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智慧教育平臺教研心得體會(通用14篇)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智慧教育平臺教研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智慧教育平臺教研心得體會 篇1
蘇霍姆林斯基說:“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養(yǎng),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養(yǎng),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養(yǎng)!笨梢妼W生的智慧是靠老師去開啟的,這就要求老師首先要成為一名智者。書中認為教師的智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善于以自己的德識才學影響和教育學生;
2、首先要求教師自己德才兼?zhèn),但這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使學生也如此;
3、教學是教與學兩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過程,只有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奮發(fā)進取的精神時,教育才會收到最大的效果。
4、教師除自身應努力工作,以身作則外,如何啟迪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激情,并使之持久不息,乃是教學中最關鍵的問題。
那么世界上所有的老師就一定都是智者了么?我看不見得,至少我覺得自己還不是一個智者,只是一個比學生“多半桶水”的學習者。在我看來,智慧人人都有,當然有先天的因素,但是也有部分是由后天決定的。那么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更向智慧型教師邁進呢?
1、智慧是靠“想”出來的
智慧是思索的結晶,教師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問題長期研究和不斷思索的結果。教師如果能從研究的角度來從事教學工作,不斷地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就能不斷地增長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斷地提煉新見解、新觀點,從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教育智慧。
2、智慧是靠“勤奮”出來的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疤觳趴糠e累,聰明靠勤奮!毕忍斓穆斆鬟要靠后天的努力來完成,只有在長期一點一滴的學習中才能形成一定的積累。作為一名教師,要特別加強對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學習和研究,把握學生在不同年齡的心理特征。教師唯有熱愛學習,從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營養(yǎng),才能成為學者,成為能師。
3、智慧是靠“交流”出來的
教師的教學是單人單科進行的,教師的勞動在大部分時間里是個體性的。備課、鉆研教材、上課、輔導、批改作業(yè)都是一種復雜的腦力勞動,要獨立完成,但決不能因此而忽視教師之間的交流作用。交流就是互相學習、共同討論!八街梢怨ビ瘛。善于學習,善于博采眾家之長為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
共同討論,益處更多。首先,討論有助于相互啟發(fā),集思廣益。討論中別人新穎的觀點、奇特的思路都能給人以啟迪。其次,討論有助于激發(fā)靈感。討論是思想的交換,在思想的碰撞之中能夠產生靈感的火花,長期困擾個人的問題和疑惑往往能在討論中迎刃而解。最后,討論有助于鍛煉和提高思維能力。在討論中,激烈的思想交鋒能夠快速有效地增強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提高思維的邏輯性和敏捷性。
總之,智慧型教師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自身要勤于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教育智慧,還要勤于學習,善于集思廣益,博采眾長!爸腔坌徒處煛睉蔀槲覀兠课唤處煵粩嘧非蟆⒆杂X探索的目標。
智慧教育平臺教研心得體會 篇2
為了提升我的專業(yè)化素質,我在寒假讀了一本書《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智慧格言》,給了我一頓精神大餐。我細讀了一遍,感覺句句經典,自己經歷了一次心靈的洗禮。
真正的教育是要培養(yǎng)一個人對他人、對社會和對人民的一種責任感,而沒有堅強的意志,沒有嚴格的要求,沒有斷然的命令,沒有合理的教導和不善于把自己的`個人利益服從于多數人的利益,服從于集體的利益是不可能有什么責任感的,因此,我認為,在班級管理中,責任教育則是指老師站在祖國未來需要的高度,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責任意識,建立科學的責任認知,履行正確的責任行為。
教會學生自己教育自己,這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所要做的最復雜的一項工作。平常所說的培養(yǎng)自己的信念,實際是培養(yǎng)不違背自己良心的那種能力。我和我的同事們在教育工作方面有個嚴重的缺點,就是只會去逼迫學生,而不會啟發(fā)學生讓他自己去逼自己!
