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山谷中的謎底》第二課時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tǒng)化規(guī)劃教學系統(tǒng)的過程。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山谷中的謎底》第二課時教學設計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復習導入,重溫謎面
1、回憶一下,魁北克的一條南北走向的山谷中有一個什么謎,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呢?(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2、直到1983年的冬天,兩個旅行者最終發(fā)現了謎底。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跟隨兩位旅行者一起去感受、去領悟這“山谷中的謎底”。
二、閱讀感悟,解讀“謎底”
1、找尋謎底
(1)默讀第三自然段,思考:為什么山谷西坡長滿雜樹,而東坡只有雪松?用筆勾畫能幫你揭開謎底的語句。
(2)交流謎底,出示謎底,分析謎底中最有價值的信息
A、特殊的風向,東坡雪大,西坡雪小。(外部原因)
B、松的特性決定。(自身原因)
2、感受雪大
。1)這雪到底大到什么程度呢?讓我們回到課文中一起去山谷感受一下吧,看看課文是怎么描述的。
。2)狂風呼嘯,漫天飛舞的大雪肆虐的朝大地襲來,整個山谷被皚皚的白雪所籠罩,面對這樣的氣候和情景,你感受到了什么?
。夂驉毫樱谶@樣的環(huán)境中生存,無論是人還是動植物都十分困難,都需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從而襯托出雪松的本領大。)
3、感悟本領
(1)謎底中“這個本領”指什么本領?
默讀第3自然段,找出重要的句子來回答。
(2)課件出示:“當雪積到一定程度時,……雪松依然保持著蒼翠挺拔的.身姿!
A、自由讀,說說你在讀的時候都注意了哪些詞語?
。ㄒ龑W生重點理解:彈性、彎曲、反彈、依舊)
B、哪位同學愿意自己的手臂把這部分內容講解給大家聽一聽?
C、正如大家所言,雪松那富有彈性的枝丫,那令人稱奇的彎曲和反彈耐人尋味,讓我們在讀中好好品味。
(3)雪松還有哪些獨特的地方讓你欣賞?
A、學生回答,老師課件出示:“就這樣,反復地積,反復地彎,反復地落,反復地彈……不論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終完好無損!
B、短短三十幾個字,讓人為之驚嘆,為之佩服,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話。
C、把你驚嘆和佩服的地方畫下來,可以是一個短語,一個詞,也可以是一個標點符號。在旁邊做批注,寫下你的感受。
。4)讓我們帶著對這段話的理解來跟著老師讀:
A、聽!寒風還在呼嘯,只有雪松——(生接讀)
B、看!雪花還在漫天飛舞,只有雪松——(生接讀)
C、狂風刮得更猛烈了,肆虐的雪花壓斷了柘、柏、女貞等雜樹,只有雪松——(生接讀)
。5)此時此刻,你想對雪松說什么?(自由發(fā)言)
(6)小結:正如同學們所說,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種生存的技巧,它還是一種智慧,一種胸懷。讓我們帶著對這群智者和強者的敬佩之心,再讀描寫雪松的話吧。(齊讀)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解讀雪松的彎曲本領,為后文引出旅行者的啟示奠定基礎。
讓學生概括,在讀中感悟,都是為了使學生能產生獨特的體驗和感受。]
三、聯系生活,領悟感受
1、過度:同學們說的真好,這兩位旅行者也從雪松身上得到了啟示。
出示:“對于外界的壓力,……以求反彈的機會!保R讀)
思考:從兩位旅行者的感慨中,你有什么收獲?(自由發(fā)言)
2、師:面對壓力和困難,像雪松那樣適時彎曲,作出適當的讓步,最終戰(zhàn)勝困難,其實,我們的身邊,歷史上也有像雪松一樣的人,誰能說說?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
。n信——受胯下之辱)
。ㄋ抉R遷——忍辱寫《史記》)
(徐悲鴻——勵志學畫)
3、齊讀這兩句話。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意在激發(fā)了學生求知的欲望,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想象、表達及善于聯系舊知的能力。這樣設計,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訓練了他們語言表達的能力,積累了語感。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樂于交往、合作的精神。]
四、總結課文,拓展練習
1、的確,面對困難和壓力,首先要敢于面對,要和它作斗爭;但是,如果困難太大,也要學會忍讓,因為暫時的彎曲、忍讓能更好地保存自己,積蓄力量,等待機會,以求更好地發(fā)展。
記。哼M一步,寸步難行;退一步,海闊天空!
2、推薦閱讀:《十萬個為什么》、《自然現象之謎》。
[設計意圖:語文學習需要更廣闊的學習空間,而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就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不斷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山谷中的謎底》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山谷中謎底》教學設計06-25
《山谷中的謎底》教學設計10-07
山谷中的謎底教學設計10-07
《山谷中謎底》教學設計15篇11-03
山谷中的謎底教學設計15篇10-07
山谷中的謎底教學設計14篇10-07
山谷中的謎底教學設計13篇10-07
《山谷中謎底》教學設計(15篇)11-04
《山谷中謎底》教學設計(通用22篇)11-07
山谷中的謎底的教學反思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