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范文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nèi)绾稳懽x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范文1
作為一個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在教育工作中存在很多的困惑。由于經(jīng)驗的缺乏,使我在開展教育工作中經(jīng)常碰壁。前不久,我閱讀了學校發(fā)給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覺得受益匪淺,調(diào)解開了我心中很多的困惑。對于我這個個新教師來說,猶如是我在前進道路中的指明燈,給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作為一個新教師,在平日的教學中,最擔心出亂的環(huán)節(jié)就是課堂教學以及怎么樣應付后進生的問題。由于班級差異比較大,所以在課堂上如何針對不同班級的特點,制定有效的教學方式,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遇到的大問題。同時,如何應對后進生,也是一個大問題。因為我所教學科是生物,在學生眼中是門“次科”,所以在絕大部分學生都會重視的情況下,后進生的問題更加突出。這兩個困惑一直都纏繞著,使我在教學中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前進。當我讀完《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之后,覺得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一年來深深困惑著我的問題終于找到了方向。
從《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中,我在第一個建議——請記。簺]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和第六個建議——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這兩個建議中得到很大的啟發(fā):我覺得給我啟發(fā)最大的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問題,而且要因材施教,讓孩子在最初的小成功中滿足他的虛榮心自豪感,從而培養(yǎng)他的興趣。
在我們的創(chuàng)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對“后進生”的工作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這樣說恐怕沒有哪一位教師是不肯贊同的。有那么一些學生,他們理解和記住教材所花的時間,比大多數(shù)的普通學生多幾倍;但絕大部分“后進生”都是由于好動,無心向學,課堂非常不認真所造成。
所以對于這些學生來說,我們首先是要改變我們的看法了,對“后進生” 的教育工作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簡單地認為轉變"后進生"就是為其補課,提高成績。把學習僅僅局限于背誦必修的教材是特別有害的,——這種做法會使他們養(yǎng)成死記硬背的習慣,變得更加遲鈍。我們應該知道,每位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他們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我們不要向學生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否則只會適得其反。那么該如何做呢?
對于學生我們應采更多的是要發(fā)現(xiàn)他們的的優(yōu)點,哪怕是肯定平常學習生活中一個小小的閃光點也能極大地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得到教師的肯定是對他們一種莫大的鼓舞。我們每個人都是喜歡被肯定,更何況是未成年的中學生。例如,在一次的公開課的課堂中,我發(fā)現(xiàn)一個平時成績不太理想的,平時課堂好動的學生勇敢地舉起了手,并在大家的鼓勵下正確地回答了問題。當場我就讓全班同學表揚了他,課后,我又單獨以進步獎獎勵了他。從此,他上課的積極性高漲了,學習生物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
其次,借助集體的力感染后進生 ,因為學生生活在班級群體當中,環(huán)境的感染力是最大的。那么我們應該怎樣使后進生在環(huán)境中獲得進步呢。首先要把學生按照成績分成小組,要以好帶差;讓學生養(yǎng)成互助互學的良好風氣。自然他們就愿意交了。要讓學生們意識到自己是在一個大家庭中,互幫互助,共同進步。這樣整個班級的學期氛圍也會越來越高漲,后進生也能得到充分的幫助。
在第十六個建議——學科教學中地學生積極活動地內(nèi)容和第六十四個建議——在課堂上怎樣指導學生地腦力勞動中,使我明白如何更好地控制好每一個課堂。
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積極思考。當課堂教學只以教師為主體,許多學生似乎在下面認真聽講,不停的做筆記,似乎課堂效果不錯。但當教師讓學生復述剛講述的'內(nèi)容的時候,他們都回答得前言不搭后語,根本講不出個所以然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常常氣憤學生的不懂裝懂?墒,在讀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之后,我不得不承認,其實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學生們根本無法判斷他們對新內(nèi)容是理解了還是沒有理解,他們只能先聽,先抄。在講課之初,我們并沒有明確告訴學生,在學習這一新內(nèi)容時,他們應該理解什么,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么目的。思索﹑思考,只有當它的目的十分明確,也就是說,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的時候,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于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
