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的讀后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論語》的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論語》的讀后感1
為政:離人求道,如魚脫水求活,不可能也。人之真,非人非非人,故不自伐,吾喪我。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三代相推禮樂,本于人倫人性,非人為之創(chuàng)制所謂制度,故無論何損益,皆不離人倫,故可知也。如年前余參加京中某書院會,論書院古今問題,多強調時代不同,新時代如何應對經(jīng)濟形勢,無非為書院商業(yè)化找依據(jù),余不以為然,若以為萬年百世良知不易,則作為良知的善護所,其損益亦可知也,豈可以另外定義,書院因人而設,人性人心不移,則書院之損益,亦百世可知也。
人若明人之真為志道明理,非囿于稻梁,則三代可知。人若不以真為歸,則永不得真活人。三代以正道為征,人若自失,必非其鬼而祭,諂而不義,則往而不返。觀于今日,拜屋拜物拜科技之新,皆日遠于人,人間多鬼邦之相矣。
哀公問政:“何為則民服!笨鬃訉υ唬骸芭e直措諸枉則民服,舉枉措諸直則民不服”,上行下效,上正則下隨,上偽則民詐。為政者,若以典章刑法為待,而不因人性道德為乘,必導天下以偽。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或謂者,非孔門弟子,帶有上對下之質問,故孔子引書以應,此重言之謂也,政者,正人而已,此政之大本,只是孝悌,政治非高于人倫之上另一事,政之偽以為經(jīng)式義度。莊子云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人世萬有,要在有人,人真則天真。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人乃天樞, 人乃天地萬物運行之鍵,故天下之根本在于人真,人不真則天下道裂。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意誠正心修身治國平天下,圣人諄諄念念不離人倫,人而離人求他以為有懸于人之上之真理,實為悖離。
《論語》的讀后感2
孔夫子曾經(jīng)說過“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以及“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諸如此類的話,并且還說過“吾十有五而志于學”?鬃右恢被畹搅似呤䴕q,五十七年的經(jīng)歷使他仁德兼?zhèn),學問淵博,成為冠絕一時的大學問家,大思想家,可謂是震古爍今(不敢說后無來者,也起碼是前無古人了)。以如此身份,當他的高足問他時,他的回答竟然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議!
作為一個完全有足夠的資本炫耀自己的大學問家,孔子還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學習探索中去嗎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點不是探求天地萬物的具體性理,而是探求社會與人生的具體性情。因為世間萬物的客觀規(guī)律也許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體感情是無限的。作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無限的“人”,這也正是讓孔子感到學無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舉止,是處于不斷的變化過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內容,就打破了原來的舊的規(guī)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笨鬃影言捯呀(jīng)說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難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論述,也自然而然體現(xiàn)他對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見解。
陶行知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這一點上,和孔夫子幾千年前提出的主張“仁與德”的觀點不謀而合,兩人都是偉大的教育家,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觀點卻是驚人的相似毫無疑問,兩人都是把“仁與德”當作自己去不斷努力實現(xiàn)的目標,不斷的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與品德,這是有必然性的。
為了學習,可以三月不知肉味,這足以見孔子的勤奮,可如果僅僅是勤奮,恐怕孔子就不會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學表現(xiàn)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是謙虛;我不如老農,我不如老圃,這是實事求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是一種樂觀。他的學習精神,不僅僅限我們常人的思維:這個是學問,那個不合適?鬃訒宰畈┐蟮男貞眩ソ尤莅{世間萬物,這就是我們所不及的。
《論語》的讀后感3
悠悠華夏五千載,璀璨文化的源頭是《論語》。
于歷史的今天,瞻仰《論語》的演說者——孔子。
