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集合1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tǒng)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yōu)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fā)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54~5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經歷探索乘法分配律的過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使學生在發(fā)現規(guī)律的過程中,發(fā)展觀察、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guī)律的意識,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3.使學生能聯(lián)系實際,主動參與探索、發(fā)現和概括規(guī)律的學習活動,獲得發(fā)現數學規(guī)律的愉悅感和成功感,增強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比賽場景,在活動中激趣
談話:聽說我們四(1)班的同學口算速度快,正確率高,想不想顯一顯身手?那我們來一個速算比賽怎么樣?
A組B組
。1)135×6+65×6(1)(135+65)×6
。2)9×37+9×13(2)9×(37+13)
在A組同學不服氣,說B組容易時,教師激趣:是嗎?B組容易?那我們再來一次好嗎?
A組B組
。1)(10+4)×25(1)10×25+4×25(2)(4+8)×125(2)4×125+8×125
談話:為什么這次A組又輸了?觀察觀察,可不要冤枉了老師。你們有什么發(fā)現?(學生討論交流)
小結: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發(fā)現。一切數學知識來源于發(fā)現問題,而一個偉大的數學家有所成就在于他發(fā)現問題?纯唇裉煳覀兊耐瑢W們發(fā)現一個怎樣的數學知識。有信心嗎?給自己鼓鼓掌!
談話:同學們,我們學校有5個同學就要去參加“海安縣首屆批發(fā)王杯少兒才藝大賽”了,聲樂興趣小組的于老師準備為他們每人買一套一樣的漂亮服裝,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
【評析:玩是學生的天性。心理學研究表明:促進人素質、個性發(fā)展的最主要途徑是實踐活動,而“玩”正是兒童所特有的實踐活動形式。如何讓學生玩出效果來?教師提供了一個“競賽”的機會,讓學生在“競賽”中發(fā)現競賽的不公平,近而尋找不公平的原因,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探究原因的過程中,學生潛移默化地感知了同組算式之間的關系!
二、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在合作中探究
1.交流算法,初步感知
。ㄕn件出示例題情境圖)
談話:從圖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于老師可以怎樣搭配服裝?
。1)學生的選擇方法1:買5件夾克衫和5條褲子
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解決這樣的問題嗎?學生獨立列式計算。(教師巡視,安排不同方法解答的學生板演,并了解全班學生采用的什么方法)
反饋:你是怎樣解決這一問題的?為什么這樣列式?
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再分別說說兩個算式的意義。(課件顯示)
談話:兩個算式解決的都是同一個問題,它們的`計算結果也相等,那你會把這兩個算式寫成一個等式嗎?
學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寫,教師巡視。
。劢處煱鍟海65+45)×5=65×5+45×5],讓學生讀一讀。
。2)學生的選擇方法2:買5件短袖衫和5條褲子
提問:買5件短袖衫和5條褲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用兩種方法解答嗎?
根據學生回答,列出算式:32×5+45×5和(32+45)×5
再問:這兩個算式有什么關系?可以用什么符號把它們連接起來?
。劢處煱鍟海32+45)×5=32×5+45×5]
啟發(fā):比較這兩個等式,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深入體驗,豐富感知。
現在請每個同學拿出信封中的練習紙,想一想在這幾組算式中,哪些可以用等號連起來(在□里畫=號),哪些不能?當然你可以先計算每組中兩個算式的得數,也可以仔細觀察。
在得數相同的兩個算式中間的□里畫“=”
。1)(28+16)×7□28×7+16×7
。2)15×39+45×39□(15+45)×39
(3)74×(20+1)□74×20+74
。4)40×50+50×90□40×(50+90)
。5)(125×50)×8□125×8+50×8
分組匯報、交流。引導學生說一說:最后兩組為什么不能用等號連起來?有辦法使他們變得相等嗎?(課件顯示修改過程)
談話:你能寫出幾組類似這樣的式子嗎?大家動手寫一寫。(提醒學生認真算一算你寫出的等式兩邊是不是相等)
學生舉例并組織交流。(比較這些等式是否具有相同的特點)
3.反思學習,揭示規(guī)律
提問:像這樣的等式,寫得完嗎?像這樣等號左邊和右邊的式子都會相等,這是不是巧合?還是有什么規(guī)律存在?
談話: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這些等式中存在的規(guī)律表示出來嗎?請同學們先在小組里說一說。
如果用a、b、c代表上面等式中的數,這個規(guī)律怎樣表示?[板書:(a+b)×c=a×c+b×c板書好適當圖例解釋意思]
小結:同學們發(fā)現的這個知識規(guī)律,叫做乘法分配律。(板書:乘法分配律)
。ㄕn件顯示: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用兩個加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這叫做乘法分配律。)
對于乘法分配律,用字母來表示,感覺怎樣——簡潔、明了,這就是數學的美!
【評析:深層次的探究,教師不急于點明規(guī)律,維持學生的好奇心,通過學生討論,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發(fā)現總結規(guī)律,進一步形成清晰的表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再寫出一些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等式,既為概括乘法分配律提供更豐富的素材,又加深了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三、鞏固內化知識,在實踐中運用
談話:讓我們帶著自己發(fā)現的數學知識進入今天的“數學樂園”吧!
1.大顯身手
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在書上填一填。
師:第2題你是怎么想的?
小結:乘法分配律可以正著用,也可以反著用。[補充板書:a×c+b×c=(a+b)×c]
2.生活應用
(“想想做做”第3題)
小結:說說兩種方法的聯(lián)系。
3.巧妙運用
。ā跋胂胱鲎觥钡4題)(同桌一人做一組,做在練習本上)
談話:每組兩道算式有什么聯(lián)系?哪一題計算比較簡便?
現在你知道上課開始時為什么B組同學算得快嗎?
小結: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4.明辨是非
我校二年級有3個班,每個班有34人。三年級有2個班,每個班有36人。二三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王小明這樣計算:
。3+2)×(34+36)
=5×70
=350(人)
①觀察一下,你贊同王小明的算法嗎?為什么?
、谝贸朔ǚ峙渎,要有什么條件?
5.巧猜字謎
猜一猜,等號后邊是三個什么字?
人×(1+2+3)=
6.大膽猜想
如果把乘法分配律中的加號改成減號,等式是否依然成立?根據乘法分配律,你能提出新的猜想嗎?
學生小組交流猜想。
談話:我們再回到課開始的那條題目上,如果于老師想知道“買5件夾克衫比5件短袖衫貴多少元?”你能幫她嗎?試試看!
教師組織、引導學生總結得出:
。╝-b)×c=a×c-b×c
小結:大家真了不起!讓我們?yōu)樽约旱膫ゴ蟀l(fā)現熱烈鼓掌吧!
【評析:例題的第三次變式,為學生的猜想提供了素材,也讓本課學生的探究得到延伸,拓展了“乘法分配律”的意義。練習的設計層次清楚,重點突出,形式活潑,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
四、回憶梳理知識,在反思中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yè):“想想做做”第5題。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通過經歷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動,發(fā)現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通過觀察、分析、比較,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3、滲透“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教學重點:指導探索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發(fā)現并歸納乘法分配律。
教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那乘法還有其他的運算律嗎?希望今天通過我們的努力,能有新的發(fā)現。
出示問題一、一個長方形的長是72米,寬是28米,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師:你能用幾種方法解答?
生1:(72+28)×2
生2:72×2+28×2(板書兩個算式)
師:同學們給出了兩種辦法,那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到底是多少呢?選擇其中的一個算式計算一下。
生計算。
師:請選擇第一個算式的同學,說出你的計算結果。
生:長方形的周長是200米。
師:誰選擇的第二個算式,結果又是多少呢?
生:我算的結果也是200米。
師:通過大家的計算,這兩個數算式的結果相同,我能不能在這兩個算式之間寫上“=”?
生:可以
板書:(72+28)×2=72×2+28×2
出示問題二:學校要換夏季校服了,上衣每件32元,褲子每件18元,四年級一班共64人,一共需要多少元?
師:這道題你有能用幾種方法解答?結果是多少?
(生計算,匯報)
生1:我列的算式是32×64+18×64,結果是6400元。
師:有沒有用不同的方法的?
生2:我列的算式是:(32+18)×64,結果也是6400元。
師:兩種不同的方法,得出的結果卻是相同,那這兩個算式看來也是相等的。
板書:(32+18)×64=32×64+18×32
師:請同學們觀察我們剛才得到的兩個等式,你有怎樣的感覺?
生:可能有規(guī)律。
師:真的有規(guī)律嗎?
【評析:教師創(chuàng)設了求長方形的周長和學校買校服的情境,提出“你能用幾種方法解答?學生很快地按要求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并且能夠輕而易舉地得出兩式相等。在以上兩個問題的解決中,讓學生在經歷了兩種不同思考方法的計算后,便于學生發(fā)現新的知識規(guī)律。同時,產生這樣一種數學體驗,即乘法分配律的知識存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
二、探索交流,歸納規(guī)律。
師:剛才同學們感覺到這兩個等式中含有規(guī)律,下面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吧。
師:對于可能存在的規(guī)律,僅憑這兩個等式就能說明它是成立的嗎?
生:不能。
師:那該怎么辦?
生:找更多的這樣的等式。
師:既然找到了方法,那就請同學們,再找出一些這樣的式子,驗證它們的結果是否相等。
(生舉例驗證)
匯報:
生1:(3+2)×5=3×2+2×5
師:你計算過了嗎?
生1:算了,兩邊的結果都是30.
師:很好,其他同學還有嗎?
生2:(30+50)×5=30×5+50×5
生3:(24+76)×2=24×2+76×2
……
師:同學們都找到了這樣的式子嗎?
生:是。
師:看來同學們頭腦中的那個規(guī)律可能真的存在。我們舉了這么多的例子,兩邊的結果都是相等的,可是,萬一除了咱們舉得這些例子外有一個不能成立?那我們舉得這么多例子也就失敗了。我們能不能換個角度去看,我們不去計算,就能夠判斷兩個式子的結果是否相同?
(生思考)
生:老師,我能。
師:你說說看。
生:比如(72+28)×2=72×2+28×2,左邊括號里算出是100,就表示100個2,右邊是72個2加上28個2,也是100個2,所以兩邊的結果一定是相等的。
師:同學們,你聽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那你能用這個思路說說你舉得例子嗎?
生1:我寫的是(53+22)×4=53×4+22×4,左邊是75個4,右邊是53個4加上22個4,也是75個4
……
師:現在我們再來思考,有沒有可能像這樣的式子兩邊不相等?
生:不可能,兩邊的結果一定相等。
【評析:學生在已經初步得出規(guī)律的基礎上,教師并沒有急于讓學生說出規(guī)律,而是繼續(xù)為學生提供具有挑戰(zhàn)性的研究機會:“請你再舉出一些符合自己心中規(guī)律的等式”,繼續(xù)讓學生觀察、思考、猜想,然后交流、分析、探討,感悟到等式的特點,驗證其內在的規(guī)律,從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猜想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驗證猜想的能力。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去發(fā)現、猜想、質疑、感悟、調整、驗證、完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
師:這么看來,同學們猜測的那個規(guī)律是真的存在,你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你認為的規(guī)律嗎?
