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2~33頁的教學內容,第34頁的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能說出角的各部分名稱,會辨認角。
2、認識直角,并會用三角板畫直角。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感受角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存在和應用,體驗數學的價值,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課件、活動角、三角旗、折扇、剪刀、紅領巾、三角板等實物。
學具:三角板、白紙兩張、硬紙條兩根、圖釘或針線。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教師:我們班的浩浩是個小收藏家,他喜歡把自己用過的或漂亮的東西當成寶貝一樣,收藏在自己的這個小寶盒里(打開電腦,出現(xiàn)寶盒)。你們想不想知道這里面究竟藏了哪些寶貝、(想)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電腦出示:盒蓋打開,從盒里飛出折扇、足球、紅領巾、玩具熊、三角板、杯子、易拉罐、三角旗、數學書、鬧鐘、光盤。(將有角的放在右邊,沒角的放在左邊)
教師:浩浩的寶貝還真不少,他還把寶貝分成了兩類,你們知道他是根據什么分的嗎、
學生:根據有沒有角分的。(有角的在右邊,沒角的在左邊)
教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只要你留意,可以看到很多的角。請你想一想,說一說,你看到過哪些角、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
揭示課題:角的初步認識(板書)
二、實踐探究
。ㄒ唬┙虒W角的初步認識
1、認識角
多媒體課件出示剛才分類后的實物圖:折扇、紅領巾、三角板、三角旗、數學書、鬧鐘。
教師:請同學們觀察這些實物圖,同桌互相指一指、說一說哪里是角。
。ǘ嗝襟w課件演示從實物圖中抽象出角,并閃動每個圖中角的部分。)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拿出你自己的三角板,找到上面的一個角,握住這個角,向手掌心里刺一刺,有什么感覺、注意,不能用力過猛。(扎手、癢、疼)說明這個角是怎樣的、(尖尖的)再用手摸一摸這個角的兩邊,有什么感覺、(直直的)
2、用紙折角
教師:我們認識了這么多生活中的角,你會用紙折一個角嗎、請同學們拿出你喜歡的一張紙,折折看。折好后說說你是怎么折的、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小組活動折角)
學生:兩條折痕很直、很光滑。教師:誰能給我們摸到的平平的、直直的折痕起個名字、(邊)
學生:折出的這個尖扎人有些疼和癢。
教師:誰能給這個尖尖的很刺人的點起個名字、(頂點)
教師:看著你折的角,誰能告訴大家角有幾條邊、幾個頂點、(角有兩條邊、一個頂點)(教師選出鈍角、直角、銳角形狀的角各1個貼在黑板上,并有意識地將角放置于不同的位置備用。)用一張紙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如下:
3、做活動角
教師:利用你們手中的材料——兩根硬紙條,你能做一個可以活動的角嗎、學生小組活動做活動角,做好后組間交流是怎樣做成這個活動角的。
教師:角有大小嗎、(有)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魔術游戲——變大小。每個小朋友拿好自己做的活動角,聽口令,變角的大小。邊變邊想,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小組討論: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誰愿意把你們的發(fā)現(xiàn)說給大家聽。
學生:角的大小與角張開的大小有關。
教師:用活動角擺出兩個角,一個是邊比較長,一個是邊比較短,請小朋友猜一猜,這兩個角哪個大、
(學生的答案可能會不統(tǒng)一,有的認為邊長的角大,有的認為邊短的.角大,有的認為一樣大。)
教師:同學們的意見不統(tǒng)一,那誰能想出一個辦法來比一比,究竟誰大、(將兩個角重合)結果發(fā)現(xiàn)它們一樣大。這說明什么、(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教師:這是同學們剛才折的3個形狀不同的角,誰能來說說這3個角中哪個、哪個最小、
4、概括角及各部分名稱
教師:觀察我們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角、自己折的角、做的角,看看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它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圖畫出來嗎、試試看。板書在黑板上。角有1個頂點,兩條邊
教師指黑板上任意一個角的部分,學生們說出各部分的名稱。學生邊說邊標出一個角的頂點和邊。
小結:通過剛才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觀察、操作,初步認識了角,并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稱,下面我們一起來練習幾道題,看誰回答得好。
5、練習電腦
出示:判斷下面圖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為什么、
。ǘ┏醪秸J識直角
1、觀察數學書的封面看看它上面有幾個角。你認識這些角嗎、它叫什么名字、
2、聯(lián)系生活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東西上面有直角,并指出來。(小組互說)
學生:黑板面、五星紅旗、桌子面、墻面、筆盒面上都有直角。
教師:找一找,我們的三角板上有直角嗎、
教師:老師把三角板上的直角畫下來,你能找出它的頂點和邊嗎、
板書:教師:老師在直角處畫“┐”符號,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3、折直角
教師:拿出一張你喜歡的紙,你能折出一個直角嗎、小組活動后匯報。
三、鞏固深化
教師:今天,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認識了角,那么你們都知道了哪些有關角的知識、
教師:瞧,數學博士正從數學王國中趕來,他還從數學寶庫中給我們帶來了一些題目,你們想不想和數學博士比一比、
。娔X:出現(xiàn)數學王國,從里面出來一位數學博士)出現(xiàn):
。1)用3根小棒,你能擺出幾個角、(小組活動、匯報交流)
。2)數一數,下面圖形各有幾個角、(同桌互指、匯報交流)
。3)數一數,圖中共有幾個直角、(小組討論、匯報交流)
四、全課小結
教師: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疑問、學生自己小結。
教師: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角;丶液,同學們可以在你的家找一找角,指給你的爸爸媽媽看。還可以留心我們身邊的事物,如裝修時可以巧妙地利用角,拼擺出很多美麗多變的圖案;有效地利用角,還可以節(jié)約裝修的材料,降低裝修的成本。用你們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問題,動腦筋去解決問題,你就會越變越能干。
五、教學反思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2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對自己在本階段所學的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進行歸納總結與反思。
2、運用數學思想和方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情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
教學重點:
歸納總結本階段所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想情操。
一、教學過程:
1、讓學生回顧本階段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2、學生分析回顧
3、學生自由發(fā)言(方向與位置、時分秒、乘法口訣二)
誰能詳細地說說
二、拓展延伸
1、 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些數學卡片,請同學們幫老師算算,算得又快又對的同學獎他一個桔子。
出示卡片:
2.你們知道嗎,這些桔子是農場王叔叔送給我們的。王叔叔還邀請我們去他的農場參觀,你們想去嗎。他還給我們帶來了一張線路圖,你們能看懂嗎,誰來說說是怎么走的。
3.學生說:
4.現(xiàn)在幾點了,我們出發(fā)吧。(請一名學生說出時間)
5.讓全體學生張開飛翔的翅膀,閉上眼睛一起飛。
6.出示農場圖
7.請學生認真觀察,尋找圖中的數學信息和要解決的數學問題,并在小組內和大家交流,由小組長負責記錄同學們提出的數學問題,并大家一起解決。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一共摘了幾千克桔子?河里有幾條魚?有幾朵花?30只小鳥住得下嗎?一個星期需要幾千克飲料等。
8.王叔叔還知道我們二(5)班的同學愛看書,買了很多書送我們,你們想知道是什么書嗎?(出示書圖:)
但是叔叔要考我們幾個數學問題,你們有信心解決它嗎。
問題一:王叔叔買了一種書,正好用了54元,他可能買了什么書?買了幾本?