這一位文化的傳承者,這一位永遠無法被歲月所磨滅的精神巨人,他用最銳利的智慧開啟了那一道為時光所塵封的門,于是陽光從錯開的門縫間射進,溫暖充溢天地;他用最深刻的言語鋪展起了一條長弄個充滿哲理芳香的坦途,于是子子孫孫踏響了成功的凱歌;他用最樸實的教誨鑄造成了一把堅韌的利斧,于是廣袤的文化大地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斫痕。
讀《論語》,是一種享受。仿佛靜心獨坐于清泉碧水畔,在煙熏繚繞間,細細品茗。《論語》的字字精華便沉淀在綠葉清茶之中,咀一口,它們就順著舌尖流入體內,純化了身心,頓覺一陣清香滌蕩胸壞。
讀《論語》,是一次旅行———漫長卻不苦悶。彌留在充滿油墨清香的字里行間,感受著儒學思想的魅力:是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踏實與求是,是那“己所不欲,勿施為人”的仁愛與正直,是那“人不知而不慍”的包容與豁達,是那“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的明達與誠懇……道不盡,言不窮,《論語》所充盈的儒家氣息是如此的濃厚,如此的莊重而深邃!沿途的每一處風景,都足以令我為之心神向往,難以忘懷。
讀《論語》,是一種學習。在品讀間,學習為人處事之道,在“仁”的思維熏陶下,感悟人心之偉岸,讓“自愛”與“愛人”這兩朵人性最美好的芳花,盛開在每一位賢士的心中,“仁”,以最高的道德原則的地位,統(tǒng)率起忠、恕、恭、信、敏、惠、智、勇、剛、毅,作為一位賢士,難道不該以“仁”為終身所追求的目標么?于感悟中,學習修身治學之法,那是“溫故而知新“,是”學而時習之“,那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是 “君子欲納于言,而敏于行”……
讀《論語》,是一場洗禮。讓原本枯槁的心靈得儒學的甘霖以滋養(yǎng),讓原本疲乏的思維得精妙的哲語以啟迪;那一句句精奇犀利的言語,那一則則平實卻韻味深遠的文字震醒了你我昏昏欲睡的文化修養(yǎng)的心,澆濕了你我被快步驟的生活烤干的內涵的世界。
讀《論語》,感受到的是文化的芳香馥郁,品味到的是精神的點滴精華,領悟到的是思想的深刻內涵。
讀《論語》,于心靈間,蕩漾起一片純凈
《論語》的讀后感4
我和父親一起讀了于丹的《論語心得》,通過我自己的理解與父親的解釋,我了解到了《論語心得》的內容以及《論語》的道理。
《論語心得》主要講述的,就是于丹對于孔子的《論語》的感悟。內容分別有: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孔子一生最看重的,就是“恕”、“仁”與“智”。然而,快樂也悄悄地隱藏在這三個字中。
“恕”,寬恕他人的錯誤行為,機能體現(xiàn)出自己博大的胸懷,又能感受到在寬恕了別人之后,心中的那份愉悅和清爽?鬃诱f:“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對夫婦的兒子因車禍而身亡,但是,肇事司機撞人后立刻駕車逃跑了,抓不到他。夫婦倆悲痛欲絕,有人問:“你們恨那個撞到你們兒子的司機嗎?”夫婦倆說:“不恨。相信他也不是故意的,要恨,只能恨兒子命不好。”這一信息傳到了司機的耳中,司機倍感羞愧,便到公安局自首了。由此可見,寬恕的'力量多么強大!
“仁”,愛一個人能夠使那個人的心中充滿。孔子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人之方也已!蹦軌驈男∈伦銎穑萍杭叭,這就是實踐仁義的方法。關愛別人,就是仁,所以,我們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一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
“智”,了解別人叫做“智”。我們應該做一個充分了解他人的人,孔子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雖然這句話是關于道德修養(yǎng)的,但是也讓我們知道,了解他人是很重要的。當我們認識了他人,且能夠知道他(她)需要的是什么,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感受到快樂。
“恕”、“仁”和“智”,三個字集中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個美好的人了!坝枞嗣倒澹钟杏嘞恪保o予比獲取更能使我們的心中充滿幸福和快樂。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知識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
其實,快樂就生活在我們的心中。我們的心覺得快樂,那么我們就快樂;心不覺得快樂,那么我們就不快樂。快樂是一種信念,我們要相信快樂一直在我們身邊,讓快樂永遠生活在我們的心中。
《論語》的讀后感5
個寒假學校布置了一個學習任務,希望每個教師看完《論語》等十本書,然后選擇其中一本寫個讀后感。雖然從上學開始就知道《論語》這本巨著,而且初中時在語文老師的要求下還認真地背過“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比欢谶@之前我似乎真的還從來沒有真正地認真地讀過《論語》。這個假期剛開始我就去書店買了一本《論語》并一起買了一本現(xiàn)在賣得很熱的《于丹論語心得》。
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鬃樱粋20xx多年前的學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論、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天看來依然是那么先進,那么貼切。讀完《論語》,才知道“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薄暗啦煌幌酁橹\”這些平時我們常說的語句竟然出自《論語》。
