己的轉化促進學生的轉化,從而完成教育培養(yǎng)“優(yōu)美”(完善)的人的終極目標。這就是閱讀于教育的意義。愿以此與我的同仁共勉。
作者轉述的高萬祥老師關于閱讀的另一個闡述是,真正對人的精神成長有重要作用的閱讀是經(jīng)典閱讀;而沒有經(jīng)典閱讀的語文教師,就沒有真正的語文底氣。他還強調,“不會寫作的語文教師,他的職業(yè)競爭力就減弱了一半”。
我非常認同這些闡述,也希望自己能夠在經(jīng)典閱讀方面為學生作出應有的示范,特別希望能夠繼續(xù)自覺地投身于文學寫作,并更多地重視學術寫作,既為強化自己的職業(yè)競爭力,更為真正成為能夠引領學生閱讀成長的導師;谶@樣的自我期許,我很樂于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后感 5
天氣一天天變得涼爽起來,暑假很快要過去了,我的散漫享樂的假期生活很快就要結束了,想起了領導放假時布置的任務:本假期要讀一本和教育教學有關的書籍,不要讀那些和自己工作無關的消遣類的文學書籍。
說實在的,我是不愛讀書的人,最確切的說是根本安不下心讀書,內心浮躁的我翻開書籍剛看幾頁,就想翻翻后面,想想這么多頁的書,什么時間才能看完呀,內心有一種恐懼感,其實是自己對于閱讀還是沒有真正的熱愛起來。一想起不愛閱讀的人就是精神殘疾這句話,我就覺得自己真的是一個精神殘疾的人,這樣的人,如果還不從書中尋找答案,怎么能治愈自己的疾病呢?
對我來說,讀完一本書,只是簡單的了解了書中的一些大致情節(jié),并不能系統(tǒng)的認識整本書的結構,所以很多次翻開書,基本沒有完整的耐著性子讀完的。但是我的內心卻又非常羨慕那些知識淵博的愛讀書者,為他們那妙趣橫生的語言折服,為他們筆下流淌的精美絕倫的文字而驚嘆!看到一篇篇優(yōu)美動情的文章,仿佛聞到了作者那豐富高貴的靈魂散發(fā)出來的香氣。我認識到,我的內心還是喜歡文字的!或者說還是應該有內驅力的吧!
從舊書網(wǎng)上淘到《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選這本書的原因是想了解讀書怎么會是教師最好的修行,因為我聽說過《工作是最好的修行》一書,還有作者是一位xx人,感覺很親切。一位漂泊異鄉(xiāng)的人能夠成為教育局長,一定是一位有思想的教育大咖!
翻開作者的后記,知道了本書是一位特級教師十年來每周閱讀一本書后撰寫的500篇讀有感中的其中50篇編輯而成的,我霎時就為作者這種閱讀精神所感動。每周閱讀一本書,撰寫一篇讀后感,這樣的習慣已經(jīng)堅持了整整十年,即使是出差過節(jié),他也從沒有懈怠過一次。一位局長,日常事務繁忙,沒有整塊的讀書時間,每一本書都是在旅途、會議間隙、飯前飯后、睡覺之前的瑣碎時間見縫插針中完成的,即使是到了深夜里11點鐘,他的讀書計劃沒有完成時也不會躺下疲憊的身子休息,他從沒有對自己放松過要求一次,這樣一做就是十年,讀書寫作像呼吸一樣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了,別說里面的讀后感內容了,這后記里的幾句話已經(jīng)足以讓常人驚嘆!
時間是海綿里的水,要是擠總是有的,對自己來說,有很多大片的時間都被自己白白的浪費了,曾經(jīng)為一點點的失敗而自暴自棄,深度的反思過自己失敗的原因嗎?是不是自己的閱讀出了問題,沒有一定的文化底蘊,駕馭不了自己情緒的烈馬,心緒胡亂的.飄蕩,不切實際的想法冒出來,再沒有詳細的下一步行動下,執(zhí)行力很快就消失殆盡,總是說要是當初自己不怎么就可以了,幻想著總有一天會怎么怎么樣?其實那一天永遠也不會到來,因為我原諒了一次一次下決心的自己,擔心恐懼前行的路上有石頭!而搬開石頭的力氣或者繞過石頭的方法我怎么就不知道從書中尋找呢?
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惑和難題,絕大多數(shù)的問題從書中都可以找到解決的方法和途徑!書籍是良師益友,書籍是一劑治病的良藥!這本書不但有作者閱讀教育名著與自己工作實踐的感悟總結出的教育教學中解決問題的方法,每輯后還有作者列出的延伸閱讀書目,讓讀者可以從更多的優(yōu)秀教育書籍中獲取很多的方法和途徑,可以說作者不僅授人于魚還授人于漁。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后感 6
《禮記·學記》有云: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新時期的教育行業(yè)對教師專業(yè)知識和行業(yè)知識都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困與不足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愈發(fā)明顯,且恐有積而不散之勢。怎么能自反、自強?怕不是純粹主觀上的一次振作就能實現(xiàn)的,我們應該有一座與教育相接的橋梁,那就是學習,向行業(yè)中的優(yōu)秀者工作者學習。
我認為這本《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的一個難得之處,就在于作者的閱讀與感悟并非散射式的,而是經(jīng)過精心匯集的階梯式的思考——從第一輯的教學即創(chuàng)造,到最后一輯的變革即未來,呈現(xiàn)了一種著眼當下,又把目光推及至未來的.教育觀。我想自己在為其中一篇篇微言大義的讀后感打動之余,更是被作者這種閱讀的分類分層思索的做法所吸引——與其說這本書的好處在于向我們紹介了一本本好書,分享了作者一次次的感悟,不如說其重要價值體現(xiàn)在引導教育同行們對閱讀過的教育著作進行分類整理,也能形成一條清晰的閱讀脈絡,以助今后在遇到相關問題時,可以較為方便地找到對應書籍而再次得到指導。所以,我便尋著這種做法,對自己之前讀過的部分書籍進行了整理,分出師德素養(yǎng)、教學專業(yè)化,這兩個版塊,雖顯粗淺稚嫩,卻也是對照本書內容與做法而得的一點感悟——這可以說是我讀完這本書后的一些收獲。
第一,應努力完善師德素養(yǎng)。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我以為,恪守作為教師的一份本真善良,心懷學生,是成就學生、成就教育的重要基礎。這種善良并不單指做一個好人,對于教師而言,這既要化為對自己所從事的教育工作的豐沛熱情與精進鉆研的精神,努力把教師從一種普通的職業(yè)定位上升到事業(yè)奉獻的高度;又要化為對于學生在做人上與學習上的關愛指導,使其真切地感受到如哲學大師馮友蘭先生評價蔡元培校長時所說的那種春風化雨的人格魅力——這一切說來是容易的,在日常工作中做起來卻不是那么容易,甚至會有很多難題擺在我們面前,但是,我們不能只是個應付者而應該是一個有正確理念的實踐者。相信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努力提升了師德素養(yǎng),使教育有了愛,無論是教學還是平日生活,都會帶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感動與激勵。
第二,應加強教學專業(yè)化的研究。
眾所周知,除了教育教學的一些共性之外,事實上每一門學科都有其特殊性,故而要進行專業(yè)化的研究,才能使教學有鮮明特色,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比方說,數(shù)學物理,由于教師授課的內容相對而言具有同一性和固定性,所以教什么這個問題就不足為懼,重點即是研究怎么教了;而語文學科則有其特殊性:即不具有教學具體內容上的同一性和固定性,一切是相對寬泛和模糊的,所以首先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是教什么,如果無法確定適合且有用的教學內容,那么即使在怎么教上如何如何地大做文章,結果也可能并不樂觀。王榮生博士在《語文教學內容重構》的序言《語文教學的內容與目標的完成》一文中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這種情況的存在:對著新標準,苦想教什么;捧著新教材,不知教什么;舉著新理念,還教老一套;搬些新方法,自己也搞不懂在教什么。這些現(xiàn)象,在語文新課程的實施中,恐怕大家都有耳聞或者目睹,對此我們應該老實地承認并嚴肅地面對。讀到這番話語,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心中有些誠惶誠恐,但幸好從這本書中得來了一些專業(yè)化的指引,使我大抵能夠有針對性地確定教學內容,是一種寶貴收獲。
以上兩點就是我讀完這本《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后的一點感悟,也是我在教學之路上逐漸清晰的自我要求。在后記中,常生龍寫道:就這樣,十年下來,我閱讀了500多本書,為每一本書都寫下了讀后感,這些讀書隨想累積起來已超過200萬字。與其相比,我真是讀之甚少,也知之甚少,不免愧怍。課時,我知道自己的教學之路還長,今后定會加倍精進,像他一樣用心去閱讀,且有收獲。誠如《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在《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一文中所言,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于此。要把讀書當做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饑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我想,自己定會捧書為生,而實現(xiàn)自反、自強——捧起書本,再當一回渴望求知的學生;捧起書本,為了更好地指引我的學生們。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后感 7
有一本書,你讀了后,會有讀過50本書的收獲,那就是這本《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有一個人,你了解后,會不由自主地從他身上汲取力量,讓你找到前進的方向,那就是此書的作者常生龍。很多年前,偶然的機會,在新浪博客讀到了他的文章,知道了他是一位日理萬機的教育局局長,卻每天更新博客,每周讀一本書寫一篇讀后感,每月做個總結,每年做個回顧。博友們都尊稱他為船長,覺得是他在引領著大家航行。船長在此書的后記中寫道:“我將書放在自己的手提包里,將旅途、會議間隙、飯前飯后、睡覺之前等各種零碎的時間利用起來,見縫插針就讀上幾頁。
有一次到韓國出訪,一整天的任務都安排得滿滿的,等回到房間放下行李時已經(jīng)是夜里11點了,可一本書的讀后感還沒有完成,怎么辦?簡單地洗漱后,坐在地板上,將電腦放在腿上,熬夜趕寫文章。我心里明白,只要對自己放松一下要求,所有的堅持都會泡湯。就這樣,十年下來,我閱讀了500多本書,為每一本書都寫了讀后感,這些讀書隨想累積起來已超過200萬字。”相信讀到這段文字的每一個人都會對船長的這份堅持和毅力而肅然起敬!那么,這本書,就是從500多篇讀后感、200多萬字中挑選出來的50篇讀后感、20萬字!這是怎樣的精選,怎樣的精華?作為讀者,能讀到這本書,是多么的幸運,多么的幸福!尤其是教師,因為船長就是以一名老師的身份去讀書,去思考,去撰寫。
他把這本書分為五個專輯:教學即創(chuàng)造、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理論即支點、變革即未來。還沒真正走進書本,我就被這五個觀點吸引:正如船長所說,“教師是改變課堂、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所以,教學,靠我們老師去研究,去探討,去探索,必定是創(chuàng)造;教育是為了人們生活得更美好,是要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日常生活中的親子關系、家校關系、閱讀與寫作的關系等”,讓人們“過上快樂、幸福的生活”,所以教育即生活;一所學校就是孩子的社會,“讓學生愛上學校,在其中健康、快樂地成長”,所以學校即社會;作為教育的實踐者,我們需要掌握教育原則,需要歸納教育策略,我們需要理論做支撐,所以,理論是我們的支點;慕課、微課、翻轉課堂……教育的變革,一股腦兒地沖刷著我們的思想,這就是我們的未來,我們必須去接受。
這本書中呈現(xiàn)的太多方面我都非常喜歡和認同,比如:第2至5頁于永正老師寫的《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中的訣竅一“自己先變成孩子”;第27至30頁道格·萊莫夫著的《教無不勝:卓越教師的49個秘訣》中的“設定高的學習期望”和“有效組織課堂教學”;第31至34頁海姆·吉諾特著的《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中的“防止暴力”、“善用鼓勵”、“學會傾聽”、“拒絕偽善”;第67至70頁張貴勇著的《讀書成就名師——12位杰出教師的故事》中的“成長無捷徑,讀書很重要”、“閱讀有方法,成效見課堂”、第79至82頁蔡興蓉著的《下輩子還教書》中的“語文教師的使命”;第105至108頁羅恩·克拉克著的《羅恩老師的奇跡教育:點燃孩子的學習激情》中的.“給予高期待,收獲大進步”、“信任添力量,細節(jié)顯功夫”;第138至141頁蘇霍姆林斯基著的“把了解學生的工作落在實處”、“像醫(yī)生了解病人那樣去了解學生”;第142至145頁金林祥等著的《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師讀本》中的“新教育”、“新學!、“新學生”、“新教師”等等。
