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論語心得體會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于丹論語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1
去年“十一”黃金周,于丹在《百家講壇》連續(xù)七天主講《論語》,一炮而紅。由講稿而成的《于丹〈論語〉心得》更以60萬冊的首印量超過了《易中天品三國》,人氣已有超易中天之勢。
隨之而來的是,對于丹及《于丹〈論語〉心得》的評論與爭鳴如潮水般席卷網(wǎng)絡、電視等各種媒體。借勢跟風也好,炒作“造星”也罷,個人認為這是一種令人欣喜的現(xiàn)象!它不但展示出文化內部的活躍與創(chuàng)新,而且反映出人們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極大關注。于丹及她的“《論語》心得”,同其他登上《百家講壇》的學者教授一起,有力地推動了“國學熱”的持續(xù)升溫。
《百家講壇》選定《論語》這個題目不是偶然的,《百家講壇》制片人萬衛(wèi)曾介紹說:“當初我們在確定開講《論語》的題目時,就做了充分的市場調研。調研結果顯示,在社會風氣一片浮躁、人心充滿困惑的背景下,我們有必要從古人那里汲取為人處世、修身養(yǎng)性的方法!倍诘ひ彩潜е鞍氩俊墩撜Z》修自身”的觀點,意在通過對這部傳世經(jīng)典的解讀,給迷茫、焦慮重壓下的人們做一番“心理按摩”。效果是很明顯的,有人盛贊于丹用《論語》煮出熱氣氤氳的“心靈雞湯”,有的讀者很直白:“通過她的講解,我們明白了做人、處世的許多道理,并應用到生活中,從而受益匪淺!
作為一名普通的讀者,我在思考的是:在對《于丹〈論語〉心得》的熱捧之中,有多少人能將其所讀運用并且堅持運用于自我、運用于生活?就像于丹所提到的,國際上通行的說法,“好的學習是導致行為改變的'學習”。讀《于丹〈論語〉心得》,不是為了獲取對熱點話題的談資,而是為了養(yǎng)護快樂、健康的心靈。也有許多人批評甚至貶斥《于丹〈論語〉心得》,但少有人批評貶斥《論語》;而那些批評貶斥《論語》的人,也沒有誰否定修養(yǎng)身心、強健精神之重要。如果我們在對《于丹〈論語〉心得》爭鳴的同時,堅持實踐著修養(yǎng)身心、強健精神之道,進而在更闊大的背景下,堅固我們民族的精神與信仰,豈不是令每一個人都振奮的快事?
對于丹的“《論語》心得”,爭議最大的恐怕是她個性化的解讀。中華書局總編輯李巖認為這正是于丹的高明之處,“她講《論語》從個性的情感出發(fā),像老朋友一樣,將閱讀《論語》的心得參合自己的經(jīng)歷向你娓娓道來”。對此,也有人嗤之以鼻,說《于丹〈論語〉心得》是給那些僅具有中學文化水平的人看的,更有些代表精英文化的知識分子痛心怒斥:這是對《論語》的糟蹋!對此,于丹在接受采訪時是這樣說的:“《論語》有很多面,我所解讀的孔子不是一個我敬仰的圣賢,而是一個我愛的樸素圣賢,他能穿過千年塵埃,是最樸素道理的昭示者。同時,我也只能說我講的孔子的言辭是真實的,但言辭之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一個人的心得延伸一定有著他自己的色彩,我不希望強加于人!
我覺得于丹在此表現(xiàn)的平和與謙遜是令人敬佩的。任何閱讀都是個性化的,經(jīng)典更不是一副僵化的面孔,它能親近到每個人的生命中給人撫慰與啟示。所以,每個人閱讀,都可以而且應該有自己的心得,都有權利發(fā)表自己的心得。當年在柏林大學任教的叔本華,一心想與黑格爾在講臺上一決高低,選擇與黑格爾同一時間舉行講座。結果黑格爾的講座常常爆滿,而聽叔本華講課的學生卻從來沒有超出過三人。今天來看兩位哲學大師的對決,沒有失敗者,而且最大的贏家還是哲學,是諸多等待召喚與啟迪的人們。于是就想到《百家講壇》,在請于丹講《論語》時,可不可以同時請風格不同的“李丹”或者“張丹”來講呢?讓我們在近兩百年后也有幸感受一回精彩的學術pk!拔也煌饽阏f的話,但我誓死捍衛(wèi)你說話的權利”,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給我們描述了理想中的民主社會公民實現(xiàn)自己話語權的自然狀態(tài)。對于普通民眾而言,其實不存在捍衛(wèi)別人說話權利的問題,所以,那些有能力捍衛(wèi)別人說話權的人或組織,可不可以給更多的聲音表達的權利呢?
網(wǎng)上不少文章談到的“《論語》心得”中的硬傷,實在是令人遺憾。有消息說于丹接下來還要講《莊子》,講《世說新語》,講唐詩宋詞,希望不僅僅是于丹,還有登上《百家講壇》的每個學者都盡量不要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才好。嚴謹,應該是學者永遠不變的風范。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2
"人生在世,總有許多不平。"有一首歌其中有這么一句歌詞,以前只不過哼哼而已。暑假在家,仔細閱讀了于丹《論語心得》這本書,雖然不是大徹大悟,但是心靈也有所觸動。
《論語》曾經(jīng)是我在念中師的時候閱讀過的一本書,它是一本記錄了2500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的語錄。記得當時,我在語文課上機械得背誦著"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卻曾想到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程度較高的今天,竟然有一位女學者用自己的眼光,將這樣一本古老的書籍,用現(xiàn)代的眼光來閱讀和理解,這的確是非常吸引人的一點。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離我們很遙遠的古代圣賢,但是,一度人們更愿意稱他為孔夫子,代表了迂腐和固執(zhí)?墒乾F(xiàn)在,于丹老師將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和現(xiàn)在這個繽紛的世界理解起來,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把這樣一本難以理解的古代典籍,結合現(xiàn)代的實例,變得更加通俗易懂,從中也更能悟出道理。
于丹老師筆下的孔子沒有圣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正如易中天所說:"孔子沒有溫度,只有色彩"。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說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主要講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書中運用很多故事告訴了我們許多為人處事的哲理。我分幾個方面來理解:
。ㄒ唬、為人之道。
《論語》說的是人,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人,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暫,孔老夫子從各個角度,各種層面不斷地教誨我們,怎樣使自己有限的生命變得更有意義,總體概括為: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積極生活、和他人和睦相處,愛崗敬業(yè)、安于本職,獻于社會。"君子"是孔子人學的理想人格,是"士子們"道德修養(yǎng)所努力的方向,它對社會大多數(shù)人而言,帶有懸格的性質。一個人,一個生活于平均化的日常生活狀態(tài)中的普通人,"應該是"一個怎樣的人呢?這是孔子"為人之道"的主要內涵。如前所述,孔子的'仁愛是一種展開于具體的人際關系當中的差等之愛,而在傳統(tǒng)的人際關系當中,最重要的關系主要有夫婦、父子、長幼、朋友和君臣等五個方面。在今天我看來我們教師教育學生上要"耐心",把學生當作朋友來對待,我們經(jīng)常是這樣說,也這樣想。但事實上,我們許多時候并沒有真正理解這句話,老師會在課堂上生氣發(fā)火,這是我們還沒有學會耐心的佐證。教師在課堂上失去理智,感情沖動,除了傷害了孩子的感情以外,別無他用;教師的喋喋不休,除了讓孩子耳根的繭子更厚以外,沒有其他功能,這些都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想要的是什么呢?我想無非是希望孩子好好學習,好好成長,如此而已。有沒有更有效的辦法呢?回答是肯定的。我們可不可以這樣嘗試一下?當孩子上課走神的時候,原諒他,提醒他,畢竟學習是孩子的事,他沒做好,希望得到的是老師的幫助;當課堂秩序亂的時候,不要對孩子大呼小叫,我們應該考慮是不是我們的課堂對孩子沒有吸引力呀?及時調整自己的課堂,把孩子們吸引過來;當孩子沒有完成作業(yè)的時候,原諒他,幫他找出沒有完成作業(yè)的原因,幫助他下次完成作業(yè),使孩子體驗及時完成作業(yè)的成功感;當孩子犯了錯誤,耐心一點,調查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找出孩子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的去跟孩子談,幫他認識自己的錯誤,這才是我們的目的。
