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山中避雨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山中避雨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山中避雨教案1
內(nèi)容預覽:
3.山中避雨
豐子愷
教學設想: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閱讀課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經(jīng)驗來感受、體驗文中的意境和道理;并出疑問,共同探究,研究進一步感悟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
學習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理清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發(fā)展變化的線索,進一步弄清文章的中心意思。
過程方法目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tài)度目標:感受和體驗音樂的趣味。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發(fā)展變化的線索。
教學難點:
弄清文章的中心意思,感受音樂的`趣味。
教學過程:
導入
1、導語
這是一篇抒寫野游樂趣的回憶性散文。全文語言生動,耐人尋味,層次清晰,結(jié)構嚴謹。學習這篇課文,將給我們以美的享受;真摯之美、清純之美、繪畫之美、音樂之美、深邃之美、和諧之美……真是美不勝收!
2、簡介作者,揭示課題
反復誦讀接近美
1、師配樂朗讀課文,生聽讀課文,體會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2、學生選擇喜歡的段落自由誦讀、自主體驗、自主鑒賞。
3、掃除字詞障礙(投影顯示)
合作探究尋找美
1、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師: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
生:快速閱讀課文,概括文意。
師: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歸納人物思想感情的發(fā)展變化,并提出問題,準備進行研討。
2、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投影研討題或?qū)W生提出的較有研討價值的問題)
(1)、為什么避雨的作者說:“反覺得比春天游山趣味更好”?你有類似的經(jīng)歷嗎?
。2)、“三家村里……十分溫暖”雨是“苦雨”,山是“荒山”,作者為什么還覺得“溫暖”?
。3)、“有生以來……的趣味”怎樣理解?
討論完畢后每組推薦一個代表講述對某個問題理解,另組同學可以提問或補充自己本組的不同理解,個別同學也可以發(fā)表自己的深刻體驗。
拓展延伸品味美
1、師:音樂給人以享受,音樂給人以無窮無盡的趣味,你們愛聽音樂嗎?音樂給了你怎樣的感受?
2、師放樂曲《高山流水》,生聽后把想象的和感受的記出來。
小結(jié)。
山中避雨教案2
一、認識字詞
寂寥(liáo)嘈(cáo)雜冗(rǒng)長陶冶(táoyě)
樂(yuè)以教和(hé)和(hè)歌工尺(chě)
弄,①弄(lòng)堂;②捉弄(nòng)
和,①和(hé)平;②和(hè)歌③和(huò)藥
樂,①樂(lè)趣②音樂(yuè)
二、文中線索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事情線索:
下雨————躲雨———借琴———拉琴————惜別
感情線索:作者:掃興—反覺趣味——借琴安慰——拉琴得樂———欣然惜別
兩女孩:怨天尤人———喜極而歌———難舍難分
導入……
一、作者簡介豐子愷(1898——1975)浙江桐鄉(xiāng)人。現(xiàn)代著名畫家、文學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翻譯家。主要作品收集在《緣緣堂隨筆》里,另外還出版了《護生畫集》、《子凱漫畫集》、《音樂入門》等。翻譯作品有《獵人筆記》、《源氏物語》、《西洋畫派十二進》等。
二、認識字詞
正音:寂寥(liáo)嘈(cóo)雜冗(rǒng)長陶冶(táoyě)
樂(yuè)以教和(hé)和(hè)歌工尺(chě)
把需注音的生字詞寫在黑板上,讓學生給加點字注音,并引出多音字,如:弄,①弄(lòng)堂;②捉弄(nòng);和,①和(hé)平;②和(hè)歌③和(huò)藥;樂,①樂(lè)趣②音樂(yuè);把詞語的解釋念給學生聽,并讓他們找到相應的詞語。