我特別有感觸的是船長在第52至55頁蘇珊·佩羅著的《故事知道怎么辦:如何讓孩子有令人驚喜的改變》一書中的觀點:要善于講故事。我記得在幾年前和科組老師備課時,老師們都反映這屆五年級學生屬虎,調皮得很,學習習慣差,語言不文明,行為習慣也不好,想要針對這些問題開個級會教育學生。我想到了一個關于蘇東坡和佛印大師的故事,于是,這次級會,全級五百多學生就聽我講故事,學生們專注的眼神,我至今都無法忘記,他們被故事中蘇東坡的暗自得意和被蘇小妹點醒后的啞然深深吸引,在他們的心中,蘇東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個大文學家,居然也會有語言不文明的時候。
然而,通過才華出眾的蘇小妹說的“佛印大師心中如佛,說出來的是美言;蘇東坡心中有屎,吐出來的是粗話”時,學生們都會聯(lián)想到自己和身邊的同學而自慚形穢;但是當自己發(fā)現(xiàn)能和大文學家一樣犯錯誤時,內心不但沒有受到打擊,反而增添了自信:我是可以像蘇東坡一樣改正的。正如船長在文中所說,“故事可以滋養(yǎng)想象力”,“故事具有治療作用”。書中引用的愛因斯坦的話,相信每位老師或家長都認同:“如果想讓孩子聰明,就給他講故事;如果想讓他有智慧,就講更多的故事。為孩子唱歌、念童謠、講故事是父母和教師能給予孩子的禮物!币驗,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通過故事,可以讓我們走進孩子的心靈;通過故事,可以讓孩子健康成長;通過故事,可以帶給孩子諸多力量……
另外,我還想特別說明的是120至123頁高萬祥著的《學校里沒有講的教育》中,船長告訴我們“學校教育要關注的三個方面”:一是閱讀習慣;二是滿腔熱忱;三是人文關懷!芭囵B(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是學校教育的首要任務”,而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必須要求老師自身擁有閱讀的習慣。一是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二是通過閱讀,能“讓老師擁有思想”,“獲得更多的愛心、良心和責任心”,“收獲詩意和創(chuàng)造情懷”。作者還告訴我們,老師要“像寫情書那樣寫日記、隨筆”。熱忱,也是我一貫推崇的思想。我認為,一個老師,必須熱愛自己的事業(yè),將自己滿腔的熱忱投入到教育當中來,才會不知疲倦、不計較得失、全心全意、發(fā)自內心的去愛學生,愛教學。船長在此文中,也強烈地表達他的觀點:“熱忱是一股強大的力量,熱忱是行動的動力”,“一個充滿熱忱的人,不管他從事什么工作,都會認為自己的工作是一項神圣的事業(yè),并有著濃厚的工作興趣;不論工作有多么艱辛,歷經(jīng)多少磨難,或者需要多少訓練,都會用一種不急不躁的態(tài)度去認真執(zhí)行”。
“讓我們都來讀書吧!”船長在自序中向大家呼吁。感謝船長付出的辛勤勞動,讓老師們擁有了一本智慧書——教學中發(fā)現(xiàn)了問題可以隨時到書中找到答案;讓老師們擁有了一本動力書——每天可以翻翻,洗滌自己心中的塵埃。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后感 8
上海虹口區(qū)教育局局長常生龍先生新近出版的《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上市不到三個月,廣受讀者熱烈關注,曾創(chuàng)下當當網(wǎng)等網(wǎng)站月銷售第一的記錄。教師們讀過此書后撰寫的的讀后感,也頻見各類媒體報端。每每讀到關于此書的各類書評,我的心里就多一份緊迫,也多一份歉疚。因為,我很幸運地在此書剛上市之際,就收到贈書。更榮幸地是,我的小書《學校家校溝通的藝術》也在作者閱讀推薦之列。而我計劃中的讀后感,卻遲遲沒能成文。
或許是因為慎重,反而變得遲延。零星時間,被零零碎碎的事情占據(jù)。終于,等到了寒假,認真讀完,心中有不吐不快之感。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收錄了作者對50本書閱讀后闡發(fā)的感受。作者10年來堅持每周閱讀一本書并寫一篇讀后感,十年如一日。本書是在500多本書500多篇讀后感中挑選出來的。很多文章當初在作者的博客里曾經(jīng)閱讀過,但打開浸著墨香的新書,發(fā)現(xiàn)這些似曾相識而今又經(jīng)推敲修訂過的文字,被作者精心架構的五個小專輯,分別是“教學即創(chuàng)造”、“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理論即支點”、“變革即未來”,足見作者的用心。
這不是一本普通的文集,而是內在有著嚴密邏輯聯(lián)系的教師閱讀圖譜。書中作者列舉的書,也跟著買了不少,但認真閱讀引發(fā)自己新的思考,不多。近日閱讀《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時,偶爾還會翻出對應的書籍,愈發(fā)感受到常局閱讀的思考之深及論述之廣。合上書本,我的腦海里,蹦出了幾行字:
一.這是一本教師閱讀圖譜
師離不開閱讀,讀什么書很重要;貞涀约旱拈喿x經(jīng)歷,說不上走彎路,但確實存在某個階段閱讀內容缺失現(xiàn)象。常生龍局長這本《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涵蓋了教師需要閱讀的不同類別的好書。每個專輯里的選書作者都是精心挑選的,比如在“教學即創(chuàng)造”中,作者選取了名家于永正的《做一名學生喜歡的`教師——我的為師之道》。于老師是大家公認的當代教學名家,他的課堂如行云流水,與學生互動親切自然,于自然出顯功夫,學生學得開心也學得扎實。
作者從于老師書中提煉出“自己先變成孩子”的學生觀、“遵循教育規(guī)律”的教學觀、“要時刻以身示范”的為師觀。沒有說教,道理自然深入人心。再如《教室里的電影院》是課程開發(fā)層面的,《教室怎樣與學生說話》是師生溝通層面的,《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教學》是教學方式層面的……多角度闡釋了“教學即創(chuàng)造”的現(xiàn)代教學觀。
再看其它幾輯,同樣可見作者多層面架構的心愿。所選著作涉及面廣,作者有中外名家,也有一線精英新秀,所列內容有方法介紹類,有前沿、理性的觀念引領類,也有傳統(tǒng)經(jīng)典名著導讀類,有序列地搭配組合在一起,呼應著每一輯的標題主旨。
在這個書籍浩如煙海的時代,讀一些根本書籍是捷徑也是正道。教師如果有心,認真閱讀每一輯的書目,猶如一張教師閱讀圖譜,若能按圖索驥讀上幾本,圍繞對應主題,思考相關問題,相信一定收獲多多。
二、這是一本閱讀方法指南
看書,人人都行,但是閱讀,并不是人人都會。當然,這里除卻休閑式的隨性閱讀。教師閱讀專業(yè)類書籍,有時因為獲取信息比較觀點,只需瀏覽,但更多時候是需要細心閱讀的。常生龍先生的閱讀態(tài)度是嚴謹?shù),作為他的博客粉絲,讀過他幾百篇讀后感,每一篇讀后感都有作者自己的觀點和感悟,我受益良多。
常局長閱讀面很廣,視野開闊,每篇讀后感都是經(jīng)由他對所讀書閱讀“消化”后釀出的閱讀蜜糖。他的這種閱讀態(tài)度和閱讀方法對一線教師而言,無疑是一本方法指南。
拿我的小書《小學家校溝通的藝術》一書作者的感悟:“讓家校溝通更有成效的策略”(第56頁)為例。這篇文章是我邀請常局為我小書所寫的序言。當時發(fā)過去的是18萬字左右的電子稿。我原本有心理準備——常局非常繁忙,加之看電子稿十分辛苦,他完全可以像其它寫序言的作者一樣,讓我先寫個序言初稿,他簡單修訂署名即可的。我甚至已經(jīng)想好了基本思路。
在我向常局提出幫我寫序言的請求時,他正在外出差。出乎我的意料地是,常局不僅欣然應允,而且只字未提讓我寫初稿的要求,而是這樣回復我:“請給我一個最后交稿時間,我最近需要完成的‘作業(yè)’有點兒多,但我一定保證在最后時間節(jié)點上發(fā)給你!备屑ぶ樽圆槐卣f。
一周后,比預計時間早了三天,我就收到了常局寫的序言,洋洋灑灑4、5千字,從“溝通的目的、溝通的策略、溝通的主體橋梁”等三方面詳細闡述了他對家校溝通的定位,同時有機地把我書中案例觀點巧妙融合起來。與其說這是一篇序言,不如說是對本人小書的提綱挈領地總結提升,簡明地把我有些想表達而未透徹表達的觀點總結出來了。
除了感動還是感動。擁有類似感動的遠非我一人。
當前,常局的博客被數(shù)千名一線教師關注,點擊量達到二百多萬次,可見其影響力之大。因為常局平易近人,每一位到他博客里學習留言的老師,他都會真誠回復并且回訪留言,讓很多人受到極大鼓勵。
因此,如我一樣的一線老師有書出版了,自然會送一本給常局表達一份心意,再者可能邀請常局幫忙寫序言。對教師們的這些請求,常局都不會拒絕,每收到一線教師贈書,常局都會認真閱讀寫出讀后感。作為普通作者,我深知,他手頭有太多好書更值得他閱讀的好書等著他,但是常局通過閱讀年輕教師的書籍,切中要害地寫出自己的思考,這對一線作者而言,是最激動人心的鼓勵。
翻閱《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里所介紹到的書籍,很多書籍我也買回了家,但如常局這樣認真寫讀后感卻很少,更別說思考的深度和廣度了。
有人說:“每個人總是閱讀中找回自己!背>珠L這種從閱讀中生發(fā)個人觀點,旁征博引引發(fā)多種論點的閱讀方式,于我,更是一種閱讀方法的引領。尤其是在這個閱讀泛化、網(wǎng)絡閱讀盛行的時代,能靜心每周認真閱讀一本紙質書,這本身就是最好的方法指導。相信讀者們閱讀之后,也會有類似感受。
三、這是一本專業(yè)指導手冊
近日讀到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qū)教育局張阿龍先生閱讀《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后的感悟文章,很欣賞他“從讀書與認識我們的過去、把握現(xiàn)在、展望未來”三個角度所撰寫書評,張先生特別提到該書第五輯“變革即未來”所選圖書的現(xiàn)實意義。對此我也深有感觸。其實,回看,本書五輯小標題,其實每個標題都指向了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所應具備的教育視野:“教學即創(chuàng)造”、“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理論即支點”、“變革即未來”,雖然有些觀點不是常局首次提出,但以小專輯圖書書評組合起來闡釋,讓這些根本性理論變得“親切可感”,是專業(yè)導向,也是專業(yè)指導。
所以,我對本書的閱讀不只是一篇篇單一閱讀,而是每輯綜合起來的歸類綜合閱讀,感悟頗深。拿“理論即支點”這部分來講,本專輯涉及的作者都是中外名家,單讀名家如陶行知、蒙臺梭利的著作,我們也會有收獲。但是經(jīng)由作者這樣一編輯組合,“為了孩子的自我發(fā)展”、“兒童是成人之父”、“課堂改變,學生就會改變”、“占據(jù)未來制高點需具備的五種能力”……這些標題之下,多是作者深入淺出對經(jīng)典著作的解讀。這對教師把握教育原則,是引領,更是感召。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自有自己的獨特感悟。這是我的感悟,是我的收獲,滿滿的。很幸運地與《讀書是最好的修行》一書及書作者的相遇,如在茫茫書海中,看見了一盞溫暖的航標燈,照亮我前方漫漫修行路。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后感 9
假期里閱讀了常生龍先生的《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這本書收錄了常龍生對50本書閱讀后闡發(fā)的感受。讀后收獲很多。李鎮(zhèn)西老師說,讀書的秘訣無非就是聯(lián)想和思考。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也在聯(lián)想,在思考,在反思。
書中“教學始于技巧”一文,給我的印象很深。這篇文章是常生龍先生讀了美國非凡學校集團領導者道格萊莫夫撰寫的《教無不勝:卓越教師的49個秘訣》之后自己的感受。文中提到了萊莫夫總結的五種比較重要的教學技巧之一:杜絕退出。讓我聯(lián)想到了我們的課堂。
我們在聽課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有些班級學生回答問題特別活躍。而有些班級課堂很沉悶,回答問題的孩子寥寥無幾。我們有時會覺得這一個班孩子都不喜歡表現(xiàn)。讀常生龍先生寫的“教學始于技巧”,我反思了我們的課堂,發(fā)現(xiàn)了問題所在。我們在課堂提問的時候,經(jīng)常會遇到不愿作答的孩子,尤其是高年級,”我不知道“是這些孩子的口頭禪。因為課堂時間有限,趕進度等原因,我們往往不再追問,而是另選一個孩子來回答,從而讓那些想躲避老師提問的孩子找到了躲避的'空間。而”杜絕退讓“這一原則就是要把”我不知道“這句話驅逐出課堂,讓每個孩子始終保持注意力,無法逃避提問。
