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教學心得體會(15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信息技術教學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信息技術教學心得體會1
信息即資源,它是教材內容的一部分,對教師而言,信息技術應是像黑板、粉筆、三角尺和圓規(guī)一樣使用得心應手的工具;對學生而言,信息技術是像圖書館、資料室一樣理想有效的學習環(huán)境;有時還是答疑解惑的“老師”,也是學生自主探究、學會學習、創(chuàng)新的有力工具。“整合”應是看得見、實實在在的教學過程。
通過實踐,使我認識到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在課程教學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教學意味著在已有課程的學習活動中結合使用信息技術,以便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我的體會有以下幾點:
一、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意義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學習方式較單
一、被動,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和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然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整合之后的教學過程卻是:學生的學習開放性、全球化;學習過程具有交互性;內容形式呈現多媒體化。改革現行的學科教學方法,使其適應信息環(huán)境下的學習要求,看來是刻不容緩。
二、通過整合,讓數學更貼近生活。
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要貼近生活”、“數學問題生活化”,事實上,學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們有一定生活基礎的數學知識,并且對此更感興趣。因此,數學學習材料的選擇應注意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實效性。我們可以利用網絡信息資源豐富、時效性強的特點,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有機整合,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與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同時也讓教師能拓展知識視野,改變傳統(tǒng)的學科教學內容,使教材“活”起來,讓數學學習更貼近生活。
三、通過整合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堂課教學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具有聲情并茂、視聽交融、動靜交錯、感染力強的特點,集文字、聲音、圖象、圖形于一體,它在處理圖文、動畫、視音頻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學生視聽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如在教學二年級“平移與旋轉”時,運用信息媒體播放游樂場的情景錄像,讓學生在逼真的情境中產生了濃厚的探究興趣,在已有認識發(fā)展水平上產生了自主探究的愿望,因而在學習活動中更加積極主動,能說出、區(qū)別身邊的平移與旋轉現象。例如教學“角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教學中如何畫角是本節(jié)課一個重要內容。以往教師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在黑板上畫,學生看,這樣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二,畫圖時,教師的身體會遮擋部分學生的視線等等。如果利用多媒體來完成,情形就大不一樣。首先利用電腦演示畫角的步驟和方法。演示前,教師提出“注意觀察畫角時先畫什么,再畫什么,最后畫什么?”的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電腦演示步驟。由于是電腦畫,學生注意力集中,給學生留下的表象非常深刻。然后教師再在黑板上畫角,進一步明確畫角的步驟,滲透角的形成,最后讓學生獨立畫角。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主動參與,了解了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學生不僅掌握了畫角的方法,而且數學課堂也是動靜交融,充滿了勃勃生機。
通過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整合,利用網絡信息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開展課堂智力激勵,能使學生對問題情境,積極動腦筋思考,并通過增進師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引發(fā)學生學習動機,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探索和發(fā)現新知識的認知過程。
四、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整合應該注意的問題
教學資源的合理設計與應用,是實現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有效整合的必要前提,但部分教師對教學資源的應用存在錯誤的認識,例如:
(1)關注課件,過多的展示多媒體,忽視教學過程,很多教師認為要把信息技術整合的學科教學中,必須把課件做得非常完美,所用色彩比較亮麗、鮮艷,這往往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干擾學生的觀察,不利于看清問題的本質。還有的教師認為,多媒體課件是萬能的授課式從頭到尾都要使用課件,割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直接聯(lián)系,忽視教學過程。
(2)唯技術主義,過度依賴信息技術支持。很多人認為,如果一堂課沒有用到多媒體課件、網絡等就不是一堂好課。也有的人認為技術越先進越好。這就再很大程度上導致一些教師自覺或不自覺地認為,編寫和制作好了多媒體課件就等于把一堂課備好了,而沒有進行細節(jié)設計。于是,上課就變成了幻燈片放映,受課件的編制形式所累,課堂教學被課件材料牽著鼻子走。學生學習也按照整個課件的結構和一些問題的“標準答案”進行,按照預先設定的模式、思路、線索進行人機交互,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深入地思考,只能順應設計者的思維方式做一些簡單的應答。這種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學生思維能力尤其是求異思維的發(fā)展,不利于鼓勵創(chuàng)新,也與素質教育的原則背道而馳。
從數學學科的角度需求出發(fā)來使用計算機,而不是盲目的使用,要強調教師的心理現代教育技術學和學科教學基礎,在充分了解傳統(tǒng)教學、準備好教學設計的基礎上有選擇地使用計算機。
總之,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扎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yōu)秀教師。
信息技術教學心得體會2
一、新課標下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理念:
目的:是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
新課標下的有效教學理念包括以下內容:
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fā)展。強調教師要有“對象”意識,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思想;強調教師要有“全人”的概念,學生的發(fā)展是“全人”的發(fā)展(即新課標提出的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均衡發(fā)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某一學科的發(fā)展
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要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教師在教學時既不能跟著感覺走,又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不同于生產效益,它不是取決于教多少內容,而是取決于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效果。
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反思意識,即要求教師不斷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學行為,不斷地追問自己: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我的教學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無效的或低效的,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
有效教學更多地關注可測性和量化。如教學目標盡可能明確與具體,以便檢驗教師的工作效益。
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所謂策略,是指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而采用的一系列具體問題解決的行為方式
二、影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種因素
1、課堂步驟的時間的分配和有效性聯(lián)系
在技能知識的教學中,有關過程步驟地分析有以下兩種:
講——練——講(最適合新課)
練——講——練(復習課較為合適,新課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
由以上兩種衍變一下,可得出:
講——練
練——講
這幾種步驟的實施其實我們大家都得心應手,而真正能把步驟的有效性發(fā)揮的淋漓盡致,這還是和時間的分配是分不開的。
現在的課堂教學提倡的都是精講多練,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是主體,所以給予學生思考、實踐的時間要充分,以我們第一種新課的步驟分配來看,教師此時要灌輸的是新知識,他能不反復的將知識點落實到位嗎?讓學生練了之后還是要再次強調操作也是我在教學中常用的手段,因為不放心,所以老是覺得學生還沒有掌握,再次把屬于學生的時間占為己有。筆者時常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將機器控制講解以達到操作的落實,雖然是由于發(fā)現了大多數的學生的普遍問題想統(tǒng)一解決,但在學生還沒有完成之前,這樣的舉措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所以在這樣的過程中,老師講和學生應用操作的時間的比例的控制能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性。
第二種過程的時間調配難度的把握看起來好像簡單一些,因為大家覺得是復習課,前面技術性的知識點已經落實好了,現在僅僅是把學生的“冷飯”再炒一下就行了,其實并不是那么的簡單,其中更講究的是你給學生練的習題的難易的控制,時間你覺得是可以在20分鐘以內完成,可偏偏出的習題卻難住了大部分的學生,無奈之下只有兩種選擇,一是犧牲自己講解的時間給學生再練習,而這樣的練習應該說是低效的,因為學生不能很好的完成,加上你也沒有時間分析,要不得,二是不管學生完成沒有,現講了再說,但學生在聽你講解的時侯也是糊里糊涂的,哪能印象深刻呢,也是低效的課堂效果。所以,這樣教師在上課前的把握要分析的更為透徹些,也多多少少是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
從以上兩種的過程中時間的分配來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離不開教師如何將時間的更好的分配利用。
2、教師的提問、學生的回答和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聯(lián)系
從現行的教學模式來看,課堂上教師的提問藝術決定了知識點是不是能很好的落實,學生能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而學生回答的質量的優(yōu)劣也直接由教師的提問質量的高低決定。
信息技術課堂,聽到教師的提問不是很多,往往都是教師在全程講述技術性操作的過程,因為學生是手放鼠標,眼盯屏幕,一時難以把注意力轉移到教師的提問上,一般是教師在進行全班性的控制教學的提問學生才能全神貫注,否則總會有事件干擾著你的提問。但這樣也就降低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僅憑你的一面之詞在講解,沒有讓學生有更多的思考余地,也沒有激起他們神經系統(tǒng),久而久之造成的是學生思考的一種惰性,一種依賴性,這也可能是學生成績一直沒有一個高度,沒有一個創(chuàng)新的根本性原因。筆者有時為了趕時間進度,深怕學生思考的時間遠遠要超過我快速講解的時間,所以就迫不及待的將過程和答案公布于眾,其實這樣傳授的知識點完全有可能是低效的,因為沒有經過思路掙扎的問題可能就是一個問題。
