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紀錄片觀后感(精選18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后感了!可能你現(xiàn)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鏡子紀錄片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 1
國內知名實戰(zhàn)派心理咨詢專家張久祥在《鏡子》走進石家莊第二中學活動中表示,“這是我看到央視拍的、與心理有關的節(jié)目當中最接地氣的,直入父母、還有成長中的青春期孩子心靈深處的穴位點,接觸得最近的!币韵率俏覀人對于《鏡子》的一些心得:
一、家長要重視家庭教育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長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在校每周五天的教育,老師都是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孩子的性格、品行、意志和興趣等等,孩子也易于接受和成長。可是周末的兩天,孩子在家容易受到家長的溺愛,沒有規(guī)律的學習和生活,把在學校五天培養(yǎng)出來的好習慣給忘掉了。只有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動去做好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才能成長為可以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益的棟梁之才。
二、父母要以身作則
孩子需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些受父母的影響最大。你讓孩子不亂扔衣服,自己回到家后卻隨手把衣服扔在沙發(fā)上,還口口聲聲地讓孩子把衣服整理好,孩子會照你說的做嗎?不讓孩子看電視、上網玩游戲,可在孩子做作業(yè)的時候,家長卻目不轉睛的看著放大音量的電視節(jié)目或坐在電腦旁忘我地玩著各種游戲,孩子的心里會怎么想,能感覺到平衡呢?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要求孩子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最好的方式就是陪著孩子一起寫作業(yè),或者孩子寫作業(yè)的時候,家長看看書,讀讀報,輕聲地做些家務,讓孩子感覺到他(她)寫作業(yè)時父母也沒有清閑,這樣孩子的心里會有一種平衡感,也愿意寫作業(yè)了。
三、加強與孩子的溝通
家長要多與孩子交流和溝通,哪怕再忙,家長也要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孩子一起說說話,聊聊天,給孩子講講故事。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要注意講究科學方法:首先要善于傾聽。只有傾聽孩子的心里話,知道孩子想什么、關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后的溝通變得更加輕松。孩子向您訴說高興的事,您應該表示高興;孩子向您訴說不高興的事,您應該讓他盡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當孩子向您訴說您不感興趣的話題,您應該耐著性子聽,表示您關注他的談話內容。這樣,孩子便樂意向您傾訴,父母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 2
央視十二套三集紀錄片《鏡子》所反映的是當下備受關注的家庭教育問題,描述了幾個問題孩子和問題家庭,揭示出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個問題家庭,也說明通過一定的教育,問題孩子還是能夠有所好轉的,但同時也強調,家長的改變和家庭氛圍的改變是其中比較關鍵的因素?傊@個紀錄片所涉及的問題,引人深思,發(fā)人深省,使人們對家庭教育的問題不能不認真面對和謹慎處理。
關于家庭教育,在當下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因為人們已經認識到,一切的社會問題無不是根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說根源于完全失敗的家庭教育。這個觀點可以說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共識!應該說,這是值得慶幸的事情,因為人們的頭腦已經清醒了,已經開始重視這個問題了。但是什么是正確的家庭教育?應該如何實施家庭教育?有哪些真正切實可行的理論和方法?這些問題目前沒有形成共識?現(xiàn)狀是多數(shù)家長還在延續(xù)錯誤的觀點和方法,而且對此茫然不覺。不僅如此,有些家長還回過頭來埋怨孩子,把責任都推到孩子身上,說什么自己家的孩子天生就不聽話,這就無藥可救!
在家庭教育研究方面,很多專家確實是對家庭教育有深入的.理解,但是普遍的說卻沒有公認的觀點和看法,更何況很多所謂家庭教育專家和機構還夾雜著功利性,這怎么教別人做好家庭教育呢?眼下關于家庭教育的研究和理論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讓本就迷惑的家長無所適從,往往花了錢卻受不到什么效果。
關于家庭教育,很多專家學者開始從中國傳統(tǒng)教育中尋找智慧,但是真正理解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人卻是少之又少,帶著批判的態(tài)度看待中國傳統(tǒng)教育,怎么能夠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tǒng)教育呢?在我看來,現(xiàn)代的人是矛盾的,想用科學的方法解決社會問題,卻又無能為力,想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又帶著懷疑和批判的態(tài)度,于是在現(xiàn)代科學和傳統(tǒng)文化中間矛盾著、徘徊著、痛苦著!
其實,中國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幾千年不變,在整個傳統(tǒng)教育中處于扎根的地位,其教育的理論、原則和方法是極為科學有效的,這從中華民族歷朝歷代各行業(yè)都名家輩出就能夠證實?墒乾F(xiàn)代人總想發(fā)明,總想創(chuàng)造、總想標新立異,認識不到中國傳統(tǒng)家庭教育的魅力所在。從這個方面看,當代社會的家庭教育要想回歸正確的軌道是需要時日的,也是需要付出點代價的,若不碰個頭破血流是不會死心的,是不會老老實實的接受中國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的。但是總有一天會接受,我相信這是一定的!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 3
偶然看到一期節(jié)目,天網《鏡子》,講述的是一些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怨懟,孩子和父母互相的不理解。就像里面的那個心理咨詢師李老師所說,我們都把老公,妻子,孩子,這些都物化了,他們本來是一個活生生的有獨立人格的人,而我們作為妻子,丈夫,父母,以對其愛的名義,物化其為我的杯子,因為杯子是私人物品,別人是不會去占有的。 這就是愛的認知的扭曲。
我們作為父母,怎么會不愛自己的孩子?甚至是竭盡全力的去疼愛,可是孩子們?yōu)槭裁催是長成了我們不期望的樣子?是我們的愛的能力的缺失,我們有愛,卻不知道如何去愛,我們喪失了這個愛的能力,因為我們發(fā)出去的時候,對方不接受,就憋回來了。我們常常去改變孩子,改變對方,其實這是愛的認知的另一個扭曲,因為一個世界你是無法改變的,能改變的只有當時的你自己而已。
孩子是一面鏡子,是照射一個家庭的鏡子,孩子的性格又是一個家庭成員性格的綜合集成體,我們在孩子面前的種種行為,都會或多或少的體會到孩子的身上和精神世界里,暴躁的父母會有暴燥的孩子,自卑的孩子往往有一個過高期待孩子成就的父母,孩子是一張白紙,你在上面如何繪畫,他就呈現(xiàn)出你畫的結果,一個聰明的父母是不會肆意揮霍孩子的.信任和想要親近父母的期望的。
現(xiàn)在有很多父母以工作養(yǎng)家的借口逃避著養(yǎng)育孩子的責任,以為只要給你吃給你玩給你花,就可以了,可是他們永遠也不明白,為什么他的孩子最后變成了這個樣子。當你的孩子說,爸爸(媽媽),陪我玩一會的時候,你可能剛剛下班到家,你也想自私的關照自己一會兒,玩會手機或者看看電視,就會說,找你媽(你爸)去玩或者說自己去玩,可是也許他其實已經自己玩了好久了,或者媽媽(爸爸)也在忙。作為父母,看不見孩子的需求和被尊重和親近父母的需要,慢慢的這些孩子的行為偏激就顯現(xiàn)出來了,不聽話,暴躁,狂怒,愛摔東西,沉默,總之就是人們常說的,跟你對著干!