問題二:王叔叔還用了20元買了三套書,他買的是什么書呢?每個小組最少說出兩種方案。
小組合作學習尋找答案。
三.說說這節(jié)課你對老師的教學滿意嗎?對老師有什么要求。
你有什么收獲,說給大家聽聽。
四.游戲(玩撲克牌)
游戲規(guī)則:同桌一人出一張撲克牌,看誰先算出兩個數的積,撲克牌就歸誰。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3
計量單位的教學從長度單位開始,厘米和米是最常用的長度單位,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過接觸。本單元要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能用這兩個單位計量物體的長度。教學內容分四段編排,先是有關線段的知識,然后教學厘米,接著認識米,最后是實踐活動《量一量》。這樣編排出于以下三點考慮。
第一,線段是測量長度的對象,它的有限長度是可以量的,線段的直使測量長度比較容易。因此,本單元的教學從認識線段開始。另外,一年級(上冊)認識體,一年級(下冊)認識形,二年級(上冊)教學線,也體現(xiàn)圖形知識的發(fā)展。
第二,學生使用的直尺上都有厘米,接觸厘米的機會較多,形成1厘米的觀念,掌握以厘米為單位測量長度或畫線段的方法都比較容易。先認識厘米,然后教學米,便教利學。
第三,教學厘米和米,要用它們計量物體的長度。編排實踐活動《量一量》,能有效地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發(fā)展動手實踐的能力。
1. 認識線段要體會它的特點。
直是線段的特征之一。第48頁例題中一根線放在桌上是彎曲的,用手捏住線的兩端拉緊,它就直了。聯(lián)系這些現(xiàn)象與活動,教材指出: 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在首次引出線段的時候,就讓學生清楚地知道線段是直的,也感受線段是有端點的,長度是有限的。接著畫出線段的圖形,形象地表示出線段是直的,是有端點的。由于線段具有直的特點,所以畫線段要沿直尺的邊,或者用有直邊的其他工具。想想做做第1題在四個圖形中看出哪些是線段,要根據直的特征作出判斷,從而加強對這個特征的認識。
每條線段都有確定的長度,是可以比較或度量的。教材先把一張長方形紙對折,折痕是一段直的線,可以看成一條線段。再要求學生分別折出比這條折痕長些的和短些的折痕。通過折和比,體會每條線段都有長度,而且長短不同,可以比較。
許多物體的邊、許多圖形的邊都是直的,都有兩個端點,有確定的長度。把這些邊抽象地看成線段,是數學化的表現(xiàn)。
想想做做第3~5題都是在兩點之間畫線段。第3題只給出兩個點,只能畫一條線段。第4題給出三個點,每兩點之間都能畫一條線段,一共能畫出3條。第5題給出四個點,每兩點之間都能畫一條線段,一共可以畫出6條。這些題一方面能進一步體會線段的特點,掌握畫線段的方法,另一方面為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長度最短等知識作了滲透。另外,從第3題到第5題,問題的挑戰(zhàn)性逐漸增加,能激發(fā)和維持學生的學習熱情。
2. 教學厘米,要通過多種活動建立清晰的1厘米的長度觀念,并應用到具體的測量中去。
第50頁例題量課桌的長,這時還沒有教學長度單位,還不會用尺量長度。因此,鼓勵學生選用文具盒、鉛筆等工具進行度量。由于各人選擇的工具長短不一,導致度量結果的表達不一致。設計這項活動有兩個目的: 一是體驗線段的長度是可以度量的;二是需要用相同的測量工具,才能得到確定的、一致的結果,從而導出常用的'測量長度的工具尺。
認識厘米在直尺上進行,因為直尺是每個學生都有的學習用具,上面有厘米。通過看尺上的1厘米,知道它是多長;用手指在尺上比畫1厘米,體會它的長度;聯(lián)想長大約1厘米的物體,把1厘米的長度保存在記憶中。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反復感受1厘米的實際長度,并逐步深入,初步形成1厘米的長度觀念。
在直尺上看2厘米和5厘米的長度,能增強1厘米的觀念,也為量長度和畫線段作準備。因為2厘米(或5厘米)是2個(或5個)1厘米連起來的長度,量物體的長是看這個長度里面有幾個1厘米,畫若干厘米長的線段是連續(xù)畫出若干個1厘米長。這樣,在認識幾厘米的過程中,加強了對1厘米的體驗。估計長度的時候,如果估計它里面大約有多少個1厘米,不僅易于操作,而且能得到比較理想的結果。
3. 教學米,要通過多條渠道建立1米的表象。
第52頁例題教學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米作單位,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活動體會1米。第一個層次是直接感知1米,先看米尺,知道它的長度是1米。再通過操作體會1米的長度,如1米大約有5枝鉛筆那么長、大約是地面到小朋友肩的長度、大約是一張課桌的長這些操作,有時把米尺橫放著體會,有時豎直著體會,都有利于感受1米的實際長度。第二個層次在米尺上看出1米等于100厘米,不僅教學了兩個單位間的進率,還通過100個1厘米的長是1米,間接地體驗1米的長度。在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里的8米○8厘米的時候,由于認數范圍還在100以內,所以不宜把8米化成800厘米與8厘米比長短,應該從1米比1厘米長得多得到8米比8厘米長得多。第三個層次是用雙臂比畫1米大約有多長,通過動作把對1米的感受表達出來;尋找長度大約是1米的物體,把初步形成的1米的概念應用于日常生活,進一步認識米。
能不能在簡單的情境中正確使用米或厘米,反映出這兩個長度單位的觀念是不是清楚和牢固。第53頁第3題在量出身高中1米長的那段以后,剩下的部分不夠1米,可以用厘米作單位,能進一步體會米和厘米在實際測量中的應用。在此基礎上,第4題為4個物體的長度選擇適宜的單位,如床長2()?梢韵认胍幌爰依锏拇,由此選擇米作單位。還要想一想如果用厘米作單位,那么長2厘米的床還能讓人睡覺嗎?引導學生開展這些形象思維,使米與厘米的長度觀念得到鞏固。
4. 掌握長度單位,要用于實際測量。
在認識厘米的教材里,教學用尺量長度的方法,第51頁第一道例題用圖畫作出示范。還設計了想想做做第1題,只有中間那幅圖的量法是對的,另兩幅圖里的量法都不正確。通過辨別與判斷,進一步明白用尺量長度的時候,應該把尺的邊和物體的邊靠近著平行擺放,而且尺的0刻度線要對齊物體邊的一端。接著通過第2題量線段長度和第6題畫7厘米長的線段,學會正確地使用直尺。在認識米的教材里,安排了用米尺量黑板的長、量教室門的高,掌握使用尺的方法。
實踐活動《量一量》重點是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長度觀念,培養(yǎng)測量技能,在編排上有四個特點: 一是認識卷尺和選擇測量工具。在量相當長的距離的時候,如量籃球場的邊長,用米尺也是不方便的,這就需要卷尺。在量1拃、1步、1庹的長,以及量肩寬、腰圍、褲長、袖長的時候,提出各用什么尺比較合適的問題,引導從實際出發(fā)選用測量工具,并通過測量獲得體驗。二是培養(yǎng)量長度的技能。用學生尺分別量一張長方形紙的四條邊的長度,把上、下,左、右各邊的長度填在教材指定的地方,初步體會長方形邊的特點。用適當的尺量1拃、1步、1庹以及肩寬、腰圍等,解決了簡單的實際問題。三是繼續(xù)開展以前進行的活動,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認識線段時,學生曾經折過長方形紙,把折痕看成線段,并直觀比較幾條折痕的長短,F(xiàn)在再折長方形紙,還要折出最長的折痕,量出長度,從而體會線段的長短不僅可以通過觀察,還可以通過測量進行比較。四是滲透步測。步測是估計長度的一種方法,在不要求精確結果的時候經常使用。先走10步,量量大約是幾米。再從籃球場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數數步數,量量長度。在數出從一端到另一端走的步數以后,如果根據10步走的米數,估計籃球場邊的長度,就有了步測的意思。這里主要是讓學生用卷尺量長度,步測僅是滲透。
估計較短線段或較短物體的長度是一種能力,教材十分重視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在第51~52頁想想做做里有細致的安排。第3題在看出直尺上面的紅色線段長8厘米多一些、藍色線段長8厘米少一些以后,指出它們都是大約長8厘米,初步體會大約的含義。第4題用直尺量自己的手掌寬和食指長,往往得不到整厘米數,需要說成大約多少厘米,從而了解這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第5題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量出實際長度進行對照,這里并不要求學生估計得怎么準確,而是體驗估計長度的方法。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借助現(xiàn)實的情境和活動,樹立辨認方向的意識,發(fā)展空間觀念。
2.能在具體情境下,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數學對生活的作用。
4.能夠與他人合作、交流,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進行自我評價和評價他人。
二、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本單元后,由教師自行設計的一節(jié)綜合應用課。
三、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單元學習用八個方向來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這個內容對只有七八歲的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對于我們重慶的學生來說,離生活實際比較遠(重慶是座山城,人們在生活中不常用東、南、西、北來表述方向),學生對方向的意識不強,學起來就更困難了。我在教學中十分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設每個人都能參與的活動情境。但當本單元教學結束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地圖上辨認方向、描述方位比較好,但在現(xiàn)實中描述方位的能力并不強。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不是紙上談兵,更重要的是實際應用。于是,我充分應用教材中的現(xiàn)有資源,結合生活實際,設計了下面這節(jié)綜合應用練習課。在這節(jié)課中,我創(chuàng)設了動物園這一情境,把紙上的動物園真正搬到了教室里,把桌子拉開,擺上好看的動物園各館區(qū)的圖,讓學生去當道路詢問員,并看實景畫出地圖。這樣,就真正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方向的現(xiàn)實意義。最后,我又讓學生自己設計學校,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設計,進行自評與互評,讓學生在評價中增強自信心,正確認識自我。
四、課堂實錄
學具準備:課件、大景點圖、小景點圖、固體膠、漂亮的不干膠貼畫。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 你們能在這間教室里辨認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嗎?回憶一下,早晨太陽從哪方升起?太陽升起的方向就是東方,其余方向各是什么方向?
