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別茶人散文
曾有位茶道中人,是個女孩,自號別茶人。和我也算網(wǎng)上茶友。
這號我喜歡,就拿來自用了,別茶談不上,但幾十年來,對茶還是情有獨鐘的,無論是品茗,還是茶器的收藏把玩,乃至于茶葉的鑒別,絕非紙上談兵,實踐中說起來還是頭頭是道,很得圈中朋友的贊賞和認可,于是頗有茶名,在朋友們眼中,就屬茶道中人了。
我還刻了一枚篆字閑章,別茶人之號蓋在許多茶書的扉頁,普洱茶餅的包裝紙上,也落款在有關茶的書法作品上,自以為很雅致,也相得益彰。
不要說別人,就是我自己,也不免有幾分飄飄然,某些場合,竟毫不謙虛,以別茶人自稱了,談興濃時,有些忘乎所以,侃侃而談,不免以茶圣陸羽之徒自詡了。
此時我想起《紅樓夢》中妙玉奇妙怪誕的茶論,以及寶玉相對于妙玉的名號自稱鑑外人,固然有自謙的成分,若從品茗的品位境界看,還真有高下之分,內外之別的,連黛玉那樣的雅人,于茶而言,也不免俗了。
看來,真正的茶人并不多,別茶人更少,亦如飯誰也會吃,美食誰也愛,但美食家卻廖廖無幾。曹雪芹善寫美食,生活中卻鬻粥度日,算不算美食家真要打個問號了。古有蘇東坡,今有陸文夫,近處有王祥夫,其余的還真沒聽說過。至于自稱別茶人,也不過是虛榮而已,我很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
其實,靜下來時,還是有自知之明的,雖飲茶多年,愛茶至深,但說到茶禪茶道尚有距離,茶藝,或者茶文化,倒是略知一二,大多還是親身感受。
最初對茶的興趣,是在鄉(xiāng)下建立的,很是粗糙。鄉(xiāng)下人解渴的飲法,就是妙玉所謂的牛飲,甚至還粗曠。我爺爺?shù)娘嫴,雖也粗豪,但在鄉(xiāng)下就算有品的了。我爺爺畢竟入過鄉(xiāng)村戲班,走南闖北,最遠還去過相臨的縣,也算見多識廣的人了,況且,還培養(yǎng)出兩個有文化在外邊上班的兒子,買塊大磚茶,買幾紙袋花茶,幾板蘭州水煙,過時頭八節(jié)孝敬老漢,是常有的事。
村里最美的茶具,還要數(shù)云二爺?shù),有一把提梁青花瓷桶壺,幾個小茶碗,一把長嘴嘴銅水壺,是祖上傳下來的,很有京城茶館的韻味。不過,到我記事時,已不是擺在紅木八仙桌上,而是放在挑了頂?shù)哪敕看竽氡P上,碌碡推倒當了石凳,燒一瓦罐滾水,煙籠霧罩地沖茶喝。喝茶的,全是他那幫打拳玩石鎖的徒弟,五大三粗,光膀子,亮嗓門,小茶碗捏在大手里,像玩核桃一樣靈動,那茶喝得是相當豪氣。我只是遠遠地看著,自然沒有喝的份兒。
相對云二爺而言,我爺爺?shù)暮炔瑁臀难哦嗔恕N壹矣邪邀u壺,是粗瓷的,沒有名號,大概是地方小窯的,我奶奶說那可是東邊陽原泥河灣窯的,在桑干河一線很有些名氣。最初大概放鹵也沏茶,且放鹵的時候多,才稱鹵壺。后來一般不用,儲存了銅錢及針頭線腦等雜物,除非來了客人,或過節(jié)日吃了掛油膩的東西,我爹會泡一壺濃茶,不住地續(xù)水,待客時泡花茶,自家喝時是磚茶,茶壺是直桶的,一壺能裝半暖瓶水,泡一會兒后,茶水相當濃,花茶米湯一樣黃,磚茶黑糖水似的,或者說,更像頭滾的中藥湯;ú柽能喝幾口,磚茶我就享受不了,喝半口就直皺眉頭,苦到心肝了,不像我爺爺一樣,倒在碗里涼一會,待熱氣淡時,端起來放在唇邊,咕嘟咕嘟,喝井拔涼水似地,將殘留在唇邊的茶渣抿進嘴里,嚼著,相當過癮。
現(xiàn)在想來,那種飲茶方式,遠比妙玉所謂的牛飲更粗曠,甚至不及劉姥姥文雅,是典型的鄉(xiāng)下人把式,不值一提。但我最初的茶緣,就是從那時建立起來的,印象深刻。