人的最大勝利就是他能戰(zhàn)勝自己。一個人從童年起就要學會支配自己,從小就要學會命令自己,管束自己,逼迫自己去做應當做的事,而且把應該做的事變成你愿意做的事,這是一種和諧。
學生犯了錯以后,采用懲罰手段是很簡單的,要教育他為自己的過失感到難受,從而受到良好的譴責。所以,根據蘇翁的觀點,在學生犯錯以后,我們應該努力使他們意識到自己的不良行為,從而產生這樣的想法:我應當成為一個和我現在不一樣的人,為自己的過失感到難受,這是對別人的不良行為不能容忍和毫不妥協的源泉。因此學生犯了錯以后,受到責備主要不是來自老師,而是來自學生本人,作為老師,我們只能去點燃善良思想的火花。
用知識教育學生,并不意味著把知識變成成品,然后將它們塞進學生的頭腦。學校的使命在于使青少年在心靈里樹立起自學學習的態(tài)度,確立對知識的堅定原則立場和自己的見解。
當然,勞動鍛煉、身體鍛煉等在自我教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書籍是自我教育的重要資源,引導學生看好書,進行勞動、身體鍛煉是促成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必要手段。
總之,要使學生能夠真正地進行自我教育,還需要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多學習、多探討、多交流。
智慧教育平臺教研心得體會 篇3
當了十幾年的班主任,我最大的感受,班主任工作是一項非,嵥榈墓ぷ,它不僅需要老師的愛心、耐心、細心,更需要老師的智慧。因為班主任面對的是幾十個活生生的、充滿活力的學生。
有一個晚自修的第三節(jié)課,我到我班去巡視,因為天冷,教室的門窗都是關閉著的,當時還有老師在上課,我就不推開教室的門,只是輕輕地推開教室最后那扇窗,從窗縫里觀看一下教室的情況,不看還好,一看火冒三丈,坐在最后排的兩名男同學,作為重點班的學生,竟然這樣,完全不理會有老師在講臺上,他們在下面邊說話邊吃著棒棒糖,氣得我當時就想進去把這兩名男同學拎出來,給他一頓教訓,但是我沒有這樣做。有的學生就算違反了紀律,沒有證據,會狡辯的,于是我掏出我的手機,在窗外把這兩名男同學的一舉一動拍了下來,拍了三十多秒鐘,這兩名男同學還是沒有發(fā)現我。我有證據在手了,看你如何狡辯?我不想打斷老師上課,我打算在走廊上等待老師下課后再教訓這兩名男同學,誰知道等到十點四十分,上課的老師還沒有要下課的意思,這時候我己經不是那么的生氣了,心想,天這么冷,就不等了吧,明天再找他們算賬。
經過思考,第二天上課的時候,我沒有直接找這兩名男同學算賬。而是讓全班學生做一道情景設置題:假如你是一位老師,上課的時候有兩名學生在下面邊說話邊吃東西,你看到這種情景,你是什么感受?你會怎樣處理這件事?我邊說題目邊盯著這兩名學生觀察,這兩名學生聽了我的題目之后,他們臉一下子紅了。接著,我又指名這兩名學生起來回答。從他們的神態(tài)和回答,我知道他們也意識到了老師是在批評他,我就沒有多說什么。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教育過程中,兒童越是覺察不到教師的教育意圖,教育效果就越好!彼栽谔幚磉@一件事時,我運用了情景設置換位思考法,以不批評的形式使學生接受批評,對學生不產生心理壓力,不強求學生接受,而最終能產生積極的作用。
這件事給我的.啟示頗深。批評學生要講究方法策略。在處理這件事時,我不露聲色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學生犯了錯誤,我們老師是為了讓學生虛心接受批評和改正錯誤的不是為了傷害學生自尊的,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可能更加容易激發(fā)起學生的反叛心理,那樣班主任的工作就更難做了。管理要想事半功倍,就要想辦法啟發(fā)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把對個別學生的教育看成一次對全班學生引導教育的契機,讓全體學生的思想品德得到一次凈化,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與空間,以尊重為前提,在輕松與平和之中更好地尋求教育智慧,在春風化雨中做到智慧育人,讓“教育無痕”。
智慧教育平臺教研心得體會 篇4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字里行間流露、揮灑著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煉就的教育學問。肖川先生感慨,“對于人生來說,有什么比受過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書字里行間無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與理性之光,無一不散發(fā)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喚。
作者自序中道:為教師而寫作。我讀完此書,我想,與其說是在為教師而寫作,不如說是為所有身在教育、心系教育、執(zhí)著于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乃至探求人生真諦、追尋幸福人生的人而寫作,其實還可以包括我們的家長和我們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學生。因為我們向往智慧、我們呼喚真情;因為我們更渴望智慧之光沐浴靈府、渴望在真誠的言說里與偉大心靈的晤對。此書的意蘊也在于此吧:以智慧啟迪智慧、以真情呼喚真情。
在書中諸多的章節(jié)中,《教師的解放》這一部分給我的觸動最大,其中的一些篇章提及了一些教師的生存狀態(tài)。書中提到,中小學教師負擔過重,勞動強度過大已成為不爭的事實。肖川博士又理性地分析了造成中小學教師負擔過重的原因。外在的客觀原因有社會對教育的期望過高、一些教育職能部門對學校的各種檢查考評、現行教育教學體制管得太多等。主觀的原因在于教師教育觀念的陳舊落后、教師自身的教育素養(yǎng)和能力不夠理想。肖川博士呼吁全社會從各個層面形成合力來解放教師,并鮮明地擺出自己的.觀點:反對對于教師過高和過多的要求。肖川博士作為一個教育理論工作者,能站在教師立場,為教師而言說,真的令人感動。
我最欣賞“教師的解放”篇里面的《成為有思想的教師》。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學中的很多疑惑。讀后感觸頗深。我深深地體會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首先要樂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簡單的方法是閱讀別人的書籍,尤其是大師的書籍,讓閱讀成為每位教師的習慣,成為與別人進行心靈碰撞的自由領地,成為自己不斷進步的階梯。反之,沒有博覽群書,只能就教材講教材,就內容講內容,就試題講試題,課堂會因此而單調乏味,死氣沉沉;沒有閱讀,就難有深層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匱乏,展現于學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說,閱讀是教師獲取思想的源頭活水的最佳渠道。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關鍵是要在反思中進步。從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得出有效的經驗和反面教訓,從經驗中總結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將經驗抽象成理論。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作為教師應當學會反思,注意積累一點一滴的經驗,不斷地工作,不斷地總結,不斷地發(fā)展,使自己逐步向創(chuàng)新型教師邁進。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還要學會引領學生的心靈和精神。從對課程內容的發(fā)掘,到教學策略的選擇,從對問題的設計,到課堂氣氛的營造,甚至用什么語言,背后都蘊藏著一種思想底蘊,平時只是不覺得罷了。教師的思想對學生的熏陶,也是非常關鍵的,思想可以熏陶學生學習、熏陶學生做人。靜下心來仔細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真的很難,這需要自己不斷地去學習和思考。
該書寫得豁達、平實與質樸。字里行間折射出作者對教育、對生活的智慧與理性之光,散發(fā)出作者心里的真情呼喚。
通讀了此書,對我的教學真的有太大的幫助,真的是要多讀書,讀好書。我深深的體會到了,書是生命的源泉!