2.小游戲:師說生轉
面向東、面向西、面向北、面向南
。ㄟ@個環(huán)節(jié)既是對知識的'復習,也是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基礎。)
(二)實踐活動(動物園)
1. 課件出示情境
星期天,明明去動物園。走到門口,看見好多小朋友圍在那兒看什么。明明上前一看,原來他們在看一則招聘啟示。我們一起看看要招聘什么。
2. 招聘啟示
隨著重慶市旅游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到重慶旅游的外地游客不斷增多。本動物園接待的外地游客也越來越多。為了方便外地游客的游覽,本動物園準備招聘一批各館區(qū)的道路詢問員。要求:能用普遍話為客人提供道路咨詢服務。年末將評選最優(yōu)詢問員,發(fā)給本動物園的貴賓卡。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5
【教學內容】
教科書106~107頁整理與復習及練習二十一1~4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梳理學生本單元所學內容,幫助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2、加深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進一步熟練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梳理
教師:小朋友們,這個單元我們都學習了哪些知識、都有哪些收獲呢、請你們翻書整理第70到105頁的知識,解決下面這些問題。
課件展示問題:什么是平均分、怎樣用乘法口訣求商、你能解決哪些乘除法問題、
學生帶著問題翻書整理。
教師:請你們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學生組內交流,教師抽取一組全班交流。
學生1: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樣多。
學生2:我們學習了除法,知道除法就是平均分。
(學生只需理解除法的意義就可以了,不用很規(guī)范、嚴格)
學生3:我知道除法的各部分叫什么,除號前面的數叫被除數,除號后面的數叫除數,等號后面的數是商。
學生4:我還知道除號的.來歷。
學生5:我知道怎樣計算除法,根據除數和被除數想乘法口訣求商。
學生6:我認識了倍,會解決有關倍的問題。
學生7:我還能用除法解決生活中許多平均分的問題。
教師:小朋友們很會整理知識,那你們能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嗎、
學生:能。
二、基礎練習
1、出示106頁第1題,復習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的過程
教師指導審題:小朋友們,題目要求我們寫什么算式、
學生審題后回答:除法算式。學生獨立完成。
教師:哪個小朋友來說一說你寫的除法算式、
學生1:12÷3=4。
教師:為什么呢、學生1:因為一共有12個西瓜,平均分成3份,要求每一份是多少,所以用12除以3表示每份有幾個西瓜。
學生2:12表示分的西瓜總數,3表示分成的份數,4表示每份有4個西瓜。
教師:你能說說你的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稱嗎、
學生:12是被除數,3是除數,4是商。
學生3:我的算式是12÷4=3,我想一共有12個西瓜,每份4個,一共可以分成幾份呢、三四十二,所以可以分成3份。
教師:你的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稱叫什么、
學生3:12是被除數,4是除數,3是商。
2、完成106頁第2題,進一步熟練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獨立完成,集體評議。
教師:48除以6為什么商8呢、
學生:48÷6等于幾呢、我想幾乘6等于48,乘法口訣六八四十八,所以商為8。
再讓學生說說27除以9為什么商3。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二十一第1題
學生先動手用小棒擺一擺,再列出算式算一算。
學生1:把24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6根。列式是24÷4=6,24代表被分的總數,4代表分的份數,6代表每份6根。
學生2:24根小棒,每8根分成一份,可以分3份。列式是24÷8=3,24代表被分的總數,8代表每份8根,3代表24里面有這樣的3份。
學生3:第一排擺32根小棒,第二排擺4根小棒,第一排擺的小棒根數是第二排的8倍。因為求第一排小棒根數是第二排的幾倍,就是求32里面有幾個4,因為四八三十二,所以32里面有8個4,所以32是4的8倍。
2、練習二十一第2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評議。
3、練習二十一第3題
教師:小朋友寄過信嗎、今天我們要把幾封信投遞到對應的郵筒里。(課件展示)第一個郵筒表示什么、
學生:3的倍數。教師:第二個郵筒表示什么、
學生:8的倍數。教師:會投遞信嗎、自己在書上借助直尺和鉛筆連一連。
4、練習二十一第4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課堂講評。
四、教學反思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6
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使學生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鞏固看圖辨認方向的知識。。
。ǘ┻^程與方法
1.經歷用語言表達物體所在方向位置的大致過程,培養(yǎng)空間觀念。
2.體會于同伴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體驗。
。ㄈ┣楦小B(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尊敬老人的傳統(tǒng)美德和遵守交通規(guī)則等日常行為習慣。
教學重點:
會看簡單的.路線圖,鞏固看圖辨認方向的知識。。
教學難點:
用語言表達物體所在方向位置的大致過程,培養(yǎng)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
游戲激趣:同學們誰能告訴老師現(xiàn)在你們都知道那些方向?
敬老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出示畫面)
星期天,小明、小剛和小紅要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但不認識路,只有一張圖,請大家仔細觀察勢掛圖,請大家仔細觀察掛圖,幫助他們找到所走的方向和路線。
組織學生匯報,引導學生說出
小紅向西走60米到敬老院;
小明向北走20米,再向東走50米到敬老院;
小剛向西走30米,再向北走50米到敬老院。
完成說一說
請大家算一算誰家離敬老院遠,誰家離敬老院近?
看望老人后,他們怎樣走才能回到自己的家。
組織學生匯報:引導學生說出
小明回家要先向西走60米;現(xiàn)、再向南走20米;小剛向增走50米,再向東走30米。
二、問題探索
完成練一練第1題,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 圖文:讀懂題意,獨立完成。
想一想自己確定游樂場的方法,在小組內說給同伴聽。
匯報交流。
設疑:如果在商場西20米處設停車場,用O標出,怎么確定位置?你還可以確定哪些物體(景物)用適當的符號標出來,小組內說一說。
完成:練一練第2題。
出示尋寶圖,引導觀察,自由說一說小動物的尋寶路線。
學生匯報。
完成練一練第3題。
小兔送信,請你們幫他算算,從出發(fā)到回到家一共走了多少米?小組內討論:確定路線,再計算。
三、實踐應用
練一練第4題。
請你說一說回家的路線,要求運用四個方向準確地表述。
把大家說的路線制成一幅線路圖。每小組指定一人說,其余同學共同完成圖。
板書設計:
小紅向西走60米到敬老院;
小明向北走20米,再向東走50米到敬老院;
小剛向西走30米,再向北走50米到敬老院。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 在分蘋果的過程中體會除法豎式的實際含義,掌握除法的豎式書寫格式和試商方法,能正確計算有余數的除法。
2.體會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能運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分析、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除法的含義、掌握表內除法計算(包括豎式計算和試商)的基礎上,安排有余數的除法。學習有余數的除法,可以加深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知道什么是余數及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道理,同時又可以鞏固表內除法計算,還為以后進一步學習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打下基礎。
教材從學生已知的表內除法引入,通過分蘋果活動使學生體會到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并主動探索試商的方法,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抽象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是學生學習的難點,要引導學生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逐步達到熟練。在運用有余數除法解決問題時,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平均分后還有余數的情況,認識到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市級重點實驗校,師資力量強,學生的素質也比較高。部分學生以前就接觸過除法豎式,但是對于豎式的含義、書寫格式及應用還并不明確。教學時可以根據班級學生情況分成一課時或兩課時完成。我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除法豎式和有余數除法的豎式安排在一課時內進行教學。
〖課堂實錄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媽媽昨天買了20個蘋果,要把這些蘋果放在一些盤子里面,你愿意幫媽媽分一分嗎?