現(xiàn)在有個詞叫做“手機綜合癥”,其癥狀如下,可以自行對照,檢測一下現(xiàn)在的大人們是不是已經中招:
1、你是不是總是產生幻覺有人找你,發(fā)現(xiàn)沒有,一有時間就打開微信、微博刷著?
2、你是不是更喜歡看短視頻,而不喜歡文字的東西?
3、你是不是更喜歡閱讀短的東西,比如公眾號的文字,而讀不進去長得東西,比如小說、歷史、哲學?
4、你是不是覺得自己的記憶力越來越差,需要別人反復確認你才能記住事情?
5、你每天玩手機的時間是不是已經超過5個小時?
好了不說了,如果你中招三條以上,這種疾病就在攻擊著你的中樞神經,逐漸占據你碎片化的大腦。
于是我想問,這樣的你又如何能有愛的能力去愛你的愛人,你的孩子,甚至你的家庭呢?孩子出了問題,從來沒有想過為什么,而是一味的責怪對方,比如說,我出錢養(yǎng)家,你就是這么照顧孩子的嗎?其實說出這種話的父母,尤其可恨,孩子是其中一個人的責任嗎?當初他是全家愛的結晶,既然是全家人的責任和義務,何必全怪在一個人身上,而不設身處地的為這個家著想一次?何不想一想我有多久沒有陪孩子了?有多久沒有陪伴侶了?有多久沒有全家一起去做一件事了?如果現(xiàn)在的父母們,能真正的放下手機,去思考一下,我為什么要生一個孩子,養(yǎng)一個孩子這個問題,那么這以后的社會上,會出現(xiàn)一大批有責任感的有為父母,甚至會減少相當一部分的伴侶出軌和家庭離異。因為這些父母們不只知道自己身上肩負著公司的任務,還知道自己肩負有一個家庭的責任,作為孩子、愛人、父母的責任感,他們愛著工作,同時也愛著家這個不講理但是講情的地方。
孩子是一面鏡子,鏡子里照射著爸爸,也照射著媽媽,更照射著一個社會!真的很想呼吁一下,父母們,你們都醒醒吧,別再讓孩子為愛受苦!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 4
《鏡子》是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實電影。由導演盧釗凱、范永東拍攝。
影片講述了一個關于心靈回家的故事。三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
父母對孩子滿滿的愛有時卻造成了滿滿的傷害,這究竟是為什么?“問題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個問題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影片以代際情感問題為切入點,通過客觀冷靜地真實紀錄,呈現(xiàn)三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以情感教育缺失這一新視角,重新審視當今時代中國家庭面臨的親子關系、親密關系等情感問題。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紀錄片在充分呈現(xiàn)社會生態(tài)復雜性的基礎上,給觀眾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間,讓心靈回家!讓愛不再變成傷害。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 5
《鏡子》講述了三個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的故事。片中出現(xiàn)的幾個孩子有輟學的,有早戀的,有網癮的,所展現(xiàn)出的"問題"各有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問題。比如有的家長將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兒子身上,一切以學習為目標給孩子增加心理壓力和反抗隱患;有的家庭母親的忍讓妥協(xié)、父親的冷暴力,讓孩子產生了只有做出一些過格的`事情才能得到關注的錯誤想法……
"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剁R子》總導演盧釗凱介紹,影片以代際情感問題為切入點,通過客觀冷靜地真實紀錄,呈現(xiàn)三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以情感教育缺失這一新視角,重新審視當今時代中國家庭面臨的親子關系、親密關系等情感問題。
" 每一個人都是孩子"。與盧釗凱一同合作執(zhí)導該片的導演范永東說,這部片子的故事是講述關于家庭情感教育這個話題,但實際上在故事背后融入了創(chuàng)作者對于人性的理解、對于愛和欲望的思考。他和盧釗凱力圖通過影片找到一條線索,一個解決中國人精神層面或者心靈層面問題的線索。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 6
大致把央視拍的《鏡子》這部紀實的紀錄片看完了。總長兩個小時的紀錄片的信息含量是相當大的。
有點題外話,這部紀錄片已經相當震撼了,能夠把很多不忍直視的問題披露出來,這個相當難得了。而且是在央視這樣的主流媒體!是不是說明有關方面已經對當前教育中出現(xiàn)的問題開始了反思,這是一個很好的信號啊!所以說是首都的一部分學校甚至聽課來看這部片子。其實這部片子跟我們大武漢有很大的關系,片中的這個學校就在咱們武漢,里面涉及的孩子就是武漢的孩子,很多場景畫面都讓人十分眼熟,比如光谷步行街這塊。不知道我們武漢的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有沒有看過這個片子,咱不停課看一看?其中的澤清的爺爺還是湖北大學的副教授,與我也扯的上一點點關系?赡苓@樣的片子的負面信息太大了,讓咱們武漢有點丟臉?也許吧,無論如何,這部紀錄片確實是值得家長和孩子一起收看的。不光只是讓家長反思,其實里面包含的內容囊括了方方面面。應該是值得整個社會的.反思。
這個學校收錄的都是所謂的“問題少年”逃學,叛逆,迷戀網絡等等。家長和學校已經束手無策了,只能借助于第三方力量。而從片中所透漏的信息主要是聚焦在家庭,孩子都是在對父母的控訴,這個是主線。家庭教育的缺失,這個其實不光是片子中的這些家庭的問題,應該來講是代表了我們當前中國社會的主流的家庭教育的思維模式。只是這些孩子所遭遇的情況比較嚴重而已,走了一點極端而已,與他們的個性和性格也有一定的關系!其實不用慶幸自己的孩子沒有向片中的孩子一樣,個人感覺這個比例不會是少數(shù),而心理問題都暗藏于很多類似遭遇的孩子心中,只是沒有一個誘因和條件來爆發(fā)而已!或者是在一些情形下,在消解了一點。我們只能說是感到慶幸吧。而目前的所謂的“安全問題”形式的嚴峻,已經是我們當前教育的“警報”在拉響了!如果長此以往,只能會讓家長和學校焦頭爛額,會產生更多的問題,更復雜的問題!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 7
“我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實于父母。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我們是如此的相似!边@是一位孩子對自己的父母說出的話。央視10年打造紀錄片《鏡子》,給中國家庭教育當頭一棒!
