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餃子散文
1400年前冬至這天,“醫(yī)圣”張仲景為了給家鄉(xiāng)的老百姓治凍疾,把煎熬的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煮熟連湯帶食贈給窮人,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治好了凍疾,后來紛紛模仿包起了“餃耳”,這就是今天餃子的祖宗。
關(guān)于餃子的身世還有另外的版本,據(jù)考證,早在春秋中晚期就有了餃子。1978年山東出土的薛國君王墓里就發(fā)現(xiàn)青銅器里有一種三角形的白色食物,據(jù)說就是餃子。距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2500年了,餃子還真算得上歷史悠久的美食。
從古至今人們對餃子的熱衷,不僅是因為餃子好吃,它和中國年一樣,是一種標(biāo)志。和其他幾大傳統(tǒng)食品,粽子、月餅等一樣,不僅是中國老百姓餐桌上的一道美食,更多的代表中國的飲食文化!俺Φ娘溩,吃的不是外人”,一家人圍坐桌前,邊包餃子邊聊天,氣氛和諧其樂融融,餃子既是美食也是平安、團(tuán)圓、富足吉祥的象征。除夕夜亥時一過,便交子時,是新年最初的時刻,吃餃子寓意著“開張大吉,萬事如意”;餃子有餡,需剁碎,代表著歲歲平安,餃子外形似元寶,代表著招財進(jìn)寶,煮餃子熟了飄起來代表勃勃升起,煮破了,叫喜開花了,盛餃子叫元寶入庫,大伙一塊分著吃叫福氣分享,看似小巧玲瓏的餃子,竟有如此這般多的說道,真是不可小覷。
餃子從包到擺放到煮到盛入器具都是有說道的。包餃子用拇指和食指細(xì)細(xì)拿捏,謂之“捏福”,有的在餃子上捏上各種花紋,麥穗形花紋,象征五谷豐登,捏成動物形狀象征六畜興旺… …餃子包好后擺放也有講究,“千忙萬忙,餃子不能亂放”,擺成圓形寓意著圓圓滿滿,直的橫排或豎放寓意著順達(dá)通暢,有的地方每塊板上只能擺99個餃子,謂之“九九福不盡”。我們家鄉(xiāng)用的蓋板多數(shù)用麻線串高粱桿兩層疊加起來切成圓形的,無論餃子擺圓形還是成行都好擺放,從小就看著母親用這種圓形蓋板擺放餃子,駕輕就熟。
盛餃子也是不可不說的,每回餃子煮好了母親邊盛邊數(shù),說是每個碗里不可以是單數(shù),好事得成雙,更不可以是七個餃子,不吉利。餃子盛好后,先端三個碗以敬天地、敬祖宗和灶王神。我們曾在一旁說風(fēng)涼話,為啥只敬餃子湯,結(jié)果總是遭白眼制止。敬完神明還要敬我們家喂了多年的大水牛,一年辛苦到頭的水牛過年也可以和我們一樣享享口福,最后我們便可以大吃餃子了。
我打小就愛吃餃子,但小時候吃餃子的機(jī)會并不多!俺跻坏娘溩,初二的面”,這是母親每年包餃子是經(jīng)常念叨的俗語。不過,大年初一的餃子是不可以用葷餡兒的。據(jù)說是為了來年的六畜興旺,不僅如此,初一這天連別的葷腥也是不可以粘的。不同的地域風(fēng)俗各不相同,但祈求平安、幸福、吉祥的心愿大體是一樣的。人們把各種象征美好的東西包進(jìn)餃子,來寄托對新的一年的希望:花生、糖、棗、栗子… …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時候吃到母親包在餃子里的硬幣,那種意料又意外中的驚喜,讓除夕的餃子宴因為一枚小小的硬幣,掀起一個又一個小高潮。
