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集錦(7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導學目標:
1、對“魔力”小針出現(xiàn)現(xiàn)象的原因進行猜想。
2、能動手制作指南針,在實驗中觀察現(xiàn)象,猜想其原因。
3、培養(yǎng)學生喜歡大膽想象、相互合作的科學態(tài)度;了解指南針的發(fā)展史,培養(yǎng)愛國情感。
導學重點:對“魔力”小針出現(xiàn)現(xiàn)象的原因進行猜想
導學難點:能動手制作指南針,在實驗中觀察現(xiàn)象,猜想其原因
教具準備:磁鐵 縫衣針(或大頭針) 支架 細線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引目標
1、出示縫衣針與曲別針,師問:同學們,你們能用針吸起曲別針嗎?(試試看、不能)
2、師:老師能,你們相信嗎?
。ㄑ菔荆么盆F摩擦針,吸起曲別針)怎么樣,老師能讓小針吸住曲別針吧。
3、師:其實老師是有秘密的,現(xiàn)在老師就把秘密告訴你們,你們按照老師要求自己動手,就能制作“魔力”小針,你們想試試嗎?
4、板書課題:神奇的小針
二、活動1制作“魔力”小針
。ǎ保⿲嶒炗镁邷蕚洌嚎p衣針、具有較強磁力的磁鐵、曲別針。
。ǎ玻剀疤崾荆喊芽p衣針放在桌面上,用磁力較強的磁鐵慢慢從縫衣針的一端劃向另一端,至少劃20次,注意磁鐵不要來回摩擦,應始終按一定的方向摩擦,同時還要小心別扎手。
(4)同學們開始做實驗,實驗結束后,把實驗結果告訴老師或同學。(自己制作的“魔力”小針能吸引曲別針。)
三、研究“魔力”小針
1、活動2
師:用細線把摩擦過的小針水平懸起,使它輕輕轉動。待其靜止后:
同學們再看看小針,記住它所指的方向。幾次轉動小針,待其靜止后: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把自己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寫在“小科學家記錄本”上。
2、活動3
把你們做好的“魔力”小針放在泡沫塑料板上,然后放在水面上,輕輕轉動泡沫塑料板。
。o止后)小針所指的方向是什么?把自己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寫在“小科學家記錄本”上。
3活動 4
拿你的'“魔力”小針和其他同學一起玩一玩,看看你還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四、猜想與交流
1、我們發(fā)現(xiàn)“小魔針”具有哪些“魔力”? 能對“魔力”產(chǎn)生的原因做出猜想或解釋嗎?
生 :猜想(根據(jù)記錄下來的情況)
2、各小組匯報。
我敢于猜想,對 原因的猜想是:
五、拓展:看書28面的“指南針的家史”
六、作業(yè):先看視頻,自己再動手做一個指南針。
科學教案 篇2
科學活動是指人們從事探索事物存在及變化的狀態(tài)、原因和規(guī)律的實踐活動,整理了活動設計的科學領域教案,歡迎欣賞!
一、 活動目標:
1、 對滾動的物體發(fā)生興趣,發(fā)現(xiàn)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
2、 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系。
3、嘗試運用繪畫記錄的方式表達、交流物體滾動的軌跡, 發(fā)展學習的自主性。
活動重點:了解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
活動難點: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系。
二、 活動準備:
方形積木、三角形積木、小圓球、紙杯、羽毛球、椎體塑料玩具、茶葉筒、水筆、白紙2張。
三、 活動設計:
(一) 幼兒自由操作材料,發(fā)現(xiàn)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
1、認識操作的物品,感受物品的形狀特點。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東西,誰能說出它們的名字?老師和孩子一起說一遍。(積木、茶葉罐、小球、羽毛球、紙杯)
師:這些物品會滾動嗎?(幼兒:會;不會。。。)
師:我不知道你們誰說的對,怎么辦?(幼兒:試一試就知道了)師:好,每人拿2-3個物品放在桌上,用手輕輕一推,看它是否會滾。聽到老師拍手就停止玩,將你認為會滾的物品放進綠筐里,不會滾的物品放進紅筐里。
2、 幼兒實驗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3、 教師幼兒共同總結實驗結果。
〈1〉你玩的是什么?它會滾動嗎?
〈2〉為什么綠筐的物品會滾,紅筐的物品不會滾動?
〈3〉你還知道哪些物品會滾動?它們?yōu)槭裁磿䴘L動?
