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牡丹亭賞析
《牡丹亭還魂記》(簡稱《牡丹亭》,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是明朝劇作家湯顯祖創(chuàng)作的傳奇(劇本),刊行于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牡丹亭賞析,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賞析(1):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可能有時男女之間感情的產生,簡單到只需一個表情,一個動作,一句語言,只要感覺對了,一見鐘情也就自然而然的會發(fā)生!赌档ねぁ防锏亩披惸锖土鴫裘吩趬糁邢嘁姡闼蕉ńK身。湯顯祖這樣寫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感情,也讓故事本身帶有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我們凡夫俗子常常認為夢中的所見所聞是不可靠的,但杜麗娘偏偏就堅信夢中的男子便是他的如意郎君。杜麗娘為感情能夠生,能夠死,生生死死都要和所愛的人在一起,這是何等的一種境界!
在深閨里的杜麗娘寂寞苦悶,雖然她才貌端妍,聰慧過人,但苦于無人欣賞。無限春光的園林,讓她感受到了青春的完美,促使了她對美對愛的思想覺醒和強烈追求。湯顯祖在題詞中有這樣一段話來解釋他的“至情”理論“生者能夠死,死能夠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這種貫通于生死之間、如影隨形的“至情”呼喚著精神的自由與個性的解放。為了追求自由感情,杜麗娘與封建禮教進行了艱苦的斗爭,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杜麗娘的死,并不意味著她的斗爭就失敗了,相反,這正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柳夢梅為了救杜麗娘私自掘墓,兩人不告知父母,便私自結婚。杜麗娘和柳夢梅的這些行為證明他們反抗封建禮教的態(tài)度變得更加的強烈。
湯顯祖在《牡丹亭》中把幻想與現(xiàn)實緊密的聯(lián)系起來,在情感思想表達上,利用了多重的藝術手法和典型的浪漫主義風格。我們能夠看到杜麗娘和柳夢梅之間的感情是具有虛幻色彩的,但是他們結合所遭遇的阻力卻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主義色彩。杜寶在得知柳夢梅是他的女婿后,不但不認,還想把他亂棒打死,在得知女兒復生的事后,不僅僅沒有高興,還稟奏皇上擒打妖女。杜寶之因此這樣做是為維護封建禮教。說白了是怕杜麗娘和柳夢梅兩人的行為阻礙了他的官位尊嚴。為了物質權利名譽,女兒女婿也能夠犧牲。這就是社會的現(xiàn)實。
《牡丹亭》一部感人至深的戲劇作品,悲中有喜,喜中襯悲。
賞析(2):
戲劇也是一種娛樂,這個娛樂是一種精神的娛樂,不是感官刺激的皮肉之樂。我們人類的娛樂有兩種:一種娛樂就是滿足我們感官需要的皮肉之樂,一種就是精神之樂。
而傳統(tǒng)名劇《牡丹亭》就到達了精神的娛樂!赌档ねぁ防镞叺闹魅斯鴫裘、杜麗娘兩個人青春之愛,一見鐘情,甚至發(fā)生了兩性的結合。而當時湯顯祖的表現(xiàn)手法是比較精神的,他用了一段叫“花神舞”的場景來表現(xiàn)兩個個的青春之愛。我們看了以后就明白了男女主人公的感情。
