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博物館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甘肅省博物館觀后感(通用17篇)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體會呢?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甘肅省博物館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甘肅省博物館觀后感 1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甘肅博大精深的歷史和文物,甘肅省博物館是免費開放的,有"甘肅彩陶"展廳展廳展示有大地灣文化、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及青銅時代諸文化彩陶,其中寬帶紋三足彩陶缽、人頭形器口彩陶瓶和大地灣地畫等引人關(guān)注。
"甘肅絲綢之路文明"展廳
集中展示了420余件系統(tǒng)反映古絲綢之路的文物,包括北方草原文化青銅器、銅奔馬及儀仗隊、漢唐絲織品、佛教造像、金銀器、唐三彩、元青花等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chǎn)。
"甘肅古生物化石"展廳
以地球生命演化史為主線,陳列展出了大量甘肅境內(nèi)發(fā)現(xiàn)的古生物化石標本,包括地球廳、海洋動物廳、恐龍廳,黃河古象廳四個分展廳。分別介紹了地球與生命進化和地質(zhì)時期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發(fā)現(xiàn)的各類古生物化石,以及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和相關(guān)知識。
館藏文物
博物館收藏有歷史文物、近現(xiàn)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標本約35萬余件。館藏彩陶、漢代簡牘、文書、漢唐絲綢之路珍品、佛教藝術(shù)萃寶最為突出。自建館以來,通過考古發(fā)掘、征集和捐贈獲得歷史文物藏品82000余件,精品的歷史文物有。
珍貴的絲麻織品,經(jīng)卷文書,木、漆、銅器,彩陶,大量的漢簡、長城文物,還有包括馳名中外的銅奔馬在內(nèi)的銅車馬群及木車馬,金銀舍利棺,西夏文本及文物,天梯山石窟造像。
走進博物館,腳下仿佛是時空的穿越,遙古的生物慢慢浮現(xiàn)了眼前,掙扎在泥潭中黃河象,慢慢閉上眼睛的額大型食草恐龍,珍貴的歷史出現(xiàn)在了眼前,張騫通西域,霍去病征西,列隊威嚴的銅奔馬車隊,甘肅境內(nèi)一列列的車隊把一批批彌足珍貴的文物拉近博物館的繁忙景象。
步行的幾十分鐘內(nèi),滿滿的了解了西北的歷史,古生物,天文,地理,地質(zhì)地貌發(fā)展,一下子就植入了心底的最深處。凝神屏氣的參觀,心靈的`強烈震撼,尤其是看到中國旅游業(yè)的標志“馬踏飛燕”的原件,更是讓靈魂再次震顫。
靜靜的不敢呼吸,怕吵醒了沉睡的將士,輕輕的離開,不忍驚醒飛翼恐龍寶寶美夢。一場參觀,足以對西北的歷史濃縮再懷念想。
甘肅省博物館觀后感 2
剛進展廳就看到“甘肅絲綢之路文明”幾個大字,我非常興奮,情不自禁就邁開步子往里走。因為以前就非常向往走絲綢之路,之后也跟著司英春老師學習了有關(guān)絲綢之路的歷史。司老師也提到她當時在“甘肅省博物館”的所見,還帶著我們一起畫了漢磚,所以在進入博物館之后,有一種再回顧學習的感覺。
進入博物館內(nèi)看到的展品大多是東漢,西漢的文物?粗@些文物,不僅僅被它們外形的大氣、敦厚所吸引,更吸引我的還是文物上面刻畫出或者展現(xiàn)出的生活的氣息。
其中有一個漢代的“絹底平繡人像”,畫面展現(xiàn)的是一個男人與一個女人在對話。男人上身向后傾,面帶微笑雙手向下前方托出,女子微胖,同樣面帶微笑左手叉腰,右手指向男人。兩人的形態(tài)仿佛是在跳舞,細看還能看到女子有著長長的眼睫毛。各種細節(jié)都展現(xiàn)出漢代當時的文明,能夠絹秀在布藝上,就又表現(xiàn)出當時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與2000多年后的我們所向往的是一致的。我在這副畫前我駐足了很久,越看又覺得有意思,越看越也覺得他們離我們并不遠。
再有是“馬踏飛燕”這件文物,也是甘肅省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這一次見到真實的物品,比在書上看到的親切多了,它實實在在的在我面前,仿佛是一段可以觸碰的歷史。當我從正前方觀察它的時候,突然能理解馬踏到飛燕時的感受,它為什么要張大嘴巴,為什么尾巴要翹的高高的,這些都不專家科學的力學之類的解釋可以解釋的。
從博物館出來,我還意猶未盡,跟同伴約好回北京再去國博,再好好的去會一會“情人”們!
甘肅省博物館觀后感 3
超市的公交IC卡的充值終端一直在升級中,不得不徒步去很遠的華潤萬家一層充值中心。
大街上的人真多,這是我來到蘭州,一直存在的印象,到這個清明節(jié),滿一年,真快!
