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內(nèi)容分析
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實驗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二課選編《再別康橋》,本單元主要學習中國新詩和外國詩歌。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寫給母!獎虼髮W的一曲戀歌,表達了作者在即將離別母校時的殷殷的摯愛和深深的依戀之情。教學中可通過簡介徐志摩以及他在康橋的生活,交待《再別康橋》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創(chuàng)作意圖;再通過朗讀,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分析結(jié)構(gòu),感受詩歌的“建筑美”,細細品味,感受詩歌的“繪畫美”。
此外,《再別康橋》表達離別情感的方式比較獨特,可通過與其他著名的離別詩的比較,感悟《再別康橋》獨特韻味。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學生對徐志摩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這種了解大多是寬泛的,甚至有些是從影視作品(如電視劇《人間四月天》)中得到的,因此,學生在接觸《再別康橋》的時候,極容易簡單地理解其中的離別情感,而無法揣摩到徐志摩在與康橋離別時的復雜情懷。
學生的興趣點可能會放在首尾兩節(jié),放在徐志摩的情感世界上,教學中應好好把握學生的興趣點,并由此切入,引導學生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讀作品。
詩歌的語言是含蓄的,所傳達的情感也常常是含蓄的,學生很難充分理解詩歌語言的內(nèi)涵,再加上對作者的了解不夠深入,從而產(chǎn)生閱讀障礙。
這首詩歌的學習難度并不大,學生會很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做一些更加深入的挖掘,體味出詩歌更為豐富的韻味。
學生剛升入高中,對詩歌鑒賞的理解可能還停留在初中的水平層面,應適當?shù)匾龑麄儚亩嘟嵌热ダ斫庠姼,多元化去鑒賞詩歌。
三、設計思想
依據(jù)新課程教育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力求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主體的積極思考、大膽創(chuàng)新,在充分閱讀文本的基礎上,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讀文本。
詩歌的欣賞應該是多元化的,因此,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思考,不應僅僅拘泥于一些概念化的經(jīng)驗化的解讀,在鑒賞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力求讓學生從更深刻更新穎的層面去閱讀文本。
“以讀帶講”一直是詩歌教學奉行的教學準則,而《再別康橋》本身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作,學生對這首詩已經(jīng)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只是學生不一定真的能夠理解其中的豐富內(nèi)涵,“以講帶讀”或許可以幫助學生真正感悟這首詩的真意。
不為教一首詩而教一首詩,應力爭通過對一首詩的解讀,讓學生走近詩人,從而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乃至內(nèi)心世界。
基于以上的考慮,在教學中最好輔以多媒體,以提供更為全面更為廣泛的相關信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解讀作品,讓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有一定的收獲。
四、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明確詩歌的意象、意境以及它們對于詩歌的重要作用;了解新月詩派的“三美”主張,欣賞詩歌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2.情感教育目標:領悟徐志摩與母校的深厚情感以及抒發(fā)情感的恰當方式。
3.能力培養(yǎng)目標:了解詩歌鑒賞的一般步驟以及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發(fā)揮充分的想象去感悟詩歌的意境;通過解讀意象去把握詩歌的主旨;欣賞詩歌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特色。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1.《再別康橋》是如何體現(xiàn)新月詩派的“三美”主張的?《再別康橋》美在何處?
2.《再別康橋》的意象選擇非常獨特,如何理解意象的獨特之處?這些獨特的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3.徐志摩為何對康橋情有獨鐘,僅僅是學生對母校的情懷嗎?有沒有其他原因?
六、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本人學過多年的語文了,記得最深的還是那些膾炙人口的詩歌作品,比如“一只鵝,兩只鵝,撲通撲通跳下河”。(學生笑)
(抓住學生笑的時機,請他們談一談笑的原因,借此可以活躍課堂氣氛,然后請學生誦讀自己喜歡的詩歌作品)
既然同學們都喜歡讀詩,那對詩歌一定有自己的認識,請問“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千片萬片無數(shù)片”是一首詩嗎?(在屏幕上打出文字,學生討論)
經(jīng)過討論后,學生發(fā)言表達自己的看法,一致認為不能算作一首詩,因為實在讀不出什么韻味。(又在屏幕上打出“飛入蘆花皆不見”)經(jīng)過討論,同學們明確了,加上最后一句增添了詩歌的韻味,給讀者無盡的想象空間,富有詩味。
由此可見,詩歌總是帶給人們豐富的想象,我們學習詩歌,就是要通過豐富的想象,感悟詩歌的意境。今天我們就用這樣的方法來學習現(xiàn)代詩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別康橋》。
二、背景介紹
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詩人曾游學于此?禈驎r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zhuǎn)折點。詩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jīng)說過:在24歲以前,他對于詩的興味遠不如對于相對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詩人的生命。因此他后來曾滿懷深情地說:“康橋的靈性全在一條河上;康河,我敢說是世界上最秀麗的一條水。我的眼睛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在屏幕上展示這段文字,請學生找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學生很容易找出來,可繼續(xù)讓學生談談對這句話的看法。由此引導學生認識到康橋?qū)π熘灸Φ闹匾?
康橋?qū)τ谛熘灸κ侨绱说闹匾,因此他寫了多篇與康橋有關的作品:《康橋再會吧》《我所知道的康橋》《再別康橋》,有人甚至說,在徐志摩身上縈繞著“康橋情結(jié)”。
三、朗讀詩歌,體會作者離別的情感
1.先推選一位同學朗讀,請其他同學簡單評價;
2.再欣賞黃磊的朗誦錄音;
3.通過朗讀,感悟作者在即將離開康橋時的情感。
討論后明確:作者主要表達了對康橋的“殷殷的摯愛,深深的.依戀”之情。
四、鑒賞詩歌,感受詩歌創(chuàng)設的意境
1.詩歌的哪些章節(jié)恰當?shù)乇磉_了作者的離別情感?(學生討論)
(1)第一節(ji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
(這一節(jié)的鑒賞,可以圍繞三個問題展開:①離別時為何要“輕輕的”②“輕輕的”為何要提前③為何不向人作別而向云彩作別)
這一節(jié)寫久違的學子作別母校時的萬千離愁,詩人以“輕輕的”告別突出了“寧靜”的基調(diào)。短短的四句詩映照出了一個非常寧靜的夕陽晚照的黃昏,做出了一個非常寧靜的作別姿態(tài)。詩人曾說:“那四五月間最漸緩最艷麗的黃昏,那才真是寸寸黃金。在康河邊上過一個黃昏是一服靈魂的補劑!”詩的開頭有意連用的三個“輕輕的”,一下子就突出地表現(xiàn)了自己對康河的愛和依依惜別的情感,使我們仿佛感受到詩人踮著足尖,像一股清風一樣來了,又悄無聲息地蕩去;而那至深的情絲,竟在招手之間,幻成了“西天的云彩!陛p輕的來,輕輕的走,又輕輕的告別,即使那揮手的招呼,也沒有一點點喧嘩,來打破康河的寧靜之美,給人一種寧靜和諧的意境。這也正是康河給詩人最美麗的印象。
(2)第二~四節(jié)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作一條水草。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彩虹似的夢!
(這幾節(jié)的鑒賞,可以圍繞以下幾個問題展開:①“金柳”“新娘”等意象的獨特效果②作者此時在干什么③“甘心做一條水草”說明了什么④為何要強調(diào)“油油地在水底招搖”)
這幾節(jié)寫康河的美景,表達作者對康河的依戀和柔情。披著夕照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樹蔭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
兩個暗喻用得頗為精到:第一個將“河畔的金柳”大膽地想象為“夕陽中的新娘”,使無生命的景語,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溫潤可人!靶履铩边@個意象尤為恰當,“新娘”是女子一生中最美麗的形象,不但寫出康橋的明麗動人,更寫出詩人在即將離別時的記憶猶新的感覺,這是“少女”等其他意象所表現(xiàn)不出的,詩人的難舍離愁可見一斑。
第二個是將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變了“彩虹似的夢”。正是在意亂情迷之間,詩人如莊周夢蝶,物我兩忘,直覺得“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條招搖的水草。這種主客觀合一的佳構(gòu)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錘百煉之功,更是詩人無拘無束的生命追求與美的精神的吐露和象征。
“招搖”:常含貶義,常與“過市”連用;另有“逍遙”一義。用“逍遙”寫水草,顯現(xiàn)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情態(tài)。這種“自在逍遙”的安閑,本是寫人之詞,用來寫水草,又更顯生動、形象。
“油油的”“招搖”:“油油”是光潤的樣子,水流的樣子,和悅的樣子。用它修飾“招搖”,不但增強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還使我們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搖”的河水:微風輕拂,水波輕涌,水質(zhì)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隨微波來回輕擺,自在安閑。這是怎樣一幅美景。《@美景全賴詩人的“招搖”!霸诳岛拥娜岵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據(jù)此,我們就可以理解作者后面所說的這句詩深刻的含義和詩人強烈的情感體驗。
高中語文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掌握并理解詩歌意象、意境。
2、完成鞏固練習,提高鑒賞詩歌能力。
知識儲備:
一、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許多古詩名句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賈島《憶江上吳處士》)”“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
有時,詩中所詠嘆的社會事物,所刻畫的人物形象,所描繪的生活場景,所鋪陳的社會生活情節(jié)和史實,也是用來寄托情思的,這便也是意象。即相對于物象的事象,相對于自然意象的社會意象。
它是分析詩歌散文時的用語,指構(gòu)成一種意境的各個事物,這種事物往往帶有作者主觀的情感,這些意象組合起來,就構(gòu)成了意境;如馬致遠的《秋思》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句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這些事物就是詩中的意象,這些意象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凄清,傷感,蒼涼的意境,意象是具體事物的,意境是具體的事物組成的整體環(huán)境和感情的結(jié)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二、意象構(gòu)成意境主要有兩種情況:
其一,由一個意象構(gòu)成一個意境。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痹娭兄挥幸粋意象——墨梅。但這梅已非自然界之梅,而是作者心中之梅,一樹帶著墨色的有個性的梅。細細品味,我們能感受到詩中有一種狂放不羈,特立獨行,安然自適的藝術(shù)境界,這種境界是通過這樹梅形成的,這就是本詩的獨特意境。一般詠物詩大都如此。
其二,意象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個意象構(gòu)成一幅生活圖景,形成一個整體意境。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边@首詩由一系列單個的`意象——黃鶴樓、煙花、孤帆、長江等——組合起來,便成了一幅藏情于景的逼真畫面,雖不言情,但情藏景中,更顯情深意濃。
三、意象是給情思一個載體,其作用在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課堂鞏固練習:
一、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難度系數(shù)★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頭四句以傳說落筆,巧借今昔變化,抒發(fā)了寂寞惆悵之感,氣概雄渾,感情真摯。
B、后四句寫昔人乘鶴所見,由渺不可知的感覺轉(zhuǎn)到晴川草樹的景象,文勢波瀾起伏。
C、尾聯(lián)緊承前三聯(lián),用煙波浩渺的長江烘托作者的歸思,與開頭意境相應,情融景中。
D、此詩起、承、轉(zhuǎn)、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流水,富于變化歷來被推崇為題黃鶴樓的絕唱。
2、請展開想象,用生動的語言描述頸聯(lián)所展現(xiàn)的畫面。6分
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難度系數(shù)★★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jīng)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3、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
4、結(jié)合全詩,分析本詩寫景運用了哪些手法?(借鑒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描述秋景的方法)6分
三、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難度系數(shù)★★★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風取花去,酬我以清陰。