釋詞:趨之如歸:很快地走過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樣。怨天尤人:埋怨天,責怪人。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觀條件。望洋興嘆:比喻做事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樂以教和:音樂是用來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諧相處的。
山中避雨教案3
教材分析
《山中避雨》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語文出版社版》七年級上冊,是豐子愷先生的一篇意趣幽遠的散文。文章寫作者和兩個女孩在西湖游山,忽然遇雨。在避雨過程中作者體會到了“山中阻雨的一種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反覺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而兩個女孩卻“苦悶萬狀”。后來作者借來了胡琴拉了起來,不僅女孩唱起了歌,連三家村的青年們也唱了起來。作者感到“有生以來沒有嘗過今日般的音樂的趣味”,直至后來與眾人惜別,還依依不舍,這證實了中國古代“樂以教和”的藝術思想。
設計理念
作為語文教師,我一直有個愿望,那就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語文懂得什么是美。在我的理解中,語文并不僅僅是一門工具學科;在現(xiàn)代社會信息爆炸與網(wǎng)絡文化面前,語文應該成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不僅僅是內(nèi)容上--語文、政治、哲學、道德的綜合,還有形式上的綜合與思維上的綜合,并從形式上的綜合進而實現(xiàn)學科之間的大跨越。比如:概念和色彩、藝術和技術、文學和科學、語言表達思維和技術操作思維,等等。這樣的教育才是符合現(xiàn)代人多元的、個性化的文化需求的人性化教育。那么,感知和把握現(xiàn)實和想像中的美,將成為人們學習的重要目標。
語文是一種雅致的文化,一塊滋養(yǎng)心靈的沃土,一種洗盡鉛華超越現(xiàn)實的精神享受。盡管這有烏托邦之嫌,但是新鮮的、豐富的、獨特的美感會培養(yǎng)我們未來民族的浪漫情懷和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因此,“感受和體驗”美就成為語文教學中獨特的風景線。而美感的個性、不可知性和不可控性都給語文教學中的審美過程帶來了神秘色彩與特殊的質(zhì)感。
對美的“感受和體驗”一旦開始,將縱深到什么地方?教師將如何引導學生向更遠的對意趣的尋覓探幽?教學《山中避雨》的課前課后,我都在深深思考這些問題。
設計思路
在課前的設計上,我沒有使用多媒體課件,因為“感受和體驗”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心靈對話、思想對話;而視覺的固定模式一開始就束縛和模糊了學生的情感的個性化建立。因此,本課教學主要是通過閱讀課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經(jīng)驗,來感受、體驗作者所說的意境和道理;通過學生自己提出疑問,大家共同探究、研討的方式來掀起“感受和體驗”的高潮。但為了讓學生體會音樂帶來的美感,我還是事先選了幾盤磁帶,其中包括《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和中國古箏曲《高山流水》,在課上適時播放。
教學流程
一、讓心靈接近美。
閱讀完課文之后,果然有學生提到了這樣的問題:“為什么避雨的作者說‘反覺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
學生們已學會了聯(lián)系上下文,很快有人回答:“那是因為‘這時候山中阻雨的一種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牽引了我的感興’!贝蠹乙詾閱栴}已回答完畢,就要轉(zhuǎn)入下一個問題。但我抓住時機進一步問道:“下雨不能游山,應該很煩,‘寂寥而深沉的趣味’是怎樣的趣味?為什么會如此牽引作者的心?”大部分學生有些茫然,每到這時就是小組討論的開始了。
有的學生從注釋中找到了“寂寥”是寂靜空曠的意思;找到了“山色空蒙雨亦奇”是山色迷蒙若有若無的意思?墒亲髡邽槭裁幢贿@種境界所吸引,學生還沒有感覺到,這豈不同文中的那兩個女孩一樣不解其中味嗎?
我必須接著引導下去:“誰曾經(jīng)感受過雨中的快感?”
話音剛落,激起了大家強烈的反響。金超同學說,小時候最喜歡打著雨傘穿著雨靴到外邊趟水玩。這下找到了他們的興奮點,有的說玩得衣服、褲子、鞋都濕了,跟小水雞似的;有的說還撩水打水仗;有的說還喝過雨水;有的說最愛往水深的地方蹦,好踩出水花來……
我沒有制止他們的激動和漫無邊際的回憶,而是在他們回憶完之后,問道;“那時你們討厭雨聲嗎?”
“不討厭!”異口同聲地回答。
“那你感覺雨聲像什么?”
