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讀《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有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有感1
靜靜的合上《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我深深的呼吸了一下,仿佛卸下了沉重的枷鎖,合上的是書本,合不上的是心情。
《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是一個三歲患病,與病魔抗爭二十五年,現(xiàn)在只有中指能動的一個青年所作,他就是周大觀熱愛生命獎的獲得者張云成。張云成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nóng)民家里,從三歲開始,就被診斷出患有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也就是肌無力,醫(yī)生斷言他很難活到28歲。而他還有一個同樣患有肌無力的哥哥張云鵬,他的哥哥現(xiàn)在已經(jīng)瀕臨死亡的邊緣,他清晰的知道,哥哥的命運便是他的命運。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青年,卻本著“不能白活”的信念,立志當一個作家,要用自己的作品給在困難中的人以力量,讓他們走出生活的困境和生命的迷途。如今,他欣喜的看到,數(shù)以萬計的人們在品讀《假如我能行走三天》后得到了精神上的力量,有了擊垮困難,繼續(xù)生活下去的勇氣,更有數(shù)以萬計的迷茫青年懂得了生命的意義,懂得了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
《假如我能行走三天》主要講述了張云成兄弟在面對病魔折磨的時候的不屈抗爭,也寫到了作者的.心理及其對于生命,對于人生,對于世界的認識。從文學(xué)的角度來說,這也許算不上一本好書,因為書中沒有華麗的語言,但是每一個字都是作者真實感情的流露,更能使讀者走進書中,走進張云成的生命中去,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勵志書。他告訴我們,在面對困難,面對生命中的不公,人生中的不如意的時候,我們應(yīng)該怎樣去做,是怨天尤人,抑郁消沉還是振作精神,奮起抗爭,毫不疑問,張云成兄弟選擇了后者。
正如張云成在書中寫道:外邊的世界是如此的豐富多彩,而我卻終日要守在低矮簡陋的小屋里。每每想到此,心中總有說不出的傷感以及說不出滋味的無奈。但也正在此時,心中又總會升騰起一股不甘,一股不屈,發(fā)誓要讓自己擁有能力和成績,用自己的能力走出那個小屋,與同齡人并肩而行。從這段文字,我讀出了張云成心中那復(fù)雜的感情,無奈,落寞,但是惟獨沒有消極的思想,反而是積極同命運抗爭的人生態(tài)度,為了同同齡人并肩而行,張云成發(fā)出了鏗鏘有力的吶喊,在這種聲音中,我聽到了命運發(fā)出的哀求的聲音,因為張云成也正在扼住命運的咽喉。
作為一個先天性的肌無力患者,二十幾年生活在一個小小的房間里面,這其中的痛苦我們是可以想象的,然而,在書中,張云成關(guān)于身體上的痛苦,關(guān)于受病魔折磨的痛苦這些對于張云成來說都不能算什么,他的最大的痛苦是不能工作,不能幫助他人而帶來的孤獨感。他在書中寫到:世界上也許再沒有比不被相信,不能為他人作一點事情,不被他人認可更為痛苦的事情了。因為不能自食其力,幫助他人,張云成說自己是“一只小小的紙船,在時間的波浪里顯得有些無可奈何”。
然而,正是這樣的痛苦在時刻的激勵的張云成,要“為他人做一點事情”,不能白活。為此,張云成對痛苦有了另外的一番見解,他在書中說道:人不是為了痛苦活著,而是為了追求幸福才承受痛苦。回頭想想張云成的生活經(jīng)歷,我才明白,生活就如同破繭一般,痛苦是為了將來的幸福,將來理想的實現(xiàn)。張云成之所以承受痛苦而活著,那是因為他在等待幸福,對于他來說,他的幸福便是成為一名作家,證明自己沒有白活。正是有了對于痛苦的這層理解,張云成才在二十幾個年頭里不懈努力,自學(xué)寫作,筆耕不輟,默默地承受著痛苦。實踐證明,張云成的看法是正確的,承受了痛苦,他迎來了幸福,他的作品已經(jīng)出版,并因此拯救無數(shù)的對生活失去信心的人。