我認為,好的戲劇它的文化好處在于,它是通過擴大和優(yōu)化人們的生活空間,豐富或詩化他的生活資料,來表現(xiàn)人的精神追求,這樣的戲它的文化含量肯定是大的。那么有的同學可能要問了,你講戲劇能夠擴大和優(yōu)化人們的生活空間。怎樣擴大?我們的生活那么大,而戲劇舞臺此刻大一些,過去的舞臺也就是那么幾尺見方,那么一個小的舞臺怎樣能夠擴大?會提出這個問題。那么我的回答是,戲劇這個舞臺是既小又大。講它小,是正因它的物理的空間,它的物質的外殼是很小的,就幾平方米,這是它的小。那么我講它的大,就是正因當代戲劇里面,表現(xiàn)人的某種精神追求的時候,它反映的心理空間,精神空間,是十分大的,是超越你這個生活空間的。因此湯顯祖寫戲,他叫夢,“臨川四夢”。他的《牡丹亭》也是寫一個夢。正因你們都做過夢,當你做夢的時候,同時進入一個最自由的境界,你在生活中受到的一切束縛都會被拋開,因此湯顯祖在寫戲的時候,他就利用這個夢來展開他的想像,無限地擴大了這個生活的空間。而且把實際生活中所沒有的暫時不可能的,但是他想到達的東西,表此刻這個夢中。也就是在他營造的這個舞臺上來到達。那么從《牡丹亭》這個戲本身來說,這個戲五十五出,明代的傳奇是比較長的,如果一天演三小時的話,那要演十天才能演完。
那么《牡丹亭》再長,就算你演三十個小時,也只有三十個小時。可這三十個小時當中要表現(xiàn)的時刻,從這個作品的劇情帶給的時刻,就不只三十個小時了,最少有三年。從杜麗娘到后花園游園到做夢,做夢與柳夢梅發(fā)生感情,然后又死,死了以后到復活,到三年之后柳夢梅趕考,飄過這個地方,拾畫、叫畫,然后把她重新挖掘出來,人復活,然后到柳夢梅中了狀元等等全劇這個過程,要演三年多的時刻。地點就更不好講了,它的物理的空間就一個舞臺,實際上那里面牽扯的地點從南安,正因杜麗娘的父親是一個南安太守,這么一個地方的官,因此杜麗娘也是一個貴族,一個貴族小姐。從南安到嶺南到廣州,柳夢梅是從那邊過來的,到嶺南到杭州到揚州,那個范圍也十分大,那么那里面涉及的人物的生活環(huán)境,有人間、有地獄、有官方、有民間、有城市、有農村、有人、神鬼,都涉及了。因此它的內涵是遠遠超出了它的物理空間所帶給的條件。那么同學可能要問,說這種擴大或優(yōu)化生活空間也不光是戲劇,小說也會有,詩歌也有。是的,是有的。但是戲劇的不一樣,就在于它是一種直接應對觀眾的演出,就像我們此刻我給你們演講,實際上我們也是種直接交流。正因我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我不是電影,如果我這個地方是電影在放的話,那是一個銀幕,你們看,但銀幕不能對你們有任何表示,你們一個人沒有也能夠照放,如果演戲的話就是我跟你有交流。比如我此刻講的,你感興趣了,你聽。如果我講的離題了,不好了,你不感興趣了,你不聽,甚至站起來走了。我的情緒受到影響,甚至講不下去了,當場就有交流。因此這種優(yōu)化和擴大生活空間的狀況,是不一樣的,跟小說是不一樣的。
那么湯顯祖在《牡丹亭》里他要擴大和優(yōu)化人們的生活空間來豐富或詩化人們的生活資料的時候,他主要是突出一個“情”,我覺得“情”這個字太重要了。那么回到湯顯祖,他寫這個戲的時候,他說我怎樣突破這個現(xiàn)實世界,我建立一個更大的世界呢?他說情。正因這個感情能夠超越人們的生存環(huán)境,去追求一個更加高的東西。這一點我認為,是《牡丹亭》它創(chuàng)作思想當中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因此它能超越這些物理的時空,創(chuàng)造另外一個十分美的人的感情的世界,就是青春的頌歌,感情的頌歌,自由個性和解放的頌歌。