在《論語里仁篇第四》中有這樣一句話“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边@是先秦儒家關于“孝”字道德的具體內容之一。它的意思是說孔子說:“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xiāng);如果不得已要出遠門,也必須有一定的地方!痹跁卸啻慰吹娇鬃犹岬揭⒕锤改福改笇号膼勰鞘翘煨,子女在父母心中那是比心頭肉還要重要的啊,可惜現(xiàn)在的孩子大都難以體會這份濃濃的愛,我從小就知道父母對我好,為了我付出很多,有時很感激但也總是欣然接受他們的`付出。當我真正深刻地體會到這份愛的時候我已為人母了,人常說“不養(yǎng)兒不知父母恩”的確如此。
前段時間兒子感冒發(fā)燒了,可把我急壞了,我真希望生病的人是我,我真希望他所有的痛苦都讓我來承擔。當兒子病好的時候我依稀記得那時我媽媽生病住院我好像從來沒有這么緊張,我心里總想生病了看了醫(yī)生就會好的只是時間的問題。相比之下相差甚多。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笨鬃诱f:“父母的年紀,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記在心里。一方面為他們的長壽而高興,一方面又為他們的衰老而恐懼!鼻皫啄耆思覇栁腋改傅哪挲g和生日我還真不知道呢,我想我不得不檢討一下怎樣盡孝道。
《論語》的讀后感6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論的語錄,孔子死后由他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輯錄而成?鬃樱,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他創(chuàng)立了儒家教派,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教育家。
《論語》內容廣泛,記載了關于哲學、藝術、倫理、文學、政治、教育等幾個方面的言論,是儒家學派最重要的經(jīng)典著作,也是了解中國文化絕對不可不讀的作品。
《論語》是一本“老古董”。年輕人很少由喜歡它的。他們多半認為,都21世紀了,誰還去看古文。”M管這樣,還是有人喜歡它的。我就是其中一位。孔夫子是我的偶像,我愛屋及烏才喜歡《論語》的,就決定讀讀它。讀后覺得,他的.言論很有道理,可以知道我們?yōu)槿颂幨。我最欣賞的是他“以仁為本”的思想,他的胸懷和他的學問一樣大。
我認為,沉迷于漫畫書的朋友們,偶爾看看古書,體會一下前人留下的精華,是大有益處的。
母親的讀后感
作為當今的父母大多認為,子女的教育是自己最大的課題。我也不能脫俗,總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快樂健康地長大,總怕自己沒有教育好她。女兒11歲了,開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了。我不想把我的強加給她,因此,我買了一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叢書,希望她會從中有所啟發(fā)!墩撜Z》是十本之一,也是她認真閱讀的第一本。
我以前沒有系統(tǒng)地讀過《論語》,和女兒一起讀時才發(fā)現(xiàn),我許多為人處世的原則原來都可以在書中找到依據(jù)。我很遺憾,以前沒有認真的閱讀過《論語》,更希望女兒能夠從中有所“悟”,如愿的話,女兒會從中大獲裨益的。
孔子的學習觀,我十分欣賞。他提倡學習不僅限于書本,更重要的是學習做人和做事,強調在實踐中學習。這與當今社會對孩子們的要求是很一致的。如今的孩子,不僅要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注重能力和人際交往的培養(yǎng)。而這些,孔子在許多許多年前就用一句句精辟的經(jīng)典格言告訴了我們應該怎樣去做。
我不認為女兒學了“見賢思齊”就能立志成為圣人,學了“事父母,必竭其力”就能極孝,學了“學而時習之”就能學會學習,她的領悟需要時間,閱讀《論語》只是對她的思想道德的一個啟蒙。
《論語》的讀后感7
孔子,眾所周知,這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這位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被譽為“天縱之圣”的傳奇人物。他的倫理道德思想,不僅影響了中國人,更影響全人類。而孔子的代表作《論語》,更是他儒家思想的精髓。
《論語》,這本啟迪人們智慧的書籍;書中的每一句話,都精辟到位,見解獨特,充分的表現(xiàn)了孔老夫子的思想——禮,智,仁,義,信。讓人回味無窮。每每誦讀,都好像看見了這位聰明絕頂,睿智無比的偉大人物。
很多人認為,文言文是枯燥的,常常讓人讀得頭昏腦漲,但是論語卻不同。它深奧卻簡單,簡單也深奧,里面各種大道理,小認識,都是智慧的結晶,讓人受益匪淺。這也是我喜愛《論語》的原因。
《論語》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孔子說過的一句話——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這句話就是說,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那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又譬如在平地上用土堆山,雖然只倒下一筐,這時繼續(xù)前進,那卻是我自己要向前的。
在我第一次讀這句話的時候,并不是太理解,但在讀了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之后,對這句話的感受與見解就越發(fā)深刻。
孔子用堆土成山這一形象的比喻,易懂卻深刻,讓人有更具體的`認識與了解。
古今中外,縱觀無數(shù)名家偉人,他們各自堅持不懈的事跡,都印證和踐行了孔子的這句話。
