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心得體會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我們思考的習慣。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論語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論語心得體會1
粗看《論語》,不過是一本語錄,與其他的語錄沒什么差別?杉毤毱穪,孔子及其弟子的有關修身(內圣)、治國(外王)的思想流連于語錄的字里行間。
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jù)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保@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
就我看來,人的一生中秉懷著許多有關生活的觸動,只是很多時候,這些觸動沒有點燃讓我們人格震撼的導引線,而使我們困窘地活著。于丹的《論語》心得中,雖然從其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fā)解讀《論語》 。但畢竟是一種頗能為大眾認可的個人獨特的對于《論語》的感悟。每個人要是想要在《論語》中找到讓我們人格震撼的導引線,還需自己到論語中慢慢尋覓。
《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如今人們對父母的付出視之為必然,孝道在逐漸褪色。對現(xiàn)在的人們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薄笆赂改改芙咂淞;”“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薄笆赂改改芙咂淞;”為人子女,做讓父母為你擔心的'事情,也不算是孝道。如今人們認為只要提供父母良好的生活條件就是孝,而對父母們的感情需求漠然不管,不聽從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但父母們真正需要的就是這些。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孔子提倡仁愛,但他并不認為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論語》 《告訴我們,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tài)度去尊重每一個人,且彼此之間要留有一點分寸,有一點余地。
仁者,謂其中心欣然愛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惡人之有禍也;生心之所不能已1也,非求其報也。故曰:“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 ”所謂的仁,是說其從心底里欣然地去愛別人;他喜歡別人也有福,而且不喜歡別人有災禍;這是從心中生起而不能停止的情感,是不求回報的情感。所以說:“那上面的與人相互親愛有所作為而不有心于作為!奔核挥,勿施于人,其實也就是"恕"這個字的本意。這句話現(xiàn)在看來,有其現(xiàn)實意義。其中包含相互體諒的意思。遇事如果換位思考,推己及人,仁愛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改變已有的不正確做法,這樣就會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對立,避免對他人造成傷害。我對孔子的仁愛之道尤為觸動,孔子曾經說,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愛離我們遠嗎?我想要仁的時候,念頭一動,斯仁至矣,仁愛就來到我的心中,我的生命就被仁愛充滿了。
修身,一是修德,二是修智,德才兼?zhèn),便是修身的理想結果。而修德又是修身的首要任務。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行有馀力,則以學文。 ”說的是,先要懂得“孝悌” “謹信” “仁愛” 、 、,然后“學文”,這就明白告訴我們,應以修德為先。論語中,修德之道無處不在。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已是家喻戶曉”的至理名言。莊重、寬厚、誠信、勤敏、慈惠,人之“五德” 。至于修智,論語》 《不僅指明了學習知識“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為學之道和“舉一隅”而“三隅反”的學習方法。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tài)度。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蓖瑫r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與做人,“做人” “治學”乃之本,德才兼?zhèn)浞侥苤劣谥辽啤?“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虛浮而學,德才具不兼?zhèn)洹?/p>
在現(xiàn)在社會中,孝道、仁愛、修身和治學,每每被人忽視,圣賢與經典也逐漸模糊,紛繁世界的庸俗煩瑣和思想的高貴純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鏈接。 《論語》讓我領略到的,就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為學之道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融入在現(xiàn)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讀論語心得體會2
論語,是記錄圣人孔子的言行的書。讀了之后,你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負,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當今很少人有的。他不僅教會人們應該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嚴謹?shù)囊?guī)范自己,以行動來做出表率。他之所以被后人成為圣人,就是因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累積成了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給我們的思想帶來了無窮的寶藏。
讀了論語通譯,雖然不能看了古文就知道如何翻譯成現(xiàn)代文,但是在注釋的幫助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訴我們的。覺得十分感慨,孔子在那時就能明白的這些道理,為什么那么多的`人到現(xiàn)在都還不明白。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學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憂慮自己不理解別人。是啊,現(xiàn)實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個個都渴望理解。人們視理解為溝通感情的紐帶和聯(lián)系心靈的橋梁。大家都希望人與人的相處應該多一點寬容和尊重,多一點容忍和諒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復雜。若時時都想得到別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為,人生沒有相同的路,每個人都不一樣,兩個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對待同一件事,兩種價值取向相異的人看待同一個問題,要彼此理解不是強人所難嗎?
人不是從一個模子里造就出來的,你有另人頭痛的事,我也有。我們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別人,去苛求別人,于是我們之間有了墻,于是你苦惱,我也苦惱?墒,人們有沒有想過,許許多多的小事,為什么一定要他人明白,一定要他人理解?其實,面對種種的不理解,只要我們給他一個微笑,用寬闊的胸懷去面對,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是行變法,落得五馬分尸的結局;達爾文在說物種進化的時候被人們罵成瘋子;助人為樂的雷鋒經常被人嘲笑,他們這些舉動,又有誰能理解?如果他們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么捍衛(wèi)真理?他們最初不被接受,是因為他們的追求走在了時代的前列;他們最終名垂青史,是因為他們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現(xiàn)實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這個東西。他們可以追求別人的理解,以別人的議論為自己的主題,以別人的言談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以別人的反應來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甚至要去討好別人,為了所謂的理解,寫了一些優(yōu)柔寡斷毫無逐漸的可笑人生。他們真的知道理解嗎,他們覺得他們真的是在理解別人,并換取別人的理解嗎,不是這樣的。
理解不僅僅只是你需要別人來理解你,根本就不是同路人為什么要逼迫別人理解你,難道是為了得到別人的同情和憐憫?這樣作難道不會太悲哀了嗎?于是,終日沉浸在觀察別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之中,優(yōu)柔寡斷,碌碌無為。不再努力改造自己的生活,不再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卻只是追求理解。理解不是牽強的,是需要別人有和你相同的東西然后互相共鳴而產生的。就算不被理解,又有什么關系,只要我們能在某些方面理解了別人,想必別人也一定能理解你的吧?鬃雍茉缇瓦@么說過了,不擔心別人呢不了解自己,只憂慮自己不理解別人。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人不光為理解而活!
讀論語心得體會3
暑假,王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個作業(yè):讀《論語》。并寫出讀后感。我原本以為,論語是一部很枯燥無聊的書?墒,事實證明,我想錯了。
我拿起《論語》看了幾頁。馬上被吸引住了。這里面有很多妙趣橫生的故事。但是背后都隱藏了一個又一個的大道理。它們都是做人的.根本。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應該好好的去學習,把它們繼承并發(fā)揚下去。
論語是子的杰作,是子總結的人生道理,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子的思想。在一天該結束時反省自己。
論語是中華民族的精華,我們應該認真地去讀。
【讀論語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08-28
讀論語心得體會03-08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10-07
讀《論語》心得體會03-27
最新讀論語心得體會12-12
讀《論語》心得體會范文03-31
最新讀論語的心得體會03-15
讀論語心得體會范文05-16
讀論語心得體會15篇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