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女人色视频在线观看网站_一本久精品无码免费_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专区_开心婷婷五月综合基地六月

古詩二首教案

時間:2022-07-26 23:09:16 教案 投訴 投稿

古詩二首教案(通用20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典的古詩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二首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二首教案(通用20篇)

  古詩二首教案 篇1

  [教學設想及依據]

  1、依據新課標要求,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盡量少講析。

  2、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語文實踐。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能以講析代替實踐。

  3、教學采用四步法:聽讀、譯讀、說讀、背讀。

  [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一些詩歌的常識。

  2、了解詩歌朗讀的一些技巧,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3、通過品讀詩歌的語言理解其內容,體會其情味,領悟其意境。

  4、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寫作,在領會詩歌意境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的能力。

  能力訓練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過詩歌意境的再加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加強修養(yǎng),陶冶情操。

  情感訓練目標:

  通過朗讀、賞析、創(chuàng)新、寫作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情,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體會詩歌所描繪的竟境。

  2、領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聯系詩歌意境,進行創(chuàng)新寫作。

  [教學用具]

  錄音機

  [課時安排]

  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了解詩歌

  中國是詩的國度,尤其是中國古典詩歌博大精深,有很多創(chuàng)世佳作,它們內涵深刻,意存高遠,包含許多哲理,學習一點古詩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強修養(yǎng),豐富想象。大家從兒時起就開始接觸中國古詩,你永遠也不會忘記那些兒時的啟蒙詩,你們還記得李白的`《靜夜詩》嗎,我建議全班一起背誦,來體會一下詩的情味美,感受詩的音樂美。(全班齊背《靜夜詩》)你們都喜歡詩嗎?為什么?(歸納詩的特點)今天我們再來和大家一起學習二首古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黃鶴樓》。這節(jié)課我們要完成四個任務:

  1、聽讀——劃分節(jié)奏

  2、譯讀——理解內容

  3、說讀——體味情感

  4、背讀——積累詞語

  二、第一個教學板塊,聽讀——劃分節(jié)奏學會朗讀

  1、聽讀詩文,劃分節(jié)奏

  放錄音,要求學生邊聽邊用筆在課本上劃分節(jié)奏,可以小聲跟讀,注意兩詩的節(jié)奏劃分規(guī)律。

  2、學生回答,總結規(guī)律

  教師引導,詩歌從內容上可劃分為為敘事詩和抒情詩、寫景詩等。從體裁上可分為律詩和絕句,而律詩有八句,絕句四句。劃分節(jié)奏的規(guī)律分別為“二二一或二一二”、“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

  3、學生齊讀,體會詩歌節(jié)奏,掌握讀詩的方法。

  [以上教學板塊讓學生掌握了詩歌朗讀方法,現學現用]

  三、第二個教學板塊譯讀——理解內容領會意境

  1、指導學生大聲讀課本下面的注釋,讀一句詩翻譯一句,允許學生進行討論。

  2、討論后可以互相譯讀。

  3、分別請幾位學生示范譯讀這兩首詩,教師更正,歸納總結。

  教師小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初唐四杰之一。這是一首送別詩,寫的是離別之情,但由于詩人開闊的胸懷,完全沒有給人一種因離別而悲傷的情調。《黃鶴樓》則是攬勝懷古思鄉(xiāng)的名篇。它把神話與現實、古與今、情與景熔為一爐,創(chuàng)造了一個蒼茫開曠的詩歌境界。相傳李白在黃鶴樓想題詩,見了崔顥的作品后便感慨地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此板塊以學生譯讀為主,達到完成詩意理解的目的]

  四、第三個教學板塊,說讀——體味情感創(chuàng)新運用

  1、再讀詩文,讓學生在讀中領會詩人的情感。

  強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達詩人對友情的堅貞信念和對世事曠達的情懷。而《黃鶴樓》則表達了詩人懷古思鄉(xiāng)的情感。

  2、在品味詩人情感的基礎上,讓學生按以下要求寫作:

  假如時光倒流,假如你就是王勃或者崔顥,請你把他們的詩文改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3、分別請學生交流自己的短文。

  [此板塊以學生寫作為主,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并豐富了學生的想象]

  五、第四個教學板塊,背讀——積累詞語再悟美文

  教師要求學生采用正確的朗讀方法,分男女生再讀全詩文,然后合上書,當堂背誦,亦可請個人示范背讀。

  六、回味小結

  通過這兩首詩的朗讀、感悟與創(chuàng)新運用,讓每位同學都已掌握了正確的讀詩、賞詩的方法,并激發(fā)我們更加珍視朋友間的感情、熱愛家鄉(xiāng),提高了同學們的審美能力。

