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放大鏡下晶體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放大鏡下晶體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放大鏡下晶體教案1
【教材分析】
《放大鏡下的晶體》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科學教科版六年級下冊“微小世界”單元的第4課內(nèi)容。本單元是按照人類觀察工具的發(fā)展順序編排的,從放大鏡到顯微鏡,引領學生進入昆蟲世界、晶體世界和生命世界的一系列探究活動,由淺入深逐步展開。本課將帶領學生進人另一個新的觀察領域一晶體世界。晶體指組成物質(zhì)內(nèi)部的微粒按一定空間次序排列形成的具有規(guī)則幾何外形的固體。比如食鹽是氯化鈉的晶體,味精是谷氨酸鈉的晶體,冬天窗戶玻璃上的冰花和天上飄下的雪花,是水的晶體。
【學情分析】
1、本課教學對象是六年級學生,經(jīng)過3年半的科學學習,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他們活潑好動,喜歡質(zhì)疑,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動手能力,師生關系融洽。
2、但在語言表達上有點欠強,需要在教學中加強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一些固體物質(zhì)的內(nèi)部有一定的結(jié)構,如果構成這些物質(zhì)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間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規(guī)則的幾何外形,這就是晶體。
過程與方法:
1、用放大鏡觀察常見固體物質(zhì)的晶體。
2、用圖記錄觀察結(jié)果。
3、自制食鹽等晶體。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激發(fā)了解和探索晶體世界秘密的興趣。
2、在欣賞各種晶體的過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學重點】觀察放大鏡下的晶體。
【教學難點】制作晶體。
【教學準備】
分組觀察器材:放大鏡、食鹽、味精、燒杯、滴管、玻璃片、礦物晶體等。
教師演示器材:各種晶體及晶體用途的圖片或多媒體課件,制作好的大晶體及器材
【教學過程】
一、觀察美麗的晶體
1、畫一畫我們記憶中的白糖、鹽、味精的小顆粒
上節(jié)課我們用放大鏡觀察了小小的昆蟲,今天我們要運用放大鏡來看一些物質(zhì)。糖、鹽、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質(zhì),首先請你在科學記錄本上畫一畫這三種物質(zhì)的小顆粒。
生分別觀察糖、味精、鹽、在肉眼下和在放大鏡下發(fā)生了那些變化?
2、放大鏡下的白糖、鹽、味精的小顆粒
借助放大鏡觀察糖、鹽、味精這三種物質(zhì)的小顆粒分別是什么形狀的。將放大鏡下的顆粒形狀畫在科學記錄本上。(也可畫在書上第7頁方框中)
3、關于晶體
交流借助放大鏡觀察到的食鹽、白糖、味精的顆粒形狀。(食鹽和白糖都是立方體狀的顆粒,味精是柱狀的顆粒。)像食鹽、白糖、味精那樣,有規(guī)則幾何外形的固體物質(zhì)叫做晶體。
閱讀第8頁關于晶體的內(nèi)容,欣賞第8頁各種晶體的圖片。老師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體圖片讓學生欣賞,讓學生感受來自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
二、制作晶體
1、晶體的形成
師:同學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晶體是怎么形成的?像糖、鹽、味精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廠用機器將它們切碎成了這樣的形狀?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體從溶液中誕生,如海水蒸發(fā)得到鹽的結(jié)晶。有的晶體是在一定的壓強和溫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噴發(fā)巖漿冷卻后形成礦物的晶體。我們可以嘗試著用蒸發(fā)水分的方法來制作鹽的晶體。
2、制作我們的晶體
師:(出示其他班級已經(jīng)制作的晶體)瞧,這便是用蒸發(fā)的方法得到的鹽的晶體,讓我們也來試一試好嗎?
