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讀書心得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qū)懸黄x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讀后感 篇1
作為教師,應(yīng)該對教育關(guān)注,我精心拜讀了張平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后,感慨良多。這本書從交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如何做事、如何交往四個方面入手,闡述了教師如何更有效的關(guān)注教育細節(jié),如何身體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為出色的人民教師。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關(guān)于這個問題,眾說紛紜。很多名人也都對這個問題發(fā)表過自己的觀點,法國羅曼·羅蘭說過:一個人只能為別人引路,不能代替他們走路。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能總是牽著他的手走,而還是要讓他獨立行走,使他對自己負責,形成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前蘇聯(lián)高爾基說過: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們,這就是國家的一件大事了,這需要才能和淵博的生活知識。
名家們?yōu)樘剿鹘逃胬,窮其一生精力,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做著最好的注解。在這個社會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拜金主義甚囂塵上,很多人看不到精神教育的方向,盡管人們生活已大大改善,溫飽已不是問題,但競爭卻更為激烈,于是考好大學,找好工作,成了從幼兒園到大學教育最直接的目的,家長、老師,學生本人也在這條路上辛苦地攀爬著,分數(shù)成了衡量一切的根本。盡管有那么多的教育家現(xiàn)身說法,訴說著教育的.本質(zhì),但社會依然急功近利,學生們?yōu)榱朔謹?shù),依然辛苦。
社會競爭如此激烈,生存壓力如此之大,我覺得,我們首先要教會(更準確的說是給予)孩子自信。孩子對自己有信心,就會精神抖擻,對一切都積極努力,樂觀向上,樂于接受挑戰(zhàn);孩子缺乏自信,她就會在任何事情上面前表現(xiàn)出柔弱、恐懼心理,從而失去很多學習鍛煉的機會,影響自身的發(fā)展。自信的孩子,學習會有動力,相信努力就會有收獲,因為這份認識,會加倍努力,即使成績暫不如人意,也會保持良好心態(tài),在學生時代,這份心態(tài),會促使他們積極努力的去提高學習效率與效果;進入社會,相信自己能將自己從事的工作干好,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目標。自信不是在得到之后才相信自己能得到,而是永然相信自己能得到。它是人的意志和力量的體現(xiàn),也是一個人最值得驕傲的心態(tài)之一。
那么如何給予孩子自信呢?首先我們自己要有良好心態(tài),告訴孩子,努力學習,有好分數(shù),敲門磚就會多一塊,就會硬一些。無論成績好壞,分數(shù)高低,努力學習的行為本身,就是在鍛煉自己。教師有良好心態(tài),就會包容、理解所有學生,有了理解、包容,學習好的自會更加努力,學習不如人意的,也不至于自暴自棄,或壓力山大而導致心理問題。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學習,會心情愉悅,接受知識就快,即使差生,也會在正確的道路上行走,更容易接受正能量的熏陶。
除了自信,我們還要教會學生自尊自愛。學生有了自尊,懂得了自愛,就會自律,就會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
如何教會學生自尊自愛?身教大于言傳,成長中的孩子最煩單調(diào)枯燥的說教,我們要親身垂范,要“無言”的教育,我們自己也要自律自愛。平時,還要多和學生溝通,增加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要用心傾聽孩子心聲,在日常教學中,要有效引導學生親歷體驗,在親歷體驗中懂得什么是自尊,什么是自愛。
我們還要保護學生的自尊。成長期的孩子,沒有完人,我們不能隨意撕開學生不好的一面。面對有缺點的學生,只能用心交流,激發(fā)學生的進取心,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做有心人,關(guān)注從教育細節(jié)入手,身體力行。
和學生有了心的交流,也會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尊重,體會到師生平等,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也會去尊重別人,平等待人,更會體驗到獨立人格的尊貴和老師的真愛之心。在了心與心的愉悅中,學生醒悟了;在心與心的碰撞中,學生的思想升華了,靈魂凈化了,成績自會提高。
給予孩子自信,讓孩子懂得自尊自愛,懂得尊重別人,在我看來,這就是教育孩子做人的根本。有了這個根本,無論社會競爭多么殘酷,生存壓力多么巨大,孩子都會行走在正確的路上;孩子的路沒有走偏,成才也就指日可待。
以上就是我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對最好的教育的一點基本認識。在教書的這條路上,在日常教學中,我正在無怨無悔,身體力行著。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讀后感 篇2
