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采薇》讀后感(精選8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jié)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采薇》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采薇》讀后感 篇1
讓我們撐起從幾千年的清湄岸邊采擷來的竹蒿,逆流而上,劃向那歷史深處的詩之國,經(jīng)過了幾千年,那些詩句,它們依然旺盛,奔放在昨天、今天以及未來的歷史長河之中,那里是詩永恒的故里。
時光拉回到幾千年前那個戰(zhàn)亂頻發(fā)的年代,正是在那漫長的`戰(zhàn)爭的行途中,產(chǎn)生了《采薇》。
《采薇》,是在那戰(zhàn)火紛飛、刀光劍影的年代里,在戰(zhàn)士那漫長的歸家的等待中產(chǎn)生的一株花。那些薇草,鋪滿了戰(zhàn)爭那漫無邊際的悠長古道,鋪滿了響著號角的戰(zhàn)場!恫赊薄烦錆M了一個戰(zhàn)士的柔情,一個男兒柔軟脆弱而又疲乏無助的等待。
薇菜,一年復一年的生長,從冒出幼嫩的枝芽,到它漸漸地老去,一年復一年,薇菜嫩了又老,老了又嫩,就這樣年復一年的生長枯萎,戰(zhàn)士也年復一年的在沙場上度過。戰(zhàn)士們天天嚴陣以待,只因獫狁太猖狂!八哪狄硪,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獫狁孔棘!瘪R訓練的已經(jīng)十分嫻熟,還有象骨裝飾的弓和鯊魚皮箭囊,怎能不每天戒備呢?獫狁之難很緊急。
戰(zhàn)爭是如此猛烈,人是如此脆弱,面對戰(zhàn)爭,人類就是弱者,只能甘拜下風,俯首稱臣。
戰(zhàn)爭結(jié)束吧!戰(zhàn)士需要安定的家園,人類需要安定的家園!終于,從遙遙的古戰(zhàn)道走上了回家的歸途,而等待就在這一刻變得苦澀,那株薇草也已經(jīng)在漫長的焦灼之中枯萎。漫天的大雪夾雜著雨水,泥濘鋪滿了歸家的路,這是多么艱難的歸程!想當初離家的時候,楊柳隨風搖擺,而如今卻是漫天大雪。“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時光,一去不復返的時光,早已泯滅在沙場上,再也回不來了,滿心的傷痛有誰能體會。
《采薇》讀后感 篇2
《采薇》一詩寫西周時期一位飽嘗服役思家之苦的戍邊戰(zhàn)士在歸途中所思所想,敘述了他轉(zhuǎn)戰(zhàn)邊陲的艱苦生活,表達了他愛國戀家、憂時傷事的感情。
全詩共分六章,前三章以倒敘的方式,回憶了征戰(zhàn)的苦況。這位戍邊戰(zhàn)士長期遠離家室,戎馬倥傯。軍旅生活是那么艱苦,駐守地轉(zhuǎn)移不定,王室公事無休無止,戰(zhàn)士們無暇休息,有時還得采薇充饑。對此,難免怨嗟,產(chǎn)生渴望返回故鄉(xiāng)之情,但為了抵御狁的侵擾,為了實現(xiàn)邊境早日安定,戰(zhàn)士們堅持下來,恰當?shù)靥幚砹藗人憂傷痛苦與保衛(wèi)疆土的矛盾。
四、五兩章筆鋒陡轉(zhuǎn),描寫邊防將士出征威儀,全篇氣勢為之一振。先以自問自答的形式,流露出出征將士們雄糾糾氣昂昂的自豪感。接下來對戰(zhàn)車以及弓箭的`描寫,顯示出將士們裝備的精良和高度警惕的精神狀態(tài),使主人公的愛國思想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末章憶昔傷今!拔粑摇眱删湟詷肪皩懓,“今我”兩句以哀景寫樂。然而在九死一生歸來之際,慶幸之余,難免痛定思痛;加之歸途艱難,又饑又渴,怎不悲從中來呢!