翳翳陂路靜,交交園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屨或幽尋。
唯有北山鳥,經(jīng)過遺好音。
【注】床敷:安置臥具。杖屨:扶杖漫步。
5、本詩題為“半山春晚即事”,詩人筆下“半山春晚”有什么特點,請簡要概括。6分
6、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尾聯(lián)“唯有北山鳥,經(jīng)過遺好音”的表現(xiàn)手法。6分
四、閱讀下面的宋詩,按要求作答。(8分)(17天津卷)難度系數(shù)★★★★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檻臨溪上綠陰圍,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斷橋人獨立,水涵幽樹鳥相依。
清游始覺心無累,靜處誰知世有機。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風斜月釣舟歸。
[注]徙倚:徘徊,流連不去。
7、第二聯(lián)描繪了怎樣的畫面?6分
8、簡析第三聯(lián)所表現(xiàn)的詩人心境。6分
課外拓展:
中國人說話講究含蓄美,多用意象表達,古詩詞更是這樣,因此要讀懂古文,就一定要先讀懂這些意象的意思。老師整理了一些詩詞常用意象,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1、松梅竹菊寓高潔。松梅竹菊代表品行高潔、不畏邪惡,古人常用這四種形象表現(xiàn)高潔的情操。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獎E《贈從弟》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毒栈ā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懹巍恫匪阕釉伱贰
2、借月托雁寄鄉(xiāng)思。皓月當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喚起詩人的懷遠之念。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鸥Α对乱箲浬岬堋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獪赝ン蕖渡躺皆缧小
3、杜鵑鷓鴣啼凄凄。杜鵑,又名子規(guī)、杜宇等,在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在讓位于他的臣子后隱居山林,死后靈魂化為杜鵑,又說杜鵑叫聲如“不如歸去”,于是古詩中的杜鵑就成為了凄涼、哀傷的象征。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钌屉[《錦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拙右住杜眯小
鷓鴣聲里夕陽西,陌上征人首盡低。——尤侗《聞鷓鴣》
4、梧桐葉落透悲意。古語有“一葉落而知秋”,說的便是梧桐葉落。以梧桐寫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
5、別時長亭柳依依。在古典詩詞里,楊柳常常與離情相關聯(lián),柔弱的楊柳搖擺不定的形體,最能傳遞親友離別時依依難舍之情。此外,“柳”與“留”也諧音。長亭為古人送別之場所,因此也是送別詩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意象。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jīng)采薇》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畎住镀兴_蠻》
6、落花流水傳愁緒。“花”落讓人愛憐、傷感,“水”流或喧囂或舒緩,綿延不絕,最惹人愁緒,因此,在古詩詞中常用落花流水來表達憂愁。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铎稀队菝廊恕
7、烏鴉燕子系興衰。烏鴉這種鳥經(jīng)常在墳頭等地出現(xiàn),常被視為不祥之兆,詩人常用“烏鴉”這一意象渲染出衰敗的氛圍。
燕子則因其有眷戀舊巢的特點,成為古典詩詞表現(xiàn)時事變遷,抒發(fā)歷史興衰感慨的寄托。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獎⒂礤a《烏衣巷》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卻已悄然發(fā)生變遷。古詩詞常用“草木”來表達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對歷史興亡的感嘆。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对娊(jīng)黍離》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纭稉P州慢》
高中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展現(xiàn)一種簡樸的生活方式,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以及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
2、學習文中擬人手法的運用。
教學方法:研讀與討論
教學過程
1、介紹作者背景,提供閱讀情景(可由學生提供)
亨利·戴維·梭羅 (Henry David Thoreau,1817年7月12日—1862年5月6日),美國著名作家、哲學家,著名散文集《瓦爾登湖》和論文《論公民的不服從權(quán)利》(又譯為《消極抵抗》、《論公民的不服從》)的作者。
梭羅出生于馬薩諸賽州的康科德城,1837年畢業(yè)于哈佛大學。
梭羅除了被一些人尊稱為第一個環(huán)境保護主義者外,還是一位關注人類生存狀況的有影響的哲學家,他的著名論文《論公民的不服從權(quán)利》影響了托爾斯泰和圣雄甘地。
1845年7月4日梭羅開始了一項為期兩年的試驗,他移居到離家鄉(xiāng)康科德城(Concord)不遠,優(yōu)美的瓦爾登湖畔的次生林里,嘗試過一種簡單的隱居生活。他于1847年9月6日離開瓦爾登湖,重新和住在康科德城的他的朋友兼導師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一家生活在一起。出版于1854年的散文集《瓦爾登湖》詳細記載了他在瓦爾登湖畔兩年又兩個月的生涯。
在不同時期,梭羅靠教書與務工過活。他曾經(jīng)在他家辦的鉛筆廠工作過,還發(fā)明了一種可以簡化生產(chǎn)、降低費用的機器。
梭羅是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的學生和朋友,受愛默生的影響,梭羅也是一位先驗主義者。
梭羅曾經(jīng)旅行到過科德角(Cape Cod)、阿基奧科楚科(Agiokochuk) 和緬因州的卡塔丁山(Mt、Katahdin)。其中的緬因州之行到過卡塔。↘taadn)、車桑庫克(Chesuncook)和培諾伯斯科特河(Penobscot River)的東支。梭羅因患肺病死于他的家鄉(xiāng)康科德城,并被葬于馬薩諸賽州康科德城的斯利培山谷公墓(Sleepy Hollow Cemetery)
2、閱讀全文,討論問題:
A、文章以“寂寞”為題,那么“寂寞”表現(xiàn)在哪里?(從文中找出)
B、作者真的寂寞嗎?為什么?(從文中找出)
C、對于這種“獨處”的生活,作者是怎樣認為的,情感有變化嗎?
D、過獨處的生活而不覺寂寞,是因為大自然的緣故,如果老師說文中表現(xiàn)了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你們同意嗎?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E、文中對于大自然的描寫有很多,作者用了何種修辭?(從文中找出)
3、梭羅的這兩年的獨處生活,是想尋求一種生活方式。他不滿當時的復雜生活,提出"人口膨脹"將導致"生活絕望";他斷言當時所謂之進步是不必要的.,他聲言我們往往由于手段而搞不清目標,為了達成目的而誤用了方法;甚至斷言原始人的生活在某種情況下比現(xiàn)實快樂而完滿。
其實,這其中隱含著關于人與自然的關系的思考。你覺得梭羅是怎樣認為的?
4、小結(jié) :
本文通過寫“我”在山林獨居的生活與感受,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同時也體現(xiàn)了作者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即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作業(yè):
大家都知道,梭羅畢業(yè)于哈佛大學,他沒有像他的同學那樣,去經(jīng)商發(fā)財或走向政界成為明星,而是選擇了瓦爾登湖。他在那兒搭起小木屋,開荒種地,寫作看書,過著原始而簡樸的生活。他在世44年,沒有女人愛他,沒有出版商賞識他,生前在許多事情上很少取得成功。他寫作,靜思,直到得肺病在康科德死去。
美國梭羅博物館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搞了這么一個測試,題目是:你認為亨利·梭羅的一生很糟糕嗎?共有467432人參加了測試,其結(jié)果是這樣的:92.3%的人點擊了“否”;5.6%的人點擊了“是”;2.1%的人點擊了“不清楚”。
你是怎么看待的?
板書:
遠離城市 自然為伴
寂寞 不寂寞
。ㄋ耍 (自己)
交往人少 偶客拜訪
熱愛自然 融入自然
高中語文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了解《詩經(jīng)》的有關知識,背誦、默寫《氓》。
2.掌握《詩經(jīng)》賦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
3.鑒賞詩歌中的人物形象,體會女主人公心理的前后變化,感受詩歌“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抒情特征。
【課前預習】
(一)關于《詩經(jīng)》
《詩經(jīng)》是我國________詩歌總集,共收錄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305篇。先秦稱其為《詩》,或取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________時被尊為經(jīng)典,始稱《詩經(jīng)》,并沿用至今。
《詩經(jīng)》按內(nèi)容分為________三大類!帮L”有15國風,共160篇,大都是民間歌謠,富有思想意義和藝術(shù)價值;“雅”是宮廷樂歌,分大雅、小雅,共105篇;“頌”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共40篇,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詩經(jīng)》中的詩歌形式以________為主,多數(shù)為隔句用韻,在章法上具有重章疊句、反復詠唱的特點。
《詩經(jīng)》六義:
(二)寫作背景
春秋以前,原始的平等觀念仍殘存于人們頭腦中,社會的不平等現(xiàn)象相對后來社會較少。到了春秋時期,隨著私有財產(chǎn)的形成和父系社會的確立,愛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的社會現(xiàn)象逐漸產(chǎn)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給女性造成的巨大創(chuàng)傷。作品通過一位被遺棄的婦女的自述,描寫了她不幸的婚姻生活,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三)《詩經(jīng)》名句
1.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jīng)邶風擊鼓》)
2.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jīng)王風采葛》)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jīng)小雅鶴鳴》)
4.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jīng)大雅蕩》)
5.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詩經(jīng)小雅小旻》)
6.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詩經(jīng)王風黍離》)
【閱讀賞析】
閱讀詩歌,完成下面題
1、結(jié)合課下注釋,疏通文意,寫下讀不準和不理解的字詞。
2、請學生自由朗讀,結(jié)合注釋,梳理行文脈絡。
3、誦讀課文,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談談女主人公和氓有怎樣的性格特征?
女主人公(棄婦形象)
氓
4、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你想對女主人公和氓說…….
我想對說
5、探究《氓》中造成女子婚姻悲劇和痛苦的原因有哪些?
6.三四章運用哪種表現(xiàn)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7、淇水在詩歌中有什么作用?請談談你的理解。
【當堂評價】
閱讀下面的詩,完成1—2題
桃天桃之夭夭①,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蕢③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大桃之夭夭,其葉蓁蓁①。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注]①夭夭:花朵怒放,美麗繁華的樣子。②歸:出嫁。③蕢(fen):草木果實繁盛碩大的樣子。④蓁蓁(zhen):草木茂盛的樣子。
1.下列對本詩內(nèi)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蕢其實”本意是樹上結(jié)的桃子又多又好。在這里它暗示了女子婚后生兒育女,讓夫家人丁興旺。
B.章法結(jié)構(gòu)上的特點是重章疊句,每一章第二句的變化最大,使詩歌所表達的意思得以發(fā)展、加深,但也有重復單調(diào)之感。
C.全詩三章,極有層次,由花開到結(jié)果,再由果落葉盛;所喻詩意也漸次變化,與桃花的生長相適應,自然渾成,融為一體。
D.此詩反復用一個“宜”字,揭示了新娘與家人和睦相處的美好品德,也寫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給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鮮的血液,帶來和諧歡樂的氣氛。
2.請從比興手法運用的角度賞析全詩?
《氓》學案答案
【課前預習】
(一)關于《詩經(jīng)》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305篇。先秦稱其為《詩》,或取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漢代時被尊為經(jīng)典,始稱《詩經(jīng)》,并沿用至今。
《詩經(jīng)》按內(nèi)容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風”有15國風,共160篇,大都是民間歌謠,富有思想意義和藝術(shù)價值;“雅”是宮廷樂歌,分大雅、小雅,共105篇;“頌”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共40篇,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詩經(jīng)》中的詩歌形式以四言為主,多數(shù)為隔句用韻,在章法上具有重章疊句、反復詠唱的特點。
風、雅、頌三種詩歌體制和賦、比、興三種表現(xiàn)手法,稱為“《詩經(jīng)》六義”。
1、請學生自由朗讀,結(jié)合注釋,梳理行文脈絡。
行文脈絡:
第一章寫了相識與允婚,第二章相思與成婚,第三章相愛與新婚,第四章寫遭棄與離婚,第五章憶苦自傷,第六章表明情斷義絕,展現(xiàn)了女主人公曲折的人生經(jīng)歷。
2、誦讀課文,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談談女主人公和氓有怎樣的性格特征?
