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雁蕩三章散文
一、藏山
游雁蕩途中,我總會不自覺地抬頭,想看看天。
擦崖而過的浮云,總會被我幻想成一張躲向山背面的糾結(jié)的臉,一張由解完牛后躊躇滿志的庖丁、與蜷縮于暗室中翻來覆去數(shù)金幣的葛朗臺,重疊而成的怪異的臉。
如果真有造物主,那么,對于雁蕩山,他的心態(tài)一定很復(fù)雜,在庖丁與葛朗臺之間,搖擺不定。
這種心態(tài)的直接后果便是,雁蕩之美,被極其吝嗇地分割成多塊,展示的同時也意味著隱藏;收與放之間,經(jīng)過了周密的計(jì)算,絕不讓人一眼看透看穿。
與其他名山不同,雁蕩很少有所謂的最佳觀景點(diǎn)。比如同一個剪刀峰,在不同角度,朝天的雙剪居然可以絞出至少八種造型,甚至可以將出塞的昭君變幻成猙獰的巨鱷——
雁蕩石之美,被一一拆解,隱藏于不同的方位。
雁蕩也沒有最佳的游覽時間。同一簇靈峰,幽明景致迥異。以月之寒光為喚醒山靈的古老咒語,一寸寸褪去刀劈斧削的雄渾盔甲,一寸寸將百煉鋼化成繞指柔;不經(jīng)意間,滿山滿谷都是如水的相思——
雁蕩峰之美,被一一拆解,隱藏于不同的光線。
雁蕩甚至沒有最佳的游賞季節(jié)!坝麑扆堜须y著筆”:晴雨陰晴,湫龍喜怒無常。197米的距離,山谷里的每一陣松風(fēng),崖壁上的每一個褶皺,都有可能改變水流的節(jié)奏和走向,或是婉約,或是豪放,或是瀟灑,或是暴躁(我們來時,正值暴雨初停,瀑水如玉龍齊轡俯沖,奮鬣咆哮,雷霆萬鈞,有擊穿山谷之勢,同行文友多有數(shù)游雁蕩者,均言為平生首見)——
雁蕩水之美,被一一拆解,隱藏于不同的天氣。
如果說,這些隱藏還屬于“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話,那么,關(guān)于整個雁蕩的布局,也始終圍繞著一個“藏”字。沈括是雁蕩較早的推介者,他曾如此描繪這片山地留給他的印象:“(予觀雁蕩諸峰),不類他山,皆包在諸谷中,自嶺外望之,都無所見,至巨谷中則深然干霄!睂Υ,五百年多后的徐霞客也深有同感:“(雁蕩)絕壁四合,摩天劈地,曲折而入,如另辟一寰界!薄档靡惶岬氖,盡管三上雁蕩,可被稱為“雁山第一勝景”的三折瀑,還是瞞過了霞客閱山無數(shù)的慧眼,直到上世紀(jì)才被發(fā)現(xiàn)。
假如再聯(lián)系到雁蕩艱難而緩慢的開山歷程:雖然早在南北朝便已經(jīng)引起謝靈運(yùn)的注意,但真正為人所知卻要等到北宋,并且在之后的幾百年間,由于戰(zhàn)火或者明清兩朝的海禁,偏于一隅的雁蕩,始終荒蕪而蕭條;遺憾之余,我們卻也不難感受造物主對這片東南山地的珍惜和不舍。
令人感慨的是,雁蕩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驚艷亮相,竟然緣起朝廷的伐木工程;可以想象,當(dāng)被強(qiáng)行揭開蓋幕的雁山首次坦露在天地之間時,那一刻全體匠人如癡如醉的表情。
如果真有造物主,在那片用來隔絕人間的參天古木轟然倒下時,必然會發(fā)出一聲長長的嘆息。
如此想來,仰頭望天,不知何處傳來一聲空曠而蒼涼的雁鳴。
二、洞府
羊角洞。
這座深嵌于山腰的洞府,名稱隨意而鄙俗;但細(xì)思之下,卻似乎隱含著某種不同尋常的信息。