生1:(我+你)×他=我×他+你×他,我和你都是他的好朋友,也就是我是他的朋友,你也是他的朋友。
生2:(爸爸+媽媽)×我=爸爸×我+媽媽×我。
生3:(A+B)×C=A×C+B×C
生4、(a+b)×c=a×b+a×c
生5、(○+□)×◎=○×◎+□×◎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通過努力驗證了這個規(guī)律,你覺得用那一種表示這個規(guī)律更好一些?
生:第三個用小寫字母的那一個。
師:你為什么覺得這個好?
生:這樣簡單好記,而且前面學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也是用字母表示的。
師:我也同意你的觀點,這就是咱們數學的簡潔美的體現。這個規(guī)律就是乘法的分配律。讀一讀這個式子。
(通過讀式子,完善語言表達)
【評析:教師對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教師不是把重點放在數學語言的表達上,而是把重點放在讓學生在多個算式的計算中去完整地感知,通過觀察、比較和歸納,大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來……。學生經過這樣的探究活動,才能建構對自己有意義的知識,用語言表達乘法分配律也就水到渠成】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火眼金睛,判對錯。
56×(19+28)=56×19+28
64×64+36×64=(64+36)×64
32×(3×7)=32×7+32×3
2、思維敏捷,連一連。(把結果相同的兩個式子連起來)
、(42+25+33)×26 ①20×25+4×25
、36×15-26×15 ②(66+34)×66
、66×66+66×34 ③42×26+25×26+33×26
、38×99+38×1 ④(36-26)×15
、(20+4)×25 ⑤38×(99+1)
師:相等的式子我們都找到了,請你選擇其中的一組計算出它們的結果。
生1、我算的是(20+4)×5=20×25+4×25,結果是600.
師:你是把兩邊的式子都計算了嗎?
生1:沒有,我是算的右邊的那個式子。
師:你為什么沒用左邊的式子計算呢?
生1:右邊的那個式子計算起來簡單。
師:看來乘法分配律還可以用來簡便計算,提高我們的計算速度。
生2:我算的是38×99+38=38×(99+1),結果是3800,我算的是右邊的那個式子,右邊的括號里是100,38×100好算。
師:大家來觀察這個式子,這是我們發(fā)現的.那個乘法分配律嗎?
生1:不是.
生2:是,就是把它給倒過來用的。
師:是的,這是乘法分配律的逆應用,也可以用來簡化計算。
生3:我算的是36×15-26×15=(36-26)×15,結果是150,是通過右邊的式子計算出來的,那樣簡便。
師:看了這個等式,你有什么想說的?
生:我們剛才做的都是帶“+”的,可是這個是“-”。
師:看來我們的乘法分配律還有新的內涵呢。
補充板書:(a-b)×c=a×c-b×c
師:有沒有計算(42+25+33)×26=42×26+25×26+33×26這個等式的?
生4:我算了,結果是2600,算的是左邊的那個式子。
師:看了它,你有沒有想說的?
生:剛才我們做的都是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這個題是三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
師:如果是4個、5個數、更多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還能用分配律嗎?
生:能。
3、合理選擇,算一算。
312×12+188×12
101×87
(53+47)×23
【評析:練習題的設計綜合性、層次性強,特別是第2題設計的非常巧妙,既對乘法分配律的基本形式進行了練習,又對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計算簡便和乘法分配律的拓展形式,讓學生有了初步感知,把學生引入更廣闊的數學探索空間。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內在的魅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四、拓展延伸,引發(fā)思考。
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來研究了乘法分配律,除法有沒有分配律呢?
板書:(a+b)÷c=a÷c+b÷c ?
同學們可以課后用我們今天研究乘法分配律的方法進行驗證,總結。
【總評:乘法分配律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基礎上教學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學生較難理解和敘述的定律。在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上教師注重了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在不斷的感悟和體驗中學習知識。注重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感悟和發(fā)現乘法分配律,變教學生“學會”為指導學生“會學”。教學中,通過讓學生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在兩個不同的算式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讓學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之后,給學生提供體驗感悟的空間,讓學生寫出符合規(guī)律的式子,引導學生在研究討論中,進一步形成清晰的表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再寫出一些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等式,既為概括乘法分配律提供更豐富的素材,又加深了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隨后的練習設計層次清楚,重點突出,形式活潑,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這些教學活動使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利于學生改善學習方式。讓學生親歷觀察、歸納、猜測、驗證、推理等探究發(fā)現的全過程,學生不僅發(fā)現乘法分配律的知識,而且學習到了科學探究的方法,數學思維能力得到了發(fā)展!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青島版)六年制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信息窗2《乘法分配律》。
【教材簡析】
本信息窗是學生在學習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的基礎上進行的,是乘法運算規(guī)律的一個完善。本節(jié)課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濟青高速公路為素材,通過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的兩輛汽車提供的信息,引出了對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注重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讓學生利用自己已學的知識體驗推動新知識的學習,從而發(fā)展了學生的遷移能力。
【教學目標】
1.結合相遇問題的情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親歷觀察、猜想、驗證、歸納、推理等數學活動,發(fā)現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學生在發(fā)現乘法分配律的過程中,發(fā)展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guī)律的意識,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3.學生感受數學規(guī)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獲得發(fā)現數學規(guī)律的愉悅感和成功感,增強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讓學生親歷探索乘法分配律的過程,在猜想驗證等自主探索活動中得出乘法分配律,使學生對分配律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學難點】
清楚地表述自己發(fā)現的規(guī)律,理解及應用乘法分配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規(guī)律
1.提出問題,列出算式。
出示情境圖
談話:瞧,這是濟青高速公路!在這里,還藏著許多數學信息,讓我們一起來找找吧!請你仔細觀察,從圖片和文字中你能發(fā)現什么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信息預設:大巴的速度是每小時行110千米,中巴的速度是每小時行90千米,兩車同時相向而行,大約2小時相遇。
問題預設:濟青高速公路全長約多少千米?(板書)
談話:請你試著用兩種方法在答題紙上解答。
生獨立解答。
預設:
2.結合情境,感知規(guī)律。
提出要求:結合線段圖說說算式每一步的含義。
回答預設:①我先算出1小時兩輛客車一共行駛多少千米,然后再求兩小時行駛多少千米。也就是濟青高速的全長是多少千米。
②我先求這輛大客車2小時行駛的路程;小客車2小時行駛的路程。然后把這兩部分加起來就是濟青高速公路的全長。
【設計意圖:把相遇問題通過學生的理解轉化成數學問題,這是思維的抽象,也是數學化的過程,既能激發(fā)學生研究的欲望,營造研究的氛圍,又使學生探究的問題清晰明了。結合情境理解算的.合理性,利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存在。】
二、研究素材,猜測規(guī)律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算式談發(fā)現。
預設發(fā)現:兩個算式結果相等?梢杂玫忍栠B接。
教師引導學生從算式結構和計算方法的特點觀察算式的左邊和右邊有什么不同。
預設區(qū)別:①左邊有3個數,右邊有4個數,兩個乘法算式中都有相同的因數2。
②左邊有小括號,應該先算加法,再算乘法;右邊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談話:根據前面運算律的學習,你有什么想法?
預設回答:這可能又是一個規(guī)律。
【設計意圖:拋開情境,觀察算式,使學生初步感受到兩種方法的結果一樣。通過觀察算式結構和計算方法的不同,滲透規(guī)律特點。使學生建立“猜想是探究獲得結論的前提”這樣的研究意識!
三、討論交流,驗證規(guī)律
1.舉例驗證規(guī)律。
談話:這只是我們的一個猜想,你能再舉一些這樣的例子來進行驗證嗎?如果有需要,可以用計算器進行舉例。
學生獨立計算舉例。
指生代表板演,再指一名學生舉例。其余學生同位交流,并用計算器幫助同位驗證。
談話:請你先和同位交流你舉的例子,并用計算器幫同位驗證一下他的等式是否成立。
預設舉例:(25+35)×4=25×4+35×4
。60+50)×2=60×2+50×2
。65+55)×42=65×42+55×42
……
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像這樣的例子舉不完,可以用省略號表示。
2.觀察幾組等式的相同點。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這幾組等式的左邊和右邊分別有什么相同點。
預設回答:①這幾組等式的左邊都是兩個數的和乘一個數。
、谶@幾組等式的右邊都是把兩個數分別與第三個數相乘,再把積相加。
3.總結規(guī)律。
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規(guī)律。
談話小結:剛剛我們通過猜想、驗證得出的結論就是乘法分配律。
教師出示乘法分配律。
談話:請你邊讀邊理解,并把它記在心里,比比誰記得又快又準確。
生按要求說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談話:我們用這么多的算式和文字來表示它,麻不麻煩?有沒有簡便的方法?
預設回答:可以用字母表示。
教師要求學生在答題紙上試著用字母abc來表示乘法分配律。
學生試著在答題紙上寫字母表達式。
指生板演(a+b)c=ac+bc。
談話:對于乘法分配律用字母來表示,感覺怎么樣?
預設回答:簡潔、明了,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這就是數學的美,一種清晰而簡潔的語言!
教師小結:剛剛我們經歷了猜想、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探究出了乘法分配律,還能用字母把這么多的算式寫成一個算式。
【設計意圖:讓學生舉例說明規(guī)律的存在,鼓勵學生表達這個規(guī)律,從具體的實例中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學生經歷觀察、描述、操作、思考、推理、概括從“非正規(guī)化”到“正規(guī)化”的學習過程!
四、鞏固拓展,應用規(guī)律
1.連一連。
2.在□里填上合適的數或字母。
3.火眼金睛辨對錯。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4
乘法分配律
一、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ǘ┲悄苣繕耍
使學生在發(fā)現規(guī)律的過程中,發(fā)展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guī)律的意識,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ㄈ┣楦心繕
使學生能聯(lián)系現實問題主動參與探索、發(fā)現和概括規(guī)律的學習塵埃,感受數學規(guī)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獲得發(fā)現數學規(guī)律的愉悅感和成功感,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教學重點: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自主發(fā)現規(guī)律,抽象歸納,并能用符號、語言或其他方式與同伴交流規(guī)律。
二、教法學法:啟發(fā)式教學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主動參與,樂于探究
四、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問題情境
五一就要舉行藝術節(jié)的比賽了,為了這次藝術節(jié),教師和同學們都花了很多的精力,這不,我們學校教舞蹈的老師正利用星期天,去為舞蹈組的小演員們挑選漂亮的演出服呢?(課件出示商店場景)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一個充滿現實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涵著大量的數學信息,并主動積極地帶著自己的知識背景、活動經驗和理解走進課堂。
。ǘ┱归_探索過程
1、初步感知
。1)提出要求:仔細觀察,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買這些些服裝,葉老師一共要付多少元錢呢?你能列出綜合算式嗎?
。2)學生獨立列式,教師巡視
(3)交流反饋:你是怎么想的,怎樣列式
板書:65×5+45×5(65+45)×5
請生交流解題思路,并比較哪種解法更簡便。
。4)列成等式
通過計算,我們發(fā)現這兩種解法雖列式不同,但都能解決問題。那么我們在這兩個算式之間用什么符號來表示它們的得數是相等的呢?
小結:雖然這兩個算式樣子不同,但是計算結果是相等的。我們就可以把兩個算式寫成一個等式。
2、類比展開
。1)提出類比問題:如果葉老師選擇選擇的是另兩種服裝,買的數量都是6件、或8件的,你還能用兩種方法來求一共要付多少元嗎?
。2)要求:每一小組編一題,用兩種方法列出綜合算式,并計算出結果,比一比哪組完成得又快又好!