女主人公(棄婦形象)
一二章面對男子的追求,熱烈回應,表現(xiàn)出對愛情的渴望;“子無良媒”遵守婚嫁禮法,表現(xiàn)出端莊的一面;“將子無怒,秋以為期”好言勸慰男子,溫柔善良體貼;“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涕泣言笑,沉醉愛情,熱情純真;“靜言思之,躬自悼矣”不乏警覺,自我反思,聰明伶俐;“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說明她勤勞持家;“亦已焉哉”的呼喊,更表現(xiàn)出她倔強剛強的一面。
氓
“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為了追求愛情,可以置生意于不顧,表現(xiàn)出對愛情執(zhí)著的一面;“將子無怒”急于成婚,至于發(fā)怒,表現(xiàn)出急躁的性格特征;“二三其德”,又表現(xiàn)出他品德的敗壞;“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婚后的暴躁,婚前的熱烈,婚后的離棄,兩相對照,則揭示了他的虛偽自私。
總之,氓是個性情狂暴、違背諾言、始愛終棄、不負責任、自私的負心漢。
4、探究《氓》中造成女子婚姻悲劇和痛苦的原因有哪些?
個人原因:
、倜サ娜亩,不負責任。文中說“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女子怨恨的正是自己甘心貧困,辛苦操勞,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終還是被丈夫遺棄。②女子在經(jīng)濟上政治上處于附屬地位。她生活天地狹小,生活的幸福與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個對感情對家庭不負責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③性格悲劇。在男權(quán)社會中,女子在婚前行為草率,她與氓的戀愛缺乏牢固的思想基礎,對氓的人品認識不足,認人不清導致的悲劇。
社會的原因:
這一婚姻悲劇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娘家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個時代人的愛情觀、婚姻觀和女子在愛情中和社會中的弱勢地位,更能反映出這場婚姻不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時代的悲劇。
5.三四章運用哪種表現(xiàn)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運用比興手法!吧V绰,其葉沃若”及“桑之落矣,其黃而隕”運用比興手法。
表達效果:
、賰(nèi)容上,比興句的運用喚起人們豐富的聯(lián)想,用女子熟悉的桑樹作比,富于生活氣息,同時暗示了她的勤勞。②結(jié)構(gòu)上,在敘事中插入比興句,避免了敘事的平鋪直敘;所插入的比興句在內(nèi)容上起了暗示和過渡作用。
具體分析:
內(nèi)容上:①用比興句喚起人們豐富的聯(lián)想!吧V绰,其葉沃若”比喻女子容顏的潤澤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感覺,如同女子和氓之間情意正濃之時;“桑之落矣,其黃而隕”的景象,比喻女子容顏衰老,如同兩人感情枯竭之時。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樹作比,與女子勞動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從“抱布貿(mào)絲”一句來看,她養(yǎng)蠶),富于生活氣息,同時還暗示了她的勤勞。
結(jié)構(gòu)上:①在敘事中插入比興句,使敘事暫時中斷,這樣就避免了敘事的平鋪直敘,一覽無余;②所插入的比興句在內(nèi)容上又起到了暗示作用,讀者能從中意識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滿,因此,敘事的線索似斷實連;③詩的前半部分寫婚前,后半部分寫婚后,中間的比興起過渡作用。
6、淇水在詩歌中有什么作用?請談談你的理解。
①貫穿全詩,展現(xiàn)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三次寫到淇水,顯示了女主人公生活經(jīng)歷的三個階段!八妥由驿,至于頓丘”,這是戀愛中的淇水;“淇水湯湯,漸車帷裳”,這是婚變時的淇水;“淇則有岸,隰則有泮”,這是女主人公清醒時的淇水。淇水見證了女主人公愛情生活的變化。
、诎凳玖巳宋锏男睦砗颓楦小H螌戜克,也為我們揭示了女主人公的感情軌跡。女主人公送氓過河,淇水和緩,暗示了兩人情意綿綿、依依惜別之情。而婚變時的“淇水湯湯”,暗示了女主人公心中無盡的悔恨甚至憤怒;“漸車帷裳”則暗示了女主人公暗自落淚,傷心斷腸。“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當所有的誓言成空,還有什么可留戀的?淇水以其無聲的浸潤讓她在痛楚中走向決絕。
③前后照應,使敘事更加緊湊。這首詩以淇水為背景,開頭、中間、結(jié)尾都提到了淇水,每一次提到都代表著主人公愛情婚戀生活的某個階段,正好對應了全文的“戀愛一婚變一決絕”的情節(jié)線索。這樣就在結(jié)構(gòu)上做到了前后照應,使敘事更加緊湊。
【當堂評價】
1.選B“有重復單調(diào)之感”錯,重章疊句是《詩經(jīng)》的常用手法,有著韻律美
和節(jié)奏感。
2.①以“桃之天天”起興,通過鋪墊和渲染,熱烈真摯地表達了對新娘的贊美和祝福;②以桃設比,通過對桃花、桃實、桃葉的描寫,在贊美新娘美麗賢淑的同時,從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興旺;③聯(lián)想巧妙,形象鮮明,意趣盎然。
高中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掌握“次”、“修”、“與”、“因” 等重要的文言詞語;積累一些寫景的句子。
2、提高誦讀文言文的能力,培養(yǎng)語感;學會比較,質(zhì)疑與思考。
3、體會認識作者的人生觀,提高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水平。
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重要的文言詞語,學會聯(lián)想與比較,在“語境”中對其意義確認。
2、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提高誦讀能力。
3、領會王羲之在文中的哲學思考與人生認識。
教學設想
1、如此美文,誦讀至關重要。準備高雅的古琴、古箏曲《高山流水》配樂誦讀。
2、通過聯(lián)想、比較的方法,來闡釋文體、積累詞語、拓寬視野。
3、多媒體配合。
背景資料
(一)作家作品
1.王羲之
王羲之 (303~361)東晉書法家、文學家。字逸少。會稽(今浙江紹興)人。祖籍瑯邪(今山東臨沂)。初為秘書郎,征西將軍庾亮引為參軍,累遷長史。后拜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復授護軍將軍,遷右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因與揚州刺史王述不和,稱病離郡,放情山水,弋釣自娛。以壽終。世稱王右軍。原有集10卷,已佚。張溥輯有《王右軍集》2卷,見《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相傳王羲之7歲學書,12歲讀前人筆論。少時曾學衛(wèi)鑠,自以為學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見到李斯、曹喜、鍾繇、梁鵠等著名書法家的書跡,又在洛陽看到蔡邕書寫的石經(jīng)及張昶《華岳碑》,開始意識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學眾碑,從此書藝大進。王羲之所處的時代,楷書逐漸成熟,草書得到發(fā)展。他在此基礎上,又博采眾長,一變漢、魏以來質(zhì)樸淳厚的書風,而創(chuàng)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風格,把草書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書最能表現(xiàn)雄逸流動的藝術(shù)美。《晉書》說他的書法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由于他在書法上的成就和貢獻,被后世譽為書圣。
2.關于王羲之的逸聞
王羲之,字逸少,瑯琊臨沂(山東臨沂)人。著名書法家,亦能詩文。郗鑒派人到丞相王導家造女婿,王家子弟知道后都顯得拘謹,只有王多之坦腹躺在東床上,毫不在意,于是被選中!妒勒f新語·雅量》:“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王導)書,求女婿。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疲骸苏谩!L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
王羲之曾看到一個老大娘賣竹扇,就在竹扇上寫了五個字。結(jié)果扇價驟增,人人爭買。過了幾日,老大娘又拿扇來,王羲之笑而不答!稌x書·王羲之傳》:“羲之嘗在聚山,見一老姥持六角竹扇賣之。羲之書其扇,各為五字。老姥慍色,因謂姥曰:“但言是王右軍書,以求百錢邪?’姥如其言,人競買之。他日,姥又持扇來,羲之笑而不答。”
王羲之曾寫《黃庭經(jīng)》,換取山陰道士的好鵝。何法盛《晉中興書》:“山陰道士養(yǎng)群鵝,羲之意甚悅。道士云:‘為寫《黃庭經(jīng)》,當舉群相贈!藶閷懹,籠鵝而歸!卑,《晉書·王羲之傳》說王羲之寫的是《道德經(jīng)》。
有人把王羲之《蘭亭集序》比作石崇《金谷詩序》,又把他與石崇并論。王聽說后頗有喜色。《世說新語·企羨》:“王右軍得人以《蘭亭集序》方《金谷詩序》,又以己敵石崇,甚有欣色!
王羲之和謝安共登冶城,王舉夏禹王和周文王的勤于政務,批評當世的虛談廢務,浮文妨要。謝卻有高世之志,反對其說,認為秦二世而亡,并非清談所致。
許詢就宿于丹陽尹劉候處,床帳新麗,飲食豐美。劉、許兩位名士樂此安逸,言語中俗情流露。王羲之譏諷說:“如果上古高士巢、許通稷、契,當不會有此類話!倍寺犃硕加欣⑸。
謝安曾對王羲之說中年后對哀樂很敏感,與親友別,常數(shù)日不快。羲之謂人至晚年,自然如此,正要靠音樂陶冶性情!妒勒f新語·言語》:“謝太傅語王右軍曰;‘中年傷于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shù)日惡!踉唬骸暝谏S,自然至此,正賴絲竹陶寫。恒恐兒輩覺,損欣樂之趣。’”
王徽之放達不羈,在官而不理政務。有次桓沖叫他料理官務,他卻拿著藥悠閑地看西山云氣。
王徽之非常喜愛竹子,以至認為不能一天沒有此君。《世說新語·任誕》:“王子猷嘗暫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或問:‘暫住何煩爾?’王嘯詠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世說新語·簡傲》亦載:“王子猷愛行過吳中,見一士大夫家,極有好竹。主已知子猷當往,乃灑掃施設,在聽事坐相待。王肩輿徑造竹下,諷嘯良久。主已失望,猶冀還當通,遂直欲出門。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閉門不聽出。王更以此賞主人,乃留坐,盡歡而去。”
王獻之(344—386),字子敬,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王羲之第七子。工書法,尤以行草擅名。與其父王羲之齊名,并稱“二王”。亦能詩文。王獻之死,其兄王徽之去吊喪,取獻之琴彈,因悲傷而弦不中調(diào),便將琴摔在地上,嘆息“人琴俱亡”,不久亦病死。《世說新語·傷逝》:“王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子猷問左右:‘何以都不聞消息?此已喪矣!”語時了不悲。便索輿來奔喪,都不哭。子敬索好琴,使徑人坐靈床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diào),擲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慟絕良久,月余亦卒!