有說緣由洞外有峰名羊角;有說緣由洞內(nèi)有井名羊角;有說緣由洞深而曲如同羊角——即便是當(dāng)?shù)厝,好像也說不清這處雁山支脈名稱的確切來歷。
而我卻想起了《逍遙游》!皳环鰮u羊角而上者九萬里”,在莊周的辭典里,羊角,是一股拔地而起、直通云霄的神奇旋風(fēng)。
據(jù)說從漢朝起,便陸續(xù)有人在此飛升。直到咸豐年間,還有一位煉師陳體陽,在洞中面壁十年,終于得道羽蛻而去。因此,羊角洞也便成了整個雁蕩景區(qū)中最神秘的一處。
雖然未曾學(xué)過風(fēng)水堪輿之術(shù),但僅從此處的峰巒名稱,我也能感受到一種明顯的道家氣場:左有獅、兔、葫蘆,右有筆、劍、蟾蜍,五馬列陣于前,龜蛇扈衛(wèi)于后。行走其間,時有錯覺,仿佛彼此舉動,俱是手捏劍訣,腳踏八卦。
可洞府之中,供奉的除了道教三清,平起平坐的竟然還有北宋楊門忠烈。令公令婆,五郎七郎、桂英宗保,怒目戎裝,正氣凜然。崖壁上,“玉清宮”、“觀音洞”的匾額邊,也赫然標(biāo)了處“天波府”。
楊家遠(yuǎn)在山西,怎會在此出現(xiàn)道場?難道是宋室南渡,楊氏隨遷至此?或是楊羊同音,鄉(xiāng)人借來寄托虔誠?又抑或是此間某姓曾得過楊家恩惠,世代感戴香火不絕?然讀遍楹聯(lián)碑記,依舊毫無頭緒:蒲團(tuán)與神像之間,所有的線索都已被細(xì)心地扯斷抹凈。
方在疑惑,又見殿前石階上坐一鶴發(fā)老道,腰直身輕,目光炯炯。同行文友紛紛湊前合影,冀能沾得些許仙氣。有人恭詢高壽,道長接過一支敬煙,吞吐移時,輕輕彈落一截?zé)熁,含糊?yīng)答已在此山五十余年;旁人早有領(lǐng)悟,悄聲云此老必然已過百歲。道長眼光一閃,隱然一笑,撇下眾人,起身進(jìn)入殿中。鞋底生風(fēng),階上煙灰瞬間消散無蹤。
欷歔聲中,沿著崖腰繼續(xù)緩行。忽見路牌指示,直前便是“牛鼻子洞”——“牛鼻子”者,道士的謔稱也——念及《道德經(jīng)》“上德若谷,大白若辱”,不由心中一動,轉(zhuǎn)身再望此洞,愈覺幽深難測。
眼光流轉(zhuǎn),群巒起伏延展,迎面海水山風(fēng),飄飄有如羽化。忽覺遠(yuǎn)山遙處,一峰頂端竟窅然有孔透亮,不禁大呼小叫,有說鎖眼,有說風(fēng)洞。
恰有一壯年道者經(jīng)過,聞言應(yīng)聲道,此乃仙橋。心中又是一動:同一石孔,我觀其內(nèi)為鎖,彼觀其外為橋,鎖橋兩者,意象截然。
正沉吟間,只見那位道人跨出圍欄,走上懸空的崖梁,背對著我等便掀開了衣襟小解。
對著腳底群山,旁若無人。
三、牌坊
如果用鐵軌來丈量,樂清與北京之間的距離是2075公里;也就是說,南閣村的牌坊,從起點(diǎn)到終點(diǎn)——即審批地到施工地——足足有四千多里路。
或許還得翻上一倍——南閣牌坊的第一塊基石,實(shí)際上從章綸二十六歲那年,迎著北風(fēng),背上單薄的行李走出村口,踉蹌走向陌生的京城時就已經(jīng)埋下。
營造牌坊的過程同樣遙遠(yuǎn)而漫長。從章綸在北京斬獲的第一座牌坊“會魁”,到他的曾孫章朝鳳請回的“世進(jìn)士”,南閣村的七座牌坊(目前留存五座),章家四代人足足修了一個世紀(jì)。