那么這種感情狀態(tài)往往看不見,正因它屬于精神的領域,往往看不見。因此明代有個批評家,他說湯顯祖的本事就在于一般的人能夠畫出灰塵,但是這個風不大好畫,風,我們畫一個圈,那個風看不見,你看見的是它刮起來的灰塵,有一個圈,風就不大好畫。他說冰能夠刻,但是空氣你就抓不到,他說湯顯祖的高明就在于他就能夠畫出那種你看不到而感覺到的東西,因此還是人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
賞析(3):
《牡丹亭》反禮教、反理學的主題,主要是通過塑造杜麗娘的形象來表達和體現(xiàn)的。湯顯祖在《牡丹亭》的“題詞”中說:“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能夠死,死能夠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憋@然,湯顯祖是把杜麗娘作為“有情人”,并且是到達了“情之至”的“有情人”來塑造的,十分明確地與禮教、理學的排斥、否定“情”即所謂“去人欲”針鋒相對的。成功地塑造了反封建的戰(zhàn)斗光輝的杜麗娘形象,這是《牡丹亭》突出的重大成就。
杜麗娘的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有一個成長過程,并包含著必須的復雜性。湯顯祖一方面通過人物關聯(lián)帶給杜麗娘的生活環(huán)境,一方面通過劇情發(fā)展揭示杜麗娘的內心活動,從而表現(xiàn)了杜麗娘叛逆性格的成長過程及其復雜性。
杜麗娘是個封建官僚的女兒。她的父親杜寶任南安太守,自稱“西蜀名儒”,是以儒學傳家的。封建社會講究門第家聲、光宗耀祖,要求兒子盡孝道,而最大的孝道則是飛黃騰達之后“揚名聲,顯父母”。杜寶因膝下無兒,就對杜麗娘格外看重,竭力把她培養(yǎng)成標準的“淑女”,在家是個敬父母的溫順女兒,出嫁是個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杜寶一心指望杜麗娘“他日到人家,知書知禮,父母光輝”。因此,杜麗娘從小受著嚴格的封建教育,男女《四書》都能夠背誦,她不能自由行動,也不能自由思想,絕不允許有個人的意志和感情。她被嚴密地關在家庭里,同外界社會是完全隔絕的;她同時被嚴密地關在閨房里,同外界自然也是完全隔絕的。按照封建時代對婦女的要求,她只能做一具行尸走肉。實際上,杜寶的家庭里本來就充滿著腐爛霉臭的氣味,在理學思想的統(tǒng)治之下,一切都喪失了自由,喪失了活力,喪失了生命。生長在這樣家庭里的杜麗娘,禮法、家規(guī)、女誡、婦道等等象一重又一重的枷鎖,緊緊地套在她的身上。她正因疲乏,白天稍為睡一會兒,都被認為是行為放縱,有失檢點,就連她在裙子上方繡了成雙成對的花鳥,也要引起封建家長的大驚小怪,被看作是了不得的邪思妄念。就這樣,杜麗娘確乎馴良得象一頭羔羊。她的丫環(huán)春香說她:“名為國色,實守家聲。嫩臉嬌羞,老成尊重!钡艑氝不滿足,他與杜麗娘的母親商量決定,專門請了一位塾師陳最良來教杜麗娘念書,目的倒不在乎要杜麗娘學文化、長知識,而在于用儒家圣賢書籍使杜麗娘“拘束身心”!熬惺硇摹,就是不準自由行動,也不準自由思想,一切都服從于“理”。