此詩選自《小雅》,卻與《國風》同樣運用了重疊的句式與比興的手法。如前三章的重章疊句中,以薇的生長過程襯托離家日久企盼早歸之情,異常生動妥貼。第四章以常棣盛開象征軍容之壯、軍威之嚴,新警奇特。末章“昔我”四句,分別抒寫當年出征和此日生還這兩種特定時刻的景物和情懷,言淺意深,情景交融,歷來被認為是《詩經(jīng)》中最有名的詩句。
《采薇》讀后感 篇3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豌豆我采了又采,即使采完了,又會長出來的,要不是因為獫猶的緣故,我不會長期鎮(zhèn)守在邊境地區(qū),而是回到故鄉(xiāng)。這是《采薇》第一章大概的解釋。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歷史永久,搜集了從西周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詩歌!对娊(jīng)》大概有300多首,都是由孔子和君吉甫從民間和皇室上收集并編制而成的。之所以稱為《詩經(jīng)》是因為漢武帝把詩、書、禮、易、春秋化為五經(jīng)的緣故,就是大家所說的四書五經(jīng)中的.五經(jīng)。
《詩經(jīng)》的內(nèi)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風,風在詩經(jīng)里面包括了15個地方,也就是15國風。比如說我們所熟悉的《兼葭》,就是秦風類型;第二部分是雅,分為大雅和小雅,小雅比較容易懂,而《采薇》就是《小雅鹿鳴之什》里面的,那么大雅呢?晦澀難懂,需要有很高的文言基礎的人才能領(lǐng)悟;第三部分是頌,頌主要用來贊美國家的或是舉行祭祀儀式上用的。
《采薇》是一首鎮(zhèn)守邊疆的士兵返鄉(xiāng)的詩。講述的是一個士兵以采豌豆為開頭來抒發(fā)相思之情。這首詩經(jīng)專家考證創(chuàng)作于西周時期,不過,可惜作者不詳,因為先秦時期的作家一般都是不留名的。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笔橇昙壵Z文書中《采薇》的節(jié)選,被譽為詩經(jīng)中寫的最有名的詩句之一。寫出了出征和回鄉(xiāng)中的景物和情懷。被很多古人引用,是一段以樂景寫哀情,又以哀景寫樂情的典范。對比了出征前的楊柳依依和現(xiàn)在的大雪紛飛,來說明自己離家之久,思念之深。
經(jīng)常讀詩帶給我很多不同的感受,大概思念家鄉(xiāng)和懷念親人是我們中國人永不褪色的記憶吧!
《采薇》讀后感 篇4
《采薇》是《詩經(jīng)·小雅》中的一篇。從《采薇》的內(nèi)容看,當是將士戍役勞還時之作詩中唱出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
全詩分六章,前三章疊出,以采薇起興寫薇由作而柔而剛,而戍役軍士遠別家鄉(xiāng),歷久不歸,思鄉(xiāng)之情,憂心不已!作者寫道:山薇啊,你發(fā)芽了,出生了,我們總該回家了吧!但轉(zhuǎn)眼又是一年,我們都顧不上家室,這卻是為何呢?為了獫狁入侵之故,我們連好好坐上一會兒也來不及,也是為了獫狁之故。我們需要攻戰(zhàn)!又到了采薇的時候,薇葉長大了,枝葉柔嫩,這下總該回家了吧!心里的憂傷如此熾烈,為戰(zhàn)事奔波,我們戍期未定,誰難替我們帶回家信!山薇長得粗壯剛健了,這下該回家了吧!已是陽春十月了!可是王事沒完,還沒法閑暇,憂傷的心情好不痛苦,卻無人相慰勞!四、五兩章是寫邊關(guān)戰(zhàn)事繁忙、緊張:那盛開的花是什么?是棠棣之花。用花之盛起興,喻出征軍伍車馬服飾之盛:那好大好大的是什么?那是將士的軍車,兵車既已駕起,戰(zhàn)馬高大雄健,戰(zhàn)事頻繁,軍隊又要遷徙,豈敢定居?駕著四匹昂首高大的公馬,軍將們坐在戰(zhàn)車上,步兵們蔽依車后,戰(zhàn)馬威武雄健,兵士手中的象骨的弓和魚皮箭袋時時佩在身邊,獫狁的侵戰(zhàn)如此強大猖狂,馬的。第六章則筆鋒一轉(zhuǎn),寫出征人在還鄉(xiāng)路上飽受饑寒,痛定思痛的哀傷心情:想能不日日加強戒備?這兩章寫的是獫狁的匈悍而周家軍隊盛大的軍威,紀律嚴正,卒伍精強。但是戍役的'生活也是艱辛而緊張的,這些都是作者用寫實的筆法來寫起出征之時,那依依楊柳,枝茂葉盛,而此時風雪歸程,路遠,天寒,又饑,又渴,可謂十分狼狽而又凄苦。晉人謝玄把“昔我往矣”四句論為三百篇中最好的詩句。在文學史上影響極大。常為后世文人反復吟唱、仿效。由于《詩經(jīng)》素以渾厚、質(zhì)樸著稱,這類如此凄婉動人的作品確屬不多。因而它便成了《詩經(jīng)》抒情作品的一個典范而為歷代文學家所稱頌。