另外,除了能提問,其質量也是一個問題,深深地影響到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我們在聽取其他教師的課程會發(fā)現,有的信息技術教師在口頭語上常常是以“是不是啊?對不對呢?”來取代所謂的提問,這時的學生的'回答很簡單,沒有其他選擇,只有“對”與“錯”的美妙的結合,這么的效果能起到我們所預期的嗎?當然回答也很簡單:不能。本人其實也有犯此毛病的時侯,是因為覺得在信息技術的操作中,要學生完整的回答一個操作的步驟是比較困難的,如:如何新建一個文本文件。此時學生的操作可能比回答問題來的更實際些,何況這本身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操作題,我們預期的目的肯定用計算機的術語來描述是最終的結果,可學生的回答往往會讓你比較的失望:點擊這,點擊這里,然后點擊這里。這樣的話讓你聽的時哭笑不得,甚至懷疑自己平時是否也是這樣的情況,可回過頭來再仔細想想,技術性語言的枯燥確實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大打折扣,所以才有“對不對,是不是”這樣的言語出現,想“代”學生動而不是“帶”學生動。其次,在有效性問題的提問中的關鍵字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電子郵件的格式如何?此時有的同學會茫茫然,可能因為對“格式”的感冒,其實是知道答案的卻變得不知如何開口,如果你將本題換成:電子郵件的寫法是由哪三部分組成?這樣,你既起到了提示的作用,又讓學生輕而易懂的完成了題目。課堂中就較為完善的體現了提問的有效性。
學生的回答也直接體現了課堂有效性的落實,但和教師的提問是分不開的,你的問題簡單只能用“是”或“不是”來回答,那么就太牽強了,學生心里有想法也不能表達,所以兩者缺一不可。
3、課堂的評價和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聯(lián)系
新課堂要求教師能運用新型課堂教學評價理念在課堂上正確的評價學生,我們教學過程中的評價,學習成果的評價,教學的階段性評價都將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影響因素,我們要真正理解“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是為了改進“。
信息技術課堂的操作性很強,學生的一舉一動所見即所得, 教師對于他們學習過程中的情況千萬不要吝嗇給予反饋,此時及時的反饋既評價可給他們的操作進行指導,當然很多類似“很好,不錯,對極了,你想到太周到了,這是我都沒有考慮到的,good“等語言的使用更能給學生一種肯定,鼓勵和希望,讓他們在學生的過程中有更高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的成功率的效率更加明顯,也相應的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評價的語言要有針對性,要多樣性,要善于捕捉學生的亮點。
課堂的評價有多種形式,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穿插使用,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信息素養(yǎng)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以達到最大的效率為佳。
4、信息技術教師的綜合素質和課堂有效性的聯(lián)系
信息技術教師不比其他學科的老師,文科類的可以讓課堂變成熱鬧的場所,煽情的場所,讀史的場所等,理科的老師可以在課堂中帶領在專一的問題上進行探討、研究,可信息技術的課堂,學生的控制權不是僅僅能夠靠機器的控制,網線的拔插,或者布置一道統(tǒng)一的題目就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的,因為在電腦里可以發(fā)揮的實在是太多了,如果專注的事項多了,教學知識點的落實就淺顯,有效性就不能很好的體現,所以教師的魅力是貫穿整個課堂,把握住學生精力的一條主線,精力集中了,自然效率就高了。聽過一省優(yōu)質課一等一的老師的課,課堂中的個人魅力發(fā)揮的淋漓盡致,不僅是學生,在場所有的老師都被她深深的吸引,無不贊嘆其深厚的功底,不會遜色于任何一門其它學科的老師,所以,在她的課堂中只有專注。
提高我們信息技術教師的綜合素質并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要在一朝一夕中鍛煉,不斷地汲取新知識,充實自己,從自身的行為舉止、語言語音、精神狀態(tài)、應變能力、板書設計等等方面入手,能在學生面前展示一個豐富的自我,那么,在課堂上,誰還有時間去理會雜事,這樣的課堂,就是一個高效的課堂。
5、教學方法、課堂練習和教學有效性的聯(lián)系
教學方法指的是教師的教法,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用的較為普遍的是任務驅動法,但無論是哪種方法,都可以有預設,但不一定要恪守,要隨著課堂教學流程推進靈活的選擇,這樣的課堂才不會是“背”的,而是“備”的,不會出現臨場不能適用的情況,也不會使低效的情況出現在課堂上。而對于課堂練習,它是屬于鞏固與運用知識的學習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理解所學內容,運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習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練習環(huán)節(jié)的數量、要求及形式也是決定課堂效率的重要因素,這在前面的過程步驟中已經略提一、二。
總之,影響信息技術在中學課堂教學中應用的有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克服這些影響因素,設法提高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的有效性將具有更深遠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改革永恒的主題。我將一如既往,用心的對待此問題的探討,為實現優(yōu)化、高效的課堂教學而努力。
信息技術教學心得體會3
全面實施信息技術素質教育,全面實施信息技術課程改革是當前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作為這場變革中站在第一線的我在不斷地學習新課標,嘗試著正確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應用于教學實踐,為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盡自己的微薄之力。通過學
習,我深深感到現代化教學技術的科學性和優(yōu)越性,將信息技術用于教學中,教師能省時省力,學生能根據直觀演示輕松地獲取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益。本人經學習有以下體會:
一、掌握信息化教育技術是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信息化是社會發(fā)展的趨勢,信息化的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準,教育信息化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大力促進教育信息化已成為教育發(fā)展的潮流。作為一名教師,應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趨勢,把握現代化信息教育技術,是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二、把握信息化教育技術是提高教學效益的需要
將信息化教育技術應用于教學中,有助于教師整合教育資源,有助于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信息教育技術是新型的科學教育技術,能彌補陳舊教學中的`不足,傳統(tǒng)的教育手段費時費力,不利于學生在輕松的狀態(tài)下把握知識,不利于提高教學效益。只有充分把現代化信息教育技術用于教學中,才能提高教學效益。
三、積極應用信息化教育技術是提高教學技能的需要
實踐是學習的目標,也是提高應用能力的手段,教師只有在實踐中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教育技術,才能在應用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在不段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中學習并提高自身教育技能。
四、終身學習是使自己得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途徑
社會在不斷進步發(fā)展,信息化技術也在不斷更新,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止步不前,那么就不能適應教育發(fā)展的需要,就不能勝任教育工作,要認清形式,勇于挑戰(zhàn),樹立信心,不斷學習,用新知識和新技術來完善自身素質,用教育技術進行終身學習,實現自身教育水平得到持續(xù)發(fā)展,在不同階段都能勝任教學工作。通過此次培訓使我真正領會到了新的教育技術理念,也發(fā)現了自己身上許多欠缺的地方。學習雖然完成了,但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我一定會在日后的教學中努力做到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真正讓教育技術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信息技術教學心得體會4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教學成為活躍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重要手段。在“知識爆炸”的今天,作為一個教育者更應不斷地加強,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才能不斷的開拓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才不至于被社會淘汰。通過這次信息技術助力教學的學習,我深深地體會到計算機輔助教學已經走到了我們身邊,認識到課堂上要把信息技術完美地融合到教學之中,充分發(fā)揮計算機工具性能,利用網絡資源,搜集信息、處理信息,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并能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熟練運用這些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孩子們的成長帶來福音。 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似乎比較單調,黑板加粉筆。由于有些數學幾何的特點,沒有那么形象、生動、具體。學生起來有點枯燥無味,從而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隨著計算機輔助教學進入課堂,確實給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多媒體計算機把語言、聲音、圖象、文字、動畫、音樂等經過處理后,形成一種全新的、圖文并茂的、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教學信息,彌補了以往課堂教學中的某些不足,對教學中重點的講解、難點的突破有很大的輔助作用。同時,化抽象為具體,更加直觀和具體地將信息傳達給學生,不僅把學生的聽覺、視覺等一起調動起來,使學生成為主動參與、發(fā)現、探究和建構知識的主體,這不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也提高了教學效果和課堂效率。
通過這次學習,我深深體會到,信息技術對教師的重要作用。在高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教師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識的認識上,要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不斷充實自己,F在的學生更是聰明,他們不僅能在學校里學習知識,還能通過 電視、網絡等多種途徑學到更多的知識。因而,教師必須有一種超前意識。其次,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是教師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當今社會,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 教學觀念, 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熟練運用信息工具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yǎng)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信息素養(yǎng)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最后,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也是教育系統(tǒng)本身的需要。在教育系統(tǒng)中,教育信息是最活躍的因素。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學習新知識,可以與同行交流經驗,可以與學生進行溝通等,因此,教育系統(tǒng)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yǎng)。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為,并把這次所學的內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努力提高教育質量,讓學生快樂成長。
信息技術教學心得體會5
目前,許多小學都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游戲入門,自覺學習。
首先小學生對游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游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于游戲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例如學習指法是非?菰锏模绻處熞婚_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采取游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青蛙過河”等游戲的實踐中發(fā)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學生們再玩這個游戲時就感到輕松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其次,學生喜歡利用電腦繪畫;繪畫比較容易學習,讓學生從比較容易的學起,而且是從興趣方面擊起他們的求智欲,這是一種把興趣和學習結合的一種好方法。而且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還能培養(yǎng)他們美的情操!