湯顯祖在《牡丹亭》中,通過描述杜寶、杜母、陳最良這樣的人物,向讀者和觀眾展示了杜麗娘所應對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杜寶這些人代表封建勢力,代表禮教觀念,代表理學思想的統(tǒng)治。杜寶給人們的印象是一個正派的官僚,他忠君愛國,也還注意民生疾苦。但他實際上除了擺出一副道貌岸然的古板面孔以外,什么才能都沒有,顯得極為平庸。他奉命防御敵軍,臨陣對敵卻是束手無策,只好使用賄賂方式、欺騙手段來解除圍困。而對自己親生女兒卻是那樣的嚴厲、冷酷,女兒病重垂危,他絲毫不放在心上,以為但是是傷風感冒,連醫(yī)生都不請。他只盼著女兒將來為他這個“名儒”增添光彩。對于妻子,他也是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呼來喚去,督促妻子對女兒嚴加管教。杜母雖然比杜寶懂得疼愛女兒,她說過“宛轉隨兒女,辛勤做老娘”的話,但她還是標榜自己娘家“世出賢德”,要給女兒做個“賢德”的楷模,凡事由杜寶作主,說是“但憑尊意”,一切照您的意見辦。她要把杜麗娘關在閨房里,認為“凡少年女子,最不宜艷妝游戲空無人之處”。她被封建禮教毒害了,又拿封建禮教去毒害自己的女兒。陳最良作為“腐儒”,也是被封建禮教毒害了的。湯顯祖對他有批判,又有同情。他從小攻讀儒家經典,但鄉(xiāng)試考了十五次,整整耗費了四十五年,仍然沒有功名,最后連廩生的膳食都給取消了,教書糊口也靠不住,被人稱為“陳絕糧”。他生活沒有著落,還迂腐得近于愚昧,陷于不能自拔的境地。他教杜麗娘念書,就只知道“孟夫子說的好,圣人千言萬語,則要人收其放心”。這跟杜寶說的“拘束身心”是同樣的意思。湯顯祖通過杜寶、杜母、陳最良等人物寫出杜麗娘的客觀處境,一個使人窒息的客觀處境。杜麗娘在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里循規(guī)蹈矩,唯父母之命是從。在新春時節(jié),她跪著給父母敬酒祝壽,表示她的孝心。杜寶要她在刺繡女工之外,就應“知書知禮”,她就說:“從今后茶余飯飽破工夫,玉鏡臺前插架書。”她在梳妝臺前擺上書冊,要認真讀古圣先賢的典籍了。拜見塾師陳最良之前,她曾自夸“儒門舊家教”,“女為君子儒”,她甚至要求丫環(huán)春香跟她一同學習古代賢達婦女的榜樣。她對春香說:“你便略知書,也做好奴仆。”意思是春香略為讀點書,就會懂得尊卑長幼的關聯(lián),好侍候主子,當個忠實的奴仆。這些狀況都證明能背誦男女《四書》的杜麗娘,的確象春香說的那樣“老成尊重”。
但是,在“老成尊重”的表象下方,杜麗娘的內心深處卻積壓著長期的郁悶。她作為一個封建官僚家庭里的小姐,養(yǎng)尊處優(yōu),并沒有什么生活的負擔和痛苦,更不存在饑寒的威脅,而切身感受最突出的就是對封建階級內部身心不自由的不滿,對個人青春、美麗的無端辜負的擔憂,對將來婚配歸宿的嚴重關注。這是杜麗娘性格中穩(wěn)重、文靜、溫良、柔順一面之外的抑郁愁煩、焦慮不安的另一面。杜麗娘表面上“老成尊重”,實際上在內心中對自己的處境有著反感,對自己的未來存在著深深的憂慮。但是這一面杜麗娘是竭力克制的,被她深深地掩藏在心底。她對于春天并非無動于衷。她在準備游玩花園時,春香曾說:“恁今春關情似去年!眲∽骷彝ㄟ^春香之口披露了她的內心。但是她給自己父母敬酒祝壽,本來由于春光明媚才這么做的,但她卻淡淡地說了兩句“嬌鶯欲語,眼見春如許”,一點也不流露她對春天的愉悅和憂傷的感情。在[鬧塾]這出戲中,調皮的春香十分不滿意讀那些枯燥乏味的儒家經典,故意跟陳最良搗亂,杜麗娘與春香本來有同感,但她照樣裝著很認真、很嚴肅的樣貌,要處罰放肆的春香。杜麗娘的莊重、矜持恰恰反映著她排解不開的內心矛盾!赌档ねぁ繁憩F(xiàn)“情”與“理”的沖突,在這出戲中反映得相當具體、生動。同時也就在“情”與“理”的沖突中,通過春香的“鬧學”,揭示了杜麗娘的內心矛盾與性格發(fā)展。
