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紀曉嵐簡介
紀昀(1724年8月3日-1805年3月14日),字曉嵐,別字春帆,號石云,道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隸河間府獻縣人(今屬河北省滄州市獻縣),清代文學家、官員。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紀曉嵐簡介,歡迎大家分享。
紀曉嵐簡介(一):
紀曉嵐,清代文學家。歷任侍讀學士、內閣學士、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禮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等職。總纂《四庫全書》,撰寫《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著有《閱微草堂筆記》、《紀文達公遺集》等。
紀曉嵐簡介(二):
紀昀(1724年6月-1805年2月),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云,道號觀弈道人,清代文學家。直隸獻縣(今中國河北獻縣)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份,是中國的大文豪之一,文采超過他的人屈指可數(shù)。四歲開始啟蒙讀書,十一歲隨父入京,二十一歲中秀才,三十一歲考中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撰寫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卒于嘉慶十年(1805年)二月,歷雍正、乾隆、嘉慶三朝,享年八十二歲。故卒后謚號文達,鄉(xiāng)里世稱文達公。代表著作《閱微草堂筆記》。
紀曉嵐簡介(三):
紀昀(1724—1805)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云,觀弈道人。清直隸獻縣(今河北省滄州市滄縣崔爾莊)人。又因其北京虎坊橋寓所有一巨大太湖石,故又稱孤石老人。紀曉嵐二十四歲時,考中順天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三十一歲中進士。他才華橫溢,文思敏捷,勤奮好學。博古通今。他襟懷夷曠,機智詼諧,常常出語驚人,妙趣橫生,盛名當世,很得乾隆的賞識。1772年紀曉嵐受命為《四庫全書》的總纂官。此項工作先后歷時十九年,最后總纂完成了巨著《四庫全書》。在總纂該書過程中,他還用了八年時間,為該書所括的一萬余部書籍,精心撰寫了二百卷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除此之外,還有《閱微草堂筆記》、《四庫全書簡明目錄》等。
總之,紀曉嵐一生才華和學術成就十分突出,多姿多彩。他曾給自己寫過一道詞,其中兩句:“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不老泉”,就是他一生真實的寫照。紀曉嵐不僅僅在清代被公認為文壇泰斗,學界領袖,一代文學宗師,就是在中國和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一位少見的文化巨人。
紀昀祖籍為應天府上元縣,傳其家為紀家邊。明永樂二年(1404年),奉命“遷大姓實畿輔”(乾隆《獻縣志》),人稱茶星始遷來獻縣,入安民里四甲籍,卜居獻縣城東九十里之景城鎮(zhèn)。到紀曉嵐,北遷已十四世。有據(jù)可考,紀曉嵐為紀容舒次子,他就是出生于這樣一個世代書香門第。
