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電影起跑線觀后感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印度電影起跑線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印度電影起跑線觀后感1
20xx年第一周,選了一部印度電影——《起跑線》,它講述了印度一對中產(chǎn)階級的夫婦,為了能讓孩子上貴族學校,而引發(fā)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在花費時間、精力,甚至有人為此受傷后,他們終于明白:孩子的起跑線不是物質,而是還原真實生活。大概是因為自己當了母親,所以,在電影的選擇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教育題材的電影。該部影片中的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一、對孩子過度給予、過度保護,不可取!
影片一開始,媽媽帶女兒外出游玩前,給女兒抹防曬霜,噴驅蚊液,在公園里媽媽又不停地叮囑仆人注意這注意那……這種情況在我們身邊是不是比比皆是呢!最近在看一本育兒書《正面管教》,書中提到:如果父母過多地幫孩子做他們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其實,父母在毀掉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的機會。因為父母在為孩子的事情承擔責任,而非孩子自己!對孩子過度給予、過度保護,就像溫室里的花朵,生命力遠遠比不上室外的景觀植物。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何正確地呵護、引導、糾正,是父母要深入學習的課題。
二、育兒時,別陷入焦慮模組!
影片中的媽媽對于孩子進貴族學校的愿望極其強烈,以至于陷入深深的焦慮、恐懼之中。和孩子在一起,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情緒。昨晚特別感觸的一件事是,孩子扶著茶幾在擺弄玩具,我和鄭先生在客廳里拿著抱枕,佯裝著準備打架,孩子見狀立馬哭出聲來。我趕緊叫停,對著寶貝說:“寶貝,爸爸媽媽是開玩笑的,我們在玩,不是打架……”孩子這才止住了哭聲,這才一周歲的寶寶!所以,當你有焦慮、恐懼的情緒時,會同樣帶給孩子這些東西。影片中的媽媽中了自己不夠好的木馬,隨后又擔心孩子不能進貴族學校而落后于其他人,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皠e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中國的父母大概都有這樣的焦慮,所以,他們忙著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卻不問問孩子的意愿!所以,別把自己的焦慮恐懼帶給下一代,要讓孩子相信自己很好,才能培養(yǎng)出自信的孩子。
印度電影起跑線觀后感2
《起跑線》以一對印度中產(chǎn)階級夫妻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費盡心力想將自已的孩子送進重點學校讀書為引,妙趣橫生的戲謔間,對印度社會現(xiàn)存的詬病做出了極盡能事的譏諷,而電影最終雖然無法去改變現(xiàn)實,卻用人性真善的回歸,一展于什么才是真正的起跑線。
相信對于不少中國家長而言,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僅是一種責任,更成為了一種信仰。而《起跑線》則正是戳中了這一痛點,且電影并沒有將格局僅只是局限于單一的教育上,導演喜劇化的手法,所講的故事卻尤為艱辛,為了送孩子能進重點學校讀書,白手起家的父母拉吉與米塔,用盡了所有能想到的辦法,從買學區(qū)房到托關系走后門,再帶無計可施下不惜搬入貧民窟裝窮,看似荒誕不禁的故事,所著墨的是印度社會自身所存在的種種問題。
在教育不公的大環(huán)境下,電影所切入的視角其實非常巧妙,既不是大富大貴的頂層階級,也不是窮苦潦倒的貧苦人家,而是有著一定財富和社會關系的中產(chǎn)階級。他們一面渴望孩子能邁入更高層次的階級,一面也懼怕孩子走入歧途,他們面對下一代人成長的焦慮成為了電影營造戲劇沖突的'絕佳賣點,導演也正是透過他們,將印度社會所普遍存在的階級固化,貧富懸殊,腐敗等一系列問題得以了生動的體現(xiàn)。
一部電影的力量是有限的,《起跑線》所做的只能是呈現(xiàn)問題,卻不可能去解決這一系列的社會矛盾。但這部電影的深度卻并非僅僅是對印度現(xiàn)實社會問題的侃侃而談,隨著最后拉吉與米塔放棄了憑借欺騙所獲得的學位,電影也發(fā)出了最為鏗鏘有力的聲音!用不正當手段所獲得的一切,最終也會影響孩子的行為,一流學府并不見得能教育出一流的人。對人性真善之美的回歸,使電影營造了屬于自己的內在縱深。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有一條自己人生的起跑線,但這條起跑線卻并絕不該是成人用功利之筆所劃下的,這條線的原點是每個孩子心中那彌足珍貴的真善,而作為大人所真正應該去做的,便是用自己的力量守護住這條真正的“起跑線”。
印度電影起跑線觀后感3
人生都有一條起跑線,有的家長就是從懷孕開始為孩子準備,而我們今天就來看看《起跑線》這部電影的故事。
一對在印度開服裝店的小夫婦就是故事的`主人公,為了他們即將上幼兒園的可愛女兒皮雅能進排名第一的學校,他們搬入了附近的高檔社區(qū),找了顧問,想扮成上層階段。這是招孩子?還是招家長?事實說明是招家長。雖然一切順利,最后問題還是出在家長身上:學校不想招服裝店老板的女兒。無奈的兩位家長只好用下策——“裝窮”。
他們搬到了貧民窟,獲得資格卻發(fā)現(xiàn)是搶了鄰居的資格,男主過意不去去找校長坦白,校長的一句話讓我驚呆了:“如果我把這個學位給一個貧困孩子,那我怎么從中受益?”男主最后發(fā)表了一次演講,勇敢的批判了人們的思想,最后夫婦將孩子轉去了公立學校,故事結束了。
在印度,英語不僅僅是一種語言,更是一種階級。男主針對這個話題在演講里說:“如果一個法國人或德國人英語說錯了,我們不會認為有什么問題,但如果一個印度人說錯了,那么他就會被認為是廢物!边@句話使我感觸很大,明明是印度,卻要求說英語,校長將招生當做一場生意,不招貧困孩子。可在公立學校的孩子真的很差嗎?,不,并不差。他們的表演很精彩,可大家都覺得公立學校差,其實它并不差。
在電影結尾男主的演講雖然很有感染力,但始終只有女主站起來鼓掌,有兩位想站起來又坐下了,我感到一陣悲哀,這也許就是:我有良知,但面對這個社會,我選擇順從。
我覺得有一句話很適合形容這對主角,也可以送給大家,是電影《熔爐》里的:“我們一路奮戰(zhàn),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印度電影起跑線觀后感】相關文章:
印度電影《起跑線》觀后感11-07
印度電影《起跑線》觀后感700字08-02
印度電影《起跑線》觀后感800字08-02
印度電影觀后感11-12
《起跑線》電影觀后感11-08
電影起跑線觀后感11-07
印度電影觀后感8篇11-12
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12-02
印度電影觀后感(通用25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