。垠@夢]這出戲分“游園”和“驚夢”兩個部分。這出戲中,表現(xiàn)杜麗娘讀了《關雎》詩以后,把長期壓抑在心底的郁悶憂愁引發(fā)了出來。但是禁閉在深閨里的杜麗娘除了越發(fā)苦惱悲哀以外,再沒有別的辦法。她在春香的提議下,到府衙后面的花園里去游玩消遣。游玩花園本來算不了什么,而對杜麗娘來講,卻是一種大膽的行為,使她長期被壓抑的郁悶憂愁逐漸轉化為反抗的因素。她身子挪出了閨房,思想上也就開始越出了禮教的限制;她腳步踏進了花園,行動上也就開始走向了叛逆的道路。在“游園”之前,杜麗娘為游園精心打扮。在“游園”過程中,先被一片絢爛的景色所吸引,可舉目一望,花園中的建筑卻破敗不堪,可謂“斷井頹垣”,根本無人料理,也無人到那里來,豈不辜負了爛漫的春光?杜麗娘把自己比作沒有趕上春天開放的牡丹而十分憂傷,再也沒有游園的興致了,于是情緒頹喪地回到閨房。以下就轉入了“驚夢”部分,杜麗娘夢見在花園里會到了一位互相傾心愛慕的少年書生。杜麗娘“游園”時的哀怨,跟鳥語花香的春天景色很不協(xié)調,然而跟她的處境身分卻是十分吻合的。她由“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聯(lián)系到自己年輕貌美而面臨著一個暗淡的未來,落得一個可悲的命運。在現(xiàn)實生活中,她沒有出路,她既享受不到《西廂記》中崔鶯鶯游玩佛殿那樣的一點自由,也絕對碰不上崔鶯鶯遇見張生那樣的偶然機會。她沒有勇氣和可能掙脫封建家庭的羈絆,而又不肯放下對感情、幸福的向往、追求,結果,她所盼望的也就在虛幻的夢境中出現(xiàn)了。
杜麗娘在夢境中好象是自由自在的,但夢醒以后,周圍還是禮教森嚴的冷酷現(xiàn)實。但是,讀了《關雎》詩、游了后花園的杜麗娘,性格已經有了變化。她夢醒以后,又去花園中“尋夢”。如果說“游園”里面的“驚夢”是由客觀的春天景致所引動而起的,那么,夢醒以后再去“尋夢”就是杜麗娘個人內情緒感的主動要求了。她說:“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愿,便酸酸楚楚無人怨!倍披惸锏男愿翊_實變了。當然,“尋夢”并沒有“尋”出任何結果。就這樣,杜麗娘因情而病,因病而死。杜麗娘的死,是封建禮教的精神摧殘所造成的。但是,死對杜麗娘來說,不是她感情追求的終結,而是她感情追求的開始。湯顯祖讓杜麗娘的鬼魂繼續(xù)爭取自己的未來。在幽冥世界的杜麗娘最后找到了她夢中相會過的情人,這就是柳夢梅;又由于柳夢梅,她居然復活了。柳夢梅的形象,不如《西廂記》的張生那么鮮明,他也不是和杜麗娘平分秋色的同等重要主角,但他在完成杜麗娘的性格發(fā)展上卻起著不容忽視和必不可少的作用,表現(xiàn)了杜麗娘的堅持精神和執(zhí)著態(tài)度。
《牡丹亭》是浪漫主義作品,杜麗娘是作家運用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塑造出來的人物形象。杜麗娘的一生經歷了四個階段、三種境界,也就是從現(xiàn)實到夢幻,再到幽冥,再回到現(xiàn)實,基本上是由生而死,又由死而生,劇作家賦予“情”以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他為了展示“情之所必有”的理想未來,懷著熱烈的感情,通過虛幻離奇的情節(jié),描述杜麗娘的斗爭及其勝利。杜麗娘因傷春而入夢,因入夢而得病,因得病而死亡,因死亡而會合意中人,實際上不限于男女感情,它包括一切合理的生活欲望與要求。這樣的欲望與要求,在封建禮教嚴酷統(tǒng)治的現(xiàn)實社會中得不到滿足,于是只好把理想寄托在人世以外。在劇作家看來,那超越現(xiàn)實境界中的完美幸福是正當?shù)、合理的,因此杜麗娘在夢幻中得到花神的庇護,在幽冥中得到判官的支持;同時劇作家還徑自認為那種完美幸福是真實的,他說:“夢中之情,何必非真。”而且劇作家又進一步把杜麗娘所經歷的人鬼兩途,結合處理為一個現(xiàn)實的人持續(xù)進行著的斗爭,所謂“是人非人心不別”。以往一般帶有浪漫主義幻想的感情故事,在主人公死后往往雙墓上長出連理樹木或魂魄化為彩色蝴蝶結束,而湯顯祖則把主人公的死作為斗爭的新轉折,讓在幽冥中的杜麗娘與柳夢梅自由結合。湯顯祖又不滿足在超現(xiàn)實
