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飄逝的麥香散文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芒種時節(jié),五黃六月天,灼熱的氣浪催得金色田野的麥子咯嘣咯嘣直響,我又一次回到了故鄉(xiāng)的田野。
順著筆直的公路向遠處望去,那山那水,依舊是藍天白云,故鄉(xiāng)的田野,從大面上看依舊是黃燦燦一片,在青磚藍瓦的屋舍映襯下,間或幾行楊柳,幾株柿樹,沒有太大的改變。
但細瞅過去,那片田野還是萎縮了不少,在亳清河畔,在清冽冽的河水邊上,昔日曾引以為豪的用自流水灌溉的上百畝水澆地,因屬小浪底水庫淹沒削落區(qū)而變成了連片的荷塘,雖沒開花,但清幽幽的荷葉,在金黃色的烈日映襯下,泛出濃郁的翠綠,曾經(jīng)那滾滾如潮的麥浪己漸行漸遠。
順著兒時那朦朧的記憶,我獨自走進曾熟悉不過的田間小道,被太陽熾烤過的風,熱烘烘的吹向田埂,也吹拂著滴答著汗水的臉龐,我輕輕地擦把汗水,小心奕奕地踩在麥壟之間,輕嗅著麥桿上泛著麥香的青草味,隨手捋下一粒麥穗,在手心里輕輕搓揉,吹去麥芒和麥穰,露出幾顆沉甸甸、胖嘟嘟的麥粒,咬在嘴里,咯嘣一聲,一種久違的味道便滿口生香。
細細嚼著,慢慢品著,那種麥香的余味似乎沒有兒時那般濃郁,那般甘綿,那般悠長,總覺得缺少點什么內容。
到底缺少什么呢?我一時還真是想不明白,道不清楚。
這時,一直住在村里的堂弟來到田里,遠遠看見是我,便親熱的打了招呼,原來我站著的地方正是他家的田地,他說一家四口,現(xiàn)在就剩這一畝半地了,人均不足四分,大部分人都出去打工了。
我說:該收割了。
他說:馬上就要收了,這不,預定的機器來了。
這時我就看見了一臺大型聯(lián)合收割機正往地里開來,我們急忙閃到路邊,拿著堂弟帶來的編織袋,在一棵大樹下坐下。
收割機在地里往返了兩趟,不到一個小時,就喊堂弟下去卸糧。
堂弟麻利地拿著袋子,三下五除二就裝完了,估摸了一下有兩千斤左右,我驚嘆一畝半地能打這么多糧食,過去在鄉(xiāng)下時,畝產四百多斤就算過了“黃河”,畝產六七百斤就達到了“長江”,這個產量絕對是一般村莊一般年份難以達到的指標。堂弟說道,這算什么難事啊,下午播上玉米,秋后還能打三千多斤呢,這還是胡點懶種呢,要是再勤快點,再多下點復合肥,多除幾遍草,還能多打呢。
我驚嘆腳下的這片土地。在鄉(xiāng)下老家時,“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不知鋤過多少遍草,松過多少遍土,就是打不下多少糧食,一年一料,也就幾百斤產量,現(xiàn)在隨便一種,打點除草劑,下點復合肥,怎么就猛長呢?堂弟笑著說,土雞一年也長不了多大,你看養(yǎng)雞廠,一個半月就能出一茬雞呢,你要相信科學技術。
我徹底懵了,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落伍了,連農村人的觀念也趕不上了,思維的鐘擺還逗留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前的歲月里,還停留在畝產三五百斤、鐮割擔挑、碌碡碾壓、乘風揚場的原始麥收場景里,那時玉米都大半尺高了,麥收還退不了場,晚上看場的人幾乎要輪幾個月。
我真的懷念那段艱難的歲月,那段讓人刻骨銘心的日子,到了芒種,連打帶種,那真的是龍口奪食、顆粒歸倉的日子。
俗語說得好,春爭一日,夏搶一時。
季節(jié)不等人,尤其是夏收天,太陽地里,婦女們彎著腰揮鐮操割,男人們用兩頭翹的尖擔,挑著麥捆呼呼悠悠地走在山道上,小孩們則逐塊逐塊地撿拾撒落的麥子,好不容易弄到麥場上了,還要三翻四曬,碾場揚麥,眼看著己聞到麥香,新鮮麥子就要吃到嘴里了,一場場雷雨經(jīng)常會不期而至。
每到這個時候,沒有人敲鐘,沒有人發(fā)動,男女老少都會嘩啦啦地不由自主地前來救場,起堆的起堆,遮蓋的遮蓋,揚凈的麥粒則搶運入倉。
直到麥子拾收妥了,眾人才能直起身來歇息歇息,抹一把淌下來的汗水。那種清新的麥香交織著干燥的草香,拌和著濕漉漉的汗?jié)n,還有那裹著塵埃的土腥, 占據(jù)著我那與生俱來的思維定勢。
那才是昔日的麥香,撒落在心里永遠的麥香。
那也是一種彌滿苦難的香,是經(jīng)過不懈努力取得微薄收獲后,一種滿足的香,那種記憶也是一種苦樂年華的記憶。
隨著年齡的增長,離開村的日子己越來越久,心中的麥香也漸行漸遠,永遠飄逝在鄉(xiāng)村的上空,縈繞在記憶的深處。 史光榮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芒種時節(jié),五黃六月天,灼熱的氣浪催得金色田野的麥子咯嘣咯嘣直響,我又一次回到了故鄉(xiāng)的田野。