這首詩的主題是嚴肅的。獫狁的兇悍,周家軍士嚴陣以待,作者以戍役軍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將帥、遣戊役,守衛(wèi)中國,軍旅的嚴肅威武,生活的緊張艱辛。作者的愛國情懷是通過對獫狁的仇恨來表現(xiàn)的。更是通過對他們忠于職守的敘述——“不遑啟居”、“不遑啟處”、“豈敢定居”、“豈不日戒”和他們內(nèi)心極度思鄉(xiāng)的強烈對比來表現(xiàn)的。全詩再襯以動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寫: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剛,棠棣花開,依依楊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軍士們“日戒”的生活,心里卻是思歸的情愫,這里寫的都是將士們真真實實的思想,憂傷的情調(diào)并不降低本篇作為愛國詩篇的價值,恰恰相反是表現(xiàn)了人們的純真樸實,合情合理的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也正是這種純正的真實性,賦予了這首詩強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采薇》讀后感 篇5
初讀《采薇》的時候,剛讀過《采苓》,那時覺得古代人特別有意思,不是《采苓》就是《采蘩》,還有《采蘋》《采葛》等等,都是在采某種植物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一些情愫,進而做詩抒情。雖形式隨意,卻自然直白,直抒胸臆,飽含深情。再讀《采薇》,就被歌者那親切真摯感人的語言感動了。
《采薇》這首詩主要寫士兵久戍邊不歸時產(chǎn)生的思念家鄉(xiāng)、渴望回家的心情!恫赊薄钒咽勘监l(xiāng)的心情逐步升華,最后以“我心傷悲,莫知我哀”的悲痛情緒寫盡了士兵的孤苦生活和無盡的感傷。前三段寫士兵久戍邊疆的苦思。以薇菜剛長出芽、發(fā)芽、已經(jīng)變老為時間順序,一次一次想要回家卻被公家差事耽誤,想要休息也沒有空。心里焦急、愁悶、痛苦。生怕從此回不去!第四、五段寫士兵的軍中生活。將帥乘大車架高馬去征戰(zhàn),士兵怎敢安居軍營不出戰(zhàn)?“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耙辉氯荨薄浺熊嚢颜檀,士兵靠車把身防。一月要爭幾回勝?從這兩段中我似乎讀出士兵對君王將帥的不滿:君王將帥只想著打仗擴大自己的地盤,有沒有想過百姓士兵的生活?壯年百姓服兵役去當兵,家人省吃儉用交賦稅,饑寒交迫盼親人歸,可能等來的也只是親人的一紙死亡通知書。士兵呢?沖在戰(zhàn)事第一線的是士兵,死傷最多的是士兵,吃不飽穿不暖的還是士兵。可士兵得到了什么?沒有穩(wěn)定富足的生活,沒有人身自由自主權(quán)也就罷了,連回家都成了奢望?赡芘R死都見不到家人一面,戰(zhàn)死他鄉(xiāng),成了孤魂野鬼。為什么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總是百姓士兵,享福享樂的總是君王將帥?第五段以柳代春,以雪代冬,寫出戍卒士兵的`感傷和故鄉(xiāng)的物是人非!靶械肋t遲,載渴載饑”生動形象的描寫出士兵回歸家園時身心疲憊的樣子。仰天長呼“我的心里太傷悲,誰能知道我心悲”。
感傷過后是思考:一個國家的富強穩(wěn)定對這個國家的百姓來說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m然現(xiàn)階段我國因為釣魚島事件、南海事件等出現(xiàn)了領(lǐng)土的爭端為題,但國家領(lǐng)導人并未因此大動武力,勞民傷財發(fā)起戰(zhàn)爭爭奪領(lǐng)土,而是盡量以和平的各種方式解決問題,給國民一個穩(wěn)定安全的國家。國家領(lǐng)土完整固然重要,但人民的生命更重要。在這兩者中,國家領(lǐng)導人選擇了保護人民的生命,領(lǐng)土完整再通過其他途徑解決。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人類越是向著文明發(fā)展,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會趨于文明化。作為國家領(lǐng)導人也會事先考慮百姓的疾苦,為整個國家、整個民族著想,盡量避免武力帶來的傷亡。相信每個國家的領(lǐng)導人都這么想這么做的話,整個地球?qū)⒉粫儆袘?zhàn)爭,地球?qū)侨祟愖詈玫募覉@。
《采薇》讀后感 篇6
之前并沒有讀過《采薇》這類的改編神話或歷史小故事的文章,我不喜歡這種文章,好像把原著改了,也沒有更多的令人驚喜之處,反而有點無趣。這次無可奈何,我就去認真的看了,原來魯迅還真不是隨便寫寫的,證實了那一句“存在即合理的”的哲言!
