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的教學設計 14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名師的教學設計 ,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名師的教學設計 篇1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走進唐詩,就是走進一個神奇迷人的王國。那是一個人類精神之花全面盛開的季節(jié)。我們的大師從一張薄薄的書頁上站起來,沿著字里行間向我們走來,一襲古裝,長發(fā)飄飄,風姿萬千……
用眼睛去讀,用心靈去讀,用人生去讀。永遠的唐詩,永遠也讀不盡……
他是誰?
他是唐代最偉大現實主義的詩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年代。
他的詩多沉郁頓挫。
后人尊稱他為“詩圣”。
他的詩反映了當時的現實,故被譽為“詩史”。
杜甫
世人對于杜甫還有其它哪幾種稱呼?
子美(字)、杜少陵、杜工部
為何稱之為杜少陵?
因為杜甫曾經居于長安城南少陵這個地方。
為何稱之為杜工部?
因杜甫在成都被嚴武薦為節(jié)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后世稱之為杜工部。
二、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世稱“詩圣”,其詩是“詩史”。因曾居長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故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官致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詩人。在文學史上,他把現實主義傳統推向了一個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階段,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與李白齊名,世稱"李杜"。有《杜工部集》。
杜甫的詩歌分類:
青年時期《望岳》(25歲,現存最早的杜詩)
《春望》(被安史之亂叛軍所俘,帶回長安)
安亂時期《石壕吏》“三吏”“三別”(《新安吏》、
《潼關吏》、《新婚別》、《無家別》、
《垂老別》)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安史之亂平息)
《蜀相》《春夜喜雨》《江畔獨步尋花》
成都時期《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老年時期《登高》《登岳陽樓》《江南逢李龜年》
三、初讀課文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四、整體把握:
這首詩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輕的詩人離開了長安,到袞州(今屬山東省)去省親—其父杜閑當時任袞州司馬。此后大約三四年內,他一直在山東、河北一帶漫游,結交了不少朋友。這首詩就是這期間寫的。詩中熱情地贊美了泰山高大雄偉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也透露了詩人早年的遠大抱負,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名篇。
詩文解釋
泰山是如此雄偉,青翠的山色望不到邊際。大自然在這里凝聚了一切鐘靈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為黃昏與白晝。望著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蕩滌著我的心靈,極目追蹤那暮歸的鳥兒隱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俯瞰那眾山,而眾山就會顯得極為渺小。
1、《望岳》可分兩大層,都是切著“望”字寫的,但望的角度不同。試對此做具體的解釋。
前兩聯為第一大層,著力寫泰山的整體形象。
后兩聯為第二大層,也寫了泰山景物,但著力
表現的是詩人的感受。
2、這首詩歌描寫了泰山怎樣的特點,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地域之廣闊齊魯青未了
景色之秀美造化鐘神秀
山勢之高峻陰陽割昏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品讀體會
首聯——遠望仰慕之情溢于言表
挺拔雄偉橫跨齊魯
頷聯——近望神奇秀麗
巍峨高大
頸聯——細望云氣層出不窮
心胸為之蕩滌
尾聯—望中所感望岳而生登頂之意愿
五、主題分析
詩篇描繪泰山雄偉而磅礴的氣象,以及詩人企望攀登絕頂的心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之雄心,抒發(fā)了詩人向往登上絕頂的壯志,表現了一種敢于進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顯示出詩人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遠大的政治抱負,極富哲理性,充分顯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創(chuàng)作才華。
名師的教學設計 篇2
一、教材分析:
這是人教版第九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課文以精練的文字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對侵略行徑的無比仇恨,圍繞這一中心作者著重寫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圓明園是怎樣一座園林,突出了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二是強盜們肆意踐踏毀壞圓明園的罪惡行徑。通過一美一慘,愛恨交織,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從而激發(fā)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從課題看,本文的教學重點之一是關于“毀滅”的內容。然而,縱觀教材不難發(fā)現,全文寫“毀滅”只用了一個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圓明園昔日輝煌卻占用大部分篇幅,且難點較多。憑借教材,我將課文第二部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確定為教學重點,將“毀滅”的內容略作處理,原因有兩個:
第一,昔日的圓明園已不復存在,其精美、壯觀上能通過文中的語言文字去品味、感受。因此,將其確定為教學重點,使其成為語言文字訓練的最佳落腳點。只有讓學生充分感知語言、品味語言,才能激起學生對昔日圓明園的無比熱愛、無限向往。
第二,只有“愛之深”,才會“恨之切”。課文第二部分內容教學的成功可為“毀滅”部分的教學埋下伏筆,以愛激恨,從而化難為易,達到使教學結構優(yōu)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二、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學習文中“損、皇”等14個生字,聯系課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舉世聞名、眾星捧月、金碧輝煌、玲瓏剔透”等詞語的意思。
3.品讀第2、3、4自然段,在品詞析句中了解和感受圓明園過去的輝煌,激發(fā)對祖國歷史文化的熱愛之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教學重點:在品詞析句中了解和感受圓明園過去的輝煌,激發(fā)對祖國歷史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有感情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課前準備工作:PPT課件,學生課前預習,搜集關于圓明園的資料。
三、教學過程
。ㄒ唬⿲耄
1、胡老師先請同學們看一段錄像。
2、將錄象中雨果的話用文字形式出示
用雪松做骨架,披上綢緞,綴滿寶石。這兒建神殿,那兒造后宮,放上神像,放上異獸,飾以琉璃,飾以黃金,施以脂粉。請詩人出身的建筑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添上一座座花園,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請您想象一個人類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神廟,是宮殿。
維克多8226;雨果
1861.10
知道錄像中的仙境是哪里嗎?看著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
2.讓我們一起來寫“圓明園”這三個字。(板書圓明園,朗讀課題)
出示圓明園廢墟圖:然而,那仙境般的圓明園如今呢?它已不再是那豪華奢侈的皇家園林,也不再是詩情畫意的一千零一個夢,更不是那令人神往的“世界奇跡”,它只是矗立在北京西北郊的幾根殘垣斷壁,向我們訴說著一百多年前的那段屈辱的歷史。
3、引出課題,邊說邊把課題補充完整。讓我們一起把課題來讀一讀。(注意“毀滅”2字的朗讀)
。ǘ┏踝x悟情:
1.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大聲讀,用心讀,注意生字的讀音,并感受字里行間所傳遞著的強烈的感情。
2.課文已經讀完了,能不能告訴大家,此刻你內心最深刻、最強烈的感受是什么?(痛惜的,仇恨的,氣憤的等等)
師:是啊,圓明園的毀滅是我們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那么,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曾經是一座怎樣的皇家園林呢?你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能不能用“圓明園是 。”這個句式來說一說。
根據學生回答,板貼: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
學生回答的時候,也注意傾聽他們讀這三句話的語氣,引導他們應用自豪的語氣來讀這三句話。(可以這樣引導:找得很對,能讀得更好點嗎?嗯,這一次,我聽出來了,你因圓明園的舉世聞名而自豪;蛘哒f:嗯,找得對,讀得也不錯。)
就讓我們帶著自豪、驕傲的心情一起來讀這三句話。教師引讀,圓明園是:學生接下去把這三句話讀一讀。
屏幕出示: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
圓明園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圓明園更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
(三)品讀生情,感受圓明園“舉世聞名”的價值。
師: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板書“舉世聞名”。它憑什么舉世聞名呢?你能用課文中的句子來回答嗎?(圓明園不但建筑宏偉,還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默讀課文2、3兩節(jié),圓明園建筑宏偉表現在哪些地方?在課文中做做記號,圈圈劃劃,也可以寫寫旁注。
。1)學生自己讀讀畫畫,老師四周巡視一下,了解學生的情況。
。2)好,剛才同學們都讀得很認真,有些同學還在課文旁做了批注,現在咱們就來交流一下,誰愿意先來說說?
1.感受布局的獨特,理解“眾星拱月”的意思。
A它由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小園,分布在圓明園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般環(huán)繞在圓明園周圍。
。1)這個句子中哪個詞語給你印象最深刻?
眾星拱月,學生可能會從這個詞體會到圓明園內建筑很多。然后教師出示圓明園的全景圖給學生看,將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用紅標記做出,指給學生看,并說,這三個園就是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周圍這么多的小園就像星星一般圍繞著它們,這就是——引學生說“眾星拱月”。
。2)(此時可適時點撥學生:作者能說出這番話來,是站在一個什么地方看圓明園?山上,飛機上等。結論:本段是以俯瞰或鳥瞰的角度描寫的。)
。3)大屏幕上出示這個句子,能把這個句子讀一讀 ,讀出你的感受?
(4)還有補充嗎?——面積很大。(視學生情況而定)
真會讀課文,圓明園確實很大,據老師了解,它占地約5200畝,相當于650個我們學校這么大 。圓明園布局巧妙獨特,園中有園,真不愧是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那就讓我們再把這個句子來讀一讀,讀出那宏偉的氣勢來。
2、感受景觀風格各異
。5) 嗯,還有什么句子總的概括了圓明園建筑藝術的特點?
B漫步園內,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飽覽”是地看?(充分地看,盡情地看。)能看夠嗎?
師:“流連”又是什么意思?
師:你們看,既看不夠,又不想走,能讀出這樣的感受?再讀一遍。(學生齊讀)
。2)你能這個句子中看出圓明園里有怎樣幾種類型的建筑藝術?
。ㄓ兄袊慕ㄖ囆g,外國的建筑藝術,還有詩情畫意的幻想的建筑藝術)
現在就讓我們跟著作者的腳步走進園內,領略圓明園的無限風光,它到底有哪些景觀呢?根據學生回答出示:
C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xiāng)村野。
。1)你從句子中讀出了什么?(景觀很多)
你從哪些詞看出來的`
生:(從“有…也有”看出來的。)
。2)師:他從并列分句中體會到景觀的多,你們再讀讀這句話,看看還能體會到什么。(生自由閱讀,啟發(fā)明白風格各異)劃線“金碧輝煌的殿堂”、“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熱鬧街市的“買賣街”、“田園風光的山鄉(xiāng)村野”。結合課文理解詞語。(人間萬象)讓學生具體說說!敖鸨梯x煌”是說建筑物光彩奪目,異常華麗。這是殿堂的特點!傲岘囂尥浮笔钦f小巧玲瓏,結構奇妙。這是亭臺樓閣的特點!百I賣街”熱鬧非凡,“山鄉(xiāng)村野”顯得十分幽靜。
師:那么怎樣讀才能讀出各自的特點呢?請你注意聽聽,老師是怎樣讀的。(范讀)我朗讀得怎么樣?(聲調有高有低,語氣有輕有重,速度有快有慢)。
師:哪高,哪低,哪重,哪輕?
師:老師為什么要這樣讀、
生:是為突出景觀各自的特點。
師:老師用語速的快慢和聲調的高低來突出景觀不同的特點,大家都聽得出來,你們真會聽!那么,你們也來讀一讀吧。▽W生自由讀。之后,師生齊讀這句話。)
(3)師:引讀—— 圓明園中的景物就是這樣風格各異,包含了中華大地天南海北的景致,當我們漫步園中——生讀
師:文中列舉了哪些景觀?
D園中許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如,海寧的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說說你的感受?
。ǹ吹郊亦l(xiāng)的著名景點也被仿建,心里很自豪,園林藝術的精華等)
很遺憾,老師沒有去過西湖,誰來向我描述一下平湖秋月的景色呢?(“平湖秋月”最美時在八月十五的夜晚,西湖的水面非常平靜,皎潔的明月倒映在平靜的水面,景色非常迷人。)(“安瀾園”在海寧,是座私家花園。傳說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有四次住在那兒,可見那里的景色十分迷人。)
根據資料記載,杭州著名的西湖十景都能在圓明園中見到。有些同學在課前已查過一些關于園林的資料,你還知道圓明園中仿造了什么地方的名勝呢?
總結:你們剛才所說的,僅僅只是圓明園建筑藝術中的冰山一角,那里匯聚了全國園林藝術的精華啊,所以它被稱為萬園之園。引讀——漫步園內,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E還有很多景物是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臺,武陵春色。
。ㄔ颍喝鐗羧缁茫寺娨猓
聽說過蓬萊瑤臺和武陵春色嗎?出示圖片并配簡短文字:“蓬萊瑤臺”是根據唐代大畫家李思訓在《仙山樓閣》中的畫意建造的,“蓬萊”“瑤臺”是神話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蓬萊是八仙過海經過的仙境,瑤臺是王母舉辦蟠桃大會的圣地)“武陵春色”則是陶淵明在散文《桃花源記》中所想象出來的世外桃源。它們在真實世界中不存在,只是人們幻想出來的。
你覺得園中還會有什么設計?(花果山,龍宮、鵲橋、廣寒宮等)引導學生簡單說在什么故事或名著中得來。
如果讓你在這樣的園林中漫步,你會覺得——引導學生想象。
是啊,這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仙境美景,讓人流連忘返的人間天堂,引讀“漫步園中”那一句。
F圓明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筑,還有西洋景觀。
西洋景觀也就是——模仿歐洲風格建造的建筑物。
讓我們來欣賞幾張最有名的西洋景觀圖。
老師從同學們臉上讀出了你們內心的驚訝。是的,圓明園匯集了中外風景名勝,有哪個園林能包容世界建筑藝術的精華呢?再讀,“漫步園中”這一句。
3.圓明園建筑藝術特點
(1)那你們覺得圓明園的建筑藝術有什么特點?(氣勢磅礴,壯觀,宏偉,風格包羅萬象等)
生自由說,師:那我們用文中的一個詞,那就是——宏偉。(板書)
(2)讓我們在音樂聲中漫游宏偉的圓明園。(配樂朗讀,帶著激情,贊嘆,自豪)
。3)如果此時你有一架照相機,你最喜歡拍園內哪一處景物?為什么?