我思故我在,穿梭在人群中,我一直在想,自己存在的價值,是我現(xiàn)在的工作嗎?是我依賴于工作,還是工作依賴于我?假如我丟了工作,又該往何處。
昨天,去省博物館參觀了一圈,有悠長的茶馬古道,先進的齊家文化,艱苦的'紅色甘肅,更有恐龍時代,早期人類的遺跡。遺憾的是,沒有看到鎮(zhèn)館之寶——銅奔馬。
甘肅省博物館,從入口到出口,似乎穿越遠古,穿越未來。宇宙走過了138。2億年,而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誕生于46億年前,恐龍時代和人類文明只不過是一小段而已,中華文明更不過上下五千年,人的壽命,以現(xiàn)在樂觀看,只是百年,彈指一揮間。
歷史的沉淀,才讓一段文明影響深遠。悠悠百年,真正付出的人,名垂千古。
甘肅省博物館觀后感 4
去年冬天,在機緣巧合之下去了甘肅省博物館。這也是我第一次去歷史類的博物館。我們一行人剛到博物館的時候,首先看到的是籠罩在夕陽余暉下的莊嚴肅穆的博物館大樓。博物館可以參觀的有三層樓,包括了絲綢之路文明展、甘肅彩陶展、甘肅佛教藝術(shù)展等多個展廳。游覽的時候我們沒有請博物館解說員,我們咨詢的語音講解自助服務后來也無疾而終。但后來有幸蹭到其他講解員的解說,確實有不錯的效果。
蘭州,作為古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城市,曾經(jīng)也是盛極一時。從精湛的馬踏飛燕、色彩艷麗的玻璃蓮花托展中似乎可以窺見一二;館中魏晉豐富的壁畫墓磚向后人生動的展示著當時人民的田園生活和家居生活;形象逼真的彩繪泥俑透露著當時社會的人情風貌和精湛卓越的手工技巧。
在游覽完博物館后,不禁感嘆,博物館真是一個集娛樂教育于一體的公共服務機構(gòu)。相比學校教育,參觀博物館的第一感覺是自由,沒有固定的參觀順序,沒有一成不變的說教,可以自由的徜徉在與歷史的對話中,并且在參觀博物館的過程中,沒有課業(yè)壓力,參觀什么藏品全憑興趣愛好。所以這一整個過程完全是美與知識的享受。
我們一直在說“文化自信”!拔幕孕拧睆哪睦飦?來自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博物館的藏品無一不向我們展示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參觀博物館既是尋根尋源的的探索,也是傳承發(fā)展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歷程。
博物館教育是對歷史的探尋、文化的傳承,對于青少年來說更是一種情感的熏陶。比起學校教育,博物館教育有許多優(yōu)勢。
首先博物館教育打破了學校教育資源的局限,以實物為媒介,能創(chuàng)設出更加直觀和真實的教育情景,用強烈的視覺沖突來增強學生對文化的理解和感受。比起傳統(tǒng)課堂上的說教,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探索,更加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力思維的發(fā)展。
其次,博物館課程更具綜合性,既有對歷史的探尋,也有美與情感的享受。這就對于分科課程來說,更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
最后,博物館教育方式更加靈活,可以由工作人員講解,可以講解加動手制作,也可以模擬實地考察。多樣的教育方式既能增加學生的興趣,也使中華文化在傳承中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
甘肅省博物館觀后感 5
早上八點多,我和我的同桌從我們的住處出發(fā),也就是蘭州市城關(guān)區(qū)慶陽路附近,前往位于蘭州市七里河區(qū)的甘肅省博物館。兩地相距六公里左右,我們本來打算步行過去的,考慮到博物館九點就開門了,再加上我同桌的朋友中午過來,我們就選擇坐公交過去,這樣就會有更多的時間來參觀博物館。
于是,我們坐上了31路公交車,也許是因為早上八點多,時間有點早,又或許是由于蘭州人少,一路上,整個公交的座位都沒坐滿,根本就不用考慮讓座問題。我事先查過騰訊地圖,上面顯示30分鐘到達目的地。然而事實上,我們只花了10分鐘就抵達甘肅省博物館了。我們拿證件領取門票后就進到館里了。
博物館一層未設置展廳,我們用手機拍下展廳示意圖,發(fā)現(xiàn)整個博物館面對參觀者開放了7個展廳,第二層有三個展廳,分別是紅色甘肅、絲綢之路文明展、古生物化石展,這三個展廳各有特色,展品豐富多彩,讓人眼花繚亂。第三層有四個展廳,它們是黃河古象廳、恐龍展廳、甘肅彩陶展、甘肅佛教藝術(shù)展。
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甘肅彩陶展廳,這個展廳的數(shù)字博物館做得很好,數(shù)字化、可視化、可觸摸、可創(chuàng)作,吸引了很多大朋友、小朋友,可以說是比較人性化的、接地氣的。因為傳統(tǒng)的博物館是大家只能看,而且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不可能讓人去觸摸、更別提創(chuàng)作了。如今,將數(shù)字技術(shù)運用到博物館,不僅讓人能夠360全方位地欣賞展品,還能讓人進行再創(chuàng)作。還有,有些展品旁邊放置了二維碼,只要掃一掃就可以聽解說,等等。
就像彩陶,上面的花紋就是我繪制的。由于人們可以進行再創(chuàng)作,參觀者完成后會有一種成就感,對展品的印象也會更加深刻,這是非常棒的。還有,恐龍展廳里有一個展品可以觸摸,旁邊寫著“摸一摸,沾點龍氣,會更幸運!”這也是很接地氣的,贏得很多參觀者的好評。
此外,甘肅省博物館內(nèi)還設置了博物館書店和咖啡廳,以及博物館紀念品專賣店,有效地利用了博物館資源,值得稱贊。
由于我同桌的朋友要來,我們要趕去接她,在博物館參觀的時間只有2個多小時,但我真的感覺非常震撼——有視覺的震撼,也有心靈的震撼。我想,如果時間允許,我能待上一天,慢慢去欣賞那些展品,以便更好地體會我們的先輩們的智慧,去聯(lián)想他們是如何生活、學習和工作的。
甘肅省博物館,下次再見!