“餃子就酒,越喝越有”,中國的傳統(tǒng)習(xí)俗喝酒必有下酒菜,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如果有盤餃子足以。三兩好友圍坐一起,幾杯小酒,幾個餃子,幾句家常,倒也是美不勝收;蛟S真是餃子帶來的好運(yùn),果真應(yīng)了那句話,生活越來越有了。
前院的大嫂,從娘家回來,發(fā)現(xiàn)面缸里的面少了許多。就問大哥怎么吃的,大哥的話讓在場所有人都樂了:你在家搟面條多浪費(fèi)面呀,我加了點(diǎn)青菜剁碎了包在面里,心想節(jié)省點(diǎn),可沒想到比面條吃的還多,你說怪不怪?磥怼昂贸圆贿^餃子”還真不是虛的。
“送行的餃子,留客的面”,中國人向來好客,若是貴客臨門,必定熱情款待。叨擾久了,主人一盤餃子上桌客人心領(lǐng)神會,吃完走人。若是不懂或裝作不懂,執(zhí)意久留,必會令人生厭。現(xiàn)在也有很多用餃子招待客人的,久未相聚的老友或是至親的人,在一起包餃子、吃餃子既開心又融洽,但必須是心照不宣、心有靈犀的人,否則人家會以為自己不受歡迎,誤認(rèn)為主人在趕自己走呢。
說到送行的餃子,小時候見過的場面讓餃子在我印象中還帶著另一種色彩。
鄰家的老太太年近九十去世,按風(fēng)俗是喜喪。民間很注重傳統(tǒng)儀式,出殯的頭一天晚上有一項儀式叫辭靈,家族中每家需包十六個餃子,分別盛在四個碗里,餃子是素餡,除了鹽別的什么作料都不放。辭靈的時候,親人們大聲哭喊以示不舍,邊哭邊把餃子倒在燒紙的火中,給老人送行。第二天男人都隨著去墓地,女眷們把棺送出村口必須折回來,再各家包十六個餃子盛在四個碗里煮熟,等待墓地上的孝子回來。村頭安排一個人看著,望見孝子回來趕緊報告孝子回來的路線,女眷們趕緊用竹籃提著餃子走另一條路趕往墓地去圓墳,不能和孝子碰頭。到了墓地又一番哭喊著邊燒紙邊把餃子獻(xiàn)上,餃子倒完了,整個圓墳儀式也就完成了。余下的還有燒幾七紙,頭七、二七… …一直到五七。每次還是十六個餃子,每遇一個七,就把對應(yīng)數(shù)字月牙形的餃子兩端卷起來呈元寶形,頭七卷一個,二七卷兩個,以此類推,直到七七紙燒完了,整個喪葬儀式才算結(jié)束。
我參與并目睹了整個過程,深刻領(lǐng)會了餃子的另一層含義,也對餃子產(chǎn)生了特殊的情愫,看見餃子不免思念起親人。
此時又想起兒時母親包的餃子了,餃子大多是月牙形的,而母親卻把餃子包成各種形狀,兔子、小魚,老鱉.. …每到餃子煮熟掀開鍋蓋的剎那,一鍋元寶中間混雜的各種小動物,總是我們兄妹爭搶的熱門。而那種圓形的兩片面皮包起來,邊兒捏上花紋的“針線匾”,則是女孩子的專屬,說吃了會心更靈手更巧,針線活做得好。隨著年歲增長,我們慢慢學(xué)著跟母親一道包餃子,慢慢地領(lǐng)會餃子帶給我們的樂趣和深遠(yuǎn)意義。
前不久看到一則消息,說韓國欲將筷子申遺,后來又說是謠傳,真假難辨。我是這么看的,泥菩薩再貼金也成不了佛?墒,今天拿筷子說事,明天說不定是餃子也未可知。畢竟是我們自己民族的東西,為何要讓別人搶了先?
如今走進(jìn)超市各種特色的餃子應(yīng)有盡有,尤其吸人眼球的是那些五顏六色的餃子,想必一定味道不一般,可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包餃子的場景還是讓我熱衷的,想到這里,心中不禁有種想吃餃子的沖動。原來,年已經(jīng)在不遠(yuǎn)處微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