。4)當你漫步園中,你感覺怎樣?生自由說,用文中的話說:我漫步園中——
。5)這樣的感覺我們現在還能體會得到嗎?(不能)因為現在的圓明園卻只剩下了那幾殘垣斷壁,它是我們心中永遠無法抹去的痛。我們再來讀——
(6)積累:老師給大家點時間自由讀,盡情讀,看能不能背誦下來。(學生練背)
師:讓我們一起來練習背誦,這段分三層,先概括寫園內景觀。(映出提示性)詞語:圓明園中,有……也有……有……也有……園中許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如……還有很多景物是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園中不僅有……還有……漫步園內,有如……流連其間,仿佛……)
4.領略珍貴的文物:
(1)圓明園不但建筑宏偉,還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請同學們自學第4節(jié),找關鍵詞來理解體會。
(2)學生談各自的感受,如數量很多、品種繁多、年代久遠等。抓住“先秦”。“上自”“下至”
生:這段話中的關鍵詞語有“青銅禮器”“名人字畫”“奇珍異寶”。
師:“青銅禮器”“名人字畫”“奇珍異寶”都是當年園中的收藏品,你找到的這些詞語能告訴我們什么呢
生:文物多。
師:文物的什么多
生:文物的種類多。
師:你們還畫了哪些詞
生:“上自──下至”。
師:“上自”和“下至”是什么意思
生:“上自”是從,“下至”是到。
師:從先秦時代到清代,時間有多長
生:從先秦時代到清代,大概有二千多年。
師:經過這樣漫長的歷史時期,還能留下來,說明這些文物怎樣
生:說明這些文物很珍貴。
。ǎ常┏鍪疽粍t新聞:最近在海外拍賣圓明園珍品青銅獸首,價格飆升的新聞。
老師從網上下載了一個新聞,你們看了有什么想法?
你們知道嗎,在圓明園的珍藏中,這僅僅只是滄海一粟,園中的幾乎每一間屋子,每一個角落都擺設著這樣的,甚至比它們更珍貴的寶貝,其數量可謂是:——數不勝數,不計其數,成千上萬等(引導學生說幾個成語),其價值可謂是:——不可估量、價值連城、無價等。
就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受把這一段好好讀一讀。
讀得真不錯,可是在我們自豪之后,心中不禁又涌起一陣無法言表的痛,因為這不計其數的歷史文物,這價值連城的歷史文物,要么流落海外,要么已經灰飛煙滅,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受再來讀這段話。
5.感情激發(fā)
這是一個奇跡,是誰創(chuàng)造的奇跡?(中國古代勞動人民)。
但是,這個奇跡已經消失了。1860年10月6日,一群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下節(jié)課我們再去回首那段不堪的歷史。
三、布置作業(yè)
搜集并整理資料
課前同學們已查過圓明園的相關資料,查找課外資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它可以拓寬我們的眼界,了解很多課文里沒有提到的知識,對我們理解課文也能起到促進的作用,課后再去補充,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自由選擇展示的方式,提倡用表格、圖畫或文字表述,下一節(jié)課匯報交流。
名師的教學設計 篇3
一、對文章中心的把握《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文章含蓄凝煉,寓意深刻,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楊來贊美在新疆扎根落戶的建設者,在樸素平淡的風景畫中蘊含著濃郁的詩意。這“詩意”不是別的,是作者熱情歌頌的不畏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它不僅表現在那位旅客身上,更重要的是表現在培育下一代邊疆建設者的精神上。正是這濃郁的詩意,扣動著讀者的心弦,使人對那扎根邊疆的崇高精神境界產生敬仰之情。
二、對明線和暗線的處理這篇散文有兩條線索。明線寫白楊,先簡筆勾畫白楊高大挺秀的外形,再借爸爸之口禮贊白楊堅強不屈、生命力強盛的內在品格,最后寫小白楊迎著風沙茁壯成長。暗線寫爸爸,先寫爸爸看著戈壁灘上的白楊出神,再寫爸爸嚴肅地向孩子介紹白楊樹,最后寫爸爸由陷入深思到突然露出微笑,這是人物神情變化的一條暗線,這兩條線索如何處理呢?怎樣才能不顧此失彼呢?我選擇了這種較佳方案?前半部分重點抓明線,突出白楊的形象;后半部分重點抓暗線,突出邊疆創(chuàng)業(yè)者的形象。
三、對物和人的.關系的處理教學借物喻人的文章一定要處理好物和人的關系。我認為一般就應先講好物的特性,然后再講清人的特點。根據文章的思路,教學時我首先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白楊高大的形象,讓學生感到白楊確實了不起,叫人敬佩。在此基礎上我再讓學生理解爸爸的心愿,樹立起邊疆創(chuàng)業(yè)者的高大形象。
四、要講究課堂教學的藝術語文課堂教學的崇高境界是既傳授知識,發(fā)展能力,又給學生以藝術的享受!栋讞睢芬徽n教學我注意了課堂結構,教學方法和教學語言的藝術。以第二課時為例,在教學結構上,導入正課后,我出示了大幅戈壁掛圖,用動情的語言描述大戈壁荒涼的景象,追求“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拔乃瓶瓷讲幌财健薄Un堂教學也忌平淡無奇,在教學白楊內在品格時,我通過理解內容,體會感情,描述渲染、感情朗讀四個步驟掀起教學高潮。結束時我讓學生由邊疆的白楊聯想到身邊的“白楊”,由大白楊聯想自己這些“小白楊”,追求“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境界。何處講解,何處啟發(fā),何處朗讀,何處討論,何處留下“教學空白”,都作了精心設計。單調乏味的教學語言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學時,我力爭做到啟發(fā)性語言循循善誘,講解性語言有條不紊,描述性語言繪聲繪色,贊揚性語言激情昂揚,教師用飽滿的感情感染學生,使教師、學生、作者三者的感情發(fā)生共鳴,力爭達到“入境”、“悟神”的最佳境界。
具體設計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審題:
1.課文寫了白楊的哪些特點?
2.課題是《白楊》,全文僅僅就是寫白楊嗎?
二、老師范讀全文
三、學生自學課文
1.出示自學思考題,學生自學
①查字典或根據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戈壁、茫茫、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分辯、介紹、撫摸、表白、沉思
②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③大戈壁是什么樣的?白楊樹是什么樣的?
、馨职质窃鯓酉蚝⒆咏榻B白楊樹的?
、菰嚱o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2.老師檢查自學效果。
四、學生質疑問難
五、課內練習:1.寫近義詞 介紹( ) 撫摸( ) 分辨( )
高大挺秀( )
2.寫反義詞 清晰( ) 動搖( ) 軟弱( )
消失( )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明確目的第一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了解到課文講的是一位旅客帶自己的兩個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并借白楊表白了自己的心愿。那么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她是怎樣借白楊表白自己心愿的呢?這是這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
二、理解白楊外形特點
1.現在假想我們也坐上了開往新疆的火車,火車把我們帶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樣的呢?齊讀第一小節(jié)。
2.出示大戈壁的掛圖,教師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胡的只是滿地的沙石。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涼呀。
3.齊讀第3節(jié),讀后回答:在戈壁上白楊樹長得怎樣呢?
。ǜ叽笸π。老師在大戈壁背景圖上貼上一行高大挺秀的白楊樹)
4.看到這白楊樹,爸爸的神情是怎樣的?兄妹倆又是怎樣爭論的呢?分角色朗讀4-12小節(jié)。
三、理解白楊品格特征
1.指名朗讀14小節(jié),然后小黑板了示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句話,然后逐句讀講。
“這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這么高大!
、佟皬膩怼笔鞘裁匆馑,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么特點?(本性正直)
②去掉“從來”,朗讀比較。
“哪兒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兒生根、發(fā)牙、長了粗壯的枝干。”
、龠@句話廛了白楊的什么特點?從哪些關鍵詞可體會出?(生命力強。“哪兒……哪兒……”“很快)
、谛〗Y:內地需要白楊,白楊要內地扎根;邊疆需要白楊,白楊就在邊疆扎根,真是哪兒需要哪兒去,不講條件,不畏艱苦。
、壑笇Ц星槔首x。
“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①這句話贊揚了白楊什么特點?從哪些詞語可以體會到?(堅強不屈!安还堋还堋偸恰保
②教師描述:在風沙面前,白楊像城墻一樣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楊像青松一樣挺拔高潔;在干旱前,白楊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楊像中流磔柱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堅強不屈的品格。
、壑笇Ц星槔首x。
2.教師小結,朗讀體味爸爸的一番話不僅回答了兒子的問題,而且熱情贊揚了白楊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品格,讀到這里你對白楊產生了什么感情?(崇敬)請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朗讀14小節(jié)。
四、領會爸爸的心愿
1.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請同學們默讀16小節(jié),并聯系14小節(jié)思考,然后同桌討論。
2.引讀討論16小節(jié):
、賻熥x:“他們只知道……”生接讀“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師問“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到新疆工作,你們知道嗎?”
②師讀:“他們只知道……”生接:“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師問:“他們卻不知道爸爸為什么把他們接到新疆去,你們知道嗎?”
、蹘熥x:“他們只知道…”生接讀:“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睅焼枺骸八麄儏s不知道新疆是個偏遠艱苦的地方,你們知道爸爸為什么把孩子帶到新疆去嗎?”
3.通過爸爸介紹,孩子們多了一點什么知識?指名讀17小節(jié)。
4.過渡:爸爸介紹的這一點知識就像一粒種子播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里,這種子能不能生根、發(fā)芽、成長呢?
5.老師朗讀18小節(jié),讀后討論:
、侔职譃槭裁从窒萑氤了?
②他為什么又露出了微笑?
6.老師在大白楊旁貼上兩棵小白楊,請學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7.指導學生感情朗讀18小節(jié)。
五、總結課文,升華中心
1.課題是《白楊》,全文是不是僅僅寫白楊?贊揚了爸爸什么精神?
2.贊揚爸爸實際上就是贊美什么人?
3.總結啟發(fā)想象是呀,多少邊疆創(chuàng)業(yè)者,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祖國邊疆建設事業(yè),有的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新疆有許多的“白楊樹”,我們這里也有“白楊樹”,誰呀?(老師,辛勤的園。
特別是廣大農村教師,他們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像蠟燭一樣默默地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除了老師像白楊,我們這里還有誰是“白楊”呢?他們知道是誰呀?(生:我們,我們就是小白楊)
我相信你們這些“小白楊”在“大白楊”的關懷教育下一定會長成高大挺秀的白楊樹,哪兒需要哪兒扎根。
六、布置作業(yè)
1、造句:
、倌膬骸膬骸
②不管……不管……總是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名師的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掌握有關《戰(zhàn)國策》的文學常識。
2.結合注釋及積累,明確文言重點字詞含義,疏通文義。
3.分析人物形象。
4.理解文中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把握文章的勸諫技巧。
一、導入新課
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睔v代君主若想成就一番霸業(yè),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作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戰(zhàn)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地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而這位以雄辯著稱的謀臣的諷諫之法更是令人叫絕。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選自《戰(zhàn)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認識作品,了解相關文學常識
《戰(zhàn)國策》:一部國別體史學著作,又稱《國策》。書中主要記載的是戰(zhàn)國時策士們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所以傳到西漢末時,由劉向整理校正后定名為《戰(zhàn)國策》。它是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進諫和善辯著稱。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也是一名十分有遠見的政治家。
齊威王:先秦齊國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后期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目標導學二:積累文言詞匯,把握文言現象
【詞類活用】
①朝服衣冠(名詞作動詞,穿戴)
、谖崞拗牢艺,私我也(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美)
、勰苊娲坦讶酥^者(名詞作狀語,當面)
、苈劰讶酥(動詞使動用法,使……聽到)
【特殊句式】
、俪潜毙旃R國之美麗者也。(判斷句)
、诩刹蛔孕。(賓語前置)
③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省略句)
、芪沂肱c城北徐公美?(介詞結構后置句)
、荽怂^戰(zhàn)勝于朝廷。(判斷句,兼介詞結構后置)
、尥踔紊跻。(被動句)
目標導學三:閱讀全文,初步感知文義
1.本文講述了什么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
明確:鄒忌以家庭瑣事設喻勸諫齊威王和齊威王勇于納諫的故事。說明了國君必須廣泛采納各方面的批評建議,興利除弊,才可以興國的道理。也告訴我們要廣泛聽取他人的批評建議,及時發(fā)現和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
2.鄒忌是從什么地方看出齊威王受了蒙騙的?
明確:“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
3.齊威王設上、中、下三等獎賞的區(qū)別在哪里?為進諫者頒獎意味著什么?
明確:批評者勇氣的大小。有改正缺點的勇氣,振興國家的決心。
4.勸諫的結果如何?
明確:齊威王接受了鄒忌的諫言,立即發(fā)布政令,廣開言路,懸賞求諫。
5.文中依次敘述“令初下”“數月之后”“期年之后”進諫者的人數,這是為什么?