“像音樂!”“像說話!”“像鼓掌!”“像……”
“你們感覺怎樣?”
“好玩,自由自在!”又幾乎是異口同聲。
二、讓心靈去尋找美。
我覺得時機到了,就啟發(fā)他們:“作者在山前的小茶店里看雨感覺也特別好,那是怎么回事呢?”
第二次小組討論。
一位同學說:“作者是音樂老師,他一定覺得這雨聲像音樂。”我稱贊他“你不但說得有道理,而且很美!”
但馬上有人反對:“不對,后文說‘使我們所聞的只是嘈雜而冗長的雨聲’,‘嘈雜而冗長’怎么能像音樂呢?”我說:“你的目光很敏銳呀!看來這不光是雨帶來的感受,他在什么地方觀雨?”
一句話點醒夢中人,郭小甜同學說:“南方的雨是(煙雨)迷蒙的樣子,作者的眼前(又)有大山,看上去一定顯得很朦朧,那種美想畫都不容易!惫√鹗且晃坏で喔呤,她的一番朦朧美的解釋不僅讓大家頗為佩服,而且還引導到了對山的體驗和感悟上。
李龍裔同學說:“因為下雨,使山(在雨中)顯得格外寧靜,他被山的高大和寧靜吸引了,(感覺到)自己很渺小,使他找到了心靈的寧靜!
李龍裔的回答讓我很吃驚,他的感受居然如此細膩,我連忙又問:“在城市里,心靈為什么很難寧靜呢?”“城市人都忙工作,還要你爭我斗,壓力太大了!蹦闱疲@些孩子的感受和當年豐子愷的心境又是多么相似啊!我不無感慨地說:“所以,人常常要回歸自然,在大自然面前,人是渺小的。人可以向自然學到好多東西,這樣才能不失本性地生活!
我本以為可以圓滿地結(jié)束這一環(huán)節(jié)了。突然,很少發(fā)言的肖晶同學舉起手來,說想給大家讀一首詩。我毫無心理準備,也不知道她的用意。但我看出她很激動,我不能拒絕她表達自己的感受,我只有給她熱情的鼓勵。
她朗誦的居然是已逝的著名詩人海子的作品--《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她讀完之后,全班同學不由得熱烈鼓掌,我不知道是什么感染了他們,他們能理解這樣的詩嗎?
肖晶說:“我們每天生活在城市的喧囂里,被壓力和負擔所掩埋。假如給我一個自由的機會,我也渴望找到海邊的一所房子,坐在海邊,聽海浪的聲音,并且說:‘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贝蠹翌l頻點頭,并且再一次熱烈鼓掌。我問她在什么地方看到這首詩的,她說是在網(wǎng)上。
我一方面吃驚于學生的課外閱讀竟如此豐富、方式如此活躍,另一方面更吃驚于他們對美的體驗和感悟如此之強烈、深沉。這首詩的心境和豐子愷所寫的的確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又絕對不是簡單的拷貝,肖晶的理解無疑給學生帶來了另外一種新鮮的、更具時代感的感受和體驗,由此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還在繼續(xù)延伸。
三、讓心靈與美相融。
所以我認為此時不能結(jié)束。我問大家:“你們愛聽音樂嗎?音樂給了你怎樣的感受?”大家一通意猶未盡的發(fā)言后,我繼續(xù)啟發(fā)他們:“但你從沒記錄過聽音樂的'心靈感受,下面我們就聽一段音樂,把你想像的和感受的記下來!
他們并不知道我放的古箏曲叫《高山流水》。這是一首意境高妙,感染力極強的樂曲。聽完后,他們就不停地寫著。有的想到了仙山美景,有的想到了舞蹈、棋局,有的想到了金戈鐵馬的戰(zhàn)場,有的想到了吟詩作賦的詩人……
其中一位叫張佳寶的同學(平時對語文幾乎不感興趣)的作品深深吸引了我,我不禁拿起來給大家朗讀:“……(那)聲音仿佛是遼闊無垠的大海,仿佛親眼看見的大海一樣。波濤洶涌,(我)聽到了海的聲音和它的咆哮。作者好像在(一個)島上體會到了它的神韻,感覺著大海浪濤的音樂,海的音樂。我聞到了海的氣息,永不消沉!痹诖蠹业恼坡曋,我情不自禁地說:“你有作家的潛質(zhì),你有詩人的情感!”
