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總結(jié)精選(1):
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出自北宋詩人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賞析
提到范仲淹,人們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陽樓記》,而很少記起他的詞作;同樣,因為文章,人們大多認他作文官,而很少當他為武將。這首詞,能夠彌補這種認識的不足。
宋康定元年(1040)至慶歷三年(1043)間,范仲淹任陜西經(jīng)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據(jù)史載,在他鎮(zhèn)守西北邊疆期間,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并招徠諸將推心接納,深為西夏所憚服,稱他“腹中有數(shù)萬甲兵”。這首題為“秋思”的《漁家傲》就是他身處軍中的感懷之作。(贊美母親的句子)
上片寫景,描述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起句“塞下秋來風景異”,“塞下”點明了延州的所在區(qū)域。當時延州為西北邊地,是防止西夏進攻的軍事重鎮(zhèn),故稱“塞下”。“秋來”,點明了季節(jié)。“風景異”,概括地寫出了延州秋季和內(nèi)地大不相同的風光。作者用一個“異”字概括南北季節(jié)變換之不一樣,這中間內(nèi)含驚異之意。“衡陽雁去無留意”。雁是候鳥,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飛向南方避寒。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古代傳說,雁南飛,到衡陽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所以王勃說:“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滕王閣序》)。詞里的“衡陽雁去”也從這個傳說而來。“無留意”是說那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奮飛,毫無留戀之意,反映了這個地區(qū)到了秋天,寒風蕭瑟,滿目荒涼。下邊續(xù)寫延州傍晚時分的戰(zhàn)地景象:“四面邊聲連角起”。起謂“邊聲”,總指一切帶有邊地特色的聲響。這種聲音隨著軍中的號角聲而起,構(gòu)成了濃厚的悲涼氣氛,為下片的抒情蓄勢。“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上句寫延州周圍環(huán)境,它處在層層山嶺的環(huán)抱之中;下句牽挽到對西夏的軍事斗爭。“長煙落日”,頗得王維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之神韻,寫出了塞外的壯闊風光。而在“長煙落日”之后,
緊綴以“孤城閉”三字,把所見所聞諸現(xiàn)象連綴起來,展此刻人們眼前的是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zhàn)地風光畫面,隱隱地透露宋朝不利的軍事形勢。上片一個“異”字,統(tǒng)領(lǐng)全部景物的特點:秋來早往南飛的大雁,風吼馬嘯夾雜著號角的邊聲,崇山峻嶺里升起的長煙,西沉落日中閉門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邊塞,雖然經(jīng)過了歷史長河的淘洗,但在古詩人的筆觸下,卻依然留著相同的印跡。
下片起句“濁酒一杯家萬里”,是詞人的自抒懷抱。他身負重任,防守危城,天長日久,難免起鄉(xiāng)關(guān)之思。這“一杯”與“萬里”數(shù)字之間構(gòu)成了懸殊的比較,也就是說,一杯濁酒,銷不了濃重的鄉(xiāng)愁,造語雄渾有力。鄉(xiāng)愁皆因“燕然未勒歸無計”而產(chǎn)生。“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夜景,在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xù)。羌管,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樂器,發(fā)的是凄切之聲,深夜里傳來了抑揚的羌笛聲,大地上鋪滿了秋霜,耳聞目睹盡皆給人以凄清、悲涼之感。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文章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人不寐”,補敘上句,證明自我徹夜未眠,徘徊于庭。“將軍白發(fā)征夫淚”,由自我而及征夫總收全詞。總之下片抒情,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jié)合,抒發(fā)的是作者壯志難酬的感慨和憂國的情懷。
