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恐龍無處不在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恐龍無處不在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恐龍無處不在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
學習目標:
1、了解所說明的事理、順序;
2、理解不同領域的科學發(fā)現(xiàn)可以互相啟發(fā),從而可以發(fā)現(xiàn)新的論據(jù)或得出新的結論。
學習重點、難點:
“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新發(fā)現(xiàn)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chǎn)生影響”在日常生活對我們的幫助。
自主學習
1、給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遺hái ( )骨gé ( ) zhě( )皺追sù( )
劫( )難蟾蜍( )隕( )石攜( )帶
2、解釋詞語
劫難追溯
天衣無縫致密
3、根據(jù)文學常識和課文內容填空
(1)本文的作者阿莫西夫是國著名的科普作家和小說家。
(2)本文闡述了科學領域是的道理。
4、指出下列各句運用的說明方法。
(1)大約在兩億年前,泛大陸分成四部分。 ( )
(2)一立方英寸被壓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的多。( )
(3)“板塊構造”理論很快為地質界幾乎所有的問題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島嶼鏈、海洋深淵等等,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謎。( ) )
教學過程
一、導入:恐龍的相關錄像畫面
二、假如你是一位科學家,看到這段文字你打算在哪方面進行些研究?
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極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羅斯島發(fā)現(xiàn)了一些化石骨骼。該島是稍微離開南極海岸的一小片冰凍陸地,非?拷厦赖哪隙。這些骨頭毫無疑問屬于鳥臀(tún)目恐龍。
三、朗讀課文,劃出文中作者針對這件事提出了哪兩個問題?
(明確:
1、恐龍如何能在南極地區(qū)生存呢?
2、恐龍不可能在每一塊大陸上獨立生存,那么它們是如何越過大洋到另一個大陸上去的呢? )
(討論,并用簡潔的語言完整回答這兩個問題,注意本文用詞,并請說明相關段落)四、研讀課文
1、通觀全篇,思考寫作目的是?
A、恐龍是在南極被發(fā)現(xiàn)的,所以主要介紹恐龍的分布區(qū)域。
B、介紹恐龍被帶到南極的過程。
C、用南極發(fā)現(xiàn)恐龍化石事實證明大陸漂移學說的正確性。
如果學生找不出具體依據(jù)可以問:哪一句非常明確的交待了寫作的目的?讓學生從文中找到一句
2、題目為什么不直接用《大陸漂移說的新證據(jù)》?
明確:更吸引人、引起閱讀興趣
3、作者是一下就證明了嗎?請歸納思路
(恐龍化石在南極被發(fā)現(xiàn)
恐龍遍布世界各地
大陸漂移學說成立
小結:運用了邏輯順序。)
拓展延伸
用聯(lián)系的思維研究這段從文中抽出的話,如果你是科學家打算從哪些方面研究?