(揭示課題:“分蘋果”并板書)
師:如果把這些蘋果平均放在這些盤子里,你準備怎樣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說一說。
(學生的分法主要有:平均每盤放4個、5個、6個、7個。個別學生說每盤放2個、10個,其他同學都說出了這樣分的不合理性。學生還提出如果是每4,5個放一盤就正好分完,如果是每6,7個放一盤就會出現(xiàn)剩余。)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1. 活動一:每盤放5個蘋果,20個可以放幾盤
(1)解決問題,抽象出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
、賹W生獨立思考
、谛〗M內交流
、奂薪涣(說出結果并說一說自己的思考過程。)
生1:通過乘法口訣“四五二十”得出結論,可以放4盤。
生2:5+5+5+5=20,可以放4盤。
生3:20-5-5-5-5=0,可以放4盤。
生4:20÷5=4,可以放4盤。
生5:除法還可以用另一種形式――豎式來計算。
(2)體會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正確掌握除法豎式的寫法
、倮斫饷恳徊降膶嶋H含義
A學生介紹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
B嘗試理解豎式的每一步含義。
C教師提示
D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及有疑問的地方。
。▽W生小結:20是被除數,表示有20個蘋果;5是除數,表示每盤分5個蘋果;4是商,表示分4盤。)
②教學寫法,學生試寫
A學生介紹,師在黑板上邊板書寫法邊講解。
B學生觀察,并說一說需要注意什么。
(注意:先寫被除數20,然后寫除式;4要與0對齊,然后寫積20;最后寫0,0也要與20的0對齊。)
C剩何?什么4和0都要與20后面的0對齊?
D學生用豎式計算,進行練習。
2.活動二:每盤放6個蘋果,20個可以放幾盤
(1)解決問題,抽象出有余數除法豎式計算方法
、僬垖W生用20個圓片擺一擺,并列出算式。列式:20÷6=3(盤)……2(個)
(這是學生上學期學習過的內容,學生應該能很快完成。)
、趯W生先試著自己寫豎式,然后在小組內交流,并說明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
③班內交流。
(展示不同學生的豎式并讓學生說明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同時其他學生可以質疑。)
(學生小結:20表示有20個蘋果需要去分,6表示每盤放6個蘋果,3表示可以放3盤,3盤6個個蘋果是18個蘋果,還有2個蘋果不能繼續(xù)再分了,還余2。)
(2)體會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因為有前面的擺一擺的活動,大多數學生沒有出現(xiàn)余數大于除數現(xiàn)象,但是,恰好有幾名學生沒帶學具,在計算的時候,一個學生出現(xiàn)了余數比除數大的情況。)
師:觀察這位同學的計算過程及結果,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如果學生有困難,提示學生觀察每道題目的余數和除數。)
生1:20÷6應該商3,而不是商2。
生2:如果余數比除數大,那就能夠繼續(xù)再分。
生3:余數8里還包括一個6,還可以再放一盤,還剩2個。
師:比較每道題里余數和除數的大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請同學們思考,在有余數的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呢?
生:余數一定比除數小,不然就沒有除完。
(3)試一試
20÷7=?用豎式計算,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練習寫。
(三)鞏固練習,拓展運用
1. “試一試”
(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在班內交流。)
2.學生用豎式計算
(“練一練”的第1題完成后同桌兩人互相檢查,并選一道喜歡的題目互相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組織數學活動,目的是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使學生體驗除法豎式抽象的過程;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很多經過平均分后還有剩余的現(xiàn)象,體會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了解有余數除法豎式每步的含義;通過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余數和除數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理解余數的含義。
1. 引導學生體驗抽象除法豎式的過程
學生在學習表內乘除法時,利用乘法口訣已經能夠在算式上直接寫出得數。教材安排了“20個蘋果可以放幾盤”的“分蘋果”活動,列舉了四種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我創(chuàng)造性地改編了教材,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分這些蘋果,結果自然出現(xiàn)了整除和有余數除法這兩種情況,進而再由對除法豎式有一定了解的學生介紹豎式計算,并且把豎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和分蘋果的活動緊密聯(lián)系起來。
2.在操作活動中抽象出有余數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盤放5個”的分蘋果活動的基礎上,我組織了第二次活動“每盤放6個”,通過學生自己的操作活動,感知、體會有余數除法,發(fā)現(xiàn)可以放3盤,還余下2個,而這2個不能再繼續(xù)往下分,不然每盤就放得不一樣多了;體會到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數的情況,認識有余數除法。
3.在探究中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不斷發(fā)現(xiàn)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
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觀察比較,對余數和除數的.關系有了明確的認識,這個“余數為什么要比除數小”的探索過程,其實也是培養(yǎng)質疑、批判和創(chuàng)新精神,學會學習、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在練習中,教材還安排了分數目比較大的物品,引導學生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
教學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
把能夠整除和有余數除法的豎式計算的內容都在一課時內教學稍顯緊張,有一部分學生接受起來存在一定困難,特別是我校正在嘗試小課時教學的研究活動,所以我認為這一課的教學分成兩課時更為妥當。
〖案例點評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在這節(jié)課中,教師能本著這樣的理念進行教學,把一節(jié)傳統(tǒng)的除法課上得生動、活潑。這節(jié)課中有幾點設想很有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 夠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理解和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師能夠注意把計算教學和解決問題教學緊密結合起來,無論是認識有余數除法還是學習有余數除法的計算都注意從實際問題引入,讓學生結合具體實例體會有余數除法的意義,理解并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能夠引導學生在體驗中獲取知識
(1)幫助學生在現(xiàn)實活動中建立“剩下”的表象,為形成“余數”的概念打下基礎
平均分東西,有時正好全部分完,有時會剩下一些不能夠再平均分!鞍凑兆约旱南敕▉矸痔O果”是一個很開放的活動,對每盤分得的數量以及分的盤數都沒有做規(guī)定,完全由學生自主選擇。因此操作的結果,既出現(xiàn)了剛好分完的情況,也出現(xiàn)了有剩余的情況,體現(xiàn)教學設計的巧妙之處。
(2)引導學生研究有余數除法的求商方法
計算有余數除法關鍵的一步是求商。教材沒有把求商的方法直接告訴學生,通過“每盤分6個,需要幾個盤子”這樣的實際問題,激活學生已有經驗――用分實物(分學具)的方法求答案,把動手操作和抽象思考聯(lián)系起來,為學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機會。(3)引導學生比較除法算式中的除數和余數,發(fā)現(xiàn)并理解規(guī)律
要求學生“比較每道題里余數和除數的大小”,一方面引導學生聯(lián)想平均分東西,最后剩下的都不夠再分的表象;另一方面,引導學生觀察幾道除法算式,發(fā)現(xiàn)相同的現(xiàn)象,從而理解所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歸納出“余數比除數小”的結論。
像“有余數除法的豎式計算”這樣的教學內容實際上是比較傳統(tǒng)也比較死板的,但是如果我們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全新的教學方式,當然就能夠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 通過購物活動,感受混合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2.結合具體情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后加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有乘法和加法的兩步計算。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第二單元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習了加、減、乘、除的基礎上進行的混合運算教學。
本節(jié)課可以分成五部分:一是創(chuàng)設了購買文具的情境,與學生實際聯(lián)系緊密,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從情境圖中獲取數學信息,并提出數學問題;三是探索先乘后加的運算順序,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掌握有乘法和加法的兩步式題的計算方法,并嘗試解決一些數學問題,在這里要注意讓每個學生都真正參與進來,結合問題情境理解和掌握運算順序及計算方法;四是自我參與解決實際問題,拓展練習,鞏固應用;五是課外購物,將數學活動延伸到課外,讓數學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養(yǎng)成留意身邊的數學問題并嘗試解決的習慣。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校地處大慶市中心區(qū),學生生活在城市,經常接觸購物活動。本校是第一批國家級課改實驗校,在計算教學方面重視與生活的聯(lián)系,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種方式學習,學生養(yǎng)成了記數學日記的好習慣,這些都有利于學生解決本節(jié)課的問題。由于部分家長提前讓學生接受了兩步題先乘后加的運算順序,可能會影響到學生在課堂上的思考,但學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和應用,因此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鼓勵學生探索先乘后加的運算順序。
課堂實錄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同學們,寒假生活結束了,你的寒假是怎么過的?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
師:你準備好學習用品了嗎?有一個文具超市剛剛開業(yè),想去看看嗎?