讀了這本書后,讓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得積累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并且更應該吸取別人寶貴的經(jīng)驗。讓我們能夠在經(jīng)驗中總結出一套有效率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他們的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
不可能一種方法用到老。我們在善于總結自己經(jīng)驗的同時,更應該閱讀和借鑒其它老師好的,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使自己的教學方法多樣化,堂課效率高。教無定法,讓我們在總結和借鑒中不斷提升自己。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范文2
作為一個已經(jīng)在學校教學第一戰(zhàn)線上奮斗了三年的新人來說,伴隨對自己所教課程的逐漸熟悉,在教學的過程之中,也有自己不少的困惑。在這三年中,我也體會到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崇高,做好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yè),我也領悟到了自己肩上的重擔和責任。而且在當下,國家大范圍開展課程改革,這是對廣大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畢業(yè)不久的年輕教師,面對重重挑戰(zhàn),在領導的指引下,我開始閱讀了前蘇聯(lián)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完之后,該書不愧為教育界公認的經(jīng)典,所傳達和表述的真知灼見,值得我細細品味,每部分蘊含的精華都給我很大的啟發(fā),感覺這本書所傳達的知識可以讓我在以后的教學中少走很多的彎路。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事業(yè)持之以恒的態(tài)度是我所極度敬佩的,這種“耕耘不息”的熱情和“鐵杵成針”的堅韌品質是搞好教育和教學所不可或缺的。
打開書本,第一條建議就是 “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實際上,蘇霍姆林斯基在告訴我們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孩子沒有智力差別,沒有優(yōu)劣之別,有的只是我們老師的教育方法的區(qū)別。這和我國偉大教育家孔子所說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有異曲同工之妙。在第一條這樣提出,就是告誡像我這樣的年輕教師,在教學中不能戴著有色墨鏡看待孩子,學習好的,老師就喜歡;違反紀律,不太聽話的,老師就沒有好臉色。其實,不應該單純第用成績?nèi)ピu價孩子優(yōu)劣好壞,作為個體必然存在差異性,所以也造就了每個孩子能力的必然不同,發(fā)掘他們的特點,尊重他們的特點,在此基礎發(fā)揮他們的特長,包容其短處。在教學模式中,面對不同的學生,應該因人施教,個別對待。在備課過程中,做為老師,應盡可能地要體現(xiàn)孩子興趣點的.不同,多揣摩,多思考,盡可能拓展課題知識范圍,讓孩子在自己力所能及的領域,使其特點才能得以施展。
對于“把基礎知識保持在學生的記憶里”的理解,我個人認為這是關于理解與記憶的思辨,從知識的學習路徑和人類的認知情況來看,基礎知識的儲備是開啟理解大門的鑰匙,沒有必要的知識儲備,談何理解?這又使我想到關于啟蒙學的知識,啟蒙老師在人才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也深深感到啟蒙老師身上責任的艱巨,他們引領人類的未來,然而,回到原點,啟蒙老師并不是所有的小學老師,而是帶領孩子夯實人生道路地基的人!
在過年的假期中,只要有空閑,我都會翻看《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對自己工作中遇到的教學問題,希望能在其中找到合適的解答。對于班里后進生的問題,也是我一直探索試圖尋找一個較好的方法,所以關于談談后進生的工作,是最能吸引我的。上個學期,我所執(zhí)教的是七年級三四班的數(shù)學課,七年級數(shù)學和小學階段學生所學知識有很大轉變,有學生認知沒有做到相應轉變,初中和小學的過度階段的不適應也促成了一些學生成績不理想,成立大家眼中的后進生。以我對后進生的觀察,對于布置的作業(yè)總是拖了今天到明天習慣,而明天又有新的作業(yè),日積月累成了作業(yè)的累贅,對于作業(yè)的恐懼,又加劇了他們對作業(yè)產(chǎn)生的拖延癥,對于這個棘手的問題,我在書中求索,在書中看到“閱讀能教會學生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fā)智力的刺激……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覺性就越敏銳,而你,當教師的人,工作起來就越容易了。”所有在課堂上調(diào)動不同層次學生的積極性,讓其能夠充分融入課堂,多多思考,進一步激發(fā)智力刺激,督促學生改掉拖延癥,養(yǎng)成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