甘肅省博物館觀后感 6
曾有過一次去甘肅省蘭州出差的機會,這是一座有歷史文化的省會城市。由于早就聽聞甘肅省博物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藏品價值連城。所以,在業(yè)務之外,便擠出時間參觀了這個心中向往已久的殿堂,也有幸在這里領略到齊家文化精髓。
位于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qū)西津西路3號的甘肅省博物館,離中山橋不遠,走一段路便到了。甘肅省博物館收藏藏品繁多,有歷史文物、近現(xiàn)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標本約35萬余件。在這里,我看到了馬踏飛燕這件鎮(zhèn)館之物。而心儀已久的齊家文化中的彩陶也能在這里看到。
在甘肅省博物館被,有一項展品是十分珍貴,且覺有十分高的學術(shù)和藝術(shù)價值的,這就是遠古時期的陶器。屬于齊家文化的范疇陶器,紋飾十分艷麗多姿,美輪美奐。
齊家文化是以中國甘肅為中心地區(qū)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因在齊家坪發(fā)現(xiàn)遺址而得名。時間跨度約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600年的齊家文化,是黃河上游地區(qū)一支具有特殊價值的考古學文化。
齊家文化的陶器以黃色陶器為主,且有刻創(chuàng)紋路,并常有繩紋。特色非常鮮明。主要是泥質(zhì)紅陶和夾砂紅褐陶,一些器物的表面施以白色陶衣。
齊家文化的陶器基本是素面的,也有少量彩陶,繪以菱形、網(wǎng)格、三角、水波和蝶形花紋,線條簡化而流暢。
器物造型以平底器為主,三足器和圈足器較少。介紹人員向我們介紹了一個典型器物,就一個三足器。齊家文化的.陶工善于用粘土捏制各種人頭造型和動物塑像,人頭長頸圓頰,雙眼仰望;動物有馬、羊或狗等,形體小巧生動。
通過這次參觀,使筆者對齊家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筆者也驚嘆,數(shù)千年前的人類有著非常高的智慧,能創(chuàng)造出如此美麗的陶器。
甘肅省博物館觀后感 7
寒假,我參加了小精靈姐姐的冬令營活動。
第二天,我們?nèi)チ烁拭C博物館。剛一下車,一陣凜冽的寒風直吹臉龐,映入眼簾的甘肅博物館那雄偉壯觀的建筑,淡褐色的大理石墻壁,讓人感到一股濃厚的人文氣息。定睛一看,鐫刻著“甘肅省博物館”六個字的大理石熠熠閃光。
進入博物館,我們看見一個青銅館屹立在眼前。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古人的手真巧啊!看,那只刻著饕餮紋的酒杯極其精美。那只饕餮用貪婪的目光看著我們,好像要把我們活吞了一般。再看看那只獨角獸,它的角指向前方,眼里似乎有一團火焰在燃燒,讓人不寒而栗。再走進去,我們看到了甘肅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青銅馬,只見那匹馬神情專注地注視著前方,它的腿如同閃電一樣飛速地奔騰,腳下還踩著一只跟朱雀似的飛禽。它張著嘴,好像要一嘶長鳴?粗@匹馬,我不禁想起了辛棄疾的“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我們還去了佛像館。一進館內(nèi),就看見一尊地藏王坐在眼前,他眉毛舒展,咧著嘴,對著我們微笑。他旁邊的小跟班雖然沒有鮮明的神態(tài),但也栩栩如生。
臨近中午,我們才離開博物館。這次博物館之行,讓我學到了不少知識,也讓我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甘肅省博物館觀后感 8
期末考完畢后,我邁入了暑期。暑假期間,我參觀了甘肅省蘭州七里河區(qū)的甘肅省博物館。
下了的士,一陣輕風便輕拂臉孔,盡收眼底的便是那高大雄偉的甘肅省博物館。淺褐色的天然大理石墻面,令人覺得到一股濃濃文化藝術(shù)氣場。定睛一看,甘肅省博物館六個粗字刻寫在熠熠閃光的天然大理石碑。
在樓邊留了影以后,我也滿懷極其興奮的情緒走入了服務廳。
服務廳寬闊而視線寬闊,又不感覺簡單,給人一種簡易淡雅的覺得。上二樓,進到的第一個展覽廳,展覽的展覽品全是相關(guān)絲綢之路的。在這兒,國防及文化,被分為了2個展示區(qū)。
在國防展示區(qū)中,我看到了古時候被造出來的弩機、箭。她們?nèi)匀皇怯⒆孙S爽風采依舊。這種舊物件,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時間,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睢陽造箭,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額濟納旗渠候?qū)m出土文物。