。ǘ、處世之道。
在社會交往中,無論是交友還是工作,人們都想找到一個適中的生存法則,既對自己負責任,又對他人負責任。于丹《論語》心得中,談到了一個職業(yè)化的工作態(tài)度,"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就是說每個人要做好自己的份內事,也就是常說的本職工作,這也是所有人所需要推崇的?桌戏蜃诱f:過猶不及。在孔子看來,事情做得過頭了和沒有做到位是一樣的效果。我們常常會聽到有人抱怨社會不公,抱怨處世艱難。于丹老師認為,與其怨天憂人,不如恭身自省,如果我們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謹言慎行,禮行天下,修身養(yǎng)性,我們會少很多煩惱,就自然就會懂得為人處世之道。于丹老師所給我們講述的英國著名網(wǎng)球明星吉姆。吉爾伯特的故事,讓我們從簡單的事情當中明白一個不簡單的道理——心態(tài)決定一切!于是,我不禁想到:在教育形式日益變化的今天,以怎樣的心態(tài)對待我們的工作,才能使自己感受到來自工作的快樂呢?當然是心態(tài)的和諧。"心平則氣和,氣和則神安",只有保持心態(tài)和諧,才能理性的處理期望所欲與利益所得的博弈關系,堅守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和社會義務,合理定位自己的價值觀,正確對待教育教學的各種困難,這時我們就能夠勇于接受挫折,樂于迎接挑戰(zhàn),客觀看待努力工作而獲得的至上榮譽。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做到心態(tài)和諧,擁有和諧的教育職業(yè)心態(tài),才能安心植根于默默的育人事業(yè)當中,不為世間的功利和浮躁所擾,從辛苦的教育工作中深深感悟,至情享受奉獻社會、奉獻教育的快樂,收獲更多的幸福和滿足。
。ㄈ、交友之道。
我想在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過很多的朋友,但是究竟有幾個真正的朋友呢?究竟有誰會在你需要的時候伸出手來,幫你一把呢?于丹《論語》心得中,也說道了,對待朋友也要有一定的尺度,保留一條界限,朋友才能夠交往得久遠,有很多朋友間彼此傷害就是因為,沒有保持一定的友情距離。所以,于丹《論語》心得也告訴我們,在這樣一個物質會社,交怎樣的朋友,怎樣交朋友。我們常常會聽到有人抱怨社會不公,抱怨處世艱難。其實,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如果我們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謹言慎行,禮行天下,修身養(yǎng)性,我們會少很多煩惱,就自然會懂得為人處世之道。懷著樂觀和積極的心態(tài),把握好與人交往的分寸,讓自己成為一個使他人快樂的人,讓自己快樂的心成為陽光般的能源,去輻射他人,溫暖他人,讓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廣闊的社會,從自己身上獲得一點欣慰的理由。
。ㄋ模、理想之道。
人應該有理想,沒有理想的人是可怕的。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變通,與時俱進,而內在心靈則完滿、富足,待自內心修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為人處事?鬃诱f"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人生是最后的總結,所以我們現(xiàn)在只能說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路。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座寺廟里供著一個花崗巖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臺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么人們采著我們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只經(jīng)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jīng)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我想,這正是我們現(xiàn)在很多人心態(tài)的真實寫照,和別人攀比,比到最后常常悶悶不樂,郁郁寡歡。這是沒有什么必要的,人要學會知足常樂。
我想,這不僅僅是《論語》里面的一種道德理想,它同樣適用于21世紀?鬃雍退牡茏觽兯硎艿哪欠N歡樂,同樣是我們今天快樂的源泉。這大概就是《論語》可以給我們今人最大的借鑒和經(jīng)驗所得吧讀了這樣的一本書,仿佛給自己的心靈澆了一次水,沖走了一些煩瑣世俗的念頭想法,滋養(yǎng)了自我的內心世界,讓我更積極地去面對以后的學習和生活。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3
暑假期間,我有幸拜讀了校長推薦給我們的《于丹<論語>心得》這本書,簡單的一百多頁字卻足以讓每一個讀過這本書的人的心靈都有所觸動。我也不例外,讀完這本書,我對生活中的很多人很多事都有了重新的定義,并試著用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去看待一切。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書中的每一個小故事都告訴我們許多的人生哲理和做人處事的道理。
這本書給我感受最為深刻的就是天地人之道中的“讀《論語》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孔夫子教育學生時很少疾言厲色,他通常是用緩和的,因循誘導的,跟人商榷的口氣。這是孔夫子教學的態(tài)度,也是儒家的一種態(tài)度!边@一段。說實話,作為教師,作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從教一年的我面對這個稱號真覺得慚愧,想想我對學生的態(tài)度,往往是以一副嚴肅的面孔出現(xiàn)在孩子們的面前,孩子做錯了事犯了錯誤,要么指責要么批評教育,很少用一種平和的、從容不迫的心態(tài)來和學生平心靜氣的談論,然后把道理給他們一一講清楚。我知道我的這種教學態(tài)度就像書中所說的“我們見到一些老師聲色俱厲,經(jīng)常指責他的學生不該如何如何。那是這個老師沒有到境界,真正的老師會像孔夫子這樣,平和地
跟學生商量著把這種天地人三才共榮共生的關系講透!逼鋵,我們這樣做也許是因為現(xiàn)代學生共有的特點讓教師改變了教學的態(tài)度。但是,在現(xiàn)代這樣一個追求“人”的大的教育環(huán)境下,我們不得不向古代先賢“取經(jīng)”。那么,以后和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我的工作中,我都會以一種平和的、快樂的、緩和的心態(tài)去對待每一件事。因為“人是值得(轉載需注明來源ww。hawod。co)敬重的,人又是應該自重的”。
當然,這本書告訴我們的為人處世的道理還遠遠不止這一點,但它將會作為我從教之路上一本永遠的教育書籍教會我怎樣教育學生。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4
于丹的“《論語》心得”是本學期我校規(guī)定的必讀書目之一,全文是用七大部分來解讀《論語》的,分別是“天地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及“人生之道”。以白話詮釋經(jīng)典、以經(jīng)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體悟經(jīng)典的普適智慧。同時為她的這種崇高的境界而感動。
同時讓我們領略到有這樣一種智慧,那就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對自己工作和朋友的理智看待。人生不得意事常八、九。那么如果人生有了缺憾之事,如果我們遭遇不得意之時,我們應該采取一種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呢?兩千多年前的論語對于我們當今社會生活中的問題能有什么啟示呢?書中令我印象較深的是《于丹〈論語〉心得之二——心靈之道》!懊總人一生中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難!弊釉唬骸翱膳c言而不與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币馑际钦f:“一個人能夠聽你講道理但是你沒去跟他講,就叫“失人”,你就把這個人錯過了,不好相反,假如這個人根本就不可理喻而你偏和他講道理,那就要“失言”,也不好。所以這就是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想做一個別人愿意和自己交流,也可以和他人交流的人,最關鍵的是我們要有個敞亮的心懷。