具體做法是,如果一個孩子在課堂上說”我不知道“或者默不作聲,我們就去提問另一個孩子,在他人給出問題的答案之后,一定要讓這個孩子再次回答該問題,必要的時候還要給出引申問題要求他繼續(xù)作答。當學生發(fā)現(xiàn)身處必須能夠正確回答問題的課堂文化場中時,他就會對自己的行為動機進行評估,并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長此以往,我們的課堂就不會有那種企圖逃避回答問題的學生存在,每個孩子都會認真聽講,積極思考,發(fā)言。我想這也是那些課堂氣氛活躍的班級老師的秘訣。
感謝杜組長推薦的這本好書。新的旅途即將啟程,我會繼續(xù)做一個愛讀書的老師,并帶著我的孩子們一起共沐書香!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后感 10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這本書是我在無意中看到的一本書,他的作者是常生龍,xx人,上海市物理特級教師,上海市虹口區(qū)教育局局長,曾獲“全國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管理貢獻獎”、《中國教師報》“20xx年度全國十大最具思想力的教育局長”、《中國教育報》“xx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等榮譽稱號。《中國教育報》《上海教育》等報刊專欄作者,《教師博覽》簽約作者。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在這個急速變化的時代里,作為教師的我們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可以讓自己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少走很多的彎路。和作者一起用閱讀來增添教育智慧,享受幸福的閱讀時光。身為特級教師的作者以10年的閱讀功底,分享了50本對教師自我提升有助益的教育類圖書。讓學生喜歡你的訣竅,轉變問題生的各種“法寶”。杜威、佐藤學等經(jīng)典著作的精華,慕課、微課、反轉課堂的前沿的教育理論和發(fā)展趨勢等一并展示給你。好老師始于讀書的那一刻。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如何讓學生喜歡你作者給出三個訣竅:其一自己先變成孩子,其二遵循教育的規(guī)律,第三要時刻以身示范。
之所以給大家推薦這本書是因為我也讀過好多書,我怎么就沒達到常生龍老師所說的讀書境界:“每當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惑和難題時,總有一本書在那里等著我,給我啟迪,讓我豁然開朗!笨赐炅顺@蠋煹摹蹲x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我豁然開朗了,原來常老師讀書是這樣的。
一、善于找書
常老師的《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中50篇文章就是50本書,在5個專輯后面還羅列了本輯延伸閱讀書目》共71本,縱觀其121本書。緊跟國際教育,用國際眼光看我國的`教育、引領我國的教育改革方向,因此他對教育、教學,已經(jīng)達到了“游于藝”的程度,游刃有余,自由游走于教育領域之中。
二、善于聯(lián)想
“讀書的秘訣無非是聯(lián)想與思考。聯(lián)想是讀出自己的共鳴,與生活、經(jīng)歷、情懷、時代接通;思考是讀出問題,思考、質疑、不輕易相信。”
三、善于思考
常老師對于閱讀而得來的知識,能夠結合我國教育實踐,提出某些理論該怎樣應用于我國教育實踐的具體想法。
四、善于總結
“支撐教師每天在教學領域發(fā)揮創(chuàng)意和創(chuàng)造性的是以下三點:給每個孩子學習的尊嚴、專注教材(學問)的發(fā)展性、我們自己的教育哲學”
最后,我將《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這本書中的后記送給大家:我選擇讀書作為自己的生活方式,是為了期望通過閱讀來為自己增添智慧,厚實精神底色。讀書是一個方面,讀后要領會作者的意圖,并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寫寫感受,也是必要的。在閱讀的過程中,我逐漸體會到讀書的美妙。每當我在工作中遇到難題的時候,總有一本書就在那里等著我。
敢問教師成長的路在何方?路在我們的閱讀中!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后感 11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當我看到這個書名,我便想到了一句話:“要么讀書,要么旅行,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要在路上”。在旅途中,我們能夠與世間各種美景相遇;在讀書時,我們也能夠與最美的風景邂逅。讀書,是讓靈魂旅行,讓心靈沉淀的最好方式?赐赀@本書,我發(fā)現(xiàn)自己似乎有了閱讀的方向,也讓我在教學中的很多疑惑慢慢解開。就如作者所說,“在閱讀的過程中,他逐漸體會到讀書的美妙。每當他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難題的時候,總有一本書在那里等著他,給他啟迪!背@蠋煹倪@本書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讓我開始愛上閱讀,學會反思。下面,我將從以下兩點來談談自己的感受與體會。
一、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
翻開這本書的第一輯的第一篇文章時,這個標題“讓學生喜歡的訣竅”便讓我產生了深深的興趣。尤其當我看到這段話“一個孩子在默寫的時候將訴字的最后一個點給弄丟了,老師讓他抄寫八遍。抄寫時該生寫的前面四個字是有最后一個點的,可后面的四個又沒了。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這樣的作業(yè)違背了學生的記憶規(guī)律!蔽议_始對照自己,深深反思。在我們身邊,甚至于自己平時都會這么逼迫孩子,而且也發(fā)現(xiàn)了這個現(xiàn)象,但是我們所想的便是“肯定是這孩子不夠用心”所以會指責辱罵這個孩子。這就是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常常以成人的.思考方式、觀察物體的視角、處理事務的方法強加于學生,沒有站在學生的視角進行思考,也就是不了解學生,以至于出現(xiàn)師生互相不理解的現(xiàn)象。其實,這也很好的認證了第一個訣竅“自己先變成孩子”。如果每位老師都能夠變成“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寬容學生,想學生之所想,做學生之所做,這樣才能真正走進學生內心,成為學生的朋友。學生們也才會真正信服老師,效仿老師的做法,接受老師的建議。
二、做一個讓學生不變笨的老師
有時候想想,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目前做的這些真的能讓學生變得越來越聰明嗎?看完這本書,我得到了答案,如果我們再按照以往的方式來教孩子們,他們真的會越來越笨!在小學階段,孩子們才剛開始慢慢健全自己的自我意識,但是往往在這個時候,老師們會加以干涉,會對他們說“你必須這樣寫,這樣子你考試才不會丟分”就是在這樣子一次次的扼殺中,學生開始失去自我,開始變笨。他們變得不會思考,也不敢思考,只是等著老師給答案?磿啵叵氍F(xiàn)實,真的覺得自己應當轉變觀念,書中說得好“我們應該相信對每一個學生來說,都有一扇成長的門虛掩著,教師的任務就是要想方設法地找到這扇門,然后溫柔地將它推開”。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后感 12
作為語文老師,按理說應該是讀書人。但總是由于這樣那樣的借口將閱讀拋諸腦后。寒假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一看標題,還以為是寫讀書對教師成長的重要性的書,讀完才知道完全不是的。這本書其實是作者的一些讀后感。都說讀一本書容易,讀一批書難,讀萬卷書更難。而在常生龍先生這里已經(jīng)把讀書當成了一種生活方式,讀再多的書已經(jīng)不是難事而是樂事了。他將閱讀當作一日三餐,天長日久,終會內化在自己的精神樣貌里,從而讓自己心靈成長。
這本書有一個標題最讓我銘記于心,就是第75—78頁的《教師要挺直腰板兒》。是啊,教師只有挺直腰板兒,做一個真正的人,才能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墒悄芡χ毖宀⒎且资拢@需要我們有淵博的知識,需要我們去日積月累去沉淀做好終身學習的準備——閱讀。其次需要的是“愛”,只有真正的用心去愛學生的人,學生才會去愛你。發(fā)自內心做好良心教育才能夠讓自己真正強大。最后就是要有一套自己的獨特教學風格,讓自己的教學充滿藝術型。讓孩子不僅喜歡上課更愛老師這個人。讓自己在課堂上更是挺直腰板兒熠熠生輝,也只有這樣堅持做自己才能在這個人云亦云的復雜社會中脫穎而出。
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其實閱讀的過程,就是要將所思所感付諸文字,堅持不懈,讓自己變成有思考力的讀者。作為一名剛步入教育行業(yè)的年輕人,更是要堅持閱讀,并在書中進行圈點勾畫,及時將所思所悟表達出來,做一名上進的好青年! 閑暇時閱讀了《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打開浸著墨香的書,發(fā)現(xiàn)這些似曾相識而今又經(jīng)推敲修訂過的文字,被作者精心架構的五個小專輯,分別是“教學即創(chuàng)造”、“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理論即支點”、“變革即未來”,足見作者的用心。
這是一本教師閱讀圖譜,師離不開閱讀,讀什么書很重要。回憶自己的閱讀經(jīng)歷,說不上走彎路,但確實存在某個階段閱讀內容缺失現(xiàn)象。《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涵蓋了教師需要閱讀的不同類別的好書。作者提煉出“自己先變成孩子”的學生觀、“遵循教育規(guī)律”的教學觀、“要時刻以身示范”的.為師觀,沒有說教,道理自然深入人心。
在這個書籍浩如煙海的時代,讀一些根本書籍是捷徑也是正道。如果有心,認真閱讀每一輯的書目,猶如一張閱讀圖譜,若能按圖索驥讀上幾本,圍繞對應主題,思考相關問題,相信一定收獲多多。
這是一本閱讀方法指南?磿,人人都行,但是閱讀,并不是人人都會。當然,這里除卻休閑式的隨性閱讀。教師閱讀專業(yè)類書籍,有時因為獲取信息比較觀點,只需瀏覽,但更多時候是需要細心閱讀的。
有人說:“每個人總是閱讀中找回自己!蹦莒o心每周認真閱讀一本紙質書,這本身就是最好的方法指導。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自有自己的獨特感悟。很幸運地與《讀書是最好的修行》一書相遇,如在茫茫書海中,看見了一盞溫暖的航標燈,照亮我前方漫漫修行路。
讓我們都捧起書來,汲取越來越多的知識營養(yǎng),獲取越來越多的精神財富;閱讀經(jīng)典,豐富人生,讓生命在閱讀中更加精彩。熱愛讀書的人,知識不會老化,善于讀書的人,才思不會枯竭。
留一點時間給閱讀,陶冶我們因繁雜生活而麻木了的性情;找一點時間給閱讀,矯正我們因忙忙碌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擠一點時間給閱讀,開啟我們因機械工作而遮掩了的心扉。
作為一名教師,就是要多一些書生氣,多一些書卷氣,多一些書香氣;多一些天之浩氣,多一些地之靈氣。讀懂社會,讀懂教育,讀懂學生,讀懂自己。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后感 13
對于教師而言,讀書不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更是專業(yè)發(fā)展的一條捷徑!蹲x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是常生龍先生根據(jù)多年的閱讀,精選50部教育類著作,闡述從中得到的諸多收獲,對于從事教育的我們有著非凡的指導意義,書中涉及的內容于我而言實乃博大精深,而我只窺得冰山一角。
一、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
自己先變成孩子,是于永正老師的第一個法寶。于永正老師說:“教了47年的書,最終把自己教成了孩子”。這句話反映出他對教育本質的把握。于永正老師教了一輩子書,致力于對孩子的研究,研究孩子的天性,研究怎樣把自己融入孩子的群體,以至于自己就成為了“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老師是他們中的一員。一個童心未泯,一個具有好奇心,孩子氣的教師是一個真正能理解和寬容學生的教師。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知道學生真正需要什么?學生只有認同教師,信服教師了,才會效仿教師的做法,才會接納教師的建議。