然后我又進入了詳細介紹文絲綢之路化與歷史時間的`一角。我對古代樂器最很感興趣。在其中最具備象征性的便是古琴和豎箜篌。古琴別名綠綺、絲桐、瑤琴,它的音質(zhì)正宗,多是用以背景音樂,但是如今針對古琴既獨特而又繁雜的演奏彈法,可以流暢地彈奏古琴的鼓手早已愈來愈少;而豎箜篌并并不是在我國的古典樂器,是以漫長美索不達米亞的根據(jù)絲綢之路廣為流傳到地區(qū)的,從而能夠看得出,絲綢之路對我國歷史文化的影響是這般之大。
當我們的思緒還滯留在哪神密的絲路花語當中,不經(jīng)意間中間,我又踏入了古生物化石展覽廳,在這兒,我掌握來到古生物化石一共擁有五個十分關(guān)鍵的分階段飛越,那便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一代。在這兒,我親眼看到了霸王龍的英姿颯爽,及其由化石所描述讓我們的一些好久好久之前小故事。最令我驚訝的還是出土文物于甘肅慶陽的大河古象化石,它盡管早就變成了一片遺骸,但那遲到了46億光年的怒吼即便是在這時候因為我聽得一清二楚。
然后,大家又參觀考察了相關(guān)陶器和海洋動物化石的展覽廳,那各種各樣的化石及其陶罐,促使我應接不暇。
鄰近下午,大家離開博物館。此次的甘肅省博物館之旅要我從初中來到許多專業(yè)知識,也要我更為喜愛我的絢麗多彩、美麗的祖國!
甘肅省博物館觀后感 9
博物館座落在蘭州市七里河區(qū),與友誼賓館以馬路相隔,是甘肅省規(guī)模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該館建于1956年,建筑面積2.1萬多平方米,展覽面積1.3萬多平方米。平面呈“工”字型,中間五層,兩翼三層,后為展覽大廳,尾部有圓形講演廳。展覽大廳兩側(cè)有寬4米的回廊,與兩翼相連。建筑由蘇聯(lián)專家設計,風格獨特。
省博物館設有歷史廳、革命文物廳、自然廳、社會主義建設展覽廳,配有文物保管室、漢簡室、文物化驗復制室及搬遷復原的嘉峪關(guān)魏晉墓畫;娟惲杏小陡拭C歷史文物》、《嘉峪關(guān)魏晉壁畫墓》、《黃河古象》《甘肅自然富源》及《甘肅革命文物展覽》。
館內(nèi)收藏有豐富多彩、珍奇繁多的各類新石器時代彩陶和石窟藝術(shù)珍寶,展示出甘肅歷時7000-3000多年彩陶發(fā)展體系。珍貴的絲麻織品,經(jīng)卷文書,木、漆、銅器,大量的漢簡、長城文物,還有包括馳名中外的銅奔馬在內(nèi)的銅車馬群及木車馬,金銀舍利棺,西夏文本及文物,天梯山石窟造像、壁畫,既形象再現(xiàn)當年開通、保衛(wèi)“絲綢之路”的情景,亦充分展現(xiàn)了不同歷史時期多民族聚居地區(qū)的`畫面,又是研究我國古代中西交通貿(mào)易往來和文化交流及佛教藝術(shù)的佐證。博物館內(nèi)還保存有一長8米,高4米的黃河古象完整化石的復制品。
甘肅省博物館觀后感 10
甘肅省博物館是中國地方綜合性博物館,位于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qū)西津西路南側(cè)。1956年建,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甘肅科學教育館,1943年改名為國立甘肅科學教育館,1950年改稱西北人民科學館,1956年改為甘肅省博物館。1958年新館建成開放,建筑面積1.8萬多平方米。該館藏品計有自然標本、歷史文物、革命文物和民族文物7.5萬多件,一級藏品110多件,有甘肅彩陶、武威雷臺漢墓出土的世界聞名的銅奔馬和成組車馬俑、漢代醫(yī)方簡、北宋淳化二年(991)《報父母恩重經(jīng)變畫》等。
自然標本中珍藏有中國特有動物大熊貓、金絲猴和丹頂鶴等標本。藏品中歷史文物占三分之二。最具特色的是新石器時代各類彩陶、漢代木簡木雕、十六國至唐代的佛教造像、寫經(jīng)等。革命文物有當年紅軍長征遺留下的標語等。該館陳列面積7500多平方米,有5個大型的固定展覽!陡拭C歷史文物》展覽,展出了甘肅境內(nèi)出土歷史文物1500余件,系統(tǒng)地反映甘肅歷史發(fā)展的概況,重點突出甘肅新石器時代的各種文化的彩陶,絲綢之路咽喉要道-河西走廊出土的`漢唐文物,十六國至隋唐佛教藝術(shù)和寫經(jīng)等有關(guān)中西文化交流的實物。《甘肅自然富源》展覽,展出實物、模型1380件,全面介紹了甘肅行政區(qū)劃、人口、民族、交通、氣候、水文、土壤和動物、植物、礦物資源。