智慧教育平臺教研心得體會 篇5
讀了加拿大教育家馬克斯·范梅南的《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一書,通過此書的閱讀,我學習和認識了更多的教學機智。范梅南教授以他獨到的現象學研究方法和敏銳的教育經驗,從“現象學教育學”的角度,以教師、父母和學生的生活經歷為原材料,對教育學的諸多方面進行了十分深刻的和有益的思考。他在本書中提出的新型教育學思想和概念,如“教育機智”、“教師替代父母的關系”、“教育的情緒”、“教育生活的體驗”、“對學生的主體性的'體驗”,等等,引起了教育界、學書界的廣泛關注和興趣并在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盛行。
這本書里我知道了從哪些方面對自己進行提升。書中告訴了我們一個好的教師究竟要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職業(yè)使命感,對兒童的喜愛和關心,高度的責任感,道義上的直覺能力,自我批評的開放性,智慧的成熟性,對兒童主體性的機智的敏感性,闡釋的智力。對兒童需求的教育學的理解力。與兒童相處時處理突發(fā)事件的果斷性……最后,幽默和朝氣蓬勃也很重要。
課堂因生成而精彩,因教師教學機智而出彩,而兩者的關系是魚水交融、密切相關的。課堂出彩的基礎是教師教學機智,沒有一定的教學機智,缺乏一定的應變能力,課前預設難以完美,課堂將會失去極好的生成機會。
機智是一種敏感的、全身心的、審美的感知能力,機智不可以事先計劃,受見解的支配的同時又依賴情感,并“打動”他人!敖逃龣C智表現為克制”“機智表現為‘潤物細無聲’”“機智促進孩子的學習和個性成長”“機智表現為對情境的自信”“機智保留了孩子的空間”“機智加強孩子的獨特之處”“機智通過語言來調和”“機智通過沉默來調和”“機智通過動作加以調和”“機智在孩子的心靈上留下痕跡”“機智對孩子的興趣感興趣”……從日常生活中的鮮活案例入手,娓娓道來,使我們感受到教育其實是一門藝術,教育需要實踐智慧,教育需要轉向體驗世界,在體驗中開啟我們的理解力和反思力。
總之,《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這本書中作者的很多觀點就像是盞指路明燈,不僅給我們教師還給家長指明了一條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學孩子的正確教方法。我真后悔,怎么把如此好的書竟然束之高閣?而且竟然以工作忙,靜不下心來閱讀這種理論性較強的書為由?赐甏藭,反思自己為何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整天忙忙碌碌,卻總達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是缺乏“機智”。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加強學習,以《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這本書中的理論為指導,更新觀念,走進學生,不斷努力去實踐、去探索,做一個有教育機智的教師。
智慧教育平臺教研心得體會 篇6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是肖川博士專為廣大基礎教育領域內的教師所寫的一本詩意化的教育學新近著作。用肖川博士自己的話來說,他的書是為教師而寫就的,他力圖反映出教師的需要與趣味。該書旨在我們廣大教師理解與領悟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提供一條別樣的路徑——通過人人皆能讀懂的教育隨筆的自由形式,言說出人性化的教育所應具有的理性智慧與率性真情,加深教師對教育內涵的進一步理解,增強教師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全書彌漫著人文主義的濃香氣息和發(fā)散著現代教育理念的智性光芒,在雅致的幀裝設計和富有遐想力的漫畫式插圖與淡淡的墨香的襯托之下,《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愈加顯示出讓人有急不可待的閱讀沖動。
在《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中,始終貫穿著肖川博士對教育的智慧與真情的向往、求索與感悟的深摯情懷,而且還貫穿著他的由教育理想到社會理想及人生理想的這兩大主題。
面對日益功利化的當今教育改革的`價值趨向,作為知識分子一員的教師更需要堅定社會道義與民族責任,不懈地追求教育要為幸福人生奠基、為自由社會培養(yǎng)人、為民主社會培養(yǎng)和造就自主發(fā)展的好公民的終極價值。
他的觀點正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辨證唯物主義思想,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讀肖川博士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猶如與智者對話,它讓我們進一步明白了教育的真諦和責任,也讓我們進一步懂得了怎樣關注教育、人事、社會與時代。
智慧教育平臺教研心得體會 篇7
“智慧課堂”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觀當今社會的各個方面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充滿了機會與挑戰(zhàn),而知識則是我們面對這一切的籌碼,學習“智慧課堂”勢在必行。通過這次學習有如下收獲:
一、什么是智慧課堂
新的課程理念認為,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的過程,它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是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的過程。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所呈現出來的前所未有的艱巨性、復雜性,以及教學活動自身的特異性、多變性和不確定性,都對教師洞悉復雜局面、應對復雜挑戰(zhàn)的智慧品質和智慧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國家督學成尚榮教授指出:“課堂教學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識教育,從知識走向智慧,從培養(yǎng)“知識人”轉為培養(yǎng)“智慧者”;用教育哲學指導和提升教育改革,就是要引領教師和學生愛智慧、追求智慧!