二、直觀教學,加深記憶。
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如教學“認識鍵盤”時,我先提問空格鍵、換檔鍵和Backspace鍵有什么特征?”讓學生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空格鍵上沒有任何一個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輸入空格。同樣抓住換檔鍵上有向上的箭頭,其主要作用是來輸入上檔字母。還抓住Backspace鍵有向左的箭頭,其作用是篩除光標前面的字母,相當于咱們平時用橡皮擦寫錯的字。用這樣的方法,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
三、自主學習,不斷創(chuàng)新。
電腦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我們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不斷創(chuàng)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學PowerPoint的超級鏈接時,老師先讓學生演示沒有鏈接的作品,接著提問:現在只能一張張按順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嗎?然后讓學生自主學習。有的學生討論、嘗試,有的學生在看書尋找,有的學生在使用幫助系統(tǒng)(在教學Word時就教了如何使用幫助系統(tǒng)),,同學之間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幫助起來。最后讓學生互相交流,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級鏈接的方法。利用電腦本身自有的特點,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意味。如教學完畫圖軟件后,可以讓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作品;教學Word的插入圖片時,讓學生進行詩配畫的創(chuàng)作;在低年級教學“金山畫王筆”時,那美麗的圖案使學生感到無比新奇。講解了如何操作后,學生已迫不及待地動起手來,組合成具有豐富想象力的圖案?梢哉f利用電腦能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學科,多面發(fā)展。
計算機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應用于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自覺做到“學
有所用”。如在教學Word時,結合學生實際,讓他們用計算機進行作文創(chuàng)作、修改等;教學畫圖軟件時,讓他們配合美術課,進行實際的繪畫;在教學上網時,結合自然、語文、社會等學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識,,這樣,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過程中完成其他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到計算機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增長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造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總之,要上好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這門課程,必須使用易于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同時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讓學生感到信息技術課一定要學會,一定要學好。
信息技術教學心得體會6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型的課程,也是一門高速發(fā)展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信息技術教學總結及反思。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漸漸發(fā)覺這門學科的教學不能像傳統(tǒng)科目那樣處理。它有著自身的很多特點和特殊的學科環(huán)境。處理不好可能會讓帶著興趣來的學生漸漸沒興趣甚至覺得是一種負擔,如果把握處理的好它又能對學生各方面有促進作用。
當剛進入學校要成為信息教師時,我也和很多人一樣,覺得信息教師就可以稱為微機教師,但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和對教材的深入了解后,才知道現在高中信息遠遠超過了簡單微機教學的范疇,它牽涉面非常的廣,要求不僅限在教學生如何完成操作,而是讓學生學會如何解決出現某問題的整個過程如分析取材展現評價等各方面能力,所謂的微機操作只是整個過程的一小部分只是一種基礎。所以把自己只定位在微機教師的身份下是不對的。
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客觀和非客觀的因素給信息教學帶來了一些難度,這些問題應該在教學中不斷總結找出最合適的解決方法。
學生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我們學校由于很多學生來自不同的初中,由于條件不同有的學生初中幾乎沒有接觸過電腦,而又有一部分學生初中就系統(tǒng)的學過了電腦的各方面操作甚至更深,如何去調節(jié)這種差異完成高中這以初中有基礎前提下的信息課本內容?若從最基本操作講的話有基礎的學生漸漸就會覺得自己沒什么好學的全是自己會的慢慢的就會覺得沒意思,而直接從有基礎講的話那些沒學過的就會跟不上聽不懂漸漸的這一批也會煩躁沒信心漸而也覺得沒意思,工作總結《信息技術教學總結及反思》。如何解決這一矛盾,最初是只管不會的不管會的一把抓,發(fā)覺問題越來越多會的同學閑得發(fā)慌漸漸的開始有紀律問題,后來經過分析反思后嘗試為班級分組,一個或兩個基礎好的和幾個基礎差的一組作為組長幫助他們提高和完成任務。實踐后發(fā)覺效果還不錯,想想竟能一舉三得:有基礎的學生有事做并能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時時有成就感,基礎差的也能在幫助下逐漸熟悉操作完成任務,而作為我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學生太多有問題全問我太累了。當然也不可避免出現一些小問題那都是好解決的。同時還在考慮著能不能針對不同層次的同學在布置作業(yè)任務時可作一定的難度調整。最好的解決方法只有在實踐和反思中不斷摸索總結。
學生學習信息的心態(tài)方面,有很多教師都說信息應該很好教因為學生都喜歡電腦對它有很大的興趣,不像有的學科還要想方設法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其實這些人都沒有仔細的想最初學生真的是對信息有興趣嗎對電腦操作有興趣嗎對計算機解決問題有興趣嗎?不是吧他們開始的.興趣多只是一種玩心作祟只是以為上信息課就可以用電腦玩游戲上網聊天聽音樂看電影。不過后來我漸漸發(fā)覺雖然這興趣不是直接服務于信息學習中但如果能適當的利用加以轉化的話確也有它的好處。不要把有些事情想當然的就認定它是完全的壞或完全的好,例如:既然學生愛玩游戲,那么就讓學生通過玩游戲來激發(fā)他們想學的意愿。把計算機某些課的學習寓于游戲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同時教師自己也應該學會充分利用網絡教室的各種硬件軟件資源充分立體地展開教學而不能一謂的照本宣科,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玩可以但要讓學生玩中生智,而不是玩物喪志,讓學生從一味玩的興趣轉化成探索用豐富多彩的方法解決問題展現問題能力。
同樣高中信息地位的特殊性,要求作為信息教師要擺正心態(tài)并要找準信息學習的目的和目標,否則將很有可能使信息課變成一形式或負擔。高中信息本
教學實踐中常常會出現很多突發(fā)非突發(fā)的狀況,學會隨機應變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學會不斷的從實踐中反思總結,對出現的問題要有著一定要解決的思想和行動,不能得過且過或干脆逃避不管不顧。作為教師我們值得和需要認識和反思的方面很多無論是教學方式和內容還是對教學中出現問題的處理,無論是對學生的行為心理理解和把握還教師自身的心理行為等都需要經常檢查思考。不斷改進逐漸找到最完美和諧的處理方法。
信息技術教學心得體會7
在信息技術教學方面,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獨特的觀點和方法,現在把我在實際教學中采用的一些教法及自己的體會和大家做個交流。
高效課堂的推行不但要求教師要吃透教材,還要有豐富的相關知識和良好的組織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上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但掌握知識,還要注重提高“有效性”。“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fā)展。那么,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來談談如何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幾點做法。
一、把握教材,精心備課,形成清晰的教學思路
教師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課文的重點、難點,才能在課堂中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及時地調控師生的作用,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使課堂教學煥發(fā)主動、自主、探索的活力。信息技術是不斷發(fā)展的,其發(fā)展速度是非常驚人的,經常出現教材跟不上時代的現象,所以信息技術教師在備課時,不能照本宣科,要適當調整、拓展教材的內容。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思路是否清晰。教師在熟悉教材、研讀教材的同時,逐漸地會產生一個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例如在上《熊貓的夢》——繪制圖像與逐幀動動畫,在練習逐幀動畫,可以用橡皮擦工具,制作逐漸被吃掉的蘋果,形象生動,并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但學生在練習時可以用一兩句點點,你們可以制作類似的逐幀動畫,這樣一點,學生就會在課堂上展示多樣的作品,如吃米飯越來越少,小孩們踢足球,足球飛的跑了,這樣的教學學生們有了成就感,并有了興趣。在以前的教學中我往往書上講什么,就讓學生做什么,發(fā)現教到最后,學生已不感興趣。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边@誘導即是教學思路,誘導的過程,即是教學思路在教學活動中的體現。一般地說,學生對教材的學習主要是循著教師的思路進行的,因此教學思路就有了鮮明的實踐性的特點。它不只存在于教師的頭腦中、教案中,而必須轉化為課堂教學活動。教學思路清晰,信息技術課就會呈現清晰,學生的思維也會漸漸清晰,從而會獲得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啟迪。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反思意識,即要求教師不斷
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學行為,不斷地追問自己: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我的教學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無效的或低效的,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
二、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自主學習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計算機教學中首要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一名計算機教師,要教好信息技術課程,關鍵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讓學生愉快地學習,輕松地學習,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
對于操作實踐課,我采用的教學模式是,先展示本節(jié)課要學的作品樣式,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興趣越濃,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越高漲。接下來在我給他們操作演示的過程中,他們的注意力就比較集中了。布置下任務后,學生們也都積極的去完成。在學習flash動畫時,在制作《水波蕩漾》——“遮罩層”動畫時,以小孔探物游戲引入,用講明白動畫原理,再講述制作過程,制作步驟。制作中可以引導以利用遮罩技術,制作出“畫卷”效果的動畫,保存后測試影片。展示動畫,給學生下傳制作畫卷的豐富的圖像素材,學生做完并上傳作業(yè)。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動起來時,并有著成功的成就感,并積極欣賞他們的作品,這時我對他們作品中不合理的地方進行指正,對于完成較好的同學說:“你試著利用咱們這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再自己設計制作一個動畫,看能做成嗎?”,以成就感去促使他們對知識的延伸及引用。
又如在《時光如梭》——時間函數和格式的函數時,書上制作的是“春節(jié)倒計時”的程序。對于初三的學生這節(jié)課我可以這樣設計。我們可以制作一個中考倒計時,圖像框上放上班里每個學生的照片,運行時,每隔兩秒鐘轉換一個圖片,我的目的是吸引學生的眼球,并對前面學過的內容加以鞏固。右邊顯示距中考還有的天、時、分、秒自動更新。在下方顯示班級的勵志的話句如“不苦不累,初三無味”、“中考不是一場重來的游戲”等話語,也可以根據各班的情況每天更換勵志的話。效果是從左到右滾動,不僅是一種動的效果,也是對前面知識的運用與鞏固,這樣一改,學生對本課的內容非常感興趣的事,也接近生活現實,解決班里倒計時的一些手工活。說到中考倒計時,對于有些學生感到沉重,我們還可以制作什么倒計時,聰明的學生會提出現在快放假了,制作放假倒計時。制作完運行,距放假還有22天,一片高興。
三、多鼓勵、多表揚學生,學會欣賞學生
記得一次上信息技術課,感到很糾結,課堂上個別學生在信息技術課上完成的任務參差不齊,主要原因就是有些學生根本沒有用心去完成任務。
曾有位學生的這樣說“學生愛表現,他們愛到黑板上來表現”。這句話一直觸動著我。內心深處每位學生都渴望被關注。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從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種關注,感受到一種溫暖,獲得一種支持。要經常用目光或微笑與學生交流,這是實現普遍關注的前提。用提問或允許回答問題來表達你的關注。讓不經意的允許來滿足學生的被認可感,滿足學生被承認的需要。欣賞、夸獎的手段來體現你的關注。通過對學生的欣賞、夸獎、鼓勵傳遞給學生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老師器重我。要把他們每一點的積極性、每一點的學習熱情保護起來,讓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滿足學生被承認的需要,培養(yǎng)勇于探索的精神,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學習中自主探究,這樣學生的知識才會融會貫通、觸類旁通,新舊知識聯(lián)想暢通,學習中游刃有余,發(fā)揮主觀能力性。從“學會”到“會學”,這種能力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在學習中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與能力體系。信息技術學科評價的主要依據應該側重課堂表現和平時作業(yè)的完成情況以及期末考試成績。我的教案前總是有各班學生名單,把每次學生完成情況做以記錄,相當于學生平時評價,并做為期未評價的參考,這樣我對學生及各班之間的差異就有了記錄。這樣長期以來,我雖然帶的班比較多,但對每個班一直以來,表現比較好的學生自己心里也更加清楚。時間長了,也記住了學生名字,記住了他們名字,時間長了,我與學生之間也有了相應的感情。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只有親近、喜愛老師,才能對其所道篤信不疑,潛心研習。看來信息技術教學不僅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的發(fā)展,更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學會信任學生、欣賞學生。所以上課時,要營造民主、和諧的氣氛,如果開發(fā)網絡能夠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又何樂不為呢?
