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搭橋》含反思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班科學活動教案《搭橋》含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比較物體的長短,感知長短的變化。
2、感受生活中數數的作用,體驗游戲的樂趣。
3、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椅子若干把,1~10的數字卡片。
2、經驗準備:理解“長”與“短”的含義,能表述對應的現象。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并簡單比較大小
1、出示一把小椅子并引出話題。
提問:這是什么?(椅子。)活動室里還有這樣的椅子嗎?你能用手指一指嗎?
2、讓幼兒比比椅子的大小。
提問:除了你們坐的小椅子,活動室里還有什么樣的椅子呢?和你們的小椅子相比,老師的椅子個兒怎么樣?
小結:活動室里有很多椅子。這些是小朋友的椅子,個兒小,這把是老師的椅子,個兒大。
二、開展搭橋游戲,嘗試比較長短
(一)幼兒嘗試搭橋
1、引出搭橋的游戲。
提問:你們見過橋嗎?是什么樣的?椅子能搭橋嗎?怎么搭呢?
小結:把小椅子一把一把連起來,就像一座小橋。
2、引導幼兒說說搭橋的方法。
教師請個別幼兒嘗試用小椅子搭座橋,請其他幼兒看看搭的這座橋是否牢固。(可請個別幼兒上“橋”走走。)
提問:誰愿意來“橋”上走一走?這座“橋”牢固嗎?怎樣把它變得更牢固?
小結:每一把椅子就像一塊木板,靠得越近,小“橋”就搭得越牢。
3、介紹游戲的方法,并鼓勵幼兒搭一座牢固的“橋”。
教師請幼兒用活動室里的小椅子在空的地方搭一座橋,椅子用完為止。讓幼兒注意把小橋造得牢固些。
4、讓幼兒進行搭橋的游戲。
在幼兒搭“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協助幼兒將椅子靠近。在幼兒搭好“橋”后,教師可以鼓勵幼兒上“橋”走走,感覺一下是否牢固。
(二)觀察并比較“橋”的長短
1、讓幼兒比比、說說小“橋”的長短。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說說小“橋”的長短。(教師可根據幼兒搭橋的結果選擇最明顯的一種情形進行提問。)
提問:你覺得哪座小“橋”最長?你怎么知道的?
提問:哪座“橋”是最短的?你怎么知道的?
小結:我們的眼睛本領很大,能一下子看出這座“橋”最長,那座“橋”最短。
2、讓幼兒比比相鄰的“橋”。
提問:還有哪座“橋”也是長長的?這兩座“橋”中到底哪座更長?能比一比嗎?有什么好方法?為什么要數椅子?如果椅子多,表示“橋”怎么樣?
小結:用大小一樣的椅子搭橋,椅子用得越多,“橋”就越長。
3、讓幼兒根據長短將“橋”排序。
提問:我們一共搭了幾座“橋”?如果請你給這些“橋”排排隊,你覺得哪座“橋”最長,哪座“橋”可以排在第二呢?(教師請個別幼兒點數椅子,讓其他幼兒進行唱數。教師用數字卡片表示椅子的數量,并貼在第一張椅子上。)
提問:這兩座“橋”中哪座長一點?
小結:原來我們用數數的方法也能比出長短。
提問:還有其他比較方法嗎?
小結:將兩座“橋”靠近,橋頭對齊,就能看出誰更長、誰更短。
三、嘗試將短橋變成長橋,感知長短的變化
1、讓幼兒嘗試將兩座短“橋”變成一座長“橋”。
教師指著短的兩座“橋”,提問:這兩座“橋”和別的比,都是短短的,有什么辦法可以把它們變長呢?(將兩座短“橋”合并。)
在幼兒搬椅子合并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椅子數量的變化,提問:搭這座橋的椅子和剛才比,是多了還是少了?那長短有什么變化呢?
小結:把原來長的拿掉一點,就會變短。給原來短的再添上一些,就會變長。
2、請幼兒搭更長的“橋”。
提問:還想不想再搭一次“橋”?想搭更長的“橋”還是更短的“橋”?你覺得可以用什么辦法把“橋”變得很長?
(幼兒開始操作,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將椅子全部連接起來,成為一座“橋”。)
3、讓幼兒感知新“橋”有多長。
請幼兒觀察新“橋”,提問:你覺得這座“橋"看起來怎么樣?它是最長的“橋”嗎?這座“橋”用了幾把椅子呢?(教師用數字卡片表示椅子的數量,并貼在第一把椅子上。)
小結:我們把所有小椅子都連了起來,搭了一座最長的“橋”。
提問:我們的這座“橋”是什么樣子的(是直直的,還是彎彎的)?
提問:如果我把這座“橋”變個樣子,它會怎么樣呢?是變長了、變短了還是一樣長呢?(教師可視當時情況改變“橋”的形狀,如直的改成彎的,彎的改成直的。)
提問:你覺得這座“橋”現在怎么樣了?和剛才的“橋”一樣長嗎?為什么?
4、請幼兒有序地在“橋”上行走、游戲。
想不想走走這座長長的新“橋”?讓我們從這里出發(fā),一個接著一個過“橋”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緊緊圍繞目標進行開展;顒又袨橛變禾峁┝舜罅康目梢源罱ǖ牟牧希變涸诖罱ㄖ袑W會了協商、合作,并能進行嘗試和改進,從起初的用一種材料搭建,慢慢的嘗試用多種材料共同搭建,這樣幼兒在自己搭建的小橋上既練習了走平衡,又練習了在有間隔的物體上走平衡。幼兒在活動中能夠和伙伴相互交流、合作。在學習方法上考慮到一味的平衡會使幼兒感到單調乏味,因而設置了一個故事情節(jié)來貫穿整個活動,這樣既讓幼兒體驗到了游戲的快樂又鍛煉了基本動作。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搭橋》含反思】相關文章: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一一對應》含反思10-07
小班健康教案含反思01-17
小班游戲活動教案《推小車》含反思10-07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紙的由來》含反思09-28
小班語言活動春風教案含反思(精選5篇)03-07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綠豆長高高》含反思09-28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放大鏡》含反思10-06
小班開蓋科學活動教案反思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