位于南極中心部位的南極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極冰蓋。那里的冰有數(shù)英里厚,覆蓋著豐富的化石。如果南極的冰雪層再薄一些的話,我們就可以找到它們。
(提示:近百年來,世界上數(shù)以千計的探險家和科學家以堅韌不拔的毅力逐漸揭開了南極的神秘面紗,人類先后在南極建立起50多個常年科學考察站,考察內容包括氣象學、冰川學、地球科學、海洋學、生物學、人體生理學及醫(yī)學等幾十個科目。
以下是幻燈片可以在學生討論后展示,學生可能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想法與科學家正在進行的不謀而合:
覆蓋南極大陸的1300萬平方公里冰蓋面積,占世界總冰量的90%,是地球上主要冷源。它像一座巨大的冷凝器安裝在地球的最南端,冷卻著從赤道來的熱氣,調節(jié)著全球的熱量平衡,影響著全球的氣候。南極冰蓋還堪稱古氣候的檔案庫,科學家通過鉆探冰蓋獲得的.冰巖芯,是冰川學研究和多種學科研究的極好材料。
隕石是研究太陽系內外星體歷史演變過程的珍貴樣品。它所提供的有關太陽系內外星體早期歷史演變的信息,以及行星際宇宙射線和太陽風強度的資料,如果和宇宙飛船采集其它星體上樣品提供的信息以及空間探測器測得的資料相比,無疑是既經(jīng)濟又可行多了。南極大陸的隕石藏量豐富,類型齊全,其地球年齡最長,原狀保持最好,是地球上獲得隕石樣品的最佳場所。
1970年以來,英國科學家在南極站觀察到南極上空出現(xiàn)了臭氧洞,從此,南極臭氧洞引起了世界的關注,臭氧洞的形成原因及其對人類和生物的影響,成為世界各國科學家們南極研究的又一項重要課題。此外,由于南極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凈土?±,如同未經(jīng)污染的一張白紙,是人類尋找環(huán)境本底值的最佳場所。
由于極地區(qū)的太陽輻射和地磁場與其他地區(qū)不同,使極地成為研究高空大氣物理的極好場所,而且南極地區(qū)比北極地區(qū)條件優(yōu)越,因為南極圈內主要是陸地,而北極圈內主要是海洋。
南極洲還是地球上唯一沒有居民、與世隔絕的大陸,氣候極端惡劣,低溫嚴寒,冰封雪蓋,不盡白晝和漫漫極夜交替出現(xiàn),給人類的活動和生物的生存帶來很大困難。南極超靜和超凈的自然環(huán)境,必然對人類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響,因此,這里也是研究生物和人類適應性的理想之地。)
每課一得:初識說明文
如果說優(yōu)美抒情的散文是華麗的晚禮服,那么平實嚴謹?shù)恼f明文就是一件樸實的襯衫,如果說優(yōu)美抒情的散文是一幅丹青渲染的畫卷,那么平實嚴謹?shù)恼f明文就是一張嚴密精確的圖紙。
可能它不夠賞心悅目,但是它帶給我們的是——
(學生談收獲,文體上、內容上都可以)
挑戰(zhàn)自我
請用《我所知道的恐龍》或《我所知道的南極》為題,寫一篇小短文,介紹給大家。
恐龍無處不在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
阿西莫夫,美國著名科普作家,科幻小說家。他寫這些文章一是回顧科學近期的進展,一是評價導致我們形成清晰知識的歷史過程。這兩篇文章的突出特點以論證為主,綜合運用不同領域的科學知識,見解新穎。
板書教學目標:學習作者的思維方法。
師:請談談對課文題目《恐龍無處不在》的理解
生:是說恐龍遍布世界各地
師:南極也有?
生:南極發(fā)現(xiàn)了恐龍化石
師:如果有人告訴我們在南極發(fā)現(xiàn)了恐龍化石,你的第一個想法是怎樣的?真實本能的自然的想到了什么?
生1:是翼龍,會飛,飛到南極。
師:它為何飛到南極?
生2:恐龍耐寒,皮和脂肪很厚,與熊一樣。
生3:南極有很多恐龍愛吃的東西。南極當時不冷。
生4:大陸發(fā)生了災難?铸堖w移而去。比如火山。
師:為何每塊大陸都有?結合我們學過的地理知識
生:是大陸在漂移。把恐龍帶走的。
師:看來還是大陸漂移猜想更有說服力。
師:朗讀課文。要求:1找出文中表明作者思維方法的句子。2用自己的話口述“板塊構造”理論。
師:找找文中表明作者思維方法的一句話。
學生找了兩個設問句后,然后找準了那句話。
齊讀:“如果把這個發(fā)現(xiàn)與南極大陸聯(lián)系起來,這比僅考慮恐龍來說要重要得多。”
師:這句話表明了作者怎樣的思維方法?
