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碾子的記憶散文
記憶中,我村有三盤碾子。一盤在腦上我家老宅大門外的空地里,北邊是一盤磨,南邊是碾子;一盤在村東老十叔的房山間,碾子西邊是一片茅廁;一盤在村中小橋東側(cè),老壯的院內(nèi)。
這三盤碾子結(jié)構(gòu)大致相同。有三塊腰來高的大石頭,托著半尺厚的圓形巨石——碾盤,碾盤里側(cè)外側(cè)稍微凸出。碾盤正中間的孔里,豎著一根棗木碾軸,碾軸上穿著一副井子形木框,把碾盤上的圓柱滾形的碾磙,牢牢地框在里面,木框靠外的兩頭,留有大圓孔,是插推碾子或者套驢用的碾桿,旁邊都擱著一塊厚實的長方形石板,石頭把石板墊起胸來高。
我們村只有60多戶人家,是一個普通的小山村。在那段歲月里,生產(chǎn)隊分到的糧食,都要經(jīng)過碾子的碾軋,才可以下鍋或者蒸烙。家家戶戶都離不開碾子,所以它在村里顯得很重要。
用碾子碾軋米面,大多是套著牲口拉。牛馬騾驢都是生產(chǎn)隊的,白天生產(chǎn)隊要用,即使生產(chǎn)隊排不上用場,也要由放牲口的,把它們趕到山坡上集體放養(yǎng)。生產(chǎn)隊把牲口當(dāng)成了眼珠子。戶上用驢拉碾子,都是一早一晚,由隊長派那些白天不用干活的牲口。
村里的三盤碾子,我家都用過,但用的最多的,是老壯院里的那盤,因為它離我家最近。站在我家的院子里,總能聽到碾子吱吱呀呀的聲音,總能看到在月光下,那盤碾子忙碌的情景。
我家如果晚上用牲口拉碾子,娘總是早早把飯做好,等牲口們從山坡上回來,娘就到牲口棚里,用籠頭套上隊長派的牲口。把驢牽進碾道,韁繩拴在碾框上,挎上圍脖拉上套,再給驢蒙上捂眼戴上胄子(戴在驢嘴上的東西,用來防止驢偷嘴吃)。之后,端著簸箕把4升麥子在碾盤上攤平,拿撥拉(一根細棍兒,主要用來撥動碾盤上的糧食)在驢屁股上一拍,隨著一聲駕,碾磙便吱吱呀呀地轉(zhuǎn)動起來。
娘圍著碾道,一邊走一邊撥拉麥粒,一邊用笤帚把里邊外邊的麥粒,掃到碾磙能碾軋到的地方。如此反反復(fù)復(fù)。待麥粒碾出面,娘就拿細羅撮些,然后擱在石板條上的笸籮里的羅床(篩面的用具)上,呱噠呱噠篩一陣,細面漏在了笸籮里,剩下的麥粒,倒在碾盤上繼續(xù)碾軋。篩完碾盤一圈,這叫過一遍羅。麥子碾成面,要過三遍羅才成。剩下一些麩子,放著以后喂雞喂豬。
碾子總是掃不凈的,為了不浪費,娘就再碾些柿摟(烘柿摻糠和在一起曬干),收收碾子上的白面。
晚上就著明月,月牙兒、上玄月、下玄月、滿月兒。碾子和驢都披上了銀色的月光。如果碰到黑咕隆咚的陰天,娘就把保險燈掛在墻上,驢和碾磙的影子,就會一次又一次地消失,一次又一次地拉長,重復(fù)不斷。
等碾完麥子,娘把我喊過去。我先把驢牽回牲口棚,然后回去再和她一起拾掇。
我家如果早上用牲口拉碾子,娘都是摸著黑起來。套驢、往碾盤上攤玉茭籽。驢戴著捂眼繞著碾道一圈接著一圈不停地轉(zhuǎn)。
這個時侯,娘總要悄悄回家,做好飯,然后喊我們起炕吃飯去上學(xué)。
有時碰到星期天,我就幫娘往碾子上扛笸籮拿羅床。等牲口棚里的牛馬騾驢朝外趕時,我家端去的玉茭也已碾好。那頭拉碾子的驢,就隨著牲口群上了山坡。
谷子碾成小米,要經(jīng)過碾磙碾軋,殼兒與小米分離,用簸箕將糠簸去。碾高粱米也是如此。如果把高粱碾成高粱面,要經(jīng)過幾道工序。
碾子上使用篩面的羅,分粗羅和細羅。碾玉茭面、紅山藥面、糠面都用粗羅,碾白面、小米面、豆面都用細羅。
碰到秋麥兩季,牲口比較忙,派不到碾子上,我們只好自己動手推碾子。
推碾子時,我和三哥合用一個碾桿。三哥在前,弓身背手拉著碾桿;我兩腿后蹬,推著碾桿。娘一手扶著碾框,一手握著笤帚,在碾盤的里里外外,掃個不停。
我們推碾子,碾得最多的是紅山藥片。相比之下,紅山藥片容易碾軋。
紅山藥面比較輕,娘用羅篩一會兒面,眉毛和睫毛上,像掛了一層雪霜。
繞著碾道一圈接一圈地轉(zhuǎn),不能出格不能越軌,還要走好腳下每一步。沉重的碾子,讓我們使出渾身的力氣,即使在冬天,也會累出滿頭的大汗。
【碾子的記憶散文】相關(guān)文章:
記憶 散文10-05
母親的記憶散文10-06
獨家記憶散文10-10
車的記憶散文10-06
淺記憶散文10-06
記憶碎片的散文10-07
記憶童年的散文10-07
對饑餓的記憶散文10-06
記憶的抽屜的散文10-06
鐵路的記憶散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