《嘉峪關(guān)魏晉壁畫墓》展覽,展出了墓內(nèi)保存的60多幅磚畫!饵S河古象》展覽,展出1973年春在合水縣發(fā)現(xiàn)的黃河劍齒象化石,長8米,高4米,是目前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個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劍齒象遺骸!都t軍長征過甘肅》革命文物展覽,以長征為軸線,通過照片、文獻、實物,介紹長征在甘肅境內(nèi)發(fā)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和革命斗爭。該館單獨或合作編輯出版的重要書刊有《武威漢簡》、《甘肅彩陶》、《武威漢代醫(yī)簡》、《漢簡研究文集》、《炳靈寺石窟》、《紅軍長征過甘肅革命文物》、《淳化閣帖選》、《漢簡書法選》等10多種。
甘肅省博物館觀后感 11
期末考試結(jié)束后,我迎來了暑假。在暑假中我參觀了位于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qū)的甘肅省博物館。
下了出租車,一陣清風便拂過臉龐,映入眼簾的就是那雄偉壯觀的甘肅省博物館。淡褐色的大理石墻壁,讓人感覺到一股濃濃的文化氣息。定睛一看,“甘肅省博物館”六個大字鐫刻在熠熠閃光的大理石碑。
在樓前留了影之后,我就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走進了大廳。
大廳寬敞而視野開闊,又不覺得單調(diào),給人一種簡單素雅的感覺。上了二樓,進入的'第一個展廳,展出的展品都是有關(guān)絲綢之路的。在這里,軍事和文化,被分成了兩個展區(qū)。
在軍事展區(qū)中,我看到了在古代被造出的弩機、箭。他們依然是“英姿不減當年”。這些老古董,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睢陽造箭,它出土于內(nèi)蒙古額濟納旗渠候?qū)m。
接著我又進入了介紹文絲綢之路化與歷史的一角。我對古代樂器最感興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古琴和豎箜篌。古琴又名綠綺、絲桐、瑤琴,它的音色純正,多是用于配樂,可是現(xiàn)在對于古琴既特殊而又復雜的彈奏指法,能夠流暢地演奏古琴的樂手已經(jīng)愈來愈少;而豎箜篌并不是我國的傳統(tǒng)樂器,是從遙遠美索不達米亞的通過絲綢之路流傳到境內(nèi)的,由此可以看出,絲綢之路對我國歷史文化的影響是如此之大。
當我的心思還停留在那神秘的絲路花語之中,不知不覺之間,我又步入了古生物化石展廳,在這里,我了解到了古生物化石總共有著5個非常重要的階段性飛躍,那就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在這里,我目睹了恐龍的英姿,以及由化石所敘述給我們的一些很久很久以前故事。最令我驚嘆的還是出土于甘肅慶陽的黃河古象化石,它雖然早已成為了一片殘骸,但那遲到了46億年的咆哮即使是在此刻我也聽得清清楚楚。
接著,我們又參觀了有關(guān)彩陶和海洋生物化石的展廳,那各式各樣的化石以及瓦罐,使得我目不暇接。
臨近中午,我們離開了博物館。這次的甘肅省博物館之行讓我從中學到了不少知識,也讓我更加熱愛我的多姿多彩、美麗的祖國!
甘肅省博物館觀后感 12
今天,我和小姨、爺爺、奶奶一起去了甘肅省博物館。我們買了門票后,一進大門就看見了剛從法國回來的大堡子文物特展館,那里面有32片用真金雕刻的金片,這些金片都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文物。
我們上了二樓,首先看到了甘肅省古化石館,那里面有很多化石比如:植物化石、昆蟲化石、恐龍化石等等。我最喜歡的是恐龍化石,因為那些恐龍化石看起來特別霸氣!我們還一起觀看了一個恐龍的紀錄片。二樓還有一個展館叫“紅色甘肅”里面主要講了紅軍過草地的經(jīng)歷。
三樓有三個展館。第一個是黃河古象展館,里面有一個超級大的黃河古象,兩個象牙直直的`沖向前方。這個黃河古象身高4米,體長8米,門齒長3米多。第二個展館是佛教文化展館,里面主要展覽了甘肅所有著名的石窟中的佛像如:莫高窟、麥積山石窟、天梯山石窟。第三個展館是陶瓷藝術(shù)展館,里面有很多陶瓷,我都看不懂,所以沒有細看。
在這些展品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馬門溪龍的化石,因為他的脖子特別長,資料上說,馬門溪龍的脖子世界上最長的。
我們看完了所有展館就出了大門,回到了家。
甘肅省博物館觀后感 13
瓜州地處河西走廊西段,自古以來就是東進西出的交通樞紐。周圍均是茫茫戈壁,民間有“瓜州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的說法。這里夏季極熱且少雨,每天圍繞在耳邊的,就是呼呼的風聲。