生1:世上許多事物互相聯(lián)系的觀點。
生2: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問題,想問題的方法
教師補充完善教學目標(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問題,想問題的方法)
投影大陸漂移示意圖。
師:請根據(jù)這張圖口述板塊構造理論。(略)
師:再讀課文6——11自然段對此理論的介紹。對同學的口述點評。(略)
師:下面四人小組討論這篇文章的邏輯思路,看看作者是怎樣提出問題,尋找答案,得出結論的。
小組討論,教師在小組指導。
根據(jù)各小組學生發(fā)言整理作者的思路。
投影:提出問題:南極發(fā)現(xiàn)恐龍化石——恐龍并不適應南極的氣候——它們是如何越過大洋到另一個大陸去的
尋找答案:是大陸在漂移而不是恐龍自己在遷移——提出大陸板塊構造理論——泛大陸形成時所有陸地似乎都處在熱帶和溫帶環(huán)境內,所以恐龍可以在泛大陸不同地區(qū)舒適的生活——后來泛大陸分裂成四部分——每一塊大陸都攜帶著自己的恐龍而去
結論:恐龍無處不在是支持板塊構造理論的'新的有力證據(jù)
師:這篇科普文章重在說明事理,采用邏輯順序,層層解剖,作者正是把化石和南極聯(lián)系起來思考,才會進一步追問恐龍如何生存?如何越過大洋?善于聯(lián)系是研究發(fā)現(xiàn)的必要前提,是思維創(chuàng)新的重要特征。具備此種思維品質,我們會在別人不經(jīng)意的地方有獨到發(fā)現(xiàn)。請同學們把第一段再讀讀,此段決非空泛議論,討論這段話對你有什么啟發(fā)?你能從自己的學習或生活經(jīng)驗中舉一兩個例子來闡述這一觀點嗎?
小組討論,發(fā)言。
生1:數(shù)學和物理的關系。復雜的物理關系用一個簡單化的數(shù)學公式概括。
生2:數(shù)學圖案與美術的關系。拼圖和對稱。
生3:生物學與建筑學,仿生,有種植物花瓣成螺旋形上升的,每個角度都可接受光線,仿照建房,每個房間都能接受陽光。
生4:倫琴發(fā)現(xiàn)X射線,對醫(yī)學很大的影響,還可做探測機器,測出土層厚度,鋼板厚度,做夜視儀。瞄準器。
生5:居里夫人的發(fā)現(xiàn),核電站,軍事上的用途。
生6:學美術時必須具備一定的數(shù)學知識,才能畫出美麗的圖案。
生7:物理中有一個關于溫度的實驗,要用到數(shù)學中的直角坐標。
生8:數(shù)學題,觀察中國地圖,說出拉薩,重慶,杭州所在位置的經(jīng)緯度分別是多少?
師:大家說得很好。我們還要學會用聯(lián)系的觀點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就更有意義。今天的作業(yè):收集資料研究恐龍滅絕的原因。
《恐龍無處不在》教學反思
這篇文章是一篇帶有科普性質的說明性的小品文,其實并不是很正規(guī)的說明文。文章的內容比較簡單,學生讀一遍后基本都能明白作者的觀點。在備課是發(fā)現(xiàn)大部分老師都是從題目入手,詢問學生本文是不是講恐龍的,然后引出“板塊構造”理論,在得出結論。而我在備課是一直在考慮如何能夠和別的老師區(qū)別開來,所以在設計這篇課文時雖然整體的框架基本沒有跳脫出原來的框框,但在設計問題是盡量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想,尋找學生在閱讀時會產(chǎn)生的以及會感興趣的問題。在分析文章中穿插介紹一些說明文的知識,寓教于樂,還課堂與學生。課后再加了一個拓展延伸,讓學生談談他們知道的“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的例子,讓學生講課上的知識和他們以前的認知結合起來。但是由于我在教學設計時太過于考慮學生能否快速的回答我的提問,能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反而對課文的整體把握不是很到位。特別是對中心論點的把握,講不夠深入,只是點到為止。
【恐龍無處不在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恐龍無處不在》教案02-17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8-19
八年級語文上冊《背影》教案02-23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2-24
恐龍的教案09-12
《恐龍》教案02-25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5篇11-22
初中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1-29
八年級語文上冊白楊禮贊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