作為一名資深教師,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我接觸過很多的家長和孩子。很多的家長在和我溝通的時候都會和我說一些關于孩子的教育或是學習上面的一些問題,我發(fā)現(xiàn)很多的家長在面對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上面的問題的`時候是無力的。家長認為是對孩子的好的事情但是孩子卻偏偏不會向著家長所規(guī)劃的方向去走,當孩子出現(xiàn)問題了,幾乎沒有家長反思過自己的做法是否真確,而是一味的去責怪孩子。其實家長不知道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個問題家庭,孩子是家庭的鏡子,而家庭則是社會的鏡子。
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其實我們的家長并不欠缺教育,但是欠缺愛的認知。很多的家長的愛就是控制,將這份愛物化了,導致我們愛已經扭曲了,滿滿的愛最后變成了慢慢的傷害。為了幫助各位家長解答這方面的疑惑,今天我就和各位家長分享一部央視紀錄片《鏡子》在這部紀錄片里面我相信家長們一定能有所啟發(fā)。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 8
“我是一面鏡子……”,日前觀看一了部由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制頻道十年策劃,耗時兩年攝制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實電影《鏡子》, 它講述了一個關于心靈回家的故事。三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心理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處不在;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深刻的,為了給孩子營造一個幸福美好的生活環(huán)境,他們默默付出,揭盡所能的最自己最大的努力……但因為這滿滿的愛,有時卻給孩子造成了傷害,怎樣的愛才不會給孩子帶來了傷害?!我看完后,自己也陷入了“迷!保X海里不停重復著過往生活里的點點滴滴,不停的檢查自已與孩子生活中的行為有沒有走向偏軌?怎樣的愛才是最適合我們家孩子的呢?
我家孩子今年剛好十二歲,也正是叛逆期的開始,我要怎樣引導與表達我的愛,才可以讓她健康快樂的走得更高更遠?無可否認,我們家孩子是一個善良、聰明的孩子,她無論學校的成績與外面機構補習,她都能取得好成績,同時受到老師們對她的一致表揚。我希望她能一直保持這個狀態(tài),小學畢業(yè)并不是一個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因接下來將會有很多新的挑戰(zhàn)需要你去面對,不管結果是好的,壞的,都要你能勇敢的面對,調整個人心態(tài),找出適合自己而又健康的解決方式來勇敢的面對不好的結果;同時想出健康的解決方式來進行下一個挑戰(zhàn),只有不斷調整自己受挫折的心態(tài),只有勇敢的面對任何困難,遇到事情,要多方面思考問題,因問題的存在,一定不是單向的,它是根據你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選擇,不同的`做法而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只有自己在學習上找到正確的方向,不停的強大,你才可以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才,為國家,為社會作出一份貢獻!
我只希望你能明白,父母的愛是無處不在, 我們是你最堅固的后盾,當出現(xiàn)困難時,你可以找我們咨詢或聊天,我們將會以我們曾經走過的經驗給你提供解決困難的選擇;我們是你最親近的親人,不希望你會用刺激的語言,或過激的行為去傷害他們,因為他們也是人, 是人也會受傷,更不希望你會隱瞞、逃避現(xiàn)實,這樣很容易受自己的心魔限制與操控,傷害了自己同時,更傷害了你身邊最親近,最愛你的父母。理所當然,父母也有可能會有做錯事情的時候,如果你能接受你身邊的同學或朋友的原諒,那么,也請你可以原諒你的父母,因他們的犯錯是因為他們是你“唯一”的父母,你身邊的同學、朋友可以有很多很多,但父母是你的“唯一”,這是永恒不變的事實!試想一下,當你范錯的時候,你也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諒解,如果采取錯誤的方式傷害了身邊愛你的人,同樣也傷害了自己!
最后,我只希望孩子你能戒驕戒躁,遇到什么矛盾的時候,學會傾聽,學會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換位思考,很多問題其實并非無法解決,事在人為,關鍵是自己想與不想,多理解對方,多一絲寬恕,你將會得到更多,你的人生會更美好!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 9
《鏡子》第一集開場“教育培訓機構”的出現(xiàn),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看的一個節(jié)目:對“臨沂四院楊永信”的“電擊療法”治療學生網癮、早戀、輟學等。當時一起看節(jié)目的兒子說:“媽媽,如果我也叛逆了,有了各種問題,你會把我送去嗎?”我含著眼淚堅定地說:“兒子,在你的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都是很正常的,媽媽會陪你一起成長!放心,媽媽是絕對不會這樣做的。我相信你是個好孩子,媽媽也努力做一個好媽媽!”記得很清楚,我和兒子抱在一起哭了一會兒,為了電視中哭訴自己被父母送去“四院”遭受了“慘絕人寰”的孩子們而哭,也為了那些打著“愛”的名義控制折磨孩子的無知的家長們而哭!!