教師小結:圓圓的物品會滾動,有角的物品不會滾動。
請孩子檢驗筐里的'物品,將放錯的物品糾正回來。
(二) 幼兒再次自由操作材料,探索圓形物體滾動軌跡的不同。
1、 這些物品都會滾動,它們滾得一樣嗎?它們是怎么滾的?每人拿一樣物品滾一滾,仔細看看它是怎么滾的,等會兒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我。(幼兒探索,聽老師拍手后將手中物品放回筐里)
2、 幼兒講述自己組的實驗結果。
師:你玩的是什么?它是怎么滾動的?你能畫出它滾動的路線嗎?教師提供一張大紙,請個別幼兒畫出物品滾動的軌跡。 (請3-5個孩子)
(三) 幼兒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系。
師:有的物品滾得直直的,有的物品滾得彎彎的。
。1)為什么有的滾得直直的,有的卻彎彎的?這是什么原因呢?請你拿一個物品,跟你的同桌小朋友一起輪流滾一滾,比一比,仔細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聽到老師拍手后,將滾得直直的物品放在綠筐里,將滾得彎彎的物品放進紅筐里。
。2)師幼交流。
師:什么東西滾得直直的?它是什么樣子的?什么東西滾得彎彎的?它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幼兒觀察物品的形狀,對比形狀的不同。
。3)以貼圖形檢驗成果
師:老師這里有一些圖片,你覺得它滾動的路線是怎么樣的,請你貼到上面的表格上。(幼兒互相檢查)
師幼共同交流實驗結果:我們發(fā)現(xiàn),茶葉筒的兩頭是一樣粗的,它可以滾得直直的;一次性紙杯兩頭粗細不一樣,滾得彎彎的,原來物體的滾動與它們的形狀有關系。
(四) 延伸:小球球和茶葉罐形狀不一樣,為什么它們都是滾得直直的呢?這是什么原因?我們回家問問爸爸,或者上網(wǎng)查查。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自己設計有關花的小專題研究方案,完成小專題研究活動,并能將研究結果以表格、圖示、文字等方式呈現(xiàn)出來。能以報告會的形式大膽地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
2,在進行花的專題觀察活動中能形成自覺珍惜生命、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體驗,在課后有繼續(xù)探究的濃厚興趣。
2、知道什么是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雄花和雌花、單性花和兩性花。
教學重點:設計有關花的專題研究方案。
教學難點: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教學準備 小組觀察用的能涵蓋“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雌花和雄花、單性花和兩性花”等概念的花若干。
教學活動過程:
一、引入
校園里有許多花開了,我們能作哪些研究呢?
二、探究過程
1、花的專題觀察。
。1)小組討論,確定研究專題,制定研究方案。
。2)交流:準備研究的內容;怎樣研究;研究成果的呈現(xiàn)方式。
。3)供參考的研究專題:校園里花的.種類;各種花的花瓣數(shù)量;各種花的萼片研究;花的大小;雄蕊和雌蕊;統(tǒng)計花的顏色;花的香臭等。
(4)研究的方法:數(shù)一數(shù)、統(tǒng)計、測量等。
。5)成果展現(xiàn):表格、圖示、文字小結等。
(6)討論觀察研究的注意事項:不采摘,不損傷花朵。
2、“花的觀察”報告會。
。1)分組匯報。
(2)將研究成果進行分類,由學生自己制定標準。
。3)討論研究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
3、認識完全花與不完全花
。1)觀察比較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說說他們在構造上由哪些不同? 不完全花有的少萼片,有的少花瓣(如馬蹄蓮),有的少雄蕊或雌蕊。
。2)閱讀課文,了解不完全花與完全花、雌花與雄花、單性花與兩性花。
。3)判斷:觀察南瓜的兩種花有什么不同,分別屬于哪一類?觀察其他的花,判斷屬于哪一類?
。4)推測:南瓜的雄花和雌花會怎樣變化呢?
4、交流與小結
。1)通過學習,知道了花的哪些秘密?
。2)在生活中尋找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觀察花的變化過程。
三、課后拓展 還有哪些關于花的問題?
板書設計:
2.2 各種各樣的花
1、花的專題觀察。
2、“花的觀察”報告會。
3、完全花與不完全花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蚊子對人體的危害。
2、懂得消滅蚊子的重要性。
3、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jīng)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圖片:蚊子
活動過程:
1、猜謎導入課題
謎語:有個東西嗡嗡嗡,只會往人身上叮,人人見了都恨它,大家都喊消滅它。
2、出示圖片:蚊子
請幼兒仔細觀察蚊子的'外形
了解蚊子是一種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纖小飛蟲。
3、討論它們對人體的危害。
蚊子的唾液中有一種具有舒張血管和抗凝血作用的物質,被蚊子叮咬后,皮膚常出現(xiàn)起包和發(fā)癢癥狀。
幾乎每個人都有被蚊子“咬”的不愉快事,事實上應該說被蚊子“刺”到了。
蚊子無法張口,所以不會在皮膚上咬一口,它其實是用針狀的構造刺進人的皮膚,這些短針吸人血液的功用就像抽血用的針一樣;當蚊子吃飽喝足、飄然離去時,留下的就是一個癢癢的腫包。
4、說說蒼蠅和蚊子都生活在哪
。ɡ、廁所、臟水坑)
5、你們知道怎樣才能消滅它們嗎?