紀曉嵐兒時,居景城東三里之崔爾莊。四歲開始啟蒙讀書,十一歲隨父入京,讀書生云精舍。二十一歲中秀才,二十四歲應順天府鄉(xiāng)試,為解元。之后母親去世,在家服喪,閉門讀書。三十一歲考中進士,為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為庶吉士,授任編修,辦理院事。外放福建學政一年,丁父憂。服闋,即遷侍讀、侍講,晉升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授貴州都勻知府,未及赴任,即以四品服留任,擢為侍讀學士。同年,因坐盧見曾鹽務案,謫烏魯木齊佐助軍務。召還,授編修,旋復侍讀學士官職,受命為《四庫全書》總纂官,慘淡經(jīng)營十三年,《四庫全書》大功告成,篇帙浩繁,凡三千四百六十種,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九卷,分經(jīng)、史、子、集四部。紀并親自撰寫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凡二百卷,每書悉撮舉大凡,條舉得失,評騭精審。同時,還奉詔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基礎上,精益求精,編寫了《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二十卷,為涉獵《四庫全書》之門徑,是一部研究文史的重要工具書。《四庫全書》的修成,對于搜集整理古籍,保存和發(fā)揚歷史文化遺產,無疑是一重大貢獻。
在主編《四庫全書》期間,紀曉嵐由侍讀學士升為內閣學士,并一度受任兵部侍郎,改任不改缺,仍兼閣事,甚得皇上寵遇。之后升為左都御史。《四庫全書》修成當年,遷禮部尚書,充經(jīng)筵講官。乾隆帝格外開恩,特賜其紫禁城內騎馬。嘉慶八年(1803),紀曉嵐八十大壽,皇帝派員祝賀,并賜上方珍物。不久,拜協(xié)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銜,兼國子監(jiān)事。他六十歲以后,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出任禮部尚書。紀曉嵐卒后,筑墓崔爾莊南五里之北村。朝廷特派官員,到北村臨穴致祭,嘉慶皇帝還親自為他作了碑文,極盡一時之榮哀。
紀曉嵐簡介(四):
紀曉嵐以才名世,號稱“河間才子”。一生精力,悉付《四庫全書》。筆記小說《閱微草堂筆記》和一部《紀文達公遺集》傳世!堕單⒉萏霉P記》共五種,二十四卷,其中包括《灤陽消夏錄》六卷,《如是我聞》四卷,《槐西雜志》四卷,《姑妄聽之》四卷,《灤陽續(xù)錄》六卷,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慶三年(1798)陸續(xù)寫成。嘉慶五年(1800),由其門人盛時彥合刊印行!都o文達公遺集》,是紀曉嵐的一部詩文總集,包括詩、文各十六卷,為人作的墓志銘、碑文、祭文、序跋、書后等。
除此這外還撰寫了《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三十二卷《紀文達公遺集》(上十六卷文章,下十六卷詩賦)、十卷《評文心雕龍》、六十三卷《歷代職官表》、四卷《史通削繁》三十六卷《河源紀略》、《鏡煙堂十種》《畿輔通志》、《沈氏四聲考》二鄭、《唐人詩律說》一冊、《才調集》、《瀛奎律髓》評、《李義山詩》、《陳后山集鈔》二十一卷、《張為主客圖》、《史氏風雅遺音》、《庚辰集》五卷、《景成紀氏家譜》等。
紀曉嵐簡介(五):