很長一段時間過去了,想起節(jié)目中孩子們哭訴自己惡魔般的經歷,我都會心痛到淚流滿面,不能自已。《鏡子》中18歲的宴恒在培訓結束時的一段話直擊人的心靈,捫心自問,我們家長—所謂孩子們眼中的“主人”,到底都做了些什么?宴恒說:“我是一個聽話的`機器人,18年來,我一直很聽話,什么事情都照主人的吩咐乖乖去做。直到有一天,我感染了病毒(叛逆,機器人長大了!),主人手足無措了,將我所有好的、壞的程序全部刪除。于是,機器人慢慢地走向滅亡”。孩子是我們終將要培養(yǎng)成才的“機器人”嗎?只要乖乖聽話,一切OK;只要學習成績好,一切OK;只要順著家長的指路前行,一切OK!可是“主人們”,“機器人”是會長大的,他們有了自己的思想,他們有了自己的夢想,他們有權選擇屬于自己的理想之路。在這條“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成才之路上,家長和學生如何攜手快樂前行,值得我們深刻反思……
《鏡子》中的三個主人公:14歲的澤清,16歲的家明,17歲的張釗。本是風華正茂的年齡,本是為理想奮斗的年齡?墒,他們卻走進了一片荒野,這里沒有關愛,沒有春天,這里只有四面楚歌,這里只有帶著“愛的枷鎖”等你出現(xiàn)的父母!剁R子》中的“教育培訓機構”或許有幾分可信,可是,其它任何打著“管教”、“教育”幌子的機構都是一群惡狼般的幫兇!
家明父親(大學本科,教育文盲)說:兒子要唱歌、畫畫、做一個自由的人,那怎么行呢?教育機構去接(抓)孩子時,父母在室外哭泣,房間里傳出聲嘶力竭地喊聲:“放開我!放開我……”(寫作一度停止,不能控制的哽咽,很想對家明的父母說,就在“放開我”的撕裂聲傳來時,你們本應該沖進房間,沖進“荒野”擁抱自己的孩子……)
心理輔導老師對家明父親的評價是“死不悔改”,說父親是一頭一直在拉磨(磨指孩子)的驢。老師問父親累嗎?父親說:“不累,很充實!”但是有一天磨累了,不轉了,于是,驢就徹底瘋狂了。(評價:家長不要做“死不悔改”、一直低頭拉磨的倔驢!“磨”也是有生命的!)
《鏡子》中折射出孩子們共同認為的三條不能碰的高壓線是:1.網癮 2.早戀 3.輟學?墒牵邚姸葮O端家庭環(huán)境下,這三條高壓線變成了孩子回擊家長最有力的武器,可悲可嘆啊!片中家長說:要讓家長改變,難道永遠不讓孩子上學嗎?這永遠做不到。腦中浮現(xiàn)某視頻中因父親把兒子手機扔到樓下,兒子隨即跳樓而亡,頓時陰陽兩隔,父親與兒子永遠也不能再做“父子”了。孩子健康地來到我們身邊,本是一件多么感恩的事情。為什么在成長的道路上,家長反而變成了使“健康”不再的“劊子手”。
引用俞敏洪的一句話點評結尾: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長是不是好家長。文中觀點僅代表自己,一個身為媽媽和老師雙重身份的自己。與大家共勉,我思故我在!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 10
最近看了一部紀錄片《鏡子》,講述的是我是這個年齡段上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青春期的叛逆行為。
類似的片子有很多,只是這一部有所不同,更多的是將視線放在家長的身上。 影片中的孩子多數(shù)已經輟學在家還幾個月了,節(jié)目的開始,便是家長們那充滿焦慮無奈的`眼神,在那氣氛的背后還充斥著希望。當一組又一組的問題家庭出現(xiàn)在節(jié)目中,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少年,一句又一句的傷人話語,一滴又一滴的淚水落滿家長的臉頰。問題少年無一例外的被送到心理教育學校(在我看來就是所謂糾偏所)。而家長們也被要求為期6天的教育課程。
教育過程中,家長們的問題暴露無遺,孩子不是機器人,家長們這一代人無情的將自己的思想強加到孩子的身上,不管是不適合他們的發(fā)展,而這些家長也大多是中上階層的商人亦或是領導,更多的時間是在工作而不是陪孩子。在他們的潛意識里,都存在了,“我的孩子,我的妻子,我的丈夫”仿佛人已經變成一件物品,這與一個瓶子無異。
他們教育方針中都出現(xiàn)了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理。這一據傳承了幾代人的理念,就是在給孩子們劃定一條線—你們只有一條路可以走。
我不禁大為感慨,作為同樣處在這一理念下成長的人,人生目標已經潛移默化的轉變?yōu)椤x書,學習,考大學。確實,一個沒有背景的人,想要成功,捷徑就是讀書,這無可厚非,不可置疑。類似的紀錄片竟引發(fā)了對于傳統(tǒng)教育的反思,質疑。在我看來,理念并沒有錯,幾代人對于教育的剖析已經極言深刻,這與社會的進步,人們物質追求的與日俱增相輔相成。只是在這樣一群少年的身上,這樣的問題被無限放大,厭煩讀書,想要自由,(博眾樂罷了)。我并沒有涉獵多少概念,只是有感而發(fā),淺思簡言,難登大雅之堂。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 11
近期,央視12頻道播出了教育記錄片《鏡子》,有多處的中小學校對家長統(tǒng)一做出要求,讓孩子家長進行搜索觀看。影片通過一個個鮮活的真實實例告訴我們,每個極端孩子的背后都存在一個問題家庭。孩子出了問題,首先家長難辭其咎。
人們認為: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學有所成。家長往往就簡單粗暴的用自己價值觀來教育,甚至是控制孩子,不自覺的.就忽視了孩子的感受?梢哉f,沒有去關心孩子內心是否快樂,是不是真的在健康成長。沒有走進孩子內心的家長不是好家長,家長就要進《家長課堂》進行再學習、再提高。
家長認為:應該多照照鏡子,找找自身原因,提升家長的水平。要和孩子交朋友,將心比心,交流溝通,變命令為商量。要以自己為表率,尊老愛幼,尊師重教,誠實守信,培養(yǎng)孩子樂于助人、關心集體、團結協(xié)作的好品質,不讓孩子沾染不良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老師認為:家長和孩子不小心發(fā)生沖突時,要講究方式方法,爭取做到:態(tài)度不粗暴,語言不過激,從孩子角度來尋找對策,解決問題。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與目標有差距時,家長首先要安慰并告訴孩子“比學不比強”,盡最大努力學習了就可以了,結果不如人意也算正常,逐步培養(yǎng)孩子正面應對挫折的勇氣。
輿論認為:教育無定法,永遠在路上。有老師的正確指導,有學校的科學管理,加上孩子家長謙虛謹慎的努力和配合,孩子們就一定會擁有快樂而又充實的學生生活,每個孩子的將來就能有一個光明的前程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 12