遵循教育的規(guī)律,是于永正老師的第二個法寶。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有著特別重要的地位。人們的語言能力的提高,很多時候不是靠語言規(guī)則而靠語感。朗讀是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渠道。于永正老師在教學生涯中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訓練自己,提高朗讀的水平。孩子們正是在他的朗讀之中,學會了語言,培養(yǎng)語感,產生了情感,掌握了表達的方式。
以身示范,是于永正老師的第三個法寶?鬃釉唬骸捌渖碚涣疃;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庇谟勒蠋熢诮虒W過程中,處處以身示范,充分發(fā)揮榜樣的影響力。他在學生面前總是穿戴整齊,從不隨意;批改作業(yè),課堂板書,字都寫的工整認真,沒有絲毫的潦草;跟孩子們一起活動時,和孩子們一起做,而不僅僅是做一名指揮者。大德無形,大教無痕。于永正老師總是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著學生。正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相信當我們學會運用于永正老師的三個法寶時,一定能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
二、做一個挺直腰板的教師。
中國的漢字很有意思,讓我們不得不感嘆古人的智慧。例如“人”字,雖然只有簡單的一撇一捺,但它所包含的意思卻并不簡單!叭恕弊值耐庑蜗駱O了一個左右腳分開,穩(wěn)穩(wěn)當當,站立于天地之間的人。他挺直了腰板不卑不亢,堂堂正正。作為教師,怎樣培養(yǎng)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呢?有人說:“跪著的教師教不出站著的學生”。教師擔負著教書育人的使命和職責,要擔起教師的職責和使命,并不容易。吳非老師的《不跪著教書》一書告訴我們,教師只有挺直了腰板做一個站直的人,一個大寫的.人,才能夠真正引領學生健康成長,教會學生如何做人?1。教師要善于獨立思考。生活中以訛傳訛,人云亦云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平時沒有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吳非說:“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精神,他的學生就很難有獨立思考的意識;面對教參,不敢說不;面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責他會立刻匍匐在地;教師喪失獨立思考精神乃至喪失尊嚴,能靠他去立人嗎?”教師自己不迷信專家,不迷信書本,才能夠在教學中對所教內容提出新的見解,才能啟發(fā)學生更多的思考,有獨立思考的學生才會慢慢多起來。2。教師要有自己的獨特教學風格。教學風格是教師在教學藝術上取成熟的標志,是教師的教育思想,個性特點,教學技巧在教學過程中獨特的、和諧的結合和經(jīng)常性的表現(xiàn)。只有成為一個具有獨特教學風格的教師,才能在課堂上挺直腰板,讓自己的課堂熠熠生輝,在這樣的課堂成長的學生,自然也就容易成長為一個站直的人,一個大寫的人。
教師和學生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生命,是互相影響的伙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教師蹲下身子,就像一堵墻,為學生遮風擋雨;教師彎下腰來,就像一座橋,引領學生走向智慧的彼岸;教師挺直腰板,就像一把梯子,引導學生攀登科學高峰。
三、做一個愛閱讀的教師。
大量的,廣泛的,堅持不懈的閱讀是教師成長為名師的秘訣。蘇霍姆林斯基提倡的名師捷徑是“閱讀——反思——實踐”。王崧舟告訴大家,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歷程,實際上是兩個轉化的過程,即“讀書—底蘊—教學”,從讀書到底蘊是積淀的過程,從底蘊到教學的轉化是創(chuàng)新的過程。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閱讀對教師的成長如此重要,閱讀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基礎。堅持不懈地閱讀,就是與最美景致一次次地邂逅。作為教師,唯有孜孜不倦的讀書,才能擁有源源不斷的知識源泉,才能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才能用自己的智慧點亮學生的智慧。
在這個急速變化的時代,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可以讓自己始終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來思考和籌劃,可以讓自己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少走很多彎路,在教育探索的道路上,獲得更多的成功。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后感 14
我也讀過好多書,教育教學類的書略有珍藏。我怎么就沒達到常生龍老師所說的讀書境界:“每當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惑和難題時,總有一本書在那里等著我,給我啟迪,讓我豁然開朗!笨赐炅顺@蠋煹摹蹲x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我豁然開朗了,原來常老師讀書是這樣的。
一、善于找書
常老師的《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中50篇文章就是50本書,在5個專輯后面還羅列了《本輯延伸閱讀書目》共71本,縱觀其121本書,推測其看的其他更多的書,其涉及的面基本都與課堂教學、與現(xiàn)代教育密切相關,書名新穎,基本上都是——年以后出版的書籍,許多都是——、——年出版,而且以國外新書居多?梢娝蔷o跟時代步伐,追隨世界教育發(fā)展腳步的時尚達人。因為緊跟國際教育,用國際眼光看我國的教育、引領我國的教育改革方向,因此他對教育、教學,已經(jīng)達到了“游于藝”的程度,游刃有余,自由游走于教育領域之中。之所以達到這樣的程度,這和他大量讀與教育類相關的書是分不開的。
二、善于聯(lián)想
常老師在看了《讀書成就名師——12位杰出教師的故事》后寫的《名師成長之路》中介紹了該如何去讀書,他列舉了李鎮(zhèn)西的,“讀書的秘訣無非是聯(lián)想與思考。聯(lián)想是讀出自己的共鳴,與生活、經(jīng)歷、情懷、時代接通;思考是讀出問題,思考、質疑、不輕易相信!背@蠋熅褪沁@樣一位善于聯(lián)想的達人。常老師的書評中,他在文中時常提及個人的生活、學習經(jīng)歷。如在《電影的教育價值》一文中,先生講述了自己七八歲在村子里看電影的經(jīng)歷,這和我幼年生活環(huán)境相似,我的童年也有夏天夜晚搬著小凳子和鄉(xiāng)親、伙伴們一起看電影的經(jīng)歷,因而文中這一段描述,我與他產生了同感。常老師能將看過后的深奧的理論具體化、形象化,時常能引起我的共鳴,讀來非常簡單易懂,非常親切。
三、善于思考
還是在《名師成長之路》中常老師列舉了吳非老師的成長之路之經(jīng)驗,“吳老師強調,一名教師能走多遠,取決于他能否獨立思考。有了思考能力,就不會輕易相信任何東西。而讀書正是培養(yǎng)教師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徑!蔽野葑x了常老師的《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后深深感受到常老師的智慧,他對閱讀得來的知識的深刻思考,是常人無法做到的,特別像我這樣的按部就班的老師,缺乏自己獨特的思維,也就很難有閱讀后更多的獲得感。
常老師對于閱讀而得來的知識,能夠結合我國教育實踐,提出某些理論該怎樣應用于我國教育實踐的具體想法。如他說到的大數(shù)據(jù)問題,這幾年我也聽到人們對大數(shù)據(jù)的討論,但自己從來沒有讀過類似《大數(shù)據(jù)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之類的書,而常老師就能及時拿來閱讀,并在《教育如何應對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挑戰(zhàn)》一文中,他提出教育內容要進行革新,教學方式要進行革新,學習路徑會發(fā)生變化,還要防止對數(shù)據(jù)的癡迷。在《慕課來了》一文中,他又提出中國的慕課應該把職業(yè)教育當作主戰(zhàn)場,走出自己的一條路來;在基礎教育階段,可以將翻轉課堂作為抓手,推動教育的轉型發(fā)展等?珊箤W院、翻轉課堂等我們校長也都在教師大會上或自己介紹,或請有關專家來做專題講座,我都是聽過了,知道了,就好了。如果也能像常老師那樣找一些書再去看看,再結合自己的教學有所思,有所用的話,也許我的教學之路也會達到“游于藝”的境界。
四、善于總結
常老師讀的書中,有些我也曾經(jīng)拜讀過如佐藤學著的《靜悄悄的革命——課堂改變,學校就會改變》,《讓學生都愛學習,激發(fā)學習動機的策略》唐娜·沃克·泰爾斯頓著等。特別是佐藤學著的《靜悄悄的.革命——課堂改變,學校就會改變》一書,對于書中說的許多觀點我非常贊同,因此本人拜讀過好多次,在教育雜志上每次介紹佐藤學的文章我都如饑似渴研讀,對于資料中介紹的一些方法我嘗試在教學中加以應用,自我感覺自己在課堂上也逐漸學會了傾聽學生,也更多關注學生的學情,和同學建立起了更和諧的師生關系。拜讀了常老師的《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中《課堂改變,學生就會改變》讓我明白,常老師之所以能成為名師,導師,就是常老師看了書后能善于總結,能結合教育規(guī)律,總結出一些觀點如他看了《靜悄悄的革命——課堂改變,學校就會改變》一書后就總結道“支撐教師每天在教學領域發(fā)揮創(chuàng)意和創(chuàng)造性的是以下三點:給每個孩子學習的尊嚴、專注教材(學問)的發(fā)展性、我們自己的教育哲學”,而我一點都沒總結。
如果我也能善于去找教育類的適合自己的新書;善于聯(lián)系生活教育實際;結合自己的教學困惑善于思考;像常老師那樣每周一本書,一篇讀后感,將自己的所思所想總結出來,寫下來,估計未來的我對教育教學會更加游刃有余,也能達到“游于藝”的高度。
敢問自己以后成長的路在哪里?路在自己的腳下!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后感 15
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學習,學習最重要的一個途徑就是讀書,對于教師而言,讀書不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更是專業(yè)發(fā)展的一條捷徑。名師工作室開班當天,我從導師手里接過這本她精心挑選的書籍——《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開啟了我的“修行”之旅。
作者在自序中提到:“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惑和難題,其中絕大多數(shù)的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和途徑,并且已經(jīng)被別人進行了總結,發(fā)表在各類著作、報刊或新媒體中。如果我們是一位讀者,就可以在其中找到路徑或答案,在前人的力挺下站得更高、行的更遠!
他根據(jù)多年的閱讀經(jīng)驗,精選了50余部教育類著作,從“教學即創(chuàng)造”“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理論即支點”“變革即未來”五個專輯闡述自己從這些書中得到的諸多收獲,帶領讀者領略閱讀之美,汲取教育智慧。
我于這本書,最為動心處在于“邁考特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師”,邁考特是位內心與言行一致的教師,在和學生相處的過程中,從不隱瞞自己的真實思想,不掩飾自己的真實感情,正因如此,他才讓孩子們感到這位教師是如此真實、可信,才愿意在他的面前敞開心扉,愿意和他一道學習。我們常常要求孩子做一個誠實的人,反思自己,好像做得并不是很好。
在教學方面,邁考特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了“約翰去商店”話題,讓孩子們展開想象,創(chuàng)設故事情節(jié),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語法知識;從孩子們偽造的請假條中發(fā)現(xiàn)寫作新方向,用“給上帝寫請假條”為題,激發(fā)孩子的寫作興趣;將課堂從教室轉移到公園,帶著食物、食譜即興表演幫助孩子擴大詞匯量......
