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史記》讀后感13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史記》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史記》讀后感 篇1
“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后人如此評價韓信的一生,精辟而獨到。早就聽聞有關(guān)韓信的故事,不過那是道聽途說,以及通過影視劇得來的,最近才去翻開了那篇《淮陰侯列傳》,一窺淮陰侯之功過。
淮陰侯一生在太史公筆下徐徐拉開。韓信早年貧困而不得志,甚至無賴都欺負他,他忍了。投奔項羽,不受重用;投奔劉邦,仍不受重用。在他離開劉邦之際,蕭何把他追了回來,上演了一場蕭何月下追韓信的佳話。于是,他開始了南征北戰(zhàn)的一生,戰(zhàn)績卓著。然而天下平定后他卻“謀反”了。于是,一代兵神就這樣離世,不知他去世前的那一刻心中在想什么?是他的一生?還是……
太史公認為他若不矜功伐能,那么他是可與呂尚等人比肩的,可惜他“謀反”了,掩卷而思,韓信之死所謂何故?
韓信之死首先與其性格有關(guān),他很有才,也正因為有才,才有些心高氣傲。劉邦問韓信自己可統(tǒng)多少兵時,得到的回答卻是“多多益善”。也許他在半開玩笑,也許是對自己過于自信,可惜他在最不能說這話的'人面前說了這話。太史公評價其矜功伐能,可謂一針見血。韓信知道劉邦不善統(tǒng)兵卻善御人,他自己知道卻做不到啊!
如果韓信性格收斂,那么他能錦衣玉食地過下去嗎?很難。韓信的軍事才能劉邦是明白的,即使他沒了兵權(quán),軍中仍有許多舊部。連樊噲見了韓信都十分恭敬,其他將領(lǐng)可想而知。大漢家的天下姓劉,有了這種人物在,那“劉”字大纛還能安穩(wěn)地在風(fēng)中飄揚嗎?即使韓信性格收斂,他的下場應(yīng)該也可以預(yù)見。功高震主,軍心所歸?上О榫绨榛。
對于韓信“謀反”一事我覺得值得推敲。
太史公曾載,蒯通曾向韓信建議趁劉項對峙之時另立門戶。而且從記載中蒯通的分析來看,如果韓信拉出隊伍單干,是很有可能呈現(xiàn)出三足鼎立之勢的。到時憑借韓信的能力,許多事還很難說。然而韓信拒絕了。如果說韓信真有反意,那時不反到天下太平再反,他的智商突然出問題了?
當然,對于太史公治史的態(tài)度,我們不該懷疑。太史公吃的是漢祿,而且經(jīng)過李陵事例后他也看清一些東西。所以即使了解真相,太史公為了完成《史記》,怕也只能讓韓信謀反了。從太史公敘述蒯通事件來分析,他是否想借此讓后人發(fā)現(xiàn)什么呢?也許這正是太史公的高明之處。
韓信的被殺讓我想起了古代的將軍。
中國古代的將軍一般只有兩種下場:要么解甲歸田,安享晚年;要么被以各種理由殺害,最多的是謀反。
唐中興名將郭子儀,晚年妻妾成群。一日,御史中丞盧杞來拜訪他,他讓身邊的妻妾退下。事后有人問他為什么這樣做。他說盧杞長得太丑,妻妾會笑他。萬一將來他不在了,盧杞可能因此會害他的后人。試問一個對人心洞悉得如此透徹的人,晚年左擁右抱的是紅妝美姬的如花笑靨,這背后的目的還用說嗎?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quán)的故事仍在宋朝的天空里回蕩,抗金名將岳飛卻被以“莫須有”的罪名害于風(fēng)波亭。有人說這是秦檜干的,但若無皇帝的默許甚至支持,他敢對一個手握重兵的將領(lǐng)下手嗎?岳飛太直了,過剛易折。不貪財不好色,這樣的人想要什么?當皇帝的不得不思考了。相反,韓世忠們則聰明得多。廣置田產(chǎn),興修豪宅,與美姬歡樂,這種將領(lǐng)才讓皇帝放心。
古代的將軍是一把無柄之劍;实塾脵(quán)力為柄,運掌此劍。青鋒所指,敵軍聞訊而逃。但畢竟此劍無柄,權(quán)力也不一定掌控的了,為了不讓這把無柄之劍到時傷了自己,他們要么把劍折斷,要么用財色讓劍生銹。有的將領(lǐng)聰明,用自污的方法,自己生銹,而有的將領(lǐng),卻等著皇帝將其折斷。
“待歸來,重續(xù)漢陽游,騎黃鶴!边@是岳飛的心愿,然而在那個制度下,又有多少將軍能了此夙愿呢?
《史記》讀后感 篇2
我今天要講的這本書大家都聽說過,它并不陌生,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記載了祖國三千多年的輝煌歷史,它曾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講到這里,我想大家都知道我要說的是哪一本書了,沒錯,它就是《史記》。
在這個盛行快餐文化、聚焦新奇事物的年代里,談《史記》這樣古老的書,似乎是有點“老生常談”了,為何我突然想起了這本“老書”呢?因為最近電視劇《羋月傳》熱播,一大波宅男宅女們熱情高漲的追劇,聽的議論多了,我便也跟風(fēng)去看了《羋月傳》。這部劇的故事背景發(fā)生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故事貫穿了多個諸侯國,追劇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學(xué)生時代學(xué)習(xí)的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知識竟然都忘得一干二凈了,差不多有十年沒有讀史書了吧,我猜在座的`各位也有與我相似的,于是我便重新拿起了《史記》。
《史記》講述了黃帝以來的傳說、夏商的覆滅、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動蕩、秦的興衰、漢的建立和鞏固,時間跨越了三千多年,讀一遍《史記》,便仿佛經(jīng)歷了一次長長的歷史的旅行。書中所講既有帝王、諸侯、文臣武將,也有布衣文人,有許多我們熟知的人物,如孔子、老子、孫子、蘇秦、張儀、屈原等。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史記》中每個王朝的衰敗都有其內(nèi)因,那些君王或貪腐好色、或殘暴無道,比如周幽王為搏紅顏一笑烽火戲諸侯,導(dǎo)致他身死驪山而無人來救;再比如秦始皇成就霸業(yè)之后,好大喜功、大興土木、橫征暴斂,導(dǎo)致民怨沸騰、反叛四起、帝業(yè)毀于一旦。他們不是敗于他人之手,他們是敗在自己手上。歷史上值得我們借鑒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是現(xiàn)如今仍然有很多官員因貪腐好色、與民爭利而落馬。
比如今年落馬的山西環(huán)保廳廳長劉向東,涉案金額竟達兩億元之多,在家中現(xiàn)金太多,上面落滿灰塵,有的甚至發(fā)霉變質(zhì),如今他鋃鐺入獄,被人唾棄,一切紙醉金迷、錢權(quán)名利終為身外之物,實在是后悔莫及啊。劉向東作為高層領(lǐng)導(dǎo),一定也接受過一系列貪腐案例的教育,一定也感嘆過他人的落馬,但如今他只能在獄中被別人感嘆了。由此我想起了唐代詩人杜牧在《阿房宮賦》中的一句話“秦人無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復(fù)哀后人也”。如今我們有史可鑒而不鑒之,實在是可悲可嘆啊!