由此可見,讓智慧喚醒課堂,讓智慧引領教師專業(yè)成長,是時代的呼喚,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需要,是課堂教學煥發(fā)生機與活力的契機,也是新時期教育教學改革的重大使命,我校目前進行的“建構智慧課堂”的課題研究有著鮮明的時代意義。
二、做智慧型教師
智慧的課堂需要有智慧的教師。一個墨守成規(guī)的教師會阻礙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扼殺學生的童真、天性,時代需要我們作為學生智慧成長的引導者、促進者和自我智慧成長的反思者、實踐者。作為一名教師不僅需要廣博和專精的知識,更需要機敏、豁達的智慧,要用智慧的心靈去點燃學生智慧的頭腦。
智慧型教師就是具有較高教育智慧水平的教師。智慧型教師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學與藝術高度融合的產物,是教師在探求教育教學規(guī)律基礎上長期實踐、感悟、反思的結果,也是教師教育理念、知識學養(yǎng)、情感與價值觀、教育機智、教學風格等多方面素質高度個性化的綜合體現。智慧型教師與研究型教師有諸多共同之處,如都執(zhí)著于教育規(guī)律的探索,現實問題的研究,對理論學習抱有很高的熱情,將研究視為重要的成長基礎等。但從二者的內涵和目標指向來看,智慧型教師具有更豐富的內涵和更高的目標指向,它對現代教師的成長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和更高的發(fā)展境界——在實踐與理論的緊密結合中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水平。
做智慧型教師吧,只有充滿愛心的教師,學會讀書和反思的教師,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師才能夠打造新時期的智慧課堂。
三、建構智慧課堂
1、智慧課堂應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智慧是植根于愛的,教師不僅要尊重和寬容學生,更要欣賞學生的`獨特感受和多元見解,不排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節(jié)外生枝”。在充滿智慧的課堂上,學生不再是唯唯諾諾、亦步亦趨、小心翼翼。這樣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吸引著每一個學生進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融合、心靈的交互,學生的思緒得以飛揚,靈感得以激發(fā),智慧得以生長。
2、智慧課堂應講究教學語言的藝術
在工作中,時常可以看到一些老師自己很有才華,可惜上的課卻并不受學生歡迎。這與不能清晰展開教學有很大的關系。而一些公開課之所以很成功,給學生及聽課的老師以一種享受,教學語言的精心設計起了很大的作用。
3、智慧課堂要有多樣化的教學設計
多樣化的教學設計是指多樣靈活地呈現課時內容,是“用教材”還是“教教材”?如何用好教材?都應該是教師精心預設的問題。當然,多樣化的教學設計還包括使用吸引注意力的技巧,變化提問的類型等。
4、智慧課堂應引導學生投入學習
我們要研究如何增加學生的投入時間,有效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對可能出現的“意外”預先想好對策、對學生的學習及時進行反饋等都將直接觸發(fā)學生智慧地學。
5、智慧課堂應重視動態(tài)生成
“動態(tài)生成”是新課標提倡的一個重要理念。教學不應只是忠實地傳遞和接受知識的過程,更是課堂創(chuàng)生與開發(fā)的過程,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再好的預設,也不能預見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所有情況。智慧課堂不但要求教師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更要求教師在隨機應變中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根據教學進程中出現的新情況,及時調整課前的預設,給學生騰出空間,為生成提供條件,鼓勵生成。
6、智慧課堂應追求高效教學
“高效教學”,就是要最大程度地發(fā)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在單位時間內,即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最完美地實現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效益。其顯性標志是:課堂教學既要有課程內容選擇上的廣度和深度,還要有課程實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適度,更要有課程組織落實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說,“高效教學”的課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維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觸及人格與靈魂。
國際未來學研究所儒佛內爾博士說過:“明天的資本,就是智慧!敝腔凼橇α康脑慈,智慧是創(chuàng)造的源泉。從現在開始,讓我們和學生一起從思想上親近智慧,行動上實踐智慧,不斷地生成智慧,給課堂注入新鮮血液,讓課堂成為學生智慧之旅。
智慧教育平臺教研心得體會 篇8