每次爺爺用鹵壺泡茶后,我媽就說,你姥爺有把小茶壺,是紫沙蛋的,長長的嘴兒,泡好后,端在手心,一小口,一小口,慢悠悠地呡,喝燒酒似地,茶香溢滿屋子,那茶是上好的香片。對姥爺?shù)淖仙承,以及飲茶的姿式,很是羨慕。姥爺早已仙逝,舅舅家娶過幾趟,目光搜遍柜頂,以及可能放壺的角角落落,并沒有媽媽描述的小壺。也許六表哥小時候還玩過,至今村人仍喊他的外號六沙蛋。柜頂上只有一把紅花白瓷鹵壺,不過比我們家的大鹵壺精小些,滾圓的肚子,那富貴牡丹鮮艷耀眼,壺蓋也別致,但既不盛鹵也不沏茶,早成了收藏針頭線腦的儲物罐了。
那記憶,想起來都很遙遠了。
工作后,買了只帶蓋鼓肚玻璃茶缸,在商店稱了二兩花茶,裝在一只印油空鐵罐里,每天午后泡一杯,拿蓋子刮著茶沫,慢慢地喝,續(xù)過幾回水,茶味淡了,還舍不得倒掉,第二天加點茶再喝,自以為很雅致,就這已讓幾個用塘瓷缸喝茶的老教師頗有了微詞,太講究了。直到后來,聽城市來的同僚說,隔夜茶不能喝,且三泡后就該換茶,這才改掉舊習慣,每天喝完后清洗杯子,就這清亮的玻璃缸上已結了一圈一圈深淺不一的茶垢,清洗不去了。又買了一只內膽識紫沙的茶杯,學生送了只木魚石內膽水杯,輪流著用,從宿舍提到辦公室,又提回,來來回回,泡茶喝。
真正學會飲茶,已是多年后走進城市了。在集貿大廈外圍,見到幾平米大的一間紫陶居,里邊幾乎全是茶器,有單個的壺,有成套的,擺在板式多寶閣上。經(jīng)過精心挑選,我買了一套粗沙冬瓜壺,壺有飯碗大,小杯也有桔子大,色澤是純紫色的,純手工的,很質樸,當時只是喜歡,后來看電視劇里陳布雷先生家中亦擺此套茶具,便淺薄起來,愈加珍惜。壺胎很薄,我擔心不結實,會碰碎,店主一笑,握著壺把,猛地擊在木案上,一連幾下,直到我心抖著喊停,沉悶的擊打聲后,壺體完好無損;ǘ夜べY的四分之一,買下了這套帶盤的宜興紫沙壺。那時,我先在總經(jīng)理辦做秘書,后到業(yè)務科,常有待客的茶,有過去難得一見的香片,淡綠的,是龍井,也有圓圓如豆銀灰的繡球,是碧螺春,用信封裝一些,拿回家和愛人品飲,在一個壺里泡。喝著,喝著,就上了癮,每天午休后,尤其是吃了肉食喝了酒后,舌干口燥,忙滾水泡茶,直喝的兩腋生津,神清氣爽時才作罷。拿回家的茶接不住時,自己也買些,像草味特重的花大方、毛尖、銀毫等,都喝過。
現(xiàn)在想來,那品飲很是粗糙,有些豬八戒吃人參果的味道,還沒來得及品,就下肚了,并不知其中的韻味。
那套粗沙壺,一用多年,內壁結了厚厚的茶垢,外邊的顏色愈來愈深,近乎深紫了。即使不放茶,白水泡一會兒,喝時,也有淡淡的茶香,清爽甘醇。這把南瓜龍頭壺使用過一段后,就發(fā)現(xiàn),壺體色澤也在變化,陰雨天水潤,干旱季焦枯,顏色淡了許多,甚至可由此預測近來的陰晴氣象。有回外出,忘記清理壺里的殘茶,半個月后發(fā)現(xiàn),茶渣干透,結了板,木乃伊一樣,并沒有餿,無一絲異味。
我這才知到,紫沙原來如此奇妙。在之后的日子里,無論走到哪里,最喜歡逛茶具店,遇到喜歡的,價格適中的,就會買下,為買新壺常挨餓,每每花光身上最后一個鋼镚。有一把大肚小嘴壺,很像母親形容的姥爺?shù)哪前褖,出至名師之手,價格不菲,咬咬牙,我買下了。還有一把青蛙蓮葉舊壺,印章風格很像鳴遠壺,喜歡,就收藏了。日積月累,真真假假,買下好多把紫沙壺,有的還出自名家之手,有的卻是因為做工精細模樣別致,色澤養(yǎng)眼,才買下的,擺在博古架上,閑時把玩。入行后慢慢才知道,除了小時候見過的青花茶壺、白瓷茶壺,聽說過的紫沙蛋外,從材質,從樣式上分,還有許多種類的茶壺,像我后來收藏的玉壺、鐵壺、陶壺等等,幾乎擺滿兩個鐵梨木多寶閣。