“所謂能力和知識之間的關系失調(diào),表現(xiàn)為學生還沒有具備作為掌握知識的工具的那些能力,可是教師已經(jīng)把源源不斷的新知識硬塞給他:快點掌握,別偷懶!這樣的學生就好比沒有牙齒的人:他被迫地把沒有咀嚼的整塊食物囫圇吞咽下去,開始時感到胃里不舒服,以后就生起病來,以至無論什么也不能吃了…”對于這段話,我有自己三點的思考,首先讓學生學會流利地有理解地閱讀,然后養(yǎng)成邊讀邊思考的習慣,形成自己一點的認知和判斷。其次,在熟練閱讀能力的基礎上,應該培養(yǎng)孩子們的書寫能力,提高他們的邊讀邊記的能力。“書寫不好的人,總是那些閱讀也不好的人”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這一句話很真實。每當考試,做卷子,家庭作業(yè)、課堂作業(yè),那些學習好的孩子不但書寫認真,而且作業(yè)及時完成。再次,要讓學生學會搜集和加工事實的技能,培養(yǎng)他們邊學邊實際運用的能力。知識要學會“周轉”才能變?yōu)槟芰,從而把知識學活,走進智育的道路。我覺得這是我以后需要考慮的問題。“在講授數(shù)學知識的時候,更多可能舉發(fā)生在學生生變的例子,讓知識的實用性能更好的體現(xiàn)出來,用那一部分事實放在課堂講,布置相關問題,讓他們運用相關知識去自己探討解決?這將會是我以后努力思考的方向。
教育就是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而其中最重要的習慣應該是讀書的習慣。學會讀書,愛好閱讀,是“學會學習”的最主要內(nèi)容。而要讓閱讀成為學生的自覺習慣和精神需要,最重要的是教師。教師的讀書風氣能影響和帶動學生的愛好。從一定意義上說,教師的讀書愛好,決定著一所學校的校風。我堅信,做一個“學習型”的教師是教師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學校辦成學習的團體,是辦學成功的必由之路。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范文3
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老師的建議》,我從中受益匪淺,要想做一個好老師,不但是知識上的給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熱情,來感化每一個學生,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
首先,我要樹立一個信念——天下沒有笨的學生,學生的心靈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學生,不管這個學生是誰,不管這個學生成績?nèi)绾,不管這個學生長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為什么呢?當我自己是一個學生的時候,我深知這種愛的力量對一個學生來說是多么的重要。我總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師忽視、遺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師面前表現(xiàn)一下自己,證明給大家看,我是多么的優(yōu)秀。其實這種需要是每個學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為老師,是不能忽視這一點的。
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工作,愛我的教學,如何去愛,這還是一個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學習的一個問題。當我是學生的時候,我常常會有討厭上課的經(jīng)歷,這往往是因為我討厭老師。為什么會討厭呢?——上課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業(yè)、知識含量低、知識范圍窄、知識老化、不懂裝懂、架子大、單純的知識灌輸、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等,往往是這一類老師的共同特征,F(xiàn)代的老師,顯然不能這樣下去,作為受過現(xiàn)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師,我要有現(xiàn)代的教學。首先,我要學會研究教學——怎樣讓自己在課堂四十分鐘內(nèi)最有效的發(fā)揮——我的學生能有最大的收獲——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還要有學習的熱情、有主動學習的渴望、有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內(nèi)心世界的愿望。
課堂的四十五鐘之前,我應該怎樣做呢?以下這些問題——“這節(jié)課我要教給學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難教的是什么?學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難接受的是什么?”“我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求知的渴望?”“我的數(shù)學設計是否合理、完善,還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方案呢?其他老師又是怎樣設計的呢?哪一點是值得借鑒的呢?別人的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滲透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讓學生有一個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發(fā)生突發(fā)事件,我有什么應變措施呢?”