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王的盛宴》電影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感想吧,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但是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王的盛宴》電影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去年年底獨自去看了《王的盛宴》,整個場子似乎就只有三個人。這部劇從開始籌備到上映,足夠花掉了整整幾年,陸川真正花了很多心思。當時就為這位前不久才被我評論有人文情懷的陸川導演略略惋惜,既嘆息身不逢時,也嘆息他身不逢地。這部電影看了之后我有諸多的感慨,但是也是最近了解了很多學術(shù)資料才敢真正為這部電影寫。
略微懂得一點電影的人都看得出來陸川明顯借鑒黑澤明的鏡頭運用,無論是對項羽韓信45度上角的拍攝,這個角度對人面部的展示其實是一種巧妙的掩蓋,在這部劇中,項羽臺詞很少,霸王別姬那段居然是一句話也沒有,而項羽在該劇中的確是被導演有意抽象成一個符號,這個符號就是劉邦口中的“貴族”;他鴻門宴放走劉邦,那是因為他是“貴族”,放了劉邦的家屬,也是因為他是“貴族”。而韓信在該劇中似乎更是沒有真正形象的刻畫,韓信從劇中虛構(gòu)的鴻門宴救劉邦,到被射死于未央宮,這個人似乎是從來沒有經(jīng)歷絲毫的情感,性格的變遷,他始終迷失自己該要的是什么,劇中特意交代蒯通(韓信重要謀臣)死的時候說:“淮陰侯當初早該聽我的擁兵自立了。”他自己被劉邦質(zhì)問的時候也說:“要反我早反了!边@個人死也是因為他不順應周遭環(huán)境的變遷,始終保持著過于自我的態(tài)度。
不順應者是必死的。這也是影片表現(xiàn)的主題之一(我理解的)。我剛剛說過對韓信和項羽大量使用45度上角的拍攝角度來展現(xiàn)他們的面部,而這個對于劉邦呂后張良蕭何卻運用得極其少,而對于他們的展現(xiàn)往往是正常的表現(xiàn)全臉的鏡頭,害怕,孤獨,展現(xiàn)得是正常人的情緒,而不是項羽那樣的符號,他們的共同點是在這部影片中展現(xiàn)了他們一個變化的完整過程,劉邦由沛縣劉季帶著一幫農(nóng)民厚顏無恥找項羽借兵,到后來咸陽城差點忘乎所以,再到鴻門宴倉促逃走,最后成為一個垂垂老矣的皇帝每天說著夢話。這一切,劉邦在變化的人生軌跡中一步步從劉季變成劉邦再變成漢高祖,從沛縣走到咸陽,再走到天下;他從被秦王子嬰帶進了秦王宮,他就已經(jīng)知道了他要什么,他要的是天下,一個統(tǒng)一的天下,而不是被項羽分封成十九份的那個。中劉邦說韓信也是因為進了咸陽野心打開,才會來追隨他,借此奪天下,其實這是導演為觀眾設(shè)下的一個陷阱,韓信恰恰是一個沒有野心,而且極端堅持自己的人,和韓信有鮮明對比的是漢初三杰的另外二人——蕭何和張良,這兩個人用各自不同的方式保留自己的性命,但是和最初陪同劉邦入咸陽的他們都變了,張良稱病,蕭何自毀名節(jié)殺韓信,他們通過呂后最真切地知道自己的主公不是當年的劉季,所以自己也不能是當年的蕭何和張良。他們最后作出昧心的事情揭發(fā)自己的老友,殺害自己的伙伴在劉邦這個核心人物變化的蔭庇下,就排除了諸多不合理的因素了。
韓信死是因為他沒有變,甚至項伯死也是因為他心中還是不變地記住劉邦鴻門宴前許下的兒女親家,而另外一個重量級人物項羽的死是在秦王子嬰的話中暗示的,項羽奪天下后立即分封天下,將好好的天下拆成七零八落,而之前秦始皇已經(jīng)統(tǒng)一天下,更有李斯車同軌,習同文,錢幣統(tǒng)一用秦半兩,這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當然,這是當今的歷史觀),而項羽,他背棄歷史發(fā)展,又如以前一樣分封天下,這是千百年來總結(jié)的他必然失敗的緣由,不順應歷史發(fā)展必然。影片中,劉邦說子嬰是希望借他的手,來報仇,其實是希望借劉邦的手,把歷史推向本來所擁有的軌跡——大一統(tǒng)。這樣說來,子嬰預言了項羽失敗的必然,他讓歷史倒退。而不是簡簡單單總結(jié)的項羽自大狂妄的性格。項羽也是一個不相信變化的人,不順應時代必然的如同符號一樣的人,所以,他和韓信一樣化成了年輕的白骨。
【《王的盛宴》電影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王的盛宴》觀后感07-13
“盛宴”作文06-01
盛宴的作文10-15
電影獅子王觀后感10-22
獅子王電影的觀后感11-14
獅子王電影觀后感11-03
指環(huán)王電影觀后感11-08
電影《獅子王》觀后感11-03
《獅子王》電影觀后感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