的境界中寫出就應如此,他繼續(xù)把就應如此的理想描述引回到現(xiàn)實生活里來,這就是“鬼趣里姻緣,人間判貼”,幽冥中的自由結合在人間來獲得圓滿成功。這無疑是告訴讀者和觀眾,堅持不懈、百折不撓就能夠打破一切精神枷鎖,爭取到自己應有的生活權利。浪漫主義也就是理想主義。為著追求一種理想而表現(xiàn)出強烈的激情,表現(xiàn)出對反抗斗爭的堅持、對腐朽傳統(tǒng)的叛逆,這是作為浪漫主義劇作的《牡丹亭》的主要創(chuàng)作特色。
《牡丹亭》的浪漫主義也帶有消極成分。湯顯祖為了突出顯示“情”的力量,便把主人公的斗爭基本上限制在個人精神生活的領域,結果主觀感情決定一切。他對“情”本身的明白,也陷入了不可知論,說是“情不知所起”,因而有關杜麗娘“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愿”的描述,總象蒙上了一層煙霧,再加上曲詞往往幽深隱晦,就更給人以迷離恍惚的感覺。湯顯祖曾說過:“以若有若無為美!边@種審美觀念的背后是他的浮生若夢的虛無主義思想,這種思想在他晚年的劇作,如象《南柯記》、《邯鄲記》就發(fā)揮為“情悟”,就是說“色即是空”,湯顯祖之后就從宗教去尋求歸宿和解脫了。
創(chuàng)作背景
湯顯祖自幼心性靈慧,才華卓越,但因時運不濟、兼得罪權貴而四次科舉考試失利,使湯顯祖對科舉制度的弊端與權貴以勢壓人、惡意報復的丑陋面目有了清醒深刻的認識,人生之路上的磨難,未能改變湯顯祖堅持自己、重視德行的做人準則,反而造就了他堅定意志、注重操守品行的風格。不久,身處官場險途的湯顯祖慢慢消減了其經世致用的雄心壯志,上疏貶官事件后,湯顯祖下定決心告別官場,將滿腔報國熱情投注于戲曲創(chuàng)作之中。重情重義的湯顯祖始終將“情”與“志”緊密相聯(lián),并指出“萬物之情各有其志”,很早就開始嘗試以言情主題為核心開展戲曲創(chuàng)作。而湯顯祖與好友之間“夢生于情”、“情生于適”的友情互動帶給了他特別的感情體會,最終促使湯顯祖走上“因情成夢、因夢成戲”的創(chuàng)作之路。
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湯顯祖辭官,回到家鄉(xiāng)江西臨川縣的鄉(xiāng)村閑居。這一年他49歲。他在生活中耳聞目儲了一些青年男女的愛情遭遇,這些經歷激起了他的創(chuàng)作感情;剜l(xiāng)不久,他就開始了《牡丹亭還魂記》的寫作。《牡丹亭還魂記》據明人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改編而成。
在明朝初期,由于各地方語言、風俗以及傳統(tǒng)音樂的差異,傳奇劇可以說是諸腔競作,包括了大量風格各異的地方聲腔。到了明朝中期,南曲中最為盛行的四大聲腔為:“海鹽腔”、“余姚腔”、“弋陽腔”、“昆山腔”。嘉靖、隆慶年間,以魏良輔為代表的一批戲曲音樂家,對昆山腔進行了全面改進。在唱曲的板眼、宮調等方面,伴奏方面,氣韻和平仄的使用方面,將昆山腔進行重新的規(guī)劃整理,創(chuàng)立了一種清新典雅的聲腔風格,時稱“水磨調”、“冷板曲”。 《牡丹亭還魂記》就采取了由海鹽腔衍化而來的宜黃腔為基礎寫作。