我都應該認有效地真對待,作好充分的思考與準備,顯然這一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努力,但是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關系到我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作好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課堂的四十分鐘之間,是我開始展示自己才識的時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當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不僅給自己帶來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氣。當我開始進入角色時,依據(jù)教學設計進行講學,那是必須的,但我不能死抱設計而不知靈活應變。我還要仔細的觀察我的學生,從他們的眼神、表情、聲音和動作,來判斷自己的講課情況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評價這是否與預期效果吻合。經(jīng)過大腦的快速運轉之后,及時適當?shù)卣{(diào)整我的教學設計。學生是否專心上課,精神狀態(tài)是否良好,直接影響到我的教學效果,所以,當學生士氣低迷時,我應怎樣鼓勵他們;當課堂氣氛沉悶時,我又應怎樣調(diào)動氣氛,讓大家活躍起來;當學生情緒高漲時,我又應怎樣正確引導他們;當學生提出了奇怪的問題,我又難以解答時,我又應該怎樣做;當我的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不吻合時,我又該如何改進;當個別同學故意搗亂時,我又應該怎樣做呢;當學生犯錯時,我又能否輕松有效地教育好這一學生;我應該怎樣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總之,我的課堂應該有一種協(xié)調(diào)、融洽、輕松、互動的氣氛,在這種氛圍下,給我自己、我的學生最大的空間——教學的'、學習的、思考的、創(chuàng)造的、自由的——以達到一種共同的進步。我要愛我的同事們,我要虛心地向他們學習,我要主動地與他們交流探討合作,我要始終有團隊精神。集體的力量與智慧是偉大的。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后,我還要適時的從學生那里得到反饋,而且,我自己還要不斷地反省思索課堂上遇到的問題。教學當中,遇到的事件很多,但可以分為常發(fā)事件和偶發(fā)事件,常發(fā)事件的解決,更多的是依靠一種經(jīng)驗積累;偶發(fā)事件的解決,更多的是取決于我的智慧、機智、應變能力的高低。所以,在不斷總結經(jīng)驗之后,還要進行教學的研究。教學水平的提高,是在不斷的問題解決中提高。圍繞問題的解決而進行研究,,把普遍的問題、個別的問題進行分類總結,并且把一些值得研究的問題上升為課題,把問題做大、做細、做真,眼光高遠、與時俱進地看待問題。在一邊教學的同時,一邊搞教研,不斷的學習,堅持不懈地鉆研。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范文4
了解到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起先是時常看到一些文章引用他的觀點。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感覺理論知識匱乏,需要再充實一下“精神食糧”。
20xx 年,一次到重慶聽課,無意間看到會場外面有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當時出于許久的崇拜,我迫不及待地買回了家。
記得在讀第一章“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時,倍覺晦澀,每一段文字仿佛都需要擁有厚實理論基礎的人才能參透個中深意。就這樣,求之不得購買的書被擱置在書架上。
20xx 年,我在學校科研處任副主任,因為學校的市級規(guī)劃課題“深化小學生志趣教育研究”面臨結題,學校安排我撰寫實驗研究報告。這時,我又想到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打算從中尋找關于“志趣”方面的理論。一章一章地讀,肯定讀不下去,我就采取目錄檢索的方式,找到了21 章“興趣的秘密何在”,但里面只對 “興趣”做了詳盡的描述,對寫研究報告沒多大用處。這一次成功地閱讀了一章后,它再次被束之高閣。
20xx 年,我調(diào)任教導處主任。20xx 年,學校正式加入朱永新教授發(fā)起的“新教育實驗”,實驗以“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為基點”,提倡“專業(yè)閱讀、專業(yè)寫作、專業(yè)發(fā)展共同體”的“三專模式”。學校組織了“相約星期二的讀書會”,共讀的第一本書就是《給教師的建議》。
這一次,再也沒有逃脫的理由,我開始每天一頁或者兩頁逼迫自己去看。于是,這樣的一些字眼開始在我的頭腦里盤旋:第二套大綱、智力背景、思維課、思維訓練、讓知識活起來、閱讀自動化等等。
老師們多以書中觀點加經(jīng)驗感悟進行交流,這樣堅持了一個學期,發(fā)現(xiàn)意義不大。后來,學校決定改變這樣的方式,組織全校的讀書會,由發(fā)展處冉澤明主任主持。冉主任向我們介紹了新教育網(wǎng)絡師范學院的經(jīng)驗:新教育研究中心魏智淵老師主持網(wǎng)絡學院,非常重視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共同體建設;學員必須提交當年三千字的閱讀史方能加入,課程設置包括啃讀經(jīng)典書籍和文本解讀,學員如果不按時提交預習作業(yè)就會被自動除名。
于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學循環(huán)”也進入我們的耳膜。這是新教育研究中心的干國祥老師經(jīng)過數(shù)次研讀,總結的蘇式教學理論的精髓,即“生命在勞動/ 學習過程中克服困難、獲取成功,進而獲得高度的自我感受(自信自尊)、責任感與意志力以及渴望再度通過學習,通過克服勞動/ 學習中的困難而獲得幸福的動機”。簡言之,生命是不斷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循環(huán)反復的過程。