這種心境和胸懷,既可以彌補先天的遺憾,也可以彌補后天的過失;同時能使自己有定力,有真正的勇敢,使自己生命飽滿、充盈,讓自己有一種大歡欣,讓自己的人生有最大的效率,讓自己的每天進行著新鮮的輪回,并且把這些新鮮的養(yǎng)分疏導給他人。于丹教授同時告訴我們“心靈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難,你就會擁有完全不同的人生!”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每一個人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法改變這個事實,但我們可以改變看待這些事實的態(tài)度。無論是孔子的《論語》,還是于丹的讀后感,都說做人的境界,人在社會上,要使自己做過的事都經(jīng)得起推敲,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的世界,人們對你的看法,但是,我們可以做到對自己嚴格一點,對別人寬容一點!
于丹老師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似乎把難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備受歡迎的高檔營養(yǎng)品。她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圣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同時讓我們領略到有這樣一種智慧,那就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對自己工作和朋友的理智看待。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作為教師,假如我們能感受到這些,那我們的心中肯定會少許多怨言,肯定會是一名快樂而幸福的教師。于丹教授在書中提到“我們見到一些老師聲色俱厲,經(jīng)常指責他的學生不該如何,如何。那是這個老師沒有到境界,真正好的老師會像孔夫子這樣,平和地跟學生商量把這種天地人三才共榮共生的關系講透!逼鋵嵪胂胍矊,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的孩子有個別差異,大家都知道孔子“弟子三千,賢人只有七十二”,其余那些學生也是孔子這位千古圣人的缺憾,面對這些情況,我們老師就需要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tài)。就像孔子所說的那樣要“愛人”。關愛別人,就是仁,了解別人,就是智。對學生多些了解,因材施教發(fā)展孩子的個性特長,對發(fā)展慢的孩子以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對待,正確地引導,相信他們一定會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轉變,只是遲早而已。
于丹說,“我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笨鬃又v求的是“恕”,是心靈上的一種平和。這一講給我心靈上極大的震撼,它像一劑良藥,清涼,讓我有一種直澈心肺的感覺,它告訴我應該如何去生活,如何對待自己。我知道了生活的方向之后才能給孩子們指引方向,才能幫助他們成人、成材。
作為一名小學的教師,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應該加強自身的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并用自己良好的素質去影響學生與家長。我們教師的整體思想、道德、心理素質和工作、學習、生活方式對學生的影響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雖然家長對其子女的影響也十分重要,但我們教師應該利用學校這個有力的教育陣地充分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來改變學生的基本素質與學習方式。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教師不要去抱怨,而要有責任,首先提高自身的個人素質,做師德的表率,以師風、師魂,堅決抵制一切有悖師德的行為。用自己良好的師德,去感染和帶動周圍的教師,甚至學生與家長,做到一個教師就是一面旗幟。
“道不遠人,溫暖人心”這是于丹教授對《論語》這部偉大著作的評價,在這里我引用于丹教授的名言來表述我內心對《論語》所樹立精神的仰慕,同時對于丹教授可以以如此生動卻又不乏深刻哲理性的方式來對象我這樣的人進行思想上的洗禮表示尊重和感謝。以上這些是我讀了這本書,我的心靈產(chǎn)生了一些觸動,觸動著我不得不尋找自我的坐標,觸動著我尋求快樂的生活,觸動著我做淡定從容、心平氣和的教師。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5
昨天一個老師說到了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這本書我在偶然的機會看了幾十頁,至今也沒看完,不過于丹在《百家講壇》講的論語,我倒是在網(wǎng)上看了一遍。于丹講了論語后,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很多普通人覺得她說的好,說出了他們想說卻說不出的話,想理清卻理不清的人生思路。但一些大學教授聯(lián)合把于丹講的論語狠狠批判一通,說她根本不懂論語。一百人讀論語就有一百種感悟,既然于丹說的是論語“心”得,也可以說是自己的人生感悟,她的理解能對一些人產(chǎn)生作用就不錯了。別用學術的眼光苛求,說的太深奧了老百姓也不懂啊。以我看,于丹的論語心得還是有它的積極意義。
對個人,于丹強調要追求內心的坦然與淡定,要化解生命的遺憾,不要爭名奪利,要認識自己的內心,把握好自己,關注自己的成長,追求幸福。在如今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人們很需要這樣的心靈的指導,有些人痛苦,有些人彷徨,卻無法化解,如果于丹的那一句話打開了一個人的心結,讓迷茫的心靈看到光明,讓痛苦得到減輕,那也算行善積德了。
對國家,于丹講的論語流露著“和諧”的思想。她把論語分了七個部分,無論是說交友、理想、還是談君子、處世,看似從個人出發(fā),實際上更是一種社會道德、公約的重塑。這與和諧社會的建設是一脈相通的.。于丹的語言非常精妙,很動人,舉止很優(yōu)雅,用這樣的美女教授來感化國人,效果自然更好。有人說中國人是最可怕的,因為中國人沒有信仰,于丹讓人們追求內心完善,心靈的寧靜,身心具修,對于沒有信仰的中國再合適不過了。
對國學,于丹可謂貢獻大大,論語掀起了國學熱,《四書》、《五經(jīng)》等經(jīng)典論著又重新走進了人們的視線,連《三字經(jīng)》也占了國學的光。國學似乎不再曲高和寡,竟成了人人可談的大眾時尚。
古人說半部論語可以治(知)天下,于丹說半部論語可以修身。我的道行淺之又淺,對于《論語》我不敢評論,只是《論語》中的那句點撥了我,于丹的那句心得提醒了我,就感到幸運并心存感激了。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6
最近一直在讀《于丹論語心得》,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其實從小我們就開始學《論語》,雖然在填鴨式的教育中我們背會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钡壤世噬峡诘木渥樱菍@些話的理解卻是膚淺和隨意的,甚至于覺得《論語》是很深奧的東西。但是看完于丹的這本《論語》心得,我才理解先人圣賢為什么會說出“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那種推崇,也知道了過去自認為深奧的孔夫子的《論語》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賢們說的話,穿越滄桑,傳到今天,仍然可以讓我受益匪淺,溫暖備至。于丹說:“《論語》告訴大家的,永遠是最簡單的!薄啊墩撜Z》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所以,當這本書被我認認真真地看完后,心里很為于丹把現(xiàn)代社會、現(xiàn)代人的生活通過《論語》完美結合后給予的精辟闡釋表示喝彩!對于丹的《論語》心得,不會也不想做任何評論,對我來講,讀懂、悟到就可以了,所以,在這里就姑且把讀到的一些我認為精彩的部分記錄下來和大家一同分享吧!