他的課堂處處創(chuàng)造驚喜,看似無心,實則有意,將教育的風箏線牢牢地牽在手中。
在“名師成長之路”篇幅中,作者引用王崧舟的話“教師專業(yè)成長是讀書→底蘊→教學的轉化,前者是積淀的過程,后者是創(chuàng)生的過程;引用高萬祥老師的話認為,“人類最優(yōu)美的姿態(tài)就是閱讀”,“人類生活中一切的丑陋都和這個姿態(tài)的缺失有關”,“沒有真正的閱讀就沒有教育”,可謂至理名言。舉例多位名師告訴我們成長沒有捷徑,雖各人成長歷程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閱讀。
教育是為了培養(yǎng)“優(yōu)美”(完善)的人,但是如果教育缺失了“真正的'閱讀”,這個“為了”就難以實現(xiàn)。
幼兒時期的教育對人的影響最大,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必須處處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真誠對待幼兒,事事率先垂范、為人師表,才不會失其本心。還要堅持閱讀,讓自己更加善于思考,遠離浮躁,從而擁有教育的智慧,通過適宜的支持和引導,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們變得自信、富有個性的發(fā)展,以此共勉。
常生龍先生將一本本書中的精髓提煉、升華,并融入自己的思考與實踐,讓閱讀與工作、與夢想有機結合。他告訴我們讀書是就是最好的修行——擁有閱讀的能力,才能做最好的自己。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后感 16
打開常生龍編寫的《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第一輯“教學即創(chuàng)造”,就被書中介紹的名人教育理念所吸引。這一輯一共介紹十位中外教育界的名人,他們無論在教育理念還是教學方法上,都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教學工作是最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是我讀完這一輯后最深的感悟。
在教學工作上,最容易做的是照本宣科。課堂上,按部就班地按照課本來上,不會有錯,但如何把課本上的知識融會貫通,讓孩子們喜歡上你的課,卻需要老師的創(chuàng)造性。
學生為何喜歡多才多藝的老師?因多才多藝的老師的課堂是豐富的,是靈動的,老師自身的知識的博大和自身素養(yǎng)會影響到孩子。孩子欣賞博學多才的老師,也是自然的事情了。
記得讀師范時,“文選與寫作”課是比較枯燥的課,而那位老師,每節(jié)課都是很快講完課本上的知識,就會給我們講他心中的《紅樓夢》,講細節(jié),講人物的性格和命運,就是因老師的講解,才讓我用心去讀這部經(jīng)典巨作,注重書中的細節(jié)部分,甚至跑到圖書室尋找關于解讀《紅樓夢》的一些刊物和文章?丛u論,會讓我讀得更深一些。寫作課成了我的最愛,我喜歡老師的博學,期待他能給我們介紹更多的名著經(jīng)典。
如果僅僅是照本宣科,那些課文沒有多少吸引力。這位老師把文選課上得豐富多彩,激發(fā)了我們去讀經(jīng)典名著的熱情。也是從那時起,我才深深地愛上閱讀與寫作。
第一輯中寫到夏昆老師,他不甘于每天對字詞句篇的分析,想在常態(tài)化的教學之外,提供一些更有利于學生人文素養(yǎng)提升的課程內容。于是他開始了語文、詩歌鑒賞、音樂鑒賞、電影鑒賞等四門課程的教學探索。在高中繁重的學科學習任務之中,給學生們送上了一份份心靈雞湯。看似夏老師在不務正業(yè),其實如果學生學會了鑒賞,從電影中,從歌曲中,從詩歌中體悟到不同的美感,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學生們的語文素養(yǎng)自然提升,我相信語文成績也會自然提高的。
特別是語文教學工作,如果僅僅抱著課本在教,那孩子們不會走得高遠,也不過是做題的機器而已。如果從多方面入手,逐步培養(yǎng)孩子們的讀寫習慣,看似老師在做與教學無用的事,甚至是多受累的.事,但走到一定階段,你就會發(fā)現(xiàn),所有的“無用”變得那么“有用”,甚至讓孩子的語文素養(yǎng)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教學工作的創(chuàng)造性至關重要,它會讓孩子們看到不一樣的天空。在一堂看似平淡的課堂上,老師的引領和發(fā)散思維,會讓孩子們看到更廣袤的世界。我喜歡多彩的課堂,喜歡看似天馬行空,實則老師把手中的線收放自如,讓孩子們在蔚藍的天空上翱翔的課堂。課堂雖小,但我們的思維不能狹隘。老師在課堂上的創(chuàng)造性就尤為重要了。
在剛剛接觸孤獨癥譜系的孩子后,我有一段時間很是迷茫,后來因閱讀了一些理論專著,我突然領悟到,他們更需要靈動的課堂。雖然是個訓課,他們也需要豐富一些的語言訓練。本身孩子們就有刻板行為,如果僅僅運用ABA訓練方式,孩子們更是呆板。但運用VB進行語言訓練,就靈動了許多。每一節(jié)的個訓課,我都設置了多方面的訓練形式,即便是接受性指令這一個環(huán)節(jié),我也要設置多方面的訓練內容,既有身體部位識別,也有繪畫和粗大動作訓練。特別是手指謠,邊做動作邊填詞,孩子們很是喜歡。有時會根據(jù)孩子的情緒,調整課程,只有讓孩子喜歡上我的個訓課,我才能給予最佳的康復。
我們的教育是充滿愛的教育。史沃普這位童書作家,僅僅是輔導孩子十天的寫作課后,就愛上了孩子們,堅持為孩子輔導寫作,陪伴小學畢業(yè)。他用滿腔的熱情對待所教的孩子,做出了與眾不同的成就。僅僅有愛是不夠的,愛,是前提,重要的是要有智慧,也就是要有創(chuàng)造性。麥考特、雷夫、鐘杰就是這樣的老師。麥考特能讓最調皮搗蛋的孩子認可是最好的老師,雷夫能讓56號教室里的每個孩子愛上閱讀,并在教室里建立起世界上最小的經(jīng)濟體,讓每個孩子學會遠足前做好準備。雷夫的56號教室充滿了魔力,我很早就買過這本書,讀了一遍又一遍,從中獲得了許多的啟發(fā),佩服雷夫的創(chuàng)造性教學模式。鐘杰在轉化問題生上有自己獨創(chuàng)的方法,僅僅靠愛是不夠的,關鍵是老師的智慧,有了教育智慧,才會讓愛變得有價值,有意義。
吉諾特所說的這句話,對老師而言是一定要牢記心中的:“語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詩人野蠻。既能使人受傷,也能使人得救!闭f出去的話,如潑出去的水。常言說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最為老師,說話的方式尤為重要,罵人和訓話是語言暴力常見的表現(xiàn)方式,侵犯隱私是語言暴力的一種體現(xiàn),但質問也是一種語言暴力。
原來我們教聾孩子,因手語的限制,可能老師的話語不能完全傳遞給學生,即便是有語言暴力,學生僅從表情和動作上也感受不那么真切。而如今我們學校已經(jīng)轉型,面對新的群體,我們真的要在說話藝術上下點功夫,如何把話說好,讓孩子們接納,讓家長們接受,這是需要下功夫的。孩子們需要我們鼓勵,家長們需要我們去傾聽。鼓勵,讓孩子們更加自信。傾聽,讓我們理解家長們的內心痛苦。理解、包容,接納,慢慢地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們也是一群可愛的孩子們。
“當教育不是發(fā)自內心的時候,當教育的語言不帶著為善的情感的時候,教師那偽善的眼神和牽強的微笑就會很快被學生感受到!边@句話是不是在提醒我們,老師的語言至關重要?
老師的認可,是一縷陽光,會讓孩子感到溫暖,會催孩子們上進。我們都從孩童走過,回想過去的時光,能讓我們深記心中的老師,往往是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關愛的老師。特別是那真誠的善意的話語,讓人牢記一生。
特殊教育的教學工作是更需要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一堂課,不再是單一的課程,需要多方面訓練融合在一起,語文課中融合著動作康復,體育課中也滲透著語言康復。孩子們千差萬別,對孩子的要求也變得有梯度,需要根據(jù)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成長需要,設計課程內容,選擇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給孩子最適合的康復教育。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后感 17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起初是被這本書的題目所吸引。因此我覺得這就是我這篇讀書心得最好的題目,也是我最深刻的感觸。題目中有兩個詞“讀書”和“修行”。
“讀書”——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在于使讀書成為每個孩子最強烈的、精神上不可壓抑的欲望,使人終生都入迷地想同書中的思想、美、人的偉大精神、取之不盡的知識源泉打交道。這是一條最基本的教育規(guī)律。”那么閱讀對于老師有多么重要可想而知。想要教育出什么樣的孩子,自己先成為這樣的人。
“修行”——修養(yǎng)德行。我們普遍認識這個詞是在宗教中的修煉,而且當下這個詞越來越火,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人們的一種思維導向,崇尚金錢地位,崇尚神的力量。換句話也可以說拜佛求神也是為了得到更多的金錢和更高的地位,而非注重修行的真正內涵,單純修養(yǎng)德行。面對當下快節(jié)奏的生活。孩子們已經(jīng)被逼在沒出生的時候就要接受各式各樣的培訓,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大部分普通人疲于奔命,努力生活,努力賺錢,為了讓自己活得更好,更體面。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恐怕已經(jīng)很少有人知道了。因此當下有許多現(xiàn)象讓我們感覺痛心失望,我們不禁感嘆我們的文化信念在哪里,怎么能變成這樣。當有些事情觸及到個人利益,我們又沒有能力解決的時候。普通人想到的是尋找一種信仰的寄托,讓一切厄運變成一種神秘的力量。于是得意的人不斷疲于奔命,失意的人求神拜佛,怨天尤人。(這里“失意的人”指的是感覺不幸福的人,也許是大明星,大老板,也可能感覺不如意)內心的成長和充實沒有人提及和承認,也許有許多心靈成長的書籍,但是就我周圍的人(教師群體)看相關書籍的很少(也許我的圈子太小了)。我讀過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和《舍得讓愛你的人受苦》,覺得對我啟發(fā)很大,是一個記者朋友推薦給我的。我想如果作為培育心靈教師職業(yè)的人都不重視心靈成長,而不是急功近利,就是求神保佑的話,對于正在成長、未來充滿無限可能的孩子們來說是相當危險的;诖苏嬲靶扌小睂τ诮處熓欠浅V匾。
讀書與修行,沒有閱讀就不可能有個體的心靈成長,教師沒有閱讀,教育將是空洞的,課堂將是晦澀的,職業(yè)生涯將是敷衍的,沒有教師對閱讀的熱愛,就很難點燃學生的閱讀熱情。教師是最需要閱讀的群體,他們培育希望,喚醒天性;教師是最需要改變和成長的群體,他們溫暖心靈,幫助成長。閱讀的最大意義和價值就是改變和成長,修行的本質就是改變和成長,因此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
本書向我們推薦了一些非常有價值的書籍,這些書籍能夠幫助我們一線教師找到困惑和難題的路徑或答案,幫助我們在前人的力挺下站的更高、行的更遠。下面談一談書中的兩個觸發(fā)我思考的觀點。隨著教育的發(fā)展,國家已經(jīng)漸漸重視到傳統(tǒng)文化教育,品格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問題。近期“核心素養(yǎng)”已經(jīng)成為教育的熱搜詞,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要達到這一目標必須從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著手,綜合表現(xiàn)為六大素養(yǎng),具體到十八個基本點。其中把實踐創(chuàng)新和健康生活作為重要的兩大要素,這是之前沒有充分關注到的。那么對于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有當如何應對呢?本書就能找到答案。
首先教學就是創(chuàng)造。
。ㄒ唬┯谟勒蹲鲆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
于永正老師說:“教了47年的'書,最終把自己教成了孩子!
陶行知先生說:“我們必得會變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這些都反映了教育本質的把握。成人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與孩子有很大不同,一個充滿智慧的教師絕對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理解他們,用自己的知識、教養(yǎng)、德行來影響、感化孩子,做智慧的教育者。于永正老師提高玩是孩子的天性,兒童的成長需要玩兒。我們當老師的,一定要為孩子留出玩的時間。一定要讓孩子親身經(jīng)歷一些有意義、有情趣的活動,每一個精彩的活動留給孩子的都是一顆珍珠,當他們長大后,歲月的絲線把這些珍珠穿起來,就成為人生寶貴的項鏈。
我特別想與大連的教育管理的領導進行一場交流,請他們真正在普通基層學校帶上一天,看看我們的孩子他們的學習生活。如果能趕上重大考試備考前的時間段,那就更加淋漓盡致了。不夸張的說,每個孩子都是一副要把教室底坐穿的架勢,其中深意每一個基層教師都深有體會,不必深入描述。為了什么呢?成績。小學四年級要參加全區(qū)統(tǒng)考,統(tǒng)一批卷,老師們在小學階段就要盯住成績,因為從上到下非常重視,各種會議反復總結。老師有很多不得已的苦衷,他們一方面心疼孩子,希望給孩子一個愉快放松的童年生活,另一方面不得不忍痛讓孩子一遍又一遍讀著、背著、寫著,內心的煎熬可想而知。絕大多數(shù)孩子成為不了精英,他們只想成人,真心希望學校真正成為幫助成長,培養(yǎng)人的地方。而不是培養(yǎng)學霸,精英和天才的地方。請把孩子游戲的時間還給孩子。
。ǘ┫睦ブ督淌依锏碾娪霸骸
看電影這種娛樂方式已經(jīng)深入到現(xiàn)代人的生活了,我記得我小的時候電影還不是很普及,我很少看電影。但是看過的電影印象都非常深刻,盡管現(xiàn)在人們的娛樂方式選擇更加豐富了,我覺得一部好電影真的是一本好書。
夏昆固執(zhí)的認為:“一部好電影不亞于一本好書,而要鑒賞一部好電影,同樣需要有較高的審美水平和相關的知識。人生如果有美的東西相伴,不管這美的東西是音樂還是詩歌,是繪畫還是舞蹈,都會因此而精彩!