四、多種手段,鞏固知識,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
。薄⒕v多練。信息技術課是一門集動手與動腦為一體的的課程。在教學中也發(fā)現,有些內容講得越多學生越糊涂,講了一節(jié)課不如操作10分鐘。所以本人認為,在許多需要操作的課程中,應注重少講多練,通過精心導入、合理預設,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學習內容,然后新授學習內容和方法,最后鞏固練習。
導入和新授的時間應該壓縮在15分鐘左右,留2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充分上機練習,最后10分鐘進行總結、評價,以達到熟練、提高、鞏固知識的目的。
2、運用多媒體課件,鞏固知識。有些學生老師講完就明白了,自己動手可以做出來。但個別學生不成獨立完成,有點困難,我就把本課的重點操作步驟。利用拷屏視頻錄下來,連同素材發(fā)下來,當有不明白的時候自己去看錄制的視頻,也能完成,這也滿足了學生學習的差異性,形成的差異性的學習。
。场⒊浞掷迷u價的作用,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成就感。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我一般每個知識點都會設計成一個任務讓學生去完成。小的任務一般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完成,大的任務可以分小組協(xié)作完成。組內先完成的學生給沒完成的學生講解,達到小組內共同完成。恰當地應用多種形式的評價,不僅能激發(fā)了學生的競爭意思,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學生之間相互學習,讓學生當一回小老師,也是知識再次體現的過程,同時也鞏固了他們的所掌握的知識。
總之,在教學中多與同行溝通交流,多關注他人的教學方法,多去聽他人的一些優(yōu)質課。這樣才會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達到教師這個指揮棒的指令正確、準確到位引導下,努力營造讓所有學生都有歸屬感的氛圍。學生間彼此聆聽,彼此認同,彼此尊重,不僅能提高其學習效果,亦可修養(yǎng)其人格品質,從而進一步地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實效性。
信息技術教學心得體會8
這次的研修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領略專家科學的教育理論和先進的教學方法。它像一架云梯,讓我不斷的向上攀登。本次培訓使我深刻地認識到,信息技術的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最大的不同在于課堂中注重交流,注重互動,注重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暢所欲言,營造一個輕松、活潑的課堂氛,現我就對本次研修做一個總結:
一、本次研修使我更新了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直接影響教學行為,在以前的教學中,我的教育理念有的來自同事的言傳身教,有的來自兒時教師的影響,有的來自自我的揣摩,有的來自十幾年前的師范教育。通過此次培訓我統(tǒng)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從課程改革的視角重新審視了自己的教學理念,使自己在教學中不再迷茫,明確了自己教學目標。
1、對于學生來說,有趣、有效、有用的學習才是真正意義的。同時,要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鑰匙,并從學習上走向生活中。
2、教師并不只是把知識教給學生,同時還要關心和愛護學生。對于學生的錯誤應以寬容的態(tài)度去賞識,使錯誤成為學生成長的契機。
3、對于后進生或者說學困生,學生不能自暴自棄,老師更不能視之不見。要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幫學生樹立自信心。
二、網絡研修豐富了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實施的教的方法和指導學生的方法。教學過程是學生的認知過程,只有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才能收
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學中要重視改進教學方法,堅持啟發(fā)式,反對注入式。當代美國信息技術家.教育家波利亞說:“學習信息技術只有當看到信息技術的產生,按照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歷史順序或親自從事信息技術發(fā)現時,才能最好地理解信息技術”,因些教學中不僅要教給學生信息技術知識,還要揭示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通過本次培訓,我掌握了很多的教學方法,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边@些教學方法就是收割教學成果的“利器”。有了這些教學方法,使我的備課不再平鋪直敘;有了這些教學方法,使我的課堂變得生龍活虎;有了這些教學方法,使我在進行教研中有了更多的內涵。
1、怎樣讓學生喜歡老師的'課,首先得讓學生喜歡這位老師。作為老師,要像父母般去關愛每個學生,有寬容大度的胸懷,語言風趣幽默,而不能像警察一樣時時盯著學生不放。作為教師,其本身必須具有真才實學,做到為人師表。
2、教師應該先是課程工作者,然后才是教學工作者。教學不能只顧進度而忽視質量,學生沒有掌握本節(jié)知識,就絕不前進教學。教師在上課時應具備課堂智慧、教學智慧、管理智慧及個人的人格魅力。
3、做為教師,要在學生中樹立威信,威信并不是讓學生怕你,而應該在對學生的寬容與關愛中,樹立起來,讓學生有感而發(fā)。
三、通過網絡研修,提高自身素質
培訓是短暫的,但收獲是充實的。讓我站在了一個嶄新的平臺上審視了我的教學,使我對今后的工作有了明確的方向。這一次培訓活動后,我要把所學的教學理念,咀嚼、消化,內化為自己的教學思想,
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要不斷搜集教育信息,學習教育理論,增長專業(yè)知識。
通過此次學習,在網上結識了很多優(yōu)秀的教師,并從中吸取了他們的豐富的教學經驗。在相互的作業(yè)評論中,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學習到了有效的教學方法。學以致用便是寶。這次的集中培訓確實讓我學習到了很多的新知識,真正理解了新課標下的教育體系。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xù)努力搞好自己的教學,同時把新的教學觀念傳達給學校的各位老師,使我校在教學質量上有新的突破,有質的飛躍。
信息技術教學心得體會9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發(fā)展,將信息技術運用于課堂教學已受到越來越廣泛地接受和采納。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我是運用信息技術的擁護者和實踐者。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的優(yōu)勢,以計算機為工具,以網絡為資源,以活動為載體,以語言交際為主線,豐富教學形式,優(yōu)化教學過程,我已經充分感受到了“技術”的魅力。
一、創(chuàng)設英語學習環(huán)境。
利用信息技術的情境性、真實性,創(chuàng)設與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是的情景,激活學生的先前經驗,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虛擬情境可以使學習內容故事化、情景化。
二、促進學生主動建構的英語學習。
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英語學習,學生和教師都是信心的來源,這種環(huán)境是可以由學習者控制的、允許學習者在特定內容領域里和驗證假設的發(fā)現式學習環(huán)境,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內容、按照自己獨特的方式和路徑學習。
三、擴大和緊密英語學習共同體。
在信息技術學習環(huán)境下,可形成“人——機——人”的三維互動形式。
四、為教師的演示教學。
信息技術的高容量和集成性,使教師可以利用Word 、PowerPoint等軟件制作簡單的教學演示文稿,從而節(jié)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興趣第一。根據皮亞杰認知發(fā)展理論,兒童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而語言又是相對抽象的知識。兒童
外語教學需要具體情境的支撐,才能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語言本身。具體而言,兒童英語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語言的具體或模擬情境中學習,在活動中學習,在日常生活環(huán)境中學習。兒童英語教學,必須為兒童提供可讓兒童理解語言的內容、表達條件、語用情景的機會。只有當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和渴望,他才愿意學。因此,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取多變的教學活動形式和不同的方法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教學效果。
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是多種媒體的集合,一般包括以下幾種媒體:(1)文字和旁白;(2)圖案和插畫;(3)靜態(tài)的照片;(4)圖表和圖形;(5)視頻和動畫;(6)音樂和音響。多媒體的最大特點是交互性,重要特征是數字化及人機交互能力。它將計算機與表演藝術結合起來,從而使得信息的獲取與傳遞因戲劇效果的加入而更具感染力和藝術性。多媒體可以表示圖像、動畫、聲音、視頻,可以模擬仿真,可以實現虛擬的世界。正是由于現代信息技術的這些教學優(yōu)勢,使教學手段趨于全方位、多層次,創(chuàng)造一個更適合學生學習的開放的探索式的學習環(huán)境。它能加速學生感知過程,促進認識深化,加深理解,增強記憶和提高實際應用能力。