這首邊塞詞既表現(xiàn)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征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對宋王朝重內(nèi)輕外政策的不滿,愛國激情,濃重鄉(xiāng)思,兼而有之,構(gòu)成了將軍與征夫復(fù)雜而又矛盾的情緒。這種情緒主要是透過全詞景物的描述,氣氛的渲染,婉曲地傳達出來。綜觀全詞,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反映出作者耳聞目睹、親身經(jīng)歷的場景,表達了作者自我和戍邊將士們的內(nèi)心感情,讀起來真切感人。
總結(jié)精選(2):
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全文作者翻譯賞析
[譯文]征人不能入寐,將軍和戰(zhàn)士們愁白了頭發(fā),流下了眼淚。
[出典]范仲淹《漁家傲》
注:
1、《漁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2、【注釋】
漁家傲: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游仙關(guān)》。
塞:邊界要塞之地,那里指西北邊疆。
衡陽雁去:傳說秋天北雁南飛,至湖南衡陽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飛。
邊聲:邊塞特有的聲音,如大風、號角、羌笛、馬嘯的聲音。
千嶂:綿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嶺。
燕然未勒:指戰(zhàn)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愛山,在今蒙古國境內(nèi)。據(jù)《后漢山·竇憲傳》記載,東漢竇憲率兵追擊匈奴單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還。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樂器。
悠悠:形容聲音飄忽不定。
寐:睡,不寐就是睡不著。
3、【譯文】1:
邊塞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著號角響起。重重疊疊的山峰里,長煙直上落日斜照著緊閉的孤城。
飲一杯陳酒思念著遠隔萬里的家鄉(xiāng),但是燕然山上還沒有刻上平胡的功績,何時能夠回歸家鄉(xiāng)無法預(yù)計。羌族的笛聲悠揚,寒霜撒滿大地。遠征之人不能入睡,將軍和士兵們的頭發(fā)花白,戰(zhàn)士紛紛灑下眼淚。
譯文2:
一入秋季邊塞風光多么奇異,雁行陣陣南飛衡陽不肯停息。
軍號和著四面邊聲一齊響起,叢山峻嶺之間,落日將盡煙霧飄動孤城緊剛。
一杯濁酒暫且慰我故土之思,功業(yè)未建男兒無顏回歸故里。
悠悠笛聲在嚴霜的夜空回蕩,誰能安然入睡,將軍士卒白了頭發(fā)淚流不盡。
譯文3: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不一樣。大雁又飛回衡陽了,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軍中畫角一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家鄉(xiāng),未能像竇憲那樣戰(zhàn)勝敵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歸計。悠揚的羌笛響起來了,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將軍為操持軍事,須發(fā)都變白了;戰(zhàn)士們久戍邊塞,也流下了傷時的眼淚。
4、詞的上片著重寫景,而景中有情;下片著重抒情,而情中有景。這恰與《蘇幕遮》仿佛。但它的題材與風格卻是有別于《蘇幕遮》的。
首句“寨下秋來風景異”,點明地域、時令及作者對邊地風物的異樣感受。次句“衡陽雁去無留意”以南歸大雁的徑去不留,反襯出邊地的荒涼,這是托物寄興。之后,“四面邊聲”三句,用寫實的筆法具體展示出塞外風光,而著重渲染戰(zhàn)時的肅殺氣象。“長煙落日”,畫面固不失雄闊,但續(xù)以“孤城閉”三字氣象頓然一變,而暗示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過片后“濁酒一杯”二句,寫戍邊將士借酒澆愁,但一杯濁酒怎能抵御鄉(xiāng)關(guān)萬里之思?久困孤城,他們早已歸心似箭,然而邊患未平、功業(yè)未成,還鄉(xiāng)之計又何從談起?“羌管悠悠”句刻劃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鄉(xiāng)戀益見濃重。“人不寐”二句,直道將軍戰(zhàn)士之感傷,并點出他們徹夜無眠、鬢發(fā)染霜、淚下如霰的正是這種感傷之情。
