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的名言 推薦度:
- 孟子的名言 推薦度:
- 孟子的名言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有關(guān)孟子名言
在生活、工作和學(xué)習(xí)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名言吧,在議論文中,引用名言,不但體現(xiàn)語言的豐富,還能增強(qiáng)觀點(diǎn)的說服力,使文章頓時(shí)有了亮色,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你還在找尋優(yōu)秀經(jīng)典的名言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關(guān)孟子名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guān)孟子名言1
1、天時(shí)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
2、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上)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孫丑)
5、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孟子·盡心上)
6、人有不為也,而后能夠有為。(孟子·離婁下)
7、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8、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上)
9、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10、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有關(guān)孟子名言2
1、不怕學(xué)不會,只怕不肯鉆。
2、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3、人貴有志,學(xué)貴有恒。
4、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5、平時(shí)不好學(xué),臨考悔已遲。
6、聽其言而觀其行。
7、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8、鐘不敲不鳴,人不學(xué)不靈。
9、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乎?
10、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11、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12、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
13、達(dá)則兼濟(jì)天下,窮則獨(dú)善其身。
14、學(xué)然后能行,思然后有得。
15、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16、獨(dú)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17、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18、人若無志,與禽獸同類。
19、人不勞動沒出息,人不學(xué)習(xí)沒長進(jìn)。
20、言近而指遠(yuǎn)者,善言也。
21、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22、巧言令色,鮮矣仁!
23、欲得真學(xué)問,須下苦工夫。
24、權(quán),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25、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26、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27、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28、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園。
29、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30、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31、活到老,學(xué)到老,一生一世學(xué)不了。
32、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3、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34、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35、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37、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8、學(xué)成巧,總是巧;裝成巧,惹人笑。
39、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0、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xì)в陔S。
41、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42、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43、汗水換來豐收,勤學(xué)取得知識。
44、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
45、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46、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47、如欲平治天下,當(dāng)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4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9、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50、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51、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5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53、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54、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shí)若虛,犯而不校。
55、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
56、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57、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58、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於道路矣!
59、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60、知者無不知也,當(dāng)務(wù)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wù)。
61、德之不修,學(xué)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62、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jǐn)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xué)文。
63、導(dǎo)之以政,齊之以德,民免而無恥。導(dǎo)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64、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65、篤信好學(xué),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66、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qiáng)也。
6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68、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69、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70、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達(dá)則兼濟(jì)天下,窮則獨(dú)善其身。
71、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免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7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73、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74、4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有關(guān)孟子名言3
1、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仁則榮,不仁則辱。
5、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6、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7、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8、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棄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二不孝也;好貨財(cái),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9、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10、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1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yǎng)。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養(yǎng),養(yǎng)之至也。
12、人不能夠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13、人之所不學(xué)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dá)之天下也。
14、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5、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16、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17、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18、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19、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與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20、窮困便獨(dú)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21、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22、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23、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4、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5、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26、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27、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28、禍福無不自我求之者。
29、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0、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1、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32、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33、行之而不著焉,習(xí)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
34、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3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6、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3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8、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9、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40、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1、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cái),善教得民心。
42、魚和熊掌不可得兼。
43、人之易其言也,無責(zé)耳矣。
44、人有不為也,而后能夠有為。
45、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46、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能夠踐形。
47、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8、體有貴賤,有大小。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yǎng)其大者為小人,養(yǎng)其大者為大人。
49、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50、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51、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5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53、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54、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55、天時(shí)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關(guān)孟子名言4
1、待文王而后興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雖無文王猶興。
2、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子失義,達(dá)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dá)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善天下。
3、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君子引而不發(fā),躍如也。中道而立,能者從之。
4、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5、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cái),善教得民心。
6、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7、王子宮室、車馬、衣服多與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也;況居天下之廣居者乎?魯君之宋,呼于垤澤之門。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聲之似我君也?’此無他,居相似也。
8、是猶或纟?其兄之臂,子謂之姑徐徐云爾,亦教之孝悌而已矣。王子有其母死者,其傅為之請數(shù)月之喪。公孫丑曰:若此者何如也?