  附板書設計:

  古詩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黃鶴樓

  聽讀——劃分節(jié)奏221或2122221或2212

  譯讀——理解內容送別思鄉(xiāng)

  說讀——體味情感豁達惆悵

  背讀——積累語言

  古詩二首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比鮮侗究蔚4個生字。

  2、庇懈星櫚乩識潦歌。

  3、繃私饈每一部分的大致內容,感悟詩歌優(yōu)美的語言。

  4、繃私饃鉦誥濟特區(qū)的巨大變化和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飛速發(fā)展。

  思想教育:了解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飛速發(fā)展。

  教學重點:

  從詩句中了解深圳的昨天和今天,知道深圳迅速發(fā)展變化的原因是由于改革開放。

  教學難點:

  1.憑借詩歌內容,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教育。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教學準備:收集有關資料、圖片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生輕聲讀課文,用筆劃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在詩歌每一節(jié)的前面標上序號。

  二、學生借助書上的注音和字典自學生字、新詞。

  1.學習生字。

  2.檢查自學效果。

  (1)讀準字音:

 。2)強調幾個難字的字形!懊、茫、曦、超、龐、遨、幢、陲”

  2.理解新詞。

 。ㄈ┹p聲讀這首詩,看詩句的最后一個字的韻母有什么特點?

  詩句的最后一個字的韻母相同或相近這就叫押韻,這首詩押ang韻。

 。ㄋ模┲笇W生有語氣地朗讀這首詩。

  1.要通過恰當的停頓,讀出詩的節(jié)奏。例如第1、2兩節(jié),比較恰當的停頓應該是:

  昨天,/這兒是/一座/村莊, 生活,/多少年來/一個/模樣。

  貧窮落后/困擾著/人們, 現代文明/是那樣/遙遠、/渺茫。

  晨曦中/阿爸/在田間/勞作, 煙霧里/阿媽煮飯/在灶旁,

  小孩子/在稻草堆里/打滾, 姑娘/從溪邊/挑回一擔擔/搖晃的夕陽……

  2.要把詩的韻腳讀得響亮些、清晰些,讀出詩的韻味。

  3.教師范讀。

  4.學生練習試讀。

  5.指名朗讀、齊讀。

  教師要通過范讀和舉例分析等方式加強朗讀指導,使學生初步懂得朗讀詩歌的要領,并在學生對詩歌的思想內容基本理解的基礎上,用比較充裕的時間讓學生練習朗誦。

 。ㄎ澹┳鳂I(yè)。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思考課后·練習中的第1題。

  第二課時

  一、齊讀全文,思考:

  1.這首詩共有幾節(jié)?(8節(jié))每節(jié)主要講的是什么?哪幾節(jié)的意思相近可以合并在一起歸為一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2節(jié):寫的是深圳的'“昨天”是多么貧窮落后。第二部分是第3至7節(jié):寫的是深圳奇跡般的變化。第三部分是第8節(jié):寫的是深圳發(fā)生巨大變化的原因和特區(qū)建設成就的意義。)

  2.這首詩寫的是哪兒?(深圳。深圳,原來是廣東省東南角寶安縣境內的一個小圩(x&)!佰凇弊值谋疽馐翘镆伴g的水溝,可見這兒原來是個農田。)

  3.這首詩主要寫的是什么?(深圳特區(qū)奇跡般的發(fā)展變化。)

  二、學習詩歌第1、2節(jié)。

  1.指名朗讀(用遲緩低沉的語調來讀。)

  2.說一說昨天的這個村莊是什么樣?具體表現在哪些地方?

  3.齊讀第1、2節(jié)。

  三、學習詩歌第3至7節(jié)。

  1.默讀3至7節(jié),找出描寫這個村莊發(fā)生變化的詞句。

  2.深圳成立經濟特區(qū)之后發(fā)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是深圳的城市環(huán)境發(fā)生重大變化。二是人的變化

  3.學生熟讀3至7節(jié),教師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部分應該用高昂興奮的語調來讀)

  教師示范,學生練習。

  四、學習詩歌第8節(jié)。

  1.齊讀,思考:

 。1)深圳飛速發(fā)展變化的原因是什么?(改革開放使深圳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2)深圳特區(qū)建設成就的偉大意義是什么?