這本書的作者司馬遷雖不幸遭遇了宮刑,然而他克服了宮刑的恥辱,不屈不撓,忍辱負重,經(jīng)過了整整16年的不懈努力,才終于完成這本傳世千古的名著,可謂是“一把劍萬丈天幕,一腔血千秋史書”。遙想當年大爭之世,各國諸侯都想成為一世霸主,你爭我
搶,不顧百姓死活,以至于百姓妻離子散、民不聊生。再看今朝和平盛世,我們年輕人不用擔(dān)心戰(zhàn)爭,不用擔(dān)心吃不飽穿不暖,我們過著安穩(wěn)的生活,我們不再關(guān)心陳舊的歷史。我們茶余飯后關(guān)注的大都是手機,我們或是沉溺于手機游戲,或是忙碌于手機聊天,也或是迷醉于手機小說、手機視頻,走路時、坐車時、上廁所時都離不了手機,我們與手機相處的時間甚至多過我們與親朋好友相處的時間,手機成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有些人甚至成為了手機的奴隸。然而我們的祖先歷盡千辛萬苦留給后世的瑰寶,卻被我們束之高閣、置之不理。
我們有很多人是在中學(xué)時期接受過灌輸式的歷史教育課,完成了應(yīng)試教育,便拋之腦后。踏入社會之后我們各自東西,或忙碌于工作、或忙碌于生活,漸漸的,我們丟棄了很多東西,我們甚至丟棄了自己,唯有手機如影隨形。作為中華兒女不讀史書、不知歷史,我心中不免有些慚愧,然而又有多少人不是和我一樣呢?所以我呼吁當下的有志青年們擺脫手機的束縛,工作之余讀一些史書,了解自己的祖先,也了解一下我們自己。
《史記》讀后感 篇3
在公元前209年,在秦國蒼茫的大地上,一群汗流浹背的人在田地里辛勤地勞作。其中一個人停下了腳步,失意長嘆。他滿懷希望地對同伴說:“茍富貴,勿相忘”。沒想到,遭來的卻是同伴的一陣嘲諷:“你一個雇傭的農(nóng)民,何來富貴?”他對這些無法理解自己的同伴又發(fā)出了一聲長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這就是陳勝,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nóng)民起義的領(lǐng)袖。
不久之后,陳勝被朝廷派去駐守漁陽。由于天降大雨,道路受阻,隊伍無法準時趕到,誤了期限還要被殺頭。既然這樣,還不如反了!陳勝帶領(lǐng)這群受盡朝廷苦難的兄弟們在大澤鄉(xiāng)揭竿而起,開始反抗暴秦的統(tǒng)治。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振臂高呼,猶如雄獅怒吼,揭開了農(nóng)民起義的序幕。陳勝的鴻鵠之志從此開始綻放出了璀璨奪目的光彩。雖然因為各種原因,轟轟烈烈的起義失敗了,但是這次起義猶如燎原的星星之火,撼動了屹立百年的秦王朝。隨后的起義將領(lǐng)前仆后繼的競相亡秦,最終推翻了秦朝的統(tǒng)治。
編纂《史記》的司馬遷對陳勝給予了高度評價,將陳勝列入了世家中。司馬遷認為陳勝的地位、武器和謀略都不及當時的六國,但卻建立了比六國大得多的功業(yè)。為什么陳勝能有如此大的功績?這難道不是他一直都懷有鴻鵠之志的原因嗎?只有胸懷大志,才可成就一番大業(yè)。
陳勝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是啊,人生貴有鴻鵠志!每個人一生都應(yīng)該有自己的夢想并為之奮斗,而不是渾渾噩噩的虛度光陰,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從這之后,我也樹立了一個小小的目標,并且為之奮斗。當時,我被一種古典樂器——古箏,深深的吸引了。古箏那悠揚清脆的聲音使我心神馳往,我下定決心要練好古箏,爭取在比賽中獲得金獎。就這樣,我踏上了學(xué)習(xí)古箏的艱難旅程。剛開始時,我只能彈兩三行的小曲子,并且斷斷續(xù)續(xù),很不熟練。盡管如此,我還是對古箏懷有極大的熱情,恨不得天天彈。不久之后,我已經(jīng)能彈優(yōu)美動聽的曲子了。當我第一次熟練地彈出三級曲目《擠牛奶》時,我更加喜歡古箏了。那種奇妙的聲音豈是別的樂器所能擁有的?
隨著級別的`增高,曲子也越來越難,對手指的靈活性和技巧性要求也越來越高。一曲《瀏陽河》激起了我的好學(xué)心。曲子的難點,就在于快板?彀鍖κ种傅乃俣扔泻芨叩囊螅耶敃r只是勉強能彈而已,根本談不上速度?墒俏也环䴕猓簽槭裁慈思夷軓,我就不行?之后的一周里,我每天都練,而且只練快板。三天后,我練好了,可是手指上起了一個大水泡?晌乙稽c也不覺得疼,有的只剩下了成功的喜悅。
轉(zhuǎn)眼間,兩年過去了,我的水平也多有見長。此時,我的目光鎖定了一個全國性的選拔活動。勤學(xué)苦練這么多年,終于有了一個展示的機會!我下定決心,一定要一鳴驚人。我想挑一首稍有難度,旋律又優(yōu)美的大型曲目。老師非常贊賞,給了我一份極具挑戰(zhàn)性的《春江花月夜》。可是《春江花月夜》曲譜很長,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背熟,而且曲調(diào)需要轉(zhuǎn)A調(diào),很不好彈。我練了幾日,僅僅摸熟了調(diào)子,滑音還有些不準,更談不上音色的優(yōu)美了。但是,很快就要參加選拔了。我心中萬分著急,更加勤奮的練習(xí),一練就是一兩個小時。終于到了比賽的時候。雖然我的曲子已經(jīng)彈得十分熟練了,可我依然很緊張。上臺以后,我鞠了個躬,深吸了一大口氣,理了理衣裙便坐下來彈了。一曲《春江花月夜》如行云流水般從指間流出。有志者事竟成,我這么多天的努力并沒有白費啊!我喜不自勝。
人生貴有鴻鵠志,這句話猶如一根鞭子,鞭策著我在人生路上不斷前進;這句話猶如一盞明燈,在最黑暗的時候指引迷茫的我,照亮我的人生歸途。這句話,將讓我受益終生!