是什么支撐張云成走下去的呢?是理想,當一個作家,幫助在迷途中的人們,這是張云成在書中反復(fù)提到的。他寫到:有些人,每天披星戴月,勤懇工作,可卻沒有感到充實,感到的只是累,這是因為他沒有寄托,只是為了工作而工作,沒有找到為某個寄托而努力的支點。這個寄托便是理想,張云成一下子就說到了我的心坎里面去了。我也明白,張云成之所以能身殘志堅,得益于他有了當作家這樣一個寄托,有了這個寄托,他才感到了生命的可貴與可愛,才擁有了成功。
在張云成走過的生命歷程中,曾經(jīng)有數(shù)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有一次在病魔的折磨中昏迷了五天五夜,連壽衣都穿好了,在醒來的時候,張云成的第一句話竟然是“我不想走,我的書還沒有寫完”,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執(zhí)著!之后,書中寫到:我的死除了是一種解脫還能是什么呢?我還肩負著寫書的重任!我還肩負著用寫書改變家境的重任,我不能辜負二哥,大諾哥以及一切理解我們的朋友的期望,我不能讓他們失望,我要讓他們感到欣慰。正是這樣的對理想的追求,才使他堅持不斷的每天學(xué)習(xí)寫作,在有限的時光里給余下的生命增添無限的光彩。
面對命運的不公,張云成有沒有消極面對,厭惡社會呢?沒有,而是常懷一顆感恩的心,用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去面對一切,這是本書表達的另外的一個思想,懷著感恩的心去積極的面對社會。他在書中寫到:雖然我得了這個病,有這么多痛苦,但我不認為這是我的不幸,我覺得是命運為我提供的與眾不同的人生路線——一條與筆直路線不同的崎嶇路線。在其事跡被播出后,收到社會各界的關(guān)注和支持,而發(fā)現(xiàn)張云成的張大諾更是給予了張云成莫大的幫助,對于大家的幫助,包括很多給張云成寫信的朋友,張云成寫到:對于這些幫助過我的人,特別是張大哥(張大諾先生,黑龍江電視報編輯)給我的是涌泉之恩,所以我要回報以江海,用我生命中的一分一秒去回報。張云成在書中提到,每次看到失學(xué)的兒童報道,他心里就很不是滋味,所以他要用稿費幫助那些失學(xué)的兒童,希望能建一所希望小學(xué)。可見張云成的博大胸懷,對待社會,對待的生活的樂觀態(tài)度。
談到此書的創(chuàng)造,我們不能不對張云成肅然起敬。張云成自從三歲開始先天性的肌無力便開始表現(xiàn)出病狀,為此,他就進過一天的學(xué)校,二十多年來,他每天都在自學(xué),就那樣坐在床上,每天兩個字,兩個詞的學(xué)習(xí),硬是用執(zhí)著的生命態(tài)度完成了此書。所以,此書的完成,凝結(jié)在作者身上的精力,碰到的困難也是可想而知的。當張云成看到燕子在風(fēng)雨中奮起飛翔的時候,他感到了羞愧,當我們品讀了《假如我能行走三天》后,對于生命,對于人生,我們這些四肢健全而碌碌無為的人難道不該感到羞愧嗎?
最后,套用書中的一段話作為本文的結(jié)尾:
各種境遇便是各種色彩,執(zhí)著的追求是如椽如梭的飛筆,挫折艱難是幾許重墨,唯有兩種都有才能涂抹絢麗多彩的人生。
讀《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有感2
我最近在讀一本書,叫《假如我能行走三天》。這本書的作者張云成是一個進行性肌萎縮患者,從他懂事的那一天起,就面臨著只能活28歲的命運。但它依然堅持學(xué)習(xí)小學(xué)、初中、高中和大學(xué)語文課程,學(xué)習(xí)五筆字型,堅持觀察生活,堅持寫作。
看到他的事跡真是令我感動特別是他帶病堅持寫作的那一段,我至今歷歷在目:“今天早晨起來我又覺得有些頭痛,我知道我一定又得了感冒,真是的`我又不能寫作了,哎!還是再堅持一下……寫十分鐘手就沒勁了,就握不牢筆了,左邊臀部也硌得很疼,必須把身子側(cè)著,靠墻,右手放炕上——休息一下,寫十分鐘需要停下來休息一分鐘……越往后寫就越累,往左側(cè)身時腰也疼起來……得休息十幾分鐘緩一緩,然后繼續(xù)寫作,我不能停下來……我要實現(xiàn)作家夢。”我真是無地自容,張云成可以忍著劇痛去寫作,而我卻這幾天這是僅僅得了一個小小的感冒就寫不了作業(yè)了,我真是……
我一定要向云成哥好好學(xué)習(xí),去學(xué)習(xí)寫作,有什么困難一定要克服,在學(xué)習(xí)的道路上向前沖!
讀《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有感3
假如你能像健全人那樣生活三天,你會干什么?