語文作業(yè)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學生鞏固知識、熟練技能的主要途徑,是教師檢驗課堂教學效果、改進課堂教學策略的主要手段,是教師以學定教的前提。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作業(yè),激發(fā)學生熱愛母語的興趣,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1.在前置學習中激發(fā)興趣
本學期我在語文前置學習方面進行了思考實踐,前置學習任務不超過2項,形式靈活,因人而異,自主性強。例如:在字詞積累方面我的常規(guī)要求是:不會讀的注音,不會寫的寫會了,形近字組詞,多音字辨析,寫不理解的詞義或者挑3-5個詞寫一段話,美句、重點句摘抄、背誦、仿寫或者賞析。老師在第二天及時進行抽查或者檢測。再如:在課文學習時,運用思維導圖或者結構圖調動學生的興趣,理清結構。學習《植樹的.牧羊人》、《貓》等文章時,引導學生結合書上的練習題運用思維導圖整理課文內容,學生興趣濃厚,還讓我將作品拍下來微信發(fā)給家長。又如:在期末復習,我讓學生用此方法整理七年級上冊知識點,古詩詞,整理《西游記》和《朝花夕拾》的知識,學生在快樂的畫圖中進行學習,興趣很高。
2.在課后練筆中激發(fā)興趣
閱讀是吸收和積累,作文是內化和運用,只有在閱讀中“厚積”,才能在作文中“薄發(fā)”。閱讀教學中要“以讀引寫”,搭建“讀”與“寫”的橋梁,在博采眾長的基礎上,勤加練筆,讓閱讀得以升華。如學習親情單元時,結合《自讀課本》上的詩歌,寫獻給母親(或者其他親人)的詩歌,學生很喜歡,好多孩子將一首詩寫改了三遍,爭先恐后的在課堂上進行朗讀。此外我還進行變換文體練筆:發(fā)揮想象將《狼》、《天上的街市》改寫成一篇現代文。進行美文賞析練筆: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精彩的寫景片段的賞析。寫讀后感練筆:學習《秋天的懷念》讓學生結合自己中學生的身份,寫一寫當下“應該怎樣好好活”;學習《植樹的牧羊人》寫“我身邊的種樹人”;學習《<論語>十二章》結合實際選擇座右銘并寫出理由。閱讀為寫作儲備了足夠的“資金”,寫作使閱讀得以升華,在一次次練筆中,學生學會了運用語言,體會到寫作的樂趣。
3.在個性化作業(yè)中激發(fā)興趣
教學相長,不僅發(fā)生在師生之間,也應發(fā)生在生生之間,學生也喜歡過把“當老師”癮。根據學生特點,我讓學生自己編寫小卷子,互相檢測,教師點撥,可以說一次作業(yè),學生出一套試卷,判一套試卷,做一套試卷,改一套試卷,根據時間還可以再觀摩幾套試卷,在交流中提升,在主動中高效。再如學生初讀《論語》時,我讓學生完成一份個性畫的作業(yè),學生有朗誦的,有進行賞析的,有畫手抄報的,有選擇座右銘、家風或宿舍口號的,有制作書簽的,有寫書法作品的,還有寫讀后感的?傊寂c名著閱讀有關,又不失其興趣,學生在讀思寫的過程中傳承傳統文化。
本學期,多樣化、有選擇性、有層次性的作業(yè)貫穿課堂前后,深受學生喜歡,既發(fā)揮會了學生的自主性,又提高了學習效率。
智慧教育平臺教研心得體會 篇9
近幾天我學習智慧課堂相關資料,真是讓我受益匪淺。一直以來人們賦予了教師各種美好的稱呼,如先生、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辛勤的園丁、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等。實際上這些詞都不夠恰當,因此現在又出現一種新的題法,稱之為“智慧型教師”。與之前的提法相比,這是一次質的飛躍,是從傳統型走向現代型,從封閉型走向開放型,從理想型走向理想與現實結合型,從“權力型”、“放任型”走向人格型的教師類型。
我從事小學教學工作已有些年頭,我一直在全身心地投入,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但是我發(fā)現了自己努力的結果并沒有帶來學生的發(fā)展和飛躍,我彷徨、猶豫、迷!恢痹趯ふ业拇鸢。在學習了智慧課堂相關資料后,使我在平常教學中的問題暴露無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一直扮演著傳統型教師的角色,傳統型教師用時間和汗水教書,師生苦累,學生知識面窄,職業(yè)枯燥,缺乏職業(yè)快樂感。而智慧型的教師會讓孩子們在學習中充分體會參與的快樂,合作的愉悅;會與孩子們心靈溝通,情感交融,人格碰撞;使孩子們備受激勵和鼓舞;使抽象的數學課不再枯燥乏味,而變得妙趣橫生……教育的真諦在于啟迪智慧;智慧型教師充盈著自由的快樂,當人以功利化的心態(tài)去應對周圍的世界,去從事一種職業(yè)時,他自身也就被功利化了,他與這個世界只是實用主義的關系,職業(yè)對他而言始終是“他之國度”,他無法沉浸其中,也無法領略其中的意義。智慧型教師超越了單純功利的追求而達到了自由的境地。這首先建立在教師的職業(yè)信念基礎上,但僅是低層次的'需要,教師還有從職業(yè)中獲得快樂、充實人生、實現自我、感受自由的需要。一旦教師從職業(yè)中體驗到了自由,他就把原本陌生于己的外在世界轉換成了屬我的。生活世界,就于職業(yè)之間建立起活潑、豐富的聯系,就會感受到生活的完滿和意義的充盈。我們教師要下定決心向智慧型教師邁進,不再做那個“平面教師”,而要做一個具有創(chuàng)造力,有高尚的人格,充滿情和愛,不僅給予孩子們智慧還能給予他們力量的!傲Ⅲw教師”。
社會的發(fā)展,需要我們不斷地充電,不斷更新觀念,愿我們都努力成為智慧型教師。
智慧教育平臺教研心得體會 篇10
對于校本課程的開發(fā),這幾年,我校都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而且進行的有聲有色。讀完周仁康老師的《走向智慧的校本課程開發(fā)》開發(fā)的意義與目的認識更加深刻了。這本書,對校本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意義有三個: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促進學校特色形成。其中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是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終極目標。下面針對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這一點談談自己淺薄的認識。