一節(jié)課就在這樣的美的體驗和品味中結(jié)束了。
課后反思
汪曾祺在《使這個世界更詩化》中說:“……生活是美的,有詩意的,生活是可以欣賞的!敝旃鉂撛凇墩劽罆喍N》里說:“情趣愈豐富,生活也就愈美滿,所謂人生的藝術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蔽艺J為語文就是要培育詩化了的心境,也就是讓心靈充滿韻致。教育,是需要詩意和浪漫的,是需要沉思和冥想的。事實上,只有詩意的追求,才能夠讓我們進入一種真正的教育的境界。
詩意化教學的秘密不是別的,就是啟動學生那顆原本就敏感、多思的心,用審美的眼光打量我們的周圍,從現(xiàn)有生活資源中去獲取一種快樂和幸福,并充分地享受它,延長它,從而鑄就靈魂,激發(fā)創(chuàng)造。
這節(jié)課雖然大體上并沒有偏離我的教學構思,但有很多東西是超乎想像的。這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首先,教師在引領學生進行審美的過程中究竟處于怎樣的地位?什么時候需要引導、什么時候不需要?在我給了學生感受、體驗、思考、想像的機會之后,我明白了他們對語文課的真正期望。那就是:描繪他們的心靈,傾吐他們的感受。想起在過去的教學中,也曾出現(xiàn)過今日這樣熱烈的場面。但有幾次因為怕教學任務完不成,我“扼殺”了他們的話題。就像今日,雖然后來的討論與思考早已偏離了教材,但卻是一次有效而生動的體驗。從這一角度講,這節(jié)課很好地完成了關于課文中意境的感受過程,并且使用了體驗繪畫、音樂等“非語言文學”的手段和方式,這不是很受學生歡迎嗎?
其次,教學中研究對象的縱深度和延伸方式取決于學習者與體驗者。教師在引導了延伸方向之后,沒有權力遏制學生與之相關的感受和體驗。教師應根據(jù)學生活躍的和個性的體驗過程來改變早已準備好的現(xiàn)成的教學模式。
再次,要更加關注學生個體的審美經(jīng)驗和審美感受。一次觸及心靈的體驗也許會啟開一扇早已封閉了的心靈之門。教師必須學會傾聽,并恰當?shù)攸c撥。
幸好我略懂繪畫,幸好我喜歡海子,并了解他。我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懂得了他們內(nèi)心深處的美。我們的任務是幫助學生開掘他們的潛質(zhì),通過我的教學工作,我很幸運地發(fā)現(xiàn),我懂得他們,甚至先于他們的父母。因為這一部分是他們不常展示的,很容易被埋沒的,很少被人關注的脆弱的心靈之花,我有幸懂得了一些,這是我的快樂!
