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種小麥散文
筆者系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中心職工,春種、夏管、秋收、冬貯,每年這幾樣規(guī)定動作,前兩日在科技園區(qū)上種小麥,隨著機聲隆隆,二百多畝小麥兩天時間便悉數(shù)種完。坐在地堰畔上和一位老農(nóng)談種小麥,老人感憾萬分:“唉!社會發(fā)展真是快呀!大集體時種小麥一種就是二十天,就這還要起早貪黑!崩先说囊痪湓,我不由憶起上世紀七十年代種小麥的情景。
常言說:“春風麥入土”,意思是到了春風這個節(jié)氣,小麥開始入土種植,而現(xiàn)在由于氣溫的逐年升高,春分麥入土已經(jīng)變成了到春分這個節(jié)氣小麥要種進地里,所以說種小麥現(xiàn)在提前了一個節(jié)氣。
河套地區(qū)有三大作物:小麥、玉米、葵花。大集體時種的最多的還是小麥和玉米,種小麥要挑好地,而且墑情要好,所以,種小麥的地從冬天便伺弄開了。首先是拉糞,每人趕一輛小膠車,前后十幾輛,浩浩蕩蕩,雖然效率很低,但是,規(guī)模和氣勢卻很大,經(jīng)過數(shù)十天努力,地里如饅頭般的糞堆堆滿整檔子地,糞拉到地里撒開,這時便要保墑了,隊長會安排幾個老農(nóng),趕著耕牛,套上石頭碾子,吱吜吜,吱吜吜的聲音響著,地里的坷垃被碾碎壓實,這樣,地里水分散失便少了,墑情在春天種地時能夠保住。如果一些地塊坷垃太大,隊長會帶著男人、女人每個扛一個木榔頭,隨著木榔頭的上下翻飛,一塊塊大坷垃在貧下中農(nóng)的榔頭下,被軋的粉身碎骨。
驚蟄一過,地里的老牛便在地里蠕動開了,打破了沉寂的大地。經(jīng)過近半個月的整地,種小麥的地準備好了。那時播種用的是木頭耬,木頭耬前邊綁著兩根長長的“拉稈”,牛、馬、驢、騾套在前邊拉耬,還要有一個人幫耬,后面的耬斗子便是耬的關(guān)鍵部位了。耬斗子上安有拔籽蛋,拔籽釬和定籽板,這是控制一畝地小麥下籽量的調(diào)節(jié)部件,前邊幫耬的一般是年輕的女人,而提耬的是非常有經(jīng)驗的,多年考驗出來的老農(nóng)。提耬的候選人很多,隊長會在腦子里把這些人一遍遍地過,最后選出最好的幾個人為耬頭,選上的興高彩烈,選不上的垂頭喪氣。
隨著木匠幾天的修整,陳舊的木頭耬煥然一新。
春風節(jié)一過,天氣依然很冷,但按老農(nóng)的說法,小麥是種在冰上,收在火上。這天,隨著隊長一聲令下,春播開始了,全隊五六張耬一齊播種,幫耬的人把麥籽駝在牲口背上,牽著前面走,耬頭肩扛著沉沉的木頭耬,跟在后面,一步一步向目的地進發(fā)。到了地里,五六張耬一字排開,父親每年被挑入提耬者的行列,這個工作既光榮、又實惠,別人掙八分工,提耬的掙十二分工,每到春播季節(jié),父親的驕傲感總是寫在臉上,我為父親能成為提耬的感到自豪。因為提耬人提著木頭耬,既要掌握一耬與一耬間的間距,又要考慮畝下籽量,還要保證播進地里的小麥種子均勻。所以,老農(nóng)會不住地喊著“拉的”、“扛的”,幫耬的姑娘聽到老農(nóng)的聲音,會把牲口向里拉或向外扛,保證前面的牲口和木耬與上一耬走在一個水平線上,老農(nóng)為了保證播種質(zhì)量,雙手不住地搖著耬,以使小麥均勻播進地里。
那時,沒有化肥,就靠土地自身的肥力和撒施的農(nóng)家肥,所以,小麥行距為六寸,每畝播種量25-28斤,而絕不像現(xiàn)在小麥行距3寸,畝播量達到60斤左右。小麥產(chǎn)量也很低,每畝產(chǎn)量在300斤左右,而現(xiàn)在好一點的地產(chǎn)量均在1000斤左右。
小麥播種到半響午,人困牲口乏,大家席地而座,就在這休息的空當,一些年青人也不消停,掰手腕、扭勾勾,耍升級、壓騾騾……。雖然人們那時吃的是“窩窩頭”、“牙糕”、高粱米粥,生活貧因,但人們的精神世界卻豐富多彩。