就比如中國著名的數(shù)學家“陳景潤”,他的一生有許多成就,都是因為他持之以恒的不懈精神。而這曾是一個舉世震驚的奇跡——這位只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數(shù)學家,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六麻袋的草稿紙,攻克了世界著名數(shù)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chuàng)造了距摘取這顆數(shù)論皇冠上的明珠“1+1”只有一步之遙的輝煌。為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摘取這顆世界矚目的數(shù)學明珠,陳景潤以驚人的毅力,在數(shù)學領域里艱苦卓絕地跋涉。辛勤的汗水換來了豐碩的成果。1965年,陳景潤終于找到了一條簡單的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道路,當他的成果發(fā)表后,立刻轟動世界。在他不懈努力的幾十年里,他都沒有放棄,終于取得巨大成就。
《論語》的讀后感8
《論語》中的許多哲理近乎常識,卻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遠,平凡中見偉大,這就是以孔子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精神。
讀《論語》,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對話,讓我明白了:要重視個人對家庭、國家、社會和歷史的價值!老子是以柔為主的辯證法,孔子則是以中為基點,法家和兵家提倡剛,這是中國文化的三足。
讀了《論語》之后,我更欣賞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正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作為儒學經(jīng)典讀物《論語》可謂是把這一精神闡釋的淋漓盡致。孔子曾說:墨家兼愛,是無父也;揚子無我,是無君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這句話雖有失偏頗,但是卻讓我明白了,只有把個人放在社會的倫理體系里面,個人價值才能真正得到體現(xiàn),個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顯。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就是教育我們要在學習生活中吧學和思結合起來,勤勉治學,才能學有所成。就如后世程子對其的解釋: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子曰:魚失水則死,水失魚猶為水也。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對于政治來講,要想成功的治理國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這一點儒家的選擇是很正確的。
子曰:君子不器。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句話。人并不是被控制的工具或機器,而是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思想特征。人應該充分發(fā)揮自己潛在的才能,才能使個性獲得全面的發(fā)展。孔子自己后來也實踐了這一點,他后來收門徒三千,有教無類,可謂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這是一種多么難得的對學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在今天這個浮躁而喧囂,熙熙攘攘皆為利往的社會里,這種精神又是多么的難得!一部《論語》讓我感悟良多,里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們后人的.借鑒。尤其是其中的中庸之道更是與今天所提倡的和諧社會相契合。儒學的那種品德和功能,是可以成為人們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歸宿的。正如《論語.雍也》中所提到的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論語》的讀后感9
讀論語,感到收獲頗多,讓我汲取思想的火花,感悟智慧的光芒?鬃邮俏覈糯鷤ゴ蟮慕逃宜枷爰遥寮覍W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智慧啟迪著一代又一代人,所以后人稱他為圣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孔圣人。
《論語》教會我學習方法。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強調學習時要注意溫習舊知識,就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這樣就可以當老師了。
《論語》讓我懂得了要怎樣為人處事。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作為一個人卻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如何行走呢?誠信是一個人做人做事的根本,唯有做到這一點才能立足才能有所成就。
《論語》告訴我一定要孝順父母。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孝道僅僅指的是奉養(yǎng)父母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這跟飼養(yǎng)牲畜有什么區(qū)別呢?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真正的孝子從對待父母的'和顏悅色就能看得出來。
