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傷害自己的不是對方,而是你的期待美文
01
經濟學課上,老師問了一個問題,他說,在一個社會里,如果允許一夫多妻制,究竟會產生怎樣的后果?
初看問題,女生肯定會很不爽,而男生則一臉竊喜,但隨著問題的展開,我們便漸漸接受了一個事實:男性損失更大。
如果社會允許一夫多妻,有一部分女性可能會在婚前和丈夫約法三章,比如你娶第二個,就要對我做出賠償。
而另一部分女性,比起讓她獨占一個普通的男人,可能更愿意和別人分享一個成功的男人,所以最終的結果是,成功的少部分男性擁有更多的女人。
如此一來,其他女性就有更大的選擇空間,也就有更多機會遇到次優(yōu)的男性,而那些在一夫一妻制下能娶到老婆的男性,在這種制度下,反而娶不到老婆。
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贊成一夫多妻制的男人,往往是那些普通的男人,說完這個問題,老師將話題引到離婚率上。
這是個追求自由戀愛的時代,但令人疑惑的是,自由戀愛的離婚率比因利益捆綁或其它原因導致的包辦婚姻的離婚率高得多。
這是個違反常識的結果,就像上面說到的一夫多妻制一樣,你很難相信那是事實。
統(tǒng)計學家說,自由戀愛的離婚率之所以那么高,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我們對伴侶的期待值太高,反觀包辦婚姻,因為一開始就沒有期待,所以兩個人反而越處越好。
這里說的期待,不僅指我們對美好婚姻的向往,還指我們無法接受伴侶目前的樣子,而期待TA變成我們想象的樣子,也就是說:我愛未來的你,不愛現在的你。
而這,正是關系破滅的導火索。
02
如果說好的戀愛能讓人成長,那么壞的戀愛則是逼迫人成長。
什么是逼迫?
當你的行為、思想等等不符合我的預期時,我就批評你,指責你,打著“為你好”的旗號要求你改變。
言下之意就是,我接受不了這樣的你,所以希望你改變。
如果你改了,就說明你愛我,如果你沒改,就說明我們三觀不合,應該分開。
一個結束了十年婚姻的女性說,10年來,他們從未停止過爭吵,從彼此的消費觀到孩子的教育問題,幾乎所有的事都能吵起來。
比如她對孩子非常嚴格,孩子每天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還要做很多補充練習。而她老公呢,一直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說順其自然就行。
所以離婚后,她反復勸那些沒結婚的姑娘們,一定要找一個三觀一致的人,其實,這跟三觀合不合沒多大關系。
在原生家庭中,越是缺乏認同的孩子,長大后,就越容易索取被認同。教育孩子,就是一個被認同的過程。
孩子原本什么都不知道,而她是孩子的媽媽,所以,當她用自己想要的方法來教育孩子時,她的思想就得到了全面的被認同,這是一種無法比擬的被滿足感。
正是因為這種感覺,促使她不斷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合理化,所以她容不下老公和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同。
如果她不用指責加抱怨的方式要求對方變成自己想象的樣子,他們就能平心靜氣地談一談彼此之間的差異,再選一個折中的辦法來解決。
很多情侶、夫妻之間的爭吵也常常如此,一個人拼命指責,另一個人極力回避。
擅長指責的人常常隱含了這種心理:我不喜歡TA現在對待我的方式,我需要TA改變。
而回避的人內心卻是:如果我變成了你期待的樣子,不正好證明現在的我沒有價值嗎?
“我愛未來的你”看起來正能量滿滿,像是在說“我們一起成長吧”,實際上卻在否定這個人現在的價值,而沒有人是希望被否定的,尤其是被伴侶否定。
03
好友沫沫戀愛兩年,兩年里,聽她說得最多的,始終是和男友的爭吵。
吵得嚴重的時候,她恨不得一刀砍了他,那種憤怒,沒見過的人實在難以想象。
可奇怪的是,他們倆不論怎么吵,都沒動過分手的念頭,這一點,讓我們這些局外人很是不解。
每次,當沫沫吐槽他時,都有人勸她分手,“談個戀愛而已,為什么一定要找虐呢?”