順著筆直的公路向遠處望去,那山那水,依舊是藍天白云,故鄉(xiāng)的田野,從大面上看依舊是黃燦燦一片,在青磚藍瓦的屋舍映襯下,間或幾行楊柳,幾株柿樹,沒有太大的改變。
但細瞅過去,那片田野還是萎縮了不少,在亳清河畔,在清冽冽的河水邊上,昔日曾引以為豪的用自流水灌溉的上百畝水澆地,因屬小浪底水庫淹沒削落區(qū)而變成了連片的荷塘,雖沒開花,但清幽幽的荷葉,在金黃色的烈日映襯下,泛出濃郁的翠綠,曾經(jīng)那滾滾如潮的麥浪己漸行漸遠。
順著兒時那朦朧的記憶,我獨自走進曾熟悉不過的田間小道,被太陽熾烤過的風,熱烘烘的吹向田埂,也吹拂著滴答著汗水的臉龐,我輕輕地擦把汗水,小心奕奕地踩在麥壟之間,輕嗅著麥桿上泛著麥香的青草味,隨手捋下一粒麥穗,在手心里輕輕搓揉,吹去麥芒和麥穰,露出幾顆沉甸甸、胖嘟嘟的麥粒,咬在嘴里,咯嘣一聲,一種久違的味道便滿口生香。
細細嚼著,慢慢品著,那種麥香的余味似乎沒有兒時那般濃郁,那般甘綿,那般悠長,總覺得缺少點什么內容。
到底缺少什么呢?我一時還真是想不明白,道不清楚。
這時,一直住在村里的堂弟來到田里,遠遠看見是我,便親熱的打了招呼,原來我站著的地方正是他家的田地,他說一家四口,現(xiàn)在就剩這一畝半地了,人均不足四分,大部分人都出去打工了。
我說:該收割了。
他說:馬上就要收了,這不,預定的機器來了。
這時我就看見了一臺大型聯(lián)合收割機正往地里開來,我們急忙閃到路邊,拿著堂弟帶來的編織袋,在一棵大樹下坐下。
收割機在地里往返了兩趟,不到一個小時,就喊堂弟下去卸糧。
堂弟麻利地拿著袋子,三下五除二就裝完了,估摸了一下有兩千斤左右,我驚嘆一畝半地能打這么多糧食,過去在鄉(xiāng)下時,畝產四百多斤就算過了“黃河”,畝產六七百斤就達到了“長江”,這個產量絕對是一般村莊一般年份難以達到的指標。堂弟說道,這算什么難事啊,下午播上玉米,秋后還能打三千多斤呢,這還是胡點懶種呢,要是再勤快點,再多下點復合肥,多除幾遍草,還能多打呢。
我驚嘆腳下的這片土地。在鄉(xiāng)下老家時,“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不知鋤過多少遍草,松過多少遍土,就是打不下多少糧食,一年一料,也就幾百斤產量,現(xiàn)在隨便一種,打點除草劑,下點復合肥,怎么就猛長呢?堂弟笑著說,土雞一年也長不了多大,你看養(yǎng)雞廠,一個半月就能出一茬雞呢,你要相信科學技術。
我徹底懵了,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落伍了,連農村人的觀念也趕不上了,思維的鐘擺還逗留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前的歲月里,還停留在畝產三五百斤、鐮割擔挑、碌碡碾壓、乘風揚場的原始麥收場景里,那時玉米都大半尺高了,麥收還退不了場,晚上看場的人幾乎要輪幾個月。
我真的懷念那段艱難的歲月,那段讓人刻骨銘心的日子,到了芒種,連打帶種,那真的是龍口奪食、顆粒歸倉的日子。
俗語說得好,春爭一日,夏搶一時。
季節(jié)不等人,尤其是夏收天,太陽地里,婦女們彎著腰揮鐮操割,男人們用兩頭翹的尖擔,挑著麥捆呼呼悠悠地走在山道上,小孩們則逐塊逐塊地撿拾撒落的麥子,好不容易弄到麥場上了,還要三翻四曬,碾場揚麥,眼看著己聞到麥香,新鮮麥子就要吃到嘴里了,一場場雷雨經(jīng)常會不期而至。
每到這個時候,沒有人敲鐘,沒有人發(fā)動,男女老少都會嘩啦啦地不由自主地前來救場,起堆的起堆,遮蓋的遮蓋,揚凈的麥粒則搶運入倉。
直到麥子拾收妥了,眾人才能直起身來歇息歇息,抹一把淌下來的汗水。那種清新的麥香交織著干燥的草香,拌和著濕漉漉的汗?jié)n,還有那裹著塵埃的土腥, 占據(jù)著我那與生俱來的思維定勢。
那才是昔日的麥香,撒落在心里永遠的麥香。
那也是一種彌滿苦難的香,是經(jīng)過不懈努力取得微薄收獲后,一種滿足的香,那種記憶也是一種苦樂年華的記憶。
隨著年齡的增長,離開村的日子己越來越久,心中的麥香也漸行漸遠,永遠飄逝在鄉(xiāng)村的上空,縈繞在記憶的深處。
【飄逝的麥香散文】相關文章:
守候麥香時節(jié)散文10-08
一縷麥香散文10-05
燕兒麥散文10-05
檸檬香散文10-05
黯淡的香散文10-08
飄逝的紗巾作文07-12
滿園薔薇香散文10-09
只道尋常香散文07-11
茶香染紅塵散文10-09
素衣無香原創(chuàng)散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