  (深圳特區(qū)的建設成就舉世矚目,它向全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展示了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正確和強大活力,也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使大家從深圳這個窗口看到祖國壯麗的發(fā)展前景。)

  五、齊讀全詩,讓學生質疑,師生共同研究解答。

  六、作業(yè)。

  1.自己復習第三單元。

  2.預習第13課。

  3、昨天,這兒是一座村莊

  昨天 貧窮落后

  昨天,這兒是一座村莊 改革開放

  今天 煥然一新

  古詩二首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采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了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嘗試背誦古詩;

 。3)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掌握自學古詩的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1、采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了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2、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掌握自學古詩的方法。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課時

  二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欣賞古詩,揭示課題。

  1、同學們,喜歡古詩嗎?想必大家平時一定積累了不少古詩,誰背首古詩給大家聽聽?

  2、我這還有幾首古詩的圖畫,咱來看圖猜古詩、背古詩,怎么樣?敢不敢試一試?——誰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詩,就站起來大聲背給大家聽!其他同學會背也可以站起來一起背。

  (課件演示:游子吟,早發(fā)白帝城,清明,望廬山瀑布——沒難倒你們,咱再來一首;看來這首古詩有一定難度;想繼續(xù)試試嗎?)

 。ü爬试滦小r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碧云端!乙呀浉惺艿酵瑢W們對古詩的喜愛之情。望著一輪明月,不同的詩人有不同的感受。這節(jié)課,讓我們走進《古詩二首》,再來學習兩首與明月有關的古詩。先來學習唐代詩人白居易寫得《暮江吟》——我來板書題目,請大家仔細看。(板書:暮江吟,請大家齊讀課題)

  3、知道“暮”是什么時間嗎?“吟”是本課生字,一個口字旁,一個今天的今,知道它的意思嗎——表示歌詠、作詩的意思。“暮江吟”就表示歌詠傍晚江邊的美景。

  二、學習古詩《暮江吟》。

  1、讓我們快來讀讀這首古詩吧!多讀幾遍,請你試著讀準字音。

  2、誰有信心站起來讀讀這首詩?

  評價:(指名3個學生)

  字音讀準了,看得出你已經有所收獲;

  讀出了古詩的韻味;

  同學們的朗讀水平很高,個個讀得好,還有誰想讀?

  3、看來大家已經對這首詩感興趣了。那就請你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想怎樣讀就怎樣讀:可以像古人那樣搖頭晃腦地讀;可以站起來大聲讀;也可以同桌之間互相讀,把這首詩美美得多讀幾遍。

  4、大家讀得又投入又熟練。詩的'意思讀懂了嗎?有什么問題提出來,咱們一起解決。

  ——(課件變紅字“殘陽、瑟瑟、可憐)能提出問題的孩子最愛動腦筋;產生問題能解決的孩子更了不起。

 。ò鍟簹堦;為什么不說“照”而用“鋪”呢;瑟瑟

  可憐——在這里是什么意思,你讀懂了嗎?這么多的同學不明白,為什么不問?大膽提出你的問題,還有不明白的嗎?)

  5、殘陽——夕陽。指快要落山的太陽。

  鋪——此時太陽已經接近地平線,貼著水面斜射,陽光非常平緩柔和。

  用什么方法解決這個問題?——通過看圖可以更好的理解這個詞。

  6、就用這個方法來猜猜“瑟瑟”什么意思?——受光少的地方,呈現出深深的碧色。江面泛起細小的波紋,波峰受光多呈現紅色,波谷受光少呈現碧色。你們看!(演示課件——夕陽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紅綠相間,難怪詩人稱贊道:“半江瑟瑟半江紅”。

  當白居易陶醉在夕陽美景中,天色漸漸暗下來,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樣的?(露似真珠月似弓—打比方打得非常恰當)——多么美的夜景!為什么不用“可愛”而用“可憐”呢?想想看,“可憐”不僅有可愛的意思,還可以感受到詩人的憐惜之情。(你是結合第四句話讀懂了“可憐”的意思)

  7、想不想看看這般美景?請你閉上眼睛用心聽,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結合詩句暢所欲言)

 。ò鍟航厷堦栐乱姑溃

  8、的確!這般美景怎能不讓人陶醉?帶著你們的想象,誰能讀出它的美?

  評價:(指名3—4個學生)

  最后一句讀得回味悠長;

  他描繪的是第二句的景色;給你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想試試嗎?