《史記》讀后感 篇4
在悠長的古代文學(xué)史中,我們并不缺乏具精神原創(chuàng)性的大師?酌稀⒗锨f、屈原、司馬遷、李白、杜甫、曹雪芹……他們的名字足以與日月同輝,彪炳千古。然而在當下的教育中,這樣一些凝聚著民族精神源泉的大家卻日益離我們遠去,除經(jīng)院中的學(xué)者、教授們閱讀、研究外,已是鮮有人問津。真正的大師不只是來“宴大賓”,傳統(tǒng)文化需要普及,需要“平民化”。這對于精神缺鈣的一代,顯得尤其必要。新課標的提出恰逢其時地為弘揚傳統(tǒng)文化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撐。新課標規(guī)定:高中階段選修課必須占有相當?shù)谋戎。這一規(guī)定使我們暫且可以從高考的陰影中走出來,堂而皇之走進大師,閱讀經(jīng)典。
從這種意義上說,《史記》就是一座先秦時期的圖書館,它詳盡地記載著那時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法律、醫(yī)學(xué)、天文學(xué)等的成就,窺一斑可見全豹。而較之先秦諸作,它在形式上又有許多的'優(yōu)越性。首先,語言的淺顯。司馬遷將書面語與漢代生動的口語糅合在一起,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的語言風(fēng)貌,清新,樸拙,更淺顯,更口語化,也更易被今天的高中生理解與接受。其次,情節(jié)的奇特。清人袁枚說:“史遷敘事,有明知其不確,而貪其所聞新異,以助己之文章,則通篇以幻忽之語序之,使人得其意于言外,讀史者不可不知也!保ā峨S園隨筆》)生性“愛奇”的司馬遷在敘史時,仍不忘著上荒誕一筆!段遄谑兰摇酚涊d臨江王劉榮被其父漢景帝謀害,后“(劉榮)葬蘭田,燕數(shù)萬銜土置冢上”!妒酚洝分蓄愃七@樣的浪漫主義筆法還有很多,垓下之圍、趙氏孤兒等故事皆絕妙之極,傳為美談。在二十四史中,《史記》是最富文學(xué)性的一部,它更像是一部歷史故事集、歷史小說集,其情節(jié)的曲折、生動與學(xué)生的審美興趣不謀而合。最后,體例上的相對獨立性!妒酚洝芬话偃且粋統(tǒng)一的整體,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體互為經(jīng)緯,貫通全書。但同時,每一篇又相對獨立,有鮮明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它猶如一篇篇情節(jié)曲折的短篇小說,又如一首首耐人尋味的精美詩篇,讀者自可從中任選一篇率性而讀,并不受上下文的限制。對不具備充裕的閱讀時間的中學(xué)生,這無疑是最好的形式之一。它們同樣是中華民族文化與精神的載體,然而今天之所以要獨鐘于《史記》,卻是與學(xué)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當下的閱讀現(xiàn)狀、我們的教育理念等分不開的。
接下來就是怎么讀,也就是怎么教的問題了。回顧我們以往的文言文教學(xué),逐字逐句地串講,把文學(xué)作品肢解成一個個實詞、虛詞和一串串特殊句式。于是《鴻門宴》等精彩的篇章就在逐段分解、串講中,喪失了它的靈魂,遠離了閱讀的本質(zhì)。文學(xué)是人學(xué),文學(xué)教育的宗旨在于提高學(xué)生的生命質(zhì)量和對生命的感悟,今天我們緬懷歷史,更主要的是要從中“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確立自己的價值觀。黃帝湯武所以興,桀紂二世所以崩的治世之道;盛極一世的秦始皇臨終竟與鮑魚為伍的慘景……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史記》不僅為我們展現(xiàn)了從黃帝到漢武帝這三千多年的歷史舞臺,同時也是我們了解當今社會的一個小窗口,它對我們今天的治人治國仍頗多啟迪。其三,掌握一點讀書、做學(xué)問的方法。《史記》的完成是時代的產(chǎn)物,同時又與司馬遷個人的努力分不開。司馬遷十歲時就能誦讀《左傳》、《國語》、《世本》等古代典籍,后又受業(yè)于今文學(xué)派大師董仲舒、古文學(xué)派大師孔安國。通過多方的學(xué)習(xí),司馬遷掌握了豐富的歷史人文知識,成為一名融貫古今的大學(xué)者。二十歲以后,司馬遷離開家鄉(xiāng),壯游全國,前后十幾年間,足跡遍及大江南北。這,不是純粹的游山玩水,而是以訪尋歷史文化遺跡,收集歷史資料為目的的學(xué)術(shù)田野工作。每到一處,他都認真細致地向當?shù)厝嗣窳私馇闆r,實地考察,確保其著作的真實性。“讀萬卷書,行千里路”是司馬遷在學(xué)術(shù)工作上的真實寫照,這兩點對于今天的高中生來說,尤其重要。
《史記》讀后感 篇5
《史記》是漢代著名歷史學(xué)家司馬遷的一部史學(xué)巨著,該書詳細地講述了中國從傳說時期到漢武帝時期之間發(fā)生的歷史事件,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shù)臍v史故事這本書都有記載。魯迅曾以“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評價這本書。
這本書的第一部分“本紀”講述了從五帝時期到漢武帝時期的歷代統(tǒng)治者身上發(fā)生的故事。這一部分雖然沒有面面俱到地介紹每一位統(tǒng)治者,但是它細致地描寫了幾位重要的統(tǒng)治者,比如秦始皇和項羽。司馬遷在描寫這些人物時非?陀^,很少加入個人感情,只在描寫人物的最后一部分會寫自己對該人物的看法。書的這一部分記載有很多著名的歷史故事,比如大禹治水、秦滅六國等。
《史記》的第二部分“年表”統(tǒng)計了歷代值得記載的重大歷史事件。“年表”分為十個部分,細致地記載每個國家發(fā)生的事件。值得一提的是,“年表”中也記載了很多特殊的自然現(xiàn)象,比如彗星和日食,這說明古人無法解釋這些現(xiàn)象,因此覺得它們非常重要,才會把它們記錄下來。日食還被古人認為不吉利的`!澳瓯怼钡淖詈髱撞糠质菨h代以來受封的王和侯,通過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受封的人都是因為立了功才被封為侯,這說明封侯在當時是一種獎勵。不過,也可以看出,這樣大量封王封侯是存在隱患的,因為很多王和侯在得到地位后趁機反叛。
書的第三部分是“八書”,這一部分從禮儀、音樂、法律、日歷、天文、封侯制度、修建的河渠和貨幣這八個方面描寫了各時期的文化。其中,天文這方面最讓我感興趣。這一部分記載了古時候人們對各種天文現(xiàn)象的理解和這些現(xiàn)象被古人賦予的含義。由于古代科學(xué)技術(shù)不發(fā)達,古人認為這些現(xiàn)象是未來的征兆,所以古人會通過觀察天文現(xiàn)象來預(yù)測未來。
第四部分“世家”主要寫的是古代出現(xiàn)的國家和一些人物。書的這一部分詳細記載了歷史上在各國發(fā)生過的事件。司馬遷在記載國家時會先簡要介紹這個國家的來源,然后再詳細介紹這個國家的歷史和發(fā)生過的大事。這一部分也記載了很多歷史故事,比如越王臥薪嘗膽的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越國被吳國消滅,越王勾踐不忘恥辱,發(fā)奮圖強,最終成功聚集起力量消滅吳國。不過,這個故事里的勾踐有“嘗膽”,卻沒有“臥薪”,這和我們通常聽到的成語“臥薪嘗膽”有所不同。