前段時間拜讀了《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師最需要關(guān)注的66個教育細節(jié)》一書。全書分為做人、學習、做事和交往四個部分,圍繞著什么是最好的教育這樣一個主題問題給出了66個小的教育主題。通觀全書這是一本有關(guān)教師自我修養(yǎng)、教育常識重新確認的好書,書中倡導教師要進行“無為”教育,非常耐人尋味。這里我想就對“無為”教育的理解談?wù)勛约旱母惺堋?/p>
《中國教育報》曾以《不教而教的啟示》為題刊登了這樣一個教育故事:一個女孩初學小提琴,琴聲如同鋸木頭,父母不愿聽。孩子一氣之下跑到幽靜的樹林中學練。突然,她聽到一位老年女人的贊許,老人說:“我的耳朵聾了,什么也聽不見,只感覺你拉得不錯!”小女孩受到鼓勵,于是每天都到樹林里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鼓勵說:“謝謝,拉得真不錯!”終于,家長驚異地發(fā)現(xiàn)了女兒優(yōu)美的琴聲,忙問是什么名師指點。這時,女孩才知道,林中的老人是著名的器樂教授,而且她的耳朵從未聾過。裝耳聾,引導孩子走向自信。她認真傾聽孩子的琴聲,對孩子不斷鼓勵,雖沒有具體施教琴藝,又沒任何說教,但卻給了孩子動力和自信。女孩每天為孤寂的老人拉琴,從中悟到藝術(shù)的價值和魅力,琴德、琴藝都得到升華。
這個傳奇故事便蘊含著豐富的“無為”教育的哲理。
“無為”教育,即作為被教育主體的學生,在沒有意識到被教育的狀態(tài)下,不知不覺受到教育!盁o為”教育藝術(shù)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無為”思想與現(xiàn)代教育學中“主導、主體”理論的結(jié)合。
現(xiàn)代教育理論要求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導”要促進“主體”的發(fā)展,其真諦應(yīng)是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則應(yīng)開發(fā)潛在的積極因素,引導其開悟。“無為”教育的目的,正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悟性。這一過程是因勢利導,是教育者的“無為”,促使受教育者的有為。
可以說,“無為”教育藝術(shù)反映了一種特定的教育過程。在教育過程中,如果能較好的運用這一藝術(shù),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垂范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講的就是垂范的作用。青少年善于模仿,教育者的行為成為楷模,自然會產(chǎn)生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傾聽
當人產(chǎn)生心理沖突時,自然的需求就是要找人訴說。教育者要善聽,即對教育對象的任何想法(當然不一定正確)要聽得進去,表示理解,在傾聽中因勢利導,讓教育對象自己得出正確結(jié)論。
三、激勵
教育者通過語言或文字等多種手段,含蓄地、寓意深長地觸動教育對象的心靈,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開發(fā)潛能。激勵源于尊重,源于信任。出乎意料的處理,往往能促使教育對象的心靈產(chǎn)生震撼。
四、體驗
通過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導教育對象在親身經(jīng)歷中實現(xiàn)情感體驗,獲得真切的感悟,認識事物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沒有體驗,就沒有完成教育過程。體驗成功是培植自信的有效途徑。
五、對比
沒有比較就沒有認識,沒有比較就沒有教育。反差越大,給人的印象越深。在反差中,發(fā)現(xiàn)道德境界的高低,自然產(chǎn)生羞愧、自責,從而獲得認識的飛躍、精神的升華。
有這樣一個故事:古代某武士一心想成為世上第一射手,他遍訪名師,刻苦訓練,終于達到了百發(fā)百中的境地,武士自喜。一日,在深山偶遇一高僧,高僧明其箭術(shù),遙指空中的兩只飛鷹,武士心領(lǐng)神會,一箭射落了其中的一只,而高僧卻說:“取鷹何用弓箭,高手當‘不射而射’”。言罷,高僧抬手一指,虛點向空中的一只飛鷹,只見那鷹好如受重創(chuàng),徑直落至高僧的腳下。武士大為震驚,嘆道:“這才是射藝的最高境界!”
六、迂回
一位學生是生物愛好者,搜集了眾多的標本。xxx媽是教師。一天,媽媽發(fā)現(xiàn)兒子的情緒不高,但沒有直接詢問,而是對兒子說:“媽媽今天比較累,想去逛公園。你陪媽媽一起去好嗎?”兒子答應(yīng)了。逛公園時,面對各式各樣的植物,媽媽不斷發(fā)問,兒子滔滔不斷地解答,顯示了豐富的知識。
這位媽媽發(fā)現(xiàn),晚上兒子做作業(yè)時情緒特別好。
七、寬容
有這樣一個故事:電影委員會主席博爾謝科夫在為斯大林放映完一部影片后遞給斯大林一只鋼筆,以便斯大林簽字批準上映這部影片。不巧的是,鋼筆不出水。博爾謝科夫面帶愧色地從斯大林手中拿過鋼筆,甩了兩下。不曾想,甩出的墨水竟濺到了最高統(tǒng)帥的白褲子上。博爾謝科夫嚇呆了。看到他嚇成這樣,斯大林打趣道:“喂,博爾謝科夫,害怕了?你是不是以為斯大林同志只剩下一條褲子了?”
我為這位偉人的幽默語言喝彩,更為他虛懷若谷的人格拍案叫絕。的確,能夠?qū)捜輨e人,善待別人的過失,實在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
關(guān)于素質(zhì)教育,可以下幾十種定義,但歸根結(jié)底就是一句話:素質(zhì)教育就是學做人的教育。而“無為”教育藝術(shù)所具有的或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或晴天霹靂開悟撼心靈的魅力和威力,難道不令我們的教育工作者神往嗎?