信息技術教學心得體會10
在信息技術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開設已經十幾年了,作為一位和信息技術課程同步成長起來的信息技術教師,我目睹了這十幾年來,信息技術這門課的發(fā)展并逐步走上正軌,心里感到無比的欣喜和自豪。
今天領導安排我坐在這兒做經驗介紹,內心感到非常慚愧,因為無論理論方面還是實際教學經驗,需要我學習的東西還很多,今天我只是結合十多年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經歷,和一些零散的個人看法和心得,來向大家匯報交流,不當之處望批評指正
一、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
課堂作為教學的主陣地,更是學生獲取知識做人求真的主戰(zhàn)場。對于課堂教學模式我們要好好進行研究,如何減少教師的多余灌輸性講解,增加學生的自主合作性學習,完善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優(yōu)質高效的課堂,是需要我們不斷探索的課題。
新課程理念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學習活動的主人;教學過程必須是師生雙方平等、積極、探索的互動過程;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取決于課堂教學的水平和質量。
我校的信息技術教學在上級教研部門,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框學模式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如參與程度、交往環(huán)境、思維狀態(tài)、情緒反映、生成狀態(tài)等評價的形式有語言表述、文字表達等;評價過程又有過程和終結兩種。評價不能僅滿足于學生外部學習動機的激勵評價,而是細心地、耐心地觀察、發(fā)現、賞識學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堅持不懈的鼓勵學生進步,不斷地為學生的每一個微小進步加油,在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激發(fā)上下功夫。評價要做到:一是評價要適時。有時一句適時的輕聲激勵,可以幫助學生戰(zhàn)勝困難,嘗試到勝利的歡樂;二是評價要客觀,避免使用言過其實的語言,應具有啟發(fā)性和鼓勵性;三是不能打壓、責備、挖苦、簡單行事。
在我們聽課時,時常覺得我們的教學正在被一種形式化的東西扭曲著。時不時聽到有節(jié)奏的“啪、啪、啪”鼓掌聲和“你真棒!”“你真聰明!”等的贊揚聲,一節(jié)課,往往掌聲不斷,贊聲不絕。剛開始,覺得很新鮮,時間長了,令人生厭。看看學生,被表揚者,無動于衷,有時覺得表揚來得實在太容易,有時感到莫名其妙;贊美的同學有口無心,鼓掌也隨心所欲。得到的小獎品不珍惜隨處亂扔。這樣的獎品太廉價。
不錯,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但賞識孩子是賞識孩子的優(yōu)點、長處和進步,而不是忽視孩子的缺點和弱點。對學生一味的盲目肯定,不嚴格要求,姑息遷就,甚至回避缺點,回避問題,使學生形成不恰當的自我評價。造成學生的是非觀念模糊。降低和歪曲了事實的標準性,使被評價者獲取錯誤信息,同時也混淆了其他學生的視聽。
恰當的評價可以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適時的評價可以給學生合作學習加溫;恰到好處的評價,可以使學生探究學習走得更遠,走向更高。所以,評價到位、適時、恰當,可以引導學生更好地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質量。課上學生各抒己見,加上教師精當的評點,就能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就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適當地,評,才是認真地,學,的先機;T谛抡n堂的構建過程中,我們一直進行著,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的研究,在這方面應該說已經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在我們的課堂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以及成果展示都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和規(guī)范,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我們現在的課堂上,從學生針對導學案進行提前自學到在課堂上針對教師設計的問題進行自主學習,再到針對個人解決不了的問題通過小組集體合作探究,直至獲得成果進行有序展示,這些都形成了一定的學習規(guī)范,作為教師,我們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所要研究的是怎樣采取更有效的、更適合的學習方法能夠真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使課堂教學達到比較理想的狀態(tài),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習的學堂,并盡量縮小兩極分化,使每個學生都優(yōu)收獲這是我們現在要研究的重點。
我們南學,洋思,,北學,杜郎口,, 人們幾乎都都談,講,色變,教學不能走極端,要從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出發(fā),好好研究“講”,正確把握“講”的作用。葉圣陶先生說過這樣一段話:“講當然是必要的……,問題可能在如何看待,講,和,怎樣講,……! 由此可見,葉老并不是一概的反對老師講,相反,倒主張“精要的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講。新課程需要老師怎樣“講”呢?首先我們要將功夫放在對教材和學生的研究上,在吃透“兩頭”的基礎上,真正把握“要不要講”、“講什么”和“怎么講”這三個問題。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熟練技巧,因此教師就要朝著促使學生“反三”這個目的精要的“點”,務必啟發(fā)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盡可能自己去探索。把課堂講解變?yōu)檎n堂點撥,是教師教學方式轉變的重要標志。教師不再獨占課堂,把話語權還給學生,只是對課堂教學中的知識點、能力點、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指點?s短了教師的講話時間,這便要求教師的,點,要做到,六要,:①要少 ②要精 ③要適時 ④要到位 ⑤要有激勵性 ⑥要有指導性。
不能當講的不講,該挖掘體會的沒有挖掘體會,該掌握的沒有掌握,這樣的教學勢必缺少深度和廣度,缺少課堂教學應有的文化底蘊和人文內涵。 ,講,自然是課堂上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學生的講解和反饋。這里的講解應做到,在形式上:①有始有終,②聲蓋全堂;在內容上:①少講過程,多講方法 ②少講這么做,多講為什么這么做? ③少講題面,多講寓意、引深、變式等。努力提高學生講的時效性。防止形式主義,浪費時間。
新模式下的教學原則:
1、壓縮教師講課時間、變講課為點撥的原則。
2、所有學生都參與課堂、變聽為講的原則。
3、立即落實、反復落實的原則。
4、科學評價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原則。
5、學習形式科學、多樣、有效原則
新模式課堂教學步驟:
1、創(chuàng)設情景、預備知識回憶、明確任務等
2、任務引導,自主、合作、展示、點撥等形式學習新知識。
3、練習、學生講解、教師點撥等形式跟蹤落實。
4、鞏固檢測、師生總結
當然,我校的,以評導學,以點導講,的課堂教學模式,關鍵還是在以教師的評價、教師的點撥下的學生充分展示和自主學習。教師這種,導,的作用特別是在初中階段是課堂教學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保證。
在教學中,我們針對每種課型總結提出具體的教學流程:
新授課教學流程:創(chuàng)設情景,明確任務,任務引導,激趣引思,學情反饋,展示交流,點撥提升,鞏固檢測,課堂總結
復習課課堂教學流程:知識梳理,精講點撥,測評達標,質疑反饋
作品講評課教學流程:作品展示,小組討論,師生點評,完善改進,鑒賞總結
二、分層次教學
早在2500年前我們的先圣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分層次教學,是依據素質教育的需求,面向全體學生,承認學生差異,改變大一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實施因材施教的一種重要手段,是促進全體學生發(fā)展的有效措施。
我們龍源學校學生的來源遍布全市的城區(qū)和各個鄉(xiāng)鎮(zhèn),接近90%的學生來自農村,我們一位副校長曾笑稱我們學校是,建在城里的農村學校,,學生家庭文化、生活閱歷、知識水平尤其是計算機技術掌握的程度千差萬別,并且每學期伊始在每個班級中都會有來自全市各個地方的`不少新生加入,其中有一些新生來自于硬件設施相對落后的山區(qū)鄉(xiāng)鎮(zhèn),導致他們的信息技術知識水平相對較弱,這樣就會出現一個班級里面既存在著能做動畫、編程的電腦高手,也存在著連鍵盤指法、鼠標使用都成問題的困難學生。
在教學中要讓每位學生進行積極地自主學習,讓每一個學生真正溶入課堂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及其意義,我們必須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不同進行合理分組,分層教學
。ㄒ唬┥钊肓私,科學分組
針對我校的實際,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了解學生具體差異情況,以便進行合理的合作小組劃分,我在開學第一節(jié)課發(fā)了一份調查表,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如:在調查表中設計下列問題:
1.你在原學校是否開設過信息技術課程?都學過哪些知識?