9、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shí),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shí),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
10、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也。
有關(guān)孟子名言5
1、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2、君子量不極,胸吞百川流。
3、仁則榮,不仁則辱。
4、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5、育才造士,為國之本。
6、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7、不以規(guī)距,不能成方員(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8、人人都可以當(dāng)堯舜這樣的好人。
9、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10、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11、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12、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
13、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禮。
14、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15、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wù)D一夫紂,未聞弒君也。
1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yǎng)。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養(yǎng),養(yǎng)之至也。
17、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也。
18、窮困便獨(dú)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9、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20、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shí),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21、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有關(guān)孟子名言6
1、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
2、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5、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6、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8、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9、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1、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12、仁義禮智,非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13、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
14、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於道路矣!
15、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16、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免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17、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8、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19、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0、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
21、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22、獨(dú)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23、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24、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5、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26、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7、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28、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shí)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dá)財(cái)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29、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30、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31、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32、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33、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34、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35、臣聞郊關(guān)之內(nèi),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
36、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37、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38、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39、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園。
40、權(quán),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4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42、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4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4、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45、如欲平治天下,當(dāng)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有關(guān)孟子名言7
1、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如欲平治天下,當(dāng)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3、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5、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
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9、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10、仁者無敵。
11、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善天下。
12、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無恒產(chǎn)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13、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4、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15、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免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16、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17、臣聞郊關(guān)之內(nèi),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
1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9、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20、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21、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22、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2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4、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25、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26、不以規(guī)距,不能成方員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2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28、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29、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30、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31、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32、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33、獨(dú)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34、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
35、權(quán),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36、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37、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shí)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dá)財(cái)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38、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與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39、窮困便獨(dú)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40、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41、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
42、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3、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44、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於道路矣
45、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園。
46、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7、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
4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9、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50、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51、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52、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5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54、民事不可緩也。
55、尊賢使能,俊杰在位。
56、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有關(guān)孟子名言8
1、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2、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免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3、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4、獨(dú)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5、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6、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shí),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8、孟子退自齊梁,述堯舜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賢擬圣而作者也
9、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
10、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3、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5、孟子言凡欲天子之萬乘者,且於其內(nèi)取千乘,而為天子之諸侯;欲諸侯之千乘者,且於其內(nèi)但取百乘而為之大夫,是亦不為少矣,何必交相爭奪,慕多為勝耶
16、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17、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8、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義,而先且以自利,則不交相殺奪,故不足自飽饜。言必殺奪
19、如欲平治天下,當(dāng)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20、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園。
21、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22、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與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23、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載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24、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25、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26、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27、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2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29、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30、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31、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3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33、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34、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35、惟有賢者然後乃得樂此耳。謂修堯舜之道,國家安寧,故得有此以為樂也。不賢之人,亡國破家,雖有此,亦為人所奪,故不得以為樂也。
36、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37、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眾
38、仁義禮智,非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39、生有淑質(zhì),夙喪其父,幼被慈母三遷之教,長師孔子之孫子思,治儒述之道
4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41、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42、孟子言上下交取其利而國喪亡者,是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所弒也,無它焉,則千乘之家欲以萬乘之利為多也。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所弒也,亦無它焉,是百乘之家欲以千乘之利為多也
43、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
44、如千乘奪取萬乘,百乘奪取千乘,然後為飽足也
45、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
46、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圣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4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48、則為王之大夫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家,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則為王之士庶人亦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國必危亂喪亡矣
49、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shí)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dá)財(cái)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50、惠王今問我曰何以利益我國,則為王之大夫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家,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則為王之士庶人亦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51、仁者無敵。
52、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53、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4、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55、權(quán),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56、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國必危亂喪亡矣。王以國為問,大夫以家為問,士庶人以身為問者,王稱國,故以國問;大夫稱家,故以家問;士庶人無稱,故以身問而已
57、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58、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59、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0、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61、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n^u)。
62、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63、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64、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65、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有關(guān)孟子名言9
1、言近而指遠(yuǎn)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帶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蕓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輕。(語言淺近而意義深遠(yuǎn)的話,這屬于善言;運(yùn)用簡單但影響廣泛的方法,這屬于善道。君子的語言,看去平平凡凡但都含著很深的道義;君子的操守,以修養(yǎng)本身入手進(jìn)而到達(dá)使天下太平。一般人的毛病就在于放下自我的田不去種而來耕別人的田對別人要求十分嚴(yán)格,可自我承擔(dān)的卻很少。)
2、其進(jìn)銳者,其退速。(前進(jìn)太猛的人,后退也會快。)
3、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賢能的人,必須是自我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日的人自我還在糊涂卻硬要叫人明白。)
4、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本事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5、人之易其言也,無責(zé)耳矣。(一個(gè)人把什么話都輕易地說出口,那便(要出現(xiàn)很多錯(cuò)處,對他就)不足責(zé)備了。)
6、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修養(yǎng)心性的辦法最好是減少物質(zhì)欲望。)
7、賢者在位,能者在職。(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當(dāng)?shù)墓傥,有才能的人?dān)任必須職務(wù)。)
8、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君主仁,沒有人不仁;君主義,沒有人不義;君主正,沒有人不正。)
9、人皆能夠?yàn)閳蛩。(人人都能夠?dāng)堯舜這樣的好人。)
10、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不以趕不上別人為羞恥,怎樣能趕上別人呢?)