在原著中,史上叔齊和伯夷是商代小國孤竹國的公子,他們在周武王建立周朝后決定不吃周朝的糧食,于是餓死在首陽山上。在原著中,作者褒贊著叔齊和伯夷的錚錚骨氣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節(jié)氣。而在魯迅的小說中,采薇中的主人公叔齊和伯夷很明顯是以他們?yōu)樵,不過魯迅把他們用在小說中不是取他們的骨氣,而是用他們的不知變通來諷刺世人。
伯夷和叔齊是商末遼陽孤竹君的大兒子和三兒子,這從他們的`名字可以看出他們的排行。孤竹君死后本來是叔齊當國君,但叔齊是個講孝悌的,覺得不應該奪了大哥伯夷的王位,所以離開了;而伯夷呢,是講仁的,認為竟然父王要三弟繼位一定要遵守,而如今三弟要讓位,他不愿接受也覺得無法解決所以逃離了。最后兩兄弟竟然在流浪途中相遇了,索性結(jié)伴而行,后來被周文王收留了養(yǎng)老。但后來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要伐紂,伯夷和叔齊覺得不孝不仁,所以據(jù)食周粟,避走首陽山。在這之前,他們兩個還專門跑到周武王面前罵他不孝不仁。
伯夷叔齊兩兄弟流落首陽山,無以為食,就薇而食。伯夷叔齊因采薇達到拒食周粟突顯其仁孝的目的,最后又因采薇而死。因為四海之濱莫非王土,即使野菜也是周武王的,無論他們逃到哪里,都要食周粟。當他們意識到這一點,才明白他們一直在逃避和自欺欺人,多么可笑和愚蠢,唯有一死才能真正地拒食周粟,所以他們餓死了。即使餓死了,還是被人們嘲笑。因為拿掉那最后稻草的人,就是一個鄉(xiāng)紳的丫頭阿金姐,為了開脫自己的責任,就編造了一個謊言,說伯夷和叔齊因為鹿肉而死的,給他們的死安了一個惡名。
雖然我對叔齊和伯夷最后的死有點憐惜,事實上,他們并沒有做錯社么,只是在堅持自己的心而已,最后可以說是為堅持而丟了性命,可卻無辜的被世人抹黑,但是在我們這個時代來說,他們是真的很不會變通,墨守成規(guī),只能用這么一句話來說,“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另一方面,處于魯迅那個時代,在采薇中,叔齊和伯夷是必須死的,他們必須為他們的固執(zhí)和盲目守舊而付出代價。這也是魯迅像通過文章傳遞給那個混亂時代的麻木迷茫的人們的忠告:“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那個時候,中國正處于無產(chǎn)階級革命斗爭時期,很多民眾因不識字,不知時勢,不問國事,堅守舊時規(guī)矩,不能接受新思想。當然也有很多被八股毒害多年的讀書人對新思想抱以懷疑否定的心態(tài)。人們就慣于受老規(guī)矩的拘囿,從而形成一種思維定勢,什么都按老規(guī)矩辦事,而不知根據(jù)事物和時代的發(fā)展變化而加以變通。按現(xiàn)代的話說就是不能與時俱進,這對于一個新的中國的建立是不利的。采薇在警醒世人,開闊思想這方面有著很大作用。其一,運用白話文,故事短淺,容易讓更多的百姓接受,潛移默化的接受新文化的熏陶。其二,史上的伯夷和叔齊的故事,讀書人很熟悉,魯迅從另一個角度評價他們,對比之下,給世人一個思想沖擊。因此,我覺得《采薇》還是挺有現(xiàn)實主義的風格。
我的目光短淺,就只能看到這了,可是我相信魯迅先生的目的遠遠不止這樣。但是,僅僅從我看得這些來看,《采薇》并不是一本無趣或者是我用的文章,只有深入寫作的背景才能了解其中的蘊意深遠。突然間,我想起,從前我認為無用的書,是不是我沒理解到它的真正含義,只是淺獲表意,卻沾沾自喜。真是很是慚愧!