《史記》的最后一部分是“列傳”,這一部分記載了許多著名人物的故事。在描寫人物時,司馬遷會先介紹人物的來歷,然后再細致介紹人物的事跡,最后寫自己對這個人物的評價。司馬遷在這里介紹了很多著名的歷史人物,比如屈原、荊軻和韓信。其中,司馬遷細致描寫了荊軻刺殺秦王的故事。故事始于燕王看到秦國消滅了很多國家,感到不安,于是派荊軻去刺殺秦王。荊軻準備給秦王獻上地圖,然后趁機用藏在地圖里的匕首殺死秦王。不料,秦王在荊軻打開地圖要刺殺他的時候躲開了匕首,還砍斷了荊軻的腿,荊軻試圖把匕首扔出刺中秦王,但沒有扔中。最后,荊軻被秦王殺死。讀到這里,我不禁由衷的佩服荊軻,他是一個有勇有謀、永不放棄、視死如歸的英雄,他能為了自己的國家,不管會遇到多大的危險也不在乎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因為他認為國家的安危大于個人的利益。
讀完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司馬遷在寫這本書時的用心。書中的內(nèi)容非常詳細,就連一些很細微的事件都能被記錄下來,而且也真實可靠,說明司馬遷不僅對歷史有很深刻的理解,還花了很長時間為寫出這一本書做過十分詳細的調(diào)查。司馬遷在著作《史記》之前,曾因為替一位投降的將領(lǐng)辯解而被判處腐刑,盡管受到了如此極端的刑罰,司馬遷還是堅持完成《史記》的著作。司馬遷永不放棄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最后,我希望有更多像《史記》這樣的史書能夠出現(xiàn),讓中國的歷史能夠傳承。
《史記》讀后感 篇6
尊敬的外國語學(xué)院英語學(xué)生第三黨支部: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大學(xué)生入黨思想?yún)R報:讀《史記》有感。說起《史記》,我們就會用這樣的溢美之詞來贊嘆該書在中國史學(xué)史和文學(xué)史上的崇高地位。
讀罷《史記》,我卻從書中有幸探得了幾件“寶貝”。這些“寶貝”,一個民族可世代相傳并受益匪淺。雖無珠光寶氣,但件件為曠世精品,乃無價之寶。得之一二,民族生機煥發(fā);得之二三,國振邦興;若得之數(shù)件,將永葆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經(jīng)久不衰。中華因它而保生機。
其中一件叫“精忠報國”。在司馬遷筆下,有多少英雄以他們的汗與血,情與志來盡忠書寫這四個熠熠生輝的字!帮L(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fù)返!”荊軻受命大廈將傾時,壯志未酬咸陽宮;“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李廣縱馬西風(fēng)塞北,笑談渴飲匈奴血。這一幕幕波瀾壯闊的史劇,已退色成書頁發(fā)黃的史書,窸窣作響。而就是這書頁輕微的翻動之間,那精神的鐘鳴綿延至今。聲聲清晰,聲聲震撼,余音裊裊,激蕩心間。錢學(xué)森糞土萬戶侯,棄洋歸根,獻身航天;鄧稼先隱姓戈壁灘,嘔心瀝血,新捐國防;袁隆平水稻伴青春,而使天下蒼生皆得飽。《史記》傳遞著那古老、悠揚的鐘聲——精忠報國,一首在中華歷史長河中蕩氣回腸的英雄交響曲。
有件寶貝是眾志成城。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百姓與其團結(jié)一心,風(fēng)餐露宿,終于制服水患,而使華夏民族能一代一代生息繁衍;句踐臥薪嘗膽,越國百姓與其同甘共苦,奮發(fā)圖強,最終雪恥復(fù)國,而成諸侯強國,黨員思想?yún)R報《大學(xué)生入黨思想?yún)R報:讀《史記》有感》。今天,這精神依然在發(fā)光,在弘揚。曾記得,在年初暴風(fēng)雪肆虐的日子里,正是全國上下萬眾一心讓我們挺過難關(guān)——武警戰(zhàn)士撲在高速公路上頂著寒風(fēng)奮力除雪,疏導(dǎo)交通;電力職工在高空連夜搶修受損電網(wǎng),甚至付出年輕的.生命;出租車司機在油價高漲的日子里,免費接送受困市民。古往今來,在困難挑戰(zhàn)面前,尤其是在事關(guān)民族利益的緊要關(guān)頭,眾志成城往往能成為每個國人心中的一盞燈,指引我們跋山涉水,繞過道道彎,邁過道道坎,直至勝利的前方。眾志成城,每個中國人心中的一道長城。
還有件足以稱道的“寶”——不屈不撓。司馬遷自己就已為我們用對信念的執(zhí)著與追求來佐證著它: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掩卷追昔,遙想張騫耗費十三載在茫茫大漠中摸索著通往西域的使命之路,聽著駝鈴在漫漫瀚海中的哀鳴,卷裹著悲壯的黃沙似乎正迎面襲來。他的堅強不屈最終完成了一個國家使命,開創(chuàng)的卻是一部歷史。由此想到:不管我們的民族曾經(jīng)受到何種恐嚇與壓迫,不管我們的民族曾經(jīng)是怎樣的積貧積弱,我們終究沒有倒地,總有一批像張騫一樣不屈的勇士在那漫長的黑夜中驅(qū)馳。倒下的堆如山,積如海,而依舊前仆后繼。我們是草,“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我們是松,“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我們是鷹,搏擊長空,云中有志;我們是中華民族,一個不屈不撓的民族!它像一艘在驚濤駭浪中顛簸,但又緊掛風(fēng)帆的船,載著華夏兒女駛向統(tǒng)一富強的彼岸。不屈不撓,一把不能被砍斷的劍。
瞧,這就是《史記》—— 一部不朽的民族精神史留給我們的幾件“寶貝”—— 一個偉大民族的靈魂——民族精神!它們威力強大,功效顯著。要使之在現(xiàn)在的民族復(fù)興之路上發(fā)揮作用,還需我們自己做好護寶人,愛寶者。
英語056
XXX
20xx-XX-XX
《史記》讀后感 篇7
《史記》歷來被奉為史學(xué)界的經(jīng)典之作,更被魯迅先生稱贊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因為《史記》不但非常充分地體現(xiàn)了歷史史實,讓我們感到每個歷史人物都很豐滿,而且這本書本身具有極高的文學(xué)造詣,往往兩三個字就能傳神地表達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讓歷史變得有韻味。當然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史記》是司馬遷頑強創(chuàng)作的結(jié)晶,命運的苦難對司馬遷進行精神上的洗禮,也成就了他不屈的精神,造就了他對歷史犀利的視角和別樣的筆法。
剛開始讀《史記》確實有些吃力,首先文章中有很多生僻字,更有大量的文言詞匯需要查閱,甚至有的文言詞,一兩個字就能做出很長一句話的解釋,所以,利用空閑時間,僅僅第一篇《五帝本紀》就讀了五天。五帝指的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讀完之后確實有不少感受。
完備禮儀自古有之
我們中國一直被稱為是“禮儀之邦”,讀完第一篇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在遙遠的五帝時期,禮儀就相當完備,慶賀喜事、避免兇險、宴請賓客、軍事活動、賞賜嘉獎,這些都有不同的禮儀規(guī)定,就比如每個帝王都會專門選一個官員負責(zé)祭祀活動,包括祭祀天地、鬼神、祖先,不同的祭祀也要有不同的祭祀方式;公侯伯子男不同的爵位應(yīng)該佩戴哪種不同的玉制福信;在君主去世三年之內(nèi)應(yīng)該如何服喪,不能做什么事這些都有詳細的禮儀制度。其實這些禮儀在之后的'朝代發(fā)展地日趨完善,前段時間去河南省博物院參觀,在夏商周時期,青銅文化和陶瓷文化已經(jīng)發(fā)展得非常鼎盛,每件器皿都雕刻得非常細致,而且大部分的物品上面都雕刻有極其精致的圖案,其實這也是我國禮儀制度的體現(xiàn),不同地位的人,物品上的圖案不一樣;款待不同級別的賓客,所用物品上圖案也不一樣,所以,漸漸地,對我國的禮儀制度簡直到了嘆服的地步!
