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新課程心得(通用21篇)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常?梢詫⑺鼈儗懗梢黄牡皿w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走進新課程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走進新課程心得 篇1
我仔細拜讀了《走進新課程》一書,打開書本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本書帶來了清新的撲面之風,令人振奮,領我進入了新課程教育的新領域。在教育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做為一線教師,我參加了新課程改革的培訓,及學校教科研部門組織的網(wǎng)絡的培訓,現(xiàn)結合新課程指導下的課堂實踐,及閱讀《走進新課程》談談個人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
《走進新課程》使我認識到:新課程加強的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及現(xiàn)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和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關注學生的能力和學習經驗;體現(xiàn)和各個學科的整合,倡導綜合評價學生的素質。
二、
教學本身就是一門藝術,教學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所謂的教學藝術就是教師有意識地通過一系列能使學生感受到美和體會到滿足的教學手段去設計教學的全過程,去誘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走進新課程》改變了我以前落后的美術教學方法,指導我合理的開展美術教學,使我了解到每一個學段學生的具體特點,使自己的教學能力達到了新課標的要求。在教學中能夠靈活的運用多種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通過創(chuàng)設愉快的教學氛圍,多讓學生體驗美術教學的樂趣,積極引導學生敢說,敢想,敢畫,敢為的這種探索精神,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積極的精神,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
三、
我們知道知識都是相通的,新課程的教學理論講究各學科的知識要融會貫通,這就要求教師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成為綜合型的教師,做為新時期的教師,要努力適應這一變化,把自己培養(yǎng)成為一個博學悅教的人。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廣泛的學習興趣,經常學習新知識,并善于把自己的學習與教學相結合,用新的知識充實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更趨于完善。
總之新課程需要我們邊摸索邊學習,教師起著關鍵的作用,每一位教師觀念的轉變,知識的更新,都體現(xiàn)在教學活動中。在今后的美術教學中,我會結合新課程的學習,把握好課堂教學的尺度,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主流,張揚學生的個性,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盡量讓學生探索,盡量讓學生表達,盡情的讓學生想象,盡可能的讓學生敢于進行繪畫表現(xiàn),以美術教學獨特的魅力,讓學生享受到繪畫帶來的快樂。
走進新課程心得 篇2
新一輪課程改革,以反對“應試教育,分數(shù)第一”為前提,以“面向全體、全面發(fā)展”為目標,以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宗旨,拉開了課改的序幕。
《走進新課程》是朱慕菊教授主編的,是一本研究新課程方面的書籍,是一本對實施素質教育,進行課程改革的思考的書,是一本對自己的教育教學的反思。它告訴我們,對于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教師應該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來幫助學生解惑、答疑,而且在這個儲備里知識還應該有一個不斷更新的過程。這說明教師要不斷的學習。它還告訴我們,作為一名教師,要擁有足夠的知識,但比知識更重要的是好的學習方法,有了好的學習方法才能學的快、學的好。掌握學習的方法,知道為何學習?從哪里學習?怎樣學習?如果一個老師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即使他教的學生成績都很優(yōu)異,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學習者。因為這對于處在終身學習的人來說,是一個極大的缺陷。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作為一名教師,應該認準自己的人生坐標,找準自己的價值空間。并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潛移默化的把這些方向和價值觀傳給學生,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tài)度,比態(tài)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一天愛讀書容易,一輩子愛讀書不易。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教師只有再度成為學生,才能不斷以全新的觀點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
《走進新課程》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在實際工作中,把讀書和教書結合起來,創(chuàng)新教、創(chuàng)新讀、創(chuàng)新用,在用中創(chuàng)新。教書和讀書生活,我們要做創(chuàng)新型教師,應該具有無私奉獻的師魂,誠實正直的師德,全面發(fā)展的師觀,愛崗敬業(yè)的.精神,教書育人的師能,嚴謹求實的師風,而且還應具有開拓積極的銳氣。
《走進新課程》要求我們教師要常讀書和常思考,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教育目標由原來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強調讓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其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他們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教師教學要以人為本,呼喚人的主體精神,教學的重點要由重傳授向重發(fā)展轉變;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需要我們研究學生的差異,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學依據(jù);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教師在教學中把教學的重點放在過程中,放在揭示知識如何形成的規(guī)律上,從而使學生在教學進程中思維得到訓練,既長了知識,又增了才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以探究、研討為主的綜合交流方式,師生共同討論、研究,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勇于創(chuàng)新,形成教學特色。同時在新課程改革中,學生由單一的聽教師傳授知識轉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注重照本宣科的舊教學方法已經不再適用于現(xiàn)在的課堂了,回想我近幾年的教學方法,愕然發(fā)現(xiàn)填鴨式、灌輸式都不符合新課程理念。學生也不再僅滿足于聽老師講課了,他們在學習上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因此我們必須改變自己教師的角色,是該讓學生自己成為學習主導者的時候了。
走進新課程心得 篇3
為了更好的充實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以便更好地、更有針對性的實施此次小課題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這一段時間,在工作之余,我一直在閱讀由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的《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這本書,覺得很有意義。
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關鍵在于教師的素質能否適應要求,因此,如何加深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是使教師盡快走進新課程的關鍵。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創(chuàng)新和突破。這場改革給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和不可多得的機遇,每一位教師都將在這場變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課程改革所產生的深刻的變化,主要反映在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教學行為的改變上。那么,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哪些改變 ?
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課程中,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地執(zhí)行課程計劃(方案)的過程,而且是師生共同開發(fā)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課程變成一種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過程。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xiàn)這一理念,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尊重學生意味著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還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贊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贊賞每一位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xiàn)出來的善意;贊賞每一位學生對教科書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
據(jù)專家分析,在未來的課堂上,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的比重將大大增加。這種學習方式的改變,必然導致師生關系的改變,使教師長期以來高高在上“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地位發(fā)生變化,教師從知識的權威到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的傳遞者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我們知道,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的角色是不能被淘汰的,但與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師惟一的角色。
教師在課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按照新課程的要求,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制定適當?shù)膶W習目標,并確認和協(xié)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作為學習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并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新的教育形式,對于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教師應該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來幫助學生解惑、答疑,而且在這個儲備里知識還應該有一個不斷更新的'過程。這說明教師要不斷的學習!敖探o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也要有“水源”。《新課程》要求我們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教師只有再度成為學生,才能不斷以全新的觀點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識得者。作為一名教師,要擁有足夠的知識,但比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學習方式,《走進新課程》中指出:“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痹谶@里,學習方式不是指具體的學習策略和方法,而是學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方面的基本特點。傳統(tǒng)的學習,學生以被動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為主,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其他生動活潑的學習方式;教師以講授為主,很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自主學習獲得知識、發(fā)展能力。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社會發(fā)展的迅速以及知識獲得途徑的增多迫使我們不得不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現(xiàn)代教師最重要的不是教給學生知識,而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因此課堂中的學習方式也必然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把教學的重點放在過程中,放在揭示知識如何形成的規(guī)律上,從而使學生在教學進程中思維得到訓練,既長了知識,又增了才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以探究、研討為主的綜合交流方式,師生共同討論、研究,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勇于創(chuàng)新,形成教學特色。