明確:說明齊國的政治日益清明。
目標導學四:把握人物描寫,分析人物形象
本文運用語言描寫和細節(jié)描寫,刻畫出了鄒忌和齊威王兩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請結合文義簡要分析。
明確:(1)鄒忌:課文首先通過“三問”“三思”寫出了鄒忌頭腦冷靜,實事求是,善于思考,能夠透過現象發(fā)現本質;然后寫鄒忌進諫時的“三比”,表明他是一個忠君愛國、勇于進諫、善于進諫的人。
(2)齊威王:從一個“善”字,可以看出齊威王是一位善于納諫的開明君主;從“三賞”可以看出齊威王的明智果斷和興利除弊的決心;而“皆朝于齊”則從側面表現出齊威王措施得力、改革成效十分顯著。
目標導學五:賞析文章諷諫藝術,把握文章寫作特點
1.鄒忌進諫之所以取得成功,其原因有哪些?請你賞析文本的諷諫藝術。
明確:(1)從家庭小事入手,以家事類比國事。鄒忌將“妻私己、妾畏己、客欲有求于己”類比“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有很強的說服力。(2)寓治國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語言委婉含蓄,容易讓人接受。鄒忌沒有直言齊威王的弊病,而是正面設喻來說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3)諷諫有針對性,設身處地地為齊威王著想。鄒忌針對“王之蔽甚矣”的現實和齊威王希望修明政治、興利除弊的愿望進行諷諫,讓齊威王欣然接受。(4)運用排比句,增強了說服力。鄒忌在諷諫時,連用了排比句,增強了語言氣勢。
2.本文寫法上有哪些特點?請你做簡要分析。
明確:(1)本文采用了“三疊法”。排比句不僅增加了語言的節(jié)奏感,更造成一種步步緊逼的語勢,給人以無可辯駁之感,有力地闡明“王之蔽甚矣”的論點。(2)本文巧妙地運用了設喻(類比)的手法。(3)通過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教學反思
本文在教學時首先側重于引導學生關注文言字詞,把握文言現象,強化學生的文言感知能力,深化學生對文言語言的理解,這是文言文教學過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步驟。此外,本文在內容上并未過多糾纏,將重心放在對人物形象感知與諷諫藝術手法上,有力地剖析了文章的藝術核心,學生也在此基礎上對中國古典人文精神與智慧有了更深刻的感受,達到意料之外的效果。
不足之處
本文缺少對朗讀環(huán)節(jié)的強調,而朗讀對培養(yǎng)文言語感幾乎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是本文教學的失誤。
名師的教學設計 篇5
課時安排2課時
課時分配建議本課依據學情分課時。第一課時進行自主學習反饋及整體感知、結構梳理。第二課時進行課文具體感知的交流展示及當堂檢測?蛇m當調節(jié)。
教學目標
1.通讀全文,理順文章的論證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養(yǎng)和優(yōu)雅風度。(重點)
2.理解本文使用的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的作用。(難點)
3.明確作者的觀點,學會做一個真正有教養(yǎng)和優(yōu)雅風度的人。(重點)
課前預習
作者簡介德米特里8226;謝爾蓋耶維奇8226;利哈喬夫(1906—1999),是20世紀前蘇聯著名的知識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藝理論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歲時進大學學習人類學與語言學。1938年,入列寧格勒的俄羅斯文學研究所。參加過慘烈的列寧格勒保衛(wèi)戰(zhàn)。從1946年至1953年,在列寧格勒大學任教授。1971年,被推舉為蘇聯科學院(現俄羅斯科學院)院士。1986年,他開始重新尋找俄羅斯文化之根。蘇聯解體后其地位相當于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為文化大師,他把他的一生都獻給了他的祖國,成為20世紀俄羅斯的知識象征。
寫作背景本文選自《世界文學》20xx年第三期。谷羽譯。有刪改。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德米特里8226;謝爾蓋耶維奇8226;利哈喬夫是當代最卓越的學者,俄羅斯文化基金會主席,他的著作《善與美書簡》中“書簡”沒有具體的收信人,而是面向所有讀者。首先是寫給年輕人,學習怎么樣生活,是他們所面臨的課題。讀完這本書,讀者就知道他的勸告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讓人從中受益。這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信集,是高尚導師的傾心話語。
讀準字音恪守(kè)允諾(nuò)汲。╦í)矯揉造作(jiǎo)
扭捏(niē)箴言(zhēn)嚼(jué)絮絮叨叨(xù)
疲憊不堪(kān)尷尬(ɡān)大發(fā)雷霆(tínɡ)
涵養(yǎng)(hán)恕我直言(shù)自吹自擂(léi)
辨清字形
理解詞語貿然:輕率地,不加考慮地。
典范:在某方面的表現和基本特征是最正規(guī),合乎規(guī)范的被認為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
涵養(yǎng):能控制情緒的功夫。賢達:有才能、德行和聲望的人。
恪守:嚴格遵守。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緒。
彬彬有禮:形容文雅、有禮貌的'樣子。彬彬,原意為文質兼?zhèn)涞臉幼,后形容文雅?/p>
漠不關心:態(tài)度冷淡,毫不關心。漠:冷淡。
隨心所欲:隨著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隨,任憑;欲,想要。
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別人的勸告,頑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觀想法去做。
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噓。擂,打鼓。
矯揉造作:形容過分做作、極不自然。矯,把彎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彎。
附庸風雅:為了裝點門面交結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
輕而易舉: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費力氣。
絮絮叨叨:形容說話啰嗦,嘮叨。徒有其表:空有其外表,不實在。
隨機應變:隨著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地應付。機,時機,形勢。
扭捏作態(tài):具有矯揉造作或夸張的性格;不是天然或自然的。
箴言:勸誡的話。箴,勸告,勸誡。
新課導入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任何東西能比人類的愛更富有智慧、更復雜。它是花叢中最嬌嫩的、更是最質樸、最美麗的和最平凡的花朵,這個花叢的名字叫教養(yǎng)!毕ED哲學家赫拉克利特也說過:“教養(yǎng)是有教養(yǎng)的人的第二個太陽!蹦敲,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呢?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又有什么?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利哈喬夫的《論教養(yǎng)》一文,一同探討什么是“真正的教養(yǎng)”。
新課展開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怎樣理解本文的題目?
“論教養(yǎng)”中,“論”一字,確定了文章的議論性質;“教養(yǎng)”是本文的論題,也隱含著文章的論點,“有教養(yǎng)”“真正的教養(yǎng)”等。
2.作者認為教養(yǎng)首先應該體現在哪里?
作者認為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親屬之間的表現,看他和親人們的關系究竟怎么樣。
3.第⑤~⑩段主要論述了什么?這幾段的論述有什么共同點?
第⑤~⑩段主要論述了沒有教養(yǎng)的表現。這幾段的論述都是先假設一個人在外面的表現彬彬有禮,但是在家里卻表現得不尊重家人。在對比中反映了一個人怎樣才算有教養(yǎng)。
【再讀課文,梳理結構】
梳理本文的論證思路,劃分結構層次,并概括層意。
第一部分(①、②):開門見山,引入論題。
第二部分(③~):先談“無教養(yǎng)”的例子,再談“有教養(yǎng)”的表現,論說什么是“有教養(yǎng)”。
第一層(③~⑩):通過假設、對比,列舉了沒有教養(yǎng)的事例。
第二層(○11、○12):從正面論說什么是真正的有教養(yǎng)。
第三部分(○13~○18):通過列舉事例和現象,論證什么是“優(yōu)雅風度”。
【品味亮點詞語】
1.品味句中加點詞語的作用。
“切記不要互相妨礙!
“切記”是切實要記住的意思。這里既是一種警告,又是表明自己的觀點。
2.“假如一個人已經進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關愛看作理所當然的事情,與此同時卻看不到父母也需要關愛和幫助,那么同樣不能說他是個有教養(yǎng)的人!边@一句中的關聯詞語起著怎樣的作用?
“假如……那么……”構成了一組假設復句。這里表明這種現象是假設的,不一定真實存在,也通過假設起因,推理得出假設的結論,符合人們的思維,同時也映射某種社會現象,讓個別有類似現象的人覺醒。
3.理解“如果你懂得了這一點,再加上幾分隨機應變的智慧,那么風度就會自動來到你的身邊”這句中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如果……再加上……那么……”這一組關聯詞語表明了句子前后的推理關系,也恰當地論說了“風度”怎樣才會得來。
【感悟精彩句子】
1.“我不敢貿然提供有關教養(yǎng)的‘處方’”。此句使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作用?
“處方”為比喻修辭,形象生動。
2.分析下列語句的論證方法。
一個男人,假如他在街道能為陌生的婦女讓路,讓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車時,能讓婦女首先上車,甚至親手為她把車門打開,可是他在家里,卻懶得幫助疲憊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們可以斷定這個男人還存在著教養(yǎng)上的缺陷。
列舉“一個男人”在外獻殷勤,而在家里卻懶得不做家務。這是典型的對比,通過對比,論述了這個男人在教養(yǎng)方面的缺陷。
3.理解“問題的關鍵究竟何在呢?要養(yǎng)成優(yōu)雅風度應該遵循哪些準則?——搜集那些難以逐一熟記的行為舉止的‘道德箴言’,是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呢?”這一句話的主要內容。
提出優(yōu)雅風度應遵循哪些準則的問題,引出下面關于優(yōu)雅風度標準的論述。
【把握文章主旨】
說說本文的主要內容。
本文透過眾多“有教養(yǎng)”及“無教養(yǎng)”的現象,對眾多事例進行了比較、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結論,探究“真正的教養(yǎng)”和“優(yōu)雅風度”的本質。讓我們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教養(yǎng)和優(yōu)雅的風度,指導我們在做人和處世方面有所改進。
寫作方法運用【深入研讀,探究方法】
1.行文活潑、靈動,思路清晰。
本文從討論教養(yǎng)本身,到剖析教養(yǎng)的重要表現——“優(yōu)雅風度”,其中貫穿著作者的基本見解:教養(yǎng)的本質是尊重。作為一篇寫給青少年的“書簡”,文中有探討問題的邏輯和推論,又有大量生動的事例,加上精辟的觀點和格言式的句子,引人深思,值得反復咀嚼、品味。
2.方法多樣,論證有力。
舉例論證:本文的第⑤~段,第段都進行了集中舉例論述。第⑤~段集中列舉了無教養(yǎng)的例子,第段集中列舉了優(yōu)雅風度的具體表現。這些例子都鮮活地證明了怎樣才是真正的教養(yǎng)和優(yōu)雅的風度。對比論證:本文多處使用了對比論證方法。⑤~段每一段都是通過假設、對比,列舉了沒有教養(yǎng)的表現,體現了沒有教養(yǎng)的具體指向。第二部分的兩層也是前一層為先談“無教養(yǎng)”的例子,再談“有教養(yǎng)”的表現,這樣對比起來,更能體現真正的教養(yǎng)。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學習本文對比論證的方法,寫一段論述的文字,闡述自己的觀點。
教學板書
布置作業(yè)
教師引導學生課后完成本課時對應練習,并預習下一課時內容。
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針對一個人的修養(yǎng)品德方面的議論文。教讀此文,教師采用由淺入深,由文本到體驗的思路進行。首先組織學生梳理文本的論證思路,讓學生再理解本文觀點的同時,組織學生結合自身的學習和生活,談談對“教養(yǎng)”和“沒有教養(yǎng)”的認知。然后組織小組討論,談體會感受。這樣學生的認知就深刻起來,而且形象生動得多了。
名師的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在反復的誦讀中理解詩歌,體會迷娘思鄉(xiāng)和追求美好世界的感情。
2.賞析詩歌采用復沓疊唱結構技巧的妙處。
【教學重點】
品讀詩歌,領會詩歌的內涵,體會詩歌蘊涵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對詩歌所表達思想感情的體會。
2.賞析詩歌采用復沓疊唱結構技巧的妙處。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他是繼荷馬、但丁之后歐洲最偉大的詩人,他是啟蒙主義思想家,其創(chuàng)作把德國文學推向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一度的“狂飆運動”也讓《少年維特之煩惱》名聲大噪,成為世界文學的藝術瑰寶,他就是——歌德。他,只愿用自己的文字去記錄現實的煩惱與幸福,他用一支筆寫盡了那個時代的浪漫、激昂,抑或是無奈與絕望,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歌德,走進他的《迷娘》,一起感受他的文字魅力,一起體悟這首被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可夫斯基等世界著名的音樂家譜曲達百次以上的詩歌。
二、課堂探究
(一)初讀詩歌,感知詩情1.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2.學生朗讀,教師指導
3.學生范讀,感悟思考(結合背景)《迷娘》(Mignon)創(chuàng)作于1783年11月以前,后收入歌德創(chuàng)作的自傳體長篇小說《威廉麥斯特》的第一部《威廉麥斯特的學習時代》中,作為小說人物迷娘歌唱的插曲!睹阅锴肥歉璧旅阅锔枨凶钅捴巳丝诘囊皇祝惗喾、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著名作曲家為這首詩歌譜曲達百次以上。
迷娘是馬戲團里一個走鋼絲的演員,后來被主人公威廉麥斯特贖買,收留在身邊,是小說中最動人的人物。她是一位性格內向、身體瘦弱的少女,卻有著謎一樣的性格魅力。她出生于意大利,是一個貴族與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她很小的時候就被人誘拐到德國,過著饑寒交迫、顛沛流離的生活。她的父親后來流落街頭,以彈琴賣藝為生,后來也被威廉麥斯特收留。迷娘自從遇到麥斯特,便過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強烈地愛上了麥斯特。可是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睹阅锴肪褪窃谶@樣的背景下產生的一首委婉優(yōu)美的詩歌。
4.學生齊讀,配樂朗讀
(二)研讀詩歌,探究詩情賞析第一小節(jié)
1.合作探究一:閱讀《迷娘》第一節(jié)內容,分析作者描繪了一個怎樣的畫面,選取了哪些意象,營造出怎樣的意境?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迷娘》寫出了檸檬花,橙子,藍天,宜人的和風,靜立的桃金娘,梢頭高昂的月桂(檸檬花就是檸檬樹體上開的花朵,然后結成果實檸檬,相傳是四世紀殉教的羅馬少女圣維維亞納之花,少女為護教而喪失了性命。桃金娘是美神維納斯的神樹,是愛情的象征。月桂是阿波羅的神樹)。這些意象的選擇具有意大利景物的典型性特征,使這些景物都成了人物故國之思的寄托物,寫出了故國的寧靜、神秘與美好。
表達了三種情感:
、俦磉_了對意大利這神奇的國度的深情迷戀與無限向往,流露出隱隱的神秘之美,給人以遼遠而朦朧的美好遐想,表現了對故國的無限思念,
、谕瑫r,對于迷娘來說,意大利是那么美好,又表現了她對美好世界的追求。
③再者,也表達了迷娘復雜的情感中對恩人麥斯特的真切愛慕之情,賦予“桃金娘”、“月桂”以象征意義,既有那種抑制不住的迫切傾訴,又有含蓄羞澀的流露。這里迷娘呼喊麥斯特為“愛人”已經超脫了一般意義上的親情關系,多少感恩,報答之情都蘊含其中。為什么迷娘如此感情激動呢?一個流浪的孤兒面對收養(yǎng)自己的恩人,多少辛酸,多少漂泊,多少凄涼的經歷,怎能不在她的心中激蕩,正是這復雜而又微妙的情感表達深深地打動了每一位讀者,引起我們深深的震撼。
2.學生齊讀,再次感悟賞析二三小節(jié)
1.合作探究二:
詩的二三節(jié)寫了哪里的場景?有哪些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學生討論后)第二節(jié)寫出了宏偉的建筑物,它由成行的圓柱、輝煌的廳堂、寬敞明亮的居室、大理石立像構成,這些意象是她的幼時的家園,所列舉的意象明亮溫暖,具有濃厚的羅馬哥特式建筑的風格。這是作者提到“恩人啊,我愿同你前往”,由“愛人”轉變?yōu)椤岸魅恕,思鄉(xiāng)的情緒更加強烈,既有對麥斯特的愛,又有對故鄉(xiāng)的懷念之情。
第三節(jié)中迷娘在經歷一條崎嶇而又充滿風險的小路,這條小路有云徑、山崗、覓路前進的驢兒、巖洞、危崖、瀑布,這條路危險曲折,是她離開祖國和故鄉(xiāng)的道路,也是她回歸故園的道路,表達迷娘思鄉(xiāng)和回歸故鄉(xiāng)的強烈愿望。
2.學生齊讀,再次感悟
3.合作探究三:副歌結尾完成了從“愛人”到“恩人”再到“父親”的轉變,這種稱呼的改變有什么深刻含義?