農(nóng)業(yè)大國名不虛傳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nóng)業(yè)大國,這一點在五帝時期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無論是黃帝還是其他各位君主,治國之初都是把這么幾件事放在首位,首先種植五谷,安撫萬民,考察四方,讓四方百姓的溫飽問題都得到解決;其次是根據(jù)天象推算四時節(jié)令,一方面是為了順應(yīng)大自然,種植合適的農(nóng)作物,另一方面是祭祀上天,以保證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最后君主還會派專門的官員去教化萬民,教他們?nèi)绾胃,如何遵守作為父母、子女、兄長、妻子、臣子應(yīng)該遵守的準則,其實根本上還是為了保證人民能夠和睦相處,安居樂業(yè)。
禪讓制度利國利民
黃帝之后,他的孫子高陽沉靜、穩(wěn)練、有智謀,于是即帝位,稱為顓頊帝,顓頊之后,他的侄子,也就是黃帝的一個曾孫高辛即位,稱為帝嚳,帝嚳之后,先立了他一個兒子摯即位,但摯不善治國,于是帝嚳的另外一個兒子放勛即位,稱為是帝堯,所以我們可以看出,這一時期帝位的繼承并沒有非常嚴格的制度,而是誰適合繼承、誰有能力就讓誰擔(dān)任國君。后來堯把帝位傳給了舜,雖然他們之間也有那么一丁點的親戚關(guān)系,但從舜往上查七輩人都是平民,到舜這一代已經(jīng)是無人問津了,但堯還是經(jīng)過多方面考察,得知他的能力后,把帝位傳給了他。之后舜把帝位傳給禹,更是沒有親屬關(guān)系,完全是看中他的才能。其實這樣的帝位繼承方式才是真正的利國利民。
所以五帝時期君主的本意,并沒有太多的私心,只是想把國家治理好,讓人民安居樂業(yè),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的權(quán)欲越來越重,才有了后面的嫡長子繼承制,才有了加強中央集權(quán),才有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才有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如果我國一直都保持禪讓制,現(xiàn)在的中國會不會更加傲視群雄呢?
《史記》讀后感 篇8
一部偉大的作品,總會有輝煌的成就。《史記》這一部偉大的作品,是祖國文化史上的一顆明珠。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著鮮明的個性。生動的語言,優(yōu)美的文字讓讀者讀起來仿佛置身于一個個優(yōu)美的意境中。隨著情節(jié)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為之而改變。喜著主人公的喜,憂著主人公的憂,感受著主人公的感受。輕松幽默的語言,緊張刺激的情節(jié),仿佛把我?guī)У搅四莻遙遠的時代。各個時代的背景特色;各個國家的風(fēng)土人情;各個民族的風(fēng)俗習(xí)慣,在《史記》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繪聲繪色。
就像尤安·艾肯在《走遍天下書為侶》一文中所說的那樣,看《史記》就仿佛在作一次歷史旅行,讀者像是穿越了時空,成了一位歷史事件的親歷者,體會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就仿佛在和司馬遷面對面的談話,被他那準確到位的語言所打動,在不知不覺中也增長了必要的歷史知識,豐富了頭腦……
《史記》,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一本令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yīng)該細細閱讀的經(jīng)典!是一本既生動有趣又能增長知識的值得一看的好書!
《史記》是由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等)。史記讓我了解到了許多故事,如:為人們嘗百草的神農(nóng)氏(炎帝)、平定天下大亂的軒轅氏(黃帝);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大禹。還有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管仲射傷齊桓公,但還被齊桓公重用,完成了齊桓公當時的春秋霸業(yè),這表達出了齊桓公的大度,才讓諸侯臣服他;廉頗與完璧歸趙的藺相如故事,藺相如在澠池相會上維護了趙惠文王的尊嚴,趙王讓他當了大官,他也知道廉頗嫉妒,但為了國家利益忍氣吞聲,最后竟讓廉頗主動負荊請罪。輔佐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的大將軍韓信在少年時因別人威脅,忍受了胯下之辱,也受過一位漂母的恩惠,當上大將軍后不忘報恩,送了那位漂母許多酒菜,還賞給她一千兩黃金。
看完《史記》就仿佛看了一步宏偉的歷史巨片,深深的被其中的人物所吸引了,也在不知不覺中也增長了必要的歷史知識,豐富了頭腦,不愧是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一直在想這是怎樣的一位史官:文直,事核。洋溢著油墨的書香讓我無法想象那些刻入竹簡的堅韌,但那不虛美,不隱惡的文字仍向我展開長卷.那些封沉的記憶在搖曳的光影下假設(shè)隱假設(shè)現(xiàn),跨越無限的時間和空間我看見了英雄項羽的懦弱,瞧見了小人劉邦的偉業(yè),了解了將軍的小肚雞腸,傾聽了易水的蕭蕭哀鳴。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記憶中那些閃耀的光輝,在此處早已褪去了圣潔.這里沒有十全十美,只有一位位站在歷史浪尖上的偉人。“人”一個多么難得的稱呼.向所有的人呈現(xiàn)“君權(quán)神授”的可笑。在他的《史記》里,沒有皇帝,沒有將軍,有的只是劉邦,李廣。或許剛剛的`話錯了,這《史記》本身就是十全十美,完美的無懈可擊。因為它有司馬遷的秉筆直書,因為它有司馬遷的堅持真理。他做到了“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我看到了那位長信燈旁緊緊抱著孤單用心寫下文字的身影。
聽說人死后會變成天上的星星。那最亮的一顆會是司馬遷的眼睛嗎?我抱著《史記》走進兩千年后的歷史。在許多本老師規(guī)定的海量閱讀書籍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這本《史記》,因為它的里面有一個個能改變?nèi)诵撵`的歷史故事!妒酚洝分杏腥箢悾罕炯o、世家、列傳。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平原君列傳》中的《趙勝惜才》,表達了平原君趙勝的知錯能改和珍惜人才的高尚品格。
《史記》讀后感 篇9