不言而喻,此詞表現(xiàn)邊地的荒寒和將士的勞苦,流露出師老無功、鄉(xiāng)關(guān)萬里的悵恨心聲,其情調(diào)與唐人建功異域、追奔逐北的邊塞詩迥不相同。但范仲淹到延州后,選將練卒,招撫流亡,增設(shè)城堡,聯(lián)絡(luò)諸羌,深為西夏畏憚,稱“小范老子腹中有數(shù)萬甲兵”。此詞慷慨悲涼,同樣表現(xiàn)了他抵御外患、報國立功的壯烈情懷。而更值得重視的則是,范仲淹以其守邊的實際經(jīng)歷首創(chuàng)邊塞詞,一掃花間派柔靡無骨的詞風,為蘇辛豪放詞導(dǎo)夫先路。
神仙一曲漁家傲。邂逅一首好詞,如同在仲夏的午后吹過一絲清涼的風,寧靜而悠遠。
我是在一個周末的黃昏讀到這首《漁家傲》的,天邊的那一抹緋紅已漸漸退去,我用一顆被晚霞和浮云濯洗過后的心,透過文字體味著千年前的沙場那雄壯中的蕭瑟,豪邁中的悲壯。而詞的本身卻是顛覆了花間詞柔弱無骨的靡靡之音,開創(chuàng)了蘇辛豪放詞之先河,細細讀來,豪放中卻又透出一絲難以名狀的荒涼。無法和漢唐相比,北宋王朝并不是個政治統(tǒng)一,經(jīng)濟發(fā)達的朝代,它從建朝時就顯露出一種孱弱,內(nèi)憂外患,風雨飄搖。但是就在這種社會環(huán)境之下,北宋文化卻顯示出前所未有的繁華多姿,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我是喜歡豪放詞的,婉約的風花雪月鶯鶯燕燕讀多了,便膩了,倦了。
作為邊塞詞之濫觴,這首《漁家傲》劍走偏鋒,風骨遒勁,把民族命運,動蕩時局填入詞曲,不得不說是一個先河。上闋讀起來如同躺在一幅生動的塞外疆場的畫卷上:塞下秋涼,北雁南飛,號角陣陣,孤城緊閉,笛聲斷腸,用一系列獨特的景致為下闕的抒情做了一個絕色的鋪墊,渲染出戰(zhàn)場將士的情緒與哀思。同樣的感覺在王維的《使至塞上》中也能領(lǐng)略一二“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guān)逢侯騎,都護在燕然”,何等的悲涼。下闕開篇便是濁酒一杯,戍邊將士借酒澆愁,但是,這杯濁酒如何能解關(guān)山萬里外那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愁?邊患未除,久困孤城,還鄉(xiāng)之計又從何談起?寒夜深重,徹夜難寐,羌笛伴清霜,將軍鬢發(fā)斑白,戰(zhàn)士潸然淚下,無限的憂傷和悲涼油然而生。這首詞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景烘托情,情融于景。憶起子羽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少陵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太白的“百戰(zhàn)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shù)重圍”,我仍是偏愛《漁家傲》里的意境,一句“將軍白發(fā)征夫淚”,道盡了身為將軍的范仲淹一片赤子之心!
一榭漢朝的花,一支唐代的舞,一片北宋的瓷,一幅大明的畫,都將化做華美的碎片。戰(zhàn)亂的頻繁,朝代的更替,在歷史的塵煙里,如浮光掠影般閃過。欣賞希文,不僅僅因為他的文學上的才華,盡管他的曠世名篇《岳陽樓記》,洋洋灑灑流傳后世。更吸引我的是他的文武雙全,文韜武略集于一身。應(yīng)對西夏的侵略,他金戈鐵馬,馳騁沙場,運籌為幄,忠心報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傳世名句,亦是他一生的為人準則;文學上,雖然他留下的作品不多,但他卻是宋初詩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之一,詞賦兼擅,他的詩詞風格清新,別具一格。他著有《范文正公集》,而《漁家傲》,《蘇幕遮》等名詞也被后世永久傳唱。
神仙一闕漁家傲,讀破希文一片心!臨月夜
5、上片寫景,描述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個“異”字,統(tǒng)領(lǐng)全部景物的特點:秋來早往南飛的大雁,風吼馬嘯夾雜著號角的邊聲,崇山峻嶺里升起的長煙,西沉落日中閉門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個性是詞中的“長煙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維《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邊塞,雖則經(jīng)過了歷史長河的淘洗,但在古詩人的筆下,卻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跡。
下片抒情,抒發(fā)的是邊關(guān)將士的愁情。端著一杯渾濁的酒,想起遠在萬里之外的家鄉(xiāng),但是邊患沒有平息,那能談得到歸去?再加上滿眼的白霜遍地、盈耳的羌笛聲碎,又叫人如何能夠入睡?將士們只能是愁白了烏發(fā),流下了濁淚。在那里,作者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jié)合,抒發(fā)出邊關(guān)將士壯志難酬和思鄉(xiāng)憂國的情懷。
