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關寫春節(jié)作文四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寫春節(jié)作文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寫春節(jié)作文 篇1
又一個春節(jié)到了,老爸說:“這個春節(jié)要回老家陪奶奶一起過。”年夜飯老媽做了香噴噴的魚,老媽說:“過年吃魚代表年年有余。”我仰起頭疑惑的問老媽:“年年有余是不是代表天上會掉魚下來給我們吃?她笑著對我說:”魚是余的.諧音,魚象征著富貴!叭玺~得水”用來描述工作和生活和諧美滿、幸福。
大年初一,我早早的起床,去給奶奶拜年,奶奶給了我紅包,我高興地說:“謝謝,祝您節(jié)日快樂!”春節(jié)放煙花、穿新衣、看龍舟表演、走親訪友、吃喝玩樂。這個節(jié)日過得真快樂。
寫春節(jié)作文 篇2
春節(jié),即農歷新年,俗稱過大年,一般指除夕與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tǒng)意義上的春節(jié)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與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jié)歷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春節(jié)期間,中國的漢族與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顒迂S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還記得那一次,從我懂事后的第一次春節(jié)。之前,我并不知道春節(jié)是什么,是怎么回事。我只知道,每到年底,我家都會特別的忙……也不知道在忙什么,只是很忙。
又是一個年底到了,家里無緣無故的'又忙了起來,我問媽媽:“媽媽,你們?yōu)槭裁创髵叱?為什么要買那么多食品?為什么還要買那么多東西?……”我像一個問不完的問題的小朋友,不停的問媽媽。媽媽說“馬上就要過年了,家家戶戶都要大掃除,我們還要準備年貨,一些是我們除夕吃的,還有一些就是正月時我們出去拜年用的!本驮谶@時,我知道了許多許多的道理,過年要大掃除,要買年貨等。日子如水滴一般流過,轉眼間來到了除夕,晚上,桌前擺滿了菜,姐姐一家也來了,我問媽媽:“媽媽,今天為什么這么多人?”
媽媽說:“今天是除夕,晚上要吃團圓飯,還要看春節(jié)聯歡晚會。春節(jié)聯歡晚會可真好看……
一起床,啊,空氣真新鮮。媽媽告訴我今天又是新的一年了,一年又過去了。過幾天我們可以出去拜年,我還可以拿壓歲錢,我真高興……
轉眼間,春節(jié)的20幾天過去了,我們又迎來了上學的日子……
寫春節(jié)作文 篇3
春節(jié)是中國最重要、最隆重同時也是最富特色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國人過春節(jié)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在春節(jié)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春節(jié)的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于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jié)的習俗。
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闔家團圓的節(jié)日,人們在春節(jié)這一天都盡可能地回到家里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節(jié)不僅僅是一個節(jié)日,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jié)和永遠的精神支柱。
寫春節(jié)作文 篇4
相傳,在古代有一種兇猛的野獸,生活在深山老林里,叫做“年”。這種野獸每過365天的黑夜就要從山里竄出來,危害人間。人們都很害怕,于是這天晚上家家戶戶老老小小都不睡,一起在桌子前吃團圓飯,而且這頓飯?zhí)貏e豐盛。慢慢的,人們在于它搏斗中,發(fā)現這種野獸怕火光和巨大的聲響。于是每到大年夜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在外面燃放鞭炮和煙花,以驅趕野獸。“年”被鞭炮和火光嚇走后,人們又怕它再回來,一家老小就整夜不睡,圍著一張桌子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春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放鞭炮、煙花和守夜吃團圓飯。
過春節(jié)還有一個不可缺少的習俗:貼春節(jié)對聯。貼春節(jié)對聯也是有來歷的。
春節(jié)對聯,古代稱“桃符”。在東漢王充《論衡定鬼篇》中,神荼、郁壘是住在桃樹上管鬼的神,一發(fā)現惡鬼就把他們扔給老虎吃掉,所以人們認為鬼怕神荼、郁壘,也怕桃樹,人們就把“桃符”掛在大門旁邊,以起到驅鬼的作用。
過年還要吃餃子和年糕,它們是從哪來的呢?
從前,有一個昏庸的皇帝聽說“人若吃百樣飯,就能長生不老”,于是下令各地尋找巧手的廚師。不久,各地被選中的廚師,陸陸續(xù)續(xù)來到了北京參加篩選,蘇巧生因為自己高超的藝技,被選中了。有一天早上,蘇巧生發(fā)現自己已經為由皇帝做了99頓飯,還差一頓飯就可以離開北京回到故鄉(xiāng)去了,就很高興。可是,就在做飯的時候,發(fā)現不知道該做什么了,他又氣又怕,既想逃跑,又想毒死這個狗皇帝。突然,他瞥見菜板上還剩下一些羊肉和菜,就把它們剁碎了,胡亂加了些調料,用面包成了許多小角角,下到開水鍋里煮熟后,就端給皇帝吃了。他正躲在廚房里等死,沒想到皇帝跑到廚房里問他:“就今天這頓飯最好吃,這是什么呀?”蘇巧生隨口答道:“這是民間上等的食品扁食!碧K巧生做完100頓飯后,皇帝還不讓他走,他特別生氣,就半夜跳墻逃走了。人們?yōu)榱思o念他,每年過春節(jié)就包這種“扁食”,慢慢的,就形成了餃子。
年糕是源于春秋時期吳國的'丞相伍子胥。有一次在宴會上,皇帝問怎樣能保護首都,大臣們都建議用高墻把城市圍起來,這樣敵人久攻不進來了,皇帝非常贊同,就命伍子胥承辦此事。高墻修好以后,伍子胥找來隨從吩咐他:“這座高墻能保護首都,可是敵人若圍而不打,城中百姓就要挨餓,我如果被彈劾賜死,缺糧時,你就挖墻三尺取糧。”隨從也沒在意,以為伍子胥喝醉了;实垴{崩以后,夫差即位,聽信讒言,賜伍子胥自刎。越國來攻打吳國,看見高墻,就圍而不打,城中缺糧,百姓哭聲連片,隨從這時想起伍子胥說的話,就帶領百姓挖墻三尺,發(fā)現城磚都是用糯米粉做得,這些糯米粉救了百姓的命。于是,每年人們都用糯米粉做“板磚”,用來紀念伍子胥,這就是年糕的來歷。
過年的年夜飯上,必定有“魚”這道菜,這有幾個原因:一是象征“年年有余”;二是因為它比起豬、羊等較便宜;三是因為它比較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