師提供一些濃食鹽溶液,讓學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燈慢慢烘干。待水分蒸發(fā)后用放大鏡觀察它們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跡。(注意,玻璃片需遠離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熱量烘,老師自己要先試驗一下,用這樣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體。)
3、拓展活動
師:我們得到的晶體很小,你們看老師這里卻有一個很大的鹽晶體,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嗎?參考第7頁的方法,課外嘗試制作一個更大的晶體。
【板書設計】
放大鏡下的晶體
晶體:像食鹽、白糖、味精的顆粒那樣
規(guī)則幾何外形固體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科學課程目標的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能力發(fā)展,所以評價時,我更多的關注學生參與的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這一評價理念,本課我采用了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jié)合;小組的評價與組內(nèi)個人的評價相結(jié)合等,在“初識晶體,引入課題”和 “自制晶體”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采取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jié)合,在記錄表展示和談體會中我采取了口頭表揚、自評、組評、展示等評價方式。讓學生在評價中學會實踐和反思、發(fā)現(xiàn)自我、欣賞別人。
放大鏡下晶體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常見的固體物質(zhì)的晶體,知道物質(zhì)內(nèi)部都是有一定結(jié)構的,晶體是物質(zhì)存在的一種形式。
2、通過兩個實驗,觀察晶體、制作晶體,并進行食鹽記錄。
3、通過欣賞各種晶體,激發(fā)學生了解和探索晶體世界的興趣,滲透自然美的教育。
教學準備:
每個小組:放大鏡、(白糖、食鹽,都為粗顆粒的)味精各1包、玻璃片1片、蠟燭1只、火柴
1、試驗單、書本。
師:制作的食鹽和味精的晶體,濃鹽水、滴管、采集的晶體標本PPT:各種晶體PPT,觀察和制作提示教學流程:
一、觀察常見的微小晶體,了解晶體的'特征
1、引出研究的問題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會用放大鏡來觀察,我們今天繼續(xù)用放大鏡觀察自然界的一種常見的物質(zhì),叫晶體。我們生活中常用的白糖、食鹽、味精他們都是晶體,誰能夠根據(jù)自己的觀察,畫一畫這些晶體。
2、實驗一:借助放大鏡觀察晶體觀察提示:
實驗器材:放大鏡、食鹽、白糖、味精
思考:放大鏡下的細微顆粒和肉眼看到的顆粒形狀一樣嗎?學生觀察,教師巡視,了解學情。
學生匯報,先介紹白糖的觀察結(jié)果:小組長匯報后組員補充,匯報完后,詢問其他同學的看法,了解大多數(shù)同學的觀察情況,得出:白糖的顆粒形狀是正方體。依次介紹味精和食鹽。
匯報完后請學生概括:誰能來總結(jié)性的說說觀察的結(jié)果?師提示:不同晶體顆粒形狀怎么樣?同種晶體顆粒形狀怎么樣?生回答。
總結(jié):食鹽、白糖、味精的顆粒都是有規(guī)則幾何外形的固體,人們把這樣的固體物質(zhì)叫做晶體。
3、觀察其它晶體,概括晶體的共同特征
二、自制晶體實驗二:制作晶體
實驗器材:蠟燭、食鹽溶液、味精溶液或白糖溶液、玻璃片實驗猜想:我們制作的晶體和未融化前的晶體會一樣嗎?操作提示2:
。1)把玻璃片用木夾子夾住,在離外焰5厘米以上的位置加熱,緩慢移動玻璃片,使受熱均勻。
。2)有一半的溶液析出晶體后就不再加熱,讓水分自然蒸發(fā)。
。3)請仔細觀察結(jié)晶的過程,和結(jié)出晶體的顆粒形狀。師:已經(jīng)看清楚操作提示的小組來領材料。
2、學生領取玻璃片,制作并觀察晶體。學生領取玻璃片,制作并觀察晶體
學生反饋,教師幫助不成功的小組尋找原因:是因為加熱過度,晶體失水的緣故。
3、學習制作大晶體
師出示自己培養(yǎng)的大晶體,學生觀察,閱讀課本第9頁學習培養(yǎng)的方法。
建議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去培養(yǎng)。
三、回顧課前的問題
反饋學生的課前提問,能解決的解決,不能的引導課后再研究。
放大鏡下晶體教案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一些固體物質(zhì)的內(nèi)部有一定的結(jié)構,如果構成這些物質(zhì)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間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規(guī)則的幾何外形,這就是晶體。
過程與方法:
1.用放大鏡觀察常見固體物質(zhì)的晶體。
2.用圖記錄觀察結(jié)果。
3.自制食鹽等晶體。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激發(fā)了解和探索晶體世界秘密的興趣。
2.在欣賞各種晶體的過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學重點】觀察放大鏡下的晶體。
【教學難點】制作晶體。
【教學準備】
分組觀察器材:放大鏡、食鹽、味精、燒杯、滴管、玻璃片、礦物晶體……
教師演示器材:各種晶體及晶體用途的圖片或多媒體,制作好的大晶體及器材
【教學過程】
一、觀察美麗的晶體
1.畫一畫我們記憶中的白糖、鹽、味精的小顆粒
上節(jié)課我們用放大鏡觀察了小小的昆蟲,今天我們要運用放大鏡來看一些物質(zhì)。糖、鹽、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質(zhì),首先請你在科學記錄本上畫一畫這三種物質(zhì)的小顆粒。
物質(zhì)糖鹽味精
記憶中
放大鏡下
放大鏡下的白糖、鹽、味精的小顆粒
借助放大鏡觀察糖、鹽、味精這三種物質(zhì)的小顆粒分別是什么形狀的。將放大鏡下的顆粒形狀畫在科學記錄本上。(也可畫在書上第7頁方框中)
2.關于晶體
交流借助放大鏡觀察到的食鹽、白糖、味精的顆粒形狀。(食鹽和白糖都是立方體狀的顆粒,味精是柱狀的顆粒。)像食鹽、白糖、味精那樣,有規(guī)則幾何外形的固體物質(zhì)叫做晶體。
閱讀第8頁關于晶體的內(nèi)容,欣賞第8頁各種晶體的圖片。老師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體圖片讓學生欣賞,讓學生感受來自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
二、制作晶體
1.晶體的形成
師:同學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晶體是怎么形成的?像糖、鹽、味精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廠用機器將它們切碎成了這樣的形狀?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體從溶液中誕生,如海水蒸發(fā)得到鹽的結(jié)晶。有的晶體是在一定的壓強和溫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噴發(fā)巖漿冷卻后形成礦物的晶體。我們可以嘗試著用蒸發(fā)水分的方法來制作鹽的晶體。
2.制作我們的晶體
師:(出示其他班級已經(jīng)制作的晶體)瞧,這便是用蒸發(fā)的方法得到的.鹽的晶體,讓我們也來試一試好嗎?
師提供一些濃食鹽溶液,讓學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燈慢慢烘干。待水分蒸發(fā)后用放大鏡觀察它們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跡。(注意,玻璃片需遠離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熱量烘,老師自己要先試驗一下,用這樣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體。)
3.拓展活動
師:我們得到的晶體很小,你們看老師這里卻有一個很大的鹽晶體,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嗎?參考第9頁的方法,課外嘗試制作一個更大的晶體。
板書設計:
放大鏡下的晶體
晶體:像食鹽、白糖、味精的顆粒那樣
規(guī)則幾何外形
固體
放大鏡下晶體教案4
【教學目標】
1、引領學生認識周圍常見物質(zhì)的晶體,知道物質(zhì)內(nèi)部是有一定結(jié)構的,晶體是物質(zhì)存在的一種形式。
2、激發(fā)學生了解和探索晶體世界的興趣。
3、用放大鏡觀察常見物質(zhì)的晶體,并用圖進行記錄,培養(yǎng)學生準確畫圖的能力。
4、了解晶體用途。
5、在欣賞各種晶體的過程中,滲透自然美的教育。
【教學準備】
1、分組材料:放大鏡、糖、食鹽、堿面、味精、燒杯、滴管、玻璃片、學生活動手冊。
2、演示材料:礦物質(zhì)晶體的實物和圖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觀察:教師出示一些礦物的晶體,如水晶、黃鐵礦、方解石和雪花的實物或圖片讓學生觀賞。
2、描述:學生描述這些晶體的不同和共同特征。
3、小結(jié):這些物質(zhì),雖然它們各不相同,但都是有規(guī)則的幾何形體,人們把它們叫做晶體。晶體是自然界中物質(zhì)存在的一種形式,過去我們在“巖石和礦物”一課也曾經(jīng)接觸過一些晶體。在自然界中很多固體的物質(zhì)都是晶體,但大部分都是我們的肉眼看不見的,要在放大鏡或顯微鏡下才能看到,今天我們就用放大鏡來看看它們的真面目。
二、觀察晶體
1、談話:白糖、食鹽或堿面是我們經(jīng)常用到的。今天我們來仔細觀察它們。
2、觀察:用肉眼觀察白糖、食鹽或堿面,說說它們是什么樣的;再用放大鏡觀察看看它們又是什么樣的。
3、匯報交流:在放大鏡下看到的白糖、食鹽和堿面的樣子。
三、制作晶體
1、對話:我們自己也來制作晶體。
2、對話:我們在四年級時怎樣分離食鹽和水?用了哪些方法?