最近,有一部愛情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在各大影院上映,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他無時無刻不在經(jīng)歷著比悲傷更悲傷的事。他就是《假如我能行走三天》的作者,張云成。
他是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患者,俗稱“漸凍人”,世界衛(wèi)生組織列其為人類五大疑難病癥之一。病人最后因肺部肌肉萎縮無法呼吸窒息而死。他們的生命一般都不會超過28歲。他是家中老四,老三云鵬也不幸罹(lí)患此病。
第一次確切地知道他自己和三哥云鵬的病之殘酷是在一封筆友的來信中,那時云成18歲,三哥21歲?催^信后,云成望了望靠在對面墻上的三哥一眼,沒說什么,心卻一點兒一點兒涼下去!拔宕笠呻y病癥……不會超過28歲……”這些確鑿的詞語就像魔鬼的宣判,云成一陣陣發(fā)冷,對一個少年人來說,知道自己的死期,無疑是一件恐怖的事情。但一轉(zhuǎn)念,云成就開始自嘲:我和三哥也夠“難得”了,得了個世界級的疾病。接著,他看電視、看窗外、看蜻蜓在自家院子里的植物上輕盈地掠過,再與三哥說笑,那封信,像句咒語,被他藏在了箱子的最底部。
10歲時,他只能舉起一個枕頭;12歲,他只能拄著棍兒走路。14歲,他走不出院子;16歲,他完全不能走了,只能直直地站著。18歲,不能下地;20歲,胳膊舉不過頭頂。如今,他拿不動一杯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他所承受的,是不是比你的要沉重,要令人痛心呢?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身體一天天變壞,卻無能為力,一點辦法都沒有。雖然現(xiàn)實如此殘酷,他卻從沒想過要去死,要去退縮,他只是想人生無論怎樣都不該白活!不能白活!絕對不能白活!
而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不乏聽到這樣的新聞,女子輕生眾人圍觀,男子因家庭紛爭跳河被其母親一把抓住,險些釀成悲劇。這歸根結(jié)底,都是因生活缺少目標,缺少夢想,在現(xiàn)實困難面前退縮,這一切與張云成形成鮮明的對比。面對殘酷的命運,張云成在拼命地與生活抗爭,而有些行動正常的人卻把生活中的瑣碎放大,將其視為不堪重負的坎坷,輕易地向命運低頭,自暴自棄,找不到生活的目標,甚至極端地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而我們想想,張云成所承受的一切相比于生活中的那些瑣碎,是不是更沉痛呢?生活在茫茫人海中的我們,是否能體會到這點呢?
背負著這么沉重的生活枷鎖,張云成并沒有因此消沉,渾渾噩噩,消極殆世,而是用他無力的手艱難地拿起了筆。從此,只上過一天學(xué)的他有了一個作家夢,他想通過自己的筆觸再現(xiàn)肌無力患者生活點滴和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的內(nèi)心獨白。也正是心中有夢才讓他意志堅強地克服各種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人活著就應(yīng)該有理想。他的理想是當一名大作家。這個理想對于他來說未免有些過于夸大。他知道在前進的道路上會有數(shù)不清的困難和坎坷,但他堅信一句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張云成身殘志堅,他不僅在淘寶上開店自立,更加難得的是,他還積極參與到愛心慈善的事業(yè)中,去幫助別人。給別人最需要的東西是偉大的,而把自己最需要的東西給別人則更加偉大。
無論什么樣的人,只要活著就應(yīng)該對這個社會作出自己的一點貢獻。殘疾人雖然不能用正常人作貢獻的方式,但可以用別的方式。如果你失去雙腿,那么你可以當作家;如果你失去了雙眼,那么你可以當音樂家和演奏家……這些不都是為社會作貢獻的方式嗎。不經(jīng)歷風(fēng)雨,怎么見彩虹。只要我們有夢,那幸福正在不遠處向你招手。
通過讀這本書,我明白了一點,生活中,我們要有自己的夢想,這個夢想,或大,或小,我們要為夢前行,這樣才能有信心克服困難,有勇往直前的動力,才能看到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努力做一抹有夢想的陽光,照亮自己也給身邊的人帶去溫暖。
【讀《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有感】相關(guān)文章:
讀《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有感10-07
假如我能飛翔作文10-07
假如我能穿越作文10-06
假如我能克隆作文10-06
假如我能隱身作文10-05
假如我能飛作文10-02
假如我能的作文(精選47篇)08-29
假如我能走進書中作文09-22
假如我能穿梭時空作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