(二)背景資料
蘭亭,是東晉時期會稽郡治山陰(今浙江紹興市)城西南郊名勝。這里山清水秀、風景幽雅,是當時名流雅士時常集會的地方。
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節(jié)),“初渡浙還有終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會稽山陰的蘭亭修禊之禮,舉行過一次盛大的風雅集會,參加的名士,有“東山再起”的司徒謝安、“擲地作金石聲”的辭賦家孫綽,潛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這天天氣很好,名士們分坐在溪水兩旁,飲酒賦詩。他們做曲水流殤之飲,當時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詩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將諸名爵及詩作一一記錄集結(jié)成集,是為《蘭亭集》,并為此集作序一篇,這就是《蘭亭集序》。五十一歲的王羲之,用蠶繭紙、鼠須筆,興樂而書,完成一篇“興于詩敘”的妙文。手稿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寫得既遒媚,又飄逸,各個字勢縱橫變化,如花亂飛,但轉(zhuǎn)左側(cè)右,無一處相抵觸,好比以線穿珠,大小參差,而不失其重心,特別是「之」字,寫了二十多個不同的樣子,達到藝術(shù)的多樣與統(tǒng)一。
王羲之寫這篇敘時,已經(jīng)喝醉了酒,下筆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到驚異;他日更書數(shù)十本,比起原來的這一稿本,終莫能及。稿本珍藏在王家,到了唐初為太宗所得,尊為「天下第一行書」,并命虞世南、歐陽詢、褚懷良等臨寫了幾本。 被呼為「行書之龍」的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在古代書跡里,像一盞燦爛的明燈,照耀著東晉以來我國書體的前進道路。
兩晉政治恐怖,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互相傾軋,殘殺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士大夫不滿,普遍崇尚老莊,追求清靜無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學盛行,對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學創(chuàng)作都產(chǎn)生了很復雜的影響。文學創(chuàng)作內(nèi)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現(xiàn)實的情調(diào)很濃。東晉時期,清談老莊玄理的風氣很盛,是玄言文學泛濫之時。
漢武帝行幸河東,中流與群臣歡飲,自作《秋風辭》:“橫中流兮揚素波,蕭鼓鳴兮發(fā)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奈老何!”魏文帝《與朝歌令吳質(zhì)書》敘在與吳質(zhì)等人宴樂之后:“樂往哀來,愴然傷懷。余顧而言:‘斯樂難常’足下之徒,咸以為然!蔽鲿x石崇《金谷詩敘》亦在與眾人宴樂之后說:“感性命之不永,懼凋落之無期!笨梢姀臐h魏以來,人們因歡聚由樂生悲的感慨是屢見不鮮的。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大家難得一聚,是快事、樂事;但有聚就有散,分離訣別更容易使人傷懷!再說相聚是困難的、短暫的,分散是容易的,也是長久的。本來這種聚散兩依依的情形已使人感慨萬端,再由此使人聯(lián)想到人生無常、生死相隔,怎不使人悲從中來。
雖然文中流露出很濃重的“修短隨化”的消極情緒,但作者能夠駁斥“一死生”“齊彭殤”的虛妄,一反“清虛寡欲,尤善玄言”的風氣和追求駢體的形式主義之氣,揭示生老病死的自然和必然,抒寫了一篇情真語篤,樸素自然的優(yōu)美散文,這在東晉老莊思想泛濫的時代是較為難得的,《蘭亭集序》不但在東晉文壇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
(三)關于文體特點
《蘭亭集序》是一篇序言!靶蜓浴焙喎Q“序”,也叫前言,屬實用文體,同“跋”是一類。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薦介紹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說明寫作過程、寫作目的、主要內(nèi)容或說明一些同書本有關的事情,幫助讀者更好地去閱讀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請他人寫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紹著作外,往往還有一些評價的內(nèi)容。
不論是古代還是今天,都有一種叫作“序”的文章,比如描述文人雅集的《蘭亭集序》、記述高閣盛宴的《滕王閣序》、自勉勵人的《送東陽馬生序》、交待寫作因由的《〈吶喊〉自序》,等等。
序,到底是一種什么文體呢?它又有哪些種類和特點呢?
現(xiàn)代人所說的序,是一種寫在書或詩文前面、申述其寫作因由、內(nèi)容、體例等事項的應用文體,也寫作“敘”或“緒”。上文所舉的《〈吶喊〉自序》以及本文后面所附的張岱年先生的序都屬于這一類。
可是,古代的情況和現(xiàn)在有所不同,古人所說的序包含的意思比今天要豐富得多。
早在西漢就出現(xiàn)了序,司馬遷的《史記·太史公自序》開其濫觴。班固所著的《漢書》中有《敘傳》、揚雄的《法言》中有《言序》。早期的序并不都寫在文章的前面,而是單篇文章序于前,整部書則序于后,直到梁代蕭統(tǒng)《昭明文選》等書才把序一律放在了前面,后面類似序的文章稱作“后序”或“跋”。
在序的家族中還有“小序”、“引”等變體。所謂“小序”就是詩文前敘述感興或緣起的短序。明代人徐師曾的《文體明辨》中說:“小序者,序其篇章之所由作,對大序而名之也!薄耙币彩且环N簡短的序,《文體明辨》中解釋說,“唐以后始有此體,大略如序而稍為短簡!绷谠鬟^《霹靂琴贊引》的文章。
跋,也稱“題跋”、“跋尾”或“書后”。清代姚鼐的《古文辭類纂》:“題跋者,簡編之后語也,凡經(jīng)傳子史詩文圖書之類,前有序引,后有后序,可謂盡矣,其后覽者,或因人之請求,或因感而有得,則復撰詞以綴于末簡,而總謂之題跋。”跋出現(xiàn)于唐代,時稱“題某后”或“讀某”,如李翱的《題燕太子丹后》、韓愈的《讀荀子》。歐陽修最早稱這種文章為跋,其《集古錄》有“跋尾”若干篇,附在他珍藏的碑文之后。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屬于“序跋”之序,但它并沒有緊緊停留于對《蘭亭集》的寫作因由、過程、作者等情況的泛泛交待,而是將寫景抒情和深邃的人生哲理密切地交融起來,成就了一篇極富藝術(shù)美感和思想啟迪價值的千古至文。在序這種應用文中有如此成就,是令人贊嘆的。
贈序,是一種與序有密切關系但也有很大不同的一種散文,它是專門為了送別親友而寫的以述友誼、敘交游、道惜別為主的文辭。就起源而言,贈序是由詩文之序演化而來的,古人餞別時,飲酒賦詩,詩篇多了,就由在場的人作序,敘其緣起。但,清代的姚鼐認為贈序類者,乃“老子曰:‘君子贈人以言’”之意,所以在他所編的《古文辭類纂》中單獨列出“贈序”一類。贈序晉代已有,如傅玄的《贈扶風馬鈞序》、潘尼的《贈李二郎詩序》等,唐代贈序最為興盛。對廣大的中學同學來說,最熟悉的贈序是明代宋濂所作的《送東陽馬生序》。
另外,還有一個看似與序跋之序有關,實則毫無干系的名詞——序論。序論不是文體,而是議論文開頭的提出問題部分。它和本論、結(jié)論構(gòu)成議論文的基本框架。
(四)有關文化常識
流觴曲水:古人的一種游藝項目,眾人坐在環(huán)曲的溪水邊,把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動,停于某人處,即取而飲之,或吟詠詩賦來代替。
修禊:古代的一種風俗。于三月第一個巳日(上巳日)歡聚水濱,歌舞娛神,祈禱幸福,消除“妖邪”。到了王羲之生活的時代,許多文人名士借此機會,歌舞歡宴,游春享樂。禊,祭祀的禮節(jié)。
彭殤:指生命的長短。彭,彭祖,傳說中的人物,據(jù)說活了八百歲。殤,未成年而死。
含活用詞句:“映帶左右”、“一觴一詠”、“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會稽:郡名,今浙江省北部和江蘇省東南部一代地方。
這篇文章語言清新,樸素自然,其中有些詞語今天已經(jīng)發(fā)展成了成語: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天朗氣清、游目騁懷、世殊事異、感慨系之、放浪形骸。
教學過程
(一)通過書法作品《蘭亭集序》導入課文。
1、你知道王羲之是在什么狀態(tài)下創(chuàng)作出《蘭亭集序》的嗎?
2、由書法美來領略文采美。
(二)學生對照注釋自讀課文
1、朗讀
2、評價。(讀得好不好, 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關鍵在 :準確與流暢;把握展示作者的情感。)
(三)配樂,古琴曲《高山流水》。教師范讀。
1、提出思考題:分別用一個字(詞)來概括每段的意思。
2、教師范讀。
3、播放錄音帶。
(四)揣摩鑒賞文本
1、第一段可用哪一個詞加以概括(可在文字中尋找)
明確:樂
2、哪些東西信可“樂”呢?
明確: 景——美 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山)
清流急湍,映帶左右 (水)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天)
人——賢—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事——雅— 一觴一詠
3、聯(lián)想、比較、拓展:
① 引入丘遲《與陳伯之書》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② 兩人同寫暮春江南,景物特點有什么不同?
明確:丘遲之景,勃勃生機,活潑熱烈。意在喚起身處北方的陳伯之的思鄉(xiāng)之情;羲之之景,清俊高雅,有超凡脫俗之韻。
③ 講到“人賢”,引入劉禹錫《陋室銘》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意在表明,美景配賢人(賞心悅目,良辰美景)。
4、學生試背第一段,教師示范背誦
5、朗讀第2段,用哪一個詞概括本段?
明確:痛
6、“痛”在何處?
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談玄悟道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歸隱山林 情隨事遷 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痛
7、引入范仲淹《岳陽樓記》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比較他們的精神境界。
8、學生試背第二段,教師示范背誦。
9、學生朗讀第三段,用一個詞概括本段:
明確:悟
10、有人說本文流露出了作者某些消極的情緒,如文中有 ,
為證。但作者對人生的態(tài)度到底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呢?(“悟”出了什么?)
明確: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否定“老莊”的背后是對人生的肯定(王羲之,被稱為“書圣”,他是有所作為的)
11、學生試背,教師示范背誦。
(五)基礎知識(字詞)的教學穿插在文本鑒賞之中,但可注意讓學生聯(lián)想舊知識,閱讀工具書。如:
修 鄒忌修八尺有余 《鄒忌諷齊王納諫》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核舟記》
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 《岳陽樓記》
修守戰(zhàn)之具 《過秦論》
茂林修竹 《蘭亭集序》
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蘭亭集序》
因 因利乘便 《過秦論》
因河為池 《過秦論》
不如因善遇之 《鴻門宴》
因人之力而敝之 《燭之武退秦師》
因寄所托 《蘭亭集序》
罔不因勢象形,各具形態(tài) 《核舟記》
現(xiàn)在有: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因陋就簡,因材施教等。
(六)聽錄音:
1、再次體會文本內(nèi)容
2、配樂,同學們邊讀邊背課文
附: 板書設計
蘭亭集序
王羲之
景美
樂 人賢
事雅
痛 或取諸懷抱……(談玄悟道)
或因勢所托……(歸隱山林) 終期于盡
悟 一死生……
齊彭殤 ……
作業(yè)
1、根據(jù)示范整理總結(jié)有關文言詞語:與、次、期、臨、致、或、
2、背誦課文
名句默寫檢查設計:
、 寫出《蘭亭集序》中寫景的短語
② 《蘭亭集序》中道出古今人們普遍共同感受的句子
流露出作者消極情緒的句子
但作者還是積極向上的,從 可以看出。
高中語文教案 篇6
導學新概念:
新教材說明指出:“閱讀訓練分為互相銜接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高一),在初中的基礎上,學習現(xiàn)代文和文言文,著重培養(yǎng)理解、分析現(xiàn)代文的能力和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正是依據(jù)這個要求確定的。在我國的文學寶庫中,有許多精品,縱橫古今,囊括中外。課本編者獨具匠心精選了許多美文精品,特別是現(xiàn)當代的一些學者文人的作品。如錢鐘書、余秋雨、汪曾祺、朱光潛等。面對這些熠熠發(fā)光的篇章,分析評價、借鑒吸收顯得尤為重要。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強調(diào)從某一個側(cè)面進行分析,從而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方可談得上借鑒吸收。當然我們借鑒吸收的是其中的精華,借鑒吸收的是有用的東西。而《咬文嚼字》本身了具有這種特點。
教學設計:
一、導語設計:
我國古代流傳著許多古人煉字的好例子,大家能舉上幾個嗎?(學生各抒己見)教師歸納:這些煉字的做法,似乎顯得有點咬文嚼字,但實際上卻調(diào)整了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達。朱光潛的“咬文嚼字”正闡明了這一點。
二、教學過程設計:
要求學生認真研讀課文,仔細分析原作,可設計表格幫助學生分析。
參考表格如下:
例子分析說明的道理文章主旨
品味評價:
本文除結(jié)語之外,大體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舉了三個例子說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系。三個例子,三種類型,三層意思。例一說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例二說明文字一增一減意味不同;例三說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第二部分,講文字聯(lián)想意義的使用,有正負兩面。正面是善用聯(lián)想意義,可使意蘊豐富,有美妙的.藝術(shù)效果;負面,是“套板反應”,一派套語濫調(diào),全無新奇的意味。
還可以采用復述故事的形式,引導學生仔細品味,做出評價。
借鑒吸收: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運用,教師可引導學生召開專題討論會,研討學習了朱光潛的《咬文嚼字》后你得到了什么或應吸收借鑒哪些。如從材料方面,可以領會借鑒材料的重要,更領悟到積累材料的方法。從觀點方面,注意領會觀點和材料的完美統(tǒng)一。也可以研討這些觀點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為了檢驗學生借鑒吸收的結(jié)果,教師還可以借助一些練習來強化。如:
1、比較下列各組句子,哪句表現(xiàn)力更強些?為什么?有的作者已有評析。除此之外,低還有什么獨到見解?