核心價值觀中十八個基本點中明確提出了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教育之所以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關鍵在重知識,輕文化,速食主義已經(jīng)蔓延到了教育,對教師要求過高,多數(shù)學生跟不上,教學內容脫離社會生活實際。教育應該是慢的藝術,應該是心的感動。而電影就是真善美三位一體的一書,以真促善,以美導善,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不就是成人之美嗎?教育需要成全,而真正的成全絕不是單方面的。在美好的教育中,教師總是和學生一起被播種,被呵護,被培養(yǎng)。教育學生的過程也是自我教育的過程。
我通過這本書作為啟發(fā),我發(fā)現(xiàn)有許多電影與地理教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也可以把電影再延伸一下到影視素材,這些都可以為地理教學所用,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受到?jīng)]得熏陶,從而更加激發(fā)興趣進行學習。
第二教育即生活。
杜威說:“從教育產生之日起,人受教育不是為了別的,而是為了生活。沒有人及人的生活,教育又從何談起!币虼藢W校教育的任務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更夠更好的享受生活。
。ㄒ唬┨颇.沃克.泰爾斯頓著《讓學生都愛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策略》
學習動機是指個體想要學習某件事情而在心理上形成的思維途徑,也是個體在做出學習決定時所產生的念頭。
書中提到一個觀點我非常感興趣,就是自我系統(tǒng)的作用。作者說長期以來,人們都在強調大腦的認知系統(tǒng)的重要性,但事實上,學習并不是從大腦的認知系統(tǒng)開始的。具體流程可簡化為:信息→自我系統(tǒng)→元認知系統(tǒng)→認知系統(tǒng)。也就是說,如果自我系統(tǒng)不認可這一信息,認知系統(tǒng)就永遠不可能收到它。關注學習,著手一項任務并完成這項任務的動機,是大腦自我系統(tǒng)和元認知系統(tǒng)的固有能力。也就是在教學中教師的工作就是通過一些流程讓學生學習的動機自然而然的產生。
自我系統(tǒng)是如何認定學習任務的價值呢,首先它會判斷這個學習任務對自己是否重要,其次它會衡量自己是否有本領去學習它,再有它會關注周圍人群的關系是否有利于完成學習。如果都能提供學習支持,強烈的學習動機就產生了。
元認知系統(tǒng)受自我系統(tǒng)控制。如果說自我系統(tǒng)屬于“我想做嗎”,元認知系統(tǒng)就屬于“我會怎樣”新課程改革非常關注教學情境的作用,目的就在于營造讓學生關注有效學習信息的分為,幫助學生把感官獲得的信息經(jīng)過上述流程推送到認知系統(tǒng)。這時我想到了冷冉老先生的“情知理論”有效學習遠遠不是單純的接受知識那么簡單,它永遠伴隨著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情感因素決定著知識學習效果。
。ǘ┌?斯.托利著《當下的力量》
書中提到一個心理學上的著名ABC理論,A是引發(fā)你情緒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是對事情的詮釋;C是結果,即你的負面情緒。很多人認為每天的負面情緒(C)是有某件事(A)引起的,常常會把很多精力放在去解決A上,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引發(fā)C的不是A,而是B。本書《活在當下》是給予自己正能量的最好辦法。
思維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否認當下,并試圖逃離當下。思維和時間密不可分,過去發(fā)生的事情,經(jīng)常會在人的頭腦中重現(xiàn);未來可能的事情,常常會在人的頭腦里盤算;唯獨當下所擁有的一切,思維卻很少關注。在新舊之間,在過去和未來之間,只有當下的此情此景最為真實。如果能把我當下,生活中就不會有那么多的痛苦和煩惱了。
讀到這里我又一次深深的感受到,讀書不僅能夠豐富知識,更重要的是心靈成長,讓生活變得更幸福。
書中還提到創(chuàng)造是人與其他動物最大的區(qū)別。創(chuàng)造和思維的關系,作者的想法我第一次聽到,讓我很是震驚。他認為思維具有攻擊、防范、收集、存儲、分析的特點,但是思維不具備創(chuàng)造性。真正的藝術家,很多人是在無思維的、內在寧靜的狀態(tài)下進行創(chuàng)作的。即使是最偉大的科學家,也聲稱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突破源自無思維的狀態(tài)。愛因斯坦就講過這樣的話:“在那個短暫的、決定性的創(chuàng)造本身的過程中,思維只起到小部分的作用!苯^大多數(shù)人不具備創(chuàng)造性的簡單原因,不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去思維,而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停止思維。培根曾評價說:“人類主要是憑借機遇和直覺,而不是邏輯創(chuàng)造了藝術和科學!睈垡蛩固挂灿凶约旱捏w驗總結出:“真正可貴的因素是直覺!
我想到了大陸漂移說提出者魏格納,偉大的假說是在病床上偶然的機會發(fā)現(xiàn)的,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是在樹下欣賞美景想到的,等等。而當下提出的高效課堂,只注重課堂的容量含量效率,而忘記了給孩子留下思考的空間,更沒有可能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些“無思維”的空靈時光,我想久而久之,就連教師自己也會忽視當下的力量,讓思維左右自己,使得自己疲于奔命。也許這也是我們中國的學生缺乏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我想課堂中的“留白”對于學習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作用應該得到重視,教師用平和的心態(tài)培養(yǎng)學生關注當下的習慣。因為這個習慣不僅關乎于創(chuàng)造力,更關乎于能否享受生活。當你上下樓梯的時候,密切注意你的每一個步伐和動作,甚至于你的呼吸;當你洗手的時候注意每一個相關聯(lián)的感官知覺:誰的聲音和感覺、你手部的動作、肥皂的氣味等;當你上車的時候,關好車門之后暫停一會,觀察你的呼吸。這種存在感以及與它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深深的不可動搖的平和與寧靜,是你一生最大的財富。
此書不但告訴我們“當下”的巨大力量,它更夠讓我們成為一個偉大的人,更告訴我們也許我們并不想或者沒有能力成為偉大的人,那么為什么要活在當下呢?那就是更好的享受生活,讓生活過得充實幸福。與此同時還告訴我們如何活在當下,從生活的點滴做起,其實幸福就是這么簡單,教育難道不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嗎?
。ㄈ⿵堎F勇著《讀書成就名師——12位杰出教師的故事》
名師成長歷程各有不同,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閱讀。
這一觀點又回到了本冊書的核心觀點,閱讀對于教師成長的重要作用。為什么讀書對于教師的成長如此重要?王崧舟告訴我們,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歷程實際上是兩個轉化的過程,即“讀書→底蘊→教學”,從讀書到底蘊的轉化,是積淀的過程;從底蘊到教學的轉化,是創(chuàng)生的過程。不要總是抱怨沒有時間閱讀,手機控總有時間關注朋友圈,想讀書永遠都有時間,閱讀應該像呼吸一樣自然。讀書什么時候都不算晚。而今天的師生處于信息化社會中,快節(jié)奏,高效率的崇尚,讓閱讀也變的快捷化,碎片化,淺閱讀的流行,從紙頁到屏幕,改變的不僅是閱讀方式,更重要的是我們閱讀的專注和深入度。
我認為一個人的成功關鍵就在于它的專注度。只要足夠專注,沒有做不好的事情。剛剛結束的中國詩詞大賽第二季16歲的武亦姝擊敗了北大博士陳更,擂主彭帥,奪得總冠軍。一方面我們必須承認這個孩子的知識儲備和臨場能力,另一方面我們必須的承認在面對這樣的比賽和競爭中,需要表現(xiàn)出的專注。其實未見得武亦姝就是比其他人厲害,關鍵在于她能夠專注于詩詞本身,而非比賽的輸贏。彭帥的多次失誤恰恰說明了他太想贏了。對于專注度的培養(yǎng)家長和教師都非常重視,那么閱讀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途徑,只要愛上閱讀,很自然的全情投入,物我兩忘,使人樂而忘憂。
因此讓我們愛上閱讀,閱讀就意味著幸福。
第三學!寣W生變笨的地方
最后一個觀點,也非常觸動我來自于約翰.霍特著《孩子為何失敗》。書中提到孩子在沒有進入學校之前,是學習最為努力、成效也最為顯著的一段時間。復雜的語言系統(tǒng),對于自然界不同失誤明晰的判斷、協(xié)調的身體機能和健康的體魄等,在這一階段都有明顯的長進。特別重要的是,孩子們學得很愉快,很自主,也沒有心理負擔。但進入學校之后,情況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來自于課程的壓力,來自于教學的麻煩,來自于測驗的負擔,來自于管理的恐懼。有人認為,教育使孩子越來越聰慧。但事實上,人本來就是會提問,會回答,會解決問題的動物。我們不用把孩子“變得”聰明,我們要做的是不要讓他們變笨。也有人認為,學校和教師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幫助學生學習。其實很多時候,不做比做好,做了反而妨礙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學校的依戀度。還有人認為,課程傳遞給學生的是最重要的知識,學生一定要學好,才能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但事實上,知識本身是可變的,教育最需要去做的是呵護學生那份求學的心,滿足那份求知的渴望。
看到這里我真的熱淚盈眶了,教育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但是很多時候學校教育和教師是在做著摧毀學生一生的事。
以上是我讀完此書的一些感受,有激情、熱情、溫情、悲情的元素交織在一起,作為一個教師,我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熱愛讀書的人,不僅讓自己的課堂豐富有趣,讓自己的生活幸福充實,更讓學生們也能體會到無論是對待學習,對待生活還是對待閱讀本身帶給自己幸福與快樂。作為一個母親,我是多么渴望學校教育更有一些改變,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偉大的人物,更多的人將成為一名普普通通的勞動者,那么教育是什么,我非常認可最后《孩子為何失敗》的作者,當代美國教育改革的領導者約翰.霍特說的這句話“教育最需要去做的是呵護學生那份求學的心,滿足那份求知的渴望!毕M嗟慕處,校長,教育決策者,專家能夠認同這一點。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后感 18
作為教師,按理說應該是讀書人。但是,倘若沒有培養(yǎng)讀書習慣,根本就不算是讀書人。最近讀《閱讀是教師最好的修行》,有些話雖然不是第一次讀到,但仍舊有很多共鳴。正如本書里所說的,閱讀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的江河!
看完本書后,更是同樣的感受,F(xiàn)摘錄幾點感受與心得:
1、了解是教育的前提。
沒有了解,就沒有有效溝通,沒有有效溝通,就沒有理解,沒有理解,就沒有教育。用柔軟的眼睛看待孩子,愿意為了孩子而改變,找出任何一種和他深層對話的可能,那么你會發(fā)現(xiàn)你身邊的孩子,正在開始學會微笑,那潛藏在內心的熱情,也即將會大大地發(fā)光,大大地發(fā)熱。教師和學生是一對互相依賴的生命,是互相影響的伙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成人只有放下架子,懷一顆真誠的心,才能走進孩子,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教師蹲下身子,就像一堵墻,為學生遮擋風雨。教師彎下腰來,就像一座橋,引領學生走向智慧彼岸。教師挺直腰板兒,就像一把梯子,引導學生攀登科學高峰。
2、將教師和學生凝聚在一起的,就是信任!