紀(jǐ)昀(1724年7月26日-1805年3月14日),字曉嵐,又字春帆,晚號石云,又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河間才子,謚號文達,直隸滄縣(今河北滄縣崔爾莊)人。在文學作品、通俗評論中,常被稱為紀(jǐ)曉嵐。清乾隆年間的著名學者,官至禮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影視劇形象的紀曉嵐,有鐵齒銅牙,三寸不爛之舌,身材高瘦,但根據(jù)史料記載,因紀(jǐ)曉嵐本人肥胖,近視,患有輕度口吃,所以顛覆了常人對他的印象。
生平簡介
官宦世家出身,父親紀容舒是著名的考據(jù)學家,做過京官。紀昀自幼聰穎過人,有“神童”之稱。
清高宗乾隆十二年(1747年)鄉(xiāng)試解元,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遷左春坊左庶子。京察后,授貴州都勻府知府。因乾隆帝賞識其學問,加四品銜,留任庶子。不久,升翰林院侍讀學士。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因給親家盧見曾通風報信而卷入鹽政虧空案被發(fā)配新疆伊犁地區(qū),于沿途用心與當?shù)厝私涣鳎弧叭缡俏衣劇,寫了不少的作品,后整理成冊,即為著名的《閱微草堂筆記》。紀昀反對理學,《閱微草堂筆記》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有相當深刻的反映。
二年后因乾隆帝修書需要,由劉統(tǒng)勛薦舉,將其從新疆召回,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六月初至京師,暫居珠巢街。受詔校秘書。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起,任《四庫全書》館的總纂官,收書三千五百零三種,共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又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熱河志》。歷任編修、左庶子、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禮部侍郎、尚書。
清仁宗嘉慶元年(1796年),任兵部尚書,移任左都御史。次年,又遷任吏部尚書。嘉慶十年(1805年),任協(xié)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同年在燕京病卒,享壽八十一歲。生前自撰挽聯(lián):“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背①n白銀五百兩治喪,予謚文達!肚迨犯濉酚袀。
紀曉嵐簡介,紀昀簡介
家庭成員
高祖紀坤(1570—1642),庠生,屢試不第,有詩名,著有詩集《花王閣剩稿》。
曾祖父紀鈺(1632—1716),十七歲補博士弟子員,后入太學,才學曾受皇帝褒獎。
祖父紀天申(1665—1732),監(jiān)生,做過縣丞。
父親紀容舒(1685—1764),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恩科舉人,歷任戶部、刑部屬官,外放云南姚安知府,為政有賢聲。其道德文章,皆名一時,尤長考據(jù)之學,著有《唐韻考》、《杜律疏》、《玉臺新詠考異》等書。至紀容舒,紀氏家道衰而復興,更加重視讀書,遺訓尚有“貧莫斷書香”一語。
據(jù)史書記載,紀曉嵐先后有一位夫人和六房妾。紀曉嵐的夫人姓馬,馬夫人直到紀曉嵐七十二歲那年才去世。他有一房妾名為文鸞,是他從小青梅竹馬的朋友(在北京紀曉嵐故居,四合院中一株海棠,便是與文鸞所種)。郭彩符是紀的侍姬之一,沈明是紀的另一侍姬。
紀曉嵐有四個兒子,長子汝佶,乾隆乙酉舉人,早逝,有《半舫詩鈔》留世;次子汝傳,曾任九江府通判和江寧府同知;三子汝似,曾任廣東縣丞;四子汝億。長女嫁兩淮鹽運使盧見曾(雅雨)之孫盧蔭文(舉人);次女嫁內閣中書,軍機章京袁煦;三女許婚戈源之子,年十歲未嫁而死。另有一孫十一人,其孫紀樹馨,蔭生,官刑部云南司郎中,宜昌府知府。