20xx年4月1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初中部和高中部的部分班級停課半天。9點鐘,在老師的帶領下,三百多名學生列隊進入學校大禮堂,同時,一百多名學生家長也紛紛落座,他們將在這里觀看一部還沒有公映的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鏡子》是由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天網》欄目經過十年醞釀與策劃,兩年拍攝和制作才最終完成。該片以代際情感問題為切入點,通過客觀冷靜地真實紀錄,呈現(xiàn)三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以情感教育缺失這一新視角,重新審視當代中國家庭面臨的親子關系、親密關系等情感問題,這是中國首部深刻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實電影。為了讓社會公眾更深入地了解家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紀錄電影《鏡子》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開啟了進校園活動的第一站。
“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實于父母,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與他們是多么相似”,“我告訴你們,最好不要抓著我,你們抓著我是控制不了我的”,“你讓他跳,你看他敢嗎,他每次說完這句話,我就想我要是再回家我就是孫子”。三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在整整九十分鐘的放映過程中,每一幀畫面、每一段對白都牽動著學生、家長和老師的情緒。
隨著禮堂燈光的亮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創(chuàng)新人才研究會會長,人大附中聯(lián)合總校校長劉彭芝首先分享了她的觀影感受:“看完以后真的心潮澎湃,很震撼,很激動,跟我有共鳴。兩會剛完之前推出這個片子太重要了,要引起全社會的關注。我也很感謝中央電視臺,能夠在這個時候適時推出這個片子!边@部影片之所以能引起劉彭芝校長的強烈共鳴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片中關于家庭教育的思考與劉彭芝近年來的倡議不謀而合。6月9日,劉彭芝校長在《光明日報》上發(fā)表過一篇署名文章《家庭教育,從教育家長開始——尊重孩子,解放孩子》。觀影后,劉彭芝再次強調,“家庭教育首先要教育家長,不要光說孩子。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家庭是社會的一面鏡子。有一個“問題”的孩子就有一個“問題”的家庭。而且我們家長有很多不太懂教育。尤其獨生子女家長,有些家長沒有資格當家長,他有資格生孩子,但是沒有資格教育孩子!痹凇缎睦碓L談》著名主持人沙瑪阿果的主持下,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副總監(jiān)童寧,社會與法頻道《天網》欄目制片人、《鏡子》總導演盧釗凱,《鏡子》導演范永東與在座的師生和家長展開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
一名高一的女生首先提問:“我對片子中的一句話特別有感觸,‘人生不止只有學習這一條路’,但是我又在想,我們真的能選擇其他路嗎?”
一位家長對于當下孩子們能夠選擇的路徑較為樂觀:“我覺得社會越開放,選擇機會越來越多。不像我們成長階段,選擇很少!
社會與法頻道副總監(jiān)童寧分享了自己把握人生階段的'感悟:“合理地把興趣愛好放在不同階段,這是學習最好的時期!眲⑴碇バiL把選擇和獲得自由的基礎聯(lián)系在了一起:“全世界孩子都得念書,那么念的書比較多、知識比較廣,將來進入社會就有更多的選擇機會。一個人興趣會不斷提升、不斷變化,所以你會有自由,但是自由也是為了我們社會、我們國家做更好的貢獻,你的人生價值得到更好的體現(xiàn)!痹趫龅膸熒y抑觀影后的激動心情,就影片內容積極提問求解。在問答中,主創(chuàng)團隊還就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初心做了一一解答。《鏡子》導演范永東透露了獲取片中家庭支持的關鍵:“拍攝過程中也有很多理解上的沖突,但是我們團隊每一個人在抱著真誠幫助這些家庭的信念上,獲得了家長的信任!
《鏡子》總導演盧釗凱也吐露了心聲:“作為媒體,我們想通過該片讓更多的人關注家庭情感教育的問題,能夠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如果有更多人愿意思考,愿意做一些事情,我想我們這個片子初衷就達到了。我們在片子里講,包括家長講的‘問題’孩子,所有出現(xiàn) ‘問題’的字幕都是打引號的,因為在我們創(chuàng)作者心里,這些孩子都不是問題孩子!睘楹胃改笇⒆訚M滿的愛有時卻造成了滿滿的傷害?通過該影片,主創(chuàng)團隊希望整個社會能更加關注“問題”孩子這個現(xiàn)象的存在。并能對“問題”孩子背后所折射出的“問題家庭教育模式”進行正視與關切。劉彭芝校長也強烈希望通過該影片的播出,能有更多的家長正視自身的家庭教育問題,國家也應加快相關立法的腳步,保障孩子、家長的受教育權及其他權利。真實電影《鏡子》用心講述一個關于心靈回家的故事。在充分呈現(xiàn)社會生態(tài)復雜性的基礎上,給觀眾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間,讓心靈回家!讓愛不再變成傷害。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 13
最近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實電影《鏡子》在央視CCTV-12頻道《天網》欄目上映,該紀錄片分三集講述了各種“問題”孩子被強制帶入訓練營的事情,讓人感受頗多。筆者并非心理專家、也非教育相關職業(yè),所以本文僅僅是帶大家了解一下這是一部什么樣的紀錄片,以下內容為業(yè)余觀點。
看完前兩集,筆者不禁深思,是孩子出了“問題”,還是家長本身就存在“問題”?這些“問題”難道都是孩子造成的?哪一個“問題”孩子背后,沒有一個“問題”家庭?究竟孩子為什么會這樣,家長的責任真的能推卸掉么?難道這些孩子不想做一個陽光少年?為什么我的童年和別人不一樣?本紀錄片都給您帶來詳細解答!