上世紀60年代中期,瓜州通往敦煌的公路上有個十工道班,這個道班有16名養(yǎng)路工,共養(yǎng)護著39公里砂礫路。在當時那樣要啥缺啥,十分艱苦的條件下,養(yǎng)路工們僅僅靠鐵锨、洋鎬,在日復一日的勞作中戰(zhàn)風沙、斗酷暑,篩砂鋪砂,墊坑槽、鏟擁包,確保了道路的平整暢通。在精心養(yǎng)好公路的同時,為了解決口糧問題,他們還開荒地、種糧食,取得了養(yǎng)路種地雙豐收。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成績,十工道班被評為先進集體,道班班長張富貴參加了1971年4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工交工作會議,并受到周總理的接見。當周總理得知十工道班在一無牲畜、二無農(nóng)具的條件下艱苦創(chuàng)業(yè),取得了這樣的好成績時,當即要求新華社記者多宣傳、總結(jié)這樣的好典型。于是就有了《甘肅日報》“鋼肩挑重擔,鐵手換新天”的報道。會后,周總理親自安排為十工道班贈送了1臺東方紅75型推土機。
如今,這臺推土機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如一位歷盡滄桑的老者,靜靜地佇立在甘肅公路博物館的一角,似乎在向來往的參觀者默默地訴說著那段難以忘懷的歷史……
博物館里,一張照片就是一段歷史的印證。行走間,我被一張老照片所吸引:照片上有一大堆人,個個笑容滿面,都圍著一桿秤正在稱一把鐵锨。看照片上人物的穿著及樸實無華的表情,就知道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所拍。為什么會去稱鐵锨?經(jīng)請教館長,他告訴我,由于養(yǎng)護工作內(nèi)容繁雜,考核難度大,那個時候,人們就想出了一個辦法,根據(jù)鐵锨的磨損量來考核完成工作量的多少。就是出工前稱一下鐵锨的重量,收工后再稱量,然后計算磨損量,誰的磨損量大,就證明誰干的活多。這么樸實的考核方法,讓生活在全面機械化時代的我們匪夷所思,鐵杵磨成針需要磨多久?而一張鐵锨在一個工作日內(nèi)的磨損量用桿秤來衡量,那得揮動多少次鐵锨,經(jīng)過和砂石的多少次碰撞才能出現(xiàn)重量差?
我又駐足于瀝青拌合場的實景演示畫前。藍天白云下,炎炎烈日下,七八個養(yǎng)路工人正揮汗如雨,在炒拌瀝青混合料。滾燙的瀝青澆到砂石料堆中,頓時一股刺鼻的熱浪撲面而來。工人們揮動鐵锨,快速地翻拌混合料,要乘著瀝青溫度未降時將料拌均勻,否則鋪到路上就是花料,車輪一碾壓就松散了。炒拌瀝青混合料是養(yǎng)路作業(yè)項目中最臟最累的活,養(yǎng)路工們不但要經(jīng)受高溫的炙烤、忍受刺鼻的瀝青味,還要防止瀝青濺出來燙著自己?尚扪a油路的黃金季節(jié),正是夏季最熱的時候,不要說干活,就是安靜地在公路上站立半個小時,也會汗流如注,況且養(yǎng)路工們面對的的是100多度滾燙的瀝青,還要快速翻拌,可以想象那樣的工作強度是多么考驗人的體力和耐性!然而,就是這樣原始的拌合方法,卻從上世紀七十年代一直延續(xù)到本世紀初。歷經(jīng)三十年,一代又一代的養(yǎng)路工用自己的汗水,挖翻漿、拌料、攤鋪、夯實、整修路容路貌,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面前的公路由砂礫路變成柏油路,由低等級路改造成高速公路,他們手里的鐵锨、洋鎬也被全自動拌合樓、攤鋪機、壓路機等現(xiàn)代化養(yǎng)路機械代替。現(xiàn)在,養(yǎng)路工們每天穿著鮮艷的`橘黃色標志服,邁著輕盈的步伐去養(yǎng)護公路,全身洋溢著作為公路人的驕傲和自豪。
公路博物館,承載了太多公路人的故事和過往,每一張照片就能講述一段歷史,每一件舊物就有一個難忘的故事。這些舊歷史中有我熟悉的同事,也有未曾謀面的同行。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將一生中最美好的年華揮灑在了廣袤無垠的戈壁灘上,未曾享受花前月下的旖旎,也沒有感受城市霓虹的燦爛,更錯失了與家人妻兒的日日陪伴,青春有憾、人生有憾。然而當看到一條條筆直的公路宛如緞帶在腳下延伸,當看到大貨車不再在塵土飛揚中茍延殘喘爬坡過溝,仔細想想,青春也是無悔的。
駐足博物館,我腦海中浮現(xiàn)出公路前輩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場景,在物質(zhì)生活極度匱乏、施工方法極度落后的年代,是什么支撐著他們披荊斬棘、勇往直前?我想一定是堅定的信念,是公路人對“扎根戈壁、甘當路石”精神的信奉,是“我精心養(yǎng)路、你舒心通行”的職業(yè)信念引領著他們在那樣艱苦、荒無人煙的戈壁上執(zhí)著堅守,這種精神將被一代又一代公路人繼續(xù)傳承、發(fā)揚光大!