《走進新課程》真的帶我進一步走進了新課程,也使我認識到了新課程的深刻性,確實,要想真正讀懂新課程,成功成為新課標下的優(yōu)秀教師,我還需要更多的努力。另外這本書讓我體驗到了讀書的樂趣,“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除了體驗以外,我想閱讀和學習也會成為我職業(yè)生涯的一部分。
走進新課程心得 篇4
我讀完了這本書后感觸很深,作為本次課改的一線老師,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課改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它是一次革命,一場對話,一座平臺,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
首先,課改是一次對傳統(tǒng)教育的革命。
它打破傳統(tǒng)教育原有的單一、教條的教學模式,構建以人為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使課堂充滿自由、民主、和諧的氛圍;它更注重的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其次,課改是一場社會性的、多重網(wǎng)狀式的對話。
課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關系著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長。課改應是全社會共同關心、共同參與的大事。教學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溝通”和“合作”的過程。我們常常說溝通從心開始,課改的對話就是一場社會性的、多重網(wǎng)狀式的對話。我個人認為其內容表現(xiàn)為:
1、課改需要加強各實驗區(qū)、校之間的對話。
“路漫漫其修遠兮”,課改途中困惑多,疑難多,教具少,信息少。面對共同的處境,各實驗區(qū)、校紛紛群策群力,進行一場場多形式的課改對話,課堂教學中,作用于每一個學生。對話中大家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開了,思路又指引著出路,出路又決定課改教育的前途。正因為這樣對話,我們的課改出現(xiàn)了“百花齊放”教學新局面。
2、課改需要加強教材、理念與家長的對話。
課改涉及千家萬戶,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是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課改不僅對老師提出要求,也對家長提出了新的要求。因為許多課都需要家長配合輔導,或做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讓家長了解新課程,取得家長對課改的支持,是這次課改實驗區(qū)普遍的做法,也是課改的應有之意。我校采取了多種辦法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新課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開家長會、致家長一封信、問卷調查等形式向家長宣傳新課程理念。
3、課改需要加強老師與學生的心靈對話。
教學只有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才能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對話氛圍,正是這種雙邊活動的有力體現(xiàn),它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它能使學生置身于快樂之中。
教師在對話中要注意做到:
要以一個參與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現(xiàn)在學生的探索、研究、討論之中。與學生一起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交換自己的看法。教師用商量的、研討的口吻與學生對話,鼓勵學生相互補充,展開討論。比如“我想這樣做,大家看行不行?”“這位同學是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學生向教師提問題。教師要熱情對待,積極回答。
最后,課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師人才的一個平臺。
“科研興校”已逐漸成為廣大中小學領導和教師的共識。教師的未來和未來的教師,都將與教育科研聯(lián)系起來。我們的課改也迫切呼喚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以教育現(xiàn)象和教育問題為對象,運用科學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探尋教育規(guī)律及有效途徑。
因而,我們廣大教師應增強的科研意識,積極投身于教學研究之中,做到人人都有研究專題,進而創(chuàng)造出一種濃厚的教科研氛圍,形成一種教科研網(wǎng)絡。
總而言之,彷如一把鑰匙打開一把堅鎖。課改恰如一陣春風,正應了那句古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我們沐浴著課改的春風,定會邁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走進新課程心得 篇5
讀了朱慕菊主編的《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一書,深受啟發(fā),感觸很深,特別是覺得作為一位數(shù)學教師,在推進課程改革中擔負的責任!稊(shù)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轉變角色,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把學習變成學生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fā)展、提升的過程,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借助發(fā)展性的評價,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從而發(fā)展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下結合自己的學習、工作談談對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一些想法。
一、為什么這次課程改革的核心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走進新課程》中指出:“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睂W習方式不是指具體的學習策略和方法,而是學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點。傳統(tǒng)的學習,學生以被動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為主,存在著單一、被動、封閉、單向度的知識接受等問題,而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獲得知識技能的其他生動活潑的學習方式;教師以講授為主,很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自主性的學習活動獲得知識、發(fā)展能力;學生沒有自己的小天地,集體討論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習機會很少;學生的學習經常是閱讀書本知識,做老師布置的書面作業(yè),而活動性和實踐探究性質的學習很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我們正在進人信息化時代,這些正在改變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重點,沖擊著原來的教學模式。如數(shù)的計算是原來教學的重中之重,而現(xiàn)在這方面的內容,已有所減弱。原來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要變?yōu)閷W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種教學模式的綜合運用。
課程改革要求學習方式轉變,的確是看到了當今學校教育中學生學習方式存在的缺陷。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任務和理念之一。教師應努力在師生之間創(chuàng)造親、助、樂的人際情境,激勵學生平等和諧地質疑問難,思想上相互交流和撞擊,使學生在有思想張力的氛圍中爆發(fā)出智慧的火花、創(chuàng)新思維的亮點,從而使師生在互動互進中達成教學目標。
二、小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教學策略
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討論和發(fā)現(xiàn)新問題,自己主動尋求問題的答案,是當前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大課題。對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我的理解是:素質教育是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為了實現(xiàn)素質教育改革的理念,必需構建旨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教師應創(chuàng)設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獲取基礎知識和思維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個性化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初步解決現(xiàn)實問題能力。為此筆者就此進行了點滴探索。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tǒng)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因而,構建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主體精神的發(fā)揮、主體人格的完善、主動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有利于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學習方式。例如圓面積計算公式,教材是將圓分成16等份,并把其中的一份又均分成2份,再拼成長方形,從而推導出面積公式。我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放手讓學生操作,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推導方法。結果有的學生將圓折拼成平行四邊形后同樣能推導圓面積公式,他們認為沒有必要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這樣更簡捷。這時又有學生爭先恐后發(fā)言,他們將圓折成三角形、梯形后也能推導出來。這樣的氣氛很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精神的發(fā)揮。
走進新課程心得 篇6
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題,社會在不斷的變革,就必然要求教育也不斷變革。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觀念,也對教育提出了很多挑戰(zhàn)。教師想在這場滾滾而來的課程改革中占據(jù)主動地位,就應與時俱進,以飽滿的熱情,開放的心態(tài)投入課程改革的浪潮,迎接新課程所帶來的全新挑戰(zhàn)?戳撕芏噙@方面的文章,對我觸動很大。其一就是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要學會與他人合作。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的精神,我們自己也要學會與其他老師合作。有這樣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叫做(天堂和地獄)。據(jù)說,有一個天真的小孩子不知天堂和地獄為何物,便去請教一位哲學家。哲學家把孩子領到一個很深很深池子旁。小孩子看到,池子旁坐著一群瘦骨嶙峋的老人,老人們用很長很長的勺子在池中舀肉湯喝,從湯中吸取營養(yǎng)以維持生命。哲學家告訴孩子:這便是地獄。緊接著,孩子又跟隨哲學家來到另一個地方。同樣的.池子,同樣的肉湯,同樣是人,但天堂與地獄有天壤之別,差異何在呢?原來,地獄里的人老死不相往來,自己舀湯自己喝,費時費力,營養(yǎng)不足,精神疲憊。天堂則相反,你舀湯給我喝,我舀湯給你喝,省時又省力,營養(yǎng)充分,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天堂那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際關系使人精神愉悅。故事分明告訴我們:地獄充滿自私,天堂充滿友愛。惡性的嫉妒源于極端化的自私,而極端化的自私只能通往地獄之門,要想擺脫惡性的嫉妒,走出地獄,就要擁有“合作”這張通往天堂的“綠卡”。應當看到,當今社會不僅是一個競爭的社會,更是一個合作的社會,單打獨斗已經難于在社會上立足,強調團結協(xié)作是21世紀對每一個人的要求。有專家指出:21世紀的成功者將是全面發(fā)展的人,富有開拓精神的人,善于與他人合作的人。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的精神,自己也要學會與人合作。因為“交換一個蘋果,各得一個蘋果;交換一種思想,各得兩種思想!
