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女人色视频在线观看网站_一本久精品无码免费_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专区_开心婷婷五月综合基地六月

《文化論》讀后感

時間:2024-04-26 18:47:38 專題讀后感 投訴 投稿
  • 相關推薦

《文化論》讀后感

  讀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文化論》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文化論》讀后感

《文化論》讀后感1

  老子和孔子創(chuàng)造的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作為先秦文學史上的兩座不朽的歷史豐碑,奠基了中國兩千年的文化史。很有意思的是,兩人都生于同一時代,而其思想與見解卻各執(zhí)己見,不盡相同,因此也創(chuàng)立了不同的學說派別。例如老子將“道”作為自己學說的最高范疇,而孔子以“仁”作為自己學說的最高范疇。在同一片土地的滋養(yǎng)下,兩者的相互碰撞愈發(fā)顯得精彩絕倫。

  儒學道學都主張人與自身的和諧,但不同的是儒家追求個人身心內(nèi)外的和諧,而道家注重個性的統(tǒng)一和諧。儒學推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人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是儒家和諧思想的出發(fā)點。按照儒家的理論,人是處于各種關系的核心,要實現(xiàn)社會大同、天下和諧,必須以每個人的自身修養(yǎng)為基礎,即以修身為本。道學要求通過順應自然,超越自我,提倡做到慈愛,節(jié)儉謙讓。

  在理想和目標方面,兩者雖都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但他們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存在分歧。儒家道德修養(yǎng)的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孔子認為君主和百姓應處于同一道德水準,而君主在加強自身道德素質(zhì)的同時也應帶動、影響、教化百姓,儒學的主張都是一種有為xxx的體現(xiàn)。而道家更多的`是主張無為無欲,超凡脫俗,無為而治,人們通過消極無為的方式來實現(xiàn)社會和諧。老子并不像儒家學者那樣強調(diào)修身與治國平天下,他認為只要沒有欲望便不會引發(fā)戰(zhàn)爭與爭奪,整個社會便會一片祥和。

  兩者都倡導實現(xiàn)人與人的和諧,進而強調(diào)人與社會的和諧。但儒家理解的和諧處理人際和社會關系是以“中庸之道"來實現(xiàn)的,希望通過我們修學,擺脫迷惑,返本歸元,真正明了人生的真相,做一個覺悟的、有智慧的人,做一個能夠遵循天道規(guī)律的人。而道家提倡通過“不爭之德"來實現(xiàn)人與人及人與社會關系的和諧。儒家主張通過人們積極的修為來最終達到,而道家則強調(diào)限制人們的欲望來實現(xiàn),這就體現(xiàn)出他們所持的主動與被動的處世態(tài)度。

  雖然儒道文化思想存在差異,包含著眾多的異曲同工,但兩者都是中華文化史上的瑰寶并對后世都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身為中華兒女,我們都有義務,有責任,接受,融合并改進各種文化,使其在整個世界熠熠生輝,不斷發(fā)揚。

《文化論》讀后感2

  “人類錯綜類別的情形正是人類史上種種騷擾的源泉。戰(zhàn)爭,侵略,征服有史以來是如此,在有史以前未始不然……”。在馬林諾斯基看來,這源于文化差異。

  理性不等于文化。自啟蒙時代以來,歐洲將人類的理性捧上神壇,人也因此享有于自然界中至高無上、獨一無二的地位,無論是笛卡爾斯賓諾莎的理性主義哲學,還是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學,以及邊沁的功利主義,都是建立于理性至上的基礎。人類相信通過理性能夠認識事物的本質(zhì)。但是事實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物質(zhì)技術的高度發(fā)達反而帶來了經(jīng)濟大危機以及世界大戰(zhàn)的惡果。

  文化也不是獨立于自然的獨立的存在。曾經(jīng)認為的“高貴氣質(zhì)”,與自然無關。但馬林諾斯基認為,文化源于人的自然需求,文化存在的意義或目的是滿足人的直接或間接需求。從而確立了功能角度研究視角,不再賦予其形而上學視角的本質(zhì)主義意味。

  從功用角度來看,文化是一種手段的存在。那么有多少個現(xiàn)實目的,文化就有多少種解釋。從文化的存在而言,藝術、知識、巫術等文化的需求與人的基本生理需要作為手段的文化迫力的具體不同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都是來自于人的需要。

  稍有遺憾的是,從文化功能的視角,馬林諾斯基未能提及文化的整合,將所有的矛盾都歸于文化差異,這似乎有些武斷。也許是他還未等到完成!段幕摗凡贿^是其尚未發(fā)表的`殘稿。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書的翻譯者費孝通先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馬林諾斯基文化功能主義的身體力行者,其所著《江村經(jīng)濟》、《鄉(xiāng)土中國》都可以看成以田野調(diào)查為途徑、運用文化功能論的成果,這是文化論對中國學術研究的重要影響。更為重要的是,如同費先生在本書前言中所談,馬林諾斯基將吳文藻引為莫逆,更頗為重視中國文化的研究。“比較文化論,不能缺少中國,正如世界文化之大成,不能缺少中國也。”在西方中心論思潮的影響之下,重視遙遠東方的文化乃至偏僻部落中的文化,更顯難得。

  這或許也是文化功能論所導向的結果:既然文化源自人之本能,而本能于各民族、各部落,那么,文化便不應評價高低,而唯應敬重。

【《文化論》讀后感】相關文章:

女子論10-06

論啤酒10-06

論同情10-06

《培根論人生-論真理》讀書筆記10-06

論時間_散文10-06

變化論美文10-06

論內(nèi)心作文10-02

論啤酒美文10-05

論心散文10-06

論獨處經(jīng)典美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