A、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
B、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
A。你有革命家的風度。
B、你這革命家的風度。
A、僧推月下門。
B、僧敲月下門。
A、惠山泉水泡小龍團茶。
B、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
A、這女子長得柳腰桃面,真是個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美人!
B、東家之子(女),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宋玉《登徒子好色賦》
A、紅杏枝頭春意濃。
B、紅杏枝頭春意鬧。
2、作者認為王若虛對《史記》中“李廣射虎”一段的修改“實在遠不如原文”,并說“這種分別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細心玩索一番,自會明白”。你如何理解這句話,除了作者的分析之外,你對改前與改后還有什么見解嗎?
3、要求學生從自己的習作中任找一篇,也來個“咬文嚼字”如何?
高中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鴻門宴的情節(jié),主要人物形象及其表現(xiàn)手法。
2.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個性化解讀。
3.落實文言知識考點,史記語言魅力。
【教學重點】
項羽、劉邦二人,對話描寫
【教學課時】
四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1949.04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勝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由毛澤東的詩導入,為什么寫“不可學霸王”,霸王指項羽,偉大的軍事家。毛澤東從他身上學到了什么呢?這是歷史告訴我們的智慧。今天我們就來學項羽劉邦的故事,司馬遷的《史記·鴻門宴》。
二、解題
鴻門宴:劉邦赴項羽的宴會,暗藏殺機,驚心動魄的飯局。后人常用“鴻門宴”指不懷好意的宴會。
鴻門:新豐鴻門,今陜西西安市臨潼區(qū)新豐鎮(zhèn)鴻門堡村。
時間:BC206,陳勝吳廣起義的`第三年。
背景:巨鹿之戰(zhàn)后,項羽消滅秦軍主力,攻破函谷關,駐扎鴻門。劉邦取道攻占咸陽后,駐軍霸上。
三、讀文
師生齊讀全文,解決一些字的正確讀法。
譬如:王(四聲)、饗、尹、語(四聲)、鯫、內(nèi)(納)、長、卮、彘、騎、不、樊噲、眥、跽、俎、靳、彊(強)、桮(杯)
有些學生,就是不愿開后朗讀,也沒啥。我不能強迫學生做,好的老師能引導他們?nèi)プ觥?/p>
文章共才4段。讓學生明確,第三段在描寫鴻門宴的驚心場面,重點段。
四、析文
(一)、第一段,站起來叫學生讀一讀。思考,這一段,我們可以解讀哪些信息?哪些歷史人物出場?時間和地點,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確:
劉邦——霸上,十萬兵
項羽——鴻門,四十萬
曹無傷告密,沛公想稱王關中,降秦王子嬰,為之相。項羽想攻打劉邦,謀士范增力勸項羽殺了劉邦,并言劉邦具有天子氣,勿失機會,趁機消滅。交代了鴻門宴的緣由。
知識考點:
實詞:軍、霸、王、饗、山東、小、采
虛詞:為、之、為、于、為
句式: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為擊破沛公軍、貪于財貨、
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二)、第二段,叫三個學生對話讀,一人演項伯、一人演張良、一人演劉邦。老師讀其他文字;钴S一下課堂,語文課,玩點味。思考,這一段寫了什么,文章開頭寫了項羽人勇兵強馬壯,這時,鴻門宴會前,一個很重要的人物出場,改變了故事情節(jié),勝利的天平傾向劉邦。你是如何評價這個人?他的出場,為鴻門宴會作了什么樣的鋪墊?
明確:項伯夜訪張良,勸其亡之。張良獻計劉邦,劉邦用婚姻關系,收買項伯。項伯歸來告訴項羽,劉邦不敢背叛大王。這為第二天,鴻門宴會中,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伯身翼護之,買下濃重的伏筆。項羽對付劉邦,有了轉(zhuǎn)機,天助劉邦。
知識考點:
實詞:是、夜、具、亡、語、距、內(nèi)、王、當、固、背、安、故、活、幸、兄、事、要、壽、婚姻、豪、近、籍、非常、日夜、備、蚤、夜
虛詞:乃、之、為、為、之、為、為、以、且、為、為、而、之、之、以、因、而、因、之、因
句式: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長于臣、沛公奉卮酒為壽、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
(三)、第三段,本人最精彩的文字。鴻門宴,綿里藏針,驚心動魄,學生該讀二遍。全段朗讀后,請學生說說,這一段里,留給你們深刻印象有什么?你們喜歡哪個人物?樊噲語言動作的描寫入神(文學色彩),尤其生動形象。
明確:沛公拜謝項王,項王留飲沛公。范增玉玦示目,項莊舞劍擊殺,項伯翼蔽劉邦,張良見樊噲,樊噲勇闖軍門解圍,指責項羽,最后沛公如廁而出。
項羽:為人不忍,英勇重義,英雄重英雄
樊噲:忠勇、威壯、辯才、有謀
范增:老謀深算,張良:足智多謀,項莊——項伯
學生可能會喜歡的人物——樊噲,帶劍擁盾,側(cè)其盾以撞,瞋目,發(fā)指,目眥,覆其盾,加彘在肩,拔劍切而啗。文學性語言,歷史人物躍然紙上,無韻離騷之文。
勇闖軍門,盡職盡忠,善辨多謀。
知識考點:
實詞:從、騎、謝、郤、前、壽、坐、不、翼蔽、止、內(nèi)、披、瞋、上、眥、
跽、啗、安、舉、刑、勝、王、迫、豪、近、軍、細說、如
虛詞:而、因、目、以、之、若、為、以、因、無以、以、而、而、之、且、如、以、而、而、耳、為、以、因
句式: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籍何以知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亞父者,范增也、若上前為之壽、若屬皆且為所虜、客何為者、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加彘肩上、還軍霸上、竊為大王不取也、
(四)、第四段,鴻門宴的收場。讀一讀,真得有必要,課堂里,學生不愿意讀,這是很失敗的。劉邦如廁抽身,如何脫身回營,計劃精密,狡猾至極。
明確:沛公脫身,張良獻璧玉,項羽受璧(正),范增破斗(反),誅殺無傷。
鴻門宴以劉邦成功脫身而收場,從而拉開了楚漢戰(zhàn)爭的序幕。劉邦聰明狡猾,善于聽取屬下的意見。
知識考點:
實詞:細謹、讓、會、軍、去、置、道、間、度、間、桮杓、拜、過、坐、破
虛詞:為、為、乃、為、乃、之、而
句式:大王來何操、沛公安在、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五、賞人
陣營
主帥
謀士
武士
內(nèi)奸
項營
項羽
范增
項莊
項伯
劉營
劉邦
張良
樊噲
曹無傷
劉邦:圓滑奸詐,巧舌如簧,能屈能伸,善于用人,善于應變。
張良:老練多謀,眼光銳利,善于用人,善于分析,忠心耿耿,剖析利害,有情有義,膽識過人,干練透辟
樊噲:忠勇豪爽,有勇有謀,粗中有細。
項羽:光明磊落,坦率粗豪,重情重義,用兵如神,有勇無謀,剛愎自用,高傲自大,易沖動,驕傲。
范增:老謀深算。
【教學板書】
故事情節(jié):
始————無傷高密,項王急擊
發(fā)展———項伯夜訪,劉邦拉攏
高潮———項莊舞劍,樊噲勇闖
尾————劉邦脫身,誅殺無傷
人物形象:
劉邦:好領導
項羽:為人不忍
張良===范增:好軍師
樊噲:忠勇智
項伯:義氣,
【課文成語】
鴻門宴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人為刀俎(zǔ),我為魚肉
秋毫無犯
勞苦功高
高中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倭私獍喙碳啊稘h書》。
、诜e累重要的文言基礎知識。
③培養(yǎng)準確分析文言文內(nèi)容及準確概括文中觀點的水平。
2、過程與方法
、俜磸驼b讀,整體感知,理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并概括所寫內(nèi)容。
、阼b賞本文使用人物對話、細節(jié)描寫、對比烘托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寫作技巧。
③把握文章的主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習蘇武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和視死如歸的愛國精神,品味歷史傳記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審美價值。
教學重點
1、分析人物性格特征,體會傳主的人格、精神。
2、評價傳主的功過和價值。
教學難點評價傳主的人格、精神。
教學方法誦讀品味,分析探究。
教具準備PPT課件。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教學內(nèi)容與過程
一、導入
1、欣賞歌曲《蘇武牧羊》。
蘇武留胡節(jié)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飲雪,饑吞氈,牧羊北海邊。心存漢社稷,旄落猶未還,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夜坐塞上時聞笳聲入耳痛心酸。
轉(zhuǎn)眼北風吹,雁群漢關飛。白發(fā)娘,盼兒歸,紅妝守空幃。三更同入夢,兩地誰夢誰;任海
枯石爛,大節(jié)定不虧。終教匈奴驚心碎膽共服漢德威。
這是一首廣為流傳的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蘇武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漢武帝時,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蘇武歷盡艱辛,持節(jié)不屈,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現(xiàn)在,就讓我們走近蘇武,走進他充滿血淚而又輝煌無比的人生。
2、走近作者
班固,字孟堅,東漢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少年時就能作文誦詩賦,長大后博覽群書。和帝永元元年(89)初,班固隨大將軍竇憲出征匈奴,為中護軍。
后來,班固因竇憲專權(quán)受到株連,死于獄中,時年61歲。那時,《漢書》中的“八表”和《天文志》尚未寫成,后由妹妹班昭和馬續(xù)補寫而成。
家庭:父親,班彪;弟弟,班超(投筆從戎);妹妹,班昭(續(xù)寫《漢書》)。
作品:史書有《漢書》(《前漢書》);辭賦有《兩都賦》;詩有《詠史詩》。
性質(zhì):《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體斷代史,是古代傳記文學名著,其中還收錄了西漢大量的辭賦和散文,有總集的性質(zhì)。