紀曉嵐簡介(六):
紀曉嵐是清代乾隆年間著名的大學士。紀曉嵐生于公元1724年,卒于公元1805年,享年82歲。紀曉嵐是河北滄州人,原名為紀昀,因字曉嵐,人稱紀曉嵐。紀曉嵐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為官期間擔任《四庫全書》的總修改。公元1730年,紀曉嵐參加童子試,憑借自身出色的文學知識獲得了優(yōu)異成績,當?shù)氐陌傩辗Q呼紀曉嵐為“神童”。紀曉嵐十一歲時,跟隨父親到京城居住生活,隨后一向致力于學習。1740年,紀曉嵐時年17歲,娶第一位夫人馬氏。公元1743年到公元1754年,紀曉嵐曾7次參加科舉考試。公元1754年,紀曉嵐一舉考取二甲第四,乾隆皇帝封任紀曉嵐為翰林院庶吉士,開始了他長達50多年的政治生活。
隨后,乾隆皇帝任命紀曉嵐為《四庫全書》的總修改,負責修書的大小事宜。公元1773年,乾隆皇帝開設“四庫館”,公元1787年,四庫館正式關掉。紀曉嵐擔任總編纂一職共為14年,在紀曉嵐的帶領下,《四庫全書》涵蓋了200卷目錄,共收集書籍為3461種。如此龐大浩瀚的工程,至今讓人瞠目結舌。
乾隆年間,清代文字獄到達了鼎盛時期,紀曉嵐因為編書一事,多次牽連入獄。紀曉嵐晚年間,內心極度封閉和保守,曾著有《閱微草堂筆記》一書。公元1805年,紀曉嵐因病去世,嘉慶皇帝追封謚號為文達。
紀曉嵐是幾品官
紀曉嵐自從進入官場起,就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重視,先后擔任過左都御史、兵部尚書和禮部尚書,之后擔任協(xié)辦大學士和太子太保一職。根據(jù)清代的官階來看,紀曉嵐屬于從一品文職京官。從一品在九品十八級來說,是很顯赫的官位,只比正一品低一些。
清代時期,從一品文官官職包括協(xié)辦大學士和太子太保等職位,所以從中推出,紀曉嵐官列從一品。從一品文官的官服圖案是一只仙鶴,清朝時期,大臣們的官階不同,衣服上的圖案也不相同。
紀曉嵐進入官場后,因博學多才深得乾隆皇帝的重視。乾隆皇帝經(jīng)常讓紀曉嵐陪他出席宴會,讓紀曉嵐即興作詩。紀曉嵐聰明機智,每次都能討得乾隆皇帝的稱贊。有一年夏天,乾隆皇帝讓紀曉嵐在自己最喜歡的扇子上題詩一首。紀曉嵐選用了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題詩時,紀曉嵐一不注意將詩句中的“間”字漏掉了。乾隆皇帝滿心歡喜地拿過扇子一瞧發(fā)現(xiàn)中間少了一個字,便把扇子扔給了紀曉嵐。紀曉嵐打開扇子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漏掉了一個字。紀曉嵐淡若自如地對乾隆皇帝說到,自己原本題的是一首詞而不是一句詩。于是紀曉嵐用了斷句的方式,把詩歌《涼州詞》變成了一首詞。乾隆皇帝聽后,被紀曉嵐的機智所折服,連連夸贊紀曉嵐才智過人。
正是由于紀曉嵐學識淵博,機智靈敏,乾隆皇帝才會任命紀曉嵐為從一品文官。之后,乾隆皇帝立了儲君后,讓紀曉嵐擔任太子太保一職,輔導太子的學業(yè)。
紀曉嵐怎樣死的
紀曉嵐是清代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紀曉嵐共享年82歲,紀曉嵐集多重身份于一身,他既是文人,又是官員,還是《四庫全書》的編撰者。紀曉嵐晚年時,寫給了自己一副挽聯(lián),資料是:“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這兩句話寫的異常心酸,突出了自己生命的輕薄,也道出了紀曉嵐為官生涯的跌宕起伏。
紀曉嵐八十二歲時,因病去世,從年齡來說,紀曉嵐無疑是一位高壽者。和同僚和珅相比,紀曉嵐有壽終正寢,這是一件比較幸運的事情。