向幼兒介紹蚊香、蒼蠅拍。
小百科:蚊子屬于昆蟲綱雙翅目蚊科,全球約有3000種。是一種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纖小飛蟲。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植物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有些變化比較明顯,有些變化不太明顯。
植物變化表現(xiàn)在各個方面,主要表現(xiàn)在發(fā)芽、生長、開花、結果等方面。
植物變化是生命體特征之一。
過程與方法:
能用測量方法比較葉大小,能用數(shù)據(jù)記錄植物變化。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能夠關注周圍植物變化,堅持記錄完成一棵植物變化記錄表。
【教學重點】觀察記錄描述植物變化。
【教學難點】堅持記錄完成一棵植物變化記錄表。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一把尺子,4張不同大小葉片,記錄表。
教師準備:一些樹木四季變化圖片,帶花苞菊花,狗尾草。
【教學過程】
一、怎樣觀察植物變化
我們知道,春暖花開季節(jié),許多植物很快地進入生長期,發(fā)芽、長大、開花結果。秋天里,從開學到現(xiàn)在,好幾個星期過去了,校園里植物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可結合第2課課外作業(yè)及學生精彩發(fā)現(xiàn)激發(fā)學生探究欲。)
討論:我們可以觀察植物哪些變化?我們怎樣觀察?
首先得測量樹干是否變粗了,我們得在樹干同一高度連續(xù)測量三次,取接近值(三年級孩子尚未接觸過平均值數(shù)學解法);過一個階段再同樣測量進行記錄。能不能看出樹干變化呢?
數(shù)數(shù)每天有多少落葉。菊花花苞長得怎么樣了?
狗尾草會枯死嗎?樟樹果實又是怎樣變化呢?
二、觀察葉生長變化
可以測量一條樹枝上最大葉子、最小葉子和中間大小葉子長度或寬度,并做好記錄,看一個階段后它們分別有什么變化?還可以觀察樹葉其他變化。
從一棵樹樹葉大小不同、軟硬不同中,我們知道了什么?
從一片樹葉顏色變化過程中,我們又知道了什么?
三、實地觀察記錄植物莖、葉
1、活動:根據(jù)討論結果,我們分小組按計劃到校園內進行觀察,記錄下第一手資料。(活動時間約15分鐘)
2、交流:匯報我們觀察數(shù)據(jù),思考這些數(shù)據(jù)能說明什么問題?
落葉數(shù)量說明什么問題?一條樹枝上有大小不同樹葉,說明什么問題?如果以后測量得到數(shù)據(jù)變化很大,說明什么?如果變化不大,又怎樣理解?
四、記錄一種植物變化情況
我們還可以同時觀察田野、路邊和家里植物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就這樣一直觀察你所選擇那棵樹或草,觀察它們在秋冬季變化,一個月觀察一次,把觀察結果記錄在表中,你能做到嗎?
科學教案 篇6
【課程安排】
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知道化學是在分子層次上認識物質和制備新物質的一門科學。
2.讓學生了解20世紀化學發(fā)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紀化學發(fā)展的趨勢,明確現(xiàn)代化學作為中心學科在科學技術中的地位。
3.讓學生了解現(xiàn)代化學科學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階段將要進行哪些化學模塊的學習,以及這些課程模塊所包含的內容。
4.使學生了解進行化學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讓學生了解高中化學的學習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查閱相關資料進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過探究課例培養(yǎng)學生學會運用觀察、實驗、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同時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過對案例的探究,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從而悟出學好化學的科學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的
1.通過化學史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并欣賞化學科學對提高人類生活質量和促進社會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2.通過化學高科技產(chǎn)品及技術介紹,激發(fā)學生的科學審美感和對微觀世界的聯(lián)想,激勵學生培養(yǎng)自己的化學審美創(chuàng)造力。
3.介紹我國科學家在化學科學的貢獻和成就,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4.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引導學生思考“化學與社會”、“化學與職業(yè)”等問題,激發(fā)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關注與化學有關地社會問題,引領學生進入高中化學的學習。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知道化學是在原子、分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
【教學準備】
金屬鎂、氧化銅粉末、活性炭、氫氧化鈉溶液、澄清石灰水、濃鹽酸、碳酸鈉溶液、氯化鈉溶液、石蕊試液、酚酞試液、PH試紙、酒精燈、火柴、試管、膠頭滴管、玻璃片、藥匙、砂紙等
多媒體教學平臺
【教學方法】
探究式教學
【教學過程】
電腦展示
教學目標
1.復習上期已學主要內容。
2.本學期的相關要求。