內(nèi)容:記錄了從漢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之間229年的歷史,共100篇,分為十二帝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
3、《漢書》的價值
史學價值:作者能尊重客觀實際,揭露統(tǒng)治階級的殘暴,贊揚清廉的官吏,流露出對人民的同情。
文學價值:敘事詳明,詳贍嚴密,語言典雅繁復,富于文采,有駢體傾向,對后世散文發(fā)展影響很大。
4、蘇武出使匈奴的背景
漢民族興起于戰(zhàn)國時期,強盛于秦末漢初。秦漢之際,匈奴貴族憑借強大的軍事力量,勢力范圍持續(xù)擴大。文帝、景帝時代,漢一朝采取和親政策來增強民族聯(lián)系。武帝時,漢一朝力量逐漸增強,多次與匈奴作戰(zhàn),取得了幾次勝利后,轉(zhuǎn)而重視結(jié)盟,指望解除匈奴對漢一朝的威脅。恰好匈奴單于有意示好,漢朝也想趁機和解,于是派蘇武出使與匈奴修好。
二、理清情節(jié)脈絡,給各部分添加小標題
第一部分(1):敘述蘇武的出身,奉命出使匈奴。
第二部分(2~3):敘說蘇武及其屬下被扣留在匈奴的直接原因和蘇武臨變時的表現(xiàn)。
第三部分(4):面對威逼利誘,蘇武不動聲色,斷然拒絕,并痛罵衛(wèi)律。
第四部分(5~6):記述蘇武被幽禁、流放到北海所受的折磨和艱苦的經(jīng)歷。
第五部分(7~8):李陵勸降蘇武遭失敗。
第六部分(9~10):漢匈和親,蘇武終回漢朝。
學生自讀課文或聽錄音朗讀,然后再細讀課文,根據(jù)情節(jié)發(fā)展的脈絡,為各個情節(jié)階段添加小標題。小標題盡量準確概括情節(jié)變化,并盡量體現(xiàn)人物性格特點,同時注意語言的通順凝練。
【參考標題】
(一)按六部分劃分擬寫的小標題
1、出使匈奴,以求通好
2、虞常謀反,禍及蘇武
3、衛(wèi)律逼降,蘇武不屈
4、流放北海,杖節(jié)牧羊
5、李陵勸降,完全失敗
6、蘇武歸漢,名垂青史
(二)不按六部分劃分擬寫的小標題
1、出使匈奴,單于受禮
2、緱王謀反,禍及漢使
3、舍生取義,以死明志
4、衛(wèi)律勸降,威武不屈
5、飲雪吞氈,此志不渝
6、李陵勸降,忠貞如一
7、武帝駕崩,慟哭數(shù)月
8、漢匈和親,請還蘇武
9、歷盡艱難,發(fā)白歸漢
三、理清文章思路
文章大致能夠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紹了蘇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
文章一開始寫道:“時漢連伐胡,數(shù)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
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碧K武出使匈奴的這個背景,表明蘇武出使時的嚴酷歷史環(huán)境,同時交代了匈奴即使“盡歸漢使路充國等”卻僅僅因為“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的緩后之計,并非真心和好。所以當漢武帝派蘇武護送扣留在漢朝的匈奴使者還朝,并“厚賂單于”時,“單于益驕”,這也是后來單于悍然扣留蘇武一行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2~8段):重點記敘了蘇武留胡十九年備受艱辛而堅持民族氣節(jié)的事跡。
這部分也是文章著力描寫的部分,以精彩的筆墨描寫了蘇武抑制匈奴統(tǒng)治者招降的種種斗爭情形。
具體描寫到的匈奴招降共有三次:
第一次是衛(wèi)律軟硬兼施想迫使蘇武投降,被蘇武正氣凜然的怒斥所喝退,雙方矛盾斗爭激烈,場面緊張。
第二次寫匈奴企圖用艱苦的生活條件來消磨蘇武的斗志,把他囚禁于地窖中,使他備受饑寒,接著流放蘇武到荒無人煙的北海讓他牧羊。然而在極端惡劣的環(huán)境中,蘇武不可磨滅的愛國精神再一次粉碎了匈奴的險惡用心。他手握漢節(jié)——國家民族的象征,在九死一生中維持著一個使者的使命。這時斗爭是相對緩和的,直接表現(xiàn)的是蘇武與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的斗爭。
第三次是故友李陵勸降。這段描寫不但表現(xiàn)了蘇武可貴的氣節(jié),同時也刻畫了叛將李陵的復雜心態(tài)。他那尚未泯滅的愛國之情、羞惡之心在蘇武的崇高境界面前被喚醒了,其內(nèi)心剖白真實感人。李陵在勸蘇武時曾說:“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這是作者借李陵之口表達對漢武帝動輒殺戮大臣的殘忍行為所表達的不滿,也是《漢書》中少有的表現(xiàn)批判統(tǒng)治者的思想傾向之處。而蘇武與李陵的對答針鋒相對,波瀾起伏,非常精彩,人物之聲氣躍然紙上。此處蘇武的斗爭對象是交情很深而今已是敵對陣營的故友,雙方的心態(tài)都比較復雜,而作者的描寫也很到位,是這部分最出彩之處。
第三部分(第9~10段):介紹了蘇武被放回國的經(jīng)過。課文最后一句“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看似平實敘述,細細品味卻包含著作者諸多的感情。人生不過百年,十九年何其長!蘇武“強壯出”,出使時正當壯年,及回歸故國時已是“須發(fā)盡白”,一生大好的時光都在前列中渡過,作者的嘆惋之情溢于言表,而能為信念堅持如此,確實令人敬佩!幸而雖歷盡磨難,終于完成了使者的任務,維護了國家的尊嚴,保持了民族氣節(jié),且榮歸故里,作者欣慰之感也顯而易見?梢哉f,這句表達的是作者與讀者共同的心聲。
四、分析人物,總結(jié)手法
(一)小標題概括文章情節(jié),因此我們從小標題中就能概括出蘇武的性格特征:
忠君愛國、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忠貞不渝、堅韌不拔(答案不限)
(二)從小標題概括出的蘇武的性格只是其性格特征的概貌,如果要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我們還需從細節(jié)的分析入手。
探究一:文章并不具體描述蘇武的每一事跡,而是有詳有略,比如文章對衛(wèi)律和李陵勸降的部分就描寫得特別詳細,為什么作者要這樣處理,用意是什么?
明確:衛(wèi)律和李陵對蘇武的勸降是最能表現(xiàn)蘇武的氣節(jié)的,所謂“真金不怕火煉”,面對威逼利誘,面對死亡威脅,多少所謂的英雄好漢都經(jīng)受不住考驗而變節(jié)投降,唯有蘇武始終信念如磐石般堅定,寧死不屈,忠貞不渝。
探究二:通過分角色朗讀,可以體會到每個人物極具個性的語言,那么這些語言都表現(xiàn)了人物怎樣的個性?
衛(wèi)律:傲慢自大、陰險狡詐,是個賣國求榮的小人。他先是“威逼”蘇武,用殺死虞常的行為企圖“殺雞儆猴”結(jié)果嚇倒了張勝,卻嚇不倒蘇武。接著他又用死亡來威脅蘇武投降,誰知蘇武毫無畏懼。衛(wèi)律見威逼“不行,于是就”利誘“,想用榮華富貴來打動蘇武的心,誰知蘇武不但不吃這一套,還義正詞嚴地指責衛(wèi)律通敵叛國的可恥行徑。衛(wèi)律惱羞成怒,悻悻離去。
李陵:李陵和衛(wèi)律不一樣,他不是徹底的賣國之人。他對漢朝還有感情,對自己叛國的行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夠堅定,對國家不夠忠誠,因為一己之私背叛祖國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說明這個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堅定。因此李陵對蘇武的勸說不像衛(wèi)律那樣威逼利誘,而是企圖以情動人,用肺腑之言打動蘇武。他先是說漢武帝年高而昏庸,蘇武的兄弟為國盡忠卻枉死,蘇武自己也已是妻離子散,而后他又現(xiàn)身說法,敘述自己剛剛投降時的心情和調(diào)整過程。李陵企圖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肺腑之言打動蘇武,但蘇武卻始終忠貞如
一,不為所動。李陵見狀,慚愧不已,更加自責于自己的背叛祖國的行為,痛哭而去。
由此可見,李陵從情感上是贊同甚至是崇拜蘇武的寧死不屈,只可惜,他由于自己意志不堅已經(jīng)投降了匈奴,鑄成大錯,所以他一直處在這種矛盾、痛苦的狀態(tài)中。李陵的矛盾、痛苦在蘇武歸漢之際表現(xiàn)得最為淋漓盡致。他且飲且歌,且歌且舞,長歌當哭,淚如雨下,蘇武十九年持節(jié)不屈的堅貞讓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叛國變節(jié)的可恥卑劣,羞愧悲痛之情無以復加。這就是李陵,一個矛盾痛苦的悲劇人物。
蘇武:面對衛(wèi)律的威逼利誘,甚至是死亡的威脅,蘇武不但無所畏懼,而且對盛氣凌人的衛(wèi)律反唇相譏,義正詞嚴地指責衛(wèi)律的賣國行徑,用南越、大宛和朝鮮殺漢使而終遭漢朝懲罰的歷史教訓來警告衛(wèi)律,多行不義必自斃,使得衛(wèi)律的威風一下子就沒了,灰溜溜地走掉了。
在這場勸說的斗爭中,蘇武取得了精神上的勝利。
面對李陵切中要害的真摯勸說,蘇武的內(nèi)心也一定翻騰著情感的浪花,親人的慘死、妻離子散也一定讓蘇武倍受痛苦的煎熬,但為國效命的信念終于戰(zhàn)勝了一切,蘇武向李陵再一次表明自己忠君愛國至死不渝的信念,使得李陵羞愧而去。
不管是威逼利誘,死的威脅,還是肺腑之言的勸說,都打動不了忠貞如一的蘇武,他實在是一個鐵骨錚錚的硬漢子,愛國忠誠的真君子!
探究三:李陵勸降對蘇武形象的刻畫有什么作用?文章里個性鮮明的其他人物對蘇武也起了對比映襯的作用,他們的映襯分別凸現(xiàn)了蘇武怎樣的性格特征。
(1)張勝:糊涂地幫助了緱王謀反,事情敗露后又經(jīng)受不住考驗,叛變投降。
蘇武:清醒地認識到使節(jié)行為不當會引起兩國紛爭,欲以死息禍;面對匈奴的勸降始終保持著可貴的民族氣節(jié)。
(2)衛(wèi)律:賣國求榮,陰險狡詐,氣焰囂張,不可一世
(3)李陵:為一己之私而叛國,懦弱,意志不堅,矛盾,痛苦
蘇武:以國家的利益為先,忠貞不渝,堅韌不拔,無怨無悔
【明確】在各種人物的對比映襯下,我們看到了一個豐滿立體的蘇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識,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對威逼利誘堅貞不二,長達十九年守節(jié)的堅韌不拔。蘇武的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對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攝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
小結(jié):我們在把握文章脈絡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各種人物特別是傳主的性格特征,我們?yōu)檫@樣一個有血有肉、不卑不亢、忠貞不渝的蘇武而深深感動著。同時我們還點出了文章塑造人物的藝術(shù)手法:詳略得當?shù)那楣?jié)、個性化的人物語言、次要人物的對比映襯。也正體現(xiàn)了傳記紀實性與文學性相結(jié)合的特點。
五、布置課時作業(yè)
1、完成《優(yōu)化探究》第99頁“雙基集萃”。
2、課再次全面細讀課文,體味人物語言,分析人物性格。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與過程】
一、問題探究
1、在第三、四段的敘述中,主要體現(xiàn)了蘇武的'什么精神?結(jié)合課文談談作者是如何體現(xiàn)這
種精神的?