(反思學生在現(xiàn)實、有趣的情境中,會產生學習的愿望,提高學習興趣,更主動地進行探索。書中原來的情境是小熊購物(食品),也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但購買文具的情境與學生實際聯(lián)系更緊密些,那么學生的主動性也就會更好地發(fā)揮出來。)
(二)獲取信息,提出問題
師:觀察圖片,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這個超市有日記本、橡皮、橡皮泥、筆、格尺。
生:我還知識了這些文具的價格分別是
師:你想買什么?你能算出一共要付多少錢嗎?是怎么算的?
(學生相互說一說,再指名說一說。)
師:小明也來買文具,可是他遇到問題了,你們愿意幫助他解決嗎?
出示問題:買3本 和1枝 ,該付多少錢?
(反思問題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因此,我努力讓學生學會看圖,從中獲取需要的數學信息,引發(fā)學生提出問題,從而對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探索。)
(三)探索交流,構建新知
1. 根據問題列出算式
師:你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
(板書學生的不同算式,并讓學生分別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生1:35=15(元),15+4=19(元);
生2:35=15(元),4+15=19(元);
生3:35+4=19(元);
生4:4+35=19(元);
生5:5+5+5+4=19(元);
。
師:這些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學生思考,并請不同算法的學生說一說自己算式的意思,是怎么想的。其他學生分別對每種列式進行討論,體會35+4是把35=15(元)與15+4=19(元)兩個算式合在一起,用來計算總錢數的。)
(反思將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對于學生不是很陌生,有很多學生能直接列出綜合算式。這樣,將學生的不同算式列出來,結合情境大家一起討論算式的合理性,對于學生理解綜合算式與分步算式的關系以及如何將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是很有幫助的。)
(評析把所有的算法都板書出來,使每個人都知道;并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算式的思想,以重復、確認、澄清他們的想法,比較算式的相同和不同,引起思維的碰撞,使學生從更深的角度重新認識這些算式,這些都是促進討論深入開展的有效做法。)
2.脫式計算及運算順序的提出
師:算式35+4,你們是怎么算的?
生:我是先算出日記本的價錢,35是15元,再加上一枝筆的價錢4元,所以得數是19元。
師:你們都能很快地算出結果,真好!老師也來算一算,35得15,然后加4,可我忘了用誰加4了,怎么辦呢?
生:最好是先把15記下來,這樣就不會忘記了。
師:記在哪里更好?
生:就記在35的下面吧。
教師板書脫式計算過程:
35+4
=15+4
=19(元)
師:這就是脫式計算。
(反思以前,在教學脫式計算時,是教師邊示范、邊講解脫式計算的步驟與注意事項,然后讓學生練習計算。學生是被動地用老師給的方法去做,并沒有產生對這種方式的需要,所以應用起來只是按部就班、機械地記憶。怎樣讓學生產生學習新知識的需要,更好地探索、接受新知呢?出于這樣的考慮,我進行了新的教學實踐:老師遇到了計算的困難,記不住前一步的結果,怎么辦呢?激發(fā)學生對新的計算方式的需要。有的學生提出把前一步的結果先記下來,有的提出記在算式的下面更好一些。學生又一次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以及幫助老師的成功感。)
3.獨立進行脫式計算4+35
(學生先獨立在本子上計算,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然后相互交流一下,有什么不同;接著,全班交流。)
板書各種不同的算法,有:
4+35
=4+15
=19(元)4+35
=15+4
=19(元)4+35
=75
=35(元)師:以上這些算法,你們有不同意見嗎?
。▽W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說一說。)
生1:第三種是正確的,因為4加3等于7,7再乘5就等于35。
生2:第三種不對,因為剛才我們已經算過了,得數應是19,而不能再是別的數了。
師:這樣,我們舉手表決一下。
(通過表決,只有生1還堅持認為第三種是正確的。)
師:只有生1與你們的意見不一樣,并不能說明他是錯的。如果你認為你們大家的對,誰愿意站出來說服他?
生3:我認為生1就是不對,不能先算加法,因為我爸爸告訴過我,有加有乘應先算乘法。
生4:我還知道,想先算加法要在有小括號時,要不然,就得先算乘法。
(這時,生1仍然堅持自己的意見不改變。)
師:你能堅持自己的意見,很好。你和其他同學再分別想一想,你們先算出的分別是什么呢?
。▽W生小組內討論,商量說服生1的辦法。)
生5:我們用35先算出的是3本日記本的價錢,再加上一枝筆的價錢4元,正好就是19元了。那生1,你是先算什么的?
(這時,學生都異口同聲地問生1,你先算的4+3是什么呀?生1想了想,笑了說:我的算法錯了,應該先算35,先算出日記本的錢數,才能算出總錢數。)
師:那你們再想想,第二種寫法對不對?
生:是正確的,因為這也是先算的35,也就是日記本的錢數,只不過15與4換了位置,得數也是不變的。
師:同學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孩子!在你們的合作下,這個問題終于解決了,老師為你們高興!