山中避雨教案4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儲備點
1、把握文中敘事,抒性兩條線索,了解文章內(nèi)容及結(jié)構
2、認識“樂以教和”的道理,體驗音樂巨大的感染力
(二)能力培養(yǎng)點
通過對“樂以教和”這一主題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詞,句、段分析主題的能力。
(三)情感體驗點
讓學生通過對文本的接觸,進入到詩情畫意中,得到美的陶冶純凈心靈,親切自然。
二、教學設想
1、重點難點疑點
(1)重點
抓住文中寫作者拉琴,眾人齊唱這部分內(nèi)容,感受理解主旨“樂以教和”。
(2)難點
在與《憶讀書》《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的比較中,把握本文的語言特色。
(3)疑點
“山色空蒙雨亦奇”,這種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竟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對于這點的理解體味。
2、課型及教學思路
本文是篇散文,語言自然親切,由情而感,給人以美的享受。通過記敘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經(jīng)歷和感觸,告訴我們音樂所具備的巨大感染力。
教學思路
首先讓學生細讀每一自然段,概括段意,把握文中敘事,抒情兩條線,初步領會主題;然后根據(jù)文章主題解讀文章關鍵句段,更深刻地領會主題;最后鏈接生活,切身體會感受主題。
三、媒體平臺
1、教具學具準備
本課朗讀錄音,多媒體
2、課件
(1)課件構想
設計西湖兩景,背景為大山,配以節(jié)奏緩慢而抒情的音樂,營造出一種寂寥而深沉的趣味,讓學生感受“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將學生帶入課文的意境,去體味“我”的感受。
(2)素材儲備
大山 雨 樹 音樂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設計
第1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走近豐子愷
豐子愷,現(xiàn)代畫家,文學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翻譯家,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這樣評價他:“一個人須是一個藝術家才能創(chuàng)造出真正的藝術作品。他從頂至踵,渾身都是個藝術家”。
2、指導學生積累生字詞
寂寥 趨之如歸 怨天尤人 嘈雜 冗長
弄堂 工尺 和唱 陶冶 樂以教和
3、整體感知,梳理結(jié)構
學生聽錄音,朗讀課文,進入文章情境,并體驗想像,思考文章內(nèi)容:
(1)漫談讀(聽)后感受、收獲、疑惑。
學生有話便說,無拘無束,力求說出每個學生獨特的認識、體驗。
(2)概括每個小節(jié)內(nèi)容,理解文章思路結(jié)構及線索。
明確:①第一自然段寫山中遇雨和避雨
②第二自然段寫“我”和兩個女孩不同心境
、鄣谌匀欢螌懽髡邽榱税参績蓚女孩而向茶博士借琴
④第四自然段寫作者拉琴,女孩和唱,并招來山村青年齊聲歌唱。
、莸谖遄匀欢螌懪c山村青年依依惜別。
點撥:本文不僅有敘事這條線索,還有人物思想情感變化這一線索:掃興——歡喜——興奮——惜別
總結(jié):敘事與抒情兩線并行,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推進。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品讀課文3、4、5小節(jié),深刻體會“樂以教和”主旨和文章語言美
問:①你們喜歡雨嗎?說說你在雨中的感受?有誰曾經(jīng)感受雨中的快樂?
明確:激活學生思維和生活體驗,讀懂“自己”。
蹦水、喝水、打水仗、淌水、踩水花
、跒槭裁醋髡咴谏角靶〔璧昀锉苡甑母杏X特別好?
學生在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共同作答,緊扣文本。
明確:此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讀懂文本和作者。
點撥:視覺美:山色空蒙雨亦奇
心覺美:寂寥而深沉
人文美:樂以教和
2、品味課文語言
學生精讀課文,勾畫出喜歡的句子并朗讀品味。
點撥:
、佟澳銜?你會拉的?”重復,問中含有肯定的意味,女孩急切心情。
、趦蓚女孩和著歌來唱,好像是西湖上賣唱的。情感自然、真摯。
、垡粫r把這荒山鬧得十分溫暖。
“鬧”氣氛熱烈,無拘無束,“溫暖”既寫環(huán)境,又寫作者感受,表達其欣喜之情。
④“這種樂器在我國民間很流行,剃頭店里有之,裁縫店時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
四個“有之”,排比重復,音韻鏗鏘,且牽扯引我們的視線,感受胡琴的隨處可見。
這樣的句子很多,同學們課后還可找出類似的句子進行評價,欣賞。
總結(jié):感謝這場雨,讓“我們”一行三人被困三家村,而拉起了琴,唱起了歌,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以至于三家村人對我們這些萍水相逢之人產(chǎn)生依依惜別之情,讓兩個女孩遇雨而苦悶,怨無尤人也變得歡喜,興奮起來。我也因感受到雨中的朦朧和大山的寂靜、空曠,因而洗脫了城市的喧囂和繁忙、壓抑,而這一切又都是音樂起了關鍵性作用。
3、讀刪節(jié)課文(齊讀)
總結(jié):這音樂不是鋼琴伴奏,也不是小提琴協(xié)奏而是二胡彈拉,不是在教室,是在野外,那么原生態(tài),那么隨意、那么自然,不是演員,是普通百姓,那樣投入,那樣和諧。
四、拓展延伸,總結(jié)反思
1、鏈接生活
你愛聽音樂嗎?音樂在你的生活中給你怎樣的感受?