11、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交朋友時(shí),不依仗自我年紀(jì)大,不仗恃自我地位高,不依仗自我兄弟們富貴。)
12、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再生長的。)
13、禍福無不自我求之者。(禍害或者幸福沒有不是自我找來的。)
14、仁者無敵。(仁德的人是無敵于天下的。)
15、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對別人恭敬的`人不會侮辱別人,自我節(jié)儉的人不會搶奪別人。)
16、有不虞之譽(yù),有求全之毀。(有預(yù)料不到的贊揚(yáng),也有過份苛刻的詆毀。)
17、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還不見泉水的話,仍然是一個(gè)廢井。)
18、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君子不抱怨天,不責(zé)怪人。)
19、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心這個(gè)器官職在思考,思考才能獲得,不思考便不能獲得。)
20、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百姓最為重要,代表國家的土谷之神為次,君主為輕。)
21、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一個(gè)人妨礙自我提高的壞毛病,就在于他自滿到老是喜歡當(dāng)別人的教師。)
2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為,別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毀壞的因素,別人才毀壞它,國必先有自取討伐的原因,別人才討伐它。)——孟子的名言警句
23、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愛別人的人,會受到別人的愛;尊敬別人的人,會受到別人尊敬。)
24、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稱一稱,才曉得輕重;量一量,才曉得長短。)
25、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以百姓的歡樂為自我的歡樂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歡樂為自我的歡樂;以百姓的憂愁為自我的憂愁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憂愁為自我的憂愁。)
26、人有不為也,而后能夠有為。(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孟子的名言警句
27、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人們有句口頭常言,都這樣說‘天下國家’。天下的根本在于國家,國家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個(gè)人。)
28、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殺一個(gè)無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我所有,卻去取了過來,是不義。)
29、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不用圓規(guī)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30、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自我損害自我的人,不能和他談出有價(jià)值的言語;自我拋棄自我(對自我極不負(fù)職責(zé))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價(jià)值的事業(yè)。)
有關(guān)孟子名言10
(1)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不用圓規(guī)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2)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稱一稱,才曉得輕重;量一量,才曉得長短。 )
。3)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再生長的。)
。5)其進(jìn)銳者,其退速。 (前進(jìn)太猛的人,后退也會快。)
。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心這個(gè)器官職在思考,思考才能獲得,不思考便不能獲得。 )
。7)言近而指遠(yuǎn)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帶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蕓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輕。(語言淺近而意義深遠(yuǎn)的話,這屬于善言;運(yùn)用簡單但影響廣泛的方法,這屬于善道。君子的語言,看去平平凡凡但都含著很深的道義;君子的操守,以修養(yǎng)本身入手進(jìn)而達(dá)到使天下太平。一般人的毛病就在于放下自己的田不去種而來耕別人的田——對別人要求十分嚴(yán)格,可自己承擔(dān)的卻很少。)
(8)仁者無敵。(仁德的人是無敵于天下的。)
。9)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君主仁,沒有人不仁;君主義,沒有人不義;君主正,沒有人不正。)
。10)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以百姓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以百姓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
(11)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殺一個(gè)無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卻去取了過來,是不義。)
(12)賢者在位,能者在職。(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當(dāng)?shù)墓傥唬胁拍艿娜藫?dān)任一定職務(wù)。)
。13)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14)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百姓最為重要,代表國家的土谷之神為次,君主為輕。)
。15)人皆可以為堯舜。(人人都可以當(dāng)堯舜這樣的好人。)
。16)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為,別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毀壞的因素,別人才毀壞它,國必先有自取討伐的原因,別人才討伐它。)
。17)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禍害或者幸福沒有不是自己找來的。)
。18)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君子不抱怨天,不責(zé)怪人。)
(19)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自己損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談出有價(jià)值的言語;自己拋棄自己(對自己極不負(fù)責(zé)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價(jià)值的事業(yè)。)
(20)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修養(yǎng)心性的辦法最好是減少物質(zhì)欲望。)
。21)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對別人恭敬的人不會侮辱別人,自己節(jié)儉的人不會搶奪別人。)
。22)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愛別人的`人,會受到別人的愛;尊敬別人的人,會受到別人尊敬。)
。23)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交朋友時(shí),不依仗自己年紀(jì)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們富貴。)
。24)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賢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還在糊涂卻硬要叫人明白。)
。25)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還不見泉水的話,仍然是一個(gè)廢井。)
。26)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一個(gè)人妨礙自己進(jìn)步的壞毛病,就在于他自滿到老是喜歡當(dāng)別人的老師。)
。27)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不以趕不上別人為羞恥,怎么能趕上別人呢?)
。28)人之易其言也,無責(zé)耳矣。 (一個(gè)人把什么話都輕易地說出口,那便(要出現(xiàn)很多錯(cuò)處,對他就)不足責(zé)備了。)
。29)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人們有句口頭常言,都這樣說‘天下國家’。天下的根本在于國家,國家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個(gè)人。)
。30)有不虞之譽(yù),有求全之毀。(有預(yù)料不到的贊揚(yáng),也有過份苛刻的詆毀。)
有關(guān)孟子名言11
1、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薄睹献;告子下》
2、人有不為也,而后能夠有為。出自《孟子》的《離婁章句下》
3、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薄睹献;滕文公下》
4、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離婁下》