書中有一段話讓我記憶深刻。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弊迂曉(jīng)問老師,假如一個人很貧賤,但他不向富人諂媚;一個人很富貴,但他不傲氣凌人。這怎么樣?孔子說,這很不錯。但還不夠。還有一個更高的境界。這個更高的境界是,一個人不僅安于貧賤,不僅不諂媚求人,而且他的內心有一種清亮的歡樂。這種歡樂,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他也不會因為富貴而驕奢,他依然是內心快樂富足、彬彬有禮的'君子。這是多高的驕傲!一個人能夠不被富足的生活蠱惑,又能在貧賤中保持著做人的尊嚴和內心的快樂;蛟S很多人會說,這不過是說說,讓誰做到這樣,誰也不行!也許,這樣的境界我們凡夫俗子確實很難做到,然而,這種自然、平和、積極的心態(tài)卻絕對是值得我們去追求的。也唯有肯接納肯效仿圣人這種心態(tài)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超凡脫俗而又可以獲得成功的人。我們的思想永遠決定著我們的行動,心有多寬路就有多寬。在社會風氣略顯浮躁的今天,作為一名年輕人,必須懂得去學習這種平和的心態(tài),以造就一個更為善美更為清亮的明天!
于丹說,我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安貧樂道,在現(xiàn)代人眼中頗有些不思進取的味道。在如此激烈的競爭面前,每個人都在努力發(fā)展自己的事業(yè),收入多少,職位高低,似乎成了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志。但越是競爭激烈,越是需要調整心態(tài),調整與他人的關系。好在,有這樣一本書,一盞燈指引著我,警醒著我。讓我在急躁的趕路之時保持著一份清醒,我相信,內心的成長才是人性的成長,也唯有人性取得了成長才會使自己成為一個卓爾不凡的人。我會用圣人的智慧去指導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更會用圣人內心的溫暖照亮整個人生!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7
序言:《論語》所記載的,是孔夫子從生活中演繹出來的為人處世的經(jīng)驗,和他對弟子的教導。宋代開國宰相趙普曾經(jīng)標榜說,自己是用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古人對論語的推崇之極。其實論語中許多經(jīng)典的詞句,是我們許多人都耳熟能詳?shù),但是我們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嗎?這部曾被古人譽為治國之本的論語,對我們現(xiàn)代人來說,還具有什么實際意義嗎?北京師范大學于丹教授認為,這部曾經(jīng)統(tǒng)治中國社會思想兩千多年的儒家經(jīng)典仍然能為我們現(xiàn)代人構建和諧社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提供一份溫馨的勸導。
于丹:大家別以為說,孔夫子的《論語》現(xiàn)在我們必須得仰望它,我們覺得它是高深的,它是一種高不可及的。這里面有多少奧秘嗎?這個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是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都是最簡單的。論語真正的道理,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其實說白了,我認為論語再我們今天的觀點去看過去,它是一本非常樸素的,能夠相關于以人倫為起點,教給每一個人在現(xiàn)代生活中,獲得心靈快樂,能夠熟悉現(xiàn)代這種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就是這么一本語錄。其實論語很簡單,兩千五百年以前,論語是孔子在教學生的時候片片斷斷,留下來的課堂筆記,他的學生把這些給編篡起來,后來就成了論語。所以在《漢書·藝文志》上有這么一段界定:
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就是弟子們在提問,他回答的時候“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大家有問有答、有來有往。就是這種提問和回答之間,只言片語,就是這樣流傳下來的!暗胶髞懋敃r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贝蠹野堰@些言論集結在一起,就成了一本論語。所以今天看到的論語,我們會覺得沒有什么太深的邏輯性,在論語里面也很少有長篇大論的故事、一個嚴謹?shù)年U述,論語都是很簡短很簡短的一些言辭。
學生:老師您再多說幾句行不行。您總是那么三言兩語的,我們怎么作課堂筆記呀?
孔子:我本來就什么都不想說。
學生:老師,您要是什么都不說,我們記什么呀?