《采薇》讀后感 篇7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未了解這篇詩之前,我便經(jīng)常聽到這句,當時還只覺得這句話是多么的富含詩詞韻律之美,如今再讀,便發(fā)現(xiàn)其中竟然飽含征戰(zhàn)之苦和士兵們期待和平的心緒。
既然當初是這句深深吸引了我,那么我便著重地來說說我對這句詩的看法。今何幸而生還矣,且望鄉(xiāng)關(guān)未遠矣,于是乃從容回憶往時之風光,楊柳方盛;此日之景象,雨雪霏霏,一轉(zhuǎn)瞬而時序頓殊,故不覺觸景愴懷耳!拔粑彝,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弊屇且还衫p綿的、深邃的、飄忽的.情思,從風景畫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無盡。這四句詩也被后人譽為《詩經(jīng)》中最好的句子。當初我離去時,是誰在依依楊柳中送別我,如今我九死一生歸來的時候,又是誰在霏霏雨雪中等著我?時光流逝,季節(jié)變換,舊我離去,現(xiàn)我歸來,在去去來來中,我們又得到了什么呢?似乎什么都沒得到,只有在楊柳岸邊不舍離去的身影,在漫天飛雪中焦急等待的靈魂,在漫長道路中拼死掙扎、戰(zhàn)戰(zhàn)兢兢歸家的旅人。所以戰(zhàn)爭的意義究竟是什么呢?我們無從得知答案。
那么,我到底又是誰呢。如果可以想象,這個我是那位吟出“死生契闊,與子成悅。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士兵,也是那唱著昂揚的戰(zhàn)歌“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行”的士兵,同時還是那位在蒙蒙的細雨里唱著歸鄉(xiāng)的“我徂東山,滔滔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蒙”的士兵。相思之情與報國之志,豪放與蒼涼如此和諧地交織在一起,奏響的是真實的生命樂章。此詩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實景,感時傷事,別有深意,不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凱旋生還,樂矣,何哀之有耶?
《采薇》讀后感 篇8
讀完《采薇》之后,我有種深深震撼的感覺!恫赊薄吠ㄟ^一些詩歌悲鳴向我們提出了一個發(fā)人深省地問題,是關(guān)于人生命的解讀。
在浩瀚的宇宙當中,人就像是一粒塵土渺小。人無法選擇來到這個世界上,更加難以全然掌控自己生命的軌跡。
在這個世界當中,作為個體的人要面臨著生存挑戰(zhàn),面對生存方式的選擇。無論如何,人生總不會一帆風順,遭遇順境與逆境當中,人一步步變得更加強韌。如《采薇》的.主人公一樣,當人卷入一場戰(zhàn)爭以后,人的渺小就展現(xiàn)出來了。
最終戰(zhàn)爭結(jié)束了,而主人公依舊是那個人,依舊要為生活苦苦奮斗掙扎,試問如《采薇》主人公這樣的人生意義在于什么?其實,人生就不過是一場體驗而已,然而這樣的體驗原本就不是這個人的選擇,而是自然的選擇。自然能夠選擇人,而人始終選擇不了自然。
我想《采薇》恰是要告訴我們,生命是脆弱的,我們應該懂得在有限的生命當中努力生存,營造一個屬于自身生命的精彩時空。
【《采薇》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詩經(jīng)·采薇》教案01-04
詩經(jīng)·采薇教案02-27
《采薇》優(yōu)秀教案(精選13篇)05-19
采薇公開課教案(通用5篇)04-08
中班語言小薇薇笑了教案01-01
中班語言小薇薇笑了教案15篇01-01
西洋薇的花語是什么08-07
采草莓作文03-15
采楊梅作文03-07
采橘子作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