5、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薄睹献;離婁下》
6、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薄睹献;告子上》
7、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薄睹献;梁惠王上》
8、仁者無敵。出自《孟子》的《梁惠王上》
9、仁則榮,不仁則辱。出自《孟子;盡心上》
10、孟子曰:“不以規(guī)距,不能成方員(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薄睹献;離婁上》
11、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12、孟子曰:“天時(shí)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薄睹献;公孫丑下》
13、孟子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14、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15、孟子曰:“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薄睹献;公孫丑上》
16、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17、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無恒產(chǎn)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出自:《孟子·滕文公上》
18、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孟子;離婁上》
19、孟子曰:“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薄睹献;公孫丑上》
20、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薄睹献;盡心下》
有關(guān)孟子名言12
1、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3、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4、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國必危亂喪亡矣。王以國為問,大夫以家為問,士庶人以身為問者,王稱國,故以國問;大夫稱家,故以家問;士庶人無稱,故以身問而已。
5、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6、則天下歸之,以政傷民,民樂其亡,以梃服強(qiáng),仁與不仁也。
7、遠(yuǎn)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無人君之威儀也;就而近之而不見所畏焉,言無人君操柄之威也。
8、惠王今問我曰何以利益我國,則為王之大夫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家,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則為王之士庶人亦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9、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
10、則為王之大夫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家,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則為王之士庶人亦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國必危亂喪亡矣。
11、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12、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13、獨(dú)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14、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15、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遺棄其親者,亦未有存義而後去其君者。
16、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17、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9、窮困便獨(dú)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20、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21、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於道路矣。
22、如千乘奪取萬乘,百乘奪取千乘,然後為飽足也。
23、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4、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
25、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26、臣聞郊關(guān)之內(nèi),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
27、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28、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說《詩》也。今諸解者往往摭取而說之,其說又多乖異不同。
29、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30、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則苗氵孛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31、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園。
32、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
33、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眾。
34、惟有賢者然後乃得樂此耳。謂修堯舜之道,國家安寧,故得有此以為樂也。不賢之人,亡國破家,雖有此,亦為人所奪,故不得以為樂也。
35、吾善養(yǎng)浩然之氣。
36、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37、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貪殺人,人則歸之,是故文王視民如傷,此之謂也。
38、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39、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40、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41、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2、孟子退自齊梁,述堯舜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賢擬圣而作者也。
43、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44、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45、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
46、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47、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48、有風(fēng)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謂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亞圣之大才者也。
49、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50、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51、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52、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53、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
54、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5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56、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57、定天下者,在乎仁政為一者也。
58、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59、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60、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6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6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63、君視臣如手足,臣視君如父母;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仇寇。
64、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圣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65、如欲平治天下,當(dāng)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66、孟子言凡欲天子之萬乘者,且於其內(nèi)取千乘,而為天子之諸侯;欲諸侯之千乘者,且於其內(nèi)但取百乘而為之大夫,是亦不為少矣,何必交相爭奪,慕多為勝耶?