2、你家里是否有電腦?
3、你是否覺得信息技術課應該講解一些課本之外的知識?
4、在以前是否接觸過課本知識內容以外的計算機知識?
5、除了以前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你還掌握哪些知識?
6、你以前參加過信息學奧競賽、機器人大賽、電腦繪畫之類的活動嗎? 另外還可以通過個別談話,調查班主任等方法把學生的底子摸清楚,然后根據學生基礎及愛好進行動態(tài)編組,首先把學生按照通常方法分組,把那些計算機技術掌握的程度較高的學生分到8個小組去擔任學習小組長,同時他們共同成立小組組成奧賽組、電腦繪畫組和機器人組。
。ǘ┘毣蝿眨謱咏虒W
從信息技術教學目的出發(fā),針對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要求,設計一項學生的作業(yè),作為學生自我學習并完成的任務。這是目前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教學方式。這一教學方法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訓練與接受信息,形成自己的知識、技能結構。如:學習,認識Windows及附件,的那一課,設計一個自己完成的圖畫作品的任務;學習文字輸入和Windows"寫字板"時,設計寫作自我簡介的文章的任務等等。
針對學生知識、技能水平的差異,采用分層次教學。對每組組員(大多數的學生)的教學任務提出基本的要求;對每組的學習組長(技能水平高的少數學生)的教學任務提出較高的要求。例如:在學習《文字處理》部分內容時,普通層次的大多數學生只要掌握一般文字處理就可以了,但可以讓高層次的學生利用WORD 20xx自主創(chuàng)作一份電子板報,主題自擬,內容要求健康、積極向上。
(三)互助交流,合作探究
每組知識水平相對接近的同學在層次較高學生的帶領下,采用相互合作的方式來完成作業(yè)任務,讓有不同特長的學生相互配搭,互相幫助,彼此模仿、示范,分享學習成果,從而產生更強的學習動機,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同時,教師也要照顧到高層次學生的知識需求,要設計多個高層次的知識目標讓其來完成。
例如,在幻燈片制作中利用超級鏈接做古詩集,我讓各小組自由制作,然后課后在她們的相互合作中每位同學把古詩集上傳到了教師機,來集中對比反饋,展開競賽,這樣,他們有的組制作李白詩集、有的組制作杜甫詩集……忙得不亦樂乎,各個小組,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充分的鍛煉。通過這樣的小組合作,使每一個小組都有互相學習的榜樣,課堂學習氛圍既活躍又充滿競爭性。結果形成了全班比,小組比的熱鬧景象。
再如:對于Word文字處理部分的學習,在設計好自己動手制作"板報"的作業(yè)任務之后。要求學生兩人一組合作完成(分組時一是要求自愿,這樣可以保證協(xié)作的效果好;另一方面要求不同水平的組盡量搭配協(xié)作,這樣可以促進能力較差學生的進步。)。
在此階段,教師主要做好引導工作,把握好任務的內容、進度和方向,學生通過小組協(xié)同合作完成任務。同時,教師應盡量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尤其是那些原來基礎較差的學生,更好適時的鼓勵,激發(fā)其興趣,提高水平。
。ㄋ模┤珕T參與,體驗成功。
學生在小組內探索、交流、達成共識后,接下來由各組匯報學習的結果,教師可對學生的方案提出適當的建議。教師也可以要求不同層次的學生把完成的各種作品上傳到教師服務器中。學生通過學生機的瀏覽器或者電子教室進行集體交流,讓每個學生都親歷過程,體驗成功。
三、多元化評價
。ń裉煺劦脑u價,僅僅是指在課堂我們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和評價手段) 課堂評價是制約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因素,新型的課堂需要我們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標準,改變過去單一的評價模式。以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為主題,從學生的參與面、活動狀態(tài)、活動形式、達標程度等內容入手,制定出課堂教學評價標準。
評價標準應是以學生已有的發(fā)展基礎為評價標準,并突出學習過程的體驗、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綜合能力。
針對每節(jié)課的具體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2、過程與方法;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相應制訂出適合每節(jié)課的評價方案。
信息技術教學心得體會11
近日,我有幸參加了邯鄲市電教館在市二中組織的《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優(yōu)質課培訓會》,受益匪淺。本次培訓活動共包括兩場專家講座、六個現場案例展示以及研討交流和專家點評。
開班儀式上,省電教館研究部主任王玉芹闡述了舉辦本次培訓活動的重要意義,教育部數字化學習支撐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東北師范大學副教授、博士后唐燁偉做了《信息化2.0背景下教育變革與創(chuàng)新》的講座。東北師范大學博士、全國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創(chuàng)新展示與培訓活動組委會辦公室主任鐘卓對什么是智慧教育、智慧課堂是什么樣的、怎么構建智慧課堂、整合點怎么診斷、在教學中如何應用信息技術等問題進行了專題講座。
精彩的報告迎來臺下教師們一陣陣掌聲,六位獲獎教師的課堂教學案例,為我們展示了實實在在的課,使我更進一步地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不僅是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或學的工具,而是強調要利用信息技術來營造一種新型的教學環(huán)境,以實現一種既能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與學方式,從而使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發(fā)生根本性變革,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真正落到實處。在整合時決不能一概而論,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實際整合中運用“學教并重”的教學設計理論進行教學設計,再結合各門相應學科的特點建構出多種多樣、實用有效、易于實現學科課程整合的新型教學模式。
這次培訓使我感觸最深的是叢臺區(qū)實驗小學的徐銀增教師展示的科學案例《物體傳聲》,使原本抽象的物理知識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變靜為動,變抽象為形象生動,豐富了課堂,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可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并不是簡單地應用課件進行演示的輔助教學,而應該是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與課程的“融合”。信息技術不再只是演示媒體或工具,而應該作為一種基本素養(yǎng)無處不在。在課堂上不一定要有華美的課件展示,教師也不要過多地板書、講授和滿堂灌,而是把教師的“講”讓學生的積極參與活動所代替,使學生由“聽講”、“記筆記”的學習方式更多的變?yōu)橛^察、實驗和主動地思考,以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從而實現了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的目的。
通過參加本次培訓,不僅讓我明白了如何設計、制作一節(jié)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創(chuàng)新的課例,同時還認識到了實施智慧教育、構建智慧課堂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希望通過對“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教學理念的理解與摸索,改變原來的教學模式,運用網絡等教學手段,用信息技術來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學習任務,呈現給學生一個交互化、信息化的課堂。
信息技術教學心得體會12
當前,信息化技術正以排山倒海之勢席卷我國的中小學教育的各個領域,以日新月異的速度改變著人們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思想,及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因此作為當今的教育工作者,只有積極投身到這一變革中去,改革自己舊的教學觀念和舊的教學模式,了解新的思想觀念、掌握新的技術,使自己迅速具備和確立信息時代的文化價值觀念,并能把它們熟練合理的運用于教學實踐活動當中。
計算機輔助教學是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的核心內容和技術手段,隨著中小學計算機教育在我國的不斷發(fā)展,它必將是走向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在中學語文學科教學中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它的探索與發(fā)展,也就成為了語文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這里我就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談談我的感受。
一、 直觀教學,易于理解。
在語文教學中,有些比較難理解的知道或是學生很少見到的事物,只用語言進行描述學生很難理解,如果學生觀看形象生動的動畫,就能很容易的明白?梢宰冹o態(tài)為動態(tài)、變抽象為形象、變虛為實。例如在教學《詹天佑》一課時,詹天佑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兩條隧道時采用的不同方法,如果只通過讀課文,畫示意圖學生很難理解,如果學生觀看了用動畫制作的開鑿的過程示例,學生會更能詹天佑這種方法的妙處。還依然借助“人”字形線路圖,看看火車的走法,更能幫助學生理解這種“人”字走法的好處,更能體會詹天佑有著超人的智慧和接觸的才能,學習他的創(chuàng)新精神。
二、 拓寬知識面,活躍思維
學生年齡結構小,形象思維能力強。如果僅僅憑口頭上講授語文知識,顯得比較枯燥,學生會沒有興趣,課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須要采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在教學《鳥的天堂》一課時,學生通過讀課文知道大榕樹那的景色很美,卻不能體會那里的靜態(tài)美和動態(tài)美。我在電視上播放了大榕樹清晨的實景錄象,讓學生親眼看一看大榕樹的靜態(tài)美,然后又播放了眾鳥紛飛的景象,學生又體會到了動態(tài)的美。又對一只鳥的形態(tài)和聲音的觀看,可以想象到很多鳥的姿態(tài),這種由靜變動的教學手段直觀、形象、清楚,易于控制進度、重點的地方可以反復演示方法,極大的刺激了學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貫注地投入學習之中,完全調動了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大自然的美,即使學生沒有親自去看那棵大榕樹,也知道了那里有很多天然的美,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三、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情感
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眾所周知,學習興趣的形成是學習積極性的根本所在,是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因素。對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動力之一。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時,先播放桂林的美景,讓學生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欣賞桂林的山光水色。創(chuàng)設游漓江的情境,讓學生對這樣的美景產生興趣,激發(fā)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才能更有興趣的學習這篇課文。能夠更深刻的體會到漓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和桂林山的奇、秀、險。
四、提高教學效率,培養(yǎng)現代科學興趣
人們常稱當今的時代為信息時代,信息時代的特征是信息流通量大,信息波及面廣,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與日巨增的信息,人類積累的知識擦一會越來越多。在教學中用云信息技術會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現代科學的興趣。在教學《宇宙生命之謎》時,對于火星、水星、木星等很多地理知識都不理解,這時候我借助多媒體就向學生展示了這些星球的圖片和文字資料,讓他們結合圖片和文字介紹來了解其他星球是什么樣的,使他們更快的理解了為什么我們不能遷移到別的星球上去生活。他們在明白這些道理的.同時,對科學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在校學習已經決定學生學到的知識是有限的,學生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進一步了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學生的信息技術與自學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積極探索和研究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點,并與學科教學進行有效地整合,合理的結合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去。把信息技術自然而然地滲透到教學過程之中,要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yōu)越特性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主學習、探索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交流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和自身成才。展望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前景,計算機教育的發(fā)展必將能為跨世紀人才的成長鋪路架橋,為迎接競爭激烈的、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紀的來臨積極備戰(zhàn),為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改革推波助瀾。