①是三個人,愛人可能是她依戀的人,恩人可能是麥斯特也可能是給過他溫暖的人,而父親則是養(yǎng)育他的人。
、谑且粋人,三個被傾訴者是一個人,就是麥斯特。迷娘在內心深深地愛著他,可是又知道這是無法實現的,于是就轉而稱呼他為“親愛的人”、“我的保護人”、“我的父親”。這三種稱呼的轉換,表達了迷娘對麥斯特懷有那種復雜、真摯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哀婉,又美好。這種熾熱的愛被升華為一種美好的對父親的愛,又和思鄉(xiāng)之情扭結在一起,讓兩種感情都得到了升華和強化,但又互相掩映,具有哀婉、含蓄而又深沉的美感效果。
(三)品讀詩歌,賞析詩藝
1.合作探究四:你認為這首詩歌的最大的藝術特點是什么?這首詩的最大特點是運用了復沓疊唱的藝術結構技巧。這種詩歌結構藝術在我國的《詩經》里早就熟練運用。這首詩的三節(jié)正歌第一句開頭和第五句都采用了詩歌反復的手法,加強了詢問力量,增大了思念的程度;副歌部分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架構句式,只在特別關鍵的地方替換了兩個字,不僅使詩歌的思想內涵增大,使詩歌所表達的情感更加熱切和復雜,而且使詩歌具有音樂復唱的旋律美感,增強了詩歌的抒情性和藝術感染力。復沓疊唱在表現形式上,采用基本相同的句式結構。它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為了更好地表情達意,一般來說,語氣上,它起到強調作用;結構上,起圓合作用;內容上,豐富詩歌的內容。
2.學生齊讀復沓部分。
。ㄋ模⿵妥x詩歌,感悟詩韻三、本課小結不管是意大利優(yōu)美的自然景物,還是曾經生活過的房子,還是沿途兇險的風光,這一切令人魂悸魄動的景物,引起了迷娘深深的思鄉(xiāng)之情。在迷娘看來,意大利是她的理想的王國,那里沒有痛苦、沒有貧窮、沒有欺凌,有的是光明和幸福,自由與歡樂。這實際上反映著詩人歌德對意大利出自內心的憧憬,正是他對當時現實和環(huán)境不滿,追求光明未來的心緒的一種藝術體現。當然詩人不是在逃避現實,而是在追求一種理想。
四、遷移拓展賞析《迷娘》之二、之三。迷娘(之二)只有懂得相思的人,才了解我的苦難!形只影單;失去了一切歡樂,我仰望蒼穹,向遠方送去思念。哎,那知我愛我者,他遠在天邊。我五內俱焚,頭暈目眩。只有懂得相思的人,才了解我的苦難!
迷娘曲(之三)
別讓我講,
讓我沉默,
我有義務保守秘密,
我本想向你傾訴衷腸,
只是命運它不愿意。
時候到了,
日出會驅散黑夜,
天空豁然明爽;
堅硬的巖石會敞開胸懷,
讓深藏的泉水流到地上。
誰不愿躺在友人懷中,
傾聽他胸中的積郁;
只是誓言迫使我緘默,
只有神能開啟我的嘴唇。
名師的教學設計 篇7
教材分析:
1、統編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是在新課標的指導下確立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以人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貼近生活,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一;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著以上理念,該套教材在主要結構上,仍然沿用傳統的以單元為主要結構單位,寫作指導是與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融合在一起來編寫的,初衷是為整合教學內容,簡化教學頭緒。
2、新課標強調,初中階段學生要能寫簡單記敘文,并能恰當運用各種表達方式,有真情實感。《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寫作要力求表達出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3、七年級課文篇篇都帶著濃濃的生活氣息。這些被采擷到教材花籃中的一篇篇精美的課文,在學生面前呈現出一個個精美而又真實的生活鏡頭,這些鏡頭或催人悟,或啟人思,或動人情,或悅人心,給讀者和學習者以知識和做人的啟迪。新教材在編排中緊緊圍繞“語文與生活聯系”這條主線進行內容組構,實際是緊緊抓牢“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這個語文課程性質的新界定,充分實現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從語文中學會生活”這個以人為本的學科教學目的,而這新教材在吃透課標精神的前提下,通過教材編排,在人們面前拎起了一種樸素的語文學科的內涵:語文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語文。
4、寫作的材料源自生活,我們日常所接觸到的各類人物,遇到的各種事情,都可以成為寫作時的直接材料;而讀過的書籍、文章等,還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間接材料。當然,在所有材料中,最重要是還是自己的親身經歷。生活中的教材很多,要學會圍繞中心進行選擇。主題和題材是作文的兩個最重要的構成要素。沒有中心,材料就沒有生命力;沒有材料,中心就無所依附。所以,我們寫作不僅要重視立意,還要重視素材的積累和題材的選擇!胺蛄⒀灾谟形铩,是否“言之有物”正是評定中考作文檔次的重要標準。這與《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要求——寫記敘文“要做到內容具體”,是完全一致的。
學情分析:
剛升入初中的學生,對初中語文的學習還處于一個適應期。經過小學的學習,已初步了解作文的格式要求,在書寫認真與合乎規(guī)范的方面接受了較系統的訓練。但是,作文寫作和學生的知識經驗、閱讀積累、作文思維能力、練筆次數等息息相關,學生們對以上幾方面均體現為不足。大多數學生遭遇作文難寫的尷尬,主要困難在于無法創(chuàng)新、無話可說,訓練學生“如何選材”的能力迫在眉睫。教學實踐中發(fā)現很多學生怕寫作文或因缺乏觀察,沒有生活積累,內容干癟,捕捉不到特寫鏡頭,針對這些現象,本節(jié)作文課旨在引導學生從課內外儲備豐富的素材,讓作文生動鮮活起來。
教學目標:
1、在閱讀教學和既有寫作積累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認識直接材料和間接材料。
2、拓展閱讀,引導學生體會選材對于寫作的意義,學習選材的方法。
3、寫作實踐,指導學生在寫作時從生活中選材,圍繞中心選材,并努力做到真實、新穎。
教學重點:
1、幫助學生認識直接材料和間接材料。
2、訓練選材能力,學習選材方法。
教學難點:
審清題目,確定立意,再從生活中選材,圍繞中心選材。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勵導入
“優(yōu)秀考場作文一定來源于平時的練習”“看破千道題,其實一文章”,平時就要備好鮮活素材,苦練審題構思技巧,考場作文是和平時習作交錯相通的?紙錾,時間短,要高分就得一氣呵成。所以,我們在平時的寫作中就要苦練功夫,在看透題目、確定立意的基礎上,學會選擇自己身邊的素材,用真實又新穎的材料寫出優(yōu)秀作文。
1、出示任務: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素材,寫作只能“望紙興嘆”。所以海明威說:“如果一個作家停止觀察,那他就完蛋了!
觀察就是為了積累素材。那么,同學們平時作文里的素材都是通過什么途徑來的呢?
2、反饋指導:
學生交流,探討平時寫作時自己的思路,談談通常自己觀察的途徑有什么。從途徑看,通常有兩條渠道:
。1)直接觀察。就是到生活中去,看、聽、聞、嘗、摸、踩、想。
。2)間接觀察。就是通過閱讀書箱,聽他人轉述,收看收聽影視廣播,瀏覽互聯網,吸收別人的生活體驗,獲取第二手信息。
不管采用何種方式,都需要細致、勤勉、善思。從內容看,和“我”有關的素材十分寶貴,它們可以給人真實感、親切感;無“我”的素材同樣重要,“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視野更開闊,境界才更高。
3、總結過渡:
直接觀察到的素材也就是直接材料,來源于日常生活經歷,包括各類人、事、景、物等。作者對這類材料有切身感受,因而運用于寫作時得心應手,更利于表達真情實感。除了直接材料,我們還應學會運用間接材料。間接材料來自他人敘述、書報雜志、影視節(jié)目、博客空間等。這類材料廣而雜,有利于豐富寫作的素材。例如:《音樂巨人貝多芬》,文章寫于貝多芬逝世一百多年后,作者在充分閱讀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藝術地構思并呈現了客人對貝多芬的一次訪問,成功地表現了貝多芬內心的痛苦和對不幸命運的頑強抗爭,所選皆為間接材料,但人物形象血肉豐滿。讀來給人身臨其境之感。
直接材料和間接材料,都是寫作所需要的。這叫:素材積累多元化!
二、苦練審題,突破難關精準化。
1、出示任務:同學們在寫作中常常出現的毛病是:沒有正確的審題,對命題的思考不準確,就會選擇不了適合的材料來體現主題?紙鲎魑囊酶叻,首先要破題!請同學們就幾個常見的中考作文題目來突破審題關。
2、反饋指導:首先要抓住“題眼”!所謂“題眼”就是作文題目的關鍵之處。題目中的關鍵詞語,就是命題作文的“題眼”。審題抓住了題眼,就抓住了題目的核心,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點。
。1)單詞語題目,題目即題眼,如《溝通》、《老師》《陪伴》等。
這三個題目在審題上難度不大,但是難在如何出新。比如《溝通》這個題目,是不是只能寫語言溝通呢?《老師》這個題目是不是只能寫學校的老師?
審題準確了才能選擇鮮活生動的材料。命題作文題目越長越容易迅速確定立意與選材。當題目是一個詞時,選材的范圍很寬,確定寫什么就顯得困難,這時你可以采取題目添枝加葉法迅速化大為小,化虛為實,讓考生有處下筆。如“陪伴”這個題目,我們可以先想想自己的親身體會,平時所常有的“陪伴”,在其前添加這些詞語,主題即可變?yōu)椤皨寢尩呐惆椤、“書籍的陪伴”、“至理名言的陪伴”等,或在其后添加“是歌”、“是幸!、“是船”等。這種添枝加葉是在心中進行的,千萬不要調換題目!有人認為選材不應放在審題中進行,其實審題與選材應是同步完成的,它們可以相互印證。
。2)詞組型題目中,起修飾作用的詞語是“題眼”,動詞是“題眼”。如半命題作文《走近__》,題目就是動賓短語,寫作時要抓住動詞做文章,注意到實現這個動詞“走近”在這個過程。
。3)如果題目是句子的,寫作時要強調謂語并顧及限制、補充詞語。舉例《我養(yǎng)成了一個好習慣》,文章重點要寫“養(yǎng)成了“,怎么養(yǎng)成?其過程如何?其間有什么動人的故事或耐人尋味的波折呢?