67、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68、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69、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70、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1、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義,而先且以自利,則不交相殺奪,故不足自飽饜。言必殺奪。
72、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
73、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免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74、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75、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
76、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77、孟子言上下交取其利而國喪亡者,是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所弒也,無它焉,則千乘之家欲以萬乘之利為多也。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所弒也,亦無它焉,是百乘之家欲以千乘之利為多也。
78、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禮。
79、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80、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8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2、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shí)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dá)財(cái)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83、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jiān)甲利兵矣。
84、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shí),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85、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86、仁義禮智,非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87、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與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88、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89、於是則慕仲尼,周流憂世,遂以儒道游於諸侯,思濟(jì)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尋,時(shí)君咸謂之迂闊於事,終莫能聽納其說。
90、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91、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92、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93、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94、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95、不以規(guī)距,不能成方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96、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97、仁者無敵。
98、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99、權(quán),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100、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有關(guān)孟子名言13
1、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2、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啊鲎浴睹献印るx婁上》
3、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4、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5、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
6、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r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r(春秋)《孟子。離婁上》
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献
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睹献。滕文公章句下》
9、孟子的思想集中反應(yīng)在《孟子》一書中。“施仁政,行王道”是他政治思想的中心內(nèi)容。他主張“以德服人”,反對暴力治國,認(rèn)為只有用“德”才能使人“心悅誠服”!爸孛褫p君”是他“仁政”學(xué)說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在哲學(xué)上,孟子是一個(gè)性善論和唯心主義者,繼承孔子的天命論,把人分為“先知先覺”和“后知后覺”,要求人們依“天命”行事,并提出“百年必有王者興”這一唯心史觀。在教育思想上,孟子非常重視培養(yǎng)賢才,認(rèn)為“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尊賢使能,俊杰在位”是國家富強(qiáng)的根本,“不信仁賢,則國空虛,”“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最快樂的事。
10、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yǎng)。孟子
11、孟子認(rèn)為「端」是內(nèi)在於自覺心的,屬於人的「本質(zhì)」,即所謂人的「性」。人之性,必有異於禽獸之處,這種「異於禽獸」的性,便是「善端」。他指出,人之所以不善,是由於受私欲蒙蔽。因此,人應(yīng)放棄私利,以達(dá)到社會的公義。目的是建立良好的個(gè)人道德觀。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睹献印A夯萃跸隆
13、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睹献痈孀酉隆
14、歷史是這樣創(chuàng)造的,最終的結(jié)果總是從許多單個(gè)的意志地相互沖突中產(chǎn)生出來的而最后出現(xiàn)的結(jié)果就是誰都沒有希望過的事物每個(gè)意志都對合力有所貢獻(xiàn),因而中包括在這個(gè)合力里面的!鞲袼拐l也不能剝奪我們自由的意志。——愛比克泰德一切能夠毀滅人,然而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消滅!——拜倫立志用功如種樹然,方其根芽,猶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葉,葉而后花!跏厝室庵緢(jiān)強(qiáng)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塊一樣任意揉捏——歌德否定意志的自由,就無道德可言!诘赂毁F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使意志獲得自由的唯一途徑,就是讓意志擺脫任性!觳楹跔
15、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睹献印
16、仁人無敵于天下。中國。戰(zhàn)國孟子
1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孫丑》
18、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
19、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睹献庸珜O丑上》
20、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睹献。盡心。上》
21、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
22、生命是以時(shí)間為單位,浪費(fèi)別人的時(shí)間等于謀財(cái)害命浪費(fèi)自己的時(shí)間,等于慢性自殺。魯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
23、尊賢育才,以彰有德。——孟子
24、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25、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注釋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guān)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r
26、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睹献。告子下》
27、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献
28、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睹献颖M心上》
29、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
3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1、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先秦《孟子》)
32、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
33、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戰(zhàn)國時(shí)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孟子
34、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
35、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36、誠者,天之道;思誠者,人之道也!睹献与x婁上》
37、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睹献。離婁上》
3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睹献印
39、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献
40、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睹献颖M心上》
41、世俗所謂不孝者,惰其支,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不孝也;好貨財(cái),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不孝也!献
42、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睹献。離婁上》
43、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yùn)于掌。孟子
44、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45、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睹献印x婁下》
46、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47、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出自《孟子。離婁上》
48、子女是父母的至寶。仁之實(shí),事親是也義之實(shí),從兄是也。孟子
49、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意思是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50、天時(shí)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献
51、飽食暖衣而無書教,則近于禽獸。孟子
52、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睹献印
53、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睹献印1M心下》
54、三十六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因此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珂《孟子》