走進新課程心得 篇7
五年來,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和我的同事一起努力探索物理課堂教學改革之路,經受新課程風雨的洗禮,在我們的記憶里有艱辛、有失敗、有迷惘、有苦澀、有沮喪,但更多的是拼搏、是執(zhí)著、是收獲、是幸福、是快樂,F(xiàn)將實施新課程中自己的一些感悟和思考與各位老師進行交流,不當之處歡迎老師們批評指正。
一、面對新教材我們在行動、研究、反思
正如所有改革的初始,新與舊之間總會產生摩擦碰撞,新教材在帶來新理念、新思維的同時,給我們的課堂教學也帶來了強烈的震撼,廣大教師也面臨著更大的機遇和挑戰(zhàn)。如何領會新教材,把握新教材,使課堂教學改革與教材改革達到完美統(tǒng)一,在蓬勃發(fā)展的教育改革中充分展示新教材的魅力呢?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實踐,我們認識到,必須首先在教育觀念、教學方式以及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思維等方面進行深入細致地探討和研究。
1.轉變觀念,更新知識,探索課程改革之路
新教材首先對教師的教育觀念提出了挑戰(zhàn),教師不再作為知識的克隆者,將預先組織好的知識體系傳授給學生,而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的探索過程,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五年來的課改實踐,使我們對此有了較深刻的認識,教師教學思想的轉變是用好教材、搞好教材實驗、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由于新教材與生活和社會聯(lián)系非常密切,內容涉及科技新領域、物理學史等方面的知識,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新課程倡導的“探究式”學習,對教師的知識面、思維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邏輯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寬容的態(tài)度等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面對這些比較生疏的東西,五年來,我們對新課程教育理論和專業(yè)理論知識的學習,以及對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我們堅持一年一度的新課程培訓,舉辦理化教師脫產培訓班,建立網(wǎng)絡教研高速信息通道,通過開展新課程研討會、周六鄉(xiāng)校教研、送教下鄉(xiāng)、課堂教學改革現(xiàn)場會、新課程優(yōu)質課大賽等活動,探討課改中老師們共同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充分發(fā)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打開觀念、行為之“窗”,開闊大家的視野,使老師感受外界的清風,拆除心中的“圍墻”,享受陽光和雨露的滋潤,樹立起課改的信心。走進新課程五年來,我們經歷了從陌生到熟悉,從困惑到適應,從無序到有序的漸進過程,對新課程、新教材、新理念有了新的感悟,并且在這一變革中不斷涌現(xiàn)出許多教學改革的新人和新經驗,受到了上級教研員和專家的肯定。
2.體現(xiàn)物理來自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思想
新課程使我們認識到,學生不應該局限于封閉的課堂之中,他們應接觸到外面瞬息萬變的社會,教師應善于把生活中相關的知識“移植”或“嫁接”到物理教學之中,使教學“千姿百態(tài)”、“萬般風情”。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我們常常根據(jù)教學內容開展“生活物理大搜索”,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物理,把學習由課內拓展到課外,使他們更好地關注生活,做到“從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我們的課堂教學,基本上都是從生活中的現(xiàn)象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課題的,大部分教師在鞏固新知或結束新課時都又回到了生活,也就是將物理知識溶解于實際問題之中再結晶出來,較好地體現(xiàn)了物理來自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思想。課堂上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生活實例隨處可見,而且富有創(chuàng)意,老師們運用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別開生面的課堂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物理知識的廣泛應用,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以我國在物理領域的卓越成就,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充分挖掘絢麗多姿而又深邃含蓄的物理美,給學生以美好的精神享受,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的熱愛。
3.重視多媒體課件中學習欄目與習題題型的設計
設計豐富多彩的欄目、精彩紛呈的習題,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源泉。令人賞心悅目的欄目,如“加油站”、“信息快遞”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及時的、必要的幫助,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深受學生的青睞。在習題設計方面,我們注重向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面引導,使習題內容既體現(xiàn)時代特點,又充滿生活氣息,使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生動、鮮活了,使原本封閉、單一的習題內容變得開放了。另外我們還適當增加“小實驗”、“小制作”等實踐類習題,這不僅有利于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還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科學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4.努力轉變師生角色,使師生真正成為“學習的共同體”
我們在吸取、借鑒他人的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成果和教學經驗的同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努力探索內容和方式相匹配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在課堂教學改革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目前,我市一線教師已經不僅僅是只關注知識的傳遞,而是越來越多地想方設法激勵學生思考,在40分鐘的時間里用在傳遞知識上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鐘,但絲毫沒有影響整堂課的效果。為了把課堂還給學生,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興趣參與課堂活動,改變靜如止水的課堂教學,我們堅持“五權下放”,即把觀察權、思考權、發(fā)言權、動手權、總結權下放給學生,也就是說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親自動手探究、交流、討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滿足。同時,允許學生旁若無人地表達,允許學生面紅耳赤地爭論。整個教學過程,教師作為一員參與其中,當學生遇到困惑時,適時給以啟發(fā);遭受挫折時,耐心加以引導;百思不解時,及時給以深入徹底的講解,充分發(fā)揮教師在引導、啟發(fā)、釋疑等方面的主導作用。
5.突出實驗探究,努力體現(xiàn)物理新課程倡導的基本理念
在教學中,老師們十分重視挖掘身邊的可利用資源,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簡易器材進行實驗教學,將實驗探究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并且能夠解放思想,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動腦,自我塑造“發(fā)現(xiàn)者”的形象,依靠集體的智慧去找路過河,而不是由老師先修好鐵路,再造好軟臥車廂,讓學生躺著舒舒服服地過河,這在實驗形式上是一種飛躍。這種帶有探索性的實驗對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以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啟迪學生的智慧、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都是十分有益的。
6.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在教學中,我們提倡采用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探究方式,合理劃分小組,通過任務卡進行成員分工,同時要求每個小組派一名“外交官”了解其他小組的工作情況,并與教師聯(lián)絡。我們嘗試讓學生首先依據(jù)“預習導航”自主預習獨立思考,然后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相互幫助、彼此矯正,形成共識,并提出攻克“知識堡壘”的思路和方法在全班進行交流和成果展示。我們認為預習環(huán)節(jié)是學生開展自主、合作學習的基礎,因此預習提綱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預習提綱的設計應遵循“四化”要求,即枯燥問題“糖衣”化;復雜問題“簡單”化;自主學習“方法”化;知識結構“網(wǎng)絡”化。
二、讓學生在民主、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創(chuàng)造性地探究學習
天道酬勤,豐碩的成果屬于辛勤工作在一線的老師們。
1.我們的課堂教學開始充滿生命的活力
“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的理念已悄然融入老師們的心中,化為老師們的具體行動,我們的課堂教學也開始充滿生命的活力。在課堂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老師們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與學生零距離的親密接觸,與學生平等對話,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巧妙引入話題,提示學習方法,讓學生利用學到的知識技能和方法來充分地開展自主學習;為學生搭建展現(xiàn)才華的陽光舞臺,與學生一道探究、合作、討論、交流,把學生置于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核心地位,應學生而動。討論中教師以只言片語,或概括精要,提升認識,或激情評價,培植自信,使課堂教學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呈現(xiàn)出一道優(yōu)美、流動的風景線。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互助意識、團隊精神明顯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2.贏得學生的尊重與信任,教與學一片陽光明媚