這次還是沒有讀完《給教師的建議》,但就是在這樣濃烈的學習氛圍中,我又了解了其中很多觀點。
20xx 年,我參加了長壽區(qū)讀書會,共讀的書目發(fā)生了變化,《給教師的建議》被放到了一邊。
這幾年,我先后讀了《構筑理想課堂》《窗邊的小豆豆》《靜悄悄的革命》《第56 號教室的'奇跡》《帕夫雷什中學》《學校是一段旅程》《教學勇氣》《童話人格》《教育的目的》《構筑合宜的大腦》等等。這些書比起《給教師的建議》,淺顯了許多,而且方便嫁接。比如我把《靜悄悄的革命》里面關于“教研”的觀點用于我!敖萄形幕钡慕ㄔO,把“潤澤的教室”的觀點用于我的課堂教學。這些書籍里面最難讀的《教學勇氣》我也能耐著性子讀完,從中深刻地理解到課堂上“聚焦偉大事物”和“發(fā)掘知識的魅力”的含義。
為什么幾年后能沉下心來閱讀?原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的初始閱讀給了我一些營養(yǎng)元素,在我不知曉的情況下已經(jīng)根植于我的大腦。
20xx 年開始, 因為年齡的關系,我在周末養(yǎng)成了早的習慣 。隨手拿起《給教師的建議》,可能是經(jīng)過這幾年共讀生活的磨練,這時讀起來感覺好理解多了。僅靠周末時間,這本書就被我重新閱讀了一遍,仿佛是久別的戀人,每周末就陶醉在這美好的相遇里。
20xx 年的寒假, 終于讀完了這本書。我在里面找尋到很多困惑問題的答案,也能與自己的教學管理和班級教學建立起聯(lián)系。
比如,我發(fā)現(xiàn)學生雖然到了高年級,表述能力和思維能力卻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于是,我在書里尋找答案,結合第62 章“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的建議,提出了20xx 學年度的教研主題“讓思考在教室里回蕩”。并摘取書上的建議,在20xx 年的開學會上做了培訓。
諸如“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修養(yǎng)乃是教師勞動修養(yǎng)的一面鏡子”“駕馭學生思維的藝術,絕不在于事先把自己的每一條思路都規(guī)定好,并且只講事先準備了的東西,而在于根據(jù)具體情況來講當時需要的”“你要盡量使你的學生看到、感覺到、觸摸到他們不懂的東西,使他們面前出現(xiàn)疑問。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事情就成功了一半”等富有啟發(fā)的觀點成為我思考課堂的利器。
發(fā)現(xiàn)學生課堂上缺少精彩的生成,我從書中獲得答案,“用驚奇、贊嘆可以治療大腦兩半球神經(jīng)細胞的萎縮、惰性和虛弱,正像用體育鍛煉可以治療肌肉的萎縮一樣”,提出了“讓驚奇、贊嘆回歸課堂”,這些理念讓老師們的課堂在“思”的層面上有了可喜的變化。
學校一直提出要開發(fā)校本課程,但是一直不得要領,書的最后一章“系統(tǒng)化是思維之母”,讓我茅塞頓開,“系統(tǒng)化也是課程之母呀!”
就這樣,通過“專業(yè)閱讀,站在大師的肩膀上攀升;通過專業(yè)發(fā)展共同體,站在集體的肩膀上飛翔;希望通過這次專業(yè)寫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前行!”(見《新教育之夢》)
整整八年,我才走近了這本書。什么時候,我才能走進這本書,歲月會給我見證!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范文5
我是一名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沒有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卻又滿腔的熱情。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的我自然對教書育人有著特殊的感情,這種感情來源于內(nèi)心對生活的感悟。
從離開大學校園進入高中課堂,我深感責任之重大,為了不辜負領導的信任和學生們的期望,我決心盡我最大努力提高自身水平,爭取較出色的完成語文教學。為此,我一方面下苦功夫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擴充語文基礎知識,使自己能夠比較自如的進行教學,另一方面,繼續(xù)向書本,老教師們學習。我有幸接觸閱讀了學校的資料《給教師的建議》,它給我?guī)砹藦娏业恼鸷,使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諦,同時,我也開始對“愛心教育”進行了深刻的思考。
教育是一項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 教師每天面對的是一個個生動活潑、有個性的學生個體,教育工作不是一項用力去做就能夠做好的事,它需要我們用心去做。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能夠對學生傾注愛心。英國哲學家羅素在他的《教育與美好生活》中說過:“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或自由的發(fā)展!碧K霍姆林斯基創(chuàng)辦的帕夫什雷中學,把學生的人格發(fā)展放在了第一位,“那里是學習和生活的樂園”,“是學生們的天堂”,把學生快樂健康的成長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們真實悟出了教育的目的——即為社會培養(yǎng)健全人格的人。學生是學習的主題,作為老師,無論學生成績怎樣,我們都應該有這樣的認識:不是他的智力不如人,而是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使他落下了功課,我們需要給他以關心,給他以鼓勵,增強他的勇氣。