那么他老師怎么回答他呢?子曰:“天何言哉!彼臅r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其實這就是一種教育。他老師跟他說:“你看,蒼天在上,噩古已然,它說話嗎?它不說話,不是照樣春夏秋冬四季照樣風調雨順嗎?大地上不是萬物生長嗎?你去看天說話!彼云鋵嵳撜Z的態(tài)度是什么呢?就是以一種樸素的、溫暖的,言傳身教的生活態(tài)度,去影響他的弟子,大家都知道,孔夫子這一生號稱弟子三千,其中成就七十二賢人。這些人每個人都是一粒種子,他們是把那種生活的智慧廣為傳播,但是不依賴那些連篇累牘、宏觀的那種大的言論。我們說論語他終極的傳遞,是傳遞了一種態(tài)度。其實在論語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孔夫子他教育學生的時候,講世間道理的時候,從來沒有過聲色俱厲,他一定是和緩的、因循誘導的,跟人商權的這種口氣,其實這樣一個態(tài)度不是代表他個人,而是反映了中國人的一種哲學觀。為什么我們說孔夫子是圣人,圣人的意義就是在這片土地上,他是那些最有行動能力的、有人格魅力的這樣一些人。這樣的人一定是從我們的生活里面自然生長脫胎出來的,而不是從空而降的,所以說起整個這種天地開辟造世的故事。我們可以想一想,最早的時候,中國最早的創(chuàng)世紀怎么來的呢,是由盤古開天辟地來得,但是這個開辟,不像西方神話講的那種突變,比如說拿一把大斧子,啪,辟開,然后金光四射,出現(xiàn)一個什么樣的天地萬物,這不是中國人的敘事情感。中國人習慣的敘事象《三五歷紀》里面描述的那樣,是一個從容和緩而值得憧憬的漫長的過程。
它說: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shù)極高,地數(shù)極深,盤古極長。
它說天地混沌如雞子,很大在那里安安靜靜,盤古生其中,一共呆了多久呢,萬八千歲,天地開辟,一萬八千年過去了,天地開了,但是它不是一個固體啪的裂開,而是兩股氣分開了。陽清為天,陰濁為地,就是陽氣上升變成了我們蔚藍的天空;濁氣下降變成了我們腳下的土地。
盤古在其中。是不是開天辟地就完了呢,其實,這種成長剛剛開始。中國人是講究變化的,所以叫做一日九變,每天都在微妙的變化著,象一個新生的嬰兒一樣,這種變化最終達到了一個境界,這六個字其實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叫做“神于天,圣于地”。一個好的人格應該是有一種理想主義的天空,讓你可以有飛翔的翅膀,不妥協(xié)于世界上很多的規(guī)則與障礙;但另一方面,要有腳踏實地的能力,要能夠在這個大地上去進行他行為的拓展。只有理想而沒有土地的人那是夢想主義者而不是理想主義者;如果只有土地而沒有天空的人,那是務實主義者而不是現(xiàn)實主義者。其實理想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就是我們的天和地。
孔夫子這個圣人就像盤古一樣。
所以這個故事接著講,說后來天地還在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呢,日長一丈,他跟著天地一塊長,所以長到最后的時候,如此萬八千,又長了一萬八千年,最后是天數(shù)極高,地數(shù)極深,盤古極長。這就是為什么中國人認為叫天地人是三才,人的意義跟天和地是一樣的。大家也熟悉西方神話,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往往是強調一種激情、感性、神秘這樣的一些印象;而中國呢是強調了一種莊嚴理性和一種溫柔敦厚之美,這就是孔夫子這個圣人的姿態(tài)。
應該說孔夫子在后世流傳的這個形象是學生們用自己的愛戴給他加上的東西,但是更多的是他一種傳導出來的內心有一種飽和的力量,這就是后來孟子夫子所說我善養(yǎng)我浩然之氣,就是天地之氣凝聚在一個人心中的時候,他才能夠如此的強大。
話外音:《論語》的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華融入于人的內心,天地人就會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人的力量就變的無比強大,即使在當今社會中我們中國人也常常會說,天時、地利、人和是國家興旺,事業(yè)成功的基礎。這是不是論語的精華對我們現(xiàn)代人的啟發(fā)呢。
也就是說作為一個中國人,什么叫天人合一,我們永遠也不要忘記了天地給我們的.力量,就是一個人在自然中的和諧。現(xiàn)在我們正在倡導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真正的和諧是什么,決不僅僅是一個小區(qū)鄰里之間的和諧,它一定有你跟生物之間,跟動物之間你有一種敬畏,有一種順應,有一種默契,有大地上萬物和諧而快樂的共同成長這樣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我們如果學會了提取鍛造,我們就能夠獲得孔夫子那樣的心胸,所以孔夫子在論語里面流露出來的更多的東西是顏色上非常和緩,交給你日常的道理,但是他的內心非常的莊嚴,他的內心里面有一種強大的力量,是什么力量呢,那就是信念的力量。
孔夫子是一個特別講究信念的人,曾經(jīng),他的學生子貢問:老是,我們跟您學了這么多,就是為了以后能夠當大官,您說具備什么樣的條件,才能治理國家呢?
孔子說:只要三條就足矣。第一,強大的軍隊;第二,足夠的糧食;第三,人民對國家的信仰這叫“子貢問政”,從政需要什么,一個國家想要安定,政治平穩(wěn)需要哪幾條呢,大家一般想還不得洋洋萬言啊,老師說的很簡單“足兵足食民信之矣”(論語嚴淵篇)。說我告訴你就三條,第一叫國家機器,必須有強大的兵力做保障,第二足夠的糧食,豐衣足食,第三條就是老百姓要對國家有信仰。他說有三條就夠了,挺簡單吧。這學生矯情,說三條不行,太多了,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如果我非得去一條您說去什么,老是也不急,說去兵,那咱就不要兵力了,人總得吃飯,但還得有信仰。子貢還不干,非得要再問,說: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這兩條您再給我去一個,老師非常認真的告訴他,曰,去食。我們寧可不要糧食了,然后老是說了一句結論,叫做“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他說沒有糧食,無非就是一死,自古而今誰不死啊,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個國家沒有信仰以后的崩潰和渙散。其實,什么是政治?政治并不一定讓大家都過上一種物質文明上的發(fā)達生活,他僅僅是一個標志,真正來自于內心的那種安定和對于一種政權的認可,這些都是來源于信仰。這就是孔夫子的一種理念,他認為信仰的力量足矣把一個國家凝聚起來。
前幾天呢,我在讀者文摘上看到一個說法,說評估二十一世紀我們各個國家生活好與不好,已經(jīng)不簡簡單單是過去的一個標準,大家都知道是GDP。GDP我們國家增長一直都很快,年年都在提升,現(xiàn)在又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概念叫GNH,是什么呢,就是GROSSNATIONALHAPPINESS,國民幸福指數(shù)。評估一個國家是不是真正的富強,不單純看國民生產(chǎn)總值的增長,而看每一個老百姓他內心的安寧與幸福感,他在這個社會中覺得安全嗎,他快樂嗎,他對他的生活真正認同嗎,他滿意嗎。而這個指數(shù)在中國很有意思,我們曾經(jīng)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的時候參加過一次國際的調查,當時顯示我們國家的幸福指數(shù)是不太高的,大概是百分之六十四點多,到了91年的時候再參加調查發(fā)現(xiàn)隨著整個物質文明的提升,當時也是進行了很多改革,這個幸福指數(shù)提高了,當時到了百分之七十三左右;但是等到了96年再參加調查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個指數(shù)下跌到68%了,這是一個很令人困惑的事情。也就是說,當一個社會物質文明極大繁盛的時候,我們現(xiàn)代人有可能會遭遇更為復雜的心靈困惑。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8
《于丹談論語心得》一書講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雖然社會上褒貶不一,但批評大多是學術上的,我覺得于丹說《論語》,給我很大啟發(fā)。他圍繞各樣的心態(tài)問題,結合現(xiàn)實生活講了很多故事告訴我們怎么樣才能過上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使我受益匪淺。
一、怎樣面對遺憾
故事一:一個小女孩曾跟著媽媽去看牙醫(yī)。媽媽應牙病引發(fā)心臟病,竟然死在了牙科的手術椅上。這個陰影在她心中一直存在,她從來不敢去看牙醫(yī)。后來她成了球星,被牙病折磨得實在忍受不了,家人請來牙醫(yī)。正當醫(yī)生準備手術時,她卻死去了。
這個故事給我很大的震撼。我知道了無論是誰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我們無法改變事實,但我們可改變看待這些事實的態(tài)度。,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缺憾與痛苦,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愁腸百結或淚流滿面,這樣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反而更加重了你的痛苦,嚴重影響了你的生活質量,它的后果就如同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錯過了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比缓竺鎸ν纯嘁玫闷,放得下,靠你頑強的毅力與堅強的心去自救,除了你自己,誰也救不了你!想到自己曾因為喉炎、聲帶小結、聲帶息肉、咽炎而痛苦不堪,夜不能寐,結果不僅病情沒好轉,反而,加重,長期耳鳴。
讀了這本書,豁然開朗,今后我要
1、接受這個事實。
2、多喝水禁辛辣。
3、改善上課用具,少說話。
4、多學習,多動腦,提高自身競爭力。
5、每日中午休息,哪怕只15分鐘。
6、多鍛煉。
生活中要多運用90/10法則,即生活中遇到的事自己不能選擇,但可以選擇面對它的態(tài)度。