學生同樣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自尊的不同個性的人。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惟有用彼此的信任打破師生間的壁壘,用朋友間的友誼化解師道尊嚴的冰霜,師生之間才可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學生才會產生對話的意識,課堂對話才能實現(xiàn)智能的撞擊、經驗的共享、心靈的契合和理性的升華。在日常工作中,老師們十分注意通過與學生面對面的談話,觀察、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性格特點,把激勵的語言、贊賞的眼神、欣賞的動作毫不吝嗇地奉獻給每一個學生,激發(fā)他們內在的熱情和潛能。老師和學生心相通、手拉手、肩并肩,在學生心中,教師不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是導師、是益友。課堂的人際關系和諧了,空氣自由了,情感釋放了,思維活躍了,心靈放飛了!學生們敢說、愿意說、會說、能說、搶著說,個性充分得到張揚。為了攻克問題,老師引導學生與課本對話,與同伴交談,充分感知,走向感悟,熱情鼓勵學生走上講臺談發(fā)現(xiàn)、談認識、談思路、談方法,你一個見解,我一個補充;你一個方案,我一個修正;你一個點子,我一個奉獻。沒有摻雜,沒有顧忌,師生共同打造出一派民主、和諧的氛圍。老師在叫學生時用“請”,同時掌心向上,像托起太陽一樣的手勢,從這一舉動中,透著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和期待;對學習有困難的那部分學生,老師用“試試看”,“還沒準備好”,“還有沒有要補充的”,“還能不能再完善些”等非常有人情味的語言,讓這一部分學生積極參與,體現(xiàn)了老師對學生的真心關愛,體現(xiàn)了面向全體、以人為本的真諦。五年來的新課程實踐使我們體會到,在教學中只有贏得了學生的尊重與信任,師生才可能真正形成情感的共同體,生命的共同體,學習的共同體。對學生進行恰當?shù)募,教與學將是一片陽光明媚。
走進新課程心得 篇8
新課程改革讓我體會到了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方法及教學過程。
一、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可見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對課改的認識是實施課程改革的關鍵。先后召開了“課改的意義”、“課改中教師角色怎樣轉變”的交流會。使全體教師掌握了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論,并依據(jù)這些理論進行課堂教學,實施課程改革的教師也實現(xiàn)了舊教材,新理念、新方法。
二、開展課改實驗、走進新課改
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政治教學采取了提出問題——探索問題——引導思考——分析問題——得出結論的實驗教學法。傳統(tǒng)的教師泛泛講,學生被動聽的局面已被生動活潑的討論式,合作學習的方式所代替,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為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具體做法是: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fā)展做準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fā)展,我們主要強調應該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fā)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fā)展
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xù)發(fā)展,而不是限于當前的發(fā)展,教師的每節(jié)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當一個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準備付諸行動時,他才有動力,有激情,而當他想到的事情準備付諸行動時,那就激活他創(chuàng)新,所以在課改中我們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們去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去做。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2)、學生地位的轉變;
。3)、教學手段的轉變;
4、采取四種方法
。1)、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fā)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chuàng)新教育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三、 新課程給我?guī)淼乃伎?/strong>
1、 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fā)生變化,教師認識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啟發(fā)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fā)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2、教師意識到課改形勢逼人,教師自身知識水平,業(yè)務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等已迫在眉睫。所以教師的自我學習提高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教師們都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在職進修,業(yè)務培訓或加強教師基本功的自我訓練。教師們能積極地開動腦筋,進行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課件,集體備課等,迸發(fā)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熱情。
3、課堂教學氛圍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掌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4、但強調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
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tǒng)教材體系下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 隨著課改的深入,學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發(fā)展,在獲得知識、增加技能的同時,思維活躍了,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相應的發(fā)展。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xié)作、創(chuàng)新、探究、激情、希望、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緊緊
聯(lián)系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著,愿我們的課堂呈現(xiàn)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xiàn),成為情不自禁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走進新課程心得 篇9
在我們翹首期盼中,在我們的聲聲呼喚下,新課改終于走進了我們的校園,邁入了我們的課堂,與我們朝夕相伴了。雖然我和同學們與課改同行的日子并不長,但我們正感受著課改帶給我們的希望,正領略著課改帶給我們的激情,正品著課改帶給我們的喜悅!
回首走過幾月的課改之路,也有過困惑,有過焦慮,有過徘徊,在完成新課標提出的重任時,我總是手忙腳亂;在實現(xiàn)新課標倡導的即要體現(xiàn)生活活潑的課堂氛圍,又要保證秩序井然的課堂紀律的目標時,我總是顧此失彼。但我仍要感謝課改給了我一個成長的空間。感謝它使我逐漸懂得自己再也不能居高臨下地審視同學,而應蹲下身子和他們交朋友;感謝它使我逐漸認識到自己再也不能滿堂灌輸,而應引導同學自主探究。感覺它還使我逐漸學會了和同事分享課改的點點滴滴,并使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 在我和同學們共同編織的課堂上,我常常會被他們那一個個彰顯個性的精彩發(fā)言所吸引,被那一串串富有童趣的奇思妙想所陶醉,被那一次次充滿自信的展示所感動。而這一切,都是新課改賦予我們的,在此,我想代同學們道一聲--感謝課改!
感謝課改給同學一個餓展現(xiàn)才藝小舞臺。聽,百靈唱歌了,娓娓動聽;播音員朗誦了,字正腔圓;詩人呤詩了,搖頭晃腦;音樂家譜曲了,有模有樣的;還有一群評論家們正振振有辭的表述他們看法呢。課堂上多熱鬧啊,同學們是那么的躍躍欲試,他
們的眼里充滿了自信和喜悅!
感謝課改給同學一個發(fā)揮想象的五彩池。記得有一次外面正下著小雨,同學們閉上眼睛感受斜織細雨的'靜縊,聽外面是什么聲音?這時一雙雙小手拉住我的衣服,有的笑咪咪的說:“那是秋姐姐撒花瓣的聲音。”有的甜甜地告訴我:‘那是彩虹慶祝豐收的聲音’有的歡快的說:“那是天使在唱歌的聲音”還有的輕輕的說:“那是蝴蝶跳舞的聲音”是怕跑美麗的蝴蝶吧?我告訴同學們我聽到的是他們詩一樣的聲音,同學們可樂壞了。他們正用自己指揮給我們描繪出一個豐富多姿的世界!
課改驅走舊陳俗,教育迎來艷陽春。遙望今后的課改之路,或許我們扔象剛走路的同學一樣步履蹣跚;或許我們仍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意想不到的困難,但親愛的老師們,請別忘記課改給我們帶來的一份份驚喜與感動吧!他正和我們一起奏響動聽的樂章;它正和我們一道描繪多彩的畫卷;它正和我一同譜寫壯麗的詩篇。讓我們滿懷信心、滿懷激情、滿懷憧憬,將課改進行到底!
走進新課程心得 篇10
一、學習的過程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新的形勢下,在21世紀"人人學有用的數(shù)學"的感召下,作為一名數(shù)學教師,我們怎樣去面對數(shù)學——這門充滿挑戰(zhàn)的學科,我們怎樣去看待學生——未來的世紀之才,我們怎樣去對待課堂——師生煥發(fā)生命力的所在地,這些,都成為我們必須學習的問題。
這本書里記錄著學生對數(shù)學最美的感情,這里面有學生對數(shù)學的愛,對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它不斷地激勵我去創(chuàng)造最美的數(shù)學和學生一起享用!
二、對自己的啟發(fā)
在學習新課標,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我們越來越感受到:生活處處現(xiàn)數(shù)學。數(shù)學是我們生活的一份子,離開了生活這個源泉,數(shù)學將是一片死海,也將失去魅力。記得有一次我和學生做了這樣的實驗,我們約定星期天一天不使用數(shù)學中的數(shù)字、方向和位置,看是否能度過這樣的一天。實驗后,我讓學生交流體會,他們說他們都是實驗的失敗者,因為生活中隨時都在用數(shù)學。我還提倡學生寫數(shù)學日記,記錄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數(shù)學問題。學生在日記中體現(xiàn)了他們對數(shù)學的應用與理解同時,也使我明白,要注意從生活中去挖掘素材,使學生學以致用。
三、自己的不足
我們不能只讓學生會做各種各樣的"習題",而是要讓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的一種文化價值,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的、對生活的積極情感和態(tài)度。教師不僅要做經師,更重要的是人師。我覺得,在現(xiàn)在的課堂交流中,老師不僅要關注知識的交流,同時要指導學生間的相互理解和欣賞,讓學生在數(shù)學的學習過程中體會人與人的尊重,這在數(shù)學教育中尤為重要!