再比如這個題目:《那聲音,常在我心田》
這個命題還是有一些審題難度。首先要明確“聲音”,不要一味的將“聲音”等同于“話語”。很多同學只把握到“關心的話語”“老師的叮嚀”等,這些其實離真正的聲音還是有一些細微的差距。什么是聲音?水滴聲,鈴聲,腳步聲,呼吸聲,甚至呼嚕聲,還有鄉(xiāng)間的獨特聲音。這些不都是很好的聲音嗎?在寫作時還可以很好的突出聲音特質,特別注重體現聲音的特質,比如用“爸爸自行車的鈴聲”“爸爸的呼嚕聲”貫穿全文,使得全文脈絡清晰,真實感人顯得別開生面,新穎別致。
三、病文會診,聚焦選材問題。
1、出示任務:收集病文,適當分類,篩選。
翻閱學生近期作文、隨筆等,挑出在選材方面明顯存在問題的作品,按素材失真,脫離中心、詳略不當、取材陳舊等進行歸類,從中篩選最有代表性的習作各二三篇。
2、反饋指導:會診病文,診斷選材問題。
活動:分組活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瀏覽病文。(每組若干類,每類一兩篇),組內會診,找出選材方面存在的問題,推測出現問題的原因。
3、總結:全班交流,各組輪流發(fā)布會診結果,教師點撥。師生共同梳理寫作中選材容易出現的問題。
四、頭腦風暴,學習選材方法。
1、出示任務:
投放活動任務,提出要求,
可借用“寫作實踐”一,也可使用如下題目:
作文題目:難忘那束溫暖的目光。如果圍繞這個題目,你會表達怎樣的中心?選擇哪些材料,如果安排詳略?先確定文章中心,然后列出所選擇的材料,并注明詳略安排。
2、個人構思、列出要點。
學生思考,按要求列出要點。
3、全班討論,教師點撥指導。
學生發(fā)言,談對習作的中心、選材及詳略安排的想法。教師引導學生評價,點撥選材方法。
4、小組交流,修改完善。
組內交流,相互借鑒,對選材出現的問題,互相提出建議。然后,修改并完善。教師巡回了解情況,個別指導。
5、小結:取舍加工典型化
對于同學們存在的選材問題,首先要引導去偽存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間接得來的材料,有可能魚目混珠,真真假假;即使產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說不定也會被假象悄悄地蒙蔽,因此,一定要甄別素材,確保真實。
其次要去粗取精。“意猶帥也”,材料一定要聽帥令,跟帥走。如果某個材料與文章中心搭不上邊,即使它再怎么催人淚下,千古難覓,就這篇作文而言,你只有一個選擇——忍痛割愛。如果它只是跟中心隱隱約約有點聯系,那不到萬不得已時也盡量不用它。只有那些最有代表性,最典型、最能反映本質、最能說明問題的材料,才是真正的“精華”
五、全文寫作,提升選材能力。
1、出示任務:
出示同學習作,全班共同修改:
難忘那束溫暖的目光
20xx年的暑假,我的擊劍有了巨大的退步,那次直接從全國前八退到第五百多名。這次打完,本來在媽媽心中驕傲的擊劍從此變成了一個笑話,媽媽用譏諷的目光看著我說:“別練了!”
于是我開始努力的訓練,每當快不行的時候,想起那譏諷的目光我就又有力量去訓練了,在我改劍的一個月后,我成為了劍館的第三名,可我媽媽還是用那譏諷的目光看著我告訴我如果某某來了你一定打不了第三!
從這次開始,我比以前更認真了,老師也認為我下次能打好,而媽媽卻一直用那種目光看著我。
終于到表現的時候了!媽媽上次說的某某也來了,媽媽在比賽時又用那譏諷的目光看著我對我發(fā)出噓聲。
這次我打了冠軍,讓媽媽吃驚,更讓媽媽吃驚的是她說的某某是倒數,我用我的行動讓媽媽對我再一次發(fā)生改變!媽媽看著我的目光很溫暖。
2、動筆修改,訓練選材能力。
教師指導學生修改病文,匯總情況,分析評價,進行專題講評,進一步提高選材能力,提升習作質量。
難忘那束溫暖的目光
又是那束譏諷的目光!又是媽媽對我的打擊!
我知道,我的擊劍退步了。從原來的前八掉到了五百多名。
這天,我與媽媽發(fā)生了沖突,我氣憤地走出家門,跑到劍館。開始奮發(fā)練習。天花板還是那么白,可我的心卻是那么的空。
每當我要放棄時,只要一想到那譏諷的目光,我的心就很痛。我堅持練習,每天呆在劍館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重復,汗水一滴一滴,滴到劍館的地板上。哪怕腿已經動不了,我還用手繼續(xù)一遍遍做著擊劍的動作。
在一場小比賽中,我成為了我們劍館的第三名,可是媽媽并沒有改變她的看法,我感覺她根本不相信我。她對我說,這并不是你真正的成績,還有好多人沒來,他們來了你一定不是第三。
從這天起我練得比以前更用心了。每天練到汗水浸濕衣服才回家。就這樣我每天堅持著。本來想在市比賽中表現自己,讓媽媽吃驚,可是又不慎受傷打不成比賽……我沒有放棄。ㄎ胰匀幻刻烊ゾ殑,仿佛練劍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康木褪窍氲玫綃寢尩恼J可。
終于到比賽的那天了。兩個月前媽媽說的高手們都來了,比賽前媽媽緊緊盯著我。但我第一次覺得,那不再是譏諷的目光了,而且充滿了期待。甚至,甚至還有那么一點點的溫暖。這是我的錯覺嗎?還是真的呢?是因為我確實努力了所以有信心了嗎?無論如何,這些想法讓我好像打了雞血一樣,上去打的時候就和項羽一樣,感覺自己無比威猛,力大無窮。
比賽結束!我,獲得冠軍。媽媽雖然沒有像我期待那樣擁抱我,但我真切感到她眼神里的溫暖。似乎她在擦眼淚。也許還是錯覺吧……
不過,高冷的媽媽不再高冷了,譏諷的目光才是我心虛的錯覺吧。我終于懂得,我的媽媽,是很愛我的。
在擊劍館,我仰起頭,天花板還是那么的白,可是我的心再也不空了……因為,那里,有愛!
3、小結:
素材畢竟只是作文的原始材料,要成為“題材”,還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很好地“為中心服務”。
這篇作文的原文,全文只寫到媽媽譏諷的目光,讓人啼笑皆非。該同學覺得自己的選材都是真實的,可是選材是真實并不是要把真實的事情原封不動的敘述出來,敘述的時候要有方法,要呈現藝術的真實。什么是藝術的真實,就要靠美好的語言,一些小小的技巧來實現了。
修改文就很好的運用了“藝術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將真實的生活藝術的再現。作文的立意就從譏諷到溫暖的升華,內容做到從無細節(jié)到有細節(jié)。因為取材于自己的真實生活經歷。這種經歷與體驗刻骨銘心,所以寫得格外真切,讀來催人淚下。
六、結篇師語,總結提升。
綜上所述,主題和題材是作文的兩個最重要的構成要素。沒有中心,材料就沒有生命力;沒有材料,中心就無所依附。所以,我們寫作不僅要重視立意,還要重視素材的積累和題材的選擇!胺蛄⒀灾谟形铩保欠瘛把灾形铩闭窃u定作文檔次的重要標準。
本節(jié)課作文的引導、示范和實訓,按照由面到點,以點帶面的寫作指導寫作復習指導思路,先授學生以漁,幫助其理性分析審題;然后穿針引線,幫助學生總結審題要點,掌握基本技法;引導學生在讀題審題的基礎上,師生同寫同改習作。只有當我們幫助學生明確了怎樣去寫,體驗到了寫真情實感的樂趣,學生就會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他們的真情和才情。
最后,歸納一下本節(jié)課學到的技巧:
板書設計:
怎樣選材
技巧一:直接間接,素材積累多元化
技巧二:苦練審題,突破難關精準化
技巧三:學習選材,取舍加工典型化
技巧四:全文寫作,修改提升個性化
教學補充資料:
1、直接材料和間接材料
直接材料來源于日常生活經歷,包括各類人、事、景、物等。作者對這類材料有切身感受,因而運用于寫作時得心應手,更利于表達真情實感。例如《難忘那束溫暖的目光》的原文,全文只寫到媽媽譏諷的目光,讓人啼笑皆非。小作者覺得自己的選材都是真實的.,可是選材是真實不是說要把真實的事情原封不動的敘述出來,敘述的時候要有方法,要呈現藝術的真實。什么是藝術的真實,就要靠美好的語言,一些小小的技巧來實現了。
修改文就很好的運用了“藝術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將真實的生活藝術的再現。作文的立意就從譏諷到溫暖的升華,內容做到從無細節(jié)到有細節(jié)。因為取材于自己的真實生活經歷。這種經歷與體驗刻骨銘心,所以寫得格外真切,讀來催人淚下。
除了直接材料,我們還應學會運用間接材料。間接材料來自他人敘述、書報雜志、影視節(jié)目、博客空間等。這類材料廣而雜,有利于豐富寫作的素材。例如《音樂巨人貝多芬》,文章寫于貝多芬逝世一百多年后,作者在充分閱讀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藝術地構思并呈現了客人對貝多芬的一次訪問,成功地表現了貝多芬內心的痛苦和對不幸命運的頑強抗爭,所選皆為間接材料,但人物形象血肉豐滿。讀來給人身臨其境之感。
直接材料和間接材料,都是寫作所需要的。
2、從生活中取材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從生活中取材,首先要善于觀察。法國作家莫泊桑初學寫作時,一次想把聽來的幾個故事寫成小說,就去請教老師福樓拜,福樓拜聽后,勸他不要寫聽來的故事,出去轉轉,把所見所聞記下來。莫泊桑按老師所言,花了很多時間外出觀察終于創(chuàng)作出成功的作品。善于觀察,就要有觀察的習慣并做到細致、深入。
其次,要用心感悟。莫懷戚與家人散步,體會到肩頭的責任和使命感;冰心凝視雨中荷葉護蓮,感悟到母愛的無私偉大;泰戈爾由金色花,聯想到母愛的圣潔與人類天性的美好。用心感悟,就是在對生活的體驗中,發(fā)掘人、事、景、物蘊含的深意,獲得啟迪。
再次,要學會篩選。身邊的人誰更有特點,哪件事最使你難忘,生活的地方哪處風景最獨特,生活中入眼入耳入心的東西很多,要在腦海中過濾,從中選取印象清晰、感受深刻、觸動心靈的片段寫進文章,從而更好地表情達意。
3、圍繞中心送行選擇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靈魂,需要通過材料支撐與表現。圍繞中心選材,就要選取最能突出中心的典型材料,果斷舍棄與中心無關的材料。例如張中行《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前半部分選取修改文章、送客、復信等事,表現了葉圣陶先生特人寬厚的美德;后半部分則從作文與做人兩方面取材表現其嚴于律己的品質;選材很好地突出了中心。
文章的中心決定著材料的取舍,也決定著詳略的安排。最能表現中心的材料要詳寫,對表現中心起輔助作用的材料應略寫。如魏巍《我的老師》,文章共寫了七件事,前五件事從“面”上略寫;后兩件事,給“我”印象最深,也最能表現老師對學生的愛和學生對老師的思念與依戀,從“點”上詳寫;點面結合,有詳有略,人物形象鮮明突出,文章結構疏密有間。
此外,圍繞中心選材,還要注意材料使用的切入角度。明代畫家董其昌說:“山行見奇樹,須四面取之。樹有左看不入畫,而右看入畫者;前后亦爾。”取材入畫如此,選材成文亦然。
4、注意材料的真實與新穎
中學生寫作,取材強調親歷,以突出真實性。馬克吐溫說真實的事情不必考慮其可能性,因而有時候比虛構的故事更稀奇;岡察洛夫主張,寫作要“寫自己的生活和與之長在一起的東西”;契科夫認為,扯謊在寫作里比在談活里還要乏味得多。這些都強調真實對材料的重要性。道聽途說或無中生有,多催生虛情假意,并讓寫作變成一種粗制濫造。
取材新穎,要做到選別人未選,寫別人未寫,或者就平常素材翻出新意,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感悟。例如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寫自己小時候一次冒險爬懸崖最終在父親的鼓勵下成功脫險的經歷,表達深刻的人生哲理。所寫事小,也并非新奇,但以小見大,感悟深刻,給讀者耳目一新之感。
名師的教學設計 篇8
一、故事激趣,導入課文
1、喜歡猜腦筋急轉彎嗎?
(1)小明站在18層樓高處往下跳,卻安然無恙,這是為什么呢?
(2)小明的爸爸生了三個兒子,大兒子叫大毛,二兒子叫二毛,三兒子叫什么?
2、看來難不到你們,再來出一個難一點的題目:
從前,有一個國王,他是單眼瞎和瘸腿(腿長腿短的問題)。有一天,國王請了三個人來給他畫像。如果是你,你該怎么畫?
第一個人的畫出來,把國王畫的很完美,眼不瞎,腿不瘸。國王一看,被定了欺君之罪,被砍了頭;第二個想了好久,就全如實畫出來,國王看到一個這么丑(單眼瞎和瘸腿),很不高興,一怒之下,把他也砍了;第三個人很聰明,只見他的畫上畫了國王穿著一身打獵的服裝,英姿颯爽,單腿踏在一塊大石上,瞇起一眼在瞄準打獵。國王看了非常高興,賞了這位畫師。
3、第三個人為什么能得到國王的賞賜呢?
他在不違背事實的情況下,想了別人所沒有想到的。(板題)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1、這是一篇選學課文。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反饋交流。
三、隨題讀文,重點研讀小徒弟的畫
(一)畫師要考徒弟什么?讀出相應的段落。(板書:畫多)
(二)畫師考得結果怎樣?哪一句是寫結果的?
屏幕顯示:畫師看了他倆的畫,沒有露出滿意的神情。當他拿起小徒弟的畫時,禁不住點頭稱贊。
(三)過渡:三個徒弟各畫了什么?為什么畫師不滿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畫,而對小徒弟的畫卻點頭稱贊?
(四)根據問題研讀課文:
1、大徒弟畫了什么?
(1)出示句子:大徒弟用細筆密密麻麻地在紙上畫滿了很小很小的駱駝。
誰來讀讀,讀出“多”,要強調哪些字詞?
(2)如果你是大徒弟,能說說你為什么這么畫?
(3)對自己的畫,你滿意嗎?——讀讀有關句子。
2、二徒弟畫了什么?從哪里看出多?
出示句子:他畫了許許多多駱駝的頭。
指名讀。怎么會想到這個辦法呢?
3、三徒弟畫了什么?讀一讀畫的內容。
指名說,板書:只畫山、兩頭駱駝
(1)面對這一幅畫,我們來聽聽畫師是怎么評價的?
出示:畫上雖然只有兩只駱駝,但他們在連綿起伏的群山里走著,若隱若現,誰也說不清會從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駱駝,這不恰好表明有數不盡的駱駝嗎?
自由朗讀句子。
(2)小徒弟究竟怎樣把這數不盡的駱駝畫下來的呢?請看插圖。
數數駱駝,真是奇怪了,我們一下子就數出了,這是為什么?