故事二:一座寺廟里供著一個花崗巖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由跟它采自通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臺階不服氣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么人們踩著我們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只經(jīng)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jīng)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
我讀后眼前一亮,我們過去總是喜歡與他人相比,為什么你我一起參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輝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視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貢獻、肩負的責任、承受的壓力。想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萬剮與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這樣比起來內心就會平和多了,怨氣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樂,我有我的開心,知足常樂!要想到舍得舍得,先舍才會得。
像這樣富有這里的故事在于教授的<<論語>>心得里比比皆是。,于教授用起來游刃有余。我們讀了受益匪淺。只要我們以平常心善待周圍的人或事,善待生活,加強人格修養(yǎng)。這樣可以找到孔夫子教給我們的快樂秘訣。過上理想的幸福生活。
二、怎樣交友
真正的快樂是心靈的快樂,來自于心靈的富足,來自于一種教養(yǎng),來自于對理想的追求,來自于對未來的憧憬。也來自于同良師益友間的交流。人需要朋友。人離不開朋友。
孔子曰:“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本褪钦f為人要真誠,坦蕩,剛正不阿。有一種朗朗的人格,為人誠懇,誠實,還要見聞廣博。我想這與其說是交友之道,不如說是為人之道。只有做這樣的自我才能交到這樣的朋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為人不正直,誠實,對別人無所幫助,只考慮自己,以自己中心要求別人的甚多。給予別人的甚少,別人是不愿與你為伍的。更談不上交到好的朋友。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一時一事可以但決不會長久。要交上好的朋友還要有辨別能力,所謂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否則也交不上好的朋友。
孔子曰“佚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便辟”之人特別會察言觀色見風使舵,順情說好話。毫無正直誠實之心。沒有是非原則他們的原則就是討你高興以便獲得個人私利。對有用之人百般逢迎,婢顏諂媚,幾乎無所不用其極,久而久之使人飄飄然迷失自我。
“善柔”之人生活中更是屢見不鮮。當你的'面永遠是和顏悅色滿面春風、恭維你、奉承你、贊同你、支持你,在背后會傳播謠言,惡意誹謗,中傷,甚至咒罵。當面一套背后一套,人前是人別后是鬼。如果我們不加以警惕,有清醒的認識,前車之鑒后車之覆,就容易被其迷惑利用,甚至付出慘痛的代價,那時悔之晚以。對這種我們決不姑息遷就,應該揭開其偽善的面目使其昭示無處容身。
“變佞”之人言過其實,夸大其談。巧舌如置卻不學無術脯內空空。我們能做到對其了解。敬而遠之足以。
朋友是人生的財富。朋友不是為我所用,朋友更不是互相利用。朋友是什么?我理解朋友就是:困難時能給你幫助,但不求回報?鞓纺芘c你分享。痛苦時又能與你分擔;猶豫時能幫你選擇。沖動時又能及時制止;得意時能給你忠告。失意卻不會背叛;朋友就是懦弱時能給你堅強,委屈時能給你安慰?鄲灂r能為你排解。寂寞時能聽你傾訴,煩惱時能為你開導,迷惑時能為你指點,失誤時又能直言規(guī)勸。人生能有這樣的朋友相知相識是一件幸事,會豐富你的人生,使你的人生更有意義,使你得到一種心靈快樂。
這本書給我的啟示還有很多很多,如:一個人的視力本有兩種功能:一個是向外去,無限寬廣地拓展世界;另一個是向內來,無限深刻地去發(fā)現(xiàn)內心。
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孔子能夠教給我們的快樂秘訣,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幫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馬上去做,最重要的時間就是當下,一點不能拖延。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每讀一遍,就會有心的感悟,今后在與大家分享!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9
閱讀,不一定使我們變得更加富有,但一定可以使我們變得更加智慧;不一定改變我們的長相,但一定可以改變我們的品位和氣質;不一定能延長我們生命的長度,但一定可以改變生命的寬度,增加生命的'厚度,提升生命的高度;不一定能實現(xiàn)我們的人生夢想,但一定可以使我們更接近人生的夢想。
后勤分會讀書活動現(xiàn)場
湖南省結防所工會組織的“我讀書給你聽”活動,從4月23日至6月30日,以分工會為單位,組織職工共讀一本書,共同創(chuàng)作一本有聲書,為世界讀書日打CALL。
今天的《我讀書給你聽》是來自后勤分會的《于丹<論語>心得》
《論語》創(chuàng)作于戰(zhàn)國時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其厚重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一直影響著世世代代的中國人!队诘<論語>心得》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結合古典文化,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yǎng)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以獨特的個性視角解讀《論語》。
讀《于丹<論語>心得》,能幫助我們解讀當今社會面臨的心靈困惑,以經(jīng)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10
于丹:《論語》心得
百家講壇系列主題閱讀
于丹:《論語》心得
編輯:山間溪流作者簡介于丹,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影視學博士。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助理、影視傳媒系系主任。教授”中國古典文學”、”影視學概論”、”電視理論思潮”等課程,參加”北京師范大學影視藝術學科基礎教程系列”教材和”中國影視美學叢書”等大型理論工程的編著工作。曾獲得1996年度北京市優(yōu)秀教學獎、20xx年度中國寶鋼教育基金優(yōu)秀教師獎、20xx年度北京師范大學勵耘獎、北京師范大學十佳優(yōu)秀教師獎等多項獎勵。出版《形象品牌競爭力》等專著多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文藝研究》《現(xiàn)代傳播》等重要學術刊物發(fā)表專業(yè)論文十余萬字。
知名影視策劃人和撰稿人。為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今日說法》《藝術人生》等50個電視欄目進行策劃,現(xiàn)任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科教頻道總顧問,北京電視臺首席策劃顧問。
古典文化研究者和傳播者。20xx年”十一”黃金假日在央視百家講壇連續(xù)七天解讀《論語》心得,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11
讀于丹說論語,讓我領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融入在現(xiàn)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于丹給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仡欁约浩綍r的工作和生活,也會經(jīng)常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如與家人因瑣事產(chǎn)生分歧、和家人鬧矛盾,工作中與同事有時會產(chǎn)生摩擦,與家長產(chǎn)生摩擦,面對不如意的學生會生氣…看過《論語》心得讓我明白了自己給別人帶來煩惱的同時自己也很苦惱。讓我找到了克服生活中不愉快的好方法。
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個態(tài)度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承認現(xiàn)實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
聽于丹講論語,從中學習到的是一種審視、明辨的能力,是寬容、不為己甚的態(tài)度。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他是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朋友,它是一個映射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藝術和智慧,多一份清醒與閑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饋贈的心情。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12
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于丹論語心得。
《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xiàn)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
好喜歡!每天倚在床頭,欣賞幾頁,或者放上一段百家講壇于丹論語心得,讓心靈得到凈化,讓品性得到升華,遠離塵世的喧囂,傾聽靈魂深處的呼聲。美哉!樂哉!