3、小結(jié):我們分離食鹽和水的方法是減少水分,即把食鹽溶液風干或加熱使其水分蒸發(fā),使食鹽重新析出。另外還有一種制作晶體的方法是降低溫度法,即先把某種物質(zhì)的溶液加熱制成飽和溶液然后冷卻,使物質(zhì)重新析出。
4、自然界中有的晶體是從溶液中得到的,如海水蒸發(fā)可以得到鹽的晶體。有的晶體是在一定壓力和溫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噴發(fā)巖
漿冷卻后形成的礦石晶體。今天我們在課堂上的制作方法是減少水分法。步驟如下:先制作食鹽、白糖或堿面的濃溶液,然后滴一滴在玻璃片上,讓其蒸發(fā)。為了蒸發(fā)得快,滴后要輕輕晃幾下,讓溶液擴散得薄而均勻,然后放在通風的地方。也可以用夾子夾住玻璃片在酒精燈上加熱烘干,加熱時玻璃片離火焰要遠一些。在溶液蒸發(fā)的過程中,千萬不要觸摸它。
5、分組制作晶體:學生用白糖、食鹽或堿面溶液在玻璃片上制作晶體。
6、觀察:用放大鏡觀察自己制作的白糖、食鹽或堿面晶體,并畫圖記錄。
7、對制作晶體的活動進行小結(jié)。
四、欣賞更多的晶體,介紹晶體的用途
1、欣賞更多的晶體:教師用實物或多媒體課件向?qū)W生介紹各種各樣的晶體。
2、講解:晶體不僅美麗,用途也很廣。如紅寶石晶體激發(fā)后能發(fā)出激光,叫做激光晶體。例如,激光電視、激光彩色立體電影、激光雷達、激光手術刀等都是激光晶體的成功運用。半導體晶體廣泛運用在電子產(chǎn)品中,我們今天的隨身聽、超薄電視和筆記本電腦等電子產(chǎn)品中都使用了半導體晶體。如果沒有這些半導體晶體,我們就不能看到高清晰度的電視,也不能清楚地聽到遠在大洋彼岸的親人傳來的聲音。此外,光纖通訊技術也離不開半導體晶體。利用這種晶體做光源,人們就能在一根頭發(fā)絲般的光導纖維中傳遞幾十萬路電話或幾千路電視,從而大大提高信息傳遞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
3、小結(jié):晶體的用途還很多很多。晶體是一類美麗、奇妙而又十分重要的物體。它既具有特殊的'結(jié)構,又有著優(yōu)異的性能。但是,迄今為止,人們對它的認識猶如冰山之一角,還有許多未知領域等待著我們?nèi)ヌ剿鳌?/p>
五、課外延伸,了解有關晶體的知識,觀察身邊更多的晶體。
教后反思
本課是在學生觀察了昆蟲世界之后又探索的新的領域——晶體,晶體非常美麗也非常有用,但學生對晶體是陌生的。自然界中很多物體都是晶體,但什么是晶體學生不知道,感覺很神秘。本課是從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三種晶體:白糖、食鹽、堿面入手進行研究的,讓學生知道其實晶體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的身邊還有很多的晶體。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本課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用肉眼觀察這三種物質(zhì),再用高倍的放大鏡進行觀察,然后把用放大鏡觀察的晶體形狀畫下來,讓學生知道晶體都是有著各自一致的幾何形狀的微粒。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制晶體,學生非常投入,食鹽的晶體很容易制成了,但是白糖的晶體怎么樣都看不見,學生產(chǎn)生了爭論,有的人說白糖不是晶體,我讓學生課下找資料,證明自己的觀點。雖然在課上關于沒有看到白糖的晶體,但我相信學生在對晶體產(chǎn)生了興趣,一定會圓滿解決這個問題,下節(jié)課一定告訴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