中午到了,隊里飼養(yǎng)院房頂上的紅旗倒下了,這是收工的信號,人們卸掉牲口,把木耬放在地里,把牲口牽回飼養(yǎng)院吃草料,人們便都回家了。生活好一點的人家,中午能吃頓白面條子,而生活差的只能是啃“窩窩頭”了。不管吃什么,下午出工的時間一到,大家又牽著牲口出工了,一直種到太陽落下西山,一張耬也只能種3-4畝地。
晚上,在家里滾上鍋水,用肥皂洗頭發(fā),條件不好的人家連肥皂也沒有,把頭伸進盆里洗去一天的塵土。坐在煤油燈下或者聽大人講故事、或者姊妹幾個用自己貼的撲克牌玩撲克,父親搖了一天耬,胳膊困的很,但是,為了我們姊妹七個能在開學前穿上一雙嶄新的布鞋,忍著胳膊的疼痛,捻著麻線,母親納著鞋底,家家如此。
十點多種,玩夠了,也累了,身上某個地方突然有癢癢的感覺,這是虱子出動了,于是,脫下衣裳,就著如豆的燈光捉虱子,心里還在狠狠地想,不把虱子捉完,絕不收工睡覺。
十余天過去了,隊里幾百畝小麥已種完一半。種小麥種下了一年的希望,也種下了年青人愛的種子。鄰家姑娘愛上了村里的地主子女,消息傳開,姑娘的父親氣急敗壞,哪能讓自家的姑娘與地主子女通婚,為地主分子生兒育女。于是,鄰居大叔提根棍子追打自家姑娘,嘴里罵著:“索賴賴的貧下中農(nóng)你不找,偏偏看上個地主子女,你長了個瞎狗眼……”,前邊的姑娘眼里噙著淚水,一邊抽泣,一邊躲閃。后來,大叔請來了政治隊長、姑娘的舅舅做女兒的思想工作,工作做了半黑夜,效果不明顯,父親瞪著眼睛問女兒:“你是看上他甚了你?”女兒也不示弱,“我就看上他粗蹄笨胯好受受”,把父親氣個半死。
不管女兒決心有多大,年青人的愛情有多堅貞,在那個政治掛帥的年代,這樣的婚姻被視為逆天行事,做不通姑娘的工作,政治隊長做地主子女的工作,連哄帶嚇,地主兒子便乖乖繳械投降了,一對年青人的愛情就此夭折。唉,土地能長起綠油油的小麥,而卻長不起兩個年青人的愛情。
那個年代,每人分三分自留地,人們把心思都放在伺弄自留地上,清晨天一亮,還有一個多小時才出工,于是,鄰居相互幫襯,在自留地種小麥。有一年,由于秋澆時水少,我家自留地沒有澆好水,墑情差,但又不能不種小麥,否則,一年只能吃玉米面了,所以,父親把木耬調(diào)的很深,以便麥籽能探到墑。麥籽種下去了,父親每天清晨去地里看看,用手拋拋麥籽發(fā)芽情況,看著有一半的麥籽難以發(fā)芽,于是,父親擔一擔木頭筒從井里擔水,順小麥行澆水,以使小麥能夠發(fā)芽,父親再辛勞,這只能是杯水車薪,小麥依然是缺苗斷垅。這年,我家的小麥收獲甚少,麥后父親急忙種上了白菜和蔓菁,是秋后豐收的白菜和蔓菁救了我家的急。
清明前種小麥,先扎根后發(fā)芽;清明后種小麥,就扎根就發(fā)芽,為趕在清明節(jié)前種完小麥,種地的人加班又加點,經(jīng)過二十多天努力,隊里幾百畝小麥終于在清明節(jié)前種完了,幾張木耬擦洗干凈,放入隊里的庫房,要到種糜子的時候,他們又派上了用場。
雖然這段用木頭耬種小麥的歷史過去了幾十年,年輕人的記憶里,根本就沒有這段歷史,但鉤沉歲月總能給人留下美好的回憶,上次在奮斗中學閆友文老師的博物館里看到木頭耬,我甚是欣喜,也甚是感動,像是見到了久別的親人,急急地過去,手輕輕扶在木頭耬上,摸過來,摸過去,仿佛又摸到了過往的歲月,又回到用木頭耬種地的年代。
【種小麥散文】相關(guān)文章:
母愛是一種經(jīng)歷的散文10-06
相思是一種病散文10-06
牽掛是一種深情的散文10-06
殘缺是一種美散文10-05
那一種牽念散文10-06
溝通,一種奢望散文10-06
牽念是一種力量散文10-06
貧乏是一種美德的散文10-06
又一種輪回散文10-06
靜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信念散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