唯有平易近人的老師,學生才會喜歡你——“愛人者,人恒愛之”;唯有“其師親”,才會有“其道信”,學生才能學好,才會愿意學,樂于學,才會真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沒有愛心,就沒有教育。師愛是偉大的,神圣的。她是人類復雜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結著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是一種沒有血緣和親情,沒有私利與目的“超凡脫俗”的愛。帕夫什雷中學的教師們在這一點上做的很好,他們是真正的關注學生們的成長,在這上面也傾注了大量的愛心,對每個學生都給予關注和尊重,對每位學生都要做到不偏不倚,這就是他們的愛心的一個集中體現(xiàn),因為每位教師都明白一個淺顯的道理:對學生的一個啟示,點撥以及一個鼓勵,都可能對他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影響。也許老師的一聲呼喚完全可以喚醒一個塵封的心靈。
愛是一種了解,關懷,責任。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保護學生!薄皭邸笔墙逃兄匾腵因素,她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情,是教師教育學生的前提,也是教師的一種教學藝術和能力。古今中外許多教育家都把熱愛學生看作是教師最基礎的美德,通過閱讀《給教師的建議》,我更堅信了這一點!皼]有用愛心感化不了的學生”,當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時,師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為“師愛”,學生才有機會與教師在教育中處于平等地位;正因為理解,才有了信任;正因為信任,學生與老師的心靈距離才會拉近。用愛心去培育學生,這是一種升華了的愛,一種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當然,我所說的“愛”并不是毫無保留,不假思索或是漫無目的的是愛,而是一種理智的愛,要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不嬌慣,不溺愛,對其缺點錯誤,不縱容,不姑息,不放任。師愛既蘊含著強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現(xiàn)出深刻的理智,不僅著眼與學生目前的得失與苦樂,更注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和前途。
在帕夫什雷中學的校園內(nèi),處處呈現(xiàn)和諧景象,這是教育界值得自豪的盛事。其實,現(xiàn)代教育的失敗就在于我們剝奪了原本屬于孩子的一切,而這一切有需要他們?nèi)タ嗫嘧非。我們究竟應該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一個怎樣的人?這值得我們思考。教師的職業(yè)雖然平常而且平淡,但總有一些東西讓人感動,要改變一個學生,我們需要“用心”去愛,必須用“心”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塑造他們完美靈魂。
一本好書猶如一盞明燈,能夠照亮人心中最黑暗的一角,能夠啟迪人的心智。而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更應該多讀好書,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素養(yǎng)的提高的唯一途徑便是“讀書、讀書、再讀書”,所以,我們每個有上進心的人都應該與書結下深厚的友誼。
上面所述內(nèi)容是我讀過《給教師的建議》后的一點感想,并不想以偏概全,因為教育任重而道遠,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說清楚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范文6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讀書是其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也是提高其專業(yè)修養(yǎng)與道德素質的關鍵,但是由于平日工作繁忙,我的很多同行都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閱讀,平時的工作已經(jīng)很辛苦,也很難再有精力去閱讀。但是我卻認為,教師想要踐行新的教學理論,掌握新的教學方法,就必須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讀書,應該是教師們永恒的追求。
最近我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1-20條,從中我獲得了很多感受,尤其是其中的第2條: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作者舉了一個例子,是一個歷史教師用一生備好課,他用質樸的語言,生動的闡述除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一名教師對知識的渴求,應該發(fā)自內(nèi)心的,而不是為了應付教學需求。教師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同時也是學生生活中的解惑者,教師在給學生“一杯水”的時候,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但是“這桶水”總會有用完的一天,到了那個時候,我們還能夠傳授給學生什么呢?或者說能夠給予學生怎樣的幫助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閱讀了《給教師的建議》,并為其中所提出的見解所打動,這使我充分的認識到,唯有讀書,才能夠使教師視野更加開拓,豐富自己的頭腦,如此才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幫助,使學生能夠獲得心靈深處的震撼。