。3)學生小組合作完成,交流反饋,相機板書:
32×6+65×6(32+65)×6
32×8+65×8(32+65)×8
32×6+45×6(32+45)×6
32×8+45×8(32+45)×8
。4)觀察算式,引導列成等式,仿照等式隨意舉例
像這樣的情況,是偶然巧合還是有其中的規(guī)律呢?大家不妨再舉幾個例子,再算一算。
舉例,小組交流,挑選幾組板書。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出發(fā),在學生獨立思考、探索的基礎上引導有效的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啟發(fā),通過觀察、類比列舉使學生對乘法分配律有所初步感知,形成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而且也掌握了一學習數學的方法。
3、體驗感悟
。1)觀察這些算式,或小聲地讀一讀這些算式,這中間隱藏著什么規(guī)律呢?學生有自己的語言描述發(fā)現的規(guī)律。
。2)修改算式,感悟規(guī)律
通過觀察,同學們或多或少都發(fā)現了一些規(guī)律,現在老師給每個小組提供了一些算式,根據你剛才的觀察,你覺得這些算式中,哪兩個可以用等號連起來就把它們挑出來,如果有爭議可以算一算來驗證一下。
課件出示:
。3+4)×63×6+4×6
3×17+3×53×(17+5)
20×(5+13)20×5+5×13
。13+7)×413×4+7
。13+7)×413×4+7
交流反饋有哪幾組等式。讓生想辦法修改那些不能組成等式的,使它們變成等式。
【設計意圖】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通過解決問題,類比列舉、觀察感悟、反思糾錯等多種學習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生動活潑地建構起對數學富有個性理解的過程。
4、揭示規(guī)律
。1)游戲“交朋友”
課件出示:(80+20)×4,誰是它的好朋友?(80和20打著傘,一塊去和4交朋友,4可最熱情了,它和80握握手,又和20握握手,多公平啊,80和20高興地把傘都丟掉了)
出示:6×(10+20),(A+100)×5,(42+45)×▲,請生幫它們交朋友。
。2)揭示規(guī)律
像這樣的等式寫得完嗎?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這些等式中存在的規(guī)律表示出來嗎?請同學們先在小組里說一說。
反饋時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學生可能用語言描述,可能用字母表
示??)
用字母表示:〔a+b〕×c=a×c+b×c
用語言敘述:兩個數的和乘第三個數,可以把這兩個數分別和第三個數相乘,再求和。
任何事物都可以從正反兩方面去看,你們反著讀一讀用字母表示的等式,你能給下面兩個算式找到朋友嗎?35×8+65×8 9×18+9×282
【設計意圖】從數學的角度來看,數學要比生活更重要。數學畢竟不是生活經驗的“照片”,而是對生活經驗進行重組、加工,逐步抽象打手成數學模型,它反映的是事物之間的關系和規(guī)律,它來源于生活而又遠遠高于生活。所以,前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為了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在學生有所感悟,但不能用規(guī)范的數學語言進行概括時,及時數學化,有效地引導學生小結規(guī)律,使教學目標得以順利完成。
。ㄈ╈柟虄然
1、根據乘法分配律,在__里填入合適的數
。1)、(15+23)×2=____×2+_____×2
。2)、(37+12)×16=37×____+12×____
。3)、___×___+___×___= ( 16+26)×8
。4)、(125+11)×8=____×____+____×_____
。5)、276×38+276×62=____×(___+___)
如果計算的話,(4)、(5)你會選擇左邊的算式還是右邊的算式進行計算,為什么?
2、判斷下面各題是否正確,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1)2×15+4×15=(2+4)×15??????()
訂正:
。2)5×(20+6)=5×20+6????????()
訂正:
。3)8×23+8×27=8×23+27????????()
訂正:
。4)9×(6×4)=9×6+9×4????????()
訂正:
3、應用題
一塊長方形的桌面,長68厘米,寬32厘米。周長是多少厘米?(用兩種方法解答,并說說你喜歡哪種方法)
*4、用簡便方法計算(任選一題)
、伲125+9)×8 ②128×31-28×31 ③43×5+46×5+11×5
小結:有時是先乘再求和比較簡便,有時是先求兩數的和再乘比較簡便,大家要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靈活對待。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不僅緊緊圍繞教學重點,而且注重練習的層次和坡度;揪毩曅问蕉鄻,達到了雙基訓練扎實的效果。由于剛剛學習了乘法分配律,為使學到的知識能更好地納入到原有的已有知識體系里,必須進行一定量的、針對性強、有實效的基本練習。
。ㄋ模┛偨Y回顧
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從中你得到什么啟發(fā)?
【設計意圖】“收獲”既有知識的習得,也有情感上的感受及所得,反思的效果很明顯。
。ㄎ澹┱n堂作業(yè)
六、說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
例:短袖衫褲子夾克衫乘法分配律:
32元45元65元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把這65×5+45×5=(65+45)×兩個數分別和這個數相乘,再相加。=325+225=110×5
。550(元)=550(元)
其他購買方案:
32×6+65×6=(32+65)×6
32×8+65×8=(32+65)×8
32×6+45×6=(32+45)×6
32×8+45×8=(32+45)×8
〔a+b〕×c=a×c+b×c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教學乘法分配律之后,發(fā)現學生的學習效果很不理想,特別是乘法分配律的運用,正確率很低。針對這種情況,我想,在教學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既要注重它的外形結構特點,也要同時注重其內涵。教學中通過“朝三暮四”的故事解決“這只猴子20天要吃多少個栗子?”這一問題,結合具體的故事情景,得到了(3+4)×20=3×20+4×20這一結果。這時老師往往注意了等式兩邊的“外形”結構特點,即兩數的和乘一個數=兩個積的和。缺乏從乘法意義角度的`理解。這時教師可提問“為什么兩個算式是相等
的?”這里不僅要從解題思路的角度理解(3+4)×20=3×20+4×20是相等的,還要從乘法的意義的角度理解,即左邊表示7個20,右邊也表示7個20,所以(3+4)×20=3×20+4×20。
2、注意區(qū)分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的特點,多進行對比練習。
乘法結合律的特征是幾個數連乘,而乘法分配律特征是兩數的和乘一個數或兩個積的和。在練習中(40+4)×25與(40×4)×25這種題學生特別容易出現錯誤。為了學生更好地掌握可以多進行一些對比練習。如:進行題組對比15×(8×4)和15×(8+4);25×125×25×8和25×125+25×8;練習中可以提問:每組算式有什么特征和區(qū)別?符合什么運算定律的特征?應用運算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嗎?為什么要這樣算?
3、讓學生進行一題多解的練習,經歷解題策略多樣性的過程,優(yōu)化算法,加深學生對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如:計算125×88;101×89你能用幾種方法?125×88 ①豎式計
算;②125×8×11;③125×(80+8);④125×(100-12);⑤(100+25)×88;⑥(100+20+5)×88等等。101×89 ①豎式計算;②(100+1)×89;③101×(80+9);101×(100-11);101×(90-1)等。對不同的解題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什么時候用乘法結合律簡便,什么時候用乘法分配律簡便?明確利用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進行間算的條件是不一樣的。乘法結合律適用于連乘的算式,而乘法分配律一般針對有兩種運算的算式。力爭達到“用簡便算法進行計算”成為學生的一種自主行為,并能根據題目的特點,靈活選擇適當的算法的目的。
4、多練。
針對典型題目多次進行練習。練習時注意練習量和練習時間的安排。剛開始可以天天練,過段時間以后可以過1-2天練習一次,再到1周練習一次。典型題型可選擇(40+4)×25;(40×4)×25;63×25+63×75;65×103-65×3;56×99+56;125×88;48×102;48×99等。對于比較特殊的題目可間斷性練習,對優(yōu)生提出掌握的要求。如36×98+72;68×25+68+68×74,32×125×25等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能自主發(fā)現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通過觀察、分析、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3、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體驗探究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
教學難點: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教學準備:課件、口算題、例題、練習題等。
教學策略: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學習,把問題教學法,合作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結合運用于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自主、勇敢地體驗嘗試和實踐活動來進行綜合學習。
教學流程:
一、設疑導入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率。誰來說一說,掌握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率有什么作用?
生:可以使計算簡便。
師:同意嗎?(同意。)接下來我們做幾道口算題,看誰做得又對又快。其他同學快速判斷。(生口算。)
【設計意圖:這樣開門見山的導入,不但可以鞏固舊知,為新課作鋪墊,而且當學生快速口算到新課題時,會出現一種戛然而止的效果,出現問題情境,從而自然導入新課!
二、探究發(fā)現
1。猜想。
師:同學們算得很快,看看下道題你們能不能很快算出來。(出示:(10+4)×25。)
師:這道題算得怎么不如剛才的快?
生:它和前面的題目不一樣。
師:好,我們來看一下它與前面的題目有什么不同?
生:前面的題都是乘號,這道題既有乘號還有加號。
生:前面的算式都是3個數相乘,這個算式是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
師:這道題含有不同運算符號了,有能口算出來的嗎?說說你的想法。
生:(10+4)×25=10×25+4×25。
師:為什么這樣算哪?
生:我是根據乘法分配律算的。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嗎?
生:我是從書上知道的,我知道它的字母公式(a+b)×c=a×c+b×c。
師:你自學能力很強,但對乘法分配律的內涵還不了解,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究乘法分配律好嗎?(板書課題:乘法分配律。)
2。驗證。
師:同學們看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如果可以這樣計算的話,那可簡便多了。到底能不能這樣計算,我們來驗證一下。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分別算出這兩個算式的結果,看看是否相同。(生活動計算。)
師: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兩個算式的.結果相同。)說明這兩個算式關系是什么?(相等。)
小結:通過驗證,這道題確實可以這樣算,那是不是所有的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的算式都可以這樣計算呢?通過這一個例子能下結論嗎?(不能。)那怎么辦?(再舉幾個例子。)好,下面請每個同學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都可以這樣計算?
師:由于時間關系,老師就寫到這里,通過舉例我們可以發(fā)現,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都可以這樣計算。有沒有舉出例子不能這樣計算的?(沒有。)一個例子不能說明問題,我們全班同學舉了這么多例子,還有沒寫的用省略號表示。我們都得到了同樣的結論。下面請同學們觀察黑板上的幾組等式,看看你們得到的結論是什么?
3。結論。
生: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可以用這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它們的積相加,結果不變。
師:同學們真聰明,你們知道嗎?這就是乘法的第三個運算定律“乘法分配律”。(出示課件,學生齊讀分配律的意義。)
師:如果老師用a、b、c表示兩個加數和乘數,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嗎?