說得多好呀,浮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幅不盡相同的畫面,怪不得小徒弟會得到畫師的嘖嘖贊嘆。用一個詞來形容這些駱駝的話,就叫做——(若隱若現!)
(3)比較句子
4、聽了畫師的話,你們明白畫師為什么稱贊小徒弟的畫了嗎?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沒有?你從哪個字看出來?(最后一段)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們“悟”到了什么?用“原來──”說話。
5、小徒弟是怎樣表現出駱駝多的?(板書:以少代多)
6、齊讀課文:下面,把你悟到的東西通過朗讀把它表現出來。
7、小結:一張紙,即使畫滿了駱駝,也是有限的,小徒弟不但畫法簡潔,利用山路轉彎,只畫了兩頭行走的駱駝,卻意味深長,給人無限想象。讓我們一起讀讀畫師的話。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這就是想別人沒想到的`,只有這樣,才會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創(chuàng)新。
2、講故事:宋代的徽宗趙佶喜愛書畫,常出題考畫家。有一次考試,主考官出的題目是“深山藏古寺”。畫“藏”《深山藏古寺》
(到了揭榜那天,第三幅畫卻被列為佳品,大家圍著欣賞,并且同聲稱贊不絕.
(1)第一幅畫:畫面中露出寺廟一角,便不是深山所藏了,藏應該是看不見的;
(2)第二幅畫:一個和尚在奔走,也可以解釋是云游或在趕路,不能說明山中有寺。
(3)第三幅畫:畫的是崇山峻嶺之中,一股清泉飛流直下,跳珠濺玉。泉邊有個老態(tài)龍鐘的和尚,一瓢一瓢地舀了泉水倒進桶里。就這么一個挑水的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這個題目表現得含蓄深邃極了。和尚挑水,當然是用來燒茶煮飯,洗衣漿衫,這就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廟;和尚年邁,還得自己來挑水,可以想象到那廟是座破敗的古廟了。廟一定是在深山中,畫面上看不見,這就把“藏”字表現出來了。
此畫列為上品,因為深得題意,“藏”字,通過到山間去挑水的老和尚,清楚的點出;深山有古寺。
3、 試一試: (老師這里有一道畫題,想考考你們,你們有沒有信心?) 畫“風”
五、板書設計:
12想別人沒想到的
大徒弟──用細筆畫滿駱駝 不滿意
畫多 二徒弟──畫許多駱駝頭
小徒弟──只畫山、兩頭駱駝 稱贊 創(chuàng)新 以少代多(妙)
名師的教學設計 篇9
一、 分析教材,理清思路
本節(jié)知識是在學生初步掌握了速度、時間、路程的關系之后進行的教學。本內容和實際生活有一定的聯系,借助生活原型,可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學好此內容,也為后繼學習做好鋪墊。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
1、 知識目標:明確相遇問題的特點;理解基本數量關系;正確分析解答相遇問題。
2、 能力目標: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分析、推理能力及探索創(chuàng)新、合作學習的意識。
3、 情感目標:通過本內容和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在實施知識目標過程中,重點是讓學生在做中發(fā)現規(guī)律,從而理解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掌握解答方法。
二、 優(yōu)選教法,注重學法
學生學習知識是接受的過程,更是發(fā)現、創(chuàng)造的過程,好的教法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主動去探索。課上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做中學,學中做;做中悟,悟中創(chuàng)。教師則是一個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及促進者。除此之外,我還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選擇學習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孩子學到不同的數學,使每個孩子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 優(yōu)化程序,突出主體
本節(jié)課的教學流程是:創(chuàng)設情境、實踐探究、鞏固深化、課后小節(jié)。
。ㄒ唬 創(chuàng)設情境
1. 引發(fā)思考:每天早晨背著書包來上學,馬路上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學生們會很快地說出:車多、人多)
2. 播放錄像:注意觀察馬路上的車輛在行駛的方向上有哪些情況?(在現實的情境中,學生發(fā)現了車輛在行駛的`方向上有以下情況:相對、相反、同向)
[建構主義的教學觀強調用真實的情境呈現問題,營造問題解決的環(huán)境,以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活化知識,變事實性知識為解決問題的工具,從而完成對新經驗意義的建構以及對原有經驗的改造和重組。基于此,課始創(chuàng)設了一個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情境,使學生能主動地在與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學習。]
。ǘ⿲嵺`探究
1、理解意義
。1)揭示課題相遇問題
。2)制定目標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研究哪些內容?
。ń處熞缹W生所說歸納出學習目標并板書:意義、規(guī)律、應用)
。3) 聯系生活提問:在實際生活中還有哪些情況屬于相遇問題?
。4) 歸納小結要想出現相遇的情況應具備哪些條件?
(板書:兩個物體、同時、兩地、相對、相遇)
。5) 教師指出本節(jié)課側重研究兩個物體同時行進的規(guī)律。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數學,讓學生說說生活中相遇問題的實例,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在這一良好狀態(tài)下去發(fā)現數學知識。]
2、 實踐操作(小組合作)
。1)利用相遇卡,兩位同學同時從兩端行進,一位每次行3厘米,另一位每次行進2厘米。
。2)每行進一次把數據填入表中。
行的次數 紅色線段長 蘭色線段長 兩色線段長度和 兩色線段距離
1 3 2 5 10
2 6 4 10 5
3 9 6 15 0
。3)觀察表中的數據,研討發(fā)現了什么?
[設計這一實踐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做中感受兩物體同時從兩地相向而行的運動規(guī)律:
、賰烧咧g的距離越來越小,直至為0,即相遇了;
、谙嘤鰰r,兩者所用的時間是一樣的,各自所行路程之和等于總路程;
③因為速度有快有慢,所以,在相遇時,各自所行路程有多有少。學生在活動中把直接經驗內化為知識能力,更好地去理解相遇問題的解題規(guī)律。]
3、 應用規(guī)律
例:(媒體出示)90頁,例3
(1) 自己選擇學習方式
A 獨立完成(鼓勵用多種解法)
B 借助教材(依據小標題列式解答)
C 請教同學
。2) 指名板演,講解思路
[在例題的教學中,突出讓學生借助實踐經驗解決問題。屏棄了過去的整齊劃一的教法,對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好的學生,讓他們獨立完成;對善于與人交往的學生,讓他們向同學請教;對樂于借助教材的學生,讓他們看書,依提示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ㄈ 鞏固深化
1、 口答:
先說說解答思路,再列式計算目的是鞏固新知。
小明和小芳同時從自己家出發(fā)相向而行。小明每分走42米,小芳每分走48米。經過4.5分鐘兩人在學校相遇(學校在兩家位置之間)兩家相距多少米?(用兩種方法解答)
2、 自選讓學生依個人掌握知識情況,選擇練習題。
。1)練習十八 1、2
(2)兩輛汽車同時從一個地方向相反的方向開出,甲車平均 每小時行44.5千米,乙車平均每小時行38.5千米。經過3小時,兩車相距多少千米?
3、 編題:
小紅每分跑300米,小明每分跑320米,自己設計運動情況并編題。
[設計開放性的練習,使學生在發(fā)散性、多維度的思維活動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ㄋ模 課后小結
談一談本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名師的教學設計 篇10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敘事散文,作者回憶了幼時保姆“阿長”的幾件瑣事,通過對阿長語言,表情及行為等細節(jié)的描寫,展現了阿長的性格與思想活動,進而展現了亂世中“小人物”的生活狀態(tài),表達了作者“哀民生之多艱”的人文關懷以及“愛莫能助”的深深無奈。
教學目標
1、掌握以下字詞:“駭擄悚惶急瘡疤詰問渴慕霹靂疏懶懼憚孤孀”,整體感知課文。
2、準確把握阿長是一個怎樣的人,體會作者“不虛美、不隱惡”真實寫人的主張。
3、領會文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句,體會先抑后揚的表現手法,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領會作者圍繞人物特點選擇典型材料的方法。
5、學習用一兩件事真實、生動、傳神地寫熟悉的人物。
6、把握文中作者情感變化的過程,體會魯迅先生對長媽媽的懷念、同情和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主要性格的寫法。
2、領悟這篇回憶性散文的用雙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揚先抑的寫法。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一)導語
同學們,還記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那個神秘莫測的美女蛇的故事嗎?它給百草園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講這故事的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長媽媽是作者兒時的保姆,長媽媽知道許多事情,懂得許多道理,可以說,她是民間文化的載體,對于魯迅來說,她可是一個有影響的人物?墒窃凇栋㈤L與<山海經>》里,魯迅卻將長媽媽稱為“阿長”,這是為什么呢?作者究竟是懷著怎樣一種感情來寫長媽媽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悟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切感情。(板書標題、作者)
。ǘ┵Y料鏈接
魯迅簡介:本文選自《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本散文集,其中收錄了十多篇回憶性文章。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魯迅”為筆名發(fā)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是現代世界文壇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魯迅作品簡況:小說集兩部《吶喊》、《彷徨》;歷史小說集一部《故事新編》;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散文詩集一部《野草》。
阿長,魯迅稱之為長媽媽,浙江紹興東浦人,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做了一輩子的老媽子,平時也不回家,直到臨死;加邪d癇,1899年發(fā)病身故。魯迅對長媽媽懷有深厚的感情,在好幾篇文章中提到過她,這篇是專門用來回憶和紀念她的。
。ㄈ┏鍪窘虒W目標
(四)檢查預習情況
(1)字音
憎惡(wù)懼憚(dān)粗拙(zhuō)擲(zhì)震悚(sǒng)
chuāng(瘡)疤孤shuāng(孀)jié(詰)問pī(霹)靂
。2)詞義
辟頭:開頭。
震悚:身體因恐懼或過度興奮而顫動。
煩瑣:繁雜瑣碎。
絮說:絮絮叨叨地說。
瘡疤:瘡好了以后留下的疤。比喻疼處、短處和隱私。
詰問:追問,責問。
渴慕:非常思慕。
疏懶:懶散而不習慣于受約束。
孤孀:寡婦。
二、整體感知走進文本
1、學生帶著問題速讀課文。
(1)課文圍繞長媽媽寫了哪幾件事?重點寫的是哪件?為什么這樣安排?
(2)你從這些事中,看出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有怎樣的變化?
。3)課文題目為什么稱長媽媽為“阿長”?
2、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討論明確。
交流點撥
(1)共寫了7件事:①常喜歡切切察察。②限制我行動。③睡覺時擠得我無法翻身。④懂得許多規(guī)矩和麻煩的禮節(jié)。⑤長毛攻城時護城。⑥謀害“我”的隱鼠。⑦為“我”買《山海經》。
重點寫為“我”買《山海經》,略寫的那些內容能使人對長媽媽有個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實地反映長媽媽的一些毛病,但這些并不能削弱對長媽媽的敬意,而詳寫買《山海經》一事,卻令人對長媽媽刮目相看,在作者看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夠做成功”,我們可以想到幼小的魯迅對長媽媽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2)對她不好的習慣,我最先是“憎惡”“討厭”的;當聽到“長毛”的故事后,“我”對“阿長”產生了敬意——“卻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但當“阿長”踩死隱鼠后,“我”對她的敬意突然消失了;當“長媽媽”買來了“我”渴望已久的《山海經》時,“我”對她產生了新的敬意,認為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3)不同稱呼,標志著不同身份。品味文章前一部分所寫的人物行為,作者用的是抑筆,倘用“媽媽”稱呼,名實不符,用“阿長”名副其實。所以,文章的標題其實標示文章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將“阿長”與《山海經》聯系起來,又是一個看似矛盾的聯系:一個文盲婦女和一本古典名著怎樣聯系起來了呢?有什么聯系?令人好奇。再則,題目用的是45歲時作者的口氣,適宜用“阿長”來稱呼,而且“阿”字又有親昵的意味。
三、文本精讀深入研討
1、精讀課文1~5段,從這5個自然段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交流點撥從這幾個自然段的描寫中,可以了解到長媽媽“生得黃胖而矮”;喜歡“切切察察”;對“我”管得很嚴,喜歡到母親那兒告“我”的狀;夏天睡覺喜歡在床中間擺“大”字,擠得“我”無法翻身。這些描寫真切生動,作者采用戲謔的口吻來描寫,又顯得很風趣,刻畫出長媽媽饒舌多事而又不拘小節(jié)的性格特征。
2、分角色朗讀第6~17自然段。長媽媽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煩的規(guī)矩?從對這些規(guī)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1)元旦除夕吃福橘,說是吃了它,一年到頭,順順流流……
交流點撥寄托著長媽媽善良真誠的愿望!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頭,順順流流”,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為并不是寫“我”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2)說人死了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
交流點撥從對這些煩瑣的規(guī)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是關心愛護“我”的,不然她不會這樣“切切察察”、不厭其煩的告誡“我”。
作者還用詼諧的筆墨敘述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使人看到了長媽媽的無知、淳樸。這在一個孩子的眼中,她有“偉大的神力”,從此對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
3、齊讀第18~28自然段,指名學生復述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起因、經過、結果。
交流點撥起因:“我”曾在遠房的叔祖那里看到過,后來一直渴慕著繪圖的《山海經》。
在遠房叔祖那兒已無處可尋,買吧,又沒有好機會。因此,“我”對《山海經》一直念念不忘。
經過:阿長向“我”問《山海經》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將《山海經》給“我”買來了。
結果:“我”深受感動,從而不由得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文中用一個“霹靂”的比喻和詞語“震悚”寫出了“我”十分震驚的心理,也表現了“我”對長媽媽產生“新的敬意”的原因。作者得到繪圖《山海經》的欣喜之態(tài)宛然可見。
4、文中哪些地方抒寫了作者這種懷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交流點撥最后兩個自然段,直接抒發(fā)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這正是作者深沉懷念的真實寫照。
5、文章中“我”對長媽媽的感情前后有什么變化?有前半部分充滿貶義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對阿長的同情與懷念嗎?