教育作為培養(yǎng)人的活動就是要使每個人的個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健康的發(fā)展,從而使每個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獨立和創(chuàng)造性。校本課程關注每一個學生的不同需求,給學生一個自由發(fā)展的空間。具體體現在課程的設置及課程內容的選擇和設計上的多樣性、課程內容的可選擇性和豐富性。
。薄⒁匀藶楸。傳統的課程強調學科知識,忽略了學生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真實體驗。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學習經驗,課程實施中強調學生發(fā)展的主體性、主動性。關注每一個學生發(fā)展的差異性。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與眾不同的主體,滿足每一個學生不同的發(fā)展需要。
2、給學生留下空間。個性的發(fā)展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間。學生作為校本課程開發(fā)的主體之一,有課程決策的權利。課程開發(fā)是一個動態(tài)的。不斷完善的過程。課程內容和結構都在師生互動中完成。尊重學生的興趣與經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留下了一個空間。
。、差異性教育:國家課程強調人才規(guī)格的整齊劃一,忽略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校本課程開發(fā)為學生提供了自我個性張揚的現實條件。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對自己要學的內容作系統安排,根據自己的發(fā)展需要形成具有獨特性的個別化課程。教師作為課程的組織者與指導者,要研究學生的需要和發(fā)展的可能性,注重個別指導,盡可能滿足學生不同的需要,從學生經驗出發(fā),提供差異性課程,作到因材施教。
。础⒄n程以學生為中心。校本課程開發(fā)是以學生的的需要出發(fā)的,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而存在的。學生實際需要什么,成人不一定清楚,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主體之一就是學生自己,更能夠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精選對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與技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智慧教育平臺教研心得體會 篇11
智慧教育觀摩研討學習反思這一次去安徽省蚌埠出差,來到了蚌埠第二中學,參加第四屆全國智慧教育課堂觀摩研討會暨20xx年全國智慧教育觀摩研討活動(蚌埠二中站),幾天下來的學習可謂是,收獲大大,其中唯一遺憾的一點是:這些東西也只是停留在思想方面,沒有經過實際的實踐和聯系,感覺還是像空中樓閣。
先說說這次的收獲,最起碼對“智慧教育”的理念有了初步的、新的認識。以前聽也沒聽過的理念現在有了初步的了解,以前只是聽聽別的`老師的口傳,現在自己也親臨現場去感受科技和智慧帶給我們的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上的新變化。
現在我們學校正在大力倡導信息化班的教師和學生使用信息技術上課學習,其物化的實物也就是通過平板學習。利用平板一是可以利用優(yōu)質的網絡資源;二是可以讓學生提前預習,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課堂接受力:三是也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大數據處理,及時的檢測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四甚至是可以通過這種新型的教育手段,在課堂上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等。
但同時我們也發(fā)現這其中存在著很多的現實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比如說,一是在真正的課堂中平板的使用性、它的有效利用率有多高?二是通過平板可以提前預習,學生的課下學習壓力是否更加沉重?三是教師和學生對這種教學手段的把控應該到何種程度最恰當等等,這都是值得我們現在要重點思考的,也是亟待解決。
這一次的出去“充電”不管怎樣,覺得還是收獲大于困惑,而且自己正在面對著或者說即將面臨著這樣的問題,期待自己下周一平穩(wěn)的表現。
智慧教育平臺教研心得體會 篇12
20xx年5月10日—12日,我有幸去東庭參加了xx省“生本高效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成果展示研討會。會上聆聽了省語文教研員李家棟老師做的理論講座。接著便是z省特級教師薛法根的精彩課堂展示以及薛老師與觀眾的現場互動。隨后,是來自全省的五所實驗區(qū)學校的推出的7節(jié)生本高效課堂展示。時間雖短,收獲頗豐,F將自己的點滴體會梳理如下:
李家棟老師先介紹了生本高效語文課堂存在的問題和研究成果,這讓我對今后的語文教學有了明晰的方向感。