。╝+b)×c=a×c+b×c
師:回到第一題,看來利用乘法分配律,確實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接下來,我們利用乘法分配律計算幾道題。
【設計意圖:在探究乘法分配律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了一次嚴密的科學發(fā)現過程:猜想——驗證——結論。為學生的可持續(xù)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練習應用
。ㄉ毩晳枚。)
師:通過這兩道題的計算,我們可以看出,乘法分配律是互逆的。為了使計算簡便,我們既可以從左邊算式得到右邊算式,又可以從右邊算式得到左邊算式。但遇到實際計算時,要因題而異。
四、總結
師: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乘法分配律,看到乘法分配律,你們能聯(lián)想到什么呢?(兩個數的差,同一個數相除都可以應用這樣的方法。)
反思:
本課的學習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正確地進行表述。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滲透從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方法。本節(jié)課的教學較好地貫徹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主動探究,實現親身經歷和體驗
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應是學習文本批判、質疑和重新發(fā)現的過程,是在具體的情境中整個身心投入到學習活動,去經歷和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也是身心多方面需要的實現和發(fā)展過程。本節(jié)的教學中,我從口算導入新課,引出(10+4)×25這樣一個特殊的算式。接下來,讓學生猜想它的簡算方法,然后讓學生通過計算來驗證方法的可行性,再讓學生舉例驗證方法的普遍性,最后由學生通過觀察、討論、發(fā)現、歸納總結出乘法分配律。整個過程中,我不是把規(guī)律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而是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去感悟發(fā)現,使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在這個探究過程中,學生經歷了一次嚴密的科學發(fā)現過程:猜想——驗證——結論——聯(lián)想。為學生的可持續(xù)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多向互動,注重合作與交流
在數學學習中,學生的思維方式、智力、活動水平都是不一樣的。因此,為了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都得到發(fā)展,教師在本課教學中立足通過師生多向互動,特別是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啟發(fā)與補充,來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實現對“乘法分配律”這一運算定律的主動建構。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建構過程,正是學生個人的方法化為共同的學習成果,共同體驗成功的喜悅,生命活力得到發(fā)展的過程。正所謂“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迎春來”。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54~5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體會應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2、使學生在發(fā)現規(guī)律的過程中,發(fā)展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guī)律的意識,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3、使學生能聯(lián)系實際,主動參與探索、發(fā)現和概括規(guī)律的學習活動,感受數學規(guī)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獲得發(fā)現數學規(guī)律的愉悅感和成功感,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導入
談話:同學們,我們學校有5個同學就要去參加“無錫市少兒書法大賽”了,書法組的張老師準備為他們每人買一套漂亮的服裝,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課件出示例題情境圖)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交流算法,初步感知。
提問: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再問:買5件上衣和5條褲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解決這樣的問題嗎?請同學們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算式,再算一算。
反饋:你是怎樣解決這一問題的?為什么這樣列式?
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再分別說說兩個算式的'意義。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利用課件演示,幫助解釋。
談話:兩個算式解決的都是同一個問題,它們的計算結果也相等,那你會把這兩個算式寫成一個等式嗎?
學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寫,教師板書,讓學生讀一讀。
談話:剛才我們算的買5件夾克衫和5條褲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如果張老師不這樣選擇,還可以怎樣選擇?(買5件短袖衫和5條褲子)
提問:買5件短袖衫和5條褲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用兩種方法解答嗎?
根據學生回答,列出算式:32×5+45×5和(32+45)×5
再問:這兩個算式有什么關系?可以用什么符號把它們連接起來?
啟發(fā):比較這兩個等式,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深入體驗,豐富感知。
引導:看表情,相信大家一定或多或少地發(fā)現了等式兩邊算式之間的聯(lián)系,F在請每個小組拿出信封中寫有算式的紙條,想一想在這幾組算式中,哪些可以用等號連起來,哪些不能?
分組匯報、交流。引導學生說一說:最后兩組為什么不能用等號連起來?兩個算式的計算結果分別是多少?有辦法使他們變得相等嗎?
要求:你能寫出一些這樣的等式嗎?先試一試,再算一算你寫出的等式兩邊是不是相等。
學生舉例并組織交流。
3、揭示規(guī)律。
提問:像這樣的等式,寫得完嗎?
談話: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這些等式中存在的規(guī)律表示出來嗎?請同學們先在小組里說一說。
反饋時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學生可能用語言描述,可能用字母表示……)
小結:a加b的和乘c,與a乘c的積加b乘c的積的和是相等的。這就是乘法分配律。
三、實踐運用,鞏固內化
1、“想想做做”第1題。
談話:下面我們利用乘法分配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在書上填一填。
學生完成后,用課件反饋。
2、“想想做做”第2題。
你能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下面的問題嗎?課件出示題目,指名口答。
回答第2小題時,讓學生說一說理由。
3、“想想做做”第3題。(略)
四、梳理知識,反思總結
提問: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感受想對大家說?
五、布置作業(yè)
“想想做做”第4、5題。
[說明]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本節(jié)課注重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感悟和發(fā)現乘法分配律,變教學生“學會”為指導學生“會學”。教學中,先組織學生通過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在兩個不同的算式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得到了兩個等式,并比較這兩個等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讓學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之后,給學生提供體驗感悟的空間,為學生提供符合乘法分配律和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的五組算式,引導學生在小組辨析與爭論中,進一步形成清晰的表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再寫出一些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等式,既為概括乘法分配律提供更豐富的素材,又加深了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隨后的練習設計層次清楚,重點突出,形式活潑,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這些教學活動使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利于學生改善學習方式。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教科書書第54的例題以及55頁的“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含用字母表示),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2.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guī)律的意識,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3.讓學生感受數學規(guī)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獲得發(fā)展數學規(guī)律的愉悅感和成功感,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教學重點和難點:
發(fā)現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作好鋪墊
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已經學習了乘法的兩個運算定律,那誰來說說它們的名稱和字母公式呢?(隨學生回答出示小卡片: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來研究乘法的另外一個運算定律。
二、聯(lián)系實際,探究規(guī)律
。.談話:五一快要來了,商場正在開展服裝促銷活動呢!一其去看看吧!
2.課件例題情景圖。
。1)問:仔細觀察,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短袖衫:每件32元;褲子:每條45元;夾克衫:每件65元。買5件夾克衫和5條褲子。)
。2)問:李阿姨一共要付多少錢呢?誰能口頭列出綜合算式?
指名說出算式,教師隨學生回答板書:
。65+45)×5 65×5+45×5
讓回答的兩名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即先算的是什么。)
第一個算式:先算買一套衣服用多少元。
第二個算式:先算買5件夾克衫和5條褲子各用多少元。
。3)猜一猜:這兩個算式結果會怎樣?(相等)
。4)計算驗證。
師:真相等嗎?讓我們動筆來算一算,男生算第一道,女生算第二道,做在自備本上。
集體交流,指名匯報計算過程。
。5)師:通過計算,我們發(fā)現這兩個算式的結果的確是相同的,可以給它們畫上等號。(板書:=)我們把這個等式輕聲讀一讀。(學生輕聲讀讀這個等式。)
3.探索、發(fā)現規(guī)律。
(1)師:仔細觀察等號左右兩邊的算式,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把你的想法與同桌交流一下。
同桌討論交流,指名匯報,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W生可能說:等號左邊有65、45和5這三個數,右邊也有這三個數;都有乘法與加法;等號左邊是65加45的和乘5,右邊是65乘5的積加45乘5的積。……)
。2)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教師相機引導學生初步得出:65加45的和與5相乘,等于把65和45分別與5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
。3)師:是不是所有這樣的兩道算式之間都有這樣的聯(lián)系呢?誰再來舉個例子?
指名舉例,計算算式結果,得出等式,教師板書。
師:會不會是巧合呢?請你在本子上再舉些例子驗證一下。(學生獨立舉例驗證。)
學生匯報驗證的結果。 教師結合學生回答板書三個等式。
問:還有許多同學要發(fā)言,說明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舉得完嗎?(板書:……)師:這么多等式,看來這不是巧合了,而是藏著一定的秘密在里面。你有什么發(fā)現呢?再與你的同桌輕聲說一說。
。4)指名2到3人說說發(fā)現,教師隨機小結: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觀察發(fā)現:兩個數的和乘第三個數,可以把這兩個加數分別和第三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課件出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板書課題)
。5)剛才幾位同學在用語言敘述這個規(guī)律時感覺有些困難,你會用比較簡潔的方法表示出乘法分配律嗎?你可以用文字、圖形、字母等表示它。
展示各種表達方法,集體交流,估計會有學生想到用字母或圖形等來表達。
表揚寫對的同學,并指出:剛才的這些表達方法都是可以的。特別是寫出(a+b)×c=a×c+b×c的同學,你們和數學家想到一起了。在數學上,我們就用字母a、b、c表示三個數,這個規(guī)律可以寫成(a+b)×c=a×c+b×c。(板書,順著讀,逆著讀)
師:用字母公式來表示乘法分配律,你又有什么感覺?(簡潔、明了)這就是數學的簡潔美。
三、應用規(guī)律,鞏固練習
1. 對于今天學的乘法分配律會了嗎?真的會了嗎?好,那就考考你自己!(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 橫著看,在得數相同的兩個算式后面畫“√”。
學生自己判斷。集體交流時指名說說是怎么判斷的?
第3小題匯報時要問:為什么是對的呢?提醒學生注意74×1可直接寫成74。
問:為什么你認為第4題不對呢?說說你的理由。怎樣改就對了呢?
2.掌握得真不錯!下面打開書看55頁“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獨立填寫后,指名匯報。
討論第2小題時問:兩個乘法中相同的乘數是幾?應該把相同的乘數放在括號外面,而且這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運用!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課件出示長方形菜地:長64米,寬26米)
問:圖上給我們提供了長方形菜地的什么信息?
你會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計算它的周長嗎?
。1)學生完成在自備本上,指名板演兩種不同的方法。
。2)集體交流,出示:(64+26)×2 64×2+26×2
師:剛才大家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計算了長方形的周長,看這兩道算式,問:哪種算法比較簡便?它們的結果怎樣?符合什么規(guī)律?
師:看來我們早在三年級學習長方形的周長時就已經接觸過乘法分配律了。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出示題目,觀察這兩組算式,想想每組中兩個算式的結果是否相同?為什么?
比一比:請你從每組中各選一道喜歡的算式進行計算,比比誰算得又對又快。
學生計算后,集體交流:你們選的哪兩道?為什么喜歡這兩道?
。ü烙嫶蠖鄶祵W生會選擇(64+36)×8和25×(17+3),因為這兩道計算起來比較簡便。)
這兩道計算起來比較麻煩的算式如果讓你來計算,你有什么好方法嗎?(出示2題)
指名說計算過程,教師用課件展示簡算過程。
小結:看,我們學會了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計算麻煩的題目變簡單了。明天我們還會更深入地來學習簡便計算。
5. 談話:開學初,學校為了豐富大家的大課間活動,購買了一批體育器材,看看是什么?(課件出示圖片和信息:空竹每個17元,飛盤每個8元,鐵環(huán)每個15元。)每種玩具都購買了60個,一共要花多少錢?
學生獨立完成在自備本上,投影展示不同的算法。
觀察這個等式,你有什么想告訴大家嗎?
師小結:看來,乘法分配律不僅可以是兩個加數的和乘第三個數,還可以推廣到3個加數的和去乘,甚至更多的加數呢!