四、自己的收獲
在課上,我欣賞每一個孩子,理解每一個孩子,讓他們體驗到數(shù)學的美。在課下,我也經常與學生聊數(shù)學,走到學生中間,切實體驗他們對數(shù)學的感受,了解他們心中的數(shù)學是什么,我們的孩子有一本數(shù)學語錄,每次讀它,心中都有一種激情在涌動。有的說:數(shù)學書像個大畫冊,我經常翻看,我真是越來越喜歡數(shù)學了。有的`說:神奇的加減乘除號,就像一個個動人的音符,演奏著富于變幻的音樂。也有的說:每節(jié)數(shù)學課,都像是和老朋友談話一樣,很舒服。還有的說:做題前的冥思苦想,解題后的成功喜悅,數(shù)學給我?guī)砹颂魬?zhàn)自我的信心與快樂……
五、在工作中應該怎樣去做
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我越發(fā)感受到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潛能是巨大的,不可低估的。這套教材最大的特點是把數(shù)學放在了生活中,而學生的潛能則像空氣一樣,充斥著生活的舞臺。我常常為自己的智慧不斷閃現(xiàn)而興奮,也常為學生那種對數(shù)學的癡迷而驚嘆不已。我和我的學生們伴隨著新課標,新教材一起成長!我和我的學生們走進數(shù)學,感悟著數(shù)學!
走進新課程心得 篇11
通過學習《走進新課程》我深深體會到把“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作為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改革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新課程關于轉變學習方式的理念,改變了學生們傳統(tǒng)的被動的學習方式,能夠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探究、合作”的良好學習習慣。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能提高學生的發(fā)展性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我們可以通過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來促進學生自主參與、主動探究的能力和習慣。
素質教育已經被提及很多年,我們教師已經被動的變?yōu)榧庸ぁ皹藴始钡墓と。對學生‘車,銑,刨,磨’,使我一度忘記了自己作為一名數(shù)學教師首先應是一名關注學生心靈導向和人格塑造的教師。自責中看到新課改倡導的理念與教學方式使我更加認識到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更加確信教育改變家庭和世界的未來。下面談一談我在分組討論式教學模式中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方面的心得。合作學習來促進學生自主參與、主動探究的能力和習慣。
為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嘗試著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組際交流等自主合作學習,但經常會出現(xiàn)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問題,例如:在最初組織合作學習的時候布置任務后,立刻讓同桌之間組成小組,展開討論,既不指導學生如何相互交流,也不監(jiān)控學生在小組內的交往活動。各組之間都在熱熱鬧鬧的討論,氣氛高漲。不再是傳統(tǒng)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但是,隨之而來的是我發(fā)現(xiàn)學習效果并不理想,學習效率也不高。甚至有學生會借機“放松一下”,或“吵鬧一下”,有的學生趁機偷懶。為了找到癥結所在,我認真的總結反思,覺得要想讓學生自主的參與、主動的合作探究并不只是簡單的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簡單的同桌交流、小組合作。那么怎么才能真正的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呢?為此我再一次仔細的研讀《走進新課程》,這使我懂得合作學習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并不只是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簡單地分組、自然地合作并不能使學生相互協(xié)作,而只以積極的態(tài)度參與小組活動,也不能保證合作學習取得成功。
若要構建有效的合作學習,我有以下幾點心得。
首先,要科學合理的分組。一是人數(shù)要合理,一般以前后四人為一組,課堂上合作時,只要前面兩名同學向后一轉即可,這樣可以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討論。二是盡量使小組內有不同層次的.組員,這樣便于取長補短。另外,層次不同分工也不同,這樣可以使每一個組員都能夠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讓各種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智慧都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fā)揮。
其次,必須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把自己融入到學生的學習中,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讓學生敢思敢想、敢說敢做,樂于溝通和表達。達到使學生的心理處于不斷追求創(chuàng)新的臨界狀態(tài)。
第三,要運用教育評價鼓勵合作。鼓勵性的評價,可以消除后進生的自卑感,增強優(yōu)等生的成功感,使學生勇于探究,善于合作。討論結束時,不僅注重學習結果的匯報,更要注意對合作過程的評價。比如,師生可共同評出“最佳溝通獎”“配合默契獎”“共同進步獎”“集體智慧獎”等。這樣,使小組合作學習更積極向上,使學生更樂于參與。當然,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中發(fā)揮引導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引導要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fā)。在提出問題后,可先不急于討論,允許學生獨立思考一會兒,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參與討論。這樣既養(yǎng)成了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又能保證每一位學生都有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
總之,合作學習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我們必須去學習;合作學習是一種新的教學策略,我們必須去研究。讓合作學習這朵課改之花越開越盛,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健康成長。新課改中我也會遇到一些困惑但我相信:課改不一定能提高學生考試成績,但一定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在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的理念下我想我們教師會成為真正的人類靈魂工程師。
走進新課程心得 篇12
這一場變革的核心任務是促進每一個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其根本途徑是通過轉變教師的教學模式來轉變學生的學x方式,為學生構建一個自主、體驗、探究、合作、交往的學x的平臺。這對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x慣、教學方式、現(xiàn)有的知識儲備、信息技術等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zhàn),因此,要求教師改變教學模式,轉變傳統(tǒng)角色,否則,將會在課程改革中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角色正發(fā)生著新的變化。學x了《走進新課程》這本書,對如何做新時期的教師進行了反復思考,故有感而發(fā),作以隨筆。
一、善于吸收
做學x型教師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科綜合,要求教師開發(fā)課程資源,每位老師都會體會到知識的困乏,F(xiàn)在的課堂是開放的.,無法預見的,面對學生的暢所欲問,怎樣對答如流?所以,新課改要求我們終身學x,做學x型的教師,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不斷充實自己,不斷超越自我,改變并完善教育教學行為。
二、長于研究
做反思型教師從先進的教育理念到課堂的實踐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一個不斷研究、不斷嘗試、不斷反思和不斷實踐的過程,
《走進新課程》讀書筆記》上完課后,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今天這節(jié)課,學生收獲了沒有,老師收獲了沒有,課的哪一個環(huán)節(jié)處理得特棒,哪一個環(huán)節(jié)還有待提高,篇幅不限,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實用就行。如果教師能做到長此以往、堅持不懈,我相信每個人都會形成自己個性的教育教學風格,每節(jié)課都會有新意,有亮點。
三、勇于奉獻
做敬業(yè)教師敬業(yè)精神是對教師最重要的要求,我們不僅要把教育工作當作職業(yè)來看,更要把它當作事業(yè)從事,以孜孜不倦的工作態(tài)度,去奉獻著自己的愛心、真心、熱心,讓每個學生得到最好的發(fā)展,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這才不愧為人師。
四、敢于探索做創(chuàng)新型教師
(一)具有高尚的道德修養(yǎng)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作為一名創(chuàng)新型教師要能夠安貧樂教,甘于奉獻。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美歸國后,拒絕高官厚祿,創(chuàng)辦鄉(xiāng)村師范,他赤著腳,穿草鞋,與學生一起種菜、施肥,把每一分錢都用在教育事業(yè)上。
走進新課程心得 篇13
經過新課程培訓,我受益匪淺,對新課程的改革目標及其教育理念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對改革中可能遇到的困難能有較深入地思考,從而在思想和行為上做好實施新課程的準備,為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的發(fā)展和個人的成長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通過培訓,我有以下體會:
一、觀念的改變是未來英語教育的發(fā)展趨勢
21世紀是人才競爭的世紀。人才素質的提高主要依靠教育。傳統(tǒng)式、滿堂灌
的英語教育,已不能適應未來人才的需要。英語的未來教育必須不斷改革教育理念、模式,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追求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學方式,對教學手段不斷的更新。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我認識到了注重學習結果和注重學習過程、記憶學習和體驗學習、以教師為中心和以學生為中心的反差。但是,由于我們大多數(shù)教師的師道尊嚴,把學生當成被動吸收知識的思想仍根深蒂固,因此教育觀念的改變是未來英語教育改革必然的發(fā)展趨勢。