55、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睹献恿夯萃跸隆
56、無禮是無知的私生子。巴特勒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孟子
57、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献
58、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上)
59、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
60、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薄鲎裕ù呵铮睹献颖M心上》注釋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
6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睹献印夯萃跎稀
62、思誠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為思誠之本。宋朱熹《書集注孟子集注》
6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睹献与墓隆
64、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献
65、天時(shí)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66、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睹献痈孀由稀
67、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68、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孟子
69、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睹献痈孀酉隆
7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睹献印
有關(guān)孟子名言14
1、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2、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孟子名言
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孟子言凡欲天子之萬乘者,且於其內(nèi)取千乘,而為天子之諸侯;欲諸侯之千乘者,且於其內(nèi)但取百乘而為之大夫,是亦不為少矣,何必交相爭奪,慕多為勝耶
6、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7、仁者無敵。
8、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9、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10、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11、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n^u)。
12、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13、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14、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15、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16、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8、遠(yuǎn)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無人君之威儀也;就而近之而不見所畏焉,言無人君操柄之威也
19、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20、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21、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22、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免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23、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25、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26、惟有賢者然後乃得樂此耳。謂修堯舜之道,國家安寧,故得有此以為樂也。不賢之人,亡國破家,雖有此,亦為人所奪,故不得以為樂也。
27、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2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9、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
30、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31、王如知此不足以相笑,王之政猶此也,王雖有移民轉(zhuǎn)粟之善政,其好戰(zhàn)殘民與鄰國同,而獨(dú)望民之多,何異於五十步笑百步者乎
32、惠王今問我曰何以利益我國,則為王之大夫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家,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則為王之士庶人亦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33、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34、如欲平治天下,當(dāng)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35、孟子言上下交取其利而國喪亡者,是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所弒也,無它焉,則千乘之家欲以萬乘之利為多也。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所弒也,亦無它焉,是百乘之家欲以千乘之利為多也
36、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37、權(quán),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38、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39、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
40、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1、地方百里而能夠王
42、有風(fēng)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謂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亞圣之大才者也
43、獨(dú)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44、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shí),七十者能夠食肉矣
45、”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說《詩》也。今諸解者往往摭取而說之,其說又多乖異不一樣
46、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47、君視臣如手足,臣視君如父母;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仇寇
48、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49、生有淑質(zhì),夙喪其父,幼被慈母三遷之教,長師孔子之孫子思,治儒述之道
50、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國必危亂喪亡矣。王以國為問,大夫以家為問,士庶人以身為問者,王稱國,故以國問;大夫稱家,故以家問;士庶人無稱,故以身問而已
51、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52、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載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53、於是則慕仲尼,周流憂世,遂以儒道游於諸侯,思濟(jì)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尋,時(shí)君咸謂之迂闊於事,終莫能聽納其說
54、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5、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貪殺人,人則歸之,是故文王視民如傷,此之謂也
56、則天下歸之,以政傷民,民樂其亡,以梃服強(qiáng),仁與不仁也
57、吾善養(yǎng)浩然之氣。
58、臣聞郊關(guān)之內(nèi),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
59、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60、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61、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62、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遺棄其親者,亦未有存義而後去其君者
63、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
64、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65、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66、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8、如千乘奪取萬乘,百乘奪取千乘,然後為飽足也
69、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於道路矣
70、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71、彼奪其民時(shí),使不得耕耨以養(yǎng)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
72、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73、仁義禮智,非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74、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義,而先且以自利,則不交相殺奪,故不足自飽饜。言必殺奪
75、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76、定天下者,在乎仁政為一者也
77、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78、不以規(guī)距,不能成方員(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79、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80、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献用
81、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園。
82、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83、,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84、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jiān)甲利兵矣
85、孟子問王曰:今有戰(zhàn)者,兵刃已交,其負(fù)者棄甲曳兵而走,五十步而止,足以笑百步者否
86、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87、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眾
88、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孔子之門徒,頌述宓義以來至文武周公之法制耳,雖及五霸,心賤薄之,是以儒家後世無欲傳道之者。故曰臣未之聞也
89、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90、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圣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9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
92、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禮。