  我聽出你對這幅美景的喜愛——邊讀邊想象畫面是個好方法;

  因為你能讀懂,所以讀出韻味來了。

  9、如今詩人白居易已作古,可謂物是人非。欣賞著江邊美景,我們也來當一回白居易感受一下吧!——夕陽美景讓人陶醉不已,不禁吟詩一首……

  第二課時

  一、學習古詩《鳥鳴澗》。

  過渡語:一輪江邊的明月,讓白居易流連忘返,唐代詩人王維對山中明月情有獨鐘并寫下了《鳥鳴澗》這首詩。(板書:鳥鳴澗,請大家齊讀課題)

  1、“鳥鳴澗”是一個地名,為云溪風景之一。唐代詩人王維是如何描寫鳥鳴澗的呢?學習了這首詩,你會有更多的了解。學習這首詩之前,我們一起來回想一下,剛才采用怎樣的方法學習《暮江吟》的?(板書:讀通——讀懂——想象——背誦)

  我們一起總結了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就按照這樣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鳥鳴澗》,待會兒我們進行“古詩挑戰(zhàn)賽”。

  2、現在,我由你們的學習伙伴變成了這場古詩挑戰(zhàn)賽的主持人。哪個小組做好準備了?你們選擇幾星題?派個代表,小組成員可以站起來相互補充。

  三星題——背誦古詩《鳥鳴澗》(怎樣背誦才能靜——聲音輕,速度慢);

  四星題——說說帶點詞語意思;

 。ㄈ碎e——人寂靜心閑;空——空蕩蕩,沒有人;時鳴——不時鳴叫幾聲)

  五星題——讀古詩,想象畫面(你喜歡哪一句——詩美,你描繪的景色也美)

 。ㄟ@樣的景色,給你一種什么感受?——板書:山中月夜靜從哪里能體會出?)

  在朗朗的讀書聲中,我們結束了今天的古詩挑戰(zhàn)賽。我要祝賀每一位同學,你們不僅學會了《鳥鳴澗》,還掌握了一種自學古詩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學都是今天的獲勝者!

  二、總結拓展。

  同樣是歌頌明月,卻可以用“美”和“靜”來表達。其實古往今來,一輪明月曾讓無數文人墨客不惜筆墨,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過哪些與月亮有關的古詩?

  想想看: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借明月思故鄉(xiāng)。

  王維以月為友,在《竹里館》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描寫了海上月。

  想必大家意猶未盡吧。我這里位同學們推薦一些與明月有關的古詩。

  李白《關山月》

  蘇軾《中秋月》

  李商隱《霜月》

  白居易《江樓月》

  同學們,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感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繼續(xù)搜集,美美得讀一讀,也試著為明月寫一寫詩。

  六、板書設計:

  古詩二首

  鳥鳴澗

  山中月夜

  月夜

  古詩二首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認會寫8個生字,特別要注意學習“碧、村、童、剪”的寫法。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詩歌內容,感受柳樹的勃勃生機和兒童生活的歡樂。

  教學重點:

  1.認識11個生字,會認會寫8個生字,特別要注意學習“碧、村、童、剪”的寫法。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內容,感受柳樹的勃勃生機和兒童生活的歡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在講課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幾句詩句:(出示課件)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丁端姟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拙右住冻厣稀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

  這些詩句都是描寫兒童生活的。小朋友們的童年生活有趣而快樂,多姿多彩。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兒童生活的古詩。

  2.老師導入:親愛的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詩是清代的一名詩人所寫,他的名字叫高鼎。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出示圖片)進行簡介:高鼎,清代后期詩人。咱們要學習的這首詩就是他寫的《村居》。村居:在鄉(xiāng)村里居住時見到的景象。

  3.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放風箏嗎?你們是什么時候在哪里去放風箏的呢?(播放音樂:放風箏)(出示課件圖片)

  4.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本文是一首詩,字數不多,平仄對仗,句式工整,耐人尋味。

  2.聽范讀,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注意字形,畫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學生借助拼音自讀古詩,一邊讀一邊動筆圈畫出本課的生字。

  4.教師逐小組檢查學生對古詩的朗讀情況,要求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丟字,不添字,不重復。

  5.努力把詩讀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古詩文的音韻美。

  三、生字認讀。

  1.課文同學們已經讀熟了,現在課文中的生字寶寶,從課文中走出來了,你還認識它們嗎?