現階段的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一是學生有效的自主學習活動少,教師無效的教學組織活動多;二是課堂預設的教學活動多,生成的教學活動少;三是教師組織檢查的活動多,有價值的引導活動少;四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活動少,喪失學生學習興趣的活動多;五是單一的教學資源多,豐富的有文化含量的教學資源少
生本高效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研究目前取得的成果:
1、明確了其內涵。生本高效語文課堂是以促進學生生命發(fā)展為本,關注了學生生活經驗,尊重的學生生長需要,遵循了語文學習與語文教育的規(guī)律,師生共建的、生態(tài)的、在一定時間內實現教學效益最大化的語文課堂。
2、形成了若干理念。如全面了解學生,充分尊重學生、學課文是為了學語文,教學內容=預設內容+生成資源。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等。
3、課堂是生命課堂、生活課堂、生活課堂、生成課堂、學生學習語文是自自主實踐,主動預習、主動讀書、主動記憶、主動思考、主動表達、主動合作、主動延伸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中是少教中的教,只叫學生不會的。
4、基本要素已經明確。李家棟老師引領大家研討并確定了“生本高效”課堂教學的結構,即嘗試自學、合作交流、探究解疑、拓展補充、評價反饋五步,統一建立《自主學習記錄本》。
薛法根老師的《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更讓人領略到了大師的風范。薛老師打破了我們以往的教學思路,展現了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通過讓學生反復質疑,引導學生概括出議論文的寫法。我相信,學生上完這堂課弄明白的不僅是議論文的結構和寫作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種辯證的思維方式。
通過這幾天的觀摩學習,我發(fā)現這7節(jié)展示課都體現了“生本高效”。比如說,在田曉玲老師的《凡卡》一課上面,學生就表現的很好。田老師在帶領學生理解“和爺爺一起砍圣誕樹”來反襯凡卡悲慘的命運一段時,反復指導學生填空:“多么的日子!”讓學生自讀自悟,使得感情與主人公共鳴。尤其是田老師自創(chuàng)了一段文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朗讀時,學生精彩的表現贏得了陣陣掌聲。此時,教學難點巧妙的被解決了。再比如說,在王璇老師執(zhí)教的《窮人》一課,老師通過引導學生通過環(huán)境描寫、心理描寫體會內容和表達方法,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了課文。
兩天的學習,有些東西是有感而難言的,因為明確了方向,所以我會堅持不懈地去嘗試,追求生本高效的語文課堂。
智慧教育平臺教研心得體會 篇13
10月24日,zz一行四人,赴z高級中學參加為期半天的教研活動。
本次活動是z中學為進一步加強與兄弟學校的合作與交流、推動教育教學的改革與發(fā)展、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而與z教育局教研室共同舉行的以“智慧課堂”為主題、以“同課異構”為主要形式、彰顯“大成教育”理念的對外公開教學研究活動。本次活動z中學邀請了省內外部分優(yōu)秀教師展示獻技,并聘請了專家進行了精彩點評。
就語文學科而言,學校開設了四節(jié)課,分別是兩節(jié)高一年級的《聽聽那冷雨》和兩節(jié)高三年級的《詩歌鑒賞——思想情感》,意圖通過相同課題不同設計的“同課異構”的形式顯示授課者的不同智慧,在比較中各顯特色,并相互學習、相互促進。
我聽了兩節(jié)高三年級的《詩歌鑒賞——思想情感》。第一節(jié)是由z市教科研賽課一等獎獲得者z老師所上,第二節(jié)是由z省z中學、蘇派語文青年會課省一等獎獲得者z老師所上。兩者的共同點是都采用了“詩歌舉例——方法概括——習題演練”的流程,教師對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在教學過程都很注重對課堂的引領和對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培養(yǎng),通過問題的設計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視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學生參與認真有序,討論積極主動,展示深度高效。從教學效果看,學生參與度廣,教學目標達成度高,效果非常好。不同點是:王老師的課的`詩歌思想情感方法概括除了從作者、標題、注釋、意象、關鍵字句等常規(guī)角度考慮外,還從詩歌題材詠物詩、敘事詩、抒情詩等角度進行方法概括,顯得比較全面。潘老師的課比較緊湊、課件精美、上課富有激情,向我們展示了教師深度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對課堂嫻熟的掌控能力。
課后由z中學校長、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z對語文課進行了點評。張校長的講話包括三個部分:一、談對“智慧課堂”的理解,對授課老師的評價;二、談天一中學的學校建設;三、談學校的教師隊伍的成長。張校長指出教師的成長要經過“合格教師——成績好的教師——學生喜歡的教師——智慧型教師”的過程,學校在語文建設方面實行“三年一貫制”,教研組根據教師特長,把教師分成不同小組,分配相應的教學內容作業(yè)布置等學科資料的編寫任務,做到高中三年教學內容層進性和系統性,把時間均分為三部分,分別用于語基、閱讀和寫作,學校每周都有專門的閱讀課,指導學生閱讀相應書籍,每學期都有確定的作文寫作的類型和內容的訓練!叭暌回炛啤钡南到y性可以給我們的教學一定的啟發(fā)。