四、總結回顧
問: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堂作業(yè)
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教后反思:
乘法分配律是在學生學習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基礎上教學的,這是四年級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之一。本節(jié)課我比較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在體驗中學到知識。首先我先創(chuàng)設了設計買衣服的情景,出示了例題圖,讓學生嘗試通過不同的方法得出結果,再讓學生觀察通過計算方法得到了相同的結果,這兩個算式可用“=”連接,使之讓學生從中感受了乘法分配律的模型,而后讓學生作出一種猜測:是不是所有這樣的兩道算式之間都有這樣的聯(lián)系呢?是不是符合這種形式的兩個算式都是相等的?此時,我不是急于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通過舉例加以驗證。學生興趣濃厚,這里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猜測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驗證猜測的能力,從而讓學生知道乘法分配律給大家計算帶來的便利,從而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字母形公式。
在本節(jié)課的練習設計上,我力求有針對性、有坡度的知識延伸。出示一些擴展型的練習:由(17+8+15)×60讓學生明白乘法分配律也可以是三個數的和,使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內容得到進一步完整,也為以后利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埋下伏筆。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如雖然本節(jié)課在感知乘法分配律上下了不少工夫,但在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上還是不夠,另外還有部分學困生對乘法分配律不太理解,運用時問題較多,在本節(jié)課中的一些具體的環(huán)節(jié)中也還缺乏成熟的思考,對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很好的充分調動起來,這些在以后的教學中都要多加注意。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蘇教版四年級(下)運算律——乘法分配律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乘法分配律的探索過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3、在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正確表述乘法分配律,并能理解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的理由。
教學過程:
一、比賽激趣,引入新課。
(1)、同學們,學習新課前,我們先來一個小小的數學熱身賽,看誰算的又對又快。
7×4×25 125×9×8 48+315+52 888+17+83 125×8
(2)、評出勝負,分析原因。
(3)、小結:運用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可以使計算簡便,今天我們繼續(xù)探索乘法的另一定律《乘法分配律》(板書課題)
二、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1、解決以下實際問題。
問題一:育新學校馬上要舉行藝術節(jié)比賽了,老師準備給他們每人買一套服裝,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課件出示例題情景圖)
短袖衫32元/件褲子45元/件夾克衫65元/件
(1)提問:要買5件夾克衫和5條褲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解決這樣的問題嗎請同學們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綜合算式,再算一算。
(2)學生動手,獨立算出要付的錢數。
(3)教師巡視,讓用65×5+45×5和(65+45)×5兩種不同方法解答的'學生分別口答。并說明解題思路。
板書:(65+45)×5 65×5+45×5
問題二:一塊長方形的菜地長64米,寬26米,求周長。
(1)學生動手,獨立算出周長。
(2)教師巡視,讓用64×2+26×2和(64+26)×2兩種不同方法解答的學生分別口答。并說明解題思路。
板書:64×2+26×2 (64+26)×2
三、探索規(guī)律。
1、板書:(65+45)×5=65×5+45×5
(64+26)×2=64×2+26×2
2、體驗感悟
(1)、談話: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個等式,你發(fā)現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嗎
(2)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情況相機引導:等號左邊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右邊呢
3、類比展開。
提問:你能根據剛發(fā)現的特點編幾組等式嗎
學生編寫,教師巡視后全班交流。
4、揭示規(guī)律。
(1)用語言表述:兩個數的和與另一個數相乘,等于這兩個數分別與另一個數相乘再相加;
如果有學生答得比較到位:把他的話再重復一遍的。
(2)談話:如果現在要用字母來表示這個規(guī)律,你們認為應該用幾個字母呢(3個)
我們就用a、b、c這三個字母來表示
(3)引導:如果在第一個等號的左邊我用a來表示65,b來表示45,c來表示5就可以寫成這樣的形式:
板書:(a+b)×c
(4)追問:那么等號的右邊應該怎么來表示呢
學生獨立完成。
學生口答后板書:(a+b)×c=a×c+b×c
四、應用規(guī)律。
練習課本56頁第一,二習題
五、拓展延伸。
1、看看前面買服裝的問題,根據提供的信息,除了可以求一共要付多少元之外,還可以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1)出示:5件夾克衫比5條褲子貴多少元
怎樣列式還可以怎樣列式出示:60×5-50×5 (60-50)×5
(2)思考:這兩道算式等不等呢你怎么知道相等的
這個等式和我們發(fā)現的乘法分配律的形式一樣嗎哪兒不一樣
(3)如果老師是這樣買的,
出示:買5件夾克衫、5條褲子和5件短袖衫,一共要付多少元怎樣列式還可以怎樣列式出示:
60×5+50×5+30×5 (60+50+30)×5
(4)這兩道算式等不等呢
這個等式和我們發(fā)現的乘法分配律的形式一樣嗎
2小結:乘法分配律不僅適用于兩個加數相加,還適用于兩個數相減,甚至是多個數相加或相減。同學們掌握了這些知識后相信在今后的計算中會更加簡便快捷。
六、全課小結
你今天這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
請大家想一想,我們是怎樣發(fā)現乘法分配律的呢
今天,我們通過猜想、舉例、總結、應用發(fā)現了乘法分配律,今后,同學們還可以運用這種數學思維去研究其他的數學知識。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索乘法分配律中的活動,學生進一步體驗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初步學習體會提出猜想的方法及類比,說理,舉例論證的方式,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力,創(chuàng)造力,《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
2、引導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自主發(fā)現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3、能夠運用乘法的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重點、難點:
重點:學生參與推導乘法分配律的過程。
難點: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運用。
教學過程:
一、比賽激趣,提出猜想.
(1)同學們,學習新課前,我們先來一個小小的數學熱身賽。請大家準備好紙和筆。 (請看大屏幕,左邊的兩組同學做A組的題,右邊的兩組做B組的題,看誰做的又對又快,開始)
9×( 37+63) 9×37 + 9×63
(2)評出勝負。(做完的同學請舉手,匯報計算過程。可以看出左邊的同學做得比較快,(問同學)你們有什么意見嗎?)剛才的計算中你發(fā)現這兩道題有什么關系嗎?
教師讓學生比較兩個算式的異同點,并指名說一說自己找出的規(guī)律。
引導學生發(fā)現:這兩個算式的運算順序不同,但結果相同,兩道題其實可以互相轉化,可以用一個等式表示:9×( 37+63) =9×37 + 9×63
(3)將學生的發(fā)現以他(她)的名字命名為“**猜想”。
【設計意圖:在課的開始,組織數學熱身賽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引導探究,發(fā)現規(guī)律。
1、(我們下面就一起來驗證一下這位同學的猜想在其它的題里也是否成立?請看大屏幕。)昨天,老師去超市里買東西,看到下面這些物品。橙子每箱28元,蘋果每箱22元。如果橙子和蘋果各買3箱,一共需要多少錢?
(1)全班同學獨立完成。
(2)誰愿意把自己的方法說給大家聽聽。(生回答,師板書)
還有不一樣的方法嗎?誰來說說看?(生回答,師板書)
算式(28+22)×3 和28×3+22×3的每一步各表示什么?誰能說給大家聽聽?
(3)觀察這兩個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
引導學生比較兩個算式異同點,并指名學生說一說自己
生:這兩個算式的得數是一樣的。
師:是的,雖然他們的格式不同,但他們的得數相同,所以我們可以用一個符號把這兩個算式聯(lián)系起來。
生:等于號
師:對,用等于號相連,表示這兩個式子是相等的,一起讀一讀,認識這兩種方法的結果是一樣的,所以( 35+25)×3=35× 3+25×3
師:再和前面的一組式子一起觀察,
9×( 37+63)=9×37 + 9×63
(讓學生通過讀,感悟到左邊是兩個數的和乘一個數,右邊的`兩個數的積加上兩個數的積)
2、舉例驗證,進一步感受
認真觀察屏幕上的這個等式,你還能舉出幾個類似的例子來驗證嗎?(板書:舉例)
(1)驗證方法:要求每人出兩組算式,數字隨意舉例,可以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驗證你舉的例子是否相等,教案《《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然后拿到小組內交流(學生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學生回報:誰來說一說自己舉的例子。
(3)同學們,請看一看這三個同學舉的例子,每組的結果都是相同的,我們就可以用等號把它們連接起來。(板書)
(4)輕聲讀這些等式,你發(fā)現了什么?
3、歸納總結,概括規(guī)律。
(1)現在誰能說一說這些等式有什么共同特點?(板書:總結)(運算順序不同但結果相同)
(2)從剛才的舉例過程中,你能發(fā)現乘法運算中的規(guī)律嗎?
學生回報。
(電腦出示: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用兩個加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這叫做乘法的分配律。)
同學們發(fā)現的這個知識規(guī)律,叫做乘法分配律。(板書:乘法分配律)
(3)如果用a、b、c分別表示三個數,你會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嗎?
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a+b)×c=a×c+b×c
齊聲讀兩遍。
(4)對于乘法分配律,用字母來表示,感覺怎樣。
引導學生發(fā)現:字母表示的式子簡潔、明了,這就體現了數學的美。
三、加強應用、深化理解
1、瞻前顧后填一填。
(10+7)×6=□×6 + □× 6
8×(125+9)=8×□+ 8×□
7×48+7×52=□×(□ + □)
2、火眼金睛看一看:
判斷下面算式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56×(19+28)= 56×19+28 ( )
32×(7×3)= 32×7+32×3 ( )
25×12+12×75 = 12×(25+75) ( )
25×99+25 =(99+1)×25 ( )
3、利用乘法分配律,計算下列各題。 ( 80 + 4 ) ×25 34 ×72 + 34 ×28 師小結:通過這兩道題的計算,我們可以看出,乘法分配律是互逆的。為了使計算簡便,我們既可以從左邊算式得到右邊算式,又可以從右邊算式得到左邊算式。但遇到實際計算時,要因題而異。
4、找朋友
(10+6)×4 10 ×4+6 10 ×4+ 6 × 4
5 ×(7+9) 5 ×7+ 5× 9 5 ×7× 9
3 ×25+7 ×25 3+7×25 (3+7)×25
5、對口令
師:如果一個同學說出乘法分配律的左邊部分,那你就說出它的右邊部分,如果他說出的是右邊部分,你就對出左邊部分。看誰反應快。
6、腦筋急轉彎。
猜一猜,等號后邊是三個什么字?
木×(1+3+2)=?
四、總結:
1、回憶一下,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2、如果把乘法分配律中的加法改成減號,等式是否依然成立?根據乘法分配律,你能提出新的猜想嗎?同學們課后交流一下,下節(jié)數學課我們再繼續(xù)研究。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10
學情分析:
乘法分配律這個知識點在本節(jié)課以前學生已經有一些潛移默化的理解,在實際計算中也有應用,如:本單元第一課時的《衛(wèi)星運行時間》乘數是兩位的乘法中,“114×21=” 不論是第一種“114×20=2280,114×1=114, 2280+114=2394 ”還是第四種用豎式計算,其實質都是在利用乘法分配律這一理論依據,即將21個114,分成20個114和1個114的和,只是表達形式不同罷了。因此,基于這些基礎,我教學時特別注重與舊知的聯(lián)系和在意義上的溝通。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會用字母表示。
2.能夠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3.在乘法分配律的發(fā)現過程中訓練學生觀察、歸納、概括等能力。
4.感受“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方法,增強獨立自主、主動探索、自己得出結論的學習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
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運用。
教學過程:
一、情景激趣,提出猜想
1.情景
暑假中,我們諭小娃娃表演的《陽光羌娃》在比賽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他們馬上還要到香港參加演出。(出示照片)
出示資料: 他們每天都在辛苦地訓練著,有時會練得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昨天晚上,王老師就給參加訓練的18個男生和23個女生每人準備了一份8元的快餐,你知道王老師一共用了多少錢嗎?
(設計意圖:以學生熟悉的學校中的大事作為問題背景,可以讓學生切實的感受到數學的廣泛應用性,也利于學生主動解決問題。)
①整理條件、問題
從這段資料中你知道了那些信息?王老師遇到了哪些問題?