明確:體現(xiàn)了蘇武以死報國、義不受辱的浩然正氣。
具體表現(xiàn)在語言和動作上:“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薄坝詺ⅰ保憩F(xiàn)了蘇武未考慮個人安危得失,而是想到如何才能不喜聞樂見國家和民族的使命!扒(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說明蘇武把國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表現(xiàn)出“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浩然正氣。
在蘇武出使匈奴時,因隨行人參與謀反而被扣押,在危難時他處處維護國家利益與民族尊嚴,既表現(xiàn)了對匈奴的修好之愿,也不愿意“屈節(jié)辱命”,對衛(wèi)律的勸降從容處之,甚至以自刎來避免受辱。即使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仍沒有屈服,憑借頑強的意志和信念,仍念念不忘自己的使者身份。通過這些描寫,塑造了一個愛國者的光輝形象。
2、復習歸納史書的形式
編年體: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記載史事的史書。
例:《春秋》(孔子)——最早的編年體史書。
《左傳》(左丘明)
《資治通鑒》(司馬光)
國別體:以國家為編排順序記載史事的史書。
例:《國語》——第一部國別體史書
《戰(zhàn)國策》(劉向)
紀傳體:以為人物立傳記的方式記敘史實的史書。
例:《史記》(司馬遷)——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漢書》(班固)——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后漢書》(范曄)——紀傳體斷代史。
二、文言基礎知識集約
1、給加點的字注音
、偕赃w至栘中廄(jiù)監(jiān)。
②數(shù)(shuò)通使相窺(kuī)觀。
③漢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
、芗戎列倥,置幣遺(wèi )單于。
⑤后隨浞野侯沒(mò)胡中。
、揸幭嗯c謀,劫單于母閼氏(yānzhī )歸漢。
、咧脽(yūn)火,覆武其上。(附:此課本注音“yún”錯誤)
、鄵肀姅(shù)萬,馬畜(chù)彌山。
、崮酸阄浔焙I蠠o人處,使牧羝(dī )。
2、通假字
、俨活櫠髁x,畔主背親畔:通“叛”,背叛。
②與旃毛并咽之旃:通“氈”,毛織品。
、劬蛞笆笕ゲ輰嵍持ィ和ā皬l(jǔ)”,收藏。
、芸兆钥嗤鋈酥赝觯和ā盁o”,沒有。
、菪帕x安所見乎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
⑥法令亡常亡:通“無”,沒有。另: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亡:通“無”,沒有。
⑦武父子亡功德亡:通“無”,沒有。
、嘁蚱抡瘩疲c武決去衿:通“襟”,衣襟。決:通“訣”,訣別。
、崆耙越导拔锕室裕和ā耙选,已經(jīng)。
、馀c武決去決:通“訣”。
3、古今異義
、贊h亦留之以相當古義:抵押。今義:正在(某時某地)。
、诮詾楸菹滤删凸帕x:提拔。今義:業(yè)績。
、畚艺扇诵幸。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苡虼藭r降武。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于所以。
、莳氂信芏斯帕x: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耷冶菹麓呵锔吖帕x:年紀。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⑦武等實在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嗌赃w至栘中廄監(jiān)古義:漸漸。今義:稍微。
、峒戎列倥,置幣遺單于古義:送給。今義:丟失、落下。
、鈺椡跖c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古義:正當、適逢。今義:聚會、集合。
4、詞類活用
、僖鈩佑梅
單于壯其節(jié)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壯。
誠甘樂之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
、谑箘佑梅
(1)欲因此時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動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兩主斗:使動用法,使……爭斗。
(4)單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動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勖~活用
(1)天雨雪雨:名詞做動詞,下。
(2)羝乳乃得歸乳:名詞做動詞,生子。
(3)杖漢節(jié)牧羊杖:名詞做動詞,拄著。
(4)武能網(wǎng)紡繳,檠弓弩網(wǎng)、檠:名詞做動詞,結(jié)網(wǎng)、用檠矯正弓弩。
(5)惠等哭,輿歸營輿:名詞做動詞,抬。
(6)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詞做狀語,向上。
5、特殊句式
、俚怪镁
(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送留在者漢匈奴使”。
(2)為降虜于蠻夷。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于蠻夷為降虜”。
(3)何以女為見。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見女為”
(4)子卿尚復誰為乎。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子卿尚復為誰乎”。
(5)何以復加。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復加”。
、谂袛嗑
(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漢所望也。
(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郾粍泳
(1)見犯乃死,重負國
(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3)皆為陛下所成就
三、藝術(shù)手法
《蘇武傳》是《漢書》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記述了蘇武出使匈奴,面對威脅利誘堅守節(jié)操,歷盡艱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跡,生動刻畫了一個“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愛國志士的光輝形象。
班固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藝術(shù)才華絕不遜于司馬遷,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第二部分,探究分析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問題探究】
(一)本文在刻畫各種人物特別是傳主的性格特征上,用什么寫作方法?
1、學生討論:文章如何從環(huán)境及細節(jié)描寫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的?
【參考答案】為了表現(xiàn)蘇武的性格、氣節(jié)及始終不渝的愛國精神,文章在記“行”時又著力于環(huán)境及細節(jié)的描寫。蘇武出使匈奴,因突發(fā)事變,被扣幽禁。在他的周圍,有操生殺予奪之權(quán)的單于和衛(wèi)律的屠刀,有貪生怕死的副使張勝的屈降,有曾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聲淚俱下的勸降。而冰天雪地廩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蘇武更是被置之死地。這些典型環(huán)境,把蘇武這個人物推到了矛盾斗爭的風口浪尖上,讓人物一展風采。作者又通過一些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了蘇武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如蘇武自刺一節(jié),被置于地坎溫火之上,“蹈背出血,氣絕復蘇”,充滿悲壯色彩。而周圍人的反應是“衛(wèi)律驚,自抱持武”“惠等哭,輿歸營”“單于壯其節(jié)”。這一驚、一哭、一壯的細節(jié)描寫充分襯托出蘇武的錚錚鐵骨及高尚情操。又如寫蘇武被幽禁在大窖中,“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等。文章語言千錘百煉,儉省精凈,刻畫人物入骨三分,將史家筆法與文學語言較好地結(jié)合起來。
2、學生討論:文章并不具體描述蘇武的每一事跡,而是有詳有略,比如文章對衛(wèi)律和李陵勸降的部分就描寫得特別詳細,為什么作者要這樣處理,用意是什么?
【參考答案】衛(wèi)律和李陵對蘇武的勸降是最能表現(xiàn)蘇武的氣節(jié)的,所謂“真金不怕火煉”,面對威逼利誘,面對死亡威脅,多少所謂的英雄好漢都經(jīng)受不住考驗而變節(jié)投降,唯有蘇武始終信念如磐石般堅定,寧死不屈,忠貞不渝。
3、學生仔細研讀衛(wèi)律和李陵對蘇武的勸降這部分內(nèi)容。
①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個性化的語言。
、趯W生分別總結(jié)衛(wèi)律、李陵的性格特征,再次感受蘇武的人格魅力。(分組討論、探究)
衛(wèi)律:傲慢自大、陰險狡詐,是個賣國求榮的小人。
李陵:李陵和衛(wèi)律不一樣,他不是徹底的賣國之人。他對漢朝還有感情,對自己叛國的行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夠堅定,對國家不夠忠誠,因為一己之私背叛祖國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說明這個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堅定。
4、文章里個性鮮明的各種人物對蘇武也起了對比映襯的作用,請同學們把文章里各種人物的性格和蘇武作一個對比,看看他們的映襯分別凸現(xiàn)了蘇武怎樣的性格特征。
(1)張勝:糊涂地幫助了緱王的謀反,事情敗露后又經(jīng)受不住考驗,叛變投降。
蘇武:清醒地認識到使節(jié)行為不當會引起兩國紛爭,欲以死息禍;面對匈奴的勸降始終保持著可貴的民族氣節(jié)。
(2)衛(wèi)律:賣國求榮,陰險狡詐,氣焰囂張,不可一世
蘇武:為國效命,忠貞不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氣,光明磊落
(3)李陵:為一己之私而叛國,懦弱,意志不堅,矛盾,痛苦
蘇武:以國家的利益為先,忠貞不渝,堅韌不拔,無怨無悔
5、學生初步總結(jié)蘇武的人物性格。
忠君愛國、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忠貞不渝、堅韌不拔(答案不限)
6、教師小結(jié):
在各種人物的對比映襯下,我們看到了一個豐滿立體的蘇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識,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對威逼利誘堅貞不二,長達十九年守節(jié)的堅韌不拔。蘇武的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對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攝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
(二)學生總結(jié)文章塑造人物的藝術(shù)手法。
1、結(jié)構(gòu)體現(xiàn)出作者精于剪裁、善于布局的特點。
作者始終圍繞蘇武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jié)落筆。蘇武的一生經(jīng)歷共有八十余年,但班固只截取他出使羈留匈奴的十九年生活。在這十九年中,又只選取了幾個典型場面作濃墨重彩的描繪,如兩次自戮、幽禁斷食、北海牧羊、李陵勸降等等。這幾個場景中,隨著人物經(jīng)受一次次考驗,其精神境界不斷得到升華。
2、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對比、反襯的寫作手法。
在蘇武這個具有堅定的民族氣節(jié)的人物形象周圍,環(huán)繞著一批屈節(jié)仕敵的投降者,如衛(wèi)律、張勝、李陵等等。他們當中,有的還數(shù)次易節(jié),這種出爾反爾、反復無常的態(tài)度更鮮明地襯托出蘇武持志如一、堅貞不移的高貴品質(zhì)。衛(wèi)律勸降張勝和蘇武時,采用了同樣的威脅手段:舉劍欲擊。面對生死存亡的考驗,張勝請降,而“武不動”;面對榮華富貴的誘惑,衛(wèi)律自以為得計,而“武不應”。同樣是家庭慘遭不幸,皇上不明,臣下深受冤屈,李陵絕望了,蘇武卻仍然一片赤誠。正是在這層的襯托下,蘇武的形象才顯得格外高大。
3、對人物語言的逼真敘寫。
出場人物的語言基本上做到了畢肖其人,而且隨著環(huán)境、情勢的不同,人物的口氣也在發(fā)生
變化,這特別表現(xiàn)在兩次勸降的描寫上。面對自己所憎恨的衛(wèi)律的無恥勸降,蘇武的回答義
正詞嚴,語氣極為激昂,罵得可謂是酣暢淋漓!而面對老友李陵的勸降,蘇武的回答卻變得誠懇委婉,柔中有剛,簡短的言辭包含著不容置疑的決心,致使李陵因自愧而泣下沾襟。這兩段截然不同的回答,完全符合蘇武和衛(wèi)律、李陵二人的關系。同是勸降,衛(wèi)律的語言粗俗而直露,李陵的勸降卻是推心置腹,設身處地,娓娓動聽。李陵勸降時層層進逼,從聲名存沒、家庭安危、人生苦樂到皇帝恩寵,一一加以否定,極具說服力,恰與衛(wèi)律形成鮮明的對比。
班固的史筆,雖被范曄稱之為“不激詭,不抑抗,贍而不穢,詳而得體,使讀之者亹亹(形容勤勉不倦)而不厭(《后漢書·班固傳》),但其大部分篇章,與司馬遷充滿激情的敘寫比較起來,總顯得有點“質(zhì)木無文”,《蘇武傳》則較好地克服了文學性不強的弱點,成功地塑造了蘇武這位忠君愛國之士的高大形象,而且也影響了其他文學形式,如戲劇、詩歌。《蘇武傳》的蘇李訣別、鴻雁傳書等情節(jié),早已成為典故,被后來的文學作品反復引用,其影響之大、之廣,在《漢書》中首屈一指。
(三)蘇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兩度要自殺,后來又想方設法要活下去。這是否矛盾?