沫沫覺得奇怪,說:“吵個架而已,為什么一定得以分手收場呢?”
一句話說得我們無言以對,事實上,不論他們吵得多兇,只要有一個人主動開口,另一個人就會自然而然地忽略剛才的矛盾。
在他們看來,吵架正常,但因為吵架就互相否定,說應該重新找個人才不正常。
時間久了,我們終于理解,吵架才是他倆的溝通方式。他們雖然吵得多,但他們絕少指責對方,即便是要指責或者抱怨,也是以開玩笑的態(tài)度來交流,所以想和好,也就變得很容易。
但更多情侶之間會產生沖突,往往是因為一方通過指責來要求另一方改變態(tài)度,力求達成一致。這種一致的假象,常常為更激烈的爭吵埋下了隱患。
這種感覺就好比是,一個和你想法相似的人認同你,你會很開心,覺得彼此志同道合。
倘若你的敵人贊美你,認同你,甚至和你站在同一個陣營,你會更開心更滿足,甚至深感自我價值的提升。
婚姻里的“敵人”,就是自己的另一半,差異不是你們爭吵的元兇,真正激發(fā)矛盾的,是你太希望敵人妥協(xié),進入自己的陣營了。
04
我很喜歡的一個心理學老師說,傷害我們的不是對方,而是我們自己的期待。
當我把自己的快樂和幸福下注在未來的你身上時,我自然會不遺余力地改造你,因為只有你變成了我理想中的樣子,我才能收獲幸福,但結局真是這樣嗎?
茅盾有篇小說叫《創(chuàng)造》,里面恰恰寫了相似的問題。
《創(chuàng)造》的男主角君實是個非常優(yōu)秀的人,放在現代,是個不折不扣的高富帥。
他的目標是找一個靈魂伴侶一起生活,于是,他遇到了女主角嫻嫻。
嫻嫻在君實眼中是一塊璞玉,她繼承了她父親的聰明豪爽以及母親的溫和精細,雖不曾讀書,但天資聰穎,一學就會。
君實并不欣賞這樣的嫻嫻,所以他期待著嫻嫻變成自己理想的樣子,當然,他選擇的方式和爭吵、指責比起來,要高明得多。
他給嫻嫻看他指定的書,并將自己的思想灌輸給她,從自然、科學、歷史、文學到哲學以及現代思潮,他一個都不放過。
于是,嫻嫻從一個嬌羞的少女變成了舉止優(yōu)雅、性情活潑、見識廣博又深受大家喜愛的人。
嫻嫻不愛看報,君實花了三個月才讓她接受了看報這個事情,我們很難想象,要把嫻嫻創(chuàng)造成君實想象的樣子,到底得花多久。
后來,嫻嫻終于可以理解君實了,也可以自如地和他談古論今,這本該是好事,但君實卻發(fā)現,嫻嫻變得有主見有思想后,開始結交一些他并不喜歡的朋友,她的想法甚至受到了她們的影響,為此,君實痛苦不已。
未來的TA究竟是不是自己理想的樣子,沒有人知道,但明確的是,自己對未來的期待越高,就越會忽略現在,那么最終的失望也就越多。
君實是用“熏陶”的方式來改造嫻嫻,卻無法阻止嫻嫻變成自己意料之外的樣子。
我也曾在一些網課留言后面看到,不少人因自己在學習,而伴侶不肯進步深感苦惱。
他們不斷地“求教”,想知道改造伴侶的妙方,最后卻發(fā)現,自己越用盡,反彈越大。
歸根結底,還是我們對對方的期待太多,一起成長固然美好,但因為自己成長,就強迫對方一起進步,無異于在告訴TA,現階段的TA不值得被愛。
如果現階段的TA并不符合你的預期,而你又想和TA在一起,那么接受TA此刻的狀態(tài),對TA來說,一定比“我要讓你變得更好”有意義得多。
【傷害自己的不是對方,而是你的期待美文】相關文章:
如何激勵你自己美文10-05
珍惜身邊那個數落你不是的女人美文10-06
期待你情感美文08-07
一種期待美文10-05
牙疼不是病美文10-06
愛不是刻意的尋找美文10-05
期待自己作文02-27
你并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美文10-06
你是雨美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