、趯W生列式,抽生回答: (18+23)×8, 18×8+23×8
③交流算式的意義
第一個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二個算式呢?
、苡嬎悖海òl(fā)現兩個算式結果相等)
⑤觀察、分析算式特點
咦,我發(fā)現這兩個算式非常有意思。你看看,這是兩個不同的算式,很多地方都不相同,仔細看看,又有相同的地方,對吧!
現在,就來仔細觀察一下這兩個算式,看看它們到底有哪些相同點?又有哪些不同點?
⑥全班交流,引導學生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思考
A.涉及到得運算及順序:都包含了+、×這兩種運算,左邊是先算加法,合起來以后再乘;右邊是分別先乘,然后再加。
B.涉及到的數:都用到了18、23和8這三個數,其中8在左邊出現了一次,在右邊出現了兩次。
C.計算結果:結果相等。
。ㄔO計意圖:對算式意義的分析讓學生明白這兩個算式相等的道理,而從外在特點的分析則讓學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特點。同時,細致的特點分析也為學生后面的舉例驗證打下基礎)
2.提出猜想
真有趣,運算順序不同,數據也有不一樣的,結果卻一樣,那是不是只有這一個算式才是這樣呢?還是像這樣的算式都有這樣的規(guī)律呢?
怎樣才能知道像這樣的算式都有這樣的規(guī)律?
引導學生想到用舉例的方法進行驗證。
師小結:要想知道這是不是一個普遍的規(guī)律,那我們就舉出一些這樣的`例子,再看看它們的結果想不想等就可以了。
。ㄔO計意圖:對一個人而言,記憶一個知識、規(guī)律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要知道從哪里去尋找知識和規(guī)律,要知道他的發(fā)現如何去獲得證明。本節(jié)課就是要以乘法分配律的學習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的能力,這才是真正的立足于學生一生的發(fā)展而在教學。)
二、舉例驗證,證明合理性
1.全班舉例:抽生舉例,全班進行判斷,看所舉的算式是否符合猜想的特征。
2.分組舉例
兩個孩子為一組,一起舉一個例子,再一起計算驗證,看結果是否相等。
3.交流:誰愿意把你舉的例子和大家一起分享?
A.這個式子符合要求嗎?
B.這些式子都有一個共同的規(guī)律,這個共同的規(guī)律是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左邊都是把兩個數合起來再與第三個數相乘,右邊是分開乘,再把兩個積相加,右邊算式中這個相同的乘數,在左邊算式中放在了括號的外面。
。ㄔO計意圖:讓學生經歷舉例驗證的過程,經歷歸納概括的過程。)
三、概括歸納,建立模型
1.個性概括
這樣的式子你們還能寫嗎?能寫完嗎?
強調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是寫不完的。
你能用一個式子將所有的像這樣的式子都概括出來嗎?
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概括規(guī)律。(學生可能用文字概括,可能用圖形符號概括,可能用字母概括)。
2.統(tǒng)一認識
教師指出一般用a、b、c表示式子中的三個數,這個規(guī)律可以表示成
(a+b)×c=a×c+b×c
給出規(guī)律的名稱:今天,我們一起動手動腦發(fā)現了這個非常有趣的規(guī)律,這個規(guī)律是四則運算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規(guī)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3.進一步認識
這個式子表示兩個數合起來與第三個數相乘的結果與用這兩個數分別與第三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的結果相等。反之,兩個數都與同一個數相乘,再把積相加所得到的結果與先把這兩個數合起來再與第三個數相乘,所得到的結果相等。
齊讀式子。
。ㄔO計意圖:學生通過不完全歸納法,得出規(guī)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不同方法的概括,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能力,尤其是分析與綜合的能力,歸納與概括的能力。)
四、鞏固應用,深化認識
1.哪些算式與72×35相等
72×30+72×5
72×35 72×30+5
70×35+2×35
70×35+2
問:為什么相等?
。ㄔO計意圖:讓學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質意義)
2.你會填嗎?
(10+7)×6= ×6+ ×6
8×(125+9)=8× +8×
7×48+7×52= ×( + )
問:訂正時強調第一小題為什么這樣填?第三個式子中括號外面為什么要寫7。
。ㄔO計意圖:學生進一步深刻理解乘法分配律)
3. 7×48+7×52 7×(48+52)
這兩個式子你想選擇哪個進行計算?為什么?
如果只給你第一個式子,你會想辦法讓你的計算變得簡便嗎?
小結:利用乘法分配律有時候可以使計算變得更簡便。
。ㄔO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觀察,明白乘法分配律在計算中的意義。)
<<<1234>>>
4.先想一想,下列各題怎樣計算更簡便,把你的簡便方法寫出來。
①34×72+34×28(訂正時問:為什么不直接算)
。80+4)×25
訂正時問:把(80+4)×25寫成80×25+4×25依據是什么?
如果不用好不好算?
(80+20)×25
問:這道題與(80+4)×25的樣子一樣,都是兩個數的和與第三個數相乘,為什么你們又不用乘法分配律來計算了呢?
教師小結:在計算中要根據數據特點,靈活運用乘法分配律。
②21×25 75×99+75
小結:在計算中遇到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特點的式子,可以利用拆數等方法,在不改變原數大小的前提下將式子變成符合乘法分配律特點的式子,然后再進行簡算。
。ㄔO計意圖:通過題組練習,讓學生在計算中要根據數據特點,靈活運用乘法分配律,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不生搬硬套題型。)
五、全課小結
孩子們,你們今天收獲了什么?
當你們在一些具體的問題中發(fā)現某些規(guī)律,而你又不敢肯定它正確時,你可以怎么辦呢?
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
。18+23)×8 (18+23)×8=18×8+23×8 7×48+7×52=7×(48+52)
=41×8 … … … …
=328(元) 學生舉例 … … … … 34×72+34×28 (20+4)×25
18×8+23×8 … … … … (80+20)×25
=144+184 個性概括:… …
=328(元) (a+b)×c=a×c+b×c 21×25 75×99+75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36頁例題3乘法分配律
教材分析
本內容是乘法運算定律的最后一個內容,它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學生對該知識點的感性認識遠遠不夠,且定律的敘述又比較繁瑣。教材是按照提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植樹”問題、列式解答、觀察比較、總結規(guī)律等層次進行的。從例題3的知識點看主要是乘法分配律及用字母表示的2種情況,但從做一做中體現出了把乘法分配律從右往左運用的情況。通過課堂的學習,讓學生經歷發(fā)現歸納乘法分配律的過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感受運用乘法分配律能進行一些簡算。
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并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接著學習的`,但本節(jié)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是概況、歸納能力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而乘法分配律又是學生以后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計算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故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要求更高。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發(fā)現歸納乘法分配律的過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初步感受運用乘法分配律能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參與意識和主動探究精神,同學間通過合作交流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發(fā)現與歸納乘法分配律。
教學準備
課件習題卡
教學過程
一、結合實事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1、課件出示干旱圖片,使生感受到節(jié)約用水,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2、課件出示問題(一):一號井5噸/小時、二號井10噸/小時,兩口井一共出水多少噸?請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綜合算式(師相機板書),說出算理并計算,發(fā)現兩種方法表示的意義和結果相同,得出可以用“=”連接兩個算式。接著請同學感受用那種方法計算更快?
3、課件出示問題(二):共有25個小組,每組4人挖坑、種樹;2人抬水、澆樹,一共有幾名同學參加植樹?請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綜合算式(師相機板書),說出算理,猜測結果,計算驗證得出結果相同,同樣可以用“=”連接兩個算式。請同學感受用那種方法計算更快?
二、合作交流,探索發(fā)現新知
1、引出課題。通過觀察得出2個等式都是由3個數組合而成的,這樣的等式有什么樣的規(guī)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究的新知——乘法分配律。
板書:乘法分配律
2、發(fā)現和歸納乘法分配律
(1)請同學們觀察這2個等式,等號左邊、右邊是怎么算的?請生算一算,把你的發(fā)現和同桌說一說好嗎?
(2)請同學自己任意用三個數試著組成這樣的算式,驗證是否都具有這樣的規(guī)律呢?
。3)生舉例并展示,共同驗證并讀一讀式子。
(3)具有這樣特征的式子能舉得完嗎?討論是否存在不符合這樣規(guī)律的式子?
。4)同桌互相試著說一說規(guī)律,請生匯報,總結得出乘法分配律,請生打開書P36讀一讀。
3、用字母a、b、c表示這三個數,乘法分配律可以怎么表示呢?同學們敢接受挑戰(zhàn)嗎?4人小組討論,請生匯報,說一說算式的意義并讀一讀。
三、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觀察探索發(fā)現了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簡潔的表示出來。下面同學們敢接受考驗嗎?
四、分層練習,逐級達標
1、填一填:習題卡第一題
鞏固乘法分配律并使學生初步感受運用乘法分配律能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學了乘法分配律有什么用呢?習題卡中的例題你會選擇哪種方法呢?請生選擇方法,說一說理由。
2、看一看:習題卡第二題
3、應用:請生完成書P38第7題。使學生感受學習乘法分配律的用處是使計算簡便。
五、回顧課程,進行總結
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觀察、分析學習了新的知識,你有什么收獲呢?
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
。5+10)×24=5×24+10×24
。╝+b)×c=a×c+b×c
25×(4+2)=25×4+25×2
a×(b+c)=a×b+a×c
習題卡
填一填
1、(32+25)×4=32×( )+25×( )
2、(64+12)×5=( )×5+( )×5
3、(7+6)×8=7868
4、(43+25)×2=
5、3×6+7×6=(+)
看一看
下面哪個算式是正確的?正確的畫“√”,錯誤的畫“×”
。19+28)×56=19×56+28
(7×3)×32=7×32+3×32
64×64+36×64=(64+36)×64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12
一、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北師大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運算律第56、57頁教學內容。乘法分配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教材是按照分析題意、列式解答、講述思路、觀察比較、總結規(guī)律等層次進行的。本節(jié)課不僅使學生學會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讓學生經歷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同時,學好乘法分配律是學生下節(jié)課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經歷探索乘法分配律的過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2、在觀察、比較、分析和概括的過程中,培養(yǎng)簡單的推理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guī)律的意識,體會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嚴謹與簡潔;
3、在學習活動中不斷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和求知欲,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探索乘法分配律的過程,建立乘法分配律模型。
教學難點: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四、教學流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感知規(guī)律
師生談話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爸爸和媽媽都愛我!边@句話還可以怎么說?
“小明和小華都是他的好朋友!边@句話也可以怎么說?
生:……
師:真聰明,回答正確,在數學王國里也有類似的表達,今天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吧!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充滿趣味的生活問題,引領學生發(fā)展自身的靈性,尋求數學知識,與現實問題之間的本質聯(lián)系,促進學生感悟、內化、激發(fā)學生探索新知的興趣。]
。ǘ┙鉀Q問題,明晰算理。
1、情境一——廚房貼瓷磚
。1)讓學生從圖中獲取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2)生匯報,師擇取問題:一共貼了多少塊瓷磚?
讓學生用多種方法列綜合算式解答問題,然后小組內交流算法及解題思路。
(3)組織全班交流,要求學生講清楚是怎樣想的。教師配以課件演示并適時板書四種算法:3×10+5×10;(3+5)×10;4×8+6×8;(4+6)×8。
。4)小組討論:觀察四個算式,哪兩個算式聯(lián)系緊密,是否可以用等號連接?