《論語》中的“禮”也讓我感悟良多。子曰:“克己復禮為人。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笨鬃拥摹岸Y”強調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禮的規(guī)范,就是仁。如果能做到這點,天下都會稱許你是仁人。因此實踐仁德全靠自己,不能靠別人。
《論語》更教會了我崇高智慧。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敝谰褪侵,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真正的智慧。這是在提醒人們要用老師的態(tài)度對待知識問題,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驕傲。要養(yǎng)成踏實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實事求是的作風,避免魯莽虛榮的風氣。
這個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是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墩撜Z》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都是最簡單的。《論語》真正的道理,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論語》的讀后感10
在于丹筆下,孔子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出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在當今社會交往中,無論是工作還是處世,人們都想找到一個法則,既對自己負責任,又要對他人負責任!队诘ぁ凑撜Z〉心得》中提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意思就是說,一個人不要越俎代庖,你在什么位置上,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工作上如此,在與人相處方面也要如此。現(xiàn)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可以說人與人是近了,但也可以說人與人更遠了。因為通訊和交通工具的使用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是在鋼筋混凝土的城市中,對門的鄰居卻往往成了陌路人。
。如何與人相處,于丹在《<論語>心得》中總結了與人相處的幾點原則:第一,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第二,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第三,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從三點原則中我們可以悟出,相處之道的確是一門藝術,其前提是要保持一個樂觀和積極的心態(tài),其關鍵是要把握好相處的尺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與人和諧相處。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但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墩撜Z》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里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遍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自己的苦痛。第二個態(tài)度,就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缺憾。承認現(xiàn)實中的不足,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另外,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在匆匆茫茫周而復始的工作節(jié)奏中,還有多少時間,多少空間能讓我們去關注自己的.內心呢?《論語》中孔子與他的學生們談到理想時,并不認為志向越高遠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個人內心的定力與信念。無論個人的理想是大是小,實現(xiàn)所有理想的基礎,在于找到內心的真正感受。一個人內心的感受永遠比他外在的業(yè)績更加重要。
《論語》的讀后感11
最近,我在本校教師閱覽室有幸拜讀了《論語中的大智慧》這本書,覺得孔子在兩千多年前總結出來的道理,在當今的社會里,仍然那么實用,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xiàn)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是一種純粹的態(tài)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華,對當今時代的人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墩撜Z》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在為人、為政等諸多方面如何實現(xiàn)心靈所向往的那種理想追求。讀論語讓人感覺視野開闊、豁達開朗、風清氣正,充滿智慧。