《史記》,是一部力透紙背的大書,內(nèi)容深廣,包羅萬象,政治、軍事、文化、地理無所不容!妒酚洝纷顬槿朔Q道的是大量鮮活的歷史人物,栩栩如生,而在書中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中,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總有一大批各種各樣的英雄人物,讀來讓人血脈噴張、蕩氣回腸。
這些英雄,或是包藏宇宙之機,如“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張良,“宰割天下亦如是肉”的陳平;或具吞吐天地之志,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陳勝,“彼可取而代也”的項羽,“大丈夫當如是也”的劉邦;或是戰(zhàn)必勝,攻必取的良將,如身先士卒,滅敵百萬的白起,身懷絕技,一生征戰(zhàn)令敵膽寒的“飛將軍”李廣;或是隱忍,胸懷大志,目光高遠的草莽英雄,如“為人深沉好讀書”,受人怒目呵斥轉(zhuǎn)身就走,卻驚世一擊喋血秦王殿的荊軻,如受食漂母,受胯下之辱最終卻將兵百萬,威震天下的韓信;或是重義輕生,士為知己死的刺客,如甘當刑人,吞炭易容,兩次趙襄子酬知己的豫讓;或是以武犯禁的市井游俠,如“專趨人之急”的朱家,“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郭解····
唯英雄,識英雄。司馬遷就出生在一個讓人心馳神往,充滿英雄情結(jié)的年代:春秋,戰(zhàn)國,秦朝的大一統(tǒng),楚漢相爭···· 戰(zhàn)火的余煙還未散去,力拼的金戈聲回蕩在歷史的天空,大漢一統(tǒng)天下,國運日上,四夷臣服,生活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司馬遷十歲誦古文,二十歲足遍九州,并有幸隨西征巴蜀的大軍一直到達昆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樣一位滿腔熱血的年輕人,才高一代,被喜好文學(xué)的漢武帝賞識,似乎前途一片坦蕩。
唯英雄,識英雄。為了被朝廷逼得無奈投降匈奴的軍事天才李陵的清白,金鑾殿上,在一片見風(fēng)使舵的獻媚聲中,司馬遷挺身而出,拔刀相助,直諫犯龍顏,他和李陵素昧平生,一切只為心中的正義,不平則鳴,結(jié)果因言獲罪,被打入獄中,因為沒錢贖罪,身陷囹圄,被施腐刑!慘遭酷刑的司馬遷,也因此對人間世態(tài)認識更深刻。于是一腔抱負無處施展,而又窮困潦倒的他,寫出了李廣難封侯的憤懣,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悲情;為別人打抱不平,自己被一文錢難倒時卻貧無達士將金贈,所以他更渴慕,欽敬那些其行雖不軌于正義,但是不愛其軀,赴士之困厄的豪俠,“士可殺不可辱”,但是胸懷大志的`他在生不如死的境地里,想起的是管仲的“不羞小節(jié)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像勾踐一樣臥薪嘗膽,發(fā)憤著史,默默地忍耐,默默地等待,默默地耕耘,在浩瀚廣闊的歷史時空中盡吐胸中塊壘,橫論千古,縱書八荒,一桿直筆終于寫就一部橫空出世的煌煌巨著。
他也更深刻地認識到了英雄的局限性,不回避他們的缺點。越王勾踐的刻薄寡恩,霸王項羽的自負多疑,高祖劉邦的痞子習(xí)氣,大俠郭解年輕時睚眥必報的狹隘,以好客著稱的平原君葉公好龍……
在皇權(quán)當?shù)赖姆饨ㄉ鐣,在暗沉如鐵的命運里,司馬遷為了理想,為了信仰,為了奢侈的正義,孤獨地行走,拼命抗爭,終于沖破了命運的困鎖,一破繭就直沖九霄,迸出灼目的火花,在歷史皆為帝王家書的中國,他為那些“施于天下,莫不稱賢”然“墨皆排擯不載”的巷之俠開篇列傳,歌頌他們高潔的品質(zhì):幫助伍子胥渡江的漁丈人,夷門抱關(guān)的侯贏,為亡命天涯的郭解自殺的籍少公……他讓人無論貴賤,在人性道德面前得以體現(xiàn)真正平等!實現(xiàn)人性的解放!司馬遷超越了時代的局限,像十年磨一劍的俠客一般,以一桿筆當利劍,為世間主持公道,為平民掙出空間!
他的心與歷史上的英雄前賢交響,也讓后世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與之共鳴!
司馬遷,亦是俠之大者!
凜凜千載后,無論是拜讀《史記》,還是仰望司馬遷,仍讓人高山仰止,心中依然如同瀚海回瀾,激蕩不已!
讓我們一起翻開《史記》,一起感受噴薄而出的生命力,一起感受人性的光輝!
《史記》讀后感 篇10
《史記》讀至此,我就知道該停下來寫點什么了,或許,不單單是為了我心目中英雄——他,還有他的她吧!他是項羽,他喚他的她為“虞姬”。
于是我穿越這千年蹉跎歲月的層層阻擋,走進與司馬遷一起塵封的那一冊汗青,走進只屬于他與她的那個夜晚,走近他與她于亂世之中的那段并不倉促的對白。
我來的那個夜晚,垓下有一個出人意料的好月色。只是,無論是垓下還是天下,楚霸王的夜晚都來得太早了。
月色初上,寂靜了這一片狼藉的戰(zhàn)場。項王的烏騅馬靜靜地立在帳外,與曠野里的風(fēng)一起陷入伸手可觸的落寞之中。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項王轉(zhuǎn)身進帳的那一刻,留給身后的明月一個過于落寞的背影,一如他的沉默無言。他累了,是的,他太累了,以至于可以暫時忘記這還是楚漢爭雄的一片殺場。
“王,你回來了!”
虞姬迎了上去,卻心疼的一眼看穿了他眼中一望無際的孤獨。
項王笑了笑,沒有解下戰(zhàn)甲,就徑直上了床。帳里的燈越發(fā)亮了,是了,夜又深了。
不久,項王就睡著了,不知夢中他又回到了他昔日的戰(zhàn)場,獨擋著千軍萬馬,還是回又到了他與她的初見,碧月映西樓,總之他笑了,并且用一個充滿孩子氣的聲音輕喚:“虞姬!虞姬!”
坐在他身邊的虞姬征了一下,一滴淚不經(jīng)意落到了她的王的臉上,睡夢中的項王并沒有被驚醒。虞姬充滿愛憐地輕輕地為她的王拭去。
“王,我在!王,我怎會離你而去?”
帳外歌聲驟起,楚韻獨有的相思與纏綿似一味溫柔的毒藥,喂給每一個站在帳外的士兵。虞姬站起,于倉皇的夜色中輕輕的嘆了一口氣。
或許,這一仗真的不用再打了,勝負之數(shù),任何一個人都已了然于胸,她又憑什么不知道。
項王醒了,他明白這歌聲意味著什么,他自己尚且無法抵御,又憑什么要求他的士兵。在那一片交織的楚歌聲中項王為自己默默地置了酒。連眼神的交流都不需要了,虞姬則拔出項王的佩劍舞動起來,舞出這個英雄末路的曠世悲涼。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項王擊案緩歌,把每一個字都敲進了虞姬的心里。
虞姬!我該拿你怎么辦?她的王落淚了,面對著千軍萬馬這紅塵的戰(zhàn)場,他可以稱王,面對著他最心愛的女人,他卻落淚了。
而虞姬,這個處于亂世的女子,此刻卻出奇的清醒了,因為她可以允許她的王失敗,卻不允許她的王絕望。他是她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神,所以她不愿給他倒下的機會。
這一支舞所擁有的決絕和悲壯已遠遠凌駕于她的西楚霸王之上,因為這是一支死亡之舞。舞的盡頭,燈滅了,虞姬倒下來,帶著對這個世界,對這個男人的最后的一絲牽掛。
“虞姬!”他抱著她,淚如雨下。
他忽然明白,原來這場戰(zhàn)爭一被開始就不再只屬于他,也屬于她。
“王,你的`劍!彼f,“突圍吧!”
他哽咽著,接過劍,不去看她的眼睛,卻終究點了點頭。
突圍?沒有你,我的突圍又在哪里?