九千里,一百年,如今都濃縮在了這短短一百五十米鵝卵石鋪成的狹窄村道上。五座牌坊一字形依次排開,每一次的穿越,依稀都帶上了在時間長河中溯流而上的滄桑。我不知道章綸的后人每日行走在這五座據(jù)稱是國內(nèi)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木牌坊群之間時會有什么感覺。不過,在儉樸的章綸故居,在鄉(xiāng)人對這位先祖的記敘中,除了驕傲,我還看到了一些類似于《三言二拍》的情節(jié)。
比如章綸曾在客棧中拾得一箱珠寶,雖價值連城卻毫不動心,還給了失主;善有善報(bào),日后章綸入獄,刑官便是當(dāng)年的失主,動刑時手下留情,保住了章綸的性命。又比如章綸趕考途中,借宿某大戶家,戶主對章綸青眼有加,將女兒許配給了他;待到章綸折桂而回,這位小姐卻得病雙目失明;章綸不遺不棄,慨然迎娶,夫妻一生恩愛,白頭到老。
最具傳奇性的是,章綸曾經(jīng)蒙冤,被皇帝定了死罪,在行刑那天,突然天昏地暗風(fēng)沙大作,有人說這是枉殺忠臣天象示警,皇帝驚慌,連忙下令將章綸從鬼門關(guān)放了回來。據(jù)說這個故事還被敷演成了溫州高腔《九更天》。
雖然匪夷所思,但我毫不懷疑這個故事的真實(shí)性。因?yàn)樵谖曳础睹魇贰分姓戮]的傳記時,找到了有關(guān)此事的記載:“會大風(fēng)揚(yáng)沙,晝晦,獄得稍緩,令錮之!蔽乙仓,這一場大獄,連接著明朝一大關(guān)節(jié):英宗與代宗的皇位之爭。可以說,在那場殊死的終極博弈中,章綸也是被卷入漩渦的一片樹葉。
有關(guān)皇位的較量極其精彩,然而我更感興趣的是章綸本人。據(jù)《明史》記載,這是一個倔強(qiáng)的老頭,方方正正,滿肚子不合時宜的想法,喜歡唱反調(diào),很不討人喜歡。雖然他這一方獲得了最終的勝利,但沒撈著什么好處,還被他拼上性命擁戴的新皇帝有意無意地冷落,發(fā)配到南京坐了十八年的冷板凳,終于在1476年,六十四歲時黯然告老還鄉(xiāng)。
“會魁”坊建于1439年,“方伯”坊建于1465年,章綸回到南閣時,應(yīng)該看到了這兩座朝廷表彰他的牌坊。我猜測,當(dāng)章綸用已經(jīng)長出老年斑的手撫摩著牌坊粗糙的柱基時,心頭想必一片蒼涼,還有如夢初醒般的幻滅感。
這兩座牌坊就像一對鋒利的鍘刀,切去了章綸曾經(jīng)的熱血和理想,也切去了章綸的棱角和鋒芒,以一種溫順而莊嚴(yán)的姿勢,默默拱立在這東南角落的一個小小山村內(nèi)。
再沒有爭斗,再沒有冷眼,甚至再沒有輸贏對錯,只留下幾個冰冷的金色大字。九千里,四十年,一輩子就在橫平豎直的筆劃間煙消云散。
回鄉(xiāng)七年后,章綸去世。章綸逝后,在“方伯”與“會魁”之間,朝廷又為這位再也不會惹麻煩的老臣樹了一座“尚書”坊。
今天的“尚書”坊附近,是一個老年活動室。我們走過時,里面的錄像機(jī)播著一部戲曲,十來位老人正看得入神。
鼓點(diǎn)鏗鏘,管弦嘔啞,不知道演的是否就是那部《九更天》。
【雁蕩三章散文】相關(guān)文章:
雁蕩山水作文10-08
雁蕩山作文02-28
夜游雁蕩山作文05-15
再游雁蕩山10-05
游雁蕩作文五篇10-10
雁蕩山導(dǎo)游詞10-19
幽冥雁蕩作文(通用68篇)07-26
約法三章的故事06-30
浙江雁蕩山導(dǎo)游詞01-02
《梅嶺三章》教案設(shè)計(jì)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