(反思以前,先乘后加這個新知識,都是老師告訴學生的。從學生的回答能看出,有的家長已經提前告訴學生,這樣的算式就應該先算乘法,后算加法。這樣很簡單,也很省時。學生接受了這個新知識,再遇到這樣的算式時,就按這個順序來計算了。在我聽過的同樣內容的一堂課出現(xiàn)了這樣的情況:臨下課前,一名學生還提出這樣的疑問:老師,可不可以先加后乘呢?能看出,學生并不是很明白為什么要先乘后加,而不是先加后乘。我認為,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去觀察、比較,去發(fā)現(xiàn),去揭示,對不同的算法進行評判、反思,學生才能真正地理解法則規(guī)定的'合理性。想說服對立同學,讓他改變自己的觀點,就需要尋找有力的證據,其實就是先乘后加的依據。在爭執(zhí)中,思維進行碰撞,不但得出了正確結果,而且學生對新知理解得比較透徹、記憶牢固。更重要的是,通過自主探究,學生比較、理解、思考、表達等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精神都將得到發(fā)展。)
(評析教學要做有心人。教師真實、具體、深入地反思,為改進教學、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這也為進一步開展研究積累了寶貴的素材。)
(四)自我參與,拓展練習
師:同學們幫助小明解決了問題,你們真棒!現(xiàn)在也給你一個機會,可以任選超市中的兩種文具,每種可以是一件,也可多件,但總錢數不能超過20元。將你的解決方法列成一個算式,并在本子上進行計算。
(學生自由選擇購物,列式計算,并交流。教師深入學生中間,進行個別指導。展示幾名學生的算式,并請學生說一說自己購買了哪些文具以及是怎樣列式計算的。)
(反思學生在自主的參與中,加深對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的理解,并靈活運用,解決購物中的問題。)
(五)課外購物,實踐延伸
師: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生1:學習了新知識――脫式計算。
生2:知道了有乘法、也有加法時,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生3:我已經能在購物時自己付款了。
師:以后去文具超市購買文具時,你們可要自己計算、自己付款了。
(反思將數學活動延伸到課外,讓數學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養(yǎng)成留意身邊的數學問題并嘗試解決的習慣,提高做數學的能力。從學生交上來的數學日記中能看出,他們對實踐活動特別感興趣,而且在解決問題中體會著做數學的樂趣和成功感。)
案例點評
本節(jié)課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從生活中引入數學問題,再應用到生活中,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性、價值性、有效性。教學設計注重動靜結合,在開放的同時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并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開發(fā)課程資源,教學效果很理想。
編者點評
不少教師有著這樣的疑問,在看似平淡的計算教學中,如何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其實,參與并不僅僅是操作、活動等外在表現(xiàn),更是思維的投入。從這節(jié)課中,我們確實看到了學生們的積極思考,特別是他們之間想法的碰撞。而這正是教師為學生營造了充分探索、表達、討論、反思機會的緣故。
也許,我們總要思考一個問題,如何把我們的學生培養(yǎng)成為一個能用數學方式思考和表達的人。這節(jié)課已經做了很好的嘗試。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2.能力目標:借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驗數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教學重點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
教學難點:
借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解決策略:
合作探究前置作業(yè)根據主題圖說出體育館、商場、醫(yī)院和郵局分別位于學校的什么方向。
教學內容:
知道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你看到什么,并說出它們的方向。
讓學生將自己置身于學校這個位置,用已經學過的方向知識,說一說體育館、商店、醫(yī)院、郵局分別在學校的什么方向。教師先讓學生4人一組說一說,再由教師指名讓學生自己說一說。
學生口頭回答后,教師讓學生填在書上,并讓學生在圖中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標出。
二、總結
教師讓學生觀察剩下的4個建筑物所在的方向與以前所認識的方向有什么特別之處。教師讓學生討論后說一說少年宮、電影院、動物園所在的方向。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樣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煩了,請大家分別給這4個方向取名字。小組討論后,將所取名字寫在書中的建筑物的.旁邊。教師讓學生多說一說這4個建筑物分別在學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師總結。在教學中應該糾正學生北西、北東、南西、南東等錯誤說法。師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指導,先將8個方向的點找出,并將北的方向給出,再讓學生自己寫出剩下的7個方向,
學生制作,教師巡視指導。教師讓學生上臺展示方向。
1.試一試(小組活動)
(1)利用方向板說一說教室里8個方向分別有什么?
(2)讓學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師給出班級面朝的方向,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小組活動后,指名說一說。使用方向板時,教師應讓學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應與現(xiàn)實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小組交流,匯報。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10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熟悉2、3、4乘法口訣,初步記住2、3、4的乘法口訣,初步會計算4以內的兩個數相乘
教學重點、難點:
1使學生熟記2、3、4的乘法口訣,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乘法計算。
2、進一步明確乘法口訣的含義和來源,溝通與加法的聯(lián)系。
教具、學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開火車,對口令
2、背一背
二三()五五()四五()二四()三三()二二()三四()三五()二五()四四()一一()一四()
[設計意圖]鞏固2~3的乘法口訣,達到熟練運用。
3、填一填
5×3=×5=10●×5=25■×2=104×◎=20
1×5=□△×5=15☆×5=20◇×=255×=30
[設計意圖]用新穎的復習手段,來幫助學生靈活掌握所學知識。
4、算一算
1)兩個因數都是5,它們的.積是多少?
2)擺一個◇需要根小棒,擺這樣的3個◇要多少呢?
5、想一想。
如果表示5,那么表示(),
[設計意圖]用文字或直觀圖形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二、列式計算
a2乘3得幾?
b3個4是多少?
C5個3的積是多少?
D兩個因數都是4,積是多少?
e一個因數是4,另一個因數是3,積是多少?
[設計意圖]此練習是為鞏固乘法名稱及表示的意義。
三、課堂隨練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11
本單元第一次教學除法,要使學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義,能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教學內容大致分成兩部分,第30~35頁教學平均分,第36~41頁教學有關除法運算的知識。教材在編寫上有三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過去的數學教材,把除法人為地分成兩類,即平均分(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和包含分(求一個數里有幾個另一個數),強調這兩類之間的不同,卻無法把它們溝通,實質上削弱了除法的意義,造成了機械記憶的學習狀況。新課程認為,這兩類問題都是每份分得同樣多的問題,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沒有必要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
第二,除法意義是分階段逐漸理解的,首次教學除法,把理解其意義定位在它是解決平均分問題的一種運算。因此,認識除法需要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這是教材分兩部分編寫的原因。
第三,把除法知識的教學與用除法解決實際問題有機結合起來。例題教學除法的知識,都在現(xiàn)實的問題情境里進行,練習題幾乎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實際問題。這樣編排,增強了計算教學的現(xiàn)實意義,也提高了計算教學的效率。
1. 聯(lián)系已有的知識經驗認識平均分。
在教學本單元前,每一個學生都有過分東西的經歷,但沒有研究分東西活動里的數學內容。教材認為這種經歷是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只要從中提取數學內容,理解其本質屬性,就能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 體會平均分的含義,初步認識平均分。
第30頁上面的一道例題是一個非常開放的問題,創(chuàng)設的活動情境是分6個桃,至于分成幾堆、每堆分幾個以及怎樣分都沒有規(guī)定,讓學生自主選擇確定。按自己的興趣與思考分這6個桃,會出現(xiàn)許多種結果。交流各人分的結果,會出現(xiàn)兩類情況: 一類是把6個桃分成若干份,每份的個數有多有少;另一類是不管分成幾份,每份分得的個數同樣多。指向后一種情況引進平均分的概念,突出無論分的過程怎樣和結果分成幾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顯然,每份分得同樣多是平均分概念的內涵。
試一試鞏固初步認識的平均分。讓學生分8個桃,也是開放的問題,與例題的不同是按照每份分得同樣多的要求去分,至于分成幾份、每份幾個不要求全班一致。在動手分桃前,先想一想什么是平均分以及自己打算怎樣分,有助于操作和交流。
(2) 聯(lián)系平均分的操作,體會平均分。