信息技術教學心得體會13
一、激發(fā)興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凡是富有成效的學習,學生必須對要學習的材料具有深厚的興趣。”興趣是學生獲取知識、拓寬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最主要的推動力。然而興趣和動機有賴于外界事物的新穎性、獨特性來引起,小學生尤其如此,媒體計算機通過文字、圖畫、動畫、聲音等形式,對學生形成刺激,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其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產生心理需求,進而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例如,在應用計算機課件教學“圓的認識”這一課時,可以用flash做成直觀形象的動畫,向學生播放動物旅游公司派來了三輛公共汽車,來接動物們去旅游畫面,教師問:同學們猜一猜看,小動物們最喜歡坐哪一輛車?為什么?接讓學生觀看三輛車行進的效果圖:第一輛車,車輪是方的,車子在行駛時顛簸不已;第二輛車,車輪雖是圓的,但它的軸心沒有裝在中間,車子在行駛時也會顛簸;只有第三輛車,車輪是圓的,車軸裝在中間,車子行駛起來,又快又穩(wěn);教師問:為什么第三輛車開起來又快又穩(wěn)呢?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嗎?學生:想。接著老師:好我們今天就來認識一位新朋友“圓”它會給你滿意的答案的。學生的學習興趣被生動的畫面完全調動起來了,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他們就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了。
二、合理運用動畫揭示規(guī)律,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數學概念舍棄了具體形象的支撐而升華為抽象的文字,學生不易接受,利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無法清晰地展示或無法觀察到展示過程。而多媒體技術集聲、光、色、動等于一體,在教學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閃爍、移動、變形等功能,使學生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輕松而高效地理解概念的內涵。在教學兩位數減一位的退位減法,23-8,計算機畫面上先出現小棒,兩捆和三根怎樣減去八根,學生可以先自己操作,試一試怎樣減,探求方法,然后,按一下正確答案,出現畫面:畫面上出現兩捆零三根小棒和一只小熊,按照學生擺的方法,小熊把一捆小棒拆開,然后和三根小棒和在一起,去掉八根小棒,等于十五根小棒。小熊邊做邊說,再加上適當音響和音樂。在這個過程,學生可以親自操作,可以親眼目睹這個過程,認識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關鍵就是不夠減的向前一位借一,在個位上加十再減。在一系列的動態(tài)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反復操作,抓住重點,從而得到正確結論,學會知識,完成教學任務。這一環(huán)節(jié),借助多媒體的色彩、閃爍、聲音、動畫演示,不僅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表象,促進知識由具體到抽象的轉化,啟發(fā)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呈現過程,有利于突破重點難點
小學生知識貯備有限,缺乏生活經驗,他們往往根據事物的外部特征進行概括和作出判斷,在他們的頭腦里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他們的抽象思維過程,仍然離不開具體形象的支持。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化靜為動,化無形為有形,化無聲為有聲。如果教師充分發(fā)揮這一優(yōu)勢,將書中的圖例,由靜態(tài)轉變動態(tài),用計算機進行演示,學生們就能隨著知識的形成過程,深刻理解教學內容。如運用計算機技術動態(tài)演示,能突出實際操作過程,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借助于觀察、比較逐步把握知識的實質,從而正確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如圓面積公式的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不是近似的計算公式,這一點學生難以理解,他們難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難以理解化圓為方的道理。我們用計算機技術演示,先把一個圓2等份拼成近似長方形,并閃爍顯示;再把一個圓分成8等份,16、32等份,并分別進行割補,使學生直觀地看出等份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觀察比較、歸納,推出圓的面積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而且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使用計算機技術,直觀地演示出圖形的變化和知識的形成過程,對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重點、難點,克服認知障礙,培養(yǎng)空間思維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有利于及時反饋,實現精講多練
為了節(jié)省上課板書的時間,增加練習量,教師往往把練習題抄在幾塊小黑板上,或寫在幻燈片上,這些傳統(tǒng)的媒體都比較單調枯燥,讓學生感覺到是在“題!崩镉斡尽6糜嬎銠C輔助教學可以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由于計算機具有傳遞信息量大,速度快的特點,再加上生動的畫面,靈活的交互性,使學生把做題當作一中樂趣而樂此不疲。例如:學生在練習時,如果選擇了正確答案,顯示屏上就會有可愛的小人出現,并伴隨著聲音:“你真棒!”、“你真聰明!”這些表揚讓學生感覺到成就感;即使算錯了得數也沒有關系,顯示屏上會出現一些鼓勵性的語句,讓學生不灰心,繼續(xù)努力。這樣,既使學生身在“題!保廊桓杏X“海中的世界真精彩!”象判斷、選擇題型,學生回答正確,計算機馬上會表揚你,來一聲“棒極了!”“真聰明!”或是給你獻上一束鮮花,學生看了聽了自 然高興,興趣盎然:如果有學生回答錯了,計算機會在屏幕上顯示提示信息“再想想”并配以音樂,啟發(fā)學生認真動腦。即時的反饋,使學生能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結果。實踐證明:學生了解自己學習結果比不了解積極性要高。通過反饋他們既看到自己的進步,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促使自我激勵,獲得“獨立發(fā)現的愉快體驗”,從而不斷提高內部驅動力。
五、有利于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由于在低年級的學要將他們日常生活的許多活動規(guī)范化、常識經驗系統(tǒng)化。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及道德情操,有著重要的'作用。
有段時間,我發(fā)現班里的一部分學生總是上學遲到,根據這一現象,我在教學認識鐘表這一課時設計了小主人嘟嘟的新朋友鐘表這樣的情境:嘟嘟是一個剛上一年級的小學生,他有一個好朋友鬧鐘。這天早晨8時了,嘟嘟才到校?吹竭@里,同學們都皺起了眉頭,我讓大家說一說,嘟嘟這樣的行為對不對。同學們暢所欲言,紛紛批評嘟嘟上學不應遲到。那我們上學應該怎么做呢?緊接著我讓同學們說一說自己應該怎么做。聽到這里,同學們紛紛舉手表示,不學嘟嘟,要按時到校。這時,那些經常遲到的同學也認識到了錯誤,決心按時上學,再也不遲到了。通過這節(jié)課,從學生的數學現實出發(f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生活中有關的數學現象和學生的現實情況相聯(lián)系設計教學,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及彼。使學生認識到要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這樣做往往比傳統(tǒng)的說教學更讓學生樂于接受。
六、個人認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
1、端正思想,提高思想認識。首先要明確計算機輔助教學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唯有高瞻遠矚,才能在將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其次要明確設備閑置,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而且會使設備生誘、貶值;再次要充分認識到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yōu)勢,要著眼于培養(yǎng)高素質學生的高度。
2、培訓教師,提高教師應用技能。教師是教育工作的直接承擔者,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力軍。培訓能操作、懂設計、會維修的教師的工作已刻不容緩。其一:計算機輔助教學在教育領域的運用日趨廣泛,革除傳統(tǒng)教育的弊端、探索適合素質教育的新的教學模式已成為教育改革勢不可擋的發(fā)展趨勢。廣大教師只有跟上時代的步伐,提高自身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水平,才能在日新月異的信息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其二:跨世紀的中國需要的是能迎接21世紀挑戰(zhàn)、全面發(fā)展、潛能大、素質高的建設人才。計算機輔助教學以其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和學生素質的發(fā)展。其三:近年來多數農村小學配置了多媒體電腦,如果不培訓出相應的教師,勢必會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
3、增進交流,促成資源共享。由于缺乏簡潔、易操作的課件制作平臺,使得課件的制作相當麻煩,這也是計算機輔助教學在農村小學得不到迅速普及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能加強校際之間的交流,促成資源的共享,無論是對課件制作水平的提高,還是課件的使用率都將大有裨益。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也能鞭策教師進一步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完善課堂教學,使教學過程更具有科學性,有利于教師在課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課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識,發(fā)展更多的能力。總之,在教學中,我們應結合數學學科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發(fā)揮計算機技術的優(yōu)勢,有效的利用計算機技術,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優(yōu)化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教學心得體會14
豐南區(qū)南孫莊小學:趙立杰
現代教育的教與學,強調主動發(fā)現,主觀認知主體作用,教師的任務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有利學生成材的條件,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并發(fā)散創(chuàng)新思維,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智力開發(fā)。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已廣泛的運用于現代教育中,如今計算機多媒體
輔助教學CAI已成為數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本文從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必要性出發(fā),分析了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優(yōu)勢,并就如何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數學教學中進行了初步探討。
一、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必要性現代數學教學的改革迫使教師轉變教學觀念,由帶著學生走向書本轉變?yōu)閹е鴷咀呦驅W生,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重視圖式教學,創(chuàng)造學生身臨其境的氛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鍛煉,提高學生觀察問題、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現狀。教師在教學中,多做投影片、多媒體課件,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由“時間+汗水型”的教學向“效益+靈活型”的轉變,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作用。所以,數學教師除了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和數學以外,還應該熟悉多媒體技術。
二、多媒體技術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組合教學方式,能將傳統(tǒng)的教學媒體與現代教學媒體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充分發(fā)揮各自的'教學功能,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對課堂教學結構的優(yōu)化,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將現代教學媒體與教學目標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使課堂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