筆者記得片中有這樣的情節(jié)“我告訴你們,最好不要抓著我,你們抓著我是控制不了我的”,“你讓他跳,你看他敢嗎,他每次說完這句話,我就想我要是再回家我就是孫子”,這些“狠話”都是出自幾個花季少年的口中,有的孩子甚至才上小學,為什么父母對孩子滿滿的愛有時卻造成了滿滿的傷害?也許,紀錄片《鏡子》能給你帶來更多思考。
正如片名《鏡子》一樣,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也是整個家庭的一面鏡子,孩子的“問題”所在,恰恰是反映了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做的不足。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味地強加,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孩子,讓他們對家長對學習都產生了較大的抵觸,到最后出現(xiàn)基本無法正常溝通的局面。這個時候只能忍痛把孩子送進x些機構進行“特訓”。面對圖中的場景,家長心里肯定也是非常難受,他們也知道這一切本可以避免,但而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錯誤的教育方式導致了孩子過早的叛逆心理比同齡的孩子更強。當孩子渴望得到家長關心的時候,你們往往表現(xiàn)的是不耐煩?孩子對于家長的表現(xiàn)是最為在意的,你們的一些行為,一些語言都會對成長中的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
家長總在用自己的思想去揣摩孩子的心理,而不是真誠的去和他去溝通,去弄懂他真正在想什么。但是這些始終是片面的猜測。
孩子也認為家長過于意識強加,讓自己在生活中沒有自己的主見。自己買的東西回家就被家長丟掉,自己的想法還沒說完,就被他們否決。
其實孩子最希望得到的是家長的理解,得到家長的愛,但是家長的錯愛往往造就了這些“問題”孩子。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 14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由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出品的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紀錄片《鏡子》,通過客觀冷靜的真實紀錄,呈現(xiàn)3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讓人重新審視當今中國家庭面臨的親子關系等情感問題,給觀眾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間。
影片講述的`是3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皢栴}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個問題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紀錄單元評委、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同道說,“現(xiàn)在我們的很多紀錄片提供的是巧克力,而《鏡子》是一味中藥,給人們提供鏡鑒、給生命提供力量,讓社會更加和諧,這是紀錄片本身的責任。”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 15
近來朋友圈被一部紀錄片刷爆了,沒有偶像、沒有明星,主角是三個普通的家庭。這部紀錄片叫《鏡子》。
這是一部由央視用十年時間策劃、兩年跟拍最后剪輯出來的三集紀錄片,耗時90分鐘。
講述三個家庭里出了三個輟學的問題少年,家人實在沒有辦法,只好把他們送進武漢一家教育機構接受三個月的“改造”,結果有了意外的收獲。
紀錄片一開始的畫面是這樣的,少年發(fā)現(xiàn)家里人要把自己強行送往機構“改造”,和在場的工作人員發(fā)生了激烈的沖突。
再配上撕心裂肺的吼叫,父母在屋外默默地流淚。
有那么一瞬間,我不想看了。一般這題材都有套路,煽情夸張的開端,然后孩子進入教育機構后被馴化了,父母看到了很欣慰,高高興興把家還。
當我看到第二集,卻被震撼到了。紀錄片不著重于孩子在教育機構的訓練情況,而是放在父母一定要去上的家長學堂。原因是,如果你不改變,你的孩子不會改變,有可能之后會更糟。
一個作為企業(yè)管理人員的爸爸,不愿意請假去上課。他想解決孩子的問題,可是不愿付出時間。
一個國企事業(yè)單位的爸爸,自信問題不是出在自己身上,而且也不需要改變太多。
在家長學堂上,爸爸認為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是早戀,孩子卻說與早戀無關,是學校的環(huán)境太壓抑了,然而家長卻不理解。
孩子想要自由,想去做背包客,想去畫畫,想去唱歌。爸爸說希望孩子過得好,能夠實現(xiàn)理想,但這個理想要糾正。校長一語中的,你說的理想,都是爸爸你自己的理想!
其實孩子為什么急迫想要自由,都是父母給的。因為受到過多的保護和禁錮,所以希望能夠走出父母的.懷抱,靠自己走人生之路。
一個問題的孩子背后,一定是個問題的家庭,雖然表面上是孩子需要受教育,但實際上,最需要的其實是父母。
所幸,媽媽們是首先開始反思的人,孩子性格的形成是家庭成員性格的一個綜合體。這說明一切都不是算晚。
上完家長學堂后,曾經固執(zhí)的一位爸爸選擇了改變,相信一切都來得及。
影片的最后一集,家長的變化明顯要比孩子多,不強迫孩子上學,讓他去做背包客,去旅行;不干涉孩子的戀愛,讓他自己理智處理;不限制孩子購物,同意買了寵物回家;不拒絕也不一味迎合孩子的要求,給孩子一筆錢自己學會消費……
紀錄片之所以取名叫《鏡子》,正是因為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照出父母和家庭的所有身影。如果參照物不改,鏡子也沒法改。
很多時候,我們把愛和家人物化了,變成自己的物品,這是我的老公、這是我的老婆、這是我的孩子。