天長日久,慢慢地,圈內的朋友都知道我愛喝茶,懂茶道,喜歡收藏茶具,就每每送我?guī)淄靶迈r的好茶,得到心儀的茶器,也拿出來讓我鑒賞。有時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朋友們便鼓掌豎指,夸我是茶人,別茶人;有時看不出個子丑寅卯來,不免支支唔唔,回家后趕快翻閱茶書,或上網(wǎng)向茶人老師請教,時間一長,見多識廣,倒真學到不少茶知識,或茶文化。
近年,我的飲茶習慣漸漸講究起來,不僅講究茶葉等級,茶器精美,也講究用水及沖泡方法,享受飲茶的整個過程,就是自我感覺,也近乎品茗了。我有一只雞翅木小茶船,使用多年,浸水的地方已發(fā)黑了,烏亮,有了靈氣,一直舍不的丟棄。至于不同的壺泡不同的茶,已堅持多年,有的壺,如泡鐵觀音的壺,已養(yǎng)了幾茬,由初時壺體敲擊沉悶短促,直養(yǎng)到發(fā)出輕靈悠長的聲音,才依依不舍地換壺。還用喝剩的余茶養(yǎng)了一些茶寵,如胖乎乎的小豬,笑態(tài)可掬的大肚彌勒佛等,時間愈長,感情愈深,那種滋養(yǎng)后的水潤溫厚,真的讓人心靜,靈光甫現(xiàn),就有了拈花微笑的禪意。大多時候,我不愿上茶館喝茶,喜歡午休后坐在自家的羅漢床上,泡一壺陳年老鐵,點一柱錐形沉香,在淡淡的沉香茶香煙霧中,靜靜地品飲茶味,洗滌腸胃的同時,連心靈也滌蕩了,那種出塵舒爽的感覺,非親歷無以言傳。很多時候,喝著喝著,我感到自身輕盈起來,坐禪坐到了禪境一般,空寂,靜廖。
惜乎,北方,或者說塞北不產(chǎn)茶,一直無緣與茶樹結緣,所見都是成品茶,不像對其它樹木或莊稼,有更深的界面的理解。茶,尤其是茶飲,于我,已近乎神。城外采涼山上有種矮樹叢,似茶非茶,鄉(xiāng)人采摘葉子當茶泡,味苦而澀,稱野山茶。我嘗過,不以為然,一直認為,那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茶。和所謂的苦蕎茶、大麥茶一樣,清熱解暑尚可,要品出茶味,卻萬萬不能。水都講究地域,何況于茶,僅隔一河,在南為桔,在北就是枳了。
喝的全是來路茶。但有茶喝就是福氣了,有好茶喝,那更是福中之福,不是人人能享得了的。所謂只有享不了的福,沒有吃不下的苦。
茶,愈喝愈多,喝剩的鐵觀音茶渣,我積攢起來,裝了兩只茶枕,每天午休時枕著,沉入夢中,都能感覺到別樣的神清氣爽。
茶,不僅清新降火,還養(yǎng)神,在經(jīng)歷每道茶序煩瑣的茶藝中,漸漸進入茶境,幾近乎茶道了。
我寫了一幅斗方“茶禪一味”,署名便是別茶人,掛在茶室墻上,品茗時靜觀,固然有附庸風雅之嫌,但努力做個別茶人的意愿,卻是真誠的。至于禪茶一味,不要說禪境,就是茶道,本來就有高低之分,境界究竟到了哪一個層面,也只能靠自悟了,不像圍棋,還有段位標準,禪茶自古講論雖多,卻并無定準。其實,說到底,還是一種由雅致的物質層面到達更高的精神層面的享受,深淺自知,意趣自知,誠如蘇東坡所言:不足以向外人道也。哪一天,你達到了如此境界時,我們自會會意微笑,悠然心惠的。
【別茶人散文】相關文章:
別長沙散文10-07
別太聰明散文10-06
別忘柔情散文10-06
請你別愛我的散文10-06
渭城別曲散文10-06
別夢江南散文欣賞10-06
月是別時圓400字散文10-06
別等了你們回不去了散文10-06
別等子欲孝而親不待散文欣賞07-11
一別如斯梨花落盡月又西的散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