綜觀全詞,詞的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反映出作者耳聞目睹、親身經(jīng)歷的場景,表達了作者自我和戍邊將士們的內(nèi)心真實感情,讀起來真切感人。
6、1038年西夏元昊稱帝后,連年侵宋,由于積貧積弱,邊防空虛,宋軍屢戰(zhàn)屢敗。1040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仕陜西經(jīng)略副使知延州(今延安)。延州當西夏出入要沖,戰(zhàn)后城寨焚掠殆盡,戍兵皆無壁壘,散處城中。此詞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時,詞中表現(xiàn)了他決心守邊御敵英雄氣概,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及戰(zhàn)士們思鄉(xiāng)憂國之情。
上片透過景物描述,寫出邊地的荒漠,凄涼和邊塞將士時刻御敵的狀況。
首句“塞下秋來風景異”寫西北邊塞地區(qū)到了秋天,風景與中原不相同。如何不一樣呢?大雁南飛無留意,邊聲回起,千嶂孤城,長煙落日。“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的倒文。“無留意”用擬人手法寫大雁急切南歸,對兩北邊塞沒有點留戀之情。這既渲染西北邊塞的荒漠,表現(xiàn)了塞下風景之“異”,也暗示了將士思鄉(xiāng)懷親的感情。
“四面邊聲邊角起”寫軍中號角一吹,四面悲涼的邊塞聲隨之而起。“邊聲”指嘯嘯馬鳴,颯颯秋風。“四面”極寫邊聲比比皆是。這句既渲染了邊地時刻防備敵人的氛圍,更將邊地風景之“異”具體化了。
“千嶂里,長煙落日城閉”,寫在層巒疊嶂里,一座孤城于長煙之上、落日余暉之中,關(guān)門緊閉、絕少人跡的狀況。“孤城”寫出駐地關(guān)塞的險要,邊土的荒寂,“閉”不僅僅渲染了邊地的荒涼,同時暗示了邊將士時刻御敵的狀況。“長煙落日”又可使人聯(lián)想到“大漠孤煙直,長江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的詩意。
詞的上片,“雁去”、“邊聲”、“千嶂”等邊地特有的物象,襯托和突出了邊塞“孤城”四周的蒼涼秋景,為下面的抒情渲染了氛圍。
過片之后,主要寫邊防將士戍守生活的艱苦與思鄉(xiāng)、報國之情,“濁酒一杯家萬里”寫將士離家之遠,思鄉(xiāng)之愁難以排解,只好借酒消愁,可只能飲到“濁酒一杯”。“燕然未勒歸無計”引用典故抒發(fā)了戰(zhàn)士們的報國之志。他們期望像漢朝竇憲那樣追擊敵人,刻石勒功,安定邊境后再返鄉(xiāng),此刻邊境不寧,沒有回京的打算。
“恙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寫月光皎潔,滿地如霜,不進傳來笛悠悠不斷的聲音,更使邊將深夜難寐,“明月”例來是作為思鄉(xiāng)的意象,那里“霜滿地”取自“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營造了思鄉(xiāng)不寐的意境。
將士們雖有報國逐敵,燕然勒石而還的志向,卻不能實現(xiàn)。隨著時間的流逝,立功無望,返鄉(xiāng)無期,所以說“將軍白發(fā)征夫淚”!這句抒發(fā)了作者壯志難酬的感嘆和思鄉(xiāng)憂國的情懷。
這首詞上闋以白描手法勾勒出雄渾郁的“邊塞風景圖”再用點染手法使畫面由概括到具體,逐層圍繞“異”字展開。下闋采用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jié)合的方法,使思鄉(xiāng)和報國之情交織互現(xiàn)。給人慷慨悲涼的感受。
唐五代以來盛行的婉約詞風,宋初的寇準,錢惟演、韓琦、晏殊、宋祁等人的詞,或資料蒼白,無病呻吟,或流露出一種雍容華貴的氣度,帶著濃厚的南唐詞風的余韻。范仲淹的這首詞不僅僅在資料上打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tǒng),而且在風格上表現(xiàn)出一種蒼涼悲壯的氛圍,所以說范仲淹是在蘇軾之前的豪放派,他開了豪放詞之先河。
7、該詞以邊塞景色,軍旅生活如樂……不蓍是向充滿脂粉氣息的詞壇吹幾了冷風。但是,若與盛唐那些意氣飛揚的邊塞詩作相比,本篇又稍顯衰颯。這或許是因為北宋國力遠遜于盛唐,在民族戰(zhàn)爭中往往處于劣勢地位的緣故。
該詞“吹冷風”的功效。詞能夠說是發(fā)源于中唐,到五代時已經(jīng)小有規(guī)模了,至北宋就有了興盛的苗頭。但是還是沒有擺脫“花間詞”的風格。范公之詞寫了邊塞。的確是可喜可賀的。想這是一個必然中的偶然,還是偶然中的必然呢?因為范公和隨后的歐陽修都是整個宋朝文學的宗師級人物,他們的言行舉止,影響到整個文壇的走向。尤其是對后起的蘇軾更是影響倍加。
從范仲淹一向的文學主張來看,這似乎是一個“必然中的偶然”;但從他的整個人生經(jīng)歷并當時歷史背景來看確乎又是一個“偶然中的必然”。這兩者差別又在哪里呢?