甘肅省博物館觀后感 14
一直嚷嚷著要去呼倫貝爾民族博物館參觀,今天終于如愿以償。我和好友一同懷著敬畏之心來到了這里,博物館整個是以一種紅墻綠瓦的古建筑豎立在海拉爾的市政府中心。
進入博物館一樓是關(guān)于環(huán)衛(wèi)工人的攝影展廳,真實的展現(xiàn)了城市凈化精靈們真實的生活和工作寫照,這不禁讓我覺得我們在敬畏歷史的同時更應該尊敬與敬愛我們身邊這些為社會和城市變得更好更美的人們。
沿著樓梯走入第二層展廳——《中國北方古代民族搖籃》,映入眼簾的是一處展現(xiàn)原始民族生活狀態(tài)的景致栩栩如生,最原始的民族,落后的的部落,人們的生活是簡陋的,卻也是幸福的。接著繼續(xù)參觀瀏覽,更多的是出土的那時北方部落制造的工具,從最初最落后一步一步隨著朝代的變更和時間的遞進,越來越進步,看著那些工具我久久出神,腦海里想象著那個時代的人們的.勞作和生活以及當時草原的一蓬勃生機。在過渡到二樓的另一邊的時候有個北魏祭祖的仿真再呈現(xiàn),以前只有在古文的敘述中才看到過此番景象,今天卻鮮活的呈現(xiàn)在我眼前,讓我此刻才更真正的領會到了當時古文里描述古代人祭祖的場景。另我最震撼的莫過于那倆副出土的棺木尸體,干扁的頭顱、細碎的骨骸,靜靜的躺在一個四方青木的天地里,心中難免會感慨,生命之短暫,不過短短幾十年,在那短暫的生命里我們該怎樣去活出自己,證明自己曾經(jīng)存在呢?
森林,是人類的母親;草原,是人類狩獵經(jīng)濟歷史進程的搖籃。
來到了三樓展廳——《北方狩獵與游牧民族家園》,入口處擺著倆個高大的青花瓷瓶,上面繪畫著江山水鄉(xiāng)的柔美韻調(diào),漫步進入。在呼倫貝爾地圖前久久駐足觀望,以海拉爾為中心觀看這一年來去過的地方,滿洲里,額爾古納,室韋……都曾是北方民族曾經(jīng)征戰(zhàn)生活過的地方,如今還養(yǎng)育著一方人,景色美不勝收。再往里展示的都是呼倫貝爾三少民族的生活風貌,越來越精致的民族衣袍,精美的香囊,用樺樹皮做成的花樣皮包和各類生活里的儲物盒子,好看又別致。綴滿晶瑩雪花的枝椏下,一個憨實的中年人在吹奏悠遠的歌謠,凈白的帳幕內(nèi),有溫熱的鍋爐架在炙熱的火上燒著什么,吱吱作響,讓我下意識的就以為是真實的人和事。
走出博物館的大門,不禁回望一眼那質(zhì)樸的牌匾,更深入的了解過北方民族的歷史后,方發(fā)覺原來他們也同樣有著深厚悠久的歷史和不朽頑強的精神。讓我對這個城市后多了一份不一樣的感覺,真心希望這樣的文化和文明能夠永遠的傳承下去。
甘肅省博物館觀后感 15
就在前天冒著寒冷的天氣緩步走進中國國家博物館,以飽滿的革命精神和深重的歷史情懷參觀我們增長了知識,開拓了視野,更加了解了我們祖國成長的歷史。我在參觀過程中深刻的體會到了祖國母親的偉大,決心為祖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奉獻終身。
作為一名學生,我們在展覽中最深刻體會是此刻我們所要承擔的責任。祖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一直處于列強的屠戮和欺辱之中,這印證了“國家弱注定要被外族侵略”的規(guī)律。為了避免讓歷史重演,建設祖國。因為我們是祖國還未綻開的花朵,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奉獻自我我們是祖國的希望
梁啟超說過“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正處于風華正茂,揮斥方遒的少年時期。我們應該不斷完善自我,積累知識,鍛煉能力,磨練品質(zhì)。只有少年強大才會給祖國有一個良好的基礎
在這次參觀中使我憤憤不平的那就是有很多國家來侵占中國的領土在聽見解說員慷慨激昂說到南京大屠殺時我仿佛看見那慘目人睹的場景時我的`心里是陣陣凄涼但是我也仿佛看見中國人民在頑強與日本侵略者斗爭時我立刻就想到英雄的中國共產(chǎn)黨不畏強暴,以大無畏的革命犧牲精神,帶領頑強的中國人民,與國民黨積極合作,堅忍不拔、堅苦卓絕的英勇斗爭最終取得了勝利這次我參觀了明、清與抗日戰(zhàn)爭時看見了虎門銷煙、八國聯(lián)軍攻打中國、簽下不平等條約等在清代無能統(tǒng)治下迫使這些事情一一發(fā)生。撫今追昔、緬懷歷史,我們不能不認識到這樣一個真理,不能不謹記這樣一個教訓,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這是無數(shù)中國人民和革命先烈用他們的鮮血所印證了的真理和教訓,也是歷史上無數(shù)國家和人民用他們的命運所引證了的真理和教訓。社會發(fā)展局面,使我們的國家永保安全、穩(wěn)定、繁榮、文明和強大。
回顧歷史,展望未來,我們的國家和我們的人民,更應緊緊團結(jié)在中國共產(chǎn)黨周圍,以真抓實干的精神、以嚴謹活撥的態(tài)度、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去迎接時代的挑戰(zhàn)和開辟美好的未來……
一、鵝頭桶
正月初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溫州博物館參觀。在博物館里最讓我留連忘返的是藝術(shù)品展廳。在展廳里各個年代各種造型的藝術(shù)品真是琳瑯滿目,美不勝收,特別是有一只造型獨特的木桶吸引了我的眼球。那是一只什么桶呀?一只圓圓的桶上有一個長長的把,這個把的造型是一只鵝頭,桶沿是高低不平的,因為它代表著鵝的翅膀和尾巴,整個桶看起來就像一只浮在水面、回頭展望的鵝,使我想起一首古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爸爸告訴我說:這種桶是溫州最有特色的木桶,叫鵝頭桶,是古人用來裝洗衣服的,因為古人洗衣服是到河里的,人們把洗好的衣服放到桶里,然后用手挎著鵝頭桶提回家,這樣既輕松又好看。我心想古人真聰明,我也要好好讀書,假如我也發(fā)明一些東西放到博物館,讓將來的觀看,那該多好啊!