【明確】并不矛盾。蘇武在胡地以維護國家民族尊嚴作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為準則。我們不難明白,匈奴對蘇武等人的勸降實際上是匈奴與漢朝的一次對峙,關乎國家尊嚴、民族氣節(jié)。事發(fā)時他已經(jīng)意識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重負國”是因為事先沒有發(fā)現(xiàn)副使張勝的陰謀而導致禍及國家,蘇武意識到,一旦被匈奴審訊,就會給國家?guī)硇呷瑁砸詺⒁员苊馐軐。后來,在審訊時被衛(wèi)律威逼利誘,他在說完一番大義凜然的話后引刀自刺,一是以行動表示堅決不投降的決心,二是要為國家雪恥。匈奴明白了蘇武的決心,知道威權(quán)、富貴無法征服他,便要以摧毀蘇武肉體的方式來征服其意志。所以蘇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以前的求死而變成以后的求生,他要在各種艱難困苦中堅強地活下去,但活的前提與支柱依然是漢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從全文看來,蘇武將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慮的是漢朝的榮譽與利益,所以在局勢變化的情況下,他的對抗方式也在發(fā)生著變化。
四、布置作業(yè)
請課外搜集愛國的名言警句10條,事例10個,準備交流。
【附】關于氣節(jié)的名句
(1)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2)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3)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論語·衛(wèi)靈公》)
(4)寧為玉碎,為為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5)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賜蕭禹》)
(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7)名節(jié)重泰山,利欲輕鴻毛的。(于謙《無題》)
(8)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
(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的。(司馬遷《報任安書》)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鄭燮《題畫·竹石》)
板書設計:
漢匈矛盾,蘇武出使(開端)
因事被扣,衛(wèi)律協(xié)降(發(fā)展)
蘇武傳放牧北海,李陵勸降(高潮)
民族氣節(jié),感天動地。忠貞精神,千載長存
匈漢和親,白發(fā)歸來(結(jié)局)
高中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了解作家作品及相關史實。
2.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3.能從細節(jié)入手,探究人物內(nèi)心世界。
4.樹立正確的讀史觀,一分為二地評論歷史人物。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句知識。2.細節(jié)入手,進行人物性格分析。
教學難點:
學習一分為二地評論歷史人物
教學設想:
1.安排3-4課時;2.結(jié)合相關史料和資料,分析評價人物。
教學步驟:
準備與預習:
1、查找資料,熟悉下列成語故事:
約法三章、破釜沉舟、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楚河漢界、四面楚歌
2、查找資料,設計一張楚漢相爭的時間表。
3、依據(jù)注解,疏通文字,并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列出項羽和劉邦兩大陣營里對應的人物。
陣營主帥謀士武士內(nèi)奸
漢劉邦張良樊噲曹無傷
楚項羽范增項莊項伯
4、你對英雄是怎樣理解的?項羽和劉邦兩大陣營里的人物哪些是你心目中的英雄?
第1-2課時
教學要點:了解作家作品,積累文言知識,泛讀課文,疏通文字。
一、導入
楚漢相爭曾讓多少英雄豪杰仁人志士扼腕嘆息,又留給后人多少思考和啟迪!垓下之圍,項羽至死還在抱怨上天不公,說“此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殊不知,其實早在鴻門宴上,就有人預言他日后必敗無疑。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楚漢相爭的第一個回合──《鴻門宴》。
三、司馬遷和《史記》
司馬遷,字子長。夏陽(現(xiàn)在陜西省韓城)人。西漢(朝代)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其父司馬談是漢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書,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歷法的官職)。司馬遷生于龍門,年十歲誦古文,二十歲外出考察,足跡遍南北。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下獄受腐刑。出獄后任中書令,發(fā)奮著書,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記》。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后稱《史記》,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
下列詩句中哪一句是評價司馬遷的?
1)志潔行廉,愛國忠君真氣節(jié);辭微旨遠,經(jīng)天緯地大詩篇。(屈原)
2)翁去八百載,醉鄉(xiāng)猶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歐陽修)
3)剛直不阿,留得正氣沖霄漢;幽愁發(fā)憤,著成信史照塵寰。(司馬遷)
4)世上瘡痍,詩中圣哲;人間疾苦,筆底波瀾。(杜甫)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三千多年的歷史。全書130篇,包括12篇本紀,30篇世家,70篇列傳,10篇表,8篇書。本紀記帝王,世家述諸侯,列傳敘人臣,書記禮、樂、音律等。并通過它們之間的相互配合和補充而形成嚴謹完整的體系,完成了新型歷史著作體制──“紀傳體”的創(chuàng)造,從而達到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報任安書》)的目的。劉向等人都認為此書"善敘事理,辯而不華,質(zhì)而不俚"。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四、了解背景,梳理情節(jié):
1、項羽一生三個關鍵性事件:了解鴻門宴的前因后果
項羽的江東起義與巨鹿之戰(zhàn)的輝煌;
項羽入關與鴻門之宴的遺恨;
項羽的垓下之圍與烏江自刎的悲壯
2、設計一張楚漢相爭時間表
3、課文寫了哪些故事情節(jié)?你覺得最精彩的地方是哪里?
事件過程項羽一方的活動劉邦一方的活動
宴會前(打不打)亞父定計、項伯夜訪無傷告密、劉邦求策
宴會中(殺不殺)范增舉玉、項莊舞劍、項伯翼蔽、項羽不應劉邦謝罪、張良召噲、樊噲闖帳、
宴會后(追不追)項王受璧、范增憤罵沛公脫逃、張良留謝、劉邦鋤奸
精彩片段賞析:三起三落,情節(jié)張弛有效,波瀾起伏。
4、你認為哪個情節(jié)是項羽失敗的關鍵所在,而哪個情節(jié)決定了劉邦的勝利?
[討論:引向人物性格,明確在情節(jié)中展開人物的刻畫。]
第三、四課時
教學要點:學會一分為二地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了解性格對命運、事業(yè)、歷史的影響。
預習:搜集項羽、劉邦鴻門宴前后的細節(jié)表現(xiàn),用四字詞語概括,并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解讀項羽:
根據(jù)以下細節(jié),探究項羽內(nèi)心世界:
(1)無傷告密,項羽大怒:既然楚懷王與諸將有約,“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劉邦就是“王關中”也并未背約,項羽為什么勃然大怒?從“怒”字,可以見出項羽怎樣的性格?
(2)項伯勸說,項羽許諾:既然已經(jīng)傳令“饗士卒”,擊沛公,為什么項伯一席話又讓他改變了主意?
(3)劉邦道歉,項羽告白:項伯聽了劉邦假惺惺地賠禮道歉后,說“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有人以此贊揚項羽坦蕩磊落的胸襟,也有人嘲笑他愚不可及,請談談你的看法。
(4)項羽留飲,位分尊卑:從鴻門宴的座位安排,我們可以看出什么?
(5)范增示意,項羽默然: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但“項王默然不應”。這是因為項羽剛愎自用的個性使然,還是他覺得此時還不能殺劉邦,或者還另有原因?
(6)樊噲闖帳,項羽嘉許:樊噲闖營,可謂無禮,可是項羽不但沒有惱怒,反而稱之為“壯士”,賜酒賜食賜座,聽了樊噲的指責,也“默然不應”。項羽當時的心理是怎樣的?請想象描述。
(7)劉邦送禮,項羽受璧:我們從范增和項羽對劉邦禮品的處置方式不同上看到了什么?
二、解讀劉邦:
1、看看劉邦的兩種表情:項伯來訪,劉邦大驚,張良追問,沛公默然。這是兩種很有意思的表情。試揣摩劉邦的心情。
2、聽聽劉邦的兩類稱呼:稱項伯為“伯”,稱項羽為“將軍”,稱張良為“君”、“公”,在項羽面前稱自己為“臣”。這里有什么講究嗎?
3、想想劉邦在兩個場合的提問:劉邦在張良告知項羽第二天要來攻打的時候,兩次問張良“為之奈何?”在借故離開宴席時問樊噲“為之奈何”?這兩次提問獲得了怎樣的結(jié)果?
4、談談劉邦的兩個決定:一是決定第二天一早向項羽當面致歉,二是決定在劍拔弩張的時刻不辭而別。請從時機把握和準備事項等方面評述劉邦的兩個決定。
三、項劉比較:兩個各具風采、各有歸宿的英雄
1、關于出身和志向:
出身:項羽祖父項燕是戰(zhàn)國末年楚國名將,為秦將王翦所殺,所以項羽是一個世代簪纓的.貴族軍人,一個國恨家仇刻骨銘心的報仇使者,他反秦的目的就是希望回到四分五裂的戰(zhàn)國局面,所以推翻秦后他就迫不及待得分封諸侯。
劉邦出身農(nóng)家,卻不事稼穡,很會耍些流氓無賴的伎倆,有人稱之為“一個白手起家的惡棍”
志向:
秦始皇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绷貉谄淇冢唬骸拔阃,族矣!”梁以此奇籍。
高祖常徭咸陽,縱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2、關于用人與團隊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結(jié)合下面材料,說說劉項二人的用人標準、團隊建設與事業(yè)成敗的關系。
①“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擒也!保ā妒酚洝8咦姹炯o》)
、凇绊椡醪荒苄湃耍渌螑郏侵T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保ā妒酚。陳丞相世家》)
3、項羽的性格與處事;
有人說項羽雄武蓋世但又缺乏政治遠見、為人光明正大但又缺乏城府、講究規(guī)則但又不會機變、仁而愛士但又任人唯親、愛惜榮譽但又為人不忍、耿直坦率但又優(yōu)柔寡斷、生性暴戾但又兒女情長。。。。。。請結(jié)合相關材料,有選擇地完成下列活動。
(1)如果認同上述評價,請你從《鴻門宴》或相關資料中找到例證。
(2)你如果要補充上述評價,請按評價的格式概括。
(3)如果你對上述評價有質(zhì)疑,請列舉理由。
4、劉邦的性格與處事:
有人說劉邦出身無賴流氓,楚漢相爭是流氓與貴族的較量;也有人說劉邦具有雄才大略,是政治家,楚漢相爭是政治對軍事的勝利。你覺得有道理嗎?
5、性格與命運:
劉項的功業(yè)相反,成敗各異,固然因素很多,但兩人的性格不同,跟他們的人生命運大有關聯(lián)。誦讀下面詩歌,聯(lián)系作詩時的處境,感受兩個英雄的不同心境。
垓下歌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風歌劉邦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四、應用與拓展:
1、宋人錢舜詩曰:“鴻門若遂樽前計,又一商君又一秦!彼J為鴻門宴上項羽假如聽從范增的計謀,項羽可能成為秦始皇第二。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2、假如當初項羽聽從烏江亭長的勸說,楚漢相爭的歷史將會是怎樣的結(jié)局?請結(jié)合下面兩首詩來推斷想象。
杜牧《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王安石《烏江亭》: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3、參看歷史人物相關評價,完成你的人物品評:
李清照《詠項羽》: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毛澤東《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1949.4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⒕猃埍P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注:江東,自漢至隋唐稱自安徽蕪湖以下的長江下游南岸地區(qū)為江東。]
司馬遷對項羽的評價:
……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急,不可勝數(shù)。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襲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
……自矜功伐,奮其斯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悟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作者是把項羽當作悲劇英雄來寫的,他一方面號稱“西楚霸王”,另一方面由于自矜功伐而致“烏江自刎”的悲劇。既有贊嘆,又有惋惜。
4、設計一個300字左右的劇本片段。如:鴻門宴、垓下之圍等等。
【高中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秦腔》教案08-29
高中語文《勸學》教案03-01
高中語文《哈姆雷特》教案02-14
高中語文教案02-16
高中語文《神奇的極光》教案10-07
勸學高中語文教案03-20
高中語文《哀江南》教案06-20
高中語文教案范文10-06
《神奇的極光》高中語文教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