范仲淹一向主張文章“應(yīng)于風化”,認為“虞夏之書,足以明帝王之道”,而“南朝之文足以知衰靡之化”。他的這些主張能夠說在他的各種文學體例中都有所體現(xiàn)的。在詞作上他反對“花間詞”的作風,在詩歌上反對“西昆體”,在文章上則是反對“五代的華麗駢文”,倍加推崇唐朝“古文運動”的做法。能夠說這一首詞就直接體現(xiàn)了他的文學主張。
積貧積弱“是形容宋帝國常用的一個專有名詞了。掌管軍隊的是文官。全國的重要兵力都維護皇城去了,邊疆戰(zhàn)事一旦爆發(fā),就可想而知其結(jié)果了。
”將軍白發(fā)征夫淚“與其說是對守邊將士的無限同情和無奈,倒不如說是對這種軍事制度的深刻批評。做為一個軍事上有作為的將領(lǐng),范仲淹不可能不明白如何才能避免這種無奈。因為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開始了!
從五代起,整個中國文學的走勢就是由”外放“轉(zhuǎn)到”內(nèi)秀“。無論文化,還是藝術(shù),都是如此。這已是定論,我們在思考宋詞時,就沒有必要拿其與唐詩相比了,雖然在那里它們都是邊塞作品,因為作品體例不一樣,自然約束也不一樣,開豪放一派的范詞難道說還不”意氣飛揚“么?,那么比及”婉約“又何如?
我國古代,詩和詞兩種文學樣式有著很大的區(qū)別。”詩言志“,是文人抒寫懷抱、反映社會的重要工具;而”詞為艷科“,是士大夫娛賓宴客的消遣品,尤其是文人詞,本身就是在燈紅酒綠、淺斟低唱中生長起來的,題材往往局限于男女相悅之中。北宋初年的詞壇,還是這種狀況。范仲淹這篇作品卻脫穎而出,在詞史上開了邊塞詞的先聲,是個很大的突破。以后,蘇軾、辛棄疾等人廣泛地開拓詞的題材,與之是一脈相承的。所以,從詞的發(fā)展歷史看,這首《漁家傲》也有重要的地位。
8、這是一幅”邊塞秋風圖“。那形象的強烈真是使人讀了久久難忘。
不妨看看這段動人的描繪:
邊塞的秋天是個異樣的秋天。一到這時節(jié),南歸的雁兒便連頭也不回的飛走了。塞上特有的邊聲--西風的呼嘯,駝馬的嘶叫,兵士的吟唱,草木的繁響,還襯上悲涼的號角……把秋天的氣氛渲染得嚴凝肅殺。
四面聳立的都是高山,山腳沉重地橫著茫茫的煙霧。太陽很快就沉落下去,剩下一座孤城更顯得伶仃孤立。城門于是緊緊地關(guān)起來。
寒冷和孤寂構(gòu)成一股迫人的氣氛,讓人感到難受。單靠一杯酒是抵擋不了的,思鄉(xiāng)之念冰斷地涌起來。
然而,一想到守邊職責的嚴重,敵人侵犯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思鄉(xiāng)之念又一下子壓下去了;剜l(xiāng)不得,因為職責還沒有完成呵!
夜已深了,在”萬帳沉沉“之中,大家都沒有睡著。將軍撫循著頭上白發(fā),有些戰(zhàn)士還偷偷拭去思鄉(xiāng)的眼淚。外面是一片銀也似的白霜,只聽得慢悠悠的羌笛聲在曠野中回蕩……
多么感人的一幕!它不僅僅寫出了連疆的典型環(huán)境,還寫出了這種環(huán)境中的人的思想感情。它是一頁真實的歷史,沒有造作,沒有粉飾。而更重要的是,只有深知將士的甘苦哀樂的統(tǒng)帥,才有與將士同樣親切的感受,才寫得出如此動人的篇章。試想想那些”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的主軍者吧!