智慧教育平臺教研心得體會 篇14
通過從第一階段的實際操作學習,結合自己軟件進行課件的制作。讓我從中明確了學習的關鍵。軟件的操作是重點但不是難點,難點是對教學內容從智慧課堂的方向進行設計。更新教學觀念才是學習的關鍵。
在第二階段進行課件制作時,我遇到的問題是側重于沒有操作的方向,坐在電腦旁無從下手。經常停留在一頁課件里反復糾結,反復修改,無法進入下一頁的設計?偸怯X得課件的制作不如人意,思緒斷斷續(xù)續(xù),軟件應用起來也不能得心應手。處于一種在不成熟思路中用不熟練的操作去進行教學設計,所以學習的效率特別低。一個課件要花很多時間,很多心思,很吃力的去完成;對比ppt的教學設計這太費時了,導致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對二部分的學習任務完成效果不理想。
在一次ppt教學中,無意識用智慧課堂的教學設計去替換其中幾個部分的教學設計,我找到了新的教學設計與學習的思路。那就是結合ppt的教學思路,從中去發(fā)現教學設計中缺陷,再用智慧課堂的設計去彌補其中的不足。這樣結合起來,制作課件的速度明顯快了很多。由此,我從中反思到軟件操作學習的關鍵不在于單純的功能學習,軟件功能學習很多遍后腦里仍是一片空白,只有當有了教學思路后,需要進行功能設計時進行學習,那樣學習效率才會高。所以,更新教學思路才是學習的關鍵。只有理解了智慧課堂的教學理念后,再結合具體內容進行整體的構思,那樣學習才會有方向有重點,這樣學習才會事半功倍。
《黃愛華與智慧課堂》,我覺得是一本很值得小學數學教師一讀的書。在這本書中記錄了黃愛華個人的成長之路和他的教學主張。同是數學教師讀后更令我慚愧,黃老師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
首先我覺得身為教師,特別是一名理工科的數學教師,黃愛華老師的成長之路上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從不放棄學習與閱讀的習慣。他從走出校門,并沒有停止學習的腳步。從教以后,他更是流連書海,如癡如醉,頁頁精讀,行行品味,字字琢磨。為了掌握教學規(guī)律,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尋求新的突破,他的業(yè)余時間幾乎都用來鉆研教材,翻閱資料,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他研讀過數學教學法,比較教育學,兒童心理學,以掌握兒童發(fā)展的認知規(guī)律;分析過小學數學教材的知識體系,研究過國內外不同教法的特點,不斷探索兒童認知的最佳建構過程。每年新年伊始,他都會列出書目,制定詳細的讀書計劃,每年至少讀五本教育專著,讀中外教育史,讀中外教育名著,并做好閱讀札記。多年來,所做的筆記就有80多萬字。書,是他最好的朋友。學無止境,生活中的萬物在他眼中都好似一本本鮮活的教科書,而他則是那一個最癡迷的讀者。因為,他堅信:向書本學習,因書本而智慧;向他人學習,因他人而智慧;向萬物學習,因萬物而智慧;無所不學則無所不智也。
如果說,學習是成長的原動力的話,那么,思考是最好的學習方法。黃愛華老師說:思考,讓我的課堂充滿了生命的活力。也正是思考,讓我課堂呈現出別樣的風采;還是思考,引領著我的人生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黃愛華時刻都在備課,把生活中的情境靈活的運用到我們的數學課堂中,十分自然,又讓他的學生覺得數學確實在生活中是無所不在的。
他主張開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學習數學的大課堂;依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出學生去思考和實踐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做“數學實驗”,親身體會如何解決問題。把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老師就是一個“適宜的點撥者、親切的慰藉者、無私的協助者和誠摯的合作者”。
在教學方法上,他關注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等方面的發(fā)展,讓學生愿意親近數學、了解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自己所生活的環(huán)境與社會”。課堂教學中力求:引人入勝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情四射地開展探索研究、意猶未盡地實踐延伸。
美妙的課堂還來自于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把情境教學、游戲教學、愉快教學融為一體,便能不斷把學生帶入一個新的境界。在“圓的認識”一課,他巧妙運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出小猴子坐在方形和橢圓形車輪的小車里顛簸起伏的畫面,樂得學生哈哈大笑;在“約數和倍數的意義”一課的結尾,他別出心裁地設計了“動腦筋出教室”的游戲,要求學號數能被2、3……整除的學生依次出教室,全場的學生都要說出誰是幾的倍數。當最后剩下學號是質數的同學時,他便問:“老師出一個什么數時,我們都可以離開教室?”學生們大聲回答:“1”……在一次全國的公開課上,當課上到這里,全場800多名教師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傊,在教學中他關注學生的發(fā)展,為學生發(fā)展而教;尊重學生,與學生“和”“平”相處。
閱讀得比較粗淺,借用一位老師的話“與其說黃愛華老師是一位名師,倒不如說黃愛華老師是一本書,一本只有認真思考、認真實踐后才能讀懂的書”。我想,這本書今后我不光要熟讀,細品,更要在教學中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