如: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論語為政》)孔子說:國君以道德教化治理正事,就會像北極星那樣,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會環(huán)繞在它的周圍?鬃又鲝堃缘赖陆袒鳛橹螄脑瓌t,這段話代表了孔子的為政以德的思想。
其實,德治正是中國儒家文化所極力倡導的治國理念!墩撜Z為政》在第一章就提出為政以德的思想,堪稱儒家德治的總綱。在《論語》的其他篇目中,孔子也曾多次談到執(zhí)政者的.品德的重要性。
又如:子曰:政者,正也。子辛以正,熟敢不正?(《論語顏淵》)戰(zhàn)國的儒家孟子把德治推到了極致仁改。孟子周游列國力勸管理者施行仁政,還說如果能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改,那么治天下可運之掌上。這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把仁政作為執(zhí)政的基本理念,治理天下就會成為一件非常簡單而輕松的事情。這是孟子所想象出的天下大治的理想狀態(tài)。
在治國上,儒家特別強調道德的作用,但也絕不排斥法治的作用。除了為政以德,孔子還認為從事政治要寬猛相濟。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左轉昭公二十年》)
孔子只是傾向于以德治為主,而以法治為輔罷了。由此可見,德治和法治這兩種治國方略,就好像人和兩只腳,哪一只都不可偏廢。
德既是一種坦誠的態(tài)度,也是一種寬容的胸懷。寬容,使人擁有博大的心理空間。治國如此,做人也罷。
《論語》的讀后感12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薄懊舳脤W,不恥下問。”這是《論
語》里給我感受最深的兩則。前一則,那么,他們中必定有我的老師。后一則告訴我們:聰敏而一則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羞恥。這兩句話雖是說:幾個人在一起出自20xx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對我們的學習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人不怕犯錯誤,只要勇于改正就好。孔子就常坦言自己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弟子;言行不當?shù)臅r候,一經(jīng)別人指出,他就會立即道歉并改正。他的弟子子貢就曾經(jīng)感慨過∶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孔子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本褪钦f教師對自己要努力學習,永不滿足;對學生要勤奮教導,不知疲倦!墩撜Z》引孔子的話說:“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去爾已矣!彼f,如果說到圣與仁,那我怎么敢當!我只不過是學習和工作從不厭倦,教誨學生總不知疲倦,那是可以這樣說的。
在《論語》里對曾經(jīng)犯過錯誤的少年,孔子表現(xiàn)出寬宏的胸懷。他說:“人潔以進,于其潔也,不保其往也!币馑际钦f人家已經(jīng)去掉了污點而進步,就要贊許他的潔凈,對他的過去不應該抓住不放。我想,如果將孔門的`七十二賢三千弟子看成是棵棵樹苗的話,那孔子就是肥沃的土壤,他們共同營造了一片生命的綠洲,兩千多年來,我們華夏大地。這一片綠洲一直點綴裝扮著
孔子認為,學習必須有明確的目的,但重點在于“學以致用”。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也就是說,熟讀《詩經(jīng)》三百篇,交給他政治任務,卻辦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國,又不能獨立作主應對;這樣,雖然書讀得很多,又有什么用處呢?又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币簿褪钦f,品德不去修養(yǎng),學問不去講習,聽到正義的事不能去做,有錯誤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論和實際不能結合,這才是我們憂慮的。
通過學習《論語》,我懂得了許多做人、處世的道理,更讓我明白了關于學習和讀書的方法、態(tài)度,真是得益非淺!
《論語》的讀后感13
母親告訴我,十三歲之前是人記憶最好的時候,因此,我一向堅持誦讀經(jīng)典。四年級的時候,我背完了《論語》上冊,班上進行“國學經(jīng)典”考查時,我總是高高地舉起手用心回答問題。每次我背誦原文都很流利,但老師讓我講解意思的時候,我卻很多都不知道,于是便下定決心要好好看看《論語》的譯文。
這個寒假,我讀完了《論語譯注》上冊,書中在每一句原文下都做了解釋,閱讀這本書能夠一邊復習原文,一邊明白每句話的意思,這使我收獲很大。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學而第一”,這是《論語》的第一篇,是孔子和他的弟子關于“領悟”主題的對話討論,不僅僅讓我學習并領悟了“如何領悟”,還讓我懂得了“怎樣做人”。
有子,姓有名若,他是孔子的學生,他最大的特點是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優(yōu)點的`眼睛,經(jīng)常提出孔子的優(yōu)點,并心向孔子領悟。其為人處世也深得孔子的贊賞。
曾子,姓曾名參,也是孔子的學生,他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兄弟姐妹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是他的領悟方法之一,他每一天都會反。骸盀閯e人辦事是不是盡了心呢?與兄弟姐妹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給我的知識是不是都復習了呢?”