邊塞也有各種不一樣的生活情調(diào)。作為坐鎮(zhèn)一方的主帥,難道不就應(yīng)寫那些使人感到昂揚奮發(fā)的事物嗎?這樣發(fā)問當然是有理由的。但是,作為一軍主帥,就不能夠描述邊疆生活的艱苦和戰(zhàn)士情緒的矛盾復(fù)雜嗎?這樣的反問又是同樣有理由的。我們沒有權(quán)利指揮作者只能這樣寫而不能換一種筆墨去寫。
總結(jié)精選(3):
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譯文]征人不能入寐,將軍和戰(zhàn)士們愁白了頭發(fā),流下了眼淚。
[出自]范仲淹《漁家傲》
《漁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范仲淹《漁家傲》翻譯賞析
[注釋]
、贊O家傲: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游仙關(guān)》。
2。塞下:邊境險要之地
3。衡陽雁去:即“雁去衡陽”,指大雁離開那里飛往衡陽。
4。邊聲:指各種帶有邊地特色的聲響。
5。角:軍中的號角。
6。嶂:像屏障一樣并列的山峰。
7。長煙:即荒漠上的直煙,因少風,煙直而高。
8。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內(nèi)之杭愛山。
9。勒lè:刻石記功。東漢竇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
10。燕然未勒:指邊患未平、功業(yè)未成。
11。羌管:羌笛。
12。霜滿地:喻夜深寒重。
【譯文】:
邊塞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著號角響起。重重疊疊的山峰里,長煙直上落日斜照著緊閉的孤城。
飲一杯陳酒思念著遠隔萬里的家鄉(xiāng),但是燕然山上還沒有刻上平胡的功績,何時能夠回歸家鄉(xiāng)無法預(yù)計。羌族的笛聲悠揚,寒霜撒滿大地。遠征之人不能入睡,將軍和士兵們的頭發(fā)花白,戰(zhàn)士紛紛灑下眼淚。
譯文2:
一入秋季邊塞風光多么奇異,雁行陣陣南飛衡陽不肯停息。
軍號和著四面邊聲一齊響起,叢山峻嶺之間,落日將盡煙霧飄動孤城緊剛。
一杯濁酒暫且慰我故土之思,功業(yè)未建男兒無顏回歸故里。
悠悠笛聲在嚴霜的夜空回蕩,誰能安然入睡,將軍士卒白了頭發(fā)淚流不盡。
譯文3: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不一樣。大雁又飛回衡陽了,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軍中畫角一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家鄉(xiāng),未能像竇憲那樣戰(zhàn)勝敵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歸計。悠揚的羌笛響起來了,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將軍為操持軍事,須發(fā)都變白了;戰(zhàn)士們久戍邊塞,也流下了傷時的眼淚。
【評點】
這首詞作于仁宗康定元年(1040)至慶歷三年(1043)間,當時詞人正在西北邊塞的軍中任職。這首詞就是寫邊塞生活,展示了軍士們不怕艱苦、掃除邊患同時又因長期在外,思念故里的矛盾情緒。
詞的上半部分著重寫景,景中有情。上片寫塞北風光,詞人透過“風景異”、“衡陽雁去”、“四面邊聲”、“千嶂”、“長煙落日”以及“孤城”等一系列意象的連綴勾勒出一幅當?shù)鬲氂械氖厛D。塞北秋寒,荒蕪蕭索,邊聲連角,雁到不息,可見此地的條件是何等艱苦。蕭然冷漠的風光讓人心生寒意,那么那里的人到底過著怎樣的生活?