交流點撥態(tài)度變化:不大佩服她——特別的敬意——這種敬意逐漸淡薄,最終完全消失——發(fā)生新的敬意!霸鲪骸薄坝憛挕笔莾簳r的心理,在具體的描寫中流露出同情和懷念。魯迅透露了阿長身世,就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合兒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只求一年順順流流,魯迅在具體描寫中飽含同情。
四、分析人物感受形象
作者在刻畫長媽媽的形象時,采用了多種方法,在文中找出來并感受長媽媽的形象特點。
交流點撥
(1)描寫法:如寫長媽媽是個普通勞動婦女,作者除簡介她的身份、地位、名字的來歷外,著重選擇了兩個生動的細節(jié):一是她在“向人低聲絮說些什么事”的時候,還要“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二是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長媽媽質樸、略帶粗野的性格在這些細節(jié)中刻畫得栩栩如生,收到了此處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
本文中對人物的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別具特色。如元旦時,她教“我”說恭喜的話和吃福橘的情節(jié),作者通過“伸出……按住……惶急……”“搖……笑……塞……”這些動作和“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聰明!恭喜恭喜!”充滿歡欣和熱情的語言寫出了真誠的祈求,表現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
心理描寫,突出中心。如當長媽媽買回了《山海經》后“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這個心理活動,寫出了“我”的吃驚。正是這種吃驚,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動——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從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2)對比、映襯法:文中將“叔祖”與長媽媽進行了對比,突出了長媽媽對“我”的熱情和關心!渡胶=洝返哪雍汀皩殨边M行對比映襯,突出“寶”的特殊意義——視“長媽媽”給“我”買書的偉大神力為寶,視《山海經》的內容為寶。
五、品味語言感受魅力
本文的語言有的含義深刻,有的詼諧幽默,有的感情濃烈,細細品味,妙趣無窮。
交流點撥如:“這實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驚異。我一向只以為她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jié)罷了,卻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從此對于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似乎實在深不可測;夜間的伸開手腳,占領全床,那當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應該我退讓!边@是“我”聽了長媽媽給“我”講了長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應的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兒童的心理來認識長媽媽的“偉大神力”,實際上是對長媽媽的愚昧迷信以一種苦笑進行諷刺。整段文字寓莊于諧,增添了幽默風趣之感。
再如,當長媽媽給“我”買回了《山海經》之后,“這又使我發(fā)生了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這段文字中“發(fā)生新的敬意”,是對長媽媽能做成“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的“偉大神力”——中華民族“最值的寶貴的民魂”,對青少年的關心愛護和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的歌頌。
又如:“但那是我最為心愛的寶書,看起來,確是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一腳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沒有頭而‘以乳為目,以臍為口’,還要‘執(zhí)干戚而舞’的刑天!边@段文字里對刑天“執(zhí)干戚而舞”再次描寫,既前后照應,又表現了“我”的思想感情。刑天在故事中是富有叛逆精神的神,他蔑視天帝,死而不屈,表現了極強的反抗精神,而“我”酷愛刑天,正曲折地表現了魯迅不屈服于20年代圍攻他的黑暗社會勢力的斗爭決心,使文章具有了“自敘傳”的色彩,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感和戰(zhàn)斗力。
六、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總結寫法
。1)詳略得當、欲揚先抑的寫法。
文章前面部分略寫了長媽媽“切切察察的毛病”“管我很嚴,喜歡告狀”“擺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厭煩的種種規(guī)矩”“‘長毛’的往事”等幾件讓作者厭煩、討厭的事,大揭其短;但后面又詳寫買《山海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意思,表述出自己對長媽媽的敬意和懷念。因此而略寫其他,作者力求寫出一個真實而鮮活的長媽媽的形象,也為后面抒寫對長媽媽的敬意和懷念作了鋪墊,是采用了欲揚先抑的寫法。
。2)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主要性格的寫法。
用“喜歡切切察察”“對我管束很嚴”“擺成‘大’字的睡相”寫她“饒舌多事、不拘小節(jié)”的性格特點;用“元旦早晨塞福橘”“令人厭煩的種種規(guī)矩”“長毛的往事”寫她“淳樸善良、迷信、關心孩子”的性格特點;她為“我”買回《山海經》表現她的真誠熱情、樂于助人,這些事情有詳有略,但都是作者選取的典型事例,更好地展示了人物性格。
2、拓展延伸
寫阿長買《山海經》的筆墨并不多,這就給讀者留下了一個想象的空間,大家想象一下她是怎樣到處打聽,怎樣跑書店打探,操了多少心才買到這本書的。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組交流,并選出代表全班交流。
名師的教學設計 篇11
學習目標:
1、學習文言知識,了解歷代的賢臣名相。
2、掌握本文論證的方法。
3、結合作者及時代背景,明確并深入理解“興賢”的歷史與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
文章論證方法和結構。
教學難點:
課后練習文段《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和相關的文化知識。
教學設想:
之前學生剛剛學習過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對作者及其作品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尤其是王安石做事上深思慎取的謹嚴精神更是值得學習。在此基礎上,引領學生把握文章的基本結構和論證特點,理解任賢使能的意義。
一、導入:
嘉佑三年(1058)十月,正在提點江東刑獄任上的王安石,被調到中央出任三司度支判官的時候。為了挽救危機、振興國家、鞏固封建統治,他充分利用這次調動工作的空隙,把他從政以來的實踐經驗,和多年的理論思考,所形成的變法思想,加以總結歸納和整理,撰成了著名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建議仁宗為國家的振興,實行“變法”。兩年后,王安石改任知制誥,又寫了《上時政書》,重申前議。
1069年2月,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為參知政事,開始變法。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有:均輸法、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免役法(也稱募役法)、市易法、免行法、方田均稅法;將兵法、保甲法、保馬法(保甲養(yǎng)馬法)、設置軍器監(jiān);還改革學校與科舉制度,裁并州縣等。在神宗主持下,新法基本上得到推行。1085年,哲宗即位,起用司馬光為相,新法全被廢除。王安石變法,使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變。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他為后來的改革制造聲勢的文章:《興賢》。
二、借助相關資料,了解歷代名臣賢相:
。ū窘虒W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旨在通過介紹歷代名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包括寫作素材)(可以有重點的選講其中幾個,不必面面俱到)
仲虺:商湯時期的著名大臣。他與伊尹并為商湯左、右相,輔佐商湯完成大業(yè)。
祭公謀父:一位賢明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輔佐周穆王的過程中,祭公謀父提出了“以德治國”的政治主張。周穆王要攻打犬戎,祭公謀父勸說周穆王不應用武力征服別人,早晚會帶來嚴重后果的。周穆王不聽勸告,率兵攻打犬戎,盡管戰(zhàn)爭最后取勝,但周邊的少數民族再也不稱臣納貢。
蕭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蕭何月下追韓信
曹參:繼蕭何后的漢代第二位相國。早年隨漢高祖劉邦起兵
蕭規(guī)曹隨
寇恂:東漢名將,云臺二十八將之一,寇恂明習經術,德行高尚。朝廷倚重,遐邇聞名;他一生戎馬,奮其智勇,所得俸祿,卻往往厚施親友故舊和從征將士。
鄧禹:東漢名將,云臺二十八將之首,取河內以及之前的很多大的決策都出自鄧禹,劉秀對鄧禹非常賞識,鄧禹給予光武帝最大的支持。
王嘉:西漢平陵人,以明經射策甲科為郎。哀帝寵幸董賢,欲封董賢為侯,王嘉反對,“往古以來,貴臣未嘗有此,流聞四方,皆同怨之”,王嘉說“千人所指,無病而死”。哀帝怒將王嘉下獄。獄中絕食二十余日,嘔血而死。
陳蕃:“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一天,其父的一位老朋友薛勤來看他,看到院里雜草叢生、穢物滿地,就對陳蕃說:“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陳蕃當即回答:“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李固:李固是東漢時代著名的忠正耿直的大臣,他堅決與梁冀一派腐朽勢力作斗爭。表現出來了極其堅貞、勇敢的斗爭精神。
三、解釋下列加點的詞句:
雖有之亦不興國之福也治安之世有蕭、曹、寇、鄧之徒
其衰也,亦有三仁有賢而用之者,國之福也
不邇小人(聞名遐邇)
不責人以細過(求全責備)
。ㄅ囵B(yǎng)學生根據成語推斷詞義的方法)
四、分析文章結構:
之前學到的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亦記游,亦說理,二者結合得緊密自然,既使抽象的道理生動、形象,又使具體的記事增加思想深度,顯得布局靈活并又曲折多變。本文是一篇政論文,更為講究結構的嚴密,可謂言簡而意賅。本文是如何論證“興賢”這一觀點的?
1理清各段落基本內容:第一段提出“興賢”的重要性,第二段論證“為什么(重要)”的道理,第三段指出應該怎樣“興賢”。
2分析各段之間的.聯系:第一段是提出問題,指出了任賢使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第二段列舉商、周、兩漢、魏晉以至唐朝興盛衰亡的歷史,第三段針對現實建議君王。
3找出其中的論證方法和語言特點:正反對比論證和舉例論證,語言上有五個假設排比句式
正反對比論證:興賢則昌(正面例證)反之則亡(反面例證)
舉例論證:第二段作者列舉了一些商、周、兩漢、魏晉等各朝代的賢相作為例證,充分論證了興賢的重要性。
假設排比句式:作者用了幾個“不,則”這樣的排比句式,建議君主廣開言路,舉賢授能,充分發(fā)揮賢能的作用。既深入的完成了對觀點的闡釋,又有著極強的語言氣勢。
4小節(jié)三段之間的論證關系:一二段之間論證間的關系,內容上完全相合,第一段為概括論說,第二段為具體舉例,兩端皆有對比論證和排比句式,第三段開頭幾句先承接上文點明借古喻今之意,再推開論述,可謂論述得十分謹嚴。
五、知識擴展:
閱讀課后的相關鏈接《上仁宗皇帝言事書》,進一步理解王安石的改革思想。
討論題:1分析文章中作者勸諫進言的表達技巧。
2分析作者在文章中闡述的主要觀點。
六、布置作業(yè):
1處理課后練習教材第三題和第四題。
。ㄗ寣W生通過第三題完成對文章中重要詞語的掌握,通過第四題加強文言語感的訓練。)
2運用正反對比論證和排比句式寫一段論述性的文字,字數不限。
。ㄗ寣W生學以致用,將本文的論證特點應用于寫作實踐中。)
名師的教學設計 篇12
其一,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書中收集的教案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設計嚴密,環(huán)環(huán)相扣,教學活動的設計緊緊圍繞課堂教學的中心和靈魂———教學目標,沒有過多的贅述。因為嚴謹的教學設計是保證課堂效率的前提。反觀自己平時的教學設計,覺得隨意性較大,有時還會“跑偏了”。
其二,先進的教學理念。體現了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教學理念。通過參與、 活動、實踐、體驗、合作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為學生提供了大量實踐的機會。
其三,豐富的`教學方法。教案中展現了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以及教學活動形式。如:編兒歌記憶方法,采摘游戲,唱歌,演課本劇,猜謎語,角色扮演等。讓學生在各類活動中學習知識,真正體現了“樂學”。
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行為。隨著工作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一件件事情,一項項工作接踵而來,在忙碌的工作中,我們缺失了什么?迷失了什么?丟掉了什么?我想我們在完成各項任務的同時,卻少有時間去思考我們的教學,去精心設計我們的教學。只有心靜下來,才會去思考,去設計,只有不斷的去思考,去精心設計,去反思,我們的教學才會有長進,才會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理想境界。
但愿我們都能靜下心來,否則我真不知自己是否有勇氣踏進課堂。
名師的教學設計 篇13
一、了解詩人
1.有這樣一位詩人,他愛梅、詠梅,還擅長畫梅。(出示圖片)他就是王冕。(出示資料)王冕,元代詩人、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梅花屋主”。他能詩,善畫,兼能刻印。畫梅以胭脂作梅花骨體,或花密枝繁,別具風格。著有《墨梅圖題詩》《竹齋集》等。
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他題在《墨梅圖》上的一首詩,也叫“題畫詩”。(出示古詩)詩的題目是——《墨梅》。
二、初讀正音
1.請大家讀讀這首古詩,最少讀三遍:一讀字正腔圓,讀正確;二讀有板有眼,讀流利;三讀注意節(jié)奏和重音,讀出詩味。開始!2.老師也來讀一遍,請你聽聽你讀對了嗎?師讀。
(出示詞語)洗硯池淡墨痕滿乾坤,請跟著老師讀一遍。
(出示)“乾坤”就是天地、人間。
三、品讀詩意
(一)品“淡墨”
1.孩子們,看,這些是盛開的梅花(課件:幾幅盛開的梅花照片)這些梅花顏色鮮艷,真是太美了!而王冕一生最愛畫的卻是墨梅(出示《墨梅圖》),這是他晚年時的巔峰之作——《墨梅圖》。
2.你看,畫中的這棵梅樹就長在詩人家洗硯池邊,(出示“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一起讀。我們看到整棵梅樹上的花朵怒放枝頭,淺淺的、淡淡的。來,讀出這墨梅的顏色淡。我們還看到梅樹上花開得很茂盛,很多,一朵朵、一簇簇。來,讀出花多的樣子。
3.詩人筆下的梅花痕跡很淺,顏色也不夠驕艷……但仔細再觀察,你會發(fā)現:這株梅花,雖只用淡墨畫成,但姿態(tài)優(yōu)美,枝干挺秀,顯得那樣與眾不同,讀!雖沒有艷麗的顏色,但穿插有致,花朵淡雅,顯得那樣清雅脫俗!讀!