二、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
長期以來,課堂教師講授是主要的'教學形式,輕視或否認主體活動給予學生
素質發(fā)展的真正價值,這樣的教學形式置學生于消極被動的處境,難于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難于確立學生在教學認識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最終難于實現(xiàn)學生的主動發(fā)展。經過這次的培訓學習,使我認識,一切教學設計應以學生為主,要體現(xiàn)學生的研究性學習過程,并站在學生的角度去修改和完善自己的英語教學計劃。
三、師生角色要更新,師生觀念要轉變
新課程要求確立的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等,以促進學生和諧均衡、個性化發(fā)展。新課程改革順應世界范圍內"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課程改革潮流,提出了使學生"在普遍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實現(xiàn)有個性的發(fā)展"的目標。發(fā)展個性的理論是素質教育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而賦予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改革學生在學習中的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及去記憶教師講授的固定知識,而不能去自主探究、討論和發(fā)現(xiàn)新知識,自己主動尋求問題的答案的現(xiàn)狀。新課程要求教師重新思考學生,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來看待。他們有探求新知的好奇心,有主動探究知識的愿望,有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這些在學習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是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所具有的,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發(fā)現(xiàn)、合作交流,從而拓展學生學習知識的渠道,拓展學生發(fā)展的空間。
四、以情促教,以情優(yōu)教
現(xiàn)代教育是以人為本并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教育,而是人就離不開情感,情感態(tài)度既是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又是促進和優(yōu)化教學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們每一個高中英語教師一定要加強對情感態(tài)度重要性的認識,同時要積極探索和嘗試有效的以情促教、以情優(yōu)教的方法。在課堂上,即使學生的回答很膚淺,教師千萬不要通盤否定,應當熱情地鼓勵、引導。
總之這次培訓,使我對《英語新課程標準》有了更深層次的剖析,其中有全新的教學理念,有效的教學課堂模式,特別是關注全體學生,注重情感態(tài)度,經驗與興趣,發(fā)展性評價等關鍵詞在我心中落地生根;教育代表著民族的未來,我國進行課程改革是相當迫切和必要的。同時,與時俱進的課程改革也不是我原認為的換一套教材那么簡單,參與者不僅是教師,而是更是學生、家長、學校、地方的全面參與;教材一標多本,兼容見長,教法更具開放,靈活,這一切都在我的眼前展現(xiàn)出一條寬闊的道路:每一個本著以人為本,以情入手,注重發(fā)展的新理念,努力去實踐新課程改革的老師,在百家爭鳴的教壇上就有各抒己見的機會。
當然,培訓之后,也有很多的迷惑,如何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擺在眼前,不容回避。新教材容量大,而實際課時有限,怎么辦?如何提高同學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并且讓他們學得更輕松,上課時,怎樣盡可能讓學生多講英語,對我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zhàn)。最后,借用古人所說的一句話:路漫漫其修遠舄,吾將上下而求索。
走進新課程心得 篇14
《走進新課程》這一書看完了,合上書仍覺得意猶未盡深有感觸,于是把我的感想寫了下來。
一、學習方式的轉變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程改革的關鍵,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構成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富有個性的學習。
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本事為主要目的。換句話說,要構建旨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本事的學習方式及其對應的教學方法,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贊賞學生獨特性與富有個性的理解與表達。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
由此可見,轉變學習方式實質上是教育價值觀、人才觀和培養(yǎng)模式的變革。課程改革,要改的不是資料本身,而是我們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要變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方式,要學生在探究和發(fā)現(xiàn)中去學習,從而構成一種自主學習本事。
二、評價方式的轉變
新課程評價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景,更關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以及相應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fā)展。僅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適合時代提高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識、有本事、有紀律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也就是說,評價學生的方式應當多元化,更能反映學生學習全過程。
雖然有極個別的學生狀態(tài)不太夢想,可是從整體上來看,他們在本質上并不壞,這是大多數(shù)教師都承認的事實。那么為什么我們還經常聽到教師們報怨我們的學生呢?我想這其中有一個觀念的問題,有一個衡量學生的標準問題。我們的教師,大多還是以學習成績去衡量學生,這是問題的關鍵。我們有很多教師在這一點上觀念依然是陳舊的,依然是抱著“唯分數(shù)論”的觀點。
應當說,學生的天職就是學習,這是沒錯的,可是這個學習不僅僅包含文化知識,它更應當包含學習做人。而我們的教師卻只是以其中的一點——分數(shù),去要求學生,衡量學生。有的教師開玩笑說:“學生怎樣了?我們不就學習不好嗎?你干嘛還老盯著我們的學習呀?”我想這很說明問題。如果一位教師真的為學生著想,真的站在“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負責”的角度去想問題,那么,他關注的就不僅僅是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生的品德養(yǎng)成教育,更應注重的是學生的做人教育。教育到底應當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這不能不是每一個人思考的問題,尤其是作為教師的我們。
校長有一句話說得好,“課改課改,其實要改的不是課程本身,而是教育者本身,是教育工作者頭腦中的陳舊觀念”,而這最根本的一點,我想就是我們的育人觀念,我們到底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期望借著這次課改,能真正地轉變“唯考試論”“唯升學論”的觀念,真正實現(xiàn)教書育人的教育的本質目的。
走進新課程心得 篇15
一、促進者是從師生關系的角度提出來的。
傳統(tǒng)的教學難免會把教師個人的意志(或是出于學校、領導的意志)強加于學生身上,為了達成某項既定的目標會毫不猶豫以不擇手段的方式來逼迫我們的學生完成任務。即使新的課程改革已經進行多年的今天,這種現(xiàn)象仍然存在。這樣的師生關系已經不能培養(yǎng)出當今社會急迫需要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我們陳舊的教育已經遠遠的跟不上趟了。那么如何把我們的學生培養(yǎng)成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呢?教師不是上帝,創(chuàng)造不出天才,唯一能做的是在我們教學的過程中盡可能的幫組學生發(fā)掘自身所蘊藏的無限的潛能,激活他們與生俱來的天賦,并積極引導他們走向自我完善與發(fā)展的成功之路,以此促使他們成長為有獨特個性和健全人格能夠體現(xiàn)自我價值的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總是要敬小慎微,盡量不把自己個人的意志過多的強加在學生身上。換句話說,就是我們要引導和促進每一個不同的學生成為他們應該成為的“人才”。
二、研究者是從教學和研究的關系提出來的。
教師要想成為學生好的促進者,自身的素養(yǎng),尤其是自己專業(yè)的素養(yǎng)是要提高的。只有自己站的高了,才能給低處的人予以正確的指引。做老師就必須時刻給自己充電,不斷更新自己,做到與時俱進。研究者就是讓自己像一個學生一樣對未知的東西進行深入的探究和總結,在這樣的研究過程中獲得新的理論成果,從而才能不斷推進我們的教學改革,使之我們的教學在研究中不斷提升,在提升中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是我們的教學活動成為師生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其實對學生而言這也是一種“身教”。
三、建設者、開發(fā)者是從教學與課程關系提出的.。
現(xiàn)在課程體系中增加了校本課程,許多學校都自己編印了校本書籍。很多校本課的內容都很貼合當?shù)氐膫鹘y(tǒng)和特色,或是符合學校的實際需求。就我們體育學科來說,創(chuàng)編徒手操、自編舞蹈、武術套路、編寫校本書、廢舊器材的改造利用,游戲的開發(fā)等都能體現(xiàn)出體育教師在對待體育課程的改革中是走在前面的。對我來說這方面是我特別欠缺的,另一個方面是這些好的東西實踐和推廣的人還太少。當我們真正成為課程的開發(fā)者和建設者時,我們就會對我們的所教學的內容理解更深刻,剖析更全面,給學生帶去的也將是更豐富的知識,更嚴密的邏輯,更符合實際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學。
四、開放的教師是從學校與社區(qū)關系而言的。
開放的教師從目前來說應該是很難做到的吧!雖然我們現(xiàn)在學校體育場地是對外開放的,社會上的群眾也都參與進來,但是真正參與的老師卻很少,或者說參與的老師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學校專職的體育教師一般都會是某個社區(qū)或俱樂部的教練,他們會組建社區(qū)的比賽團隊和另一個社區(qū)的團隊比賽,并形成一個慣例或一個聯(lián)賽。而我們現(xiàn)在這樣的現(xiàn)象雖然有卻很少,規(guī)模也很小,參與的年齡很多也是集中在青少年和年輕人這個群體。我們所帶出來的運動隊也都是學校與學校之間的比賽。在其它的空閑時間內,組織社區(qū)間的比賽機會是沒有的。也就是說,我們任然把體育教學當成老師的專職職業(yè),只在課堂教授。我們并沒有把自己看成是一個開放的人,是社區(qū)的一員,也可以參與到社區(qū)的活動中來,并可以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走進新課程心得 篇16