第30頁下面的一道例題和第32頁的例題都提出了分的要求,由學生開展分的活動,通過分的過程與結果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
前一道例題中,樹上有8個桃,每只小猴分2個桃,問題是可以分給幾只小猴。解決這個問題首選的方法是實物操作,聯(lián)系分桃的活動看教材里的圖畫,體會每只小猴分得桃的個數同樣多,這道題是把8個桃平均分。試一試通過分小棒,體會無論是每2根一份、第3根一份或每4根一份,都是每份分的根數同樣多,都是平均分。想想做做第2題指導學生在圖畫上用圈一圈的方式進行每幾塊一份的平均分,一方面能提高分的活動效率,另一方面能更清楚地感受每份分得的同樣多。在解答第3題時,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分的活動方式,用學具代替氣球或者在圖畫上做記號開展分的活動都可以。
后一道例題把8個桃平均分給2只小猴,教材里呈現(xiàn)的三種分的過程是比較典型的情況。一種是按部就班地每次分給每只小猴1個桃,像這樣重復操作直到全部分完。一種是直接分給每只小猴4個桃,一下子就全部分完了。還有一種界于前兩種分法之間。無論哪種分法,都是以平均分的概念為基礎: 2只小猴分得的桃要同樣多。至于分的過程有的快些、有的慢些,與學生的數感、經驗以及性格特點有關,不存在誰優(yōu)誰劣的區(qū)別。在被平均分的物體總數比較多或者平均分成的份數比較多的時候,可以適當慢些分,不要追求一次就全部分完。而慢慢地分幾步更能體會平均分的含義每份分得同樣多。想想做做第1題在圖畫上用畫箭頭的方式平均分,就體現(xiàn)了這樣的意圖。
(3) 整合認識,進一步理解平均分。
第34頁例題是平均分的第四道例題。在前面的三道例題中,學生體會了平均分的含義,開展了平均分的活動,這道例題把前面的教學內容綜合起來,構建對平均分的整體認識。
例題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是把12枝鉛筆平均分,聯(lián)系前面教學的知識,可以先確定每幾枝為一份,得出分成這樣的幾份。也可以先確定分的份數,得出每份分得的枝數。所以,這道題平均分的活動是很開放的。學生之間分的過程會不同,分的結果也會不同,在交流中能進一步體會不管怎樣分,只要分的結果是每份同樣多,就是平均分。
教材里呈現(xiàn)了每份3枝,分成4份和平均分成4份,每份3枝兩種分法,目的是引導學生體會兩種分法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感受數量間的因果關系。想想做做里的每道題都設計了把總數平均分的兩種情況,能加強對平均分的理解。第1題的得數在擺圓片時知道,其他題的得數能在圖畫中看到。另外,第2~5題幫助學生從平均分的視角觀察現(xiàn)象,把獲得的數據填入括號,逐漸學會用數學語言表達平均分的現(xiàn)象。這樣的表達有助于清晰地認識平均分的概念,對下面的認識除法也十分有益。
2. 聯(lián)系平均分的活動,教學除法知識。
除法知識包括除法的意義,除法算式的寫法與讀法,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等內容,除法意義是重點。教材編排兩道例題教學除法的知識,在突出重點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其他知識的教學。注意遵循兒童的特點,先幫助學生有意義地接受除法知識,再在練習中形成初步的除法概念。
(1) 有意義地接受除法知識。
第36頁例題用除法計算按每份幾個,一份一份地分的問題,第37頁例題用除法計算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多少的問題,兩道例題都是計算平均分的問題。由于學生已經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掌握了平均分的兩種情況,因此具有有意義地接受除法的基礎。前一道例題是首次教學除法,在講除法意義的同時,講了除法算式的'寫法與讀法。后一道例題在教學除法意義的同時,教學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兩道例題的編寫都設計成兩個層次,首先讓學生應用已有的經驗解決問題,可以進行學具操作,也可以開展推理活動。在這個層次里體會例題的問題是平均分的問題,為接受除法搭建平臺,同時獲得問題的答案,它是除法算式的得數。然后講述除法的知識,指出這個問題可以用除法計算,使學生明白除法是解決平均分問題的一種運算。例題后的試一試是列除法算式解決平均分的實際問題,從中感受除法算式的寫法,體會算式各部分的實際含義,起消化新知識的作用。除法算式的被除數已經寫出,除數與商留給學生填寫,有助于把平均分和除法聯(lián)系起來思考,從而理解除法的意義。
(2) 通過練習,形成初步的除法概念。
學生在例題里接受了除法,需要通過練習形成除法的概念。練習四里的實際問題,大致分兩個層次編排。第一層次是第1~5題,每道題里都有兩小題,分別是平均分的兩種情況。在理解題意,操作學具或者從圖畫里獲得問題的答案之后,寫出除法算式。這些題讓學生反復體會平均分的問題可以用除法計算,除法是解決平均分的問題的一種運算。第2~4題配合圖畫的三句話,描述了圖中的數量關系,揭示了平均分的實質。第5題只有圖畫,讓學生應用前幾題的方式理解并講述圖意,再寫除法算式。第二層次是第7~10題,分別從三個角度分析圖畫里的數量關系,靈活應用認識乘法和認識除法這兩個單元里的知識,初步體會乘法與除法是有聯(lián)系的,從而進一步理解除法。同時,也為用乘法口訣求商作些鋪墊。第7~9題各設計了三小題,配合圖畫的文字敘述引導學生多角度地理解圖意。教學可以分兩步進行: 先是邊讀文字邊看圖畫,逐一列出算式;然后是只看圖畫,不讀文字,反思剛才是怎樣理解圖意的,根據圖畫里的哪些條件,提出了什么問題,是怎樣解答的。這樣,教學第10題時,就有了看圖提出問題的能力。根據圖意,這道題可以列出許多算式,教材用你能說出哪幾道算式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在獨立列算式和相互交流后,可以適當進行整理。如看了圖畫里的黃瓜能說哪些算式?辣椒呢?培養(yǎng)有條理地思考的習慣。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1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677頁《買球》。
教學目的:
1、通過買足球、買籃球這一情境,讓學生經歷8、9的連加過程,編制8、9的乘法口訣。
2、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口訣的規(guī)律。
3、記憶8、9的乘法口訣。
4、能熟練的運用口訣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經歷8、9的連加過程,編制8、9的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
能熟練的運用口訣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學校要舉行運動會了,老師讓小明和小強到商店買東西,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師投影出情景圖。讓學生觀察情景圖。說說小強和小明在做什么買球。揭題,板書課題:買球。
二、自主探索,編制口訣。
1、填表格。
1)讓學生觀察圖,說出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數學信息。
2)小強和小明每人都提了一個問題,請你說出來。你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估計學生會提出1個、2個、3個足球/籃球要多少錢?
3)填表格。
先讓學生說說算一算的做法,然后讓學生獨立填表。
4)反饋
展示學生的結果,讓學生說出自己填表的過程,和想法。讓學生看圖說一說,一個皮球/籃球8/9元,兩個皮球
2、自主編制8、9的口訣
。1)讓學生獨立編制口訣,完成課本的填空內容。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口訣。
。2)班內反饋
師展示口訣。學生齊讀口訣。
3、記憶口訣
讓學生試著記憶口訣,重點記憶后二句。
師生對口訣。學生同位之間對口訣。
4、現(xiàn)口訣的規(guī)律
讓學生觀察8、9的乘法口訣,找出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
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看法。
讓學生想想其它的相連兩個數的口訣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學生思考后也會得出同樣的結論。師小結在乘法口訣存在這樣的關系相連的.兩個數,有幾個幾,它們的結果就多或少幾。
三、鞏固練習、拓展運用
1、課本77頁練一練第1題對口令
師生之間對口令:師:一只螃蟹生:8條腿
學生同位之間對口令。
2、課本77頁第2題
大家感覺記憶口訣有困難嗎,老師這里有一種可以幫助我們記憶口訣的方法,大家看,這是什么(師伸出雙手)我們就用手指來幫助記憶9的乘法口訣。
。1)師首先示范,做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讓學生仔細觀察,并讓他們試著往下做。如果學生有困難,師繼續(xù)示范。
。2)讓學生同位之間互相做。
3、課本77頁第3題
全班分成兩組,比賽完成此題。一組做前兩列,另一組,做后兩列,在一分鐘內完成。先讓學互相檢查,然后再在班內反饋,并說出用的口訣。
4、課本77頁4題
。1)讓學生觀察圖,說出數學信息。
。2)獨立完成第1、2小題,反饋時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
。3)讓學生在小組中提出數學問題,并解決。
5、課本77頁第5題
讓學生仔細觀察算式,說出自己的想法。引導學生用口訣算出得數。
師用第一題做例題講解,其余的讓學生獨立完成,反饋時,重點讓學生說出如何想的,用了哪句口訣。
四、總結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2、你在這節(jié)課的表現(xiàn)如何?有什么值得驕傲的地方,又有什么失敗的地方?
3、你所在的小組表現(xiàn)如何?哪個小組表現(xiàn)的最棒?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13
教學內容:
乘法豎式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學會乘法豎式的寫法,回列豎式計算表內乘法。
2、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體驗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養(yǎng)成人真書寫的`習慣。
重點難點:
掌握兩個一位數相乘的豎式寫法。
教學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 談話:每天中午我們班的小朋友都會在教室里閱讀圖書柜里的圖書,你們看。ǔ鍪緢鼍皥D)這里有2組同學在看書,每組4人,已經有多少人在看書?
2、 提問:你能列出乘法算式算一算嗎?(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3、 指名說說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4、 提出:加減法可以用豎式計算,乘除法也可以 用豎式計算。(板書課題:乘法豎式)
二、自主探索,感悟方法
1、教學24的豎式
。1) 嘗試列式,指名板演,肯定正確的豎式。
(2) 提問:你能說說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嗎?
