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梅嶺古道踏歌行散文
婺源縣賦春鎮(zhèn),梅嶺古道。公元2014年7月12日,上午10時。
千年的時光,你只默默守候。匆匆的過客,我正追夢而來。
對古驛道充滿了美好的想象和向往,源于彭荊風老先生的一本書名《驛路梨花》,每次看見“驛道”兩字,眼前就會浮現(xiàn)出生動的畫面:一個長途跋涉的旅人,轉過彎道,猛然發(fā)現(xiàn)一片梨花似雪的盛景時,那種難以言喻的驚喜!绑A路梨花”,從此成了年少的我留在心中的又一個夢。
梅嶺古驛道,建于唐朝末年,距今已有1100余年,全長7公里,途經(jīng)石亭、積慶亭、悅來亭、及第亭、福仕亭、桂香亭等六個古亭,其中,從積慶亭到悅來亭有石板嶺1條,共有888步臺階,每步長230公分,寬33公分,高7公分。歷史上是鄱陽、樂平、景德鎮(zhèn)至安徽屯溪的一條通商要道,簡稱徽饒古驛道。
石亭,既標明了建亭的材料是石頭,又有人生起點要堅定實誠之意。仰望“石亭”,我也叩問自己:盛夏的驕陽下,徒步7公里古驛道,即將開始的圓夢之旅,你,準備好了嗎?
追夢的腳步,義無反顧。
身邊的稻田禾苗碧綠,山上的竹林翠色青青。撐著油紙傘,踏上石板路,回望遠處藍天白云下的青山綠水、粉墻黛瓦,一個個恍若畫中仙人,隨古驛道宛然地飄逸游走于田園山水之間。
穿過田畈,進入山野。路邊的叢林不時帶給旅人一片清涼。積慶亭里小坐片刻,呼吸清新空氣,感受山林清幽,知了高歌,鳥雀鳴唱,溪澗淙淙,樹葉沙沙,共同演奏出大自然的生命贊歌,也是紅塵中人一次靈魂的洗禮。
一座古老的石橋橫跨溪澗,灰褐色的石頭上,長滿了苔蘚,遍布著藤蔓,橋與路平,看上去并不起眼,趕路的行人,匆匆?guī)撞骄涂邕^了它。這是一座有故事的橋,也是888級石階的起點。相傳梅嶺古道的建成與朱元璋頗有淵源。當年朱元璋大戰(zhàn)陳友諒于鄱陽湖,兵敗路過梅嶺,三日未進食饑餓難耐,當?shù)匾粋名叫吳桂芳的寡婦為他做了一晚灰汁果(婺源特色小吃),竟覺味道奇美,回贈木缽以示感謝。朱元璋登帝后,吳桂芳及其兒子獲得豐厚賞賜,為方便行人往來,母子二人捐資重修了驛道。后人為紀念他們的善舉,在嶺下建了這座小橋,取名“桂芳橋”。橋,是岸與岸的連接,是路與路的溝通。一次善舉,一條驛道,一座小橋,在這里,橋也是愛與愛的傳遞。
石板嶺的石階平整寬敞,兩邊是半尺寬用石片斜墊抄出的路沿,巧妙避開山水對路基的沖刷。整條石板嶺頭頂都有樹蔭覆蓋,888步臺階,我們走走停停,汗流浹背駐足歇息之時,總會有清風掠過,好不暢快。
驛道上只有我們這一隊人馬。走完石板嶺,來到位于山頂上的悅來亭,白色的墻壁上有四幅當?shù)厮嚾水嫷谋诋,雖然畫中的山水風光、家鄉(xiāng)田園線條粗獷,內容淺顯,卻讓人感受到“山間茅屋書聲響,放下扁擔考一場”的厚重人文之風。1000多年,梅嶺古道留下了學子進京趕考的足跡,文人墨客詩意的吟唱,見證了徽商茶鹽木材等物資貿易往來的繁忙和喧囂,無數(shù)的行人為著不同的目標,行進在這條共同的驛道上,史冊留名的南宋丞相馬廷鸞、清朝科學家齊顏槐,就是沿此路進京,走向了人生輝煌。而此刻,我再怎么前瞻后顧,放眼遠眺,也見不到當年匆忙趕路往來不絕的長袍馬褂、書生商人。不知他們求的可曾求得?他們追的可曾追到?蒼茫天地間沒有答案。抖落歲月的風塵,只有驛道依然,青山依舊。
下山路上,我終于和夢想中的驚喜相遇。這份驚喜當然不是梨花,現(xiàn)在不是梨花盛開的季節(jié)。但我們遇見了小燈籠般掛滿枝蔓的獼猴桃,還有山路邊野生的水蜜桃。黃褐色的野生獼猴桃圓溜溜的,比乒乓球小了一大半,還沒成熟,生澀得很。水蜜桃卻結實豐滿得像羞紅著臉的初嫁新娘,順手采摘幾個,到路邊的泉水里洗洗,品嘗一口,竟是味道純正的香甜。遙想當年早春時節(jié),昔日桃花燦然枝頭,那種相遇,也是寂寞旅程的一份溫暖吧!
及第亭是第四座亭,當年南宋丞相馬廷鸞親手種在亭邊的楓樹,歷經(jīng)歲月風霜,依然枝繁葉茂,兩人合圍的主干挺拔粗壯。只可惜此處沒有看見亭子,只有幾根舊木料橫倒在路邊,據(jù)說當?shù)卣诨I資準備重修。巧的是,上次線路踩點,有一位美女自告奮勇地認養(yǎng)了這棵古楓。聞聽此言,大家哈哈大笑,主動認養(yǎng)風水寶樹,這美女,也太有眼光了吧!
狹長的山垅間,我們繼續(xù)穿行,幽靜的山林間,我們開始放歌,脫口而出的第一句卻是“讓我們蕩起雙槳”。楓樹林下拍照,芭蕉林前合影,更有手舉芭蕉葉的“鐵扇公主”,在鏡頭前巧笑嫣然。過了福仕亭,前面的路漸漸出山。路邊水塘有睡蓮幾片,白蓮幾朵,引得美女們驚嘆留連。轉過山腳,又見一派田園風光。石板鋪成的驛道,在碧綠的禾苗中間蜿蜒。夏日的午時,驕陽似火,廣袤的田野,只有我們匆匆而行,前面那座樸實無華遮陽避雨的桂香亭,就是我們此刻狂奔的去處。
驛道延伸的遠方,是梅源,又一個美麗的小村莊,也是這次追夢之旅的終點。藍天白云下,青山綠水、粉墻黛瓦。古老的驛道,把散落在賦春這片土地上不同的村莊,演繹成記憶中相同的永恒經(jīng)典。
【梅嶺古道踏歌行散文】相關文章:
夜踏墓地散文10-06
古道幽悠散文欣賞10-05
茶馬古道上的永恒散文10-06
嚴婺古道上的土酒散文10-05
黃河曲歌行體散文欣賞10-08
京西古道作文10-10
白馬古道作文10-05
《踏浪》歌詞09-02
雄關古道尋鹿泉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