很多學生學習成績不好不是能力有問題,而是尚未培養(yǎng)出思想上的韌性,以及孜孜不倦、不屈不撓克服苦難的精神。我們常常將學生成績的不盡人意歸結于學生的無能,事實上,這些孩子并不是智商低,而是情商低。一個人的成功與否最主要的取決于情商而不是智商。情商培養(yǎng)應該成為學校教育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目前急功急利的教育忽視了對孩子情商的關注與培養(yǎng)。
3、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
只有學生自愿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無論是整個學期的教學,還是每節(jié)課的學習,在開始之前老師都要給學生一張清晰的“地圖”,讓學生知道自己的起始位置在哪里,要達到的位置在那里。學科教學應該有宏觀目標與規(guī)劃,中觀計劃與策略和微觀的課堂設計與活動。每學年、每學期、每節(jié)課,學生都應該明確知道本學科對自己的預期目標是什么。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習為中心的。導入部分,不僅要喚醒學生已有的相關知識,讓他們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也應該激發(fā)對新知的學習欲望,明確自己要去什么地方。
4、別讓童年在信息時代消逝。
身在教育前線的教師會發(fā)現(xiàn),兒童正逐漸丟失羞恥心,變得無所畏懼。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鋪天蓋地、泛濫成災的信息資源占據(jù)了兒童的時間,良莠不齊的知識進入他們的大腦,兒童成人化日趨嚴重。沒有羞恥心和敬畏感、沒有思考力,兒童犯罪屢見不鮮。若干年后,今日的兒童將會成為世界的公民,可想而知那時的世界會是什么樣的。在物欲膨脹、信仰缺失的時代,社會呼吁道德重建、教育轉型、尊重個性。讓孩子遠離輕浮喧囂的環(huán)境,家庭和學校應該有所作為。
5、讓孩子愛上學習。
老師們常常奇怪為什么自己反復講的東西學生總是記不住,原來是這大腦的自我系統(tǒng)在作怪。得不到學生自我系統(tǒng)的關注,無論老師講得怎么賣力,知識如何重要,老師所講的根本沒有進入他們的認知系統(tǒng)。
由此可見,激發(fā)動機、培養(yǎng)興趣是關鍵。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充滿情趣的授課方式比學科和教材內容重要。讀書的過程,實際上是在兩個方向不斷探索的過程。一個方向是向內,不斷探索自己的內心,嘗試正確地認識自己。另一個方向是向外,不斷探索與自己生活、工作相關的領域,建構起自己對世界的認識。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離不開大量的閱讀。其實,閱讀應該像吃飯穿衣一樣,成為我們生活的方式。
一個好讀書的民族,幸福指數(shù)高,社會問題少。古人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當然,我們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黃金屋”和“顏如玉”,但書籍確實能給我們生活所需要的物質和內在的精神享受,也就是說,閱讀能夠讓我們活得更好。心理學研究和大量的事實還證明了閱讀是一劑醫(yī)治心靈的靈丹妙藥。除此之外,獨立思考的能力離不開批判性閱讀。閱讀是最重要的課程,閱讀不是科目而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軌的'人們樂此不疲的一項活動。只讀教科書上的東西,未來的人生只能走進死胡同。
閱讀的重要性怎么強調都不為過,政府、社會、學校應該聯(lián)合大力鼓勵、倡導讀書運動,形成親子閱讀、師生共讀、全民閱讀的環(huán)境。我們要給自己閱讀的時間,讓閱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個閱讀是深度的,而非微信、網(wǎng)絡、報紙的閱讀,那些閱讀是淺層的信息的瀏覽,充其量增加了許多莫名的煩惱。
只有深層的閱讀,讓靈魂完全與哲人對話,精神交融,而非功利性的閱讀,這樣的閱讀是精神的滋養(yǎng)與洗禮,讓自己不斷的獲得丟棄再獲得再丟棄的過程。
讓我們都來讀書吧!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后感 19
讀完了常生龍先生的《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之后,閉上眼,腦子里會閃現(xiàn)出無數(shù)的經(jīng)典話語,以及很多部教育著作。所以,在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就已經(jīng)深深體會到閱讀對于一位教師的重要性了。對于廣大教師而言,成長無捷徑,讀書很重要。大量地、廣泛地、堅持不懈地閱讀,是教師成長為名師的秘訣。
對于讀書為什么對教師的成長如此重要,各位名家都為我們做以解答,王崧舟認為讀書是“讀書_底蘊_教學”的轉化過程。于永正說,從讀書中獲得更多知識,從讀書中找到迅速提取信息的方法。近些年,大家已經(jīng)越來越重視閱讀了,為了讓老師,讓學生保持閱讀,學校也是絞盡腦汁,想方設法,最終也是只取得短期的效果。而真正的閱讀應該像閆學老師說的,是一種生活方式,像呼吸一樣自然。我們應該把閱讀當做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額外的勞逸。
愛看書的老師,在課堂上充滿激情,妙語連珠,也能夠在教育的路上走的更遠。很多老師總是疲于工作,覺得自己沒有時間閱讀,但其實,當閱讀成為一種習慣時點滴時間都可以被利用,而且,閱讀對我們的工作也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它可以轉化成我們的內在修養(yǎng),在課堂中取得成效。
當教師真正的走進閱讀,那么孩子們也會跟隨著老師的步伐,走上閱讀的道路。而如何能讓孩子完全的愛上閱讀,這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F(xiàn)在,很多學校確實是很重視閱讀,為了讓孩子能夠閱讀,學校精心為孩子設計了閱讀檢測,閱讀試卷,閱讀展示……等等一系列的活動。
這些活動確實會督促孩子當下進行閱讀,但這樣的閱讀是不會長久的,孩子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或者說為了得到大人獎賞,這是功利性的閱讀,而不是自發(fā)的,長久的閱讀。要想讓孩子愛上閱讀,那就要讓閱讀內化成孩子的一種習慣。習慣是在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的,當孩子在家里,看到父母總是在捧書閱讀時,久而久之,孩子肯定也會捧起書開始閱讀。當孩子在學校,聽到老師在課堂上,各種知識,各種文化信口拈來時,孩子肯定會向往從書中學到這些知識。長此以往,孩子自然而然會愛上閱讀。
正如書的題目所說的,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教師修煉到境界了,才能去感染學生,感染身邊的同行者,才能豐富自己的教育事業(yè)。養(yǎng)成了閱讀的習慣,我們的人生之旅自然會更加充實和豐富。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后感 20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由常生龍所著,對于每一位教師來說,讀書不僅豐富了精神生活,也讓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得到加強,這是一段漫長的修行,但是在這條路上,我們不會寂寞。下面是我讀完此書之后的一些感受時代變遷,科技進步,作為教育者,需要不斷的跟著時代成長。如何成長?
在閱讀了《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后,我覺得最好的成長,就是豐富自我的閱歷。書中精選了好多作者的研究,有關于課堂教學和學生成長的書有關于籍,教育和生活的,還有提到學校即社會,理論即支點和變革即未來等五大方面。每一篇文章都從作者不同的視角去闡述了其中的利弊,有著啟迪和喚醒作用,需要細細品味。不管是行萬里路,不如讀萬卷書還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些話都有它提出的理由和時代背景,準確的說,經(jīng)濟和條件允許,行萬里和讀萬卷書,都是當今時代必須去嘗試,去體驗,去努力成長。其中讀萬卷書,是成長過程中最經(jīng)濟實用的辦法。
書中還提到教書是為了無須教。我是挺想實現(xiàn)這以目標的,但是如何做到無須教?目前我在課堂上的做法就是布置好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希望學生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自己通過閱讀課本找到我預設的問題,并在學習過程把自己的疑問提出來,我在預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段留意學生的情況,如果有學生有疑問,就進行一對一的解答,如果有大多數(shù)學生問到了同一個問題,則需要在全班同學的面前講述這個問題,如果學生都會的問題,就給學生展示的機會,自己說出自己自主學習的情況。這個對于預留課堂時間自主學習是做到了,可是在學生展示方面還是比較欠缺,這種操作也在根據(jù)學習內容在不斷的調整著,具體教學效果也是比較擔心的事?想改變課堂上始終充滿著教師聲嘶力竭的叫喊聲,實現(xiàn)教是為了無須教,但是對于效果,我還是不能胸有成竹。
希望我能夠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實現(xiàn)書中所說:教是為看實現(xiàn)不需要教。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后感 21
“修行”是一種持續(xù)時間較長的活動,旨在達到與現(xiàn)階段相比境界更高、胸懷更廣、視野更寬的個人修養(yǎng)水平。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將“讀書”這一活動的境界提高了,將“讀書”與“教師”的關系緊密結合起來,讀書可以更好地幫助教師提高個人修養(yǎng)水平。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作者是特級教師常生龍。常老師在書中說到“選擇將讀書作為自己的生活方式,期望通過閱讀來為自己增添智慧,厚實精神底色”。常老師將各種零碎時間利用起來讀書,十年間閱讀了500多本書,并且為每一本書寫了讀后感,而《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就是收錄了作者對50本經(jīng)典著作的讀后感受。
本書分為五個專輯;教學即創(chuàng)造、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理論即支點、變革即未來。每個專輯的側重點不同。既有最接地氣的有關課堂教學和學生成長的書籍,又有理論層面的教育原則、教育策略,既立足當下,又展望未來教育發(fā)展的多種可能性。
開篇作者通過于永正老師的《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揭示了讓學生喜歡的訣竅,作者分別從學生觀、教育觀、教師觀中總結出了三個訣竅:“讓自己先變成孩子”“遵循教育規(guī)律”“要時刻以身示范”。郭振有先生說過:“教師有沒有文化主要不在于教師的職稱、職位,而在于教師有沒有高尚的師德、豐富的學識、生動的個性、感人的故事在學校里流傳。”試想一下,如果你的感人故事被學生在校園里或者網(wǎng)絡上傳頌,那你一定是一名非常受學生喜歡的老師。
在教師群體中有一些出類拔萃的教育者,我們稱之為“名師”,他們或者上課幽默風趣,或者教學質量優(yōu)異,或者充滿人格魅力,或者不停地跋涉探索,尋找教育真諦。他們的成長歷程或許不同,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閱讀。在“名師成長之路”這一環(huán)節(jié),作者從《讀書成就名師——12位杰出教師的故事》一書中總結提煉,強調成長無捷徑,讀書很重要!皫缀跛械牡拿麕煻荚诔种院愕刈鲆患浅F胀ǖ址浅V匾氖虑,那就是讀書。大量地、廣泛地、堅持不懈地閱讀,是教師成長為名師的秘訣!蓖踽轮鄹嬖V我們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歷程實際上是兩個轉化的過程,即“讀書——底蘊——教學”,教師的底蘊是靠教學堆積起來的。華應龍分析道,愛看書的人在課堂上激情昂揚,自信慢慢,有底氣;不愛看書的人,在課堂上則習慣照本宣科,缺少自信,不敢敞開心扉應對學生的挑戰(zhàn)。讀書既可以不斷探索自己的內心,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也可以不斷探索與自己生活、工作的相關領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為實現(xiàn)教育目的而互相影響、共同成長的伙伴、朋友,“教師蹲下,就像一堵墻,為學生遮風擋雨;教師彎下腰來,就像一座橋,引領學生走向智慧的彼岸;教師挺直腰板,就像一把梯子,引導學生攀登科學的高峰”,這幾個排比加比喻,將師生關系形象直觀的表達出來,教師與學生共生共存、相互成就。吳非老師的《不跪著教書》告訴我們要擔負起教師的使命和責任,就要做一個善于獨立思考、情感健全的人,不僅要自己會讀書、會思考,也要引導學生會讀書、會思考。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挺直腰板兒,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和教師自然也就容易成長為一個大寫的人。
掩卷沉思,《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常生龍老師向我們推薦了50本書,也告訴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大多數(shù)困惑和難題,可以再書中找到路徑或答案,在前人的力挺下站得更高、行得更遠。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也是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的最好方式,要讓讀書成為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才不會覺得是一種負擔。一路讀書,一路修行,堅持讀書,我們會發(fā)現(xiàn)書中的萬千風景,正如《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封面上的那句話“堅持不懈地閱讀,就是與最美景致一次次的邂逅”。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后感 22
假期有幸讀到了這本書,它是上海市特級教師常生龍老師所寫,全書共分五個專輯,分別依次是教學即創(chuàng)造,教學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理論即支點,變革即未來。
教學及創(chuàng)造這一章中感受最深的是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書中談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征:
一教師和學生都對學習充滿期待。
二教學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讓學生明白單干完不成學習任務。
一、教師和學生都對學習充滿期待
如何做到讓教師和學生都對學習充滿期待呢?書中介紹了《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教學11法》這本書中寫道:新開學的第一周對一位教師的重要性,期中第一節(jié)課尤為重要。到一個新的環(huán)境,難免會有很多的不適和恐懼感,我們最希望的就是有一張地圖,可以按圖索驥,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另外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也是讓大家對學習充滿期待的好方法。
除了做到這些,我覺得從教師方面來說,還應該在以下方面多努力。教師應該做到從心底里關心熱愛學生,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yè),把教學當作一項事業(yè)來做。特級教師閆學曾說過,好老師的五個特質:把教師職業(yè)當成事業(yè)來做。你是否能不斷地突破自身的局限,開拓新的疆域。有一種耐得住寂寞的精神,在某一領域沉淀下去,打造自己,自己的專屬平臺。為自己創(chuàng)造機會,學會主動出擊。博大的視野格局聚焦在美好的事物上。
余映潮老師也說過優(yōu)秀的學科教師是什么樣的人?首先應該是熱愛學習的人,應該是定力強大的人,應該是目標明確的人,應該是精干提煉的人,應該是技藝高明的人。
作為老師如果我們朝這個方向去努力,那么我們就能給學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從學生方面來說,如果學生從內心里渴望學習,把自己的內驅力激發(fā)出來,那么他對學習一定會竭盡全力。
心理學上的羅森塔爾效應,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地收到預期效果的現(xiàn)象。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