詞的下半部分著重抒情,情中有景。下片寫將士們的心聲。沉重的鄉(xiāng)愁,付與一杯濁酒;滿腔的離恨,化作羌音悠悠。夜深人靜的時候,嗚咽的羌音、滿地的寒霜讓人心生凄涼和哀愁。主人公不能入眠,想到這些將士的心理:既想固守邊塞,殺敵報國,又受鄉(xiāng)情縈繞,揮之不去。此處暗含著詞人對統(tǒng)治者治國政策的質(zhì)疑,同時也流露出渴望保家衛(wèi)國、戰(zhàn)場殺敵的愛國豪情。
這首詞大開大闔,超拔豪邁,蒼涼雄壯,一反先前詞壇上哀婉纏綿的扭捏之氣,以戰(zhàn)事、國事入詞,堪稱首例,開辟了宋詞的一代豪放之風。
賞析:
1038年西夏元昊稱帝后,連年侵宋,由于積貧積弱,邊防空虛,宋軍屢戰(zhàn)屢敗。1040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仕陜西經(jīng)略副使知延州(今延安)。延州當西夏出入要沖,戰(zhàn)后城寨焚掠殆盡,戍兵皆無壁壘,散處城中。此詞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時,詞中表現(xiàn)了他決心守邊御敵英雄氣概,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及戰(zhàn)士們思鄉(xiāng)憂國之情。
上片透過景物描述,寫出邊地的荒漠,凄涼和邊塞將士時刻御敵的狀況。
首句“塞下秋來風景異”寫西北邊塞地區(qū)到了秋天,風景與中原不相同。如何不一樣呢?大雁南飛無留意,邊聲回起,千嶂孤城,長煙落日。“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的倒文。“無留意”用擬人手法寫大雁急切南歸,對兩北邊塞沒有點留戀之情。這既渲染西北邊塞的荒漠,表現(xiàn)了塞下風景之“異”,也暗示了將士思鄉(xiāng)懷親的感情。
“四面邊聲邊角起”寫軍中號角一吹,四面悲涼的邊塞聲隨之而起。“邊聲”指嘯嘯馬鳴,颯颯秋風。“四面”極寫邊聲比比皆是。這句既渲染了邊地時刻防備敵人的氛圍,更將邊地風景之“異”具體化了。
“千嶂里,長煙落日城閉”,寫在層巒疊嶂里,一座孤城于長煙之上、落日余暉之中,關(guān)門緊閉、絕少人跡的狀況。“孤城”寫出駐地關(guān)塞的險要,邊土的荒寂,“閉”不僅僅渲染了邊地的荒涼,同時暗示了邊將士時刻御敵的狀況。“長煙落日”又可使人聯(lián)想到“大漠孤煙直,長江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的詩意。
詞的上片,“雁去”、“邊聲”、“千嶂”等邊地特有的物象,襯托和突出了邊塞“孤城”四周的蒼涼秋景,為下面的抒情渲染了氛圍。
過片之后,主要寫邊防將士戍守生活的艱苦與思鄉(xiāng)、報國之情,“濁酒一杯家萬里”寫將士離家之遠,思鄉(xiāng)之愁難以排解,只好借酒消愁,可只能飲到“濁酒一杯”。“燕然未勒歸無計”引用典故抒發(fā)了戰(zhàn)士們的報國之志。他們期望像漢朝竇憲那樣追擊敵人,刻石勒功,安定邊境后再返鄉(xiāng),此刻邊境不寧,沒有回京的打算。
“恙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寫月光皎潔,滿地如霜,不進傳來笛悠悠不斷的聲音,更使邊將深夜難寐,“明月”例來是作為思鄉(xiāng)的意象,那里“霜滿地”取自“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營造了思鄉(xiāng)不寐的意境。
將士們雖有報國逐敵,燕然勒石而還的志向,卻不能實現(xiàn)。隨著時間的流逝,立功無望,返鄉(xiāng)無期,所以說“將軍白發(fā)征夫淚”!這句抒發(fā)了作者壯志難酬的感嘆和思鄉(xiāng)憂國的情懷。
這首詞上闋以白描手法勾勒出雄渾郁的“邊塞風景圖“再用點染手法使畫面由概括到具體,逐層圍繞“異”字展開。下闋采用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jié)合的方法,使思鄉(xiāng)和報國之情交織互現(xiàn)。給人慷慨悲涼的感受。
唐五代以來盛行的婉約詞風,宋初的寇準,錢惟演、韓琦、晏殊、宋祁等人的詞,或資料蒼白,無病呻吟,或流露出一種雍容華貴的氣度,帶著濃厚的南唐詞風的余韻。范仲淹的這首詞不僅僅在資料上打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tǒng),而且在風格上表現(xiàn)出一種蒼涼悲壯的氛圍,所以說范仲淹是
【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相關(guān)文章:
畢業(yè)季讓人淚目的句子06-14
瞬間讓人淚崩的傷感句子11-11
一秒讓人淚崩的句子03-09
巴頓將軍簡介10-08
白發(fā)的問候散文10-06
白發(fā)老人作文10-05
爸爸的白發(fā)的作文03-07
《奶奶的白發(fā)》教案03-31
小狗“黑將軍”作文06-22
大戰(zhàn)“霉將軍”作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