(3) 討論:乘法豎式與加減法豎式比一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 引導學生討論發(fā)現(xiàn):乘法豎式與加減法豎式格式相同,計算符號不同,計算時用乘法口訣算。
2、試一試:57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 選擇板書如下
5 5 5
7 7 7
35 35 35
辨析:你認為哪一種是正確的?同桌討論,再在班里說說 你 想法。
學生全班討論指出:積的個位應與乘數對齊。
3、小結:剛才我們用豎式計算了乘法,你們覺得乘法的豎式好寫嗎? 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些什么?
三、 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習題
2、作業(yè):第65頁第2題
板書設計:
乘法豎式
4 2 = 8
4 乘數
2 乘數
8 積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 在分蘋果的過程中體會除法豎式的實際含義,掌握除法的豎式書寫格式和試商方法,能正確計算有余數的除法。
2.體會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能運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分析、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4.掌握表內除法計算(包括豎式計算和試商)的基礎上,安排有余數的除法。學習有余數的除法,可以加深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知道什么是余數及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道理,同時又可以鞏固表內除法計算,還為以后進一步學習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部分學生以前就接觸過除法豎式,但是對于豎式的含義、書寫格式及應用還并不明確。教學時可以根據班級學生情況分成一課時或兩課時完成。我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除法豎式和有余數除法的豎式安排在一課時內進行教學。法打下基礎。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20個蘋果
師:要把這些蘋果放在4個盤子里面,你可以怎樣分?
(揭示課題:“分蘋果”并板書)
師:如果把這些蘋果平均放在這些盤子里,你準備怎樣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說一說。
(學生的分法主要有:一盤放4個、一盤放5個、一盤放2個、一盤放一個。個別學生說每盤放2個,其他同學都說出了這樣分的不合理性。學生還提出如果是每3個放一盤就正好分完,如果是每2個放一盤就會出現(xiàn)剩余,每4個放一盤則不夠。)
師:如果把這些蘋果平均放在這些盤子里,你準備怎樣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說一說。
(二)合作學習
1. 活動一:每盤放2個蘋果,12個可以放幾盤
小組內交流
集中交流(說出結果并說一說自己的思考過程。)
生1:通過乘法口訣“二六十二”得出結論,可以放6盤。
生2:2+2+2+2+2+2=12,可以放6盤。
生3:12-2-2-2-2-2-2=0,可以放6盤。
生4:12÷2=6,可以放6盤。
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及有疑問的地方。
2.活動二:每盤放3個蘋果,12個可以放幾盤?
請學生用12個圓片擺一擺。同桌交流。
(學生小結:略)
師:觀察擺的結果,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如果學生有困難,提示學生觀察總數、分的份數、每份數。)
發(fā)現(xiàn)分的每份同樣多。
(3)試一試 書34頁1題(學生可用學具擺)
在班上交流
(三)鞏固練習,
1. 35頁2、3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在班內交流。)
2.思考題
(“練一練”的第1題完成后同桌兩人互相檢查,并選一道喜歡的題目互相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組織數學活動,目的是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使學生體驗除法的平均分,通 過操作,使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很多平均分的 現(xiàn)象。知道學習除法的必要性,了解除法分 的`含義;通過自主探索,理解除法含義。
1. 引導學生體驗除法分 的過程。
學生在學習表內乘除法時,利用乘法口訣已經能夠在算式上直接寫出得數。教材安排了“1個蘋果可以放幾盤”的“分蘋果”活動,列舉了2種解決這一問題的 方法。在此基礎上,我改編了教材,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分這些蘋果,結果自然出現(xiàn)了 分的兩種情況。
2.在操作活動中抽象出除法
在第一次“每盤放5個”的分蘋果活動的基礎上,我組織了第二次活動“每盤放6個”,通過學生自己的操作活動,感知、體會對除法有明確的認識,其實也是培養(yǎng)質疑和創(chuàng)新精神,學會學習、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在練習中,還安排了分數目比較大的物品,讓學生分,積累經驗。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15
教學內容
教科書二年級(上冊)44頁例題和45頁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線段的活動過程,會描述線段的特征,會畫線段。
2.聯(lián)系學生生活的實際,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具準備
學具:每人一根毛線、一張彩紙。
教具:吸管兩根(一曲一直)、課件。
教學過程
一、曲直對比,引入新課
1.師:出示兩根吸管(一直、一彎)你發(fā)現(xiàn)它們有什么不同?
2.師:圖上的兩組小朋友在玩什么?(一組跳繩、一組拔河)
兩組同學手中的繩子有什么不同?
3.師:觀察你桌上的毛線,你發(fā)現(xiàn)什么?(彎的)
二、動手操作,認識線段
1.變曲為直,初步認識線段
(1) 師:你能想辦法把這根彎的毛線變直嗎?(板書:直)試一試。
(2) 請生匯報演示:你是怎樣做的?
若出現(xiàn):A 用手捏住繩子的兩頭,拉緊繩子。
B只捏住毛線的一端,另一端讓毛線自然下垂。
討論:哪一種作法使毛線更直?
。3) 師: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就是線段。(板書:線段)
觀察同桌手中的毛線,哪一段是線段?互相指一指。
(4) 師演示:同學們捏住的毛線的兩頭,在數學上叫做線段的端點,線段有幾個端點?(板書:兩個端點)
。5) 師:你認為線段有哪些特點?(直,兩個端點)
2.實物感知,強化線段特征
過渡:生活中有沒有一些物體的邊是直的,也有兩個端點的情況存在呢?
(1) 師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邊,你有什么感覺?
再用兩手去捏住邊的兩邊,你有什么感覺?
小結:直尺的邊是直的,也有兩個端點,我們就可以把這條邊看作是一條線段。
(2) 師:你還能在課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兩個端點的邊嗎?
總結:直尺、課本、黑板的每條邊都可以看成是線段。
(3) 師:線段具有哪些特點?(直、有兩個端點)
3.根據特征,自建線段模型
。1) 師:你能根據感受到的線段的.特點,把它畫在紙上嗎?試一試。
。2) 全班交流:你是怎樣畫線段的?為什么這樣畫?
部分作品實物展臺下展示對比,讓學生根據線段特點進行判斷。
(4) 師適時示范線段畫法。師:線段就可以用這樣的圖形來表示。請學生用直尺畫一條線段。
。5) 依據線段模型練習。
P45第1題 說一說下面哪些是線段?
師:為什么是線段(不是線段)?
三、聯(lián)系應用,拓展認識
1.P45第2 題 哪些物體的邊可以看作線段?
出示校園環(huán)境圖片,請學生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邊可以看作線段嗎?根據學生匯報,軟件同時在該物體某邊上呈現(xiàn)出線段。
2. P45第3題 下面圖形各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1) 請學生指出某圖形橫向、縱向各一條線段的頂點,讓學生感受公共點。
。2) 師: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四邊形是由四條線段圍成的,五邊形是由五條線段圍成的,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 P45第4題
。1) 用長方形紙任意折一下,觀察折痕,你發(fā)現(xiàn)什么?(CAI演示,折痕就是一條線段)
。2) 請學生折一條比垂直折痕長的線段,短的線段。(對不能直觀看出長或短的線段,引導學生比較)
4.P45第5題
。1) CAI出現(xiàn)兩個點,師:你能以這兩點為端點畫出線段嗎?你能畫幾條線段?
(2) CAI出現(xiàn)三個點,并同時出現(xiàn)題目。
師:每兩點之間畫一條線段是什么意思?猜一猜畫出來是什么圖形?
。3) 學生獨立練習,實物展臺展出,集體講評。
5.P45第6題
。1) 猜一猜你能畫出幾條線段?畫一畫。
。2) 實物展臺展出學生不同的作品,進行評價。
6.全課總結:
和大家交流,你今天有什么收獲?你最滿意自己的哪一方面?
7.課外作業(yè):請你向爸爸、媽媽說一說哪些物體的邊是線段?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二年級上冊數學優(yōu)秀教案02-10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2-02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2-06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1-25
二年級上冊數學花園教案12-29
二年級上冊數學觀察物體教案02-25
二年級上冊數學練習二教案02-25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15篇)02-17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15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