。5)全班交流。[(3×10+5×10與(3+5)×10聯(lián)系緊密,可用等號連接;4×8+6×8與(4+6)×8聯(lián)系緊密,可用等號連接。]
追問:為什么可以用“=”連接?讓學生充分講道理。
。6)比較:觀察上面兩組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第一組中的第一個算式里10出現了兩次,而第二個算式里10只出現了一次,第一個算式沒有小括號,第二個算式有小括號,改變運算順序了……)
[設計意圖:關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以學生身邊熟悉的情境,為教學的切入點,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與生活環(huán)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根據主題圖,提出問題并通過兩種算式的比較,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使學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2、情境二——花圃
。1)讓學生看圖并解決問題。
。2)學生匯報算法及解題思路,師配以課件演示并板書:(30+25)×2;30×2+25×2。
師:這兩個算式是否可用等號連接,為什么?(可以因為它們的結果相同,都是求籬笆的長,只是運算順序不同。)
3、舉實例
師:生活中,像用這樣兩種方法解決的問題很多,你能舉個例子嗎?學生獨立思考后全班交流。比如:(1)老師買了5個籃球和5個足球,一個籃球50元,一個足球80元,一共花了多少錢?(2)一輛中巴車限乘20人,一輛小轎車限乘4人,現在各租2輛,一共能坐多少人?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聯(lián)系生活實際為學生感受乘法分配律提供現實背景,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引導有效的交流,使學生對乘法分配律有所初步感知。]
。ㄈ┯^察對比,概括規(guī)律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安排了觀察總結、舉例驗證、抽象概括和嘗試應用四個層次進行教學。
1、觀察總結
(1)師:同學們,請觀察黑板上這幾組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嗎?請小組內討論交流。
。2)學生匯報(學生結合算式,能說出自己的發(fā)現即可)。
(3)教師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指著算式小結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兩個數和同一個數相乘,等于把這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
。4)師揭示課題,板書課題:乘法分配律。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從多組算式入手,通過觀察比較,互相補充,在算式中尋其相同點和不同點,并在分析題意中,找尋其存在規(guī)律的必要性,幫助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明確乘法分配律的含義。]
2、舉例驗證
讓學生列舉不同的算式來驗證乘法分配律,再小組交流,集體反饋時教師有選擇地板書學生列舉的`算式并適時表揚。
[設計意圖:學生舉例驗證過程,是學生不完全歸納的過程,對于學生識記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內涵有重要的作用,通過自己舉例驗證有利于學生將新的知識納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
3、抽象概括
。1)讓學生用a、b、c表示乘法分配律,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即時指導,再匯報交流,師板書:a×c+b×c=(a+b)×c,生齊讀字母公式。
。2)讓學生比較乘法分配律與“爸爸和媽媽都愛我,爸爸愛我,媽媽也愛我!边@兩句話之間的相似之處。
生:a相當于爸爸,b相當于媽媽;c相當于我,愛相當于乘號。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歷經歸納推理到抽象概括的過程,體會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嚴謹與簡潔。]
4、嘗試應用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4×9+6×9……,說明乘法分配律是成立的;
。2)學生獨立完成后,小組交流;
。3)教師巡視抽取有代表性的方法展示給大家看;
。4)再問這個算式還可以怎樣表示?學生說出另一種算式,課件呈現4×9+6×9=(4+6)×9
[設計意圖:讓學生借助自己喜歡的方式結合此題說說這個算式還可以怎樣表示,學生的思考過程就是乘法分配律形式的再現過程,要讓多個學生表達,在相互表達中,加深對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ㄋ模┨魬(zhàn)過關,應用規(guī)律:
第一關:請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個方格?(用兩種方法列綜合算式計算)。
。1)學生匯報算法;
。2)比較哪種方法比較簡便?為什么?
第二關:填一填
①(12+40)×3=□×3+□×3
、15×(40+8)=15×□+15×□
③78×20+22×20=(□+□)×20
、66×28+66×32+66×40=(□+□+□)×□
(1)學生展示填寫的答案。
。2)分別說說轉化以后的算式和原來的算式比,哪一個讓我們計算起來感覺比較簡便?為什么?
第三關:學校要給28個人的合唱隊買服裝,一件上衣58元,一條褲子42元,請你算算買服裝要花多少錢?(用兩種方法列綜合算式解答)
(1)學生匯報算法。
(2)比較哪種方法比較簡便?小結:學習了乘法分配律可以靈活選擇算法,怎么計算簡便就怎么算。
[設計意圖:多樣練習也是一種信息源,解決問題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深化理解、蓄積“能量”的過程,是學生拓展知識視野,完善認知結構,提升認識境界、增長人生智慧的過程。在練習中,幫助學生繼續(xù)完善對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ㄎ澹┱n堂總結,梳理新知
讓學生談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教師加以梳理,最后質疑解惑。
[設計意圖:讓學生將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對在獲取新知中體現出的數學思想方法進行反思,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五、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
(3+5)×10=3×10+5×10
。4+6)×8=4×8+6×8
。30+25)×2=30×2+25×2
。35+65)×5=35×5+65×5
(2+3)×5=2×5+3×5
。╝+b)×c=a×c+b×c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13
學習內容: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乘法分配律
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的情境,嘗試計算,初步認識和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義。
2、通過觀察交流、舉例驗證,概括規(guī)律,并能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
3、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借助乘法的意義進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內涵。
學習重難點
借助乘法的意義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和內涵。
配套資源
實施資源:
《乘法分配律》教學課件
學習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入新課
師: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乘法的另一個運算定律。
請同學們認真看下面的題目:有一個長方形的果園,原來寬20米,長80米,擴大規(guī)模后,長增加了30米。問:現在這個果園的面積有多大
二、學習新知
、僮灾魈剿,獨立解決問題
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用一幅圖來表示題目的意思,這幅圖會是怎樣的呢
把你想到的圖形畫在練習本上。并試著去解決這個問題。
、趨R報交流,明確算法
誰愿意把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展示給大家,并說明解決問題的步驟。
③全班反饋(課件動態(tài)演示)
先來看第一種方法:
可以先算出擴大規(guī)模后果園的長,再算出擴大規(guī)模后果園的面積,即(80+30)×20=2200(平方米)
(設計意圖:借助于課件,展示出這道題目的示意圖,進行動態(tài)演示,可以讓學生清楚地看到每一步的計算表示的實際意義是什么,對理解另一種方法打下基礎。)
再來看第二種方法,可以先算出果園原來的面積,再算出后來增加的面積,最后把原來的面積和增加的面積全起來就是果園現在的面積。即80×20+30×20=2200(平方米)
(設計意圖:借助于課件,進行動態(tài)演示,讓學生從中清楚地看到這種方法和第一種方法的不同之處,同時又真正的明白,雖然方法不同,但所要求的結果完全一樣)
同學們,你們有什么發(fā)現呢大家是不是已經發(fā)現了盡管這方法不一樣,但這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一樣的。那就說明(80+30)×20=80×20+30×20(這兩個式子是相等的)
(設計意圖:借助于課件的動態(tài)演示,使學生更清楚地看到,兩種方法求出的是同一個結果,同時,更能給學生初步感悟乘法分配律提供一定的幫助。)
②師:剛才擴大規(guī)模后的長是增加了30米,現在給大家一次機會,你來決定讓長增加幾米同時請你用兩種方法算一算,看用兩種方法計算出的結果是否一樣
如果我們把果園的寬的米數用圓形來表示,原來的米數用三角來表示,長增加的米數用五角星來表示,上面的式子我們是不是就可以這樣表示了呢
( +▲)×★=×★+▲×★
(設計意圖:利用課件的.方便性,在很短的時間給學生展示了不同的數據所計算出的結果都是一樣的,讓課堂節(jié)奏更穩(wěn),更快,解決問題更高效,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了。)
、劢酉聛恚覀児餐瑏眚炞C一下,看我們想到的這個式子是不是正確的呢現在這里面原來的長和寬及擴大規(guī)模后增加的長的數量都由你來決定填寫,填寫完后,進行計算,驗證,來證明這個等式不僅適用上面的兩個例子,同樣適用于你所舉的例子。
驗證;(100+50)×40=100×40+50×40
結論: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把積相加。
同學們,你們真厲害,你們所發(fā)現的規(guī)律在數學上就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為a+b)×c=a×c+b×c
三、鞏固練習:
1、請看下面這個算式,(40+8)×25
結合剛才的長方形的面積,你想到了什么
我們可以想象成寬是25米,原來的長是40米,擴大規(guī)模后增加的長是8米,因此我們可以先求出原來的面積40×25和增加的面積8×25,合起來就是現在的面積。
2、計算59×20+41×20
師:除了把它們想象成剛才的長方形的面積,還可以想象成什么呢實際上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把它想象這樣的場景:學校要舉行歌唱比賽,參加的20名同學要統(tǒng)一著裝,老師們先買了20件上衣,每件59元,又買了20條褲子,每條褲子41元,老師買這些衣服一共花費了多少元錢呢
59×20+41×20
=(59+41)×20我們可以先求出一套衣服多少元再乘以
=100×20它的套數,是不是計算更簡單呢
=20xx
親愛的同學們,相信你們通過今天的學習,對乘法分配律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今天的課快要結束了,老師留給大家一個問題:如果這道題目問的是原來的面積比增加的面積多多少平方米你認為應該怎樣做呢如果有兩種方法可以解答,你認為這兩種方法之間有聯(lián)系嗎請大家認真思考,下節(jié)課我們再見!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青島版四年級下冊第24-25頁紅點內容 信息窗2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有步驟的觀察、猜測、比較、概括,引導學生自己建構乘法分配律的全過程。
2.幫助學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掌握其數的特點和結構形式,并學會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觀察能力,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課件,卡片(課前發(fā)給學生)
教學過程:
一、擬定自學提綱
自主預習
1. 創(chuàng)設情境:(多媒體出示24頁情境圖)
教師引導:同學們,請認真觀察情境圖,你能得到哪些數學信息?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 濟青高速公路全長大約多少千米?
相遇時大巴車比中巴車多行多少千米?)
。ń處煱堰@兩個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教師引導:這節(jié)課,我們將通過研究一輛大巴車和一輛中巴車在濟青高速上相遇的問題繼續(xù)探索乘法運算的規(guī)律。
2. 出示學習目標: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是:(多媒體出示)
。1)運用觀察、猜想、驗證、歸納的數學方法,通過自主解決上述問題,探索發(fā)現乘法分配律,會用自己的話表述,會用字母表示。
(2)樂于把自己學習的收獲、困惑、體會與大家分享,樂于與同學合作。
教師引導:有信心達到這兩個目標嗎?(有。
老師的指導會對你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請看自學指導:
3. 出示自學指導(認真看課本第24頁到25頁第二個紅點前的內容,重點看圖上同學的對話。思考:
。1)如何求濟青公路的全長,有幾種解法,如何列式計算。
。2)比較兩種解法的計算過程和結果,你有什么猜想?再舉幾個例子來驗證一下,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3)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如何用字母表示?
5分鐘后匯報自學成果,看誰能獨立用多種方法解答黑板上的三個問題,并能發(fā)現乘法運算的規(guī)律。)
4. 學生按自學指導自學,教師巡視,關注學困生。
二、匯報交流 評價質疑
調查學情:看完的同學請舉手!看會的請放下。
1.小組交流:
學習中你有哪些收獲、困惑和體會,請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2.班內匯報:
師指小組選代表按順序匯報自學指導中的思考題,其余同學隨機質疑、補充。
課堂生成預設:
。1)濟青高速公路全長大約多少千米?