子禽,姓陳名亢,孔子的學生之一,他的特點是十分好問,遇到什么小問題也要請教孔子,因此進步總是又快又大。
孔子是一位知識淵博、很有智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弟子無數(shù),同學們又稱他為“圣人”和“師仙”。在學生有困難時他總是樂于幫忙并耐心講解。他那么博學卻始終持續(xù)謙虛,很善于從別人身上領悟,人們夸他他也從不驕傲。他總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說“如果三個人走在一齊,當中必定有能做我老師的人,選取他的長處去領悟,以他的短處為自我改正的參照!边@句話給我很大的啟發(fā),讓我懂得了: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領悟別人的優(yōu)點,就算有天大的學問,也要像孔子那樣謙遜好學。
有子懂得欣賞他人,曾子堅持每日三省,子禽總是勤學好問,孔子更是善于以他人為師,這些都是我領悟的好榜樣。以后我還要進一步研讀《論語》,做一個有思想、有學問;愛反省、善領悟;不驕傲、不自滿;懂禮貌、又孝順,擁有完美品德和更多學識的真正優(yōu)秀的人。
《論語》的讀后感14
《論語》這本書雖然只是一些只言片語和對話,語錄,但卻包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會生活等多方面,內容豐富。《論語》中的一些經(jīng)典名言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鮮矣仁。""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我比較熟悉,但文言文件精煉的語言中卻已經(jīng)蘊藏著很多的道理在里面,這本書中每句話后面都配上了譯文,每篇后面都附上評點,讓讀者更容易接近孔子從中學會一些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去為人處世。
《學而》一篇中孔子談到孝悌忠信等行為規(guī)范和做人的原則。比如"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在孔子看來,孝弟乃做人立世之根本。每個人如果對父母不尊敬侍奉;對兄長不聽命維護,社會就亂套了。君將不君;國將不國……孝,悌,忠,信,是孔子經(jīng)常涉及到的命題,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他心中正人君子的美德。用今天的`道德標準衡量,這些雖然并不是全都適合,但基本是合理的。必竟跟封建社會不一樣了,現(xiàn)在的人有了自己的規(guī)范,例如我們反對古人的"愚忠""愚孝"。
幾千年過去了,孔子在做人與學習的關系問題上,所強調的做人第一,首先做好人,到現(xiàn)在依然受到肯定。
《為政》一篇也談到了人生的修養(yǎng)。孔子把孝的問題,禮節(jié)的問題,忠信的問題,義勇的問題看得很重。認為一個人不具備這些品格,就談不上有道德,也就無法立足于社會,更無法治理國家。另為孔子對許多日常言行舉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止,是知也。"孔子像我們強調了做人要實事求是,別不懂裝懂。"先引其炎而后從之。"則交到了我們要有重視實際的求實精神。"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表露出孔子輕言重行的傾向。我們可以從這些言論中學到孔子的思想,而對于我們當代人的人生取向也是有很大指引。
《論語》所帶給我們后人的啟迪和價值時說不盡的,有空休閑時真該拿出來讀一讀。
《論語》的讀后感15
我平時最喜歡喜劇,對于四大名著和歷史書,瞄都不想瞄一眼,可以說是一竅不通,更何況去品味其中的奧秘。
今年暑假,在老師的要求,我極不情愿的買了一本《論語》,草草地看了一眼,完全是應付?墒侵虚g的某些語句,是那么的吸收我,把我引進《論語》的天堂。其中的一些文章是那么的值得我去欣賞、品味,能給人頻頻的聯(lián)想,暢游在知識的'海洋。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做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的學業(yè)是不是復習了呢?我當時品完后,覺得孔子和他的學生能力是那么的高超,技能是那么的爐火沌青。于是我的品味生活從這里啟航:人們在當今的社會上,十分重視個人的道德休養(yǎng),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古今中外,有多少有成就的人,不是每日反省自己的過錯,不斷走向改正的道路嗎?與朋友和平相處,彼此信任對方,難道不是一種能力嗎?婁別人把一件重要的事托咐給你時,那不是對你的信任嗎?你是否應該去珍惜?老師乃辛勤的園丁,毫不留情的把“水”傳授給你,你不應該認真的聽,一心一意地去做嗎?忠的特點為是一個“盡”字,辦事盡力,死而后已。
我被這深深的哲理所感受,以上就是我品的感受,而我在反省錯誤上做的并不好,有一次,三姨給我的作文上提一些建議,我卻竭力的開拓自己的錯誤,以后我會改正,做認真標兵,我堅信,在漫長的品書道路上,會繼續(xù)掀開嶄新的一頁頁。第二個是很短,卻又很長,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大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道的君子嗎?”看來學習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我暗下決心,決定認真努力的學習。
我相信《論語》會讓你、我、他受益無窮,讓好書悅伴我們的一生。
【《論語》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論語》教案02-01
《論語》教案07-03
《論語》名言02-22
論語經(jīng)典名言02-22
論語的名言02-20
論語的名言09-15
論語經(jīng)典名言09-18
論語的作文07-19
論語中的名言警句_論語中的格言警句04-04
論語孔子語錄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