3.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1.上期期末測試試卷。
2.課件:神秘的月球。
教學過程
1.新學期的問候
2.對轉入的新生的關注
3.對學生進行分組,全班47人,分為8組,每組6人,一般情況以此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特殊情況另行調整,在每次學習活動中會要對小組進行評價,老師都會做好記錄,期末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小組和個人進行獎勵。
4.復習上期已學主要內容。
教師講解上期期末測試試卷。(試卷內容略)
5.學生自由翻閱新書。
6.簡單介紹本學期的學習內容:本冊教材以“生存和環(huán)境”為主題,以訓練推理判斷的邏輯思維能力為重點,編排了“生物與環(huán)境”、“營養(yǎng)與健康”、“地表變化的奧秘”、“能量”、“月球”5個主題單元和1個綜合單元,一共有22課、61個活動。其中,“生命世界”有2個單元、7課書;“物質世界”有1個單元、5課書;“地球與宇宙”有2個單元、8課書。
7.播放課件:神秘的月球,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第1單元 生物與環(huán)境
1.一棵“頑強”的小樹
第一課時
編寫時間 9月3日 執(zhí)行時間9月 日 總序第( 1 )個教案
教學目標
1.能夠對觀察到的自然現(xiàn)象(或所提供的事實)進行猜想。
2.能夠設計實驗研究植物的'向性運動。
情感 態(tài)度、價值觀
1.能夠堅持完成中長期實驗觀察,并做好觀察記錄。
2.能主動參與小組的合作交流。
科學知識
了解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幾個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學 技術 社會 環(huán)境(STSE)
意識到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
教學準備
菜豆種子(或者更多不同種類的種子)若干、紙巾、不干膠、玻璃杯、培養(yǎng)皿、大小質地一樣的紙盒2個、盆栽植物苗等。
將引入部分提供的圖片制成課件。
一.教學導入:
1.出示課件,提問:請你觀察傾倒在河邊的小樹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2.講述:生活中是否還見過類似的情況——是什么原因使它們變成現(xiàn)在的樣子?
3. 猜想假設:傾倒的小樹發(fā)生這些變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學生猜想:根總是向下生長嗎?
根總朝著有水的地方生長嗎?
植物的莖、葉總朝著光生長嗎?
……
4.過渡:我們就從這些方面來研究大樹倒了后這些奇怪的變化吧!
二.活動 根總是向下生長嗎
1.擺出研究的問題:根總是向下生長嗎?
2.組內討論:老師這里有一些菜豆種子,你們能組內設計研究方案嗎?
3.匯報、交流設計的方案,教師引導學生看教材第3頁,了解實驗設計范例,完善實驗設計。
4.學生動手組裝裝置。
5.布置任務:經(jīng)常在杯內的紙上澆寫些水,堅持觀察做好記錄。下星期交流。
三.活動 根總朝著有水的地方生長嗎
1.擺出問題。
2.組內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3.匯報、交流、完善。
4.組裝實驗裝置。
5.布置任務:按要求完成操作,堅持觀察,做好記錄,便于交流。
四.活動 植物的莖、葉總朝著光生長嗎
1.學生設計方案。
2.匯報、交流、完善方案。
3.保護盆栽植物,堅持研究。
。ㄗⅲ喝齻活動可以讓每小組選定其中的1個進行研究即可)
第二課時
編寫時間9月6日 執(zhí)行時間9月 日 總序第( 2 )個教案
教學目標
1.能夠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并運用歸納、演繹的方法作出相應的推斷。
情感 態(tài)度、價值觀
1.能夠堅持完成中長期實驗觀察,并做好觀察記錄。
2.能主動參與小組的合作交流。
科學知識
了解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幾個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學 技術 社會 環(huán)境(STSE)
意識到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
教學準備
觀察記錄及所觀察的實驗裝置。課件:有關自然界植物的向性運動。
一.教學導入:
上星期我們組裝了一些的實驗裝置并進行了觀察,讓我們一起來交流吧。
二.交流各組裝置所觀察到的情況
1.各小組出示實驗記錄。
2.小組成員匯報觀察情況,要求:語言簡潔、過程清楚。
3.各小組出示各自的裝置。
4.各小組歸納各自的結論,要求:思維嚴密、條理性強。
三.活動 自然界中的植物
1.出示課件:有關自然界植物的向性運動。
2.提問:從課件中你看到了一些什么現(xiàn)象?
3.學生匯報。
4.思考:這些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5.交流后明確:自然界的植物都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四.拓展
走進大自然,觀察各種各樣的植物,把它們有關向性運動的現(xiàn)象畫下來、記下來或者拍下來。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經(jīng)典)科學教案12-02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31
科學教案(精選)10-29
科學教案(精選)08-14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9-02
科學教案【經(jīng)典】10-19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9-26
(精選)科學教案11-11
科學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