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讀后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讀后感1
之所以成為父母,不是要我們?nèi)鴮懞⒆拥娜松,而是為了凈化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徹頭徹尾地改變自己。只有明白這一點,我們才有機會進步、長大、成熟。
梅麗莎、賽西和我有時候會說起那些我們輔導過的家長,其中就有這類父母。他們教育孩子,不是因為愛,而是出于害怕。梅麗莎說的`很有道理,她覺得,如果父母因為害怕而教育子女,結(jié)果往往會事與愿違,孩子從家長身上學不到多少好西,家長也起不到示范作用。出于害怕而教育孩子的父母就是被動型家長。
養(yǎng)育兒女和釣魚可以說是世界上兩種最需要耐心的活動了。不僅如此,做父母跟船釣一樣,也會遇到大風大浪的時候,讓人胃里翻江倒海、難受得不行。釣魚也好、養(yǎng)育子女也好,都需要上面所說的短時或持久的耐心和接納能力。
記住,不要跟孩子爭吵。孩子跟父母吵架,不是為了讓父母順從他的心意,就是為了發(fā)泄自己的情緒,兩者對孩子都是毫無益處的。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說“我很愛你,所以不跟你吵”,然后走開。這種方式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也十分有效。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讀后感2
尤金·彼得森就曾說過:“做父母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暴露自己的懦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世人展示長大成人的實質(zhì)—豐滿、有血有肉的人生! 懦弱似乎是父母、特別是有信仰的父母的大敵,因為在常人眼里,做父母的“理應是”強壯的人,有自制力,凡事都在自己掌控之中?墒乾F(xiàn)實中我們是什么樣的人呢?一句話,這些品質(zhì)我們并不具備。只要是人,就都是懦弱的,即便是那些在旁人眼里堅強、虔誠、有自制力的家長們。其實大家跟我一樣,心里都明白,我們都是懦弱的人,逞強是行不通的,這也是孩子渴望從父母身上得到的。
徹底剝奪自由,取消自主權,對成長的孩子是沒有好處的;家長應該做的,是讓孩子順利步入成年。家長都會在必要的時候,把自由和責任逐步交還給孩子,一次一點點,同時靜觀其變。如果孩子的責任感加強了,下一步就給他們更多一點自由,這樣循序漸進地交還,不可一蹴而就。萬一(或者說假如)孩子又搞砸了,父母可以把先前的過程重復一次,一直到他們真正懂事為止。有些孩子懂事早一些,有些孩子懂事晚一些,所以等待的'過程往往是比較困難的,有時甚至是痛苦的。
3歲孩童有3歲孩童的思維能力,青少年的大腦也有它的局限性,做父母的應該在了解孩子的發(fā)育情況和發(fā)展水平以后,調(diào)整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值,不要拿成年人的準則去要求,盡量現(xiàn)實一點兒。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讀后感】相關文章:
遇見更好的自己作文01-17
遇見更好的自己示例作文05-20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讀后感10-05
遇見好的愛情,變成更好的自己10-06
你讓我遇見更好的他10-05
遇見幸福的自己10-07
遇見自己作文05-15
在路上,遇見未知的自己10-07
重新遇見自己作文05-20
遇見未來的自己作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