暑期中,我認真學習了《走進新課程》一書。這本書猶如一股和煦的春風,將新課程的理念吹進我的心里。細細閱讀《走進新課程》,它的全新的課堂教學思想使我震撼。在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中,教師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角色正在轉變,取而代之的是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課堂教學再也不是教師在上邊講,學生在下邊聽的死氣沉沉的模式,取而代之的將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在對新課程理念擊節(jié)叫好的同時,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深感到轉變教育觀念的迫切。
現(xiàn)在,學校部分年級的學科已經使用了新課程教材。那么,在拿到新教材的同時,我們必須在心里問自己一聲:我準備好了嗎?我應該怎樣做?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新一輪課程改革決不僅僅是換一套教科書,而是一場教育觀念的更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改變,是一場涉及到課堂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以及日常學校管理等全方位的變革。作為教師,尤其是像我有著幾十年教學經歷的老教師,原來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已經根深蒂固,要想改變,確實難上加難;但是不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就必定會被改革的浪潮所淹沒。與其消極等待,不如變“被動為主動”,拿出“壯士斷臂”的氣概來,努力學習教育理論,轉變教育觀念,學習新的專業(yè)知識,實現(xiàn)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
以前,在我的教學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識、教參意識,以綱為綱,以本為本,眼睛盯著知識點,強調的是標準答案,應對的是統(tǒng)一考試,可謂是駕輕就熟,得心應手,F(xiàn)在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具有課程意識、學生意識、開放意識、問題意識。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從學生的經驗出發(fā),教學要向兒童的生活世界回歸。教學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式轉向探究性學習、自主合作學習。教師要學會創(chuàng)設情境,把教科書里的知識轉化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幫助學生自己建構知識。新課程最大的'變化是知識的呈現(xiàn)方式多樣,而且有可選擇性,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強調思維的多層次、多角度,答案不唯一而有開放性。不僅教材是開放的,教學方式也是開放的。正如蔣鳴和教授在我校報告中提出教學中的“留白”,給學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時也給教師留下了發(fā)揮無限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的空間。而在這個空間里,教師該做些什么呢?這是一道新的課題。這對我今后教學的挑戰(zhàn)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實施新課程,教師不僅要“”,還要“充電”。
以前,教學中的知識點都會在教科書中反映出來,教師只要把這些知識點講深、講透就可以了,F(xiàn)在,新課程的一個顯著變化是教科書的難度降低了,但看似要求低了,知識面加寬了,這對我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們該怎么辦?如果我們仍舊像以前那樣依靠教本、依靠教參,那將寸步難行。因此,我,我們就要不斷學習,使自身知識儲備能適應這一變化,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一道難題。我長期教語文,自然對語文教學比較關注,F(xiàn)在新語文教材厚了許多,閱讀量翻了幾倍,60%以上的選文都是新的。那么語文課怎么上?這是語文教師遇到的一大難題。面對這些變化,必須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拓展自己的學科知識,大量閱讀相關書籍,才能從容駕馭日益開放的課堂。
過去我們上課,更多地依賴“教參”,如今的“教參”有了很大的變化,已經不能拿來直接上課,教參中除了案例,絕大部分是啟發(fā)教師的思維,給教師一個思索創(chuàng)造的空間。這讓教師在感到沒了框框的同時,也感到了壓力和拓展知識的自我需求。新課程為教師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提供了保證,教材不僅成為作者、編者、教師、學生之間共同對話的文本,而且是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梢姡處熢诮虒W中應該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過去,一個好的教師與知識面沒有太大的關系,只要敬業(yè),愛學生,備課認真,表達有條理,指導考試有辦法,就是不錯的教師,許多地方對教師的考核和錄用標準就是這些。但在新課程的環(huán)境下,教師必須要有寬闊的知識面,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要學會整合。課改,對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對每一位教師都是一種挑戰(zhàn),但也是發(fā)展的機遇。
我雖然從教幾十年,有較為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對于新課程的理念還是十分缺乏的。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像年輕人學習,揚棄陳舊的教學觀念,努力學習新課程理念,努力學習信息技術,使自己在“二期課改”的浪潮中自由翱翔。勝利必定屬于那些積極準備好的教師,但愿自己是這樣的教師。
走進新課程心得 篇17
《走進新課程》第五章中提到新課程的發(fā)展性評價的基本內涵以及實施發(fā)展性評價的提議。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發(fā)展以及評價資料綜合化、多樣化、多元化。實際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評價的資料包括什么,評價的標準怎樣去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的發(fā)展,以及用什么樣的評價方法和手段。
1、過程性評價
學生的發(fā)展是一個過程,在我們的教學中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同樣也需要經歷一個過程。注重學生發(fā)展過程的評價,關注學生的努力程度,在最終的評價結果中,過程評價占重要位置。例如在羽毛球發(fā)球的教學中能夠制定模塊的評價表,評價人能夠由教師、學生本人,小組組長或同伴來共同完成。
2、差異性評價
俗話說:一雙手,十個指頭伸出來有長短。當然在教學中我們應對的這么多學生,用統(tǒng)一的標準來評價他們顯然不合理,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差異主要由先天的身體條件、生長環(huán)境以及認知水準等差異引起的。而在我們的課堂中學生體能發(fā)展和技能學習的過程,只注重最終技能的掌握,這樣的評價是不完善的,我們課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一個學生的技能掌握程度,其本身的基礎不一樣,所收獲的也不一樣,對于任何一項技能或者一個動作,經過教學練習后所獲得的成果都是不相同,有的學生可能掌握動作的要領,有的學生掌握了動作的練習方法,有的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發(fā)展了自我體能,只要學生在課堂是有提高,有提高、有收獲對于我們的教學來說就是一個肯定。
走進新課程心得 篇18
本月我拜讀了朱慕菊教授的有關新課程改革的《走進新課程》一書,這是一本對新課程進行全面解讀的書。新的教育形式迫使我要更新教育理念,將課改精神滲透到我的課堂中。讀完這本書以后,我的腦海里不斷閃現(xiàn)出書中的點點滴滴,它們震撼了我的思想,使我對教學,對新課程有了更清醒的認識。真是受益匪淺。
它告訴我們,對于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教師應當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來幫忙學生解惑、答疑,并且在這個儲備里知識還應當有一個不斷更新的過程。這說明教師要不斷的學習。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當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教師不僅僅要有一桶水,并且也要有水源。《新課程》要求我們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教師僅有再度成為學生,才能不斷以全新的觀點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識得者。
它還告訴我們,作為一名教師,要擁有足夠的知識,但比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學習方式,《走進新課程》中指出: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在那里,學習方式不是指具體的學習策略和方法,而是學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方面的基本特點。傳統(tǒng)的學習,學生以被動的、理解式的學習方式為主,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其他生動活潑的學習方式;教師以講授為主,很少讓學生經過自我的自主學習獲得知識、發(fā)展本事。
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社會發(fā)展的迅速以及知識獲得途徑的增多迫使我們不得不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現(xiàn)代教師最重要的不是教給學生知識,而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所以課堂中的學習方式也必然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走進新課程》要求我們教師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教育目標由原先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強調讓學生構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其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他們學會學習和構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教師教學要以人為本,呼喚人的主體精神,教學的重點要由重傳授向重發(fā)展轉變;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需要我們研究學生的差異,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學依據(jù);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教師在教學中把教學的重點放在過程中,放在揭示知識如何構成的規(guī)律上,從而使學生在教學進程中思維得到訓練,既長了知識,又增了才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以探究、研討為主的綜合交流方式,師生共同討論、研究,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勇于創(chuàng)新,構成教學特色。