卻沒有意識到TA其實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思想、有夢想、有個性。
TA需要你的尊重和愛,但不是控制,也不是復制。沒有人想過別人的人生,包括自己的爸爸。
所幸,只要能意識到這一點,只要一切沒有變得更糟, 都不算太晚。
作為家長,你將用一生的時間來當這個角色,請不要吝惜這90分鐘來看這部片,因為它可以幫你成為更好的父母。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 16
或許這部紀錄片帶給人的震撼,大概就是在接受完特殊“教育”后的孩子們,雖然暫緩了一段時間,但是治標不治本,長時間的“叛逆”行為,讓他們想收但是已經很難完全收回來了。我想,這可能更直觀一點,孩子的改變,不是通過一個節(jié)目就好了,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教育期,再來改正,即使你付出更多的溫暖與愛,難度很大(但并不是沒有)。
故事中的三個家庭,孩子因為早戀、沉迷游戲等等問題輟學。反觀父母,或是有暴力傾向、或是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或是說話不算數(shù)等等,當然這些是孩子們的評價,父母在糟心孩子的問題的同時,卻忽略了自己的問題,父母總結起來一句話,我也想,但是我沒有辦法。
父母與孩子同時去特殊學校接受教育,時間是81天。很多孩子表示,應該父母呆81天,而自己6天就夠了。很多孩子表示,自己的偏激行為都是因為覺得父母不夠愛自己,也不能理解自己,甚至完全忽視自己的想法造成的。通過一些非正常渠道的的方式來引起父母的關注,證明自己的勇敢,聽起來有些幼稚,但是也是一種表達方式,父母看見了現(xiàn)象卻沒有去了解本質。
當然,問題孩子的出現(xiàn)與父母的“問題”教育有關系,不過青春期的成長,做到每個人都完美長大是不太可能的.。在成長的道路上,尊重孩子的天性,但也不能完全放任;不溺愛孩子,但也不能基本不顧。父母很辛苦,但是孩子既然來到了這個世界上,就擔起一份責任。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職業(yè),也是最辛苦的職業(yè),趁著孩子還小,正視自己,做好榜樣。
就像這部紀錄片的名字,鏡子。孩子是父母的縮影,你很難想象這世界上除了父母兄弟,很難有這樣一個神奇的生物這么地像你,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問題孩子的形成大多也和家庭的教育有問題。其實,說起來總是容易的,現(xiàn)實也是殘酷的。如果一直沒有交流的兩個人想要坐下來聊聊,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反思這部紀錄片,也許孩子需要改變,但是父母更需要改變。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 17
今天開始正式放暑假,暑假作業(yè)里頭有一項“陪同家長一起觀看央視推出的關于家庭的紀律片《鏡子》”
鏡子,玻璃鏡子,易碎!昂⒆诱凵浼彝バ螒B(tài)”,與這個類似想法在我看到這項作業(yè)時就忽然劃過腦子。當然也沒過多地去想,畢竟我也是個孩子。
短短三集的紀錄片主要記錄了三個不同形態(tài),而又有共同問題的家庭與它里面的關系。問題表面的關鍵是孩子。倒敘的手法將孩子們進入特訓營之前的家庭關系梳理了一遍,可以發(fā)現(xiàn)問題之嚴重,看得出孩子與父母之間那層無形而又厚的隔膜。仿佛是兩個世界,逾越不過的鴻溝。盡透出悲哀與無奈。
真是,孩子們在父母的關系,父母的教育方式,等等之類一大堆由父母構建出來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有自己的想法的時候,一旦多次遭到父母的拒絕,遭到父母的反對,不耐煩了就會用行動予以反抗。這種“反抗”是大多數(shù)的,小部分比如我,是對父母報以理解態(tài)度。當然,理解歸理解,我也有自己的想法,當我認為父母的做法不妥時,我也會反對。我想應該以家庭為初衷,結合現(xiàn)實來想問題。但是也終究避免不了對之無奈的情況。家庭需要的是包容,理解,接納,家庭是以情感為基礎的。
片中有個今年估計16、7歲的澤清。他小小年紀卻有著太過于成熟的思想。我應該和他同年吧,我同情他這種成熟,他的成熟是父母之間關系的影響。他說大人們都不懂他的想法,而我有時候又笑他成熟中的幼稚。殊不知,他的內心是多么的渴望父母對他的愛!我豈不是在笑我自己!?笑我自己的迂。我擁有他日思夜想的,卻還不曉得幼稚是真情的流露。他父母關系怎樣在片中并未透完,但也印顯匿跡。
孩子苦惱于父母的不理解,父母也是如此。父母常常將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孩子身上。比如在我小學時候,我爸讓我好好學習,將來當工程師,圓了他的夢。但是后來,我發(fā)現(xiàn)我的大部分興趣根本不在數(shù)理化之類上。就在我上學期分科時,我父母一致是同意我讀理科的,但是我認為我不適合理科,我無法對物理化學產生興趣,雖然理科讀出來好找工作,但是作為讀理科有阻力的我,真的會高中學好嗎?再者說,命運是自己在掌握。人活在世,我覺得再怎么樣,也要獨立地掌握一次自己的人生,不然百年臨時,是得有多么后悔啊!我慶幸我父母支持我的選擇,從小時候對我的包辦一切到現(xiàn)在的尊重我的獨立。雖然我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但我是慶幸的?赡苡行⿻r候父母的思想并不和潮流,我媽就這樣,但也很開明。那么作為孩子的我們是應該多多理解包容他們,我教我爸使用智能手機和微信,他感慨說用微信真方便。
時代的鴻溝或許無法直接越過去,但可以搭一座橋,是我們與父母離更近。也正是因為時代,在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是該考慮多去獲取知識、精神上的財富了。
其實我今天是獨自一人看完這部紀錄片的。我應該與我父母間也有那么一層薄薄的膜。我想獨立,不想索取。父母就偏偏要為我們付出嗎?不是的。之所以為了我們而努力打拼,是因為父母自從知道了他們有了“爸爸”,“媽媽”,‘父親’、“母親’,這短短兩個字的稱謂,便感覺到了自己所承擔的責任,并付諸于實際。這是怎樣一種偉大的思想!這就是情親,是愛!