  2.出示生字指讀。

  3.注音領讀。

  4.重點認讀:鶯、拂、堤、柳、醉

 。1)認知“堤”,這個字是左右結構。由兩部分組成,這兩個部分都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舊字,直接合成。容易識記!暗獭笔鞘裁茨?出示一個圖片,幫助學生們識記生字。

 。2)“鶯”字強調部首“艸”,上中下結構,書寫時注意“禿寶蓋”這一部分,不要寫成寶蓋。在田字格里書寫時要注意上下占格要均勻,把字寫好看。

  (3)“拂”也比較熟悉,左右結構,書寫時候注意要占格均勻,把字寫好看。讀音是“fú”,不是“fó”。

  5.猜謎語。

  草帽下面一只鳥——鶯

  就是土——堤

  6.開火車讀準字音,并試著給每一個新字口頭組詞。

  四、古詩賞讀,感受情感

  (一)導學:把詩讀通順。(出示課件)

  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1.老師范讀古詩。

  2.請同學們把詩句讀通順,做到不丟字,不多字。

  3.開火車把詩句讀通順。

 。ǘ⿲W: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1.先試著讀一讀,說一說你體會到了什么?

  2.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

  醉:迷醉,陶醉。

  春煙:春天水澤、草木間蒸發(fā)形成的煙霧般的水汽。

  拂堤:(楊柳)像是在撫摸堤岸。

  3.這兩句寫了什么意思?(綠草茂盛,黃鶯飛舞,正是二月早春,輕拂堤岸的楊柳沉醉在煙霧之中。)

  4.你怎樣理解“醉”呢?(預設:音樂令人如癡如醉;花香醉人,酒香醉人,美景令人享受。)

  5.春光無限好,“草長鶯飛”就是描寫春景的詞語,你還知道其它描寫春景的詞語嗎?(預設:萬紫千紅花紅柳綠鶯歌燕舞)

  6.賞析:“醉”字寫活了楊柳的嬌姿;寫活了楊柳的柔態(tài);寫活了楊柳的神韻。

 。ㄈ⿲W: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1.詩人從描寫景物直接到寫孩子們的生活。

  2.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

  散學:放學。

  東風:春風。

  紙鳶:泛指風箏,它是一種紙做的形狀像老鷹的風箏。鳶(yuān):老鷹。

  3.這兩句是人物活動,描述了一群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風箏的生動情景。(播放兒童歌曲:村居)

  4.為什么歸來早?(預設:忙趁東風放紙鳶。)你有沒有放學后著急回家的時候?說一說,好嗎?

  5.試著用詩句的形式來說一說你放學后做些什么?(預設: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飛雪樂翻天。兒童散學歸來急,忙約伙伴跳皮筋。)

  五、班級展示

  比賽規(guī)則: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讀出詩歌的韻味!評選出誦讀冠軍。(預設:小組成員推薦優(yōu)秀作品展示,每位同學都積極參與進來,達到預設目標。)

  六、學寫生字

  課文同學們讀得真美,讓老師都感覺到了春天的美麗,草長鶯飛,拂堤楊柳,還有孩子們在快樂地放風箏。

  現在我們拿出小手來寫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寫得很好。

  1.出示生字:詩、村、童。

  2.指導學生觀察寫法。

  3.打開“優(yōu)教學生字”,講解生字的意義與寫法。

  重點學習“詩、童”的注意要點。預設:“詩”注意偏旁占格在左邊的位置少一些;“童”注意上下結構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學生臨習生字。

  七、鞏固練習

  打開“基礎訓練-《古詩二首》”,一起來闖關吧!

  八、作業(yè)布置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完成配套練習冊。

  第二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前準備:柳樹代表著旺盛的生命力。每年春天,柳樹是最先發(fā)芽、變綠的。柳芽的嫩綠,是初春時節(jié)最美的顏色,它象征著生命和活力。(出示圖片)

  2.課前準備:賀知章(659—744),字季真,號四明狂客,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著名的《詠柳》、《回鄉(xiāng)偶書》兩首膾炙人口,千古傳誦。(出示圖片)

  3.老師導入:聽著好聽的歌曲,欣賞著這美麗的柳樹,(出示圖片)我們一起走進《詠柳》。(出示圖片),

  4.(播放音樂:柳樹姑娘)(出示課件圖片)

  5.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本文是一首詩,字數不多,平仄對仗,句式工整,耐人尋味。

  2.聽范讀,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注意字形,畫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詩文,一邊讀一邊動筆圈畫出本課的生字。

  4.教師逐小組檢查學生對古詩的朗讀情況,要求能讀準字音,讀通詩句,不丟字,不添字,不重復。

  5.努力把詩讀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古詩文的韻律美。

  三、生字認讀。

  1.課文同學們已經讀熟了,F在課文中的生字寶寶,從課文中走出來了,你還認識它們嗎?