帳外,敵人的號角已然響起,他的對手是誰,再也不重要了。失去牽掛的項王變得無比強悍,又變得無比絕望。而他留給她的那個點頭,是男人給女人的一個永遠無法兌現(xiàn)的諾言。
項王又跨上了他的烏騅馬,一如他的第一次出征,戰(zhàn)馬還在嘶鳴,而手中的劍卻早已折斷了。他將走近了他歷史的最后一個篇章,帶著一個王者的所有未卜和必然。
我知道,我只是一個多情的旁觀者,我可以穿越千年的歷史,卻無力改變這個故事應(yīng)有的結(jié)局。
王的她死了,她的王也會死,縱然上天還會給他一次機會。
好想看看烏江,看看烏江上那個如血的殘陽,看看那個最后一刻仍然固執(zhí)于“天之亡我,我何渡為”的男人的臉上的最后一份堅毅。
他注定是英雄,卻注定得不到天下,但他與她卻曾經(jīng)擁有唯一的彼此,這就夠了。
我嘆了一口氣,知道逃不出歷史的黑字白紙,只好重重地合上了翻開的汗青。
《史記》讀后感 篇11
終于抽時間把王立群老師講的漢武帝聽了一遍,王老師說了這世界上有五種人,第一種是琢磨事的,第二種是琢磨人的,第三種是琢磨錢的,第四種是即琢磨人又琢磨事,第五種是即琢磨人又琢磨事又琢磨人的,寫到這里,王老師只是提了一個概念,卻沒有說漢武帝屬于那一種,我想漢武帝是屬于即琢磨事又琢磨人的,具體的事例一是對事兵不血刃的解決中山王**事件,二是對人任用衛(wèi)青、霍去病征討匈奴,三是對錢就完全交給霍光去處理。
相比于帝王,蕓蕓眾生大多數(shù)是屬于琢磨錢的一種,想著怎么發(fā)家致富,不過,真正能夠發(fā)家致富并且長久的,一定是那種即琢磨事又琢磨人又琢磨錢的,這樣的人往往不是帝王,這樣的人物我想到一個,那就是胡雪巖,不過,胡雪巖的結(jié)局有說明即琢磨事又琢磨人又琢磨錢的人未必是能夠發(fā)家致富并且長久的,這也說明歷史的發(fā)展沒有定論,通俗來講,一切皆有可能。
這又讓我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些定律,很多事情的發(fā)展表象和定律是不相符的,但最終卻又驚人的相似,難道這就是定律具有普適性卻不具有針對性,違反定律一定會走向事物的反面,我不是在刻意的探討哲學(xué)的問題,一是我對哲學(xué)不感興趣,二是哲學(xué)太深奧,不懂。
史記最后給漢武帝的評價是雄才大略,而漢武帝在位56年,和匈奴打仗打了44年,也就是說漢武帝的一生主要就是開疆拓土,打擊匈奴,作為歷史的繼承人,我們怎樣讓自己成為有作為的人呢?或者是怎樣成就自己?
這里再次強調(diào)樹立目標的重要性,當然了樹立的目標一定是自己想要去實現(xiàn)的,漢朝由于打不過匈奴,漢武帝的姐姐被派去和親,這讓漢武帝對匈奴燃氣了怒火,立志要消滅匈奴,再加上當時的時代主題也是漢匈不兩立,當然了我這不是宣揚有你沒我的民族矛盾,只是結(jié)合歷史事件簡單的就事論事。
這也就是說樹立的目標一定是我們內(nèi)心的強烈愿望,并且要順應(yīng)時代發(fā)展的潮流,另一方面,我提倡樹立的目標要和我們當前的實際情況起來,又要和自己以后的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作為一名知識分子,對于理論的前瞻性還是應(yīng)當把握一下的。
簡言之,我們要樹立內(nèi)心渴望的、符合時代發(fā)展的、實際情況相關(guān)的、長遠發(fā)展的目標,生活中樹立的目標預(yù)示著你人生的軌跡。
時也,運也,說說李廣難封,李廣一心想要個侯,可終其一生,在漠北和匈奴決戰(zhàn)時,被調(diào)離主戰(zhàn)場而錯過立功機會,自刎軍帳,聽了王立群老師的分析,既是因為大勢,又是因為個人原因,漢武帝時期,對匈奴的作戰(zhàn)由防御變成了進攻,而李廣從漢景帝時期一直擔(dān)任的是防守;平定七國之亂時,李廣接受了梁王的封賞,導(dǎo)致漢景帝的不快,結(jié)果錯過了一次封侯的機會,可見,李廣是一個琢磨事的`人,不是一個琢磨人的人,他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卻得不到君王的封賞,也可以說,李廣是一個很有做為的人,就是人生目標沒有實現(xiàn)。
這說明什么?說明要實現(xiàn)人生目標也是需要有規(guī)劃的,沒有規(guī)劃的人生就像一艘沒有羅盤的帆船,縱使可以到達大洋的彼岸,那也一定會走很多的彎路,而人生的短暫,又經(jīng)得起多少這樣的歧途?
從自己的過往當中吸取教訓(xùn)很重要,這是生活對我們的反饋,李廣是一個不善于吸取生活教訓(xùn)的一個人,所以他才會接二連三的錯過封侯的機會,而漢武帝到晚年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的窮兵黷武嚴重影響了人民的生活,果斷頒布罪己詔,承認自己的錯誤,及時挽救,避免了漢朝帝國的傾覆;
曾有人說過,聰明的人會從自己的失敗中吸取教訓(xùn),而真正聰明的人會從別人的失敗中吸取教訓(xùn),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我們會遭遇很多失敗,而我們應(yīng)該把這些失敗看作是生活對我們的,是告訴我們應(yīng)該做出改變的信號,更重要的是我們也要從別人的失敗中接受反饋,畢竟有些錯誤是任何人都經(jīng)不起的,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夠?qū)崿F(xiàn)自己人生的目標。
我們每個人都是歷史中的一粒塵埃,這一切都將成為過去。
《史記》讀后感 篇12
西漢名將李廣英勇善戰(zhàn),歷經(jīng)漢文帝、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戰(zhàn)功,對部下也很謙虛和藹。文帝劉恒、匈奴單于都很敬佩他,但最后被迫自殺,許多部下及不相識的人都自動為他痛哭,司馬遷稱贊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公元前119年,李廣任前將軍隨大將軍衛(wèi)青出征匈奴,時年李廣六十有余。出行前,漢武帝認為李廣年老體衰,命運不好,暗授衛(wèi)青不要讓李廣與單于對敵。
出邊塞以后,由于衛(wèi)青事先曾抓到敵兵,知道單于的藏身之所,受漢武帝暗托的大將軍衛(wèi)青要自己帶兵和中將軍公孫敖去捉拿單于,卻命令前將軍李廣和右將軍趙食(yì)其(jī)從東路包抄。東路相對較遠,又是荒原戈壁,水草缺少,不利大軍駐行。李廣親臨衛(wèi)青帳前請求說:“我是前將軍,理應(yīng)沖鋒在前,如今大將軍卻命令我從東路包抄;況且我從少年時就多次與匈奴作戰(zhàn),今天終于得到一次與單于對敵的機會,我愿做前鋒,與單于決一死戰(zhàn)!
怎奈衛(wèi)青一意孤行,最終沒有答應(yīng)李廣的請求。李廣憂怒異常,憤而領(lǐng)軍與趙食其合兵從東路出發(fā)。進入荒原之后,由于部隊沒有向?qū),結(jié)果大軍在茫茫荒原上迷路了。而更為扼腕嘆息的是,衛(wèi)青與單于交戰(zhàn)后,雖然擊退單于大軍,但是并沒有俘獲單于。
衛(wèi)青公孫敖只得收兵,歸途中才遇到了趕來支援的李廣和趙食其。
后衛(wèi)青派長史詢問李廣和趙食其迷路的原因,并要給漢武帝上書備述軍情,李廣憤而拒答。衛(wèi)青又責(zé)令李廣軍中人員前去受審。李廣說:“他們沒有罪,是我自己迷路的,我自己到大將軍帳前受審對質(zhì)!