明確:舉例說明亦可,詩意化的語言描繪音樂的作用也可,能談到中央臺的大家唱,心連心、紅歌會、中青歌會的節(jié)目也可,談到各人對音樂的看法都可。
2、學習小結(jié)本課收獲(內(nèi)容、寫作)
寫作:運用比較、突出主題
語言生動、耐人尋味
雙線展開、內(nèi)容豐富
如詩如畫、美不勝收
五、作業(yè)反饋:
欣賞《高山流水》古琴曲,寫出聽后的情境和真實感受。
山中避雨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文中生動而優(yōu)美的語言對表達感情、突出中心的作用。
2、認識“樂以教和”的道理,體會音樂的巨大感染力。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抓住文中描寫作者拉琴、眾人合唱的語段,仔細體會文章表現(xiàn)出來的詩情畫意。
難點:體會文中形象生動、耐人尋味的.語言。
三、課時安排: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記敘文的六要素在文中的體現(xiàn)。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西湖這么美,想不想去看看?可天公不作美,去不成了,你們的心情是怎樣的呢?(學生各抒己見)豐子愷先生有一天去西湖游玩,天忽然下雨了,他的心情又會怎樣?今天,我們將一起走進《山中避雨》。
二、簡介作者:
豐子愷,現(xiàn)代著名作家、文學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翻譯家,浙江同鄉(xiāng)人,曾用名豐潤、豐仁,號子愷。主要作品收集在《緣緣堂隨筆》。
三、自由朗讀、認讀字詞:
寂寥( liáo )嘈雜( cáo )冗( rǒng )長里弄( long )
工尺( chě )陶冶( yě )樂( yuè )以教和
四、瀏覽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
要求:1、標號自然段序號;
2、理清記敘文六要素。
時間:前天地點:西湖山中
人物:“我”兩個女孩青年們起因:避雨
經(jīng)過:游玩避雨→躲雨苦悶→借琴撫慰→拉琴和唱→感受思考
結(jié)果:樂以教和
3、作者游覽避雨,引發(fā)什么感受?(學生思考)
五、默讀課文,講述故事。
根據(jù)六要素,同桌互相講述山中避雨的故事,再指名學生講述,其他同學可以進行補充。
六、配合音樂,讀課文。
根據(jù)音樂的快慢,調(diào)整語速,盡量跟音樂相協(xié)調(diào)。
七、小結(jié):先由學生小結(jié)課文內(nèi)容,教師再歸納。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認識“樂以教和”的道理,體會音樂巨大的感染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山中避雨》,找尋作者與女孩心境的變化及變化的原因,理解“樂以教和”的道理。
二、合作探究,細讀課文。
1、作者與女孩在避雨前后有什么變化?三家村的氣氛有什么變化?其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2、播放二胡曲《漁光曲》、鋼琴曲《命運》及小提琴曲《梁!愤x段,請學生談談聽后的感受。
3、二胡、鋼琴、小提琴有區(qū)別嗎?作者這樣寫有什么目的?
(以上學生研習、思考討論)
4、合作探究:作者說“有生以來,沒有嘗過今日般的音樂的趣味!甭(lián)系上下文,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三、自主探究,體味語言:
問:本文語言有何特色?結(jié)合具體句子談談。
1、引用古詩:“山色空蒙雨亦奇”
2、用詞精美:“鬧” “溫暖”
3、運用修辭:排比反問
四、聯(lián)系實際,拓展遷移:
1、你喜歡唱或聽哪一首歌?為什么?
2、音樂除了具有課文中所提到的改變?nèi)说男那,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人和諧相處的作用外,還有什么別的作用?
(引導學生開啟思維,各抒己見)
五、小結(jié):
本文記敘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經(jīng)歷和感觸,告訴我們音樂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彼此相處更和諧。語言自然平易,由情而發(fā),生動形象,富于表現(xiàn)力,像一幅幅美麗圖畫,給我們美的享受。
六、布置作業(yè):結(jié)合現(xiàn)實,談談“樂以教和”的現(xiàn)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