  2.出示生字指讀。

  3.注音領讀。

  4.重點認讀:詠、妝、絲、絳、裁、剪。

 。1)認知“詠”,這個字是左右結構,形聲字。形聲字由兩部分組成,通常有下面幾種情況:上形下聲;上聲下形,左聲右形,左形右聲。

  (2)“絲絳”兩個字強調讀音“sītāo”,不能讀成“sītiāo”,書寫時注意偏旁部首。在田字格里書寫時要注意占格要均勻,把字寫好看。

 。3)“剪”也比較熟悉,上下結構,由“前”和“刀”組合而成,書寫時候注意占格要均勻,把字寫好看。

  5.通過圖片來了解“妝”和“絳”(出示課件圖片)。

  6.猜謎語。

  前面是刀——剪

  一張嘴收到頭——詠

  7.形近字區(qū)分。

  詠()妝()絳()裁()

  永()裝()條()栽()

  8.開火車讀準字音,并試著給每一個新字口頭組詞。

  四、古詩賞讀,感受情感

  (一)導學:把詩讀通順。(出示課件)

  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1.老師范讀古詩。

  2.請同學們把詩句讀通順,做到不丟字、不多字。

  3.開火車把詩句讀通順。

 。ǘ⿲W: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1.先試著讀一讀,說一說你讀到了什么?

  2.一樹:滿樹。

  3.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綠的柳葉。

  4.妝:裝飾,打扮。

  5.絳(tāo):用絲編成的繩帶。這里指像絲帶一樣的'柳條。

  6.這兩句寫了什么意思?(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飾的一樣,從樹上垂下無數好像綠色絲帶一樣的柳條來。)

  7.賞析:把眼前的柳樹和古代質樸美麗的少女聯系起來,聯想到她穿一身嫩綠,楚楚動人,充滿青春活力。

 。ㄈ⿲W: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1.這兩句使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設問、比喻)

  2.裁:裁剪。

  3.似:如同,好像。

  4.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五、課堂展示

  為古詩配畫。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為詩文配畫,可以為整首詩配畫,也可以為一句詩配畫?凑l畫的符合詩的意境。

  六、學寫生字

  現在我們拿出小手來寫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寫得很好。

  1.出示生字:碧、妝、綠、絲、剪。

  2.指導學生觀察寫法。

  3.打開“優(yōu)教學生字”,講解生字的意義與寫法。

  重點學習“碧、剪”的注意要點。預設:“碧”注意偏旁“石”,出示猜謎語識記生字:王大娘白大娘一起坐在石頭上;“剪”注意上下結構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學生臨習生字。

  七、鞏固練習

  打開“閱讀訓練-《古詩二首》”,一起來闖關吧!

  八、作業(yè)布置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完成配套練習冊。

  古詩二首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首、蹤”等12個生字,會寫“首、無”等7個生字。

  2、能用聯系生活實際、圖文結合等方法了解“蹤跡、采、藏”等詞語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詩大意。

  3、能正確朗讀、背誦古詩。圖文結合,感受詩中蘊藏的夏天的情趣。

  【重點難點】

  重點:

  能正確朗讀、背誦古詩。

  難點:

  能用聯系生活實際、圖文結合等方法初知古詩的大意。

  【教學準備】

  1、教學掛圖

  2、生字卡片

  3、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引入新課。

  師引言:夏天,多美呀,一個小孩撐著小船,偷偷采了白蓮回來,池塘里面蜻蜓已經站在荷葉尖尖的角上。小朋友們快來讀讀這兩首詩,感受池塘里的美麗吧。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欣賞--第12課《古詩二首》。詩人白居易也來到了池邊,看見了荷花池上發(fā)生的一個關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詩人忍不住寫了一首詩。揭題:板書詩題。相機理解詩題:荷花池塘里。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一)自讀詩句,認識生字詞。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讀古詩。

  (二)熟讀古詩。

  1、老師指名匯報讀。(正音,理清節(jié)奏)

  2、老師講解誦讀要領并范讀。

  3、學生齊讀古詩。

  4、趣味誦讀。(合作讀、開火車讀、表演讀……)

  三、誦讀詩句,品析人物。

  (一)前兩行--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1、師引言:一個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蓮,究竟有趣在哪兒呢?讓我們一同走到荷花池邊去看一看吧。(課件出示:“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2、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3、揭示詩意:一個小娃撐著輕便的小船,偷偷采了白蓮急著回來。