儒學漸熱,孔子學院開到了很多個西方國家,可見儒學的魅力!《論語》,集中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和思想精華,影響了中國20xx多年,如今社會早已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500多年前的經(jīng)典語錄,今天還能啟發(fā)我們的心智嗎?還能對我們今天的心靈產(chǎn)生觸動嗎?我把這本書這段視頻推薦給朋友們共享!
于丹緊扣現(xiàn)代人面臨的心靈困惑,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yǎng),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yǎng)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fā)來解讀《論語》,心得體會《于丹論語心得》。全書以白話詮釋經(jīng)典,以經(jīng)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穿越兩千多年的時間隧道,體悟經(jīng)典的平凡智慧。
易中天:灰色的孔子與多彩的世界
──《于丹論語心得》序
于丹白衣白裙,坐在一張黃色的長沙發(fā)上,旁邊是紅衫的央視主持人柴靜。我灰不溜秋地坐在她們的對面,準備提一些刁鉆古怪的問題。
這是20xx年11月12日的下午,地點是“百家講壇”的演播室,話題則圍繞著于丹的“論語心得”展開。服裝未經(jīng)設計,訪談也很自由。但我看著這一對桃紅李白,總不知孔老夫子見了會作何感想,便不懷好意地問:你們美女也喜歡孔子嗎?在你們這些美女的心目中,孔子是什么樣的?
誰知于丹并不上當,應聲答道:我不主張從性別的角度去看孔子。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溫度,沒有色彩。
好聰明的小妮子,好精彩的'回答!我也立即回應:那我今天就有點兒像孔子了。我這一身灰,等于沒有色彩。不過,灰色也有灰色的好處,那就是和任何色彩都能搭配,比如你們的鮮紅和潔白。
觀眾大笑。
訪談在笑聲中結束,我卻有點兒意猶未盡。事實上,我要問的問題是:孔子是不是眾人都需要的?如果是,那么,他應該是什么樣的?
答案其實就在剛才的笑談中:一個大家都需要的孔子應該是灰色的。
我不知道于丹對于“色彩”和“溫度”的定義,但任何人都不可能沒有色彩。所謂“沒有色彩”,無非就是灰色;疑纳矢胁粡,可以視為不是色彩的色彩,但同時又是最具普適性的色彩,因為它可以和所有色彩搭配。所謂“需要一位灰色的孔子”,無非是說,在這個多元的時代,我們需要一位最具普適性的孔子。
實際上,真正偉大的思想決不會只適用于一時一地或一人。它們總是具有普遍的意義,也應該具有普遍的意義。人們喜歡譏諷地說,生命之樹常青,而理論往往是灰色的。他們不知道,理論如果不是灰色的,就沒有普適性;而沒有普適性,也就沒有生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希望孔子是灰色的。或者說,我們愿意把他看作是灰色的。
但是,沒有人會喜歡只有灰色的世界;疑仓挥性诤推渌蚀钆鋾r,才能顯示它的普適性,顯示它的高貴和純粹。因此,灰色的孔子又必須鏈接多彩的世界。這世界充滿生命活力,姹紫嫣紅,千姿百態(tài),萬類霜天競自由。正因為有了生活的五彩繽紛,理論的灰色才不顯得死寂;也正因為有了思想的高貴純粹,紛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疑嵘肺,而多彩保證了活力。這也就是和諧。
于丹為我們講述的就是這樣的孔子,一位鏈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鏈接是廣泛的,東西南北,古今中外。主題卻是單純的,單純到?jīng)]有色彩,沒有性別,沒有時間和空間,只有溫度。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學者的孔子,也不知道這是不是歷史的孔子,更不知道這是不是真實的孔子。但我知道,這是我們的孔子,大眾的孔子,人民的孔子,也是永遠的孔子。
我們需要這樣的孔子。我們歡迎這樣的孔子。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13
最近一直在看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首先想要說的是,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
每每去到書店,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關于教人們“怎樣做人、怎樣對待人生挫折、怎樣處事”的書籍比比皆是,而這些所謂的“心靈雞湯”迎合了當今復雜社會下處于“心靈沖撞”中的人們所需要的那種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靈慰籍,而這些書籍中,我認為于丹教授關于《論語》的心得體會卻是最值得一看的。
想起以前上初中的時候,什么《論語》《莊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奧的東西,雖然在添鴨式的教育中我背會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問心里對這些話的理解卻是膚淺和隨意的。或許,沒有于丹,我大腦中不會再想起《論語》,不會想到通過讀《論語》來指導自己的生活,也不會理解先人圣賢為什么會說出“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那種推崇,當看了于丹教授的書后,我知道了孔夫子的偉大,也知道了過去自認為深奧的孔夫子的《論語》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賢們說的話,穿越滄桑,傳到今天,仍然可以讓我受益匪淺、溫暖備至。
于丹教授說:“《論語》告訴大家的,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所以,當這本書被我認認真真地看完后,心里很為于丹教授把現(xiàn)代社會、現(xiàn)代人的生活通過《論語》完美結合后給予的精辟闡釋表示喝彩!