二、蝴蝶盤
呀,博物館里怎么會飛進蝴蝶來呢,哦,是我老眼花眼了,那不是蝴蝶,是蝴蝶造型的木盤子,它是用一塊木板刻出來的,上面有一圈圈的年輪,整個盤子漆成棕紅色的,可好看了。聽爸爸說,“這是古代人在過大年的時候裝水果,瓜子招待客人的,叫蝴蝶果盤!蔽覀兗乙灿泄P,但那是玻璃做的,雖然看起來很洋氣,也很好看,可我還是喜歡這只蝴蝶盤。不知道現(xiàn)在還有這種盤子賣不?
三、活字印刷
在展廳里,我看到了木刻的和泥土燒制的活字印刷字盤,在爸爸的講解下,使我知道了印刷的基本發(fā)展史。
最早的時候,我們的祖先要印書,先在一塊磨平了的蠟石上將文章刻上去,然后一張紙一張紙地拓印出來,如果要印第二篇文章,就把原來刻好的文章磨掉再刻,這樣很費時,而且無法再版。后來畢升發(fā)明了活字印刷,人們覺得方便多了,畢升把一個個字刻在特制的泥塊上。然后燒硬要排版時,就按文章將這些字排在一個特制的字盤里再去印刷,印完了放起來以后還可以再用。到了近代,人們發(fā)明了機械印刷,印刷的速度是快了但是排版還是要手工操作的,其實也沒多大進步,現(xiàn)在可好了,采用電腦激光排版了,不但印刷速度加快,質(zhì)量也越來越好,不知道將來的印刷還會發(fā)展到什么程度。
甘肅省博物館觀后感 16
金秋十月,國慶假期,我們安陽日報小記者參觀了安陽民俗博物館,它是反映安陽歷史的綜合性博物館。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感觸頗多。
我們首先來到了《宣和琴院》,《宣和琴院》內(nèi)古香古色,墻上掛著八架古琴,每個都有七個琴弦。琴院的老師給我們講了古琴的一些知識,古琴的聲音比較渾厚沉穩(wěn)。老師還為我們彈奏了一曲《流水》,音樂忽高,忽低,時而清脆,時而明亮,時而兇猛,時而輕盈。聽完后,感覺神清氣爽,心情無比舒暢,仿佛置身于山澗在在聽潺潺的流水。我也知道了古琴和古箏的區(qū)別。真是讓我受益匪淺。
欣賞了美妙的'音樂,我們來到了展廳,我發(fā)現(xiàn),民俗文化可真豐富。〖堊龅木G油油的白菜,真是栩栩如生,簡直跟真的白菜神似。紙做的蟈蟈則好像又蹦又跳……還有各種各樣的錢票、糧票、油票、存折、存單等等,從這些“票”中,又了解了很多的知識。
其他的還有一些傳統(tǒng)的文化習俗和民間藝術(shù):給長輩磕頭、貼對聯(lián)、年畫、燈籠畫、窗花、花燈……
安陽民俗博物館真有趣,他不但給我?guī)砹藰啡,還讓我學習到了許多傳統(tǒng)文化,讓我體會到了我們安陽深厚的文化積淀,為我們這座古老的城市驕傲、自豪。
甘肅省博物館觀后感 17
昨天,我和媽媽、弟弟一行去了洛陽的博物館,這里真大啊。
博物館分一層和二層,一層是器具物品,二層是書畫和佛寺類的。在一層,從古代到現(xiàn)代、不同時間、不同朝代、不同地方的東西都有,我印象最深的是九層妖塔一樣的塔,這個塔很精美,里面雕刻有數(shù)不清的佛像小人,每個小人看起來長的都不一樣,整個塔是木的,顏色是暗黃色的,媽媽說這個塔是明貴的木材雕刻的,這樣的`塔很高有三、四米吧,而且在這里像有好幾座,真的很漂亮。
在博物館里還有很多沒有見過的東西,其中最多的是陶罐,我給媽媽說,要是我家里也有一件就好了,真的沒想到我們的文化這么發(fā)達,古代的人也很聰明啊。
姐姐看了她喜歡的書畫,在很多作品前看半天,我也喜歡畫上的牡丹,和真的差不多。在博物館我覺得收獲很多,我也要好好學習,做出更好的東西。
【甘肅省博物館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甘肅省博物館觀后感09-26
博物館觀后感09-19
博物館觀后感09-21
博物館觀后感09-26
博物館的觀后感12-13
首都博物館觀后感08-10
參觀博物館觀后感10-06
自然博物館觀后感09-21
首都博物館觀后感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