  4、認識白蓮。

  5、教師引導學生分析:

 。1)“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背鍪咀值渲嘘P于偷的義項,讓學生選擇。

 。2)小娃為什么要偷偷地去采白蓮呢?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想象情景與畫面,體會小娃的可愛,并帶上這種成功采回白蓮的.興奮心情朗讀。

  小結:對呀,一個“偷”字,形象地表現了小娃的天真活潑可愛,寫出了詩人對小娃的喜愛之情。(齊讀)

  (二)后兩行--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1、師引導:小娃偷采白蓮,真的不會被發(fā)現嗎?你們從哪兒知道的?

  2、學生默讀后兩行詩,談理解。

  3、解釋重點詞語及詩意。

  4、 認識浮萍。

  5、師引導學生分析: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這首詩好比一組鏡頭,攝下一個小孩兒偷采白蓮的情景。小主人公天真幼稚、活潑淘氣的可愛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表達了作者對鄉(xiāng)村孩子的喜愛之情。

  四、指導寫字

  1、先讓學生觀察“采”的字形,引導學生分析。

  2、教師范寫。

  3、學生練習寫。(要求學生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做到“三個一”。)

  古詩二首教案 篇6

  設計說明

  本課安排的是兩首古詩,分別是唐朝詩人王之渙寫的《登鸛雀樓》和唐朝詩人李白寫的《望廬山瀑布》。兩首古詩都用凝煉精妙的語言描寫了祖國雄偉壯麗的自然風光,兩首古詩意境深遠,極具畫面感。《望廬山瀑布》更是富有神奇的想象力。基于教材特點,在教學中,通過圖文對照,想象畫面,充分利用插圖來展現美,發(fā)揮想象充實美,聯系生活發(fā)現美,進而動情地表達美。

  兩首古詩文字優(yōu)美,充滿韻味。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使學生和作者產生共鳴,理解作者的心情,同時又使學生的朗讀能力、閱讀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采取靈活多樣的識字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識字活動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從而提高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重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通過觀察畫面,展開合理想象,理解詩句的意思。(重點)

  3.能體會詩句的意思及蘊含的哲理。(難點)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能夠借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學生)

  2.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教學提示

  一、談話導入,引出古詩(用時:5分鐘)

  1.引導學生背誦自己積累的古詩。

  2.教師板書《登鸛雀樓》,教學生識記“樓”字。

  3.結合學生質疑介紹“鸛雀樓”。出示圖片。

  4.介紹詩人王之渙。

  5.范讀全詩,指導朗讀。

  1.學生背誦自己學過的古詩。

  2.學生認讀“樓”,再想一想怎樣記住這個字。

  (1)學生跟著老師范寫進行書空“樓”。

  (2)說說注意點,并臨寫一個。

  3.學生讀題質疑。欣賞圖片,了解“鸛雀樓”。

  4.了解詩人王之渙。

  5.跟著老師朗讀古詩,讀出節(jié)奏。

  1.學生交流自己學過的古詩不多,它的作用是創(chuàng)設一個詩歌的氛圍。

  2.鸛雀樓、詩人的資料只需老師簡單介紹即可,而了解鸛雀樓的雄偉壯麗是為學習詩歌做準備的,所以應該用圖片介紹。

  二、圖文結合,細讀品味(用時:25分鐘)

  1.教師朗讀古詩,引導學生圖文對照,想象詩人看到了怎樣的景象。交流過程中相機地說出一些詞語幫助學生積累。如:山窮水盡、層林疊翠、煙消云散、名山大川等。

  2.指導學生讀詩句,師生合作畫簡筆畫,理解“白日”“依山盡”。

  3.指導學生說說第一、二兩句詩中描繪的畫面。

  4.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發(fā)揮想象:小朋友,見過夕陽西下的'景象嗎?看到這么美的情景你會情不自禁地說些什么呢?

  5.指導朗讀,讀出詩中描繪的意境。

  6.指導想象:如果再往上走,還能看到哪些景象呢?