紀曉嵐為官期間,經(jīng)常伴隨乾隆皇帝左右。乾隆皇帝得知紀曉嵐才高八斗,經(jīng)常讓他作詩寫詞。為了迎合統(tǒng)治者的心理,紀曉嵐也曾寫有無數(shù)不少的恭維詩篇。后人在了解紀曉嵐閱歷時,發(fā)現(xiàn)紀曉嵐晚年間極為封閉,常常關門自閉。紀曉嵐晚年著有《閱微草堂筆記》一書,講述了自己從出生算起的故事。生活上基本不和外界交流,內心極度壓抑郁悶。晚年時期的紀曉嵐,既不能為國家獻力,又沒有了知心好友,所以他以文章為樂趣,沉醉于寫書作詩中。長期下來,紀曉嵐身心俱疲,加上年事已高,最最后82歲去世。
紀曉嵐47歲時再被招入朝廷,此時他的心境大不相同。到了晚年間更加閉塞,而后郁郁而終。
拓展:紀曉嵐的故事
人物簡介
紀曉嵐,姓紀名昀,字曉嵐。1724年8月3日(清雍正二年六月十五日)生于直隸河間府獻縣(今河北省滄州地區(qū)獻縣)崔爾莊,1805年3月14日(嘉慶十年二月十四日)以禮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的高位病逝于北京,享年八十二歲。紀曉嵐是乾嘉時期杰出的文學家、編纂家、目錄學家、考據(jù)家和詩人,官方學術領導人之一,也是清朝流放新疆的早期著名人物。
人物故事
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揚州兩淮鹽運使司虧空一千萬兩鹽稅案發(fā)。二十年間,鹽商逃欠鹽稅累計九百多萬兩白銀,鹽官被劾受賄九十萬兩。乾隆帝嚴厲下令追究歷任鹽官之罪,紀曉嵐的姻親盧見曾擔任兩淮鹽運使十年之久,六年前已告老還鄉(xiāng)回到山東德州,也在追究之列。作為皇帝身邊侍從之土的紀曉嵐,聽到這個風聲,深知干系重大,但念及與盧見曾是姻親(紀的長女嫁盧的孫子盧蔭文),又不能見死不救,于是趕緊通知盧見曾之子盧謨寄信回家。
《清朝野史大觀》在“紀曉嵐機警”條這樣說:“私馳一介往,不作書,以茶葉少許貯空函內,外以面糊加鹽封固,內外不著一字。盧得函拆視,詫日:‘此蓋隱鹽案虧空查抄六字也!’亟將余財寄頓他所。迨查抄所存資財寥寥。和?遣人偵得其事白之。”其實這是民間演義。當時還未靠近皇帝的和砷,根本不可能與正四品的翰林院侍讀學士紀曉嵐有什么干系。
盧見曾雖然提前疏散財產,但還是被解往揚州受審。朝廷嚴查先后追究出內閣候補中書徐步云、翰林院侍讀學士紀昀、軍機處行走中書趙文哲與行走郎中王昶,都是向盧見曾泄漏機密之人。
9月4日(七月二十四日),乾隆帝發(fā)旨:“徐步云與盧見曾認為師生,遇此緊要案件,敢于私通信息,以致盧見曾豫行寄頓,甚屬可惡,著發(fā)往伊犁效力贖罪。紀昀瞻顧親情,擅行通信,情罪亦重,著發(fā)往烏魯木齊效力贖罪!
經(jīng)過查實,盧見曾受賄總值一萬六干兩,連同隱匿財產,論罪處絞,病死獄中,終年七十九歲。他前后的鹽運使亦未能逃脫,高恒、普福、達色等人處斬。其中高恒為文淵閣大學士高斌之子、乾隆帝寵愛的慧賢皇貴妃之兄。另外趙文哲、王昶被發(fā)往云貴充軍。
紀曉嵐于當年底到達烏魯木齊,住在以大小十字為中心的迪化城內。1771年(三十六年)初獲釋返京,在烏魯木齊生活了整整兩年。因他曾是朝中官員,又是著名文人,所以受到當時烏魯木齊最高軍政長官辦事大臣的禮遇,任為秘書官,負責起草奏折檄文,并可簽署一般公文,處理一般政務。對這一段經(jīng)歷,無論在當時還是事后,他都十分珍視。東歸途中,旅館孤居,晝長多暇,追述風土,兼敘舊游,整理出《烏魯木齊雜詩》一百六十首,并詳加注解。
回京后復職為編修,兩年后奉命主持纂修《四庫全書》,歷時十三年告成,同時完成《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晉升為左都御史、禮部尚書。嘉慶初年調兵部尚書,嘉慶帝親政后,以禮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jiān)事。紀曉嵐閱歷很深,交游既廣,學問又博,堪稱大手筆。晚年寫成近四十萬言的《閱微草堂筆記》二十四卷,包羅豐富,無所不談,其中收入他在烏魯木齊期間搜集的志怪傳聞近百條!稙豸斈君R雜詩》和《閱微草堂筆記》,不僅對我們了解和研究當時的新疆很有價值,而且向我們透露出作者所處時代的文化特征。