在教學改革背景下,更多新的教學理念被提出,教師成長的途徑有很多,而讀書,則是可以使我們對自己實踐進行反思的最好途徑,在我閱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之后,能夠深深的感受到作者文字中所透露的教育智慧與睿智,身處于這些文字之中,我仿佛與蘇霍姆林斯基正在進行心靈的'對話,作為教育領域的大師,閱讀他的文字,是我能夠不斷對自己進行反思,了解自己教育中的諸多問題。
反過來講,作為一名小學教師,一旦閱讀量不夠,書讀得少了,那么他的教學就會缺乏靈氣,他的用語就會顯得生硬而蒼白。比如,一個問題常常繞來繞去,最后也沒有講清楚,說明白;用一個詞語會思考很久,也找不到合適的;明明想好了,但就是表達不出來。讀書不夠,一旦提筆,就會覺得筆有千金重,更加不要說文思如泉涌了。書讀得少,人的思維也會受到局限,常常話不達意,這對于一個教育工作者來說,是非!拔kU的”。我們不得否認,教師這個職業(yè)的壓力很大,除了課堂教學,還要進行很多教研工作,要寫很多論文材料,很多教師常常因此發(fā)臭,即沒有時間寫,也會覺得無話可寫。而閱讀能夠幫助我們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在教研工作與寫作方面,一旦閱讀量夠了,寫一篇學術論文,就可以信手拈來。在明白了這些道理之后,我也開始制定閱讀計劃,約束自己要定期閱讀好書,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堅持,閱讀已經(jīng)成為了我的習慣,寫字臺上、床頭柜上,隨處可以看見我的書籍,書籍是我精深得到慰藉,使我的身心得到陶冶,使我的疲倦和壓力得到釋放。閱讀,應該作為教師一生的愛好和習慣,我們作為新一代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堅持不懈的“多讀書,讀好書。”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潺潺小溪, 每日不斷, 注入思想大河……使自己永遠保持活力”,也就是說,教師閱讀,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長期堅持、日積月累,這樣才能夠不斷獲取新的養(yǎng)分,不斷積累和豐富知識體系,思維才能夠與時俱進,使自己的教育事業(yè)能夠永葆活力。
閱讀《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之后,除了以上感悟,我還認識到,蘇霍姆林斯基倡導教師閱讀要基于專業(yè)發(fā)展取向。依托任職學科專業(yè)書進行閱讀,正所謂術業(yè)有專攻,自己的專業(yè)書籍,是教師首先要閱讀的東西,并且要反復研究和鉆研。比如:如果是語文教師,則應該先閱讀有關語言學、文學史之類的書籍;如果是數(shù)學教師,則應該先也閱讀有關算數(shù)、代數(shù)以及運籌學等方面的書籍。閱讀書籍,不僅要讀懂,還要讀透。所謂“懂”,就是要明白書籍論述的是什么,體現(xiàn)了什么樣的規(guī)律和本質,而所謂“透”,則是能夠運用這些規(guī)律解決問題,懂得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同時,蘇霍姆林斯基專門強調(diào),教師要讀關于本學科的最新進展和重要社會問題的報紙與雜志,借以開拓專業(yè)視野!盁釔勰情T科學,并了解它的最新發(fā)展情況—最新的發(fā)現(xiàn),正在進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薄拔覀兞η笫谷祟惖,特別是我國的社會政治、思想、科學生活中的任何一件大事無不引起教師的思考與關心。”這些論述對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知識爆炸的時代亦非常適切。作為專業(yè)教師,必須隨時隨地關注本學科的發(fā)展進程和社會生活的相關信息,做到與時俱進、日求新得,不然,其知識儲備將日趨頹廢,甚至難以滿足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
總之,在閱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靜,讀書對于一名教師的重要性,使我真正認識到多年來存在于自身教學問題的成因,那就是缺乏閱讀,知識量少、知識面窄,思維滯后、不靈活,作為一名現(xiàn)代教育工作者,我為之而深深慚愧。也是因為如此,我才寫了這篇小文,希望能夠借助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呼吁同屬于教育崗位的工作者們,正確認識閱讀,明確讀書的重要性,將其樹立為終身的愛好和理想,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擁有開闊的思維以及勇于創(chuàng)新的意識,進而為教育事業(yè)做出更多貢獻。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相關文章:
《給教師的建議》教師讀后感10-05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01-14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5-01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9-02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2-13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9-02
給教師建議讀后感02-22
《給教師建議》讀后感09-01
給老師的建議10-08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