教師追問:第一種算法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二種算法呢?
預設一:先算兩輛車1小時共行多少千米,再算兩輛車2小時共行多少千米,就是濟青高速公路的全長;
預設二:先算大巴車2小時共行多少千米、中巴車2小時共行多少千米,再算兩輛車2時共行多少千米。就是濟青高速公路的全長。)
(2)相遇時大巴車比中巴車多行多少千米?
。110-90)×2 110×2-90×2
=20×2 =220-180
。40(千米) =40(千米)
教師追問:你能說說兩種算式的意思么?
預設一:第一種算法是先求大巴車1小時比中巴車多行的路程,再求大巴車2小時比中巴車多行的路程;
預設二:第二種算法是先分別求出大巴車和中巴車2小時行的路程,再求大巴車比中巴車多行的路程。
。3)觀察、比較兩種算法的過程和結果,你有什么發(fā)現?
預設一:第一種算法是先加(或減)再乘;
預設二:第二種算法是先分別相乘再加(或減),但計算結果相同。
。4)據此,你有什么猜想?
預設:兩個數的和(或差)乘第三個數,等于這兩個數分別乘第三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或相減)。
(5)怎樣驗證你的猜想呢?
(師用線段圖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學生觀察、匯報。重點引導學生從計算結果,算式的結構和計算方法上比較。
通過觀察,有何發(fā)現?引導學生回答:
舉例驗證:(125+12)×8 = 125×8+12×8
(40-4)×25 = 40×25-4×25
。8+16)×125 = 8×125+16×125
(80-8)×125 = 80×125-8×125
…… ……
。6)通過驗證,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結論:兩個數的和(或差)乘第三個數,等于這兩個數分別乘第三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或相減)。
教師總結:這是一個偉大的發(fā)現!這個規(guī)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板書課題)你會用字母表示這個規(guī)律嗎?
(用字母表示:(a± b) c=ac±bc)
三、抽象概括 總結提升
1.通過以上研究,你得到了什么結論?
課堂預設:
預設一:兩個數的和乘一個數,可以把它們分別乘這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結果不變。
預設二:兩個數的差乘一個數,可以把它們分別乘這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減,結果不變。
預設三:兩個數的和(或差)乘第三個數,等于這兩個數分別乘第三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或相減)。
預設四:這個規(guī)律叫乘法分配律,可以用字母表示為:
(a± b) c=ac±bc
2.如果是多個數的和(或差)乘一個數,這個規(guī)律還存在嗎?你怎樣驗證你的猜想?
課堂預設:
舉例驗證:(2+3+5)×4=2×4+3×4+5×4
。1000+100+10)×3=1000×3+100×3+10×3
…… ……
教師總結:多個數的和(或差)乘一個數,可以把它們分別乘這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或相減),結果不變。
設計意圖:將乘法分配律適當拓展
3.在記憶這個規(guī)律時,應該注意什么?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理解、記憶乘法分配律,避免常犯的錯誤。
課堂預設:
預設一:括號里的每一個數都要乘括號外的數。
預設二:括號里的數必須是相加或相減,如果是相乘就不是乘法分配律。
預設三:這個規(guī)律還可以倒過來看。
教師追問:怎樣倒過來看?
預設:幾個數都乘同一個數,再相加或相減,可以先把它們相加或相減,所得的和或差再乘這個數,結果不變。
四、鞏固應用 拓展提高
教師引導:怎么樣?學會了嗎?想不想挑戰(zhàn)一下自己?
1.考一考(課件出示第26頁第2題)
。1) 指4名學困生板演,其余同做在練習本上。
(2) 展示不同答案:誰的答案和板演者不同?請到黑板前展示出來。
課堂預設:(以第一題為例)
。80+70)×5 ( 80+70)×5
=80×70+70×5 =80×5+70×5
2.議一議
。1)你認為誰的答案對,為什么?誰的答案不對,為什么?
(2)第一種答案是把括號里的兩個加數相乘了,不符合乘法分配律,所以錯了;第二種答案符合乘法分配律,所以是正確的。
。3)用同樣的方法評議其余3題。
。4)同桌互改
。5)統(tǒng)計錯題情況,讓小組代表說說錯誤原因。
。6)學生各自訂正錯題。
3.全課小結:你在本節(jié)課中有什么收獲?
課堂預設:
預設一:我知道了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預設二:我又體驗了探索數學規(guī)律的一般方法——通過觀察發(fā)現問題——提出猜想——舉例驗證——得出結論。
預設三:我感受到我們山東省的交通真是便利,作為山東人我感到自豪!
五、當堂訓練
1.出示課本第26頁第3題
2.《新課堂》第17到第19頁信息窗2第1課時內容。
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對自己的表現還滿意嗎?談一談你的感受。
板書設計
乘法的分配律
濟青高速公路全長大約多少千米? 相遇時大巴車比中巴車多行多少千米?
(110+90)×2=110×2+90×2 (110-90)×2=110×2-90×2
驗證:
。125+12)×8 = 125×8+12×8 (40-4)×25 = 40×25-4×25
(8+16)×125 = 8×125+16×125 (80-8)×125 = 80×125-8×125
結論:用字母表示:(a± b) c=ac±bc)
。2+3+5)×4=2×4+3×4+5×4
。1000+100+10)×3=1000×3+100×3+10×3
拓展:多個數的和(或差)乘一個數,可以把它們分別乘這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或相減),結果不變。
使用說明:
1.教學反思:
乘法分配律是第二單元的教學難點也是重點。這節(jié)課的設計。我是從學生的生活問題入手,利用相遇問題展開。這節(jié)課我力圖將教學生學會知識,變?yōu)橹笇W生會學知識。通過讓學生經歷了“觀察、初步發(fā)現、舉例驗證、再觀察、發(fā)現規(guī)律、概括歸納”這樣一個知識形成的過程。回顧整個教學過程,這節(jié)課的亮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引入生活問題,激趣探究。在教學中,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大量生動、具體、鮮活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到數學就是從身邊的生活中來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首先我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名學生參加這次植樹活動?”。讓學生根據提供的條件,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從而發(fā)現(125+12)×8 = 125×8+12×8這個等式。然后請學生觀察,這個等式兩邊的運算順序,使學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再讓學生“觀察這個等式左右兩邊的不同之處”,再次感知“乘法分配律”。同時利用情景,讓學生充分的感知“乘法分配律”,為后來“乘法分配律”的探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提供學生獨立探究的機會。我要求學生觀察得到的兩個等式,提出“你有什么發(fā)現?”。此時學生對“乘法分配律”已有了自己的一點點感知,我馬上要求學生模仿等式,自己再寫幾個類似的等式。使學生自己的模仿中,自然而然地完成猜測與驗證,形成比較“模糊”的認識。
(3)為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創(chuàng)設了條件。為了讓“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進行探索性的學習”不是一句空話。在這節(jié)課上,我抓住學生的已有感知,立刻提出“觀察這一組等式,你能發(fā)現其中的奧秘嗎?”。這樣,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知材料和具有挑戰(zhàn)性的研究材料,提供猜測與驗證,辨析與交流的空間,把學習的'主動權力還給學生。學生的學習熱情高了,自然激起了探究的火花。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再是單一的、枯燥的,整個教學過程都采用了讓學生觀察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我想:只有改變學習方式,才能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足之處:
。1)本課堂我的教學程序是:先出示情景圖,根據情景圖上所給的信息列出算式:并且讓學生說說這兩個算式的含義,然后讓學生讀讀這個算式(意圖是讓學生去感知乘法分配律),然后再讓學生去寫出兩個類似的算式(意圖是讓學生體驗乘法分配律)寫完之后再板書幾個同學所寫的算式并選取期中一個同學的算式讓他說說算式的左邊為什么等于右邊(110+90)×2=110×2+90×2);而且我還要求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來說(意圖是讓不同層次的同學們都能反復去感知乘法分配律),通過剛才的幾道程序,然后再讓同學們去總結這類算式左邊和右邊的特點,得出乘法分配律,最后通過練習鞏固和加深同學們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原以為這樣上會有一個比較好的效果,但是事與愿違,在要同學們獨立寫出兩個類似的算式時,發(fā)現有小部分同學并不會寫,所以本堂課后面部分上得就不怎么順暢了。課后向老師請教得知,原來我的教學程序上出現問題了----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應該是先由老師引導學生總結出乘法分配律,再讓學生寫出類似的算式,體驗乘法分配律,最后再通過練習鞏固和加深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
。2)在要求同學們去總結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時老師沒有很好的引導,導致同學對乘法分配律特點的認識比較模糊。
。3)在學生總結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時,我只是一筆帶過的把乘法分配律通過課件再展示給學生們看了一遍,沒有反復強調乘法分配律的特點,導致學生沒有較好的掌握乘法分配律。
2.使用建議:
。1)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一定要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愿望。學生在情境的引導下,主動實現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2)在練習時采用小組活動是必須的,這樣學生之間可以互幫互助,共同進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練習時一定要給學生足夠的討論時間。
。3)訂正匯報時,讓學生之間相互評價。
3.急需解決的問題:如何使課堂更加實用高效?如何解決學生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漏乘”問題?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兩種算式意義,正確運用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2、能根據算式各自的特征,選擇使用、靈活計算。
3、能根據乘法分配律適用條件,恒等變形算式,提高計算的轉化能力!
4、通過計算,培養(yǎng)仔細看題、留意特點、反映迅速等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兩種算式意義,正確運用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1、能根據算式各自的特征,選擇使用、靈活計算。
2、能根據乘法分配律適用條件,恒等變形計算式,提高計算的轉化能力!
【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回顧引入
1、我們昨天學了……,請寫出依據(字母表達式)
2、看著這個字母表達式,你想說點什么?
1、學生一起回答省略部分
2、學生各自在自己草稿本上寫出字母表達式
3、讓學生充分表達!
以憶引練,為接下來的練習做知識鋪墊準備!
二、開展練習
分別出示:
1、基礎題
(1)選擇題
。2)填空題
(3)用簡便方法計算
1、口答選擇題
2、筆寫填空題
3、比賽方式完成簡便計算
1、通過選擇和填空兩種題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乘法分配律的現實意義及其算式結構。
2、訓練準確簡便計算能力,也是鞏固新課掌握的'計算方法
小結:正確使用乘法分配律,留意算式結構,小心相同因數混亂。
2、提高題(計算各題,怎樣簡便就怎么算)。
1、先標出你認為能夠簡便計算的題
2、動筆計算,并驗證自己的觀察
養(yǎng)學生觀察力、細心力、分析力、和計算靈活性。
小結:一看、二想、三算
3、拓展題(能快速算出下面各題嗎?)。
用作選做題:做你會計算的題
訓練學生拆數、拼湊、約感能力,滿足學習能力較強學生需要
小結:變看似不能簡便計算為能夠簡便計算
三、全課總結
1、涵蓋小結內容
2、分享個性錯誤(如寫錯數字、計算錯),避免同學犯與自己相同的錯誤。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03-31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設計05-22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01-17
乘法的分配律教學設計03-17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設計范文05-15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范文05-10
關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學設計05-10
最新《乘法分配律》的教學設計05-11
關于《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09-09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熱門】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