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何處不笙簫的散文
雨,是天空的心情,冬季的雨冰寒凜冽,秋日的雨甘甜醇厚,夏季的雨熱烈慷慨,而春日的雨,是野穹的歌聲,煙色迷離。
昨天還是艷陽高照,終于有了暖春的意味,而今日便迫不及待地把江南引入空濛之境。早晨,薄薄的一抹曉色從天邊透了出來,煙籠寒水,根溪水碧若翡翠。不遠處青色的小山云霧繚繞,仿佛佳人青衣白紗,裊娜娉婷。桃花開得嬌俏,疏疏整整的幾枝偏生開出了一味晶瑩高雅,灼灼的桃花此時宛若冰肌玉骨而成。站在空曠的廣場上,深深地把清晨清冽的空氣填進每一個細胞,惺忪的精神為之一振,每一個角落都盛著通透的朝氣。就是這樣的時刻,我才能感受到這個小城有多美。
不出游對不起這樣迷人的一天。方巖隸屬永康,而一聽到永康就不禁想起灰色的天空,充斥著每一個角落的金屬氣息,這樣一個摧殘著自己的城市會有什么好地方呢?然而下車的那一刻,我知道我錯了,深呼吸,鼻腔間是清甜的露水,陰雨天氣的天空自然是灰色的,但不是那種充斥著塵埃的灰,行至景區(qū)門口,隱隱聽到了邈遠的佛鐘聲。游方巖無非是爬上山,在佛前禱告,而方巖的胡公祠顯然名頭不小,往來游人如織。雖說我們一行也帶了不少香燭佛經(jīng)之類的東西,我倒是覺得這一行的目的還是賞景為主的,人生一途總要自己摸爬滾打,佛救不了我們,禱告時誠心誠意也是尋一種心理的慰藉,磨難面前渡我們的,是自己。
方巖的山很有特點,幾乎一路平直向上,山體四周光滑得寸草不生,從下到上是一圈圈淡紅色的紋路。正因山如此有特點,依山而建的房子更是依山勢而建,把山體鑿了直接做屋室,墻壁的也不是沒有,看上去就像是把房子半個嵌在了山里,十分有趣。登山的路一路盤旋而上,時緩時陡。前半程路伴著笛聲上行,后半程則是佛鐘。山腳下有個中年男子坐在一把大傘下吹著笛子,幾乎片刻不停,他面前則放著一只透明的小箱子,箱子已經(jīng)裝滿了一半,幾乎每一個從山上下來的人都會在箱子里放上一些錢,或多,或少,而每一個放錢的人都會對他微微一笑。據(jù)說那個男子在這里賣藝已有數(shù)年,不知多少人在他的笛聲中跋涉在山路上,雖然曲子都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默F(xiàn)代歌曲,但那清脆的笛聲在這香火繚繞的地方,也有了那么一抹禪意,又或許,吹笛聲數(shù)年如一日地堅持本身,就已被佛所接納。
山并不高,沒多久就到了頂,胡公祠內(nèi)果然香火繁盛,經(jīng)文焚燒后余下的灰燼隨風而逝,飄飛至大殿殿角,映襯著后面陰沉的天色,有了一種奇妙的美感,消失,古老,永生。胡公祠的上方是觀音殿,殿前老樹上系滿了紅色的布條,布條于風中翻飛如烈烈旗幟,略顯莊重的紅,古樹蒼勁的綠,樹間不經(jīng)意探出的一角飛檐,沉郁的天,又是一組奇妙的組合,關于生命的熱烈,灰暗原野的火。我在殿外走著,在這樣的高臺上應該可以找到更多美的東西,用我的相機來紀念。果然,在一處角落,斜左上方是未生新葉嫩枝的枯木,枝丫卻十分的精細富有內(nèi)蘊的生命,像遠古生物遺留下的血脈軌跡:前方是大殿的屋脊,每一片瓦都緊密地咬合在一起,屋瓴兩端立著類似龍首的雕塑,是另一種出自人手的細致。于是一上一下,一密一疏,是絕佳的構圖,關于自然天生的精致美態(tài)與靈長人類的手工細膩。
諸如此類的美景其實有很多,它們是粉墻黛瓦的屋瓴邊斜生出的一樹白梅,它們是茶花與野櫻間熱烈大紅與淺粉一前一后的默契,他們是逢春枯木橫臥水上倒映出的生機。這些精靈躲得那么隱秘,或許只是一步的距離,便將它錯過。你是否聽見了耳畔輕靈的低語?這些精巧的細節(jié)融在你看見的一切事物里,它們成不了什么大氣候,他們不可能成片地存在,也許放大了一點點,它們就面目全非,而正因如此,它們才是“獨有的一份”。泛濫是一種敗筆,大自然這樣頂尖的設計師,當然不會犯這樣的錯誤。粗獷中的精致,平常中的不同尋常,我在這里尋到了,所以這座山屬于我。即便是陰雨綿綿,也有獨特的光采,艷陽下隱匿的,專屬的星光。
這一天雖然在山路上被雨水客客氣氣地招待了一番,但勝在我得到的更多。
是了,山高,但不爬上去你永運不會知道有怎樣的邂逅在等待。
是了,凝心,世上本不缺少美,而是缺少那樣一雙手,將他們帶出寂寞的暗礁。
去尋覓吧,它們會寂寞的。
【何處不笙簫的散文】相關文章:
笙簫的散文10-06
何處芳華散文10-06
故鄉(xiāng)何處是散文10-06
何處葬花人散文10-05
何處覓關山散文10-06
蝴蝶何處棲身的散文10-06
人生何處不迷茫作文07-18
離別何處燕燕飛散文10-07
家何處,處處家散文10-06
覓春歸?春歸何處?散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