2這株墨梅素潔、淡雅,有一種特別的、不俗的美…… (二)品“清氣”這淡淡的梅花就是這樣生長著。三九嚴寒的季節(jié)里,依然怒放枝頭。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但這樸素淡雅的梅花,(出示三、四句)卻不要人夸一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1.人們一般認為什么顏色好呢?通常是粉紅、鵝黃、玫瑰紅……五彩斑斕、炫麗多姿的色彩。
2.可這墨梅的顏色卻很淡很淡,但它的香氣卻一絲絲一縷縷地飄散開來,飄滿周圍的世界。這個"清氣"到底是怎樣的梅香呢?是那種淡淡的、幽幽的、靜靜的,清淡的、清雅的香味。
請你試著把自己聞到的感覺讀出來——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好一株氣清的梅樹呀!這梅花的香氣把宋代詩人王安石也深深地吸引了,他在詩中用另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暗香"(出示王安石的《梅花》,讀:
梅花宋王安石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3.這清幽淡雅的香氣彌漫在天地間,一個"滿”字就把香氣無處不在、無人不知的感覺寫了出來。請讀出這種特有的梅香。(出示三四句) (三)品詩人1.梅花沒有牡丹的雍容華貴,也沒有玫瑰的嬌艷可愛,王冕為什么對它如此鐘愛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王冕。(出示王冕資料)王冕,出身貧寒,自幼邊放牛邊自學畫畫。他不僅善畫荷花,畫梅花更是他的一絕,被稱為"畫梅圣手"。由于王冕的詩畫風格特異,不同凡響,一時聲名鵲起。據記載,有些大財主慕他之名求詩索畫,幾次想見他都遭到了拒絕。當地的縣官親自下鄉(xiāng)見他,他聽到消息后也趕緊躲了起來,又讓縣官吃了閉門羹。他不愿意為達官貴人服務,曾畫一幅梅花懸掛在墻壁上,并題詩:“冰花個個圓如玉,羌笛吹它不下來!痹'達官貴人們千金向他求畫,王冕拒絕了;老朋友泰不華舉薦他做官,王冕謝絕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賞識他的才華決定重用他,王冕選擇
3了退隱山林。他經常譏諷元朝統治者,險些入獄。后來,他被迫隱姓埋名在家鄉(xiāng)蟄居,白天種粟鋤豆、灌園養(yǎng)魚,晚上讀書寫作、吟詩作畫,過著自食其力的清貧生活。
答應求畫可以得到金錢,選擇做官可以得到權力。但這些對于王冕來說都是浮云,一個“淡”字道出的是王冕一生對名利的淡泊。他不正像——“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3.此時此刻,你眼中的“清氣" ,還只是梅花的香氣嗎?不是的,它已經是(出示)一種氣節(jié)、一種氣度、一種骨氣!王冕是元末明初時候的人,距今已有650多年了,可他的這首《墨梅》至今還被人所記得,被人來吟誦,這不就是一——“只留清氣滿乾坤”嗎?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歌詠懷,詩言志”。王冕一生不愿巴結權貴,不愿追名逐利,與他筆下的梅花一樣堅貞不屈,一樣孤芳自賞。正如他所說(出示):“畫梅須具梅骨氣,人與梅花一樣清!笨磥恚髡咭雅c墨梅融為一體,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這首詩看似寫梅,其實是寫人啊!孩子們,現在你明白作者為什么畫“墨梅”了嗎?到這里,我們才真正讀懂了墨梅,讀懂了王冕。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字如其人,文如其人”,這里我們也可以說:“畫如其人,詩如其人!”是的,墨梅沒有紅梅俏麗,沒有白梅冷艷,但它素潔高雅,梅香充滿人間,是那樣低調、不張揚。王冕就像梅花一樣淡泊名利,孤芳自賞,一身正氣。這正是王冕一生追求的志向。請你當一回王冕,把這種情懷、這種志向詠出來!讀——“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這就叫——“潔身自好”。
梅花開放在萬花凋零的嚴冬,她傲霜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眾花報春。寒氣愈重,其清香愈為芬芳。因此,一朵朵梅花在詩人的筆下凝成了一個個有靈魂、有骨氣的人。讓我們把冰清玉潔的墨梅,把淡泊名利的王冕深深刻在心中。
名師的教學設計 篇14
【知識與技能】
1、積累一些文言字詞。
2、了解兩篇短文的思想內容,充分領略作者的情懷,認識這種情懷產生的社會背景。
3、背誦并默寫這兩篇短文。
【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種閱讀方式,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品味文中優(yōu)美深刻、膾炙人口的語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學習《陋室銘》,感受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學習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
2、學習《愛蓮說》,認識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感受其高雅脫俗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引導學生理解文章表達的情感,欣賞兩文的語言之美,手法之美。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1課時
學習《陋室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陋室,是劉禹錫的居室名,意思就是簡陋的房子。據說是劉禹錫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時修建的。一正房,兩廂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書“陋室銘”三個字,現在安徽和縣仍保存著。走進他的陋室,你一定會被劉禹錫的高風亮節(jié)所深深打動。
二、資料助讀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及第,初在淮南節(jié)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后從杜佑入朝,為監(jiān)察御史。貞元末,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后歷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贈戶部尚書。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杰”,并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產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有《劉夢得文集》,存世有《劉賓客集》。
寫作背景:劉禹錫因在任監(jiān)察御史期間,曾經參加了王叔文的“永貞革新”。革新失敗后,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縣見劉禹錫被貶,就故意刁難。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無怨言,反而很高興,還隨意寫下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和州知縣后又咐衙里差役把劉禹錫的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新居位于德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環(huán)境也還可心,劉禹錫仍不計較,并見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蹦俏恢h見其仍然悠閑自樂,滿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時間,知縣強迫劉禹錫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僅是斗室。想想這位勢利眼的知縣,實在欺人太甚,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并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
三、基礎知識積累
1、生字注音。
德馨(xīn)苔痕(hén)鴻儒(rú)案牘(dú)西蜀(shǔ)
2、一詞多義。
。1)之:
、贌o絲竹之亂耳(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
、诤温校ǖ寡b標志)
。2)往來:
、偻鶃頍o白。ū硎窘煌娜耍
、谄渲型鶃矸N作(表示來來往往的人)
3、詞類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名詞活用為動詞,聞名,著名。)
。2)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名詞活用為動詞,顯出靈異。)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名詞活用為動詞,此指居室主人道德美好高尚。)
。4)無絲竹之亂耳(動詞用作使動詞,使……受到猶亂。)
。5)無案牘之勞形(動詞用作使動詞,使……感到勞累。)
四、合作探究
。ㄒ唬┦柰ㄎ囊
1、自由朗讀課文、
2、掌握翻譯文言文的方法,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意,并將不懂之處圈畫出來、
3、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自己未能解決的問題、
4、全班討論交流,解決小組未能解決的問題。
5、教師點撥。
。ǘ┱w感知
這篇短文可分為幾個層次?
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山不在高……惟吾德馨”;第二層:“苔痕上階綠……無案牘之勞形”;第三層:“南陽諸葛廬……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走進文本
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類比什么?“有山則名”“有龍則靈”暗喻什么?
前二句類比“陋室”,后兩句暗喻自己。
2、陋室內外是什么顏色?有何特點?用一個詞(字)概括。
綠色,青色,景色別致幽雅(幽)。
3、與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點?
有鴻儒,無白。ㄑ牛。
4、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點?
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安靜閑逸)
5、作者用什么來類比自己的陋室?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6、“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一句妙在何處?
“上”“入”二字生動傳神,以靜為動,不僅使景物人格化,活躍而有生氣,而且流露了作者對這景色的喜愛之情,我們可以想象出這是一個多么幽靜安寧的環(huán)境。
7、“往來無白丁”包含什么感情?
清高自賞。(含輕視勞動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階級局限性所決定)
8、在文章最后卻又引用了孔子的話,作用何在?
畫龍點睛,總結全文,與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應,有力表現甘居陋室,不以為陋的品質。
9、全文首尾句有何關系?
首句用了比興寫法,尾句與首句互相呼應。
。ㄋ模┳哌M主旨
1、文中哪句話統領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怎樣引出這一主旨句的?
用“山、水”來比“室”;用“不在高”和“不在深”比“陋”;用“仙、龍”來比“德”;用“名”和“靈”來比“馨”。
3、“陋室”“陋”嗎?作者從哪幾方面寫“陋”室不“陋”,表現了室主品德高尚?
環(huán)境清幽,交往高雅,情趣脫俗。
4、作者明明在頌自己的陋室,為什么又寫“諸葛廬”、“子云亭”?用意何在?
自比古代賢人,表明自己的心愿,希望像他們一樣因為自己的高雅脫俗獲得別人的尊敬與景仰。
(五)走進寫法
文章借寫“陋”室不“陋”,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操?這是什么寫法?
高尚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這是托物言志的寫法。
五、課堂小結
作者先運用起興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龍”引出“德馨”,點出文章中心;再運用類比,將自己的陋室和諸葛廬、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諸葛亮、楊雄相提并論,陋室才見其不陋。
六、板書設計
山→水——→陋室
設喻引題比喻起興
仙→龍——→德馨
環(huán)境優(yōu)美(景清幽)
陋室不陋交友高雅(人不俗)
生活情趣(事高雅)
引古賢以自況反詰點題
陪襯比喻托物言志(君子之德)
第2課時
學習《愛蓮說》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蓮花又稱荷花、芙蓉。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描繪過它,贊美過它,并把它當作高潔脫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達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頤寫的《愛蓮說》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經世不衰的贊蓮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文章。
二、資料助讀
周敦頤(1017—1073年),字茂叔,謚號元公,北宋道州營道樓田堡(今湖南省道縣)人,因終生未離開廬山濂溪,所以號濂溪先生。曾任江南東道南康軍刑獄。文學家、哲學家。少時喜愛讀書,志趣高遠,博學力行,后研究《易經》,在親友之助下,謀了些小官,不久辭官而去,在廬山西北麓筑堂定居,創(chuàng)辦了濂溪書院,開始設堂講學。周敦頤的理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但是他生前官位不高,學術地位也不顯赫,在他死后,弟子程顥、程頤成名,他的才識才被認可,經過后來朱熹的推崇,學術地位最終確定,被人稱為程朱理學的開山祖。著有《周元公集》《愛蓮說》《太極圖說》《通書》(后人整編進《周子全書》)。
三、基礎知識積累
1、生字注音。
蕃(fán)淤(yū)濯(zhuó)褻(xiè)鮮(xiǎn)
2、一詞多義
。1)鮮:①陶后鮮有聞(少,讀xīǎn)
、诜疾蒗r美,落英繽紛(鮮艷,讀xīān)
(2)之:①水陸草木之花(的)
、谟瑾殣凵徶鲇倌喽蝗荆ㄓ糜谥髦^句間,表舒緩語氣。)
(3)外:①中通外直(外面,外表。)
、谒炫c外人間隔(以外)
(4)出:①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從……出來)
、诓粡统鲅桑ǔ鋈ィ
。5)遠:①香遠益清(遠播,形容詞用作動詞。)
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距離長)
3、詞類活用
。1)不蔓不枝(蔓:名詞用作動詞,長枝蔓。枝:名詞用作動詞,生枝杈。)
(2)香遠益清(遠:形容詞作動詞,遠播,遠遠地傳送出去。)
四、合作探究
(一)疏通文意
1、自由朗讀課文、
2、掌握翻譯文言文的方法,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意,并將不懂之處圈畫出來、
3、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自己未能解決的問題、
4、全班討論交流,解決小組未能解決的問題。
5、教師點撥。
。ǘ┱w感知
1、作者喜歡蓮花的什么?(請用文中的語句回答)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這幾句話從哪幾個方面說蓮花的品格?
生長環(huán)境、體態(tài)香氣、風度氣質。
3、作者寫這篇文章僅僅是為了寫對蓮花的'喜愛嗎?這是一種什么寫法?
作者寫蓮花是為了寫人,用蓮花的高潔品質來象征君子的高尚的品質。寫物是為了寫人。托物言志的寫法。
。ㄈ┳哌M文本
1、請完成表格。
蓮的特征君子的品質
出淤泥而不染不同流合污
濯清蓮而不妖儀態(tài)莊重
中通外直內心通達行為正直
不蔓不枝不攀附權貴
香遠益清美名遠揚
亭亭凈植獨立高潔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自尊自愛
2、作者寫蓮花,可是文章開頭并沒有從蓮花寫起,在寫蓮花之前,作者寫了什么?人們對這些花的態(tài)度,分別是怎樣的?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菊(陶淵明獨愛)、牡丹(世人甚愛)。
3、“菊”和“牡丹”分別有什么特征,作者在這里為什么先寫它們?
菊:迎寒斗霜,清高避世,品格高潔超凡脫俗;牡丹:花色艷麗,雍容華貴,貪慕富貴,追逐名利。用牡丹反襯蓮,用菊正襯蓮,突出蓮的高貴品質。
4、作者把蓮比作君子,那么“菊”和“牡丹”分別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對它們的感情態(tài)度又是怎樣的呢?
菊——隱逸者——惜;牡丹——富貴者——厭。
5、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格。
五、課堂小結
作者周敦頤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更不愿像世人那樣貪慕富貴,追求名利。他要在當時渾濁的世間,特立獨行,潔身自好,永保高潔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這樣的追求,今天對我們仍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六、板書設計
菊——→隱逸者——→惜
正襯
生長環(huán)境
蓮——→君子 體態(tài)香氣 愛
風度氣質
反襯
牡丹——→富貴者——→厭
【名師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名師的教學設計03-17
名師教學設計02-06
《手指》名師教學設計模板06-26
名師教學設計15篇03-16
名師教學設計(15篇)03-16
名師教學設計(精選20篇)02-07
天窗名師教案教學設計04-04
名師作文教學設計04-18
《牧場之國》名師教學設計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