對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于我這等凡夫俗子來說,不會也不想做任何評論,對我來講,讀懂、讀透、悟到就可以了,所以,在這里就姑且把讀到的一些我認為精彩的部分記錄下來和大家一同分享吧!或許,迷茫中的你我,會不經(jīng)意從中得到一些啟示和幫助吧!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14
假期中,我讀了《于丹<論語>心得》。于丹老師在“百家講壇”中的“《論語》心得”我聽的不完整,有了一些了解。從心底講,很欣賞于丹“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知性女子氣質,侃侃而談間流露著一個學者的聰明睿智,從容自信。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尤其一些古文,還沒讀懂的感覺。讀第一遍,雖然有些不流利,但還是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又讀了一遍,隨著閱讀的深入吸取著更多的心靈雞湯。我覺得讀了這本書,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
于丹《論語》心得一書中,曾以一個空杯子作比喻說明了“致虛極,守靜篤”的人生感悟,給了我很大啟發(fā)。所以我今天就想以“杯子”為題來談談的學習體會,只是一些粗淺的想法。
一談杯子,做人常懷謙虛之心。
就從這只空杯子談起!暗罌_而用之或不盈”,“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空杯子之所以能盛水,就是因為它的虛,它的.不滿。由這只杯子我想到做人,就應常懷謙虛之心,只有常懷謙虛之心的人,才能包含更多。
我校是一個藏龍臥虎之地,學校中資歷比我深,能力比我強,學識比我淵博,處事比我練達的大有人在,所以我更要以謙虛之心,多看、多聽、多學、多想、多反思、多積累。在學校中,我曾擔任過不同年級、班級的教學,每一段崗位經(jīng)歷,對我而言都是嶄新的一段人生體驗。就如同這只杯子,它曾經(jīng)裝載過我的喜怒哀樂、得失成敗,如今我要再一次傾空它,為新學期的教學留出空間。
二談杯子,看人切記一分為二。
當你往杯子中注入半杯水時,你看到了什么?有人看到了它空的一半,也有人看到了滿的那一半。心境的不同,決定了眼光的不同。
作為教師,在學校里肯定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學生,他們就如同這裝了半杯水的杯子,有的深一些,有的淺一些。當我們在抱怨那些不太出色的學生時,那往往是因為我們只看到了它空的一半。但如果調整心態(tài),放正眼光,你就應該看到那已被加入水的一半。所以一個成績不太優(yōu)秀的學生,他可能很關愛集體,可能在運動場上是一個很棒的運動員,可能動手制作的能力比同齡人強,也可能正好有一副好嗓子??
作為教師,看待同事也是如此。每個老師身上都會有自己的長處、短處,要多看到他們的優(yōu)點,多鼓勵他們的優(yōu)點。記得剛踏上工作崗位時,聽到老教師們或當面或背后議論我們年輕人什么都不懂時,心里多多少少會有些反感。如今我也成了一名不算太年輕的老教師了,就發(fā)現(xiàn)自己也有了一些“倚老賣老”的心態(tài),如今想來,這種心態(tài)很是要不得。
三談杯子,學習力求不斷進取。
有一個故事,說老和尚讓小和尚把一只杯子填滿。小和尚先裝進了鵝卵石,老和尚說,不滿,還能裝;小和尚再裝進了小石塊,老和尚說,不滿,再裝;小和尚再裝入細沙,可老和尚還是說,不滿,說著倒入了清水??
由這個故事我想到了學習。學習,只要你想學,總能擠出時間。擔任中層干部以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鉆研業(yè)務的時間少了,看書的時間少了,靜下心來寫點東西的時間少了。有時也會自己原諒自己:“學校里的事兒太多,忙不過來!笨尚睦镆仓,忙并不是自己原諒自己的理由。人多多少少總會有些惰性,而離開學校后的學習靠的完全是自律,是自我要求。
還有三只杯子,并排放在桌上,有搪瓷做的大杯子,質樸渾厚;有白瓷的茶杯,杯身繪上雅致的圖案;有玻璃的小杯子,剔透玲瓏。當你要用時,你會選哪一只?
三只杯子取哪只,關鍵看你派什么用,人也如此,不同的人放在不同的位置上,關鍵要讓他發(fā)揮己長,即“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所以作為一名教師,就要有一雙慧眼,有一顆伯樂之心,讓每個學生都在班級中發(fā)揮出最大的作用。而這個發(fā)揮的過程就是一個走近他,了解他,信任他,激勵他的過程。
最后我想強調的是《論語》開篇的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為什么要“時習之”呢?我的體會是不同的人生階段,不同的生活經(jīng)歷,不同的景況境遇,會使人對同一事物產(chǎn)生不同的人生感悟,因此才要不斷學習,不斷體驗,不斷思考,不斷反省。以此與各位老師共勉。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15
《論語》對中國人的影響很大,宋朝開國宰相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于丹教授對現(xiàn)代人說半部《論語》可以修身。于丹《論語》心得用最樸素的語言,講述了兩千五百年多年前孔子對人們說過的最簡單的道理。
人生百年,孰能無憾?人這一生總會遇到這樣和那樣不如意的事情。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但是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
《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論語》真的能解開我們現(xiàn)代人的心結嗎?孔夫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賢士,這么多學生,也是家家都有難心的事。那么他們又是怎樣看待人生呢?
孔夫子的學生司馬牛有一天憂傷地說:別人有兄弟,偏我沒有!他的同學子夏就勸他說:人生在世,有些事情是我們無法控制的,所謂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那就要學會承認。但有些事情卻是可以通過提高自身修養(yǎng)做到的.,比如保持一顆誠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減少過失,對待他人充分尊重,謙虛有禮。
一個人能做好自己,那么普天的人都會愛敬你如同手足兄弟。所以,要做一個有良好修養(yǎng)的人,又何愁沒有兄弟呢?
這就是《論語》所倡導的一種價值觀念。
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一遍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態(tài)度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去彌補這個遺憾。
承認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現(xiàn)代人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
一種遺憾,在現(xiàn)在生活中你也可以放得很大很大,也可以放得很小很小,這就取決于你的心態(tài)和素養(yǎng)。就像我們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觀主義者說,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下半瓶了!樂觀主義則說這么好的酒還有半瓶呢!表述不同,緣于心態(tài)不同。在今天這么競爭激烈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重要。
《論語》給我們現(xiàn)代人的,永遠是最簡單、最普通、最生動的道理。
于丹教授對《論語》的解讀,讓我們有機會了解《論語》,認識它的價值。所以我認為這本書值得一讀。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于丹《論語》心得12-03
于丹論語心得03-20
于丹論語心得學習09-13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15篇12-21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15篇)01-12
《于丹論語心得》心得體會(通用18篇)01-06
教師讀于丹論語心得體會02-26
于丹感恩教育心得體會10-15
于丹讀論語讀書心得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