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畫展的觀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觀后感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后的感觸。千萬不能認為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看畫展的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看畫展的觀后感1
早上,我在吃早餐的時候,媽媽對我說:“忻天翔,你今天作業(yè)做得快一點,這樣我就帶你去看一個畫展好不好啊?”“好啊!好啊!媽媽萬歲!”我高興的叫喊聲響徹云霄。說干就干,我風云殘卷般的吃完了早餐就開始奮筆勤書了。過了一個小時,我做完了作業(yè),與媽媽一起去看畫展了。
博物館里展覽19至20世紀波蘭油畫展。我看了前言,知道這次展出的作品以歷史畫和風俗畫為主,集中反映了波蘭從到二戰(zhàn)這一段動蕩歷史,同時也反映了波蘭社會多元的文化共存以及多樣的'傳統(tǒng)風俗習慣。
我看到的畫,有些畫畫的是風景,有些畫畫的是人物,還有些畫畫的是歷史事件。這時,我看見了一副畫,發(fā)現(xiàn)上面閃著亮光,就自言自語到:“這幅畫怎么畫的看也看不清?”這是媽媽對我說:“傻孩子,油畫是遠看的,近看就有點模糊。你剛才看到的亮點是因為這幅油畫年代久了。光線照在上面就會反光了!薄半y怪油畫上有亮點!蔽艺f到。于是,我退后幾步看清了這張畫畫了一個婦女站在美麗的玫瑰花叢中。
其中有一副油畫最讓我贊嘆不已。畫中的那個老人頭上長滿了皺紋,那雙眼睛里充滿了兇氣,可讓我印象最深的卻是那雙彎曲而又蒼老的手。他好像在述說著自己悲慘的遭遇。我想:畫家把這位老人畫的這么活靈活現(xiàn)一定費了很大的功夫。其次就是一位畫家的自畫像了。畫中畫了這位畫家正在畫畫。他面部表情十分嚴肅,好像在沉思自己這幅畫畫的好不好。
時間過得飛快,不一會兒就到了吃飯的時間。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博物館。
看畫展的觀后感2
今年寒假,我到上海美術館去看畫展,上海美術館位于南京西路325號,靠近于人民公園,上海美術館是一幢古老的建筑,它的樓頂有一座鐘。
一走進美術館,在底樓展出的是俞云階的先生的油畫。俞云階是常州人,畢業(yè)于中央大學并受教于許悲鴻,他的畫風是歐洲風格,第一、二、三展廳主要是以“激情歲月”為題的油畫,他創(chuàng)作的畫在50——70年代,他的代表作是《孵》、《教媽媽識字》、《在大愧樹下》等。第四展廳是他的水墨畫,他的水墨畫有《銳目千里——鷹》、《鐘道》等作品。此次參觀油畫展讓我了解了油畫分為木板畫和紙板畫。油畫是用透明的植物油調和顏料,在制作過底子的布、紙、木板等材料上塑造藝術形象的繪畫。它在歐洲起源發(fā)展,近代成為世界性的重要畫種。它的前身是15世紀以前歐洲的蛋彩畫。
美術館的二樓是以“儺”——晉永泉的攝影展,“儺”戲是古代的`中國人們祭祀敬神的儀式,在古代中國人們的政治生活中占具著巨大的作用,現(xiàn)在在貴州、云南等偏遠的山區(qū)還保留著此活動。民間“儺”一般從中國農歷除夕開始舉行至正月16結束。參加者頭帶木雕假面具,手持兵器,做各種撲打鬼怪的動作,并伴鼓聲和音樂逐邪。古時“儺”戲每年舉行三次,規(guī)模很大,肅穆莊重!皟痹诤艽蟮某潭壬弦(guī)定了村民們的道德,不偷不盜,否則會遭到抱應的。晉永泉在樸素的黑白攝影里面以獨特的拍攝角度賦予那些平凡質撲的農民一種特別的尊嚴和莊重感
這一天到上海美術館參觀,讓我獲取了許多新的知識,讓我大飽眼福。
【看畫展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畫展觀后感04-29
畫展的觀后感11-08
看畫展周記400字10-06
畫展參觀觀后感09-26
參觀畫展觀后感10-06
書畫展觀后感10-06
畫展觀后感15篇11-07
畫展觀后感(15篇)11-08
有關畫展觀后感(精選24篇)12-30
藝術畫展觀后感范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