到了大將軍帳前,李廣說:“我少年從軍,與匈奴大大小小對戰(zhàn)七十余次,現(xiàn)在有幸隨大將軍征討單于,可大將軍卻把我的部隊調(diào)去迂回包抄,最終又迷失道路,難道不是天意嗎!”李廣一生剛烈,仰天長嘆:“廣年六十余矣,終不能復(fù)對刀筆之吏!睉嵍蔚蹲载。
李廣死后,軍中將士無不為之痛哭流涕,甚至百姓聽到這個消息,不論和李廣認識的和不認識的,都為李廣嘆息落淚!妒酚?李將軍列傳》是這樣描述李廣之死的:“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
李廣之死,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衛(wèi)青分工有誤、并推卸責(zé)任所致。作為前將軍,李廣勇猛無比,且與匈奴多次交鋒,作戰(zhàn)經(jīng)驗豐富,理應(yīng)沖鋒在前,而衛(wèi)青卻將他作為替補隊員處理;李廣迷路貽誤戰(zhàn)機,雖自身存在很多失誤,但衛(wèi)青幾次三番威脅李廣要將軍情備奏漢武帝,李廣不堪與京師文官對簿公堂,憤而引頸自刎。一代名將,落得如此下場,可嘆可悲!
生活中,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一個公司一個企業(yè)亦然:員工要有做好本職工作,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效益的責(zé)任;領(lǐng)導(dǎo)干部要有運籌帷幄、指揮有方的責(zé)任。每個人扮演的角色不同,所承擔(dān)的責(zé)任也就不同。但我們最終的目的都是要讓公司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員工得到更好的待遇。
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少數(shù)領(lǐng)導(dǎo)干部事業(yè)心、責(zé)任感不強。有的只要不出事、寧可不干事,對工作敷衍應(yīng)付、得過且過;有的.遇到矛盾繞道走、碰到困難往后退,該抓的不抓、該管的不管、該改的不改,滿足于當四平八穩(wěn)的“太平官”。
“干事難免會出錯,但不干事百分之百地錯!币粋沒有責(zé)任意識的領(lǐng)導(dǎo)干部是不稱職的領(lǐng)導(dǎo)干部,一個缺乏責(zé)任感的領(lǐng)導(dǎo)干部也得不到群眾的認可和組織的信任。
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責(zé)任不僅是一種愛崗敬業(yè)的精神,更是一種敢于擔(dān)當?shù)钠焚|(zhì)。作為一名領(lǐng)導(dǎo)干部只有敢于擔(dān)當,不回避矛盾,不推卸責(zé)任,才能凝聚人心,帶頭創(chuàng)先爭優(yōu);只有勇于負責(zé),展現(xiàn)自我價值,實現(xiàn)理想人生,才能把干事創(chuàng)業(yè)作為自己的天職;只有知人善任,提高履責(zé)能力,優(yōu)化責(zé)任分配,才能努力創(chuàng)造出無愧上級和群眾重托的業(yè)績。
孔子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闭f的也就是這個道理。
《史記》讀后感 篇13
魯迅先生用“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十個字評價《史記》,而我則用自己的一首小詩來點評《史記》:“寫千古興亡史,記百代偉人心,傳千秋萬代志,繪古今成敗圖,論春秋功過事,評個人成敗因,激今人為國獻,醒世人看天下!
在《史記》中記述了很多忠于祖國,不屈斗爭的英雄事跡。在《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因為牢記“我和我的祖國”,藺相如以非凡的膽略,出色的臨機應(yīng)變的能力,出使秦國,最后完壁歸趙,讓秦國不敢小看趙國,正是“使不辱于諸侯”,而后當藺相如作上卿之后,廉頗不服,而藺相如不與其相爭,原因卻是“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耙韵葒抑倍笏匠稹,廉頗負荊請罪,兩人終化敵為友,為“刎頸之交”。在《屈原賈生列傳》中,屈原與賈誼,都忠心為國,本著:“我和我的祖國是不可分開整體”
的宗旨,一片丹心,只可惜最后兩人都因小人進讒而貶謫流放。屈原經(jīng)歷了楚由盛而衰的過程,楚王身邊盡是小人,最后楚懷王死于秦國,屈原也投江而死。一個人寫的文章,體現(xiàn)出他的性格,屈原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司馬遷評之為“《國風(fēng)》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離騷》者可謂兼之矣!鼻m然“竭忠盡智以事其君”,但仍無法挽回楚國滅亡的命運,真是“可憐一片影”。屈原自評為“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司馬遷評之為“濯淖污泥之巾,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蔽艺f“錚錚不屈骨,一片赤誠心,千里長相敬,英名永不朽!倍Z誼的經(jīng)歷與屈原的'經(jīng)歷如此相似,因為打擊諸侯,而被進貶罷官,路過湘水邊時,為賦以吊屈原,寫下了“鳴呼哀哉,適時不祥!鸞風(fēng)伏巢兮,鴟梟翱翔,闒茸尊顯兮,讒諛得志;賢圣逆曳兮,方正倒植”的語句,我覺得,這不單單是在寫屈原,分明體現(xiàn)了自己的一片忠魂,至死不渝。
《袁盎晁錯列傳》與《張釋之馮唐列傳》所寫的四個人都以敢做敢為,犯顏諫諍出名,袁盎當看到絳侯為丞相時,文帝禮恭,勸文帝不要這樣做,因為絳侯不是社稷臣而是功臣,不應(yīng)行此大禮,后來當絳侯被人告為反叛之罪,滿朝文武,只有袁盎上諫為其正名,好一個有膽有識的正直之人!晁錯后來因為了國家統(tǒng)一而削藩之事成為替罪羊而死,張釋之執(zhí)法無私,而馮唐則能選賢任能,又為魏尚申冤,這4個人,可以說忠心為國,死而后已!独顚④娏袀鳌放c《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詳寫李廣、衛(wèi)青、霍去病三人為保為大漢邊域,橫戈戍邊,擊敗匈奴,真可謂:“我與我的祖國同在!被羧ゲ〉摹靶倥礈,無以為家也!备求w現(xiàn)他的永志不滅的忠魂。
而太史公司馬遷也是以史學(xué)家嚴謹治學(xué)著書,而且敢于在直接批評漢武帝,真是一位為國為民的史官,在《封禪書》中,為了祖國人民,為了大漢的江山,司馬遷毫不留情地指出漢武帝與秦始皇一樣,封禪天下名山,為了長生不死,又輕信方士,他在生老病死的問題上比常人還不如,司馬遷對此也氣憤不已,極寫武帝之迂呆惑溺,而在《平準書》中,司馬遷則尖銳地批評了漢武帝的“外攘夷狄,內(nèi)興功業(yè)”,窮奢極欲,揮霍無度,也指責(zé)漢武帝使用興利之人,如桑弘羊,東郭咸陽等,專鹽鐵,摧酒酤,調(diào)均輸,置平準,壟斷有關(guān)國民生計的生產(chǎn)事業(yè)和流通領(lǐng)域,還賣官鬻爵,鑄皮幣、白金,算緡告緡,以致社會風(fēng)氣大壞,吏治腐敗,工商破產(chǎn),城郭空虛,人民流亡,在封建時代敢于如此評價當時皇上的,必定是大智大勇之人,在此,我再送一詩給司馬遷:滿腔熱血心,忠心為大漢,直批漢武帝,為國又為君,忠魂垂千古,《史記》永世傳。
《史記》中為自己祖國更美好而奮斗不息的人們,他們?nèi)艘咽湃,但他們的忠魂不會消失,它們將在我們身上點燃,我們將把“我和我的祖國”刻在心中。“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加油,向前!
【《史記》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品讀《史記》07-23
史記經(jīng)典名言02-04
史記的作者是誰01-04
〈史記〉》教學(xué)反思10-07
《史記》簡介作文10-07
史記閱讀心得08-26
《史記》教學(xué)反思01-08
《史記》選讀教案01-16
《史記》的讀后感10-07
《史記》讀后感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