1 .多媒體應用可提高數學思維能力現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強調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小學生,其思維特點是由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而這種抽象邏輯思維還帶有很強的具體形象性。在教學中,我利用信息技術能形象逼真地再現知識的產生、形成過程和探究知識的學習過程、思維過程,把過程展現在學生面前,有機的促使了他們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例如一年級《認識圖形》一課,為了訓練學生的豐富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勇于實踐,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我就制作一組由三角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組成各種物體,讓學生觀察這些圖形象什么?如:雞、船、樹、狗、交警、亭子等。使學生把日常生活中所見的人物、動物、植物等在大腦中想象出來并說出用什么圖形,表示物體的哪一部分。接下來讓他們自已拼,看誰拼得多,拼得好。有的小朋友就拼出了機器人、魚、汽車、坦克、不倒翁等。這樣就讓學生更容易地理解掌握知識,促進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2 .多媒體應用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根據心理學規(guī)律和小學生學習特點,有意注意持續(xù)的時間很短,加之課堂思維活動比較緊張,時間一長,學生極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下降等,這時適當地選用合適的多媒體方式來刺激學生,吸引學生,創(chuàng)設新的興奮點,激發(fā)學生思維動力,以使學生繼續(xù)保持最佳學習狀態(tài)。
三、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材設計中的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教學,能增加教學容量,設計實際問題情景,重新組織教材結構網絡,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和應用能力。多媒體應用能豐富課堂教學容量。課堂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而活動的主體則是學生,采用多媒體教學,教學容量比以往的常規(guī)教學容量多,教師應注重掌握教學節(jié)奏。
1 .運用多媒體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興趣,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昂玫拈_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課的起始階段,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他們的思緒帶進特定的學習情境中,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對一堂課教學的成敗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運用多媒體導入新課,可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fā)聯(lián)想,激勵探究,使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由被動變?yōu)橹鲃樱箤W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播放一段錄像,傾聽一段錄音來引入課題,就會使整個課堂頓時活躍,不僅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喚醒學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學生的心一直被教師引導著,教學緊湊,過渡自然,使教學過程順利進行,還提高了教學效率。
2 .運用多媒體講授新課,突出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傳統(tǒng)的教學往往在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問題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即使如此,學生仍然感觸不深,易產生疲勞感甚至厭煩情緒。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有效方法是變革教學手段。由于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zhèn),所以恰當地加以運用,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xié)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傳統(tǒng)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技術反復演示幾遍,讓學生自己感覺并最后體會,會使得這課的重難點輕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總之,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還可以讓數學走進小學生的生活,發(fā)展學生的能力,做到“數學知識生活化,生活知識數學化”。恰當地選準多媒體的運用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最佳結合點,適時適量的運用多媒體,發(fā)揮其最大功效,就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過重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培養(yǎng)學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現代化教育的需要,培養(yǎng)更多的跨世紀的創(chuàng)造性人才。
信息技術教學心得體會15
一、分層教學的概念
分層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與心理傾向,不同的知識基礎與接受能力,設計多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先后達到目標要求。分層教學理論的指導思想在于:
1、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思想,突出素質教育的三種特性:基礎性、全體性、發(fā)展性。(即基礎性是培養(yǎng)學生基本素質和能力;全體性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的素質都有所提高;發(fā)展性是開發(fā)潛能,發(fā)展個性特長。)
2、堅持因材施教、分層指導的原則,解決學生個性發(fā)展差異的矛盾。
3、重視中學生在由少年到青春期過渡階段心理、生理、情感、意志、品格的不穩(wěn)定性和知識、智力、能力與行為的差異性。
二、分層教學的實驗
我根據學生的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能力水平等各方面的差異,把七年級、八年級各一個班作為實驗班級,那么,如何對這些學生進行分層的呢?首先,我讓剛入學的七年級新生填寫一個調查表,了解學生有沒有學過電腦或者有無參加過興趣班、學過哪些知識點、家里有沒有電腦、對學習哪些內容感興趣,自己在電腦方面有沒有什么專長等等,通過這些方面的調查可以初步了解各個學生的一些情況,從而為分層做好鋪墊。隨著教學的進行,學生會表現出一些分化現象。此時,教師可以在充分了解學生學習態(tài)度、基礎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基礎上,尊重學生意愿,將學生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高層學生為優(yōu)等生,他們有一定的電腦知識,對電腦很感興趣,學習自覺,理解接受能力強,潛力較大,有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中層學生為中等生,電腦基礎較好,理解接受能力較好,但在學習上只求過得去,欠缺強烈的進取心。低層學生為后進生,電腦基礎差,理解接受能力也較差,他們在學習上往往也不努力。但是必須注意層次的劃分是動態(tài)的,實行升降級制,學習期間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層次調整,使他們保持積極的學習心態(tài),以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因為信息技術是在計算機機房中進行組織教學的,所以恰當的排位置也是很重要的。我將高層學生安排在機房的邊上兩排,而讓中層和低層學生交替坐在中間兩排,方便老師對他們的指導教學,低層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從心理上說,愿意接受比自己稍微好一點或者差不多的同學的幫助,高層學生在一起學習形成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從而得到提高。這種排位置的方法,有利于老師上課進行組織教學,有利于進行個別輔導,也有利于學生信息的反饋,由此充分調動了不同層次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需要以下五方面的分層:
1、教學目標的分層教學目標的'分層就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針對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制定高、中、低三個層次的不同教學目標。教師在備課的過程當中就應該要明確哪一層次的學生應掌握哪些知識技能,達到什么程度。比如,高層次的學生要求在知識目標上,能夠透徹理解教材的知識點,并在實踐操作方面有較大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標上,主要提高在理論方面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方面的實踐能力,重點培養(yǎng)操作技能,通過自學掌握如書本中的開動腦筋、親身體驗或者課后的高層次習題;中層次的學生,在知識目標上,要求能夠比較透徹地理解教材的知識點,并在實踐操作方面略微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標上,重點培養(yǎng)操作技能,掌握的知識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低層次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實踐上要求能模仿完成相關的操作。
2、課堂教學的分層課堂教學的分層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有差異的教學活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中都能有所收獲。
3、課堂練習分層信息技術教學大綱規(guī)定,一堂課學生的操作時間要占整堂課的70%,做到多練。可見課堂操作練習在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處理得好,學生的操作能力將會得到飛速提高。因此,在分層教學中我很注重在這方面的思考和實踐。
4、測驗分層在學完一個單元之后,讓學生綜合所學知識進行綜合性練習或作品制作,有時可以給出一些附加題供學生選做。
5、教學評價的分層我采用了對學生進行分層評價的方法,主要看知識水平上的進步和提高大小作為評價。對高層學生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對中等生采用激勵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低等生,應該尋找其閃光點,采用表揚評價,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同時讓提高快的學生升層,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經過接近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這種教學方式很受學生的歡迎。同時,又有效的杜絕了有的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感到很難掌握,而有的學生卻覺得所學的內容過于簡單這樣一種知識水平不平衡的矛盾,而且還能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尤其基礎差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得到明顯提高,使優(yōu)等生課課都吃得飽。分層教學開展之后,學生的學習氛圍更加濃厚了,不少性格內向的學生也變得開朗活躍了許多。
綜上所述,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方法,將有效的克服教學內容與學生興趣愛好之間的矛盾,克服學生掌握知識水平兩極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出發(fā)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適應了學生對不同內容的學習需要,有效的解決了班級授課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間的矛盾,為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信息技術教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信息技術教學心得體會05-04
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12-28
信息技術教學心得體會15篇02-09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心得體會12-15
信息技術教學心得體會范文(精選8篇)09-27
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7篇02-15
信息技術教學總結05-31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0-20
信息技術教學教案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