然后,我想搬出片里的這段話:
“老實說我們接受的教育,知識并不欠缺,而我們欠缺的是對一份愛的認知的教育;旧蠈鄣恼J知的教育,還是一個很大的`空白領域。 ‘愛就是控制’、‘我是為你好’,那么多人我不控制,為什么要偏偏控制你,‘是因為我愛你’。這就是一個對愛的認知的扭曲。第二,‘你是我的孩子’這也是一個扭曲的認識。我們會把人物化,類似于你是我的一個物品一樣!闶俏业哪衬衬场谀撤N程度上,把那些角色變成‘你是我的杯子’,是我的私人物品。我們把愛物化了。家長愛不愛孩子?是愛的。愛始終都在那里、愛的能力也是。沒有不愛的。因著對愛的認知的扭曲,愛出不來,被憋進去了。出來的全是改造孩子教育孩子,改變對方的想法。慢慢的愛往往變成滿滿的傷害!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 18
今晚學校安排了一項特殊的家庭作業(yè)――家長陪同孩子觀看央視情感教育紀錄片《鏡子》。三集共90分鐘的片子,母女倆一氣追完了,片子終結時我倆相對無語,過了兩分鐘,12歲的女兒天真無邪地對我說:“媽媽,這片子我沒看懂,但是我也想養(yǎng)一只片子里那種二哈狗……”我的心“咯噔”了一下,竟摸不透她的意思,她究竟是真沒看懂呢,還是馬上就運用了片子里孩子的方法,要求家長滿足她的愿望來考驗父母的愛呢?想起片子里的孩子們撕心裂肺地控訴:父母總在“逼迫”、總在“控制”他們……我小心翼翼地探問女兒:“媽媽有逼迫你嗎?媽媽有控制你嗎?你快樂嗎”?女兒一本正經地回答:“沒有逼迫,沒有控制,但是如果你能讓我養(yǎng)一只二哈狗狗的話,我會更快樂的……”呵呵,我那小小的擔心才消失殆盡。
這是一部紀錄片,它所記錄的現(xiàn)象和事例其實早已在各種新聞媒體中反復地重演著。問題孩子的現(xiàn)象,親子關系的斷裂都是老生常談的內容,毫無新意可言,可是片子的結尾卻讓我只有嘆息和滿滿的沉重感,片子的.結尾是3個在特殊學校生活了三個月后的孩子,最終仍是選擇了與父母期望值完全不一致的生活方式,甚至是離開了父母獨自游歷,他們中只有一個滿18歲才剛成年。我想,這是大部分中國父母都不愿接受的結局吧。
孩子是家庭的鏡子,家庭是社會的鏡子。片子里的父母用盡一切辦法希望孩子能回歸原來的樣子,足以證明父母對孩子濃濃的關愛,可為什么結果還是有違人愿?為什么“鏡子”反映出來的是孩子對父母滿滿的抱怨呢?我想是因為父母一直都以自己的方式去付出愛,卻忽略了接受愛的一方的感受和反饋吧。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父母的監(jiān)護下逐漸形成自己的個性并成長,即使同胞所出,父母也做不到付出兩份完全相同的愛,培養(yǎng)成兩個完全一樣的孩子。所以應因孩子的個性付出愛,是每個父母需要學習、摸索和積累的工作,孩子的感受和反饋,是讓父母不斷地調整和改善付出愛的方式,這是一個需要長期付出努力和關注的事業(yè),而不是日常里蒼白無力地嘴里念叨幾句:爸媽很愛你,你該去做功課了之類的句子。愛,也是需要滋養(yǎng)和成長。
太多的父母忙著上班,忙著應酬,忙著應付各種各樣的生活壓力,從小就給孩子一部手機或平板,把孩子送到游樂場或別人家中,他們用自已認為最合適的方式來養(yǎng)育孩子,卻不知道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需要向父母傾訴,需要更多更多的家庭活動時間。父母極少與孩子分享愛,分享彼此的生活,最終,孩子也如“鏡子”一般,不再與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孩子與父母的精神交流一旦斷裂,絕不是三個月的特殊學校生活和心理咨詢能夠挽回的,親子關系斷裂的心靈創(chuàng)傷也許伴隨孩子一輩子,甚至可能延續(xù)到孩子的后代,并擴大影響到社會。
90分鐘的片子里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心理咨詢師李品寬老師所言:在經濟快速發(fā)展的這三十年……我們在享受物質生活極大豐富成果的同時,精神的構建是滯后了。確實,特別是家庭關系的精神構建大大落后了。我曾在周日游歷悉尼市,當?shù)氐挠讶烁嬖V我,悉尼在周日提供家庭交通票,只須購買一張家庭票,家長可以攜帶兒童乘坐當天的各類交通工具,這項舉措分明就是鼓勵家庭的周日活動。我們的國家,什么時候才會有類似的舉措呢?從片子里,我還注意到一個小數(shù)據,進入特殊學校生活的孩子多數(shù)是男孩子,從教育角度來看,父親在孩子特別是兒子的
教育
中的榜樣作用不可取代。多希望我們的父母,不要再堂而皇之的以工作為理由,委托其中一方作代表,母代父職或父代母職地陪伴孩子成長,孩子需要父母不同身份的愛,需要真實有效的陪伴,更需要社會的支持、鼓勵和正面宣傳。孩子們需要在父母身上學習愛的能力,了解愛也需要滋養(yǎng)和成長,才會在日后的生活中傳播愛,并在付出愛的時候獲得幸福感。
臨睡前,我與女兒討論著片中的各種細節(jié),說起那只二哈小狗狗,我提醒她,媽媽從來沒有拒絕過她養(yǎng)小寵物,但是,媽媽一直都有言在先,要養(yǎng)一只小寵物,你要同時承擔照顧狗狗的責任,喂養(yǎng)、清便,遛狗、洗澡等等,如果你不能證實你自已有這個能力,也不能說服我,那么我不會無條件的滿足你的愿望。愛是有條件的,希望孩子自立更要教養(yǎng)她成為一個有擔當?shù)娜恕N液軕c幸我的孩子沒太看懂這個紀錄片,對于她來說,問題少年們經常玩游戲、打架、嘶吼、抱怨……不如她看一本精彩的好書、一場電影、一次滑雪或她喜愛的各類活動。我也很慶幸,在陪伴她成長的時候,我收獲了她對我的信任和每天的笑容。
愿天下父母都能早一點、再早一點,多一點、再多一點與孩子共享天倫之樂!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相關文章:
紀錄片鏡子的觀后感02-15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03-17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3篇06-15
鏡子的作文11-26
《鏡子》觀后感11-08
鏡子觀后感12-22
神奇的鏡子教案06-09
身邊的鏡子作文04-26
心中的鏡子作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