試一試,在教育中多一些“無為”藝術(shù),看會出現(xiàn)怎樣的效果?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讀后感 篇3
暑假期間,我用了一周的時間看完了《什么是最好的教育》這本書,我個人認為此書最大的亮點是:引用別人的材料,材料的光芒比作者本人的更耀眼;只有屬于別人的思想才是有分量的,而那些屬于自己的全部是廢話。這種拼盤文化,很適合饑餓者速食。
本書確實提出一個很好的教育思索命題,這也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都應(yīng)該深入思索的命題: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我認為,“最好”理應(yīng)當從教育對人的長遠影響角度來評判。某國的教育應(yīng)當屬此例——授人以魚+授人以漁+授人以精神。這種人本教育既不忽視生存的需要,也沒有把生存當做生活的唯一和至上。它把人放在了知識之上,重視人,人是運用知識、創(chuàng)造知識的主體;人學習知識是為了更好的為人的發(fā)展服務(wù),提高人的生活質(zhì)量,達成人的夢想。從教育的長效來看,孔子的教育是最成功的,他周游列國十數(shù)載,四處碰壁,只好把實現(xiàn)理念的希望寄托在弟子身上。當時,他也未必十分熱衷的推銷自己的理論,因為從接受的角度來看,一個四處碰壁的理論肯定吸引力不強。
孔子的弟子三千人,優(yōu)秀的有72人,優(yōu)秀率僅2.4%,但是他的學說卻深深影響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恐怕這一點連孔子本人都沒有料到,就算孔子自己生前也不會承認自己是一個成功的教育者?磥,衡量一個教育的好壞成敗還是要有一定的時間距離和空間距離。有一點可以肯定,你的理論方法若是被人接受,生根發(fā)芽,開枝散葉,逐漸發(fā)揚光大,這樣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本書趙國忠認為“最好的教育”是“無為教育”:它不為感知,卻又深深影響人心靈的教育。同時認為,教育的首要任務(wù)是教會學生怎樣做人。所謂“無為教育”實際上追求的是種無痕教育、適機教育,重視受教育者對教育內(nèi)容、方式的認同度和接受度,重視教育本身對人的生存、發(fā)展、再學習的持久強烈的影響。是一種以學生的自我教育為主、教師的間接教育為輔的`教育。我認為,“最好的教育”是“以發(fā)展人各方面獨立性的教育”。
生活的獨立性、思想的獨立性、情感的獨立性、習慣的獨立性等等這些標志個體獨立意識的教育。面對一個受教育者,讓他首先成為一個精神的強者,然后成為生活的強者,最后,他讓周圍更多的人都變成強者。所謂的“教會學生怎樣做人”,不管怎樣都不應(yīng)該是思想上的精神傀儡,必須是一個有著獨立精神的人,一個獨立思考、播撒思想的人。沒有任何人能教會任何人任何東西,教育者有責任把學生引進知識的殿堂,可是我們千萬別把自己當成學生的大恩人,大救星,似乎沒有老師學生就不能長大成人了,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的。記住,教育不是萬能的。孩子終究會長大成人,會成為獨立的有想法的個體,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是每個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讀后感 篇4
在假期里我讀了《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一書。作為教師,應(yīng)該對教育關(guān)注,但作為家長,我更關(guān)心我們中國的教育。什么是最好的教育?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寫道:“教育本身就是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中國孩子需要這樣的教育。因此,教師需要關(guān)注并從教育細節(jié)入手身體力行這樣的教育。
這本書由四個部分組成:做人篇、學習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它從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教會學生如何做事、教會學生如何交往四個方面入手,充分闡述了教師如何更有效地關(guān)注教育細節(jié),如何身體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為出色的人民教師?梢哉f《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師最需要關(guān)注的66個教育細節(jié)》是我們教師的良師益友。一本有關(guān)教師自我修養(yǎng)、教育常識重新確認的好書,對一些過去老師普遍遵循的教育原則又重新拿出來確認一遍,感覺很樸實、全面,但要真正落實躬行,并成為每個老師每時每刻自覺的行為卻不是看書學習就能做得到的。全書不求理論框架的完整用散文隨筆式的輕松優(yōu)美的筆調(diào)對教育這件事做了實實在在的再認識再反思,供人參考,引人深思。
教育藝術(shù)的'最高境界在于“人不同,而教有類也,教無定法,便不可言傳,此乃無之境界,大教無言矣”。由此得出一個結(jié)論:好的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教育規(guī)律,隱蔽教育意圖,以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師自身的示范等為間接教育手段,潛移默化,摒棄單調(diào)、枯燥的說教,充分信任學生、因勢利導,使學生在沒有直接沖突式的說教中自覺接受教育,在獲得的親身體驗中領(lǐng)悟道理,在自身為主體的自我教育中達到精神的升華和認識的飛躍的教育。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什么最好作文04-12
最好的教育短篇散文(精選5篇)11-30
什么聲音最好聽作文(精選51篇)05-11
《什么是教育》讀書心得(通用18篇)06-16
《什么是教育》讀書心得(通用6篇)02-28
最好的禮物02-18
最好的句子10-10
最好的知己讀后感04-05
《最好的禮物》讀后感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