人物介紹
杜麗娘
女,16歲,南宋初年江西南安太守杜寶的獨生女兒,自幼深得父母寵愛。生得花容月貌、嬌美無比,性情中有溫文爾雅、堅韌執(zhí)著的一面,也有柔腸百結、多愁善感、癡心重情的一面。與嶺南書生柳夢梅夢中幽會,醒后思念成疾。香消玉隕,后在柳夢梅、石道姑、胡判官、牡丹仙子等人、神的幫助下,還魂復生,并與柳生歷經重重磨難終成眷屬。她雖深居閨閣,接受封建禮教的熏陶,骨子里卻蘊藏著對傳統(tǒng)禮法的叛離意識和對殘酷現(xiàn)實的反抗精神,內心燃燒著掙脫封建牢籠、粉碎理學枷鎖、追求個性解放、向往美好愛情的強烈愿望。她因情而亡,又因情而生,既是一個被封建時代扼殺的悲劇人物,又有一段被藝術塑造的浪漫人生。
柳夢梅
原名春卿,男,20歲,嶺南書生,唐代詩人柳宗元后裔,英俊瀟灑,氣質非凡,博學多才,志向遠大,卻時運不濟,父母早亡,舉目無親,僅靠先柳宗元的仆人郭橐駝之后郭駝經營果園花圃供養(yǎng),盡管生活窘迫,仍心志高遠,堅持發(fā)奮苦讀,既有報國之志,卻又懷才不遇,后歷經磨難,終于實現(xiàn)抱負,高中狀元。他雖一身書卷之氣,卻又不乏正義豪邁之心,且又有血氣方剛、年少輕狂之氣,常常仗義執(zhí)言,打抱不平。他與杜麗娘因夢生情,忠貞不渝,真情不移,癡心不改,為麗娘的重生冒殺頭之險掘墳救人,用自己敢作敢為的行動成就了一段絕世愛情。
杜寶
男,50多歲,杜麗娘父親,唐代詩人杜甫后裔,歷任南安太守、淮揚安撫使、平章軍國重事(相當于丞相),文武雙全,有百步穿楊之絕技。封建統(tǒng)治階級內正派人物的典型代表,性格古板固執(zhí),思想頑固僵化。一方面他視封建禮教為天經地義,信奉“存天理,去人欲”的理法教條;另一方面又清名惠政,恪盡職守,上憂國家安危,下重百姓疾苦,不取民間分毫,頗著聲名,深受皇帝器重和百姓愛戴。
陳最良
男,杜麗娘的家庭教師,年過六十,他滿腦子仁義道德,滿口之乎者也,一心一意要把這位年輕美貌的女學生,教成一個賢妻良母式的典范。
后世影響
該劇標志著明代傳奇發(fā)展的最高峰。《牡丹亭還魂記》的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使其成為中國戲劇文學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牡丹亭還魂記》的積極浪漫主義的表現(xiàn)方法對后世的影響也是深遠的。作者運用大膽的想象、藝術的夸張和曲折離奇的戲劇情節(jié),將現(xiàn)實社會同陰曹地府統(tǒng)一起來,將人與鬼統(tǒng)一起來,從而塑造了高度理想化的人物形象,表達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完成了反封建禮教的主題!赌档ねみ魂記》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的高度統(tǒng)一,使《牡丹亭》成為后來文人學習、借鑒的一個典范。沈璨曾受湯顯祖的影響改編《牡丹亭》為《同夢記》。還有臧懋循的《牡丹亭》、馮夢龍的《風流夢》、徐日羲附《牡丹亭》等劇作,都是《牡丹亭還魂記》的續(xù)寫。
在Daniel S.Burst編著的《100部劇本:世界最著名劇本排行榜》中,《牡丹亭還魂記》名列第32位,是唯一入選的中國劇本。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 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