總之我們教師要想做好工作,應該做到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二、教學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老師在課堂上口若懸河,講得頭頭是道,學生也為教師淵博的知識所折服,但一堂課下來學習的收獲卻不多。原因何在?其實就在教師將講臺看成展示自身才華的舞臺,僅僅讓學生做了觀眾,課堂教學沒有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要做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需要教師轉變觀念,將課堂上的話語權將給學生。學生心中的疑惑表達出來了,教師才知道學生問題在哪里。從學生講出來的那些語焉不詳?shù)脑捳Z中,教師或許能辨別出這個問題的另一種思路。
賁友林老師這樣說過,學生能夠安全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才是真正的課堂。他講述了自己在上課時發(fā)生的一件事情。邊長是90厘米的正方形,如果邊長增加三厘米,周長增加多少呢?學生用三種不同的方法,畫圖有理有據(jù)的解釋出來。賁老師看到學生的做法跟自己預設的完全不一樣。如果是我們平常的老師,肯定會訓斥學生,告訴學生答案是就那一兩種。
可是,賁老師卻善于抓住這樣的意外。他常說意外,并不是教師制造出來的,而是還原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真實想法,這樣的意外,其實更對學生來說,就是他們本身的學習狀態(tài)與場景,更多意外的出現(xiàn)緣于學生以他們的`方式在成長。大部分新教師,在自己的知識系統(tǒng)不完備,教學經(jīng)驗不足時,都會潛意識地對課堂對教學進行控制。而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fā)者,教師不是簡單地教教材,而是將教材轉化成自己的教學資源。因此教師要做到解放學生,解放課堂,解放教學。
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還需要在教學下課堂細節(jié)上多下功夫。就拿課堂提問來說,很多教師常低估學生提問的能力,其實是因為沒有做到有意識地對學生加以培養(yǎng)。我們在觀摩名師的課堂的時候,發(fā)現(xiàn)那些名師總是善于將學生提出的問題轉化成自己的教學資源,從而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能被激發(fā)出來。黃厚江老師講觀摩課時,讓學生大膽地說。語文課堂應該讓學生做到有要求的說。黃老師一直認為,說比想更重要。
由于長期的學習習慣,中國的課堂上教師就是不讓學生說話,有的老師還課堂上學生不敢說話作為驕傲的資本。不說話,學生的思維是停滯的。不說話,學生上課時是容易走神的。不說話,學生上課是很容易睡覺的。學生說的形式有多種,有復述,轉述,描述,還有交流閱讀感受。學生上課時大膽的說,把所有問題暴露在課堂上,那么將來他做試卷的時候問題會越來越少。我們作為教師應該有這種勇氣魄力,來解決學生在課堂上暴露的問題。
學習能力的提升,不僅體現(xiàn)在學科知識的掌握上,更體現(xiàn)在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上。我們都需要為之努力。
三讓學生明白單干完不成任務
現(xiàn)在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單打獨斗是不行的,必須有團隊意識。美國著名的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提出的金字塔學習理論,用數(shù)字形式形象地展示了采用不同學習方式的學習效果。
在塔基第一種學習方式是聽講,學習效果最低,兩周以后學習的內容只能保留5%。
第二種通過閱讀方式學到的內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種用聲音圖片的方式學習,可以達到20%。
第四種示范,采用這種學習方式可以記住30%。
第五種是小組討論,可以記住50%的內容。
第六種是做中學,實際演練可以達到75%。
最后一種是在金字塔塔基位置的學習方式,是教別人或馬上應用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容。學生學習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團隊學習,主動學習與參考一些學習。
在自己的課堂上我還是比較喜歡小組合作的。讀課文的時候讓小組內成員開火車讀,以小組的方式進行PK賽,這樣學生上課就不容易走神。在講解閱讀理解題的時候我也喜歡讓同桌互講,或者小組內互講。閱讀理解題是有一定的方法技巧的,部分學生理解能力差,老師講解的不能充分吸收,讓小組內在講一遍程度好的學生能更熟練掌握,程度不好的學生可以明白怎么做。
總之,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需要老師改變傳統(tǒng)的觀念,努力做好以上幾點。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后感 23
作為一名從教二十多年的教師,自知讀書甚少,尤其是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更是很少涉獵。今年暑假,在學校要求下,耐下性子開始閱讀常生龍先生的《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不想無心之舉卻收獲頗豐。下面僅就我感觸最深的兩點談一談。
一、怎樣讓孩子愛上學習
雖然素質教育已提倡了多年,但是考試制度仍讓我對分數(shù)看得很重,對于考試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題目我會反復講,多次練,即便這樣仍然有不少學生記不住,考試丟分,我也因此常常責怪學生不認真,不用心。
讀了《怎樣讓學生愛上學習》一篇,我才明白原來是大腦的自我系統(tǒng)在作怪。得不到學生自我系統(tǒng)的關注,無論老師講的怎么賣力,知識如何重要,老師的講解卻根本無法進入他的認知系統(tǒng)。因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鍵,而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充滿情趣的講課方式比教材內容更重要。
二、如何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
習慣于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的我,很想轉變?yōu)閷W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雖然也多方嘗試,但效果一直不理想。
閱讀了常先生《如何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一文后,我有所頓悟。首先要讓學生對每節(jié)課充滿期待;其次將課堂上的話語權讓位給學生,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再者讓坐在教室里的每個學生都充分的互動交流,而教師要善于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參與的氛圍和課堂文化上來,讓學生與手頭的學習內容活動,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形成。
常生龍先生的這本書將精髓提煉、升華,并融入了自己的思考與實踐,讓閱讀與工作的有機結合。我會繼續(xù)認真研讀,用其中的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后感 24
記得去年冬天的時候下了一場大雪,校園里面銀裝素裹,美不勝收,我和魏老師一起出去拍照,感嘆道:“真美呀!”前幾天,操場圍墻邊的薔薇花都開了,分外美麗,我又和魏老師一起到操場“打卡”,看那景色比公園還美,再次感嘆:“好美。 钡鋵嵨覀冞有好多澎湃的感情沒能用語言表達出來,有許多對美景的喜愛和震撼沒能用文字描述出來!遺憾之余,兩個數(shù)學老師不約而同地說:多讀書吧,不然,連自己的情感都沒辦法精彩地表達出來!
是啊,多讀書才能更好地認識生活,充盈自己的內心世界,盡情表達熱愛。有人說,堅持不懈地閱讀,就是與最美景致的一次次的邂逅。我有幸邂逅了常生龍老師的《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當一頁一頁地翻閱時,如在茫茫大海上,看見了一盞盞明亮而溫暖的燈塔,照亮我教育生涯前方的漫漫修行路。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內容豐富,思想深刻,語言優(yōu)美。它共有五輯——第一輯教學即創(chuàng)造、第二輯教育即生活、第三輯學校即社會、第四輯理論即支點、第五輯變革即未來。這本書帶領我領略閱讀之美,汲取教育智慧;帶給我思想的啟迪,讓我在教學道路上掌握更多的科學方法。
“教育——這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要掌握這一門藝術,就必須多讀書、多思考。”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教育中做好一切的前提準備都是要多閱讀、多思考,讓閱讀塑造自己,成就自己,“點滴地積累作為一個教育者的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
常生龍認為:學生的許多行為是機會主義的,如果他發(fā)現(xiàn)在課堂上回答“我不知道”比回答具體問題來得方便,更好應付教師的.話,他就會選擇不回答;如果他發(fā)現(xiàn)自己趴在桌上睡覺而教師不管的話,他就會經(jīng)常趴著。學生不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很多時候是為了逃避,為了規(guī)避責任。如果教師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他這種傾向,讓其在課堂上一次次“得逞”,最終就會變成一種習慣,從而導致課堂氣氛死氣沉沉。
在實際的教學生活中,我發(fā)現(xiàn)課堂上積極主動回答問題的同學往往比較固定,常常只有那幾個人;而其他同學,特別是一些思維懶惰的同學課堂參與度不高。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也沒少想辦法,但收效都不是很明顯,直到看到了常老師的這篇文章之后,我才恍然大悟。我從文章中了解到了萊莫夫的“杜絕退出”技巧,要把“我不知道”這句話驅逐出課堂,讓每個學生始終保持注意力,無法逃避提問,從學生不能回答問題開始,直到他能給出正確答案或能重復正確答案為止。所以在我的課堂上一個學生說“我不知道”,那我就去提問別的孩子,但在得出正確答案之后,我一定要讓這個學生再次回答這個問題,有的時候還要在引申問題要求他繼續(xù)回答。當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身處必須能夠正確回答問題的課堂氛圍之中的時候,他才會對自己的行為動機進行評估,并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通俗地來說,其實就是發(fā)現(xiàn)自己沒辦法置身事外了,不參與進來不行了,老師就在纏著他,不思考不行了)。
當在閱讀中汲養(yǎng),并一點點作用于教育教學實踐時,這個成長的過程讓我深切地感到,足夠多的閱讀積累,會不斷生發(fā)教育的智慧,會不斷觸發(fā)教育的多重視角,從而以豐富的個性化多維閱讀,形成具有獨特魅力的教學風格。我們能夠更加靈活自如地運用各種教育手段提升課堂質量,才能以妙語連珠的互動、思路開闊的講解、精準優(yōu)美的示范帶領學生進入學習的情境,暢游廣闊的知識海洋,提升課堂教學藝術境界。這是美的邂逅,更是美的創(chuàng)造!
閱讀吧,去遇見!當我們首先擁有寬廣的海洋,領略絢麗的景致,相信也將帶給學生思維的啟發(fā)、智力的提升和精神世界的豐盈,教育的題中之義不就在于此嗎?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后感 25
假期里學校送給我們一份特殊的禮物——書籍,我想源自于書籍 可以讓人增長才干;書籍能夠豐富我們的視野;書籍讓你我品味到歷史的得與失;書籍亦能讓我們成為富有智慧的“知識人”,所以讀書不僅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也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當捧起書一讀題目就會感慨,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修行”二字把讀書的境界提高了,把讀書的目標確定了。
讀書是必要的,是長期的,是讓人思考的。本書的作者常生龍先生就是一個愛讀書的人,多讀書的人,為此作者根據(jù)多年的閱讀經(jīng)驗,精選了50余部教育類著作,闡述從中得到的諸多收獲,形成了自己的體系——“教學即創(chuàng)造”“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理論即支點”“變革即未來”。這本書帶領讀者領略閱讀之美,汲取教育智慧。
當我讀到那些名師為教育事業(yè)以身作則,不斷創(chuàng)新的時候,便會浮想聯(lián)翩。例如:我很贊同于永正的《做一名學生喜歡的教師——我的為師之道》。他告訴我們,要想學生喜歡我們訣竅一:自己先變成孩子,在孩子面前不能太像老師。
如果太像老師,師生間必有距離。我也是這樣做的,但太不像老師,有時又不能確立老師的威嚴,為此我在想,我應該是哪方面還沒做到位吧!
訣竅二:遵循教育的規(guī)律。小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把字認好,寫好,把詞語掌握好,把課文讀好。是!遵循教育的規(guī)律,學生學得容易,自然會學得更有信心。
訣竅三:要時刻以身示范。于永正老師愛好廣泛,并能將音樂、美術、書法、戲劇等知識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讓學生敬佩和愛戴。這一點,又是多少老師能做到,并運用好呢?所有,我們要多讀書,多學藝,讓自己更充實,更能干才行。
翻動著一篇篇精彩的文章薈萃,喜歡的內容真的很多很多,但我最想的說的是《第56號教室的文化場》,56號教室的教師:雷夫.艾斯奎斯就是一個令人敬佩的教師。他讓每個走進這間教室的學生都能找到這間教室的“魂兒”,即“信任”。能得到老師的信任并能堅持把每一件事都做好的學生不多。
但56號教室里的學生們做到了。是的,因為雷夫.艾斯奎斯是個言行一致、善良、仁慈的老師。他創(chuàng)造了適合的班級管理文化。讓每個學生都懂得了禮儀和尊重,利用“虛擬”的.經(jīng)濟制度,讓孩子們懂得了“獎懲規(guī)則”和“成功無捷徑”的道理。
在雷夫.艾斯奎斯的教學活動中,有兩項活動特別值得推介。一是閱讀,二是遠足。閱讀,我們能效仿和學習。但遠足,對于國內的老師來說,這是一種冒險,并不能如愿以償。
但希望有那么一天,我們能走向大自然,走向我們向往的地方去看看這個世界。
閱讀這本書,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厚重,更可以感受到閱讀的魅力。常生龍先生將一本本書中的精髓提煉、升華,并融入自己的思考與實踐,讓閱讀與工作、與夢想有機結合。他擦亮書中的珍寶,告訴我們讀書是就是最好的修行——擁有閱讀的能力,才能做最好的自己。我們的工作很忙,但若能像擠海綿那樣擠一擠,看書的時間還是會有了。
不要忘了,多讀書帶給我們的諸多感受,名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有一句名言: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這是一代宗師苦讀詩書至登峰造極時的感悟,讓天下讀書人感慨良多。為此,我們還是相信龍常生先生說的,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讓我們多多讀書吧!
讀書是古今往來不曾間斷的事,書,這個讓人歡喜讓人憂的伙伴兒陪著地球人逾千年,締造了人類世界的燦爛文化以及輝煌的歷程。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讓世界文化千古流傳,讓社會得以發(fā)展。讀書對一個人理想的樹立,人生的選擇都起著重要的啟蒙和指導作用。這本書也對剛剛從事教育工作不算久的我來說非常的有啟發(fā),書中一共有五個大篇章,教學即創(chuàng)造;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理論即支點;變革及未來。
不知是由于首因效應還是別的什么,我對第一篇章里面的內容感受多一些。這里面有很多名人說了很多經(jīng)典的話,又有很多位非常優(yōu)秀的教師用他們的經(jīng)歷和實例闡釋著真正的教育。
遺憾的是時間有限,我所分享的美好感受不能繼續(xù)訴說,我所讀過書籍更是少之又少,但是我卻知道了書所給予人的,決不是外表的快感而是內存的生命。
我相信開卷有益,但書海無窮無盡,今后我會用有限的時間去暢游書籍的海洋,隨興致而翻,讓生活精彩!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后感】相關文章: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后感05-17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后感10-07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書心得07-11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心得體會范文05-07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后感【范例15篇】07-25
工作是最好的修行讀后感06-07
讀書,是一場人生的修行10-06
《素顏修行》讀后感10-07
《成為最好的教師》讀后感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