走進新課程心得 篇19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們不可分離的伴侶和導師!鄙现苣议喿x了《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這本書,體會很多。此刻,我僅就“致力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這個話題來談談自我的感受。
學習方式較之于學習方法是更為上位的東西,它不僅僅包括相對的學習方法,并且涉及學習習慣、學習意識、學習態(tài)度、學習品質等心理因素和心靈力量。所以,學習方式的轉變對促進學生發(fā)展更具有戰(zhàn)略性的意義。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當前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具有異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單一、被動和陳舊的學習方式,已經成為影響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推進的一大障礙。試想,如果一個在學校中度過九年或十二年學習生活的孩子,整天處于被動應付、機械訓練、死記硬背、簡單重復之中,對于所學資料總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么,我們怎樣能夠想象和指望他成為一個高素質的人呢?在他的一生中,如何能夠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本事?所以,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顯得尤為重要。
那么,轉變學習方式究竟意味著什么呢?我覺得能夠從以下幾方面來理解。
首先,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是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依靠性上,從而導致人的主動性、能動性、獨立性的不斷銷蝕。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這種他主性、被動性的學習狀態(tài),把學習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fā)展、提升的過程。
其次,學生的學習方式一般有理解和發(fā)現(xiàn)兩種。它們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彼此也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但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過分強調理解與掌握,冷落和忽視發(fā)現(xiàn)與探究。這種學習窒息人的思維和智力,摧殘人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它不僅僅不能促進學生發(fā)展,反而成為學生發(fā)展的阻力。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狀態(tài),把學習過程之中的發(fā)現(xiàn)、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再次,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本事為主要目的。在平時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意識和懷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贊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本事、實踐本事。
然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fā)展”,需要我們全體教師攜起手來共同努力!
走進新課程心得 篇20
當前,我國正進行著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這一場變革的核心任務是促進每一個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其根本途徑是經過轉變教師的教學模式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一個自主、體驗、探究、合作、交往的'學習平臺。這對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習慣、教學方式、現(xiàn)有的知識儲備、信息技術等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zhàn),所以,要求教師改變教學模式,轉變傳統(tǒng)主角,否則,將會在課程改革中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主角正發(fā)生著新的變化。學習了《走進新課程》這本書,對如何做新時期的教師進行了反復思考,故有感而發(fā),作以隨筆。
一、善于吸收——做學習型教師
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科綜合,要求教師開發(fā)課程資源,每位教師都會體會到知識的困乏。此刻的課堂是開放的,無法預見的,應對學生的暢所欲“問”,怎樣對答如流?所以,新課改要求我們終身學習,做學習型的教師,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不斷充實自我,不斷超越自我,改變并完善教育教學行為。
二、長于研究——做反思型教師
從先進的教育理念到課堂的實踐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一個不斷研究、不斷嘗試、不斷反思和不斷實踐的過程。上完課后,及時反思自我的教學實踐:今日這節(jié)課,學生收獲了沒有,教師收獲了沒有,課的哪一個環(huán)節(jié)處理得特棒,哪一個環(huán)節(jié)還有待提高,篇幅不限,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實用就行。如果教師能做到長此以往、堅持不懈,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構成自我個性的教育教學風格,每節(jié)課都會有新意,有亮點。
三、勇于奉獻——做敬業(yè)教師
敬業(yè)精神是對教師最重要的要求,我們不僅僅要把教育工作當作職業(yè)來看,更要把它當作事業(yè)從事,以孜孜不倦的工作態(tài)度,去奉獻著自我的愛心、真心、熱心,讓每個學生得到最好的發(fā)展,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這才不愧為人師。
四、敢于探索——做創(chuàng)新型教師具有高尚的道德修養(yǎng)
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作為一名創(chuàng)新型教師要能夠安貧樂教,甘于奉獻。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美歸國后,拒絕高官厚祿,創(chuàng)辦鄉(xiāng)村師范,他赤著腳,穿草鞋,與學生一齊種菜、施肥,把每一分錢都用在教育事業(yè)上。
走進新課程心得 篇21
《走進新課程》這一書看完了,合上書仍覺得意猶未盡深有感觸,于是把我的感想寫了下來。
一、學習方式的轉變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程改革的關鍵,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富有個性的學習。
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換句話說,要構建旨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及其對應的教學方法,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贊賞學生獨特性與富有個性的理解與表達。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
由此可見,轉變學習方式實質上是教育價值觀、人才觀和培養(yǎng)模式的變革。課程改革,要改的不是內容本身,而是我們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要變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方式,要學生在探究和發(fā)現(xiàn)中去學習,從而形成一種自主學習能力。
二、評價方式的轉變
新課程評價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以及相應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適合時代進步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識、有能力、有紀律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也就是說,評價學生的方式應該多元化,更能反映學生學習全過程。
雖然有極個別的學生狀態(tài)不太理想,但是從整體上來看,他們在本質上并不壞,這是大多數(shù)老師都承認的事實。那么為什么我們還經常聽到老師們報怨我們的學生呢?我想這其中有一個觀念的問題,有一個衡量學生的標準問題。我們的老師,大多還是以學習成績去衡量學生,這是問題的關鍵。我們有很多老師在這一點上觀念依然是陳舊的,依然是抱著“唯分數(shù)論”的觀點。
應該說,學生的天職就是學習,這是沒錯的,可是這個學習不僅僅包含文化知識,它更應該包含學習做人。而我們的老師卻只是以其中的一點——分數(shù),去要求學生,衡量學生。有的老師開玩笑說:“學生怎么了?我們不就學習不好嗎?你干嘛還老盯著我們的學習呀?”我想這很說明問題。如果一位教師真的為學生著想,真的站在“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負責”的角度去想問題,那么,他關注的就不僅僅是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生的品德養(yǎng)成教育,更應注重的是學生的做人教育。教育到底應該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這不能不是每一個人思考的問題,尤其是作為教師的我們。
校長有一句話說得好,“課改課改,其實要改的不是課程本身,而是教育者本身,是教育工作者頭腦中的陳舊觀念”,而這最根本的一點,我想就是我們的育人觀念,我們到底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希望借著這次課改,能真正地轉變“唯考試論”“唯升學論”的觀念,真正實現(xiàn)教書育人的教育的本質目的。
【走進新課程心得】相關文章:
走進新課程心得體會12-16
走進新課程心得體會(通用16篇)01-16
《走進新課程》讀書心得08-24
《走進新課程》讀書心得10-01
《走進新課程》讀書心得7篇02-23
新課程數(shù)學教學心得12-08
新課程改革學習心得10-06
化學新課程學習心得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