9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94、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95、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96、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97、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98、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能夠衣帛矣
99、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100、“王知夫苗乎?八月之間旱,則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則苗氵孛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101、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102、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103、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104、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
105、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06、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
107、孟子退自齊梁,述堯舜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賢擬圣而作者也
108、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shí)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dá)財(cái)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109、則為王之大夫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家,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則為王之士庶人亦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國必危亂喪亡矣
110、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與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111、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112、窮困便獨(dú)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13、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献用
有關(guān)孟子名言15
1、其進(jìn)銳者,其退速。
2、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3、尊賢使能,俊杰在位。
4、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5、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6、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
7、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8、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9、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園。
10、獨(dú)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11、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12、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
13、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14、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15、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16、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17、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
18、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9、天時(shí)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0、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21、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22、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23、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踐形。
24、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2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6、如欲平治天下,當(dāng)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27、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28、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也。
2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0、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31、附之以韓魏之家,如其自視欿然,則過人遠(yuǎn)矣。
32、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33、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34、仁義禮智,非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35、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36、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37、以佚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民,雖死不怨殺者。
38、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39、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40、不以規(guī)距,不能成方員(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4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42、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43、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4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5、待文王而后興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雖無文王猶興。
46、行之而不著焉,習(xí)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
47、是欲終之而不可得也。雖加一日愈于已,謂夫莫之禁而弗為者也。
48、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qiáng)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49、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未聞以道殉乎人者也。
50、恥之于人大矣,為機(jī)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51、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無恒產(chǎn)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52、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5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54、堯舜,性之也;湯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
55、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56、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57、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免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58、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59、人之有德、慧、術(shù)、知者,恒存乎疢疾。獨(dú)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dá)。
60、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1、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62、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wù)D一夫紂,未聞弒君也。
6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jiān)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64、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君子引而不發(fā),躍如也。中道而立,能者從之。
65、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66、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墻之下。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梏桎死者,非正命也。
67、食而弗愛,豕交之也;愛而不敬,獸畜之也。恭敬者,幣之未將者也。恭敬而無實(shí),君子不可虛拘。
68、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9、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shí)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shí)不如地利也。
70、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71、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cái),善教得民心。
72、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73、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yǎng)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74、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shí)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dá)財(cái)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75、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與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76、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77、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8、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游,其所以異于深山之野人者幾希;及其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79、古之賢王好善而忘勢;古之賢士何獨(dú)不然?樂其道而忘人之勢,故王公不致敬盡禮,則不得亟見之。見且由不得亟,而況得而臣之乎!
80、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孟子名言】相關(guān)文章:
孟子經(jīng)典名言01-23
孟子的名言01-18
孟子名言名句12-27
孟子名言座右銘12-28
關(guān)于孟子名言02-02
關(guān)于孟子的名言02-09
孟子的名言名句08-06
孟子的名言15篇02-04
孟子的名言(15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