關于《烏魯木齊雜詩》的寫作目的,他在自序中說得很清楚,不僅僅是追述風土,兼敘舊游,而是要以詩來顯示清朝統(tǒng)一新疆僅十年所出現(xiàn)的“一統(tǒng)之極盛”。國家的統(tǒng)一,社會的安定,使西域經(jīng)濟文化得到迅速恢復和發(fā)展。他流放來到烏魯木齊,就其所見所聞的繁榮景象,不勝欣喜和感慨,用詩來向后人展示出一幅清代前期烏魯木齊地區(qū)社會狀況和風土人情的歷史畫卷。
統(tǒng)一新疆之后,“烽燧全消大漠清,弓刀閑掛只春耕”。屯田在天山北麓由東向西迅速展開。兵屯實行輪換制并雙份津貼,“瓜期五載如彈指,誰怯輪臺萬里行”。更制訂優(yōu)惠政策,鼓勵士兵攜家出關,“海燕雙棲春夢穩(wěn),何人重唱望夫山”。兵屯成效顯著,面對阡陌連綿的錦繡大地,回想統(tǒng)一新疆戰(zhàn)爭中糧食轉運何等艱難,他禁不住熱情洋溢地吟道:“秋禾春麥隴相連,綠到晶河路幾千。三十四屯如繡錯,何勞轉粟上青天!泵裢褪敲繎艚o地三十畝,征收公糧。吸引內地民戶前來投身邊疆開發(fā),“萬里攜家出塞行,男婚女嫁總邊城”。而他視察發(fā)遣犯人在昌吉的屯田,“鱗鱗小屋似蜂衙,都是新屯遣戶家”。屯田事業(yè)的發(fā)展,給新疆的經(jīng)濟文化帶來繁榮景象,烏魯木齊是“到處歌樓到處花,塞垣此處擅繁華”。逢年過節(jié),張燈結彩,歌舞管弦,終夜喧闐:“犢牛轆輊滿長街,火樹銀花對對排。無數(shù)紅裙亂招手,游人拾得鳳凰鞋。”紀曉嵐置身“玉笛銀箏夜不休”,游覽“城南城北酒家樓”,仿佛又回到京師,“風景依稀憶舊游”。
在《閱微草堂筆記》中,他追錄舊聞,塞外天山雪蓮,阜康山中巨蛇,烏魯木齊南山中紅柳娃,吉木薩爾山中野人,野牛群跳崖自殺等。他留意西域歷史遺跡,記喀什三仙洞漢代壁畫,踏勘唐代北庭都護府舊址(今吉木薩爾縣北庭故城),考證巴里坤古鏡,都留下邊地歷史的悲涼印跡。書中不乏勸善懲惡的事例,但也在著力譏貶宋儒及其鼓吹的封建禮教。一對男女傾心相愛而未能終成眷屬,“裸體相抱,皆剖裂其腹死”。紀曉嵐抨擊“存理滅欲”的封建禁欲主義,對兒女私情給予寬容和辯護。昌吉遣犯彭杞自愿撫養(yǎng)被父親遺棄的一位病重姑娘,泣葬之后夜夜夢中與女子相會歡好。這不僅充滿了人道與人情,而且滲透出他們對互愛婚姻關系的一往情深。
魯迅先生說:“紀昀本長文筆,多見秘書,又襟懷夷曠,故凡測鬼神之情狀,發(fā)人間之幽微,托孤鬼以抒己見,雋思妙語,時足解頤;間雜考辨,亦有灼見。敘述復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來無人能奪其席,固非僅借位高望重以傳者矣!
閱微草堂伴隨著紀曉嵐和《閱微草堂筆記》而聞名于世,它作為紀曉嵐在北京宣武區(qū)虎坊橋東珠市西大街故居的書齋名,此前為雍正年間川陜總督兼寧遠大將軍岳鐘琪(岳飛二十一世孫)的住宅,歷經(jīng)滄桑,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改為晉陽飯莊。1918年,新疆省長兼督軍楊增新營造鑒湖公園(今人民公園)時,為紀念紀曉嵐,在鑒湖西南岸修建了一排長廊平房,取名為閱微草堂。因年久失修,近年重建,后移百米。清代有不少名人被流放來過新疆,給新疆的歷史增添了光彩,紀曉嵐即是其中之一。
【紀曉嵐簡介】相關文章:
《紀曉嵐吟詩》教案12-24
史記簡介03-24
鄭愁予簡介04-25
朱熹簡介10-14
許地山簡介08-23
巨鹿之戰(zhàn)簡介11-01
昆蟲記的簡介07-20
洞庭湖簡介05-29
寒衣節(jié)的來歷簡介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