  7.教師小結:是呀,要想看到更多的美景,還得繼續(xù)向上攀登。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

  8.指導學生找到詩中描寫這個意思的詩句。

  9.指導朗讀,理解“欲窮”“千里目”“一層”。

  1.學生聽讀,思考:詩人看到了哪些景物?哪幾句詩寫出了這些景物?(1)用筆在詩句中圈畫出來。(2)圖文對照,想象畫面,并用“看到了( )的____”的句式說說這些景物。(3)認真讀詞語。

  2.自由讀第一、二兩句詩,和老師一起畫簡筆畫,理解“白日”就是指太陽!耙郎奖M”就是指太陽靠著青山,慢慢往下落,直到最后消失在天邊。在理解詞義中識記“依”“盡”。

  3.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第一、二兩句詩中描繪的畫面。

  4.想象:假如自己看到了這樣的景色,會說些什么?

  5.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二兩句詩。

  6.想象:再往上登,還會看到哪些景物?(如:船只、飛鳥……)

  7.聽老師小結,再從詩句中找到后兩句,理解詩歌蘊含的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

  8.理解“欲窮千里目”的意思,了解“千里”不是真的指一千里,而是指很遠。

  9.有感情地朗讀詩句。理解“一層”指很多層。

  1.這首詩是五言絕句,學生要想領會這二十個字中描繪的意境以及蘊含的道理是不易的,需要老師渲染氣氛,讓學生通過圖文對照、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進行想象畫面。

  2.古詩很凝煉,在指導學生理解字詞的時候,要避免簡單告知,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引導學生理解,如根據詩句合作繪畫等。

  3.古詩的意境深遠,無需學生多講,要在學生想象的基礎上,指導他們運用多種形式進行朗讀,在朗讀中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出示生字,指導書寫(用時:8分鐘)

  1.課件出示本課生字:“依、盡、層”,再次認讀,并練習組詞。

  2.指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書寫注意點,并指導臨寫。

  3.教師范寫生字,重點講解“盡”的書寫要領。

  4.教師利用投影儀展示同學的書寫成果,組織交流反饋。

  1.學生認讀生字并組詞,比一比誰組得多。

  2.學生觀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書寫注意點。

  3.觀察老師范寫,一邊觀察一邊做書空練習。

  4.同桌、全班互相交流,指出書寫的優(yōu)點和不足,并改進。

  1.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觀察生字的特點。

  2.重點指導“盡”,引導學生抓住漢字書寫規(guī)律。

  四、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用時:2分鐘)

  1.教師對課堂學習情況進行總結,鼓勵學生采用多種方法識字。

  2.布置作業(yè):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將詩句中描繪的畫面講給家長聽。

  1.學生從老師的總結中知道:要多動腦筋想多種方法學習生字。

  2.學生完成作業(yè),并請家長對自己的作業(yè)做出評價。

  教師可以建議家長從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順、是否能讀出不同句子的不同語氣等方面進行評價。

  第二課時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教學提示

  一、復習回顧,導入新課(用時:3分鐘)

  1.教師引導學生背誦古詩《登鸛雀樓》。

  2.教師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詩中描繪的畫面。

  1.學生背誦古詩。

  2.用自己的話說說詩中描繪的畫面。

  教師必須要求學生說出完整的句子,鼓勵學生采用不同形式說詩中描繪的畫面,進而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形式。

  二、理解詩題,知曉詩人(用時:5分鐘)

  1.介紹詩人李白。出示ppt資料。

  2.板書詩題,指導學生讀題,讀準“瀑”“布”。識記這兩個生字。

  3.指導學生用“補白”的方法,說說題目的意思。

  4.出示圖片,欣賞廬山瀑布,感受瀑布的形態(tài)。

  1.聽老師介紹詩人李白,了解他的詩歌特色。

  2.朗讀題目,讀準字音。交流識記方法。

  3.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

  4.看圖說說瀑布的樣子,了解廬山。

  教師要教學生用補白的方法說題目的意思,從而為下面理解詩句打下基礎。

  三、初讀疏通,初知詩意(用時:15分鐘)

  1.出示帶拼音的詩句,指導學生朗讀古詩,相機正音:讀準“紫煙”。

  2.認識生字:相機區(qū)別“爐、煙”,學寫生字“照、爐、煙、掛、川”。

  3.指名讀整首詩,糾正、齊讀。

  4.指導學生讀出詩的韻律。

  讀古詩特別要讀出詩的韻律美,韻腳一定要讀準,讀到位。(如“煙”“川”“天”)

  5.出示詩的停頓及重音,范讀并指導讀出古詩的節(jié)奏美。

  1.學生自主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認識生字,交流識記方法,區(qū)別“爐、煙”。

  3.在教師的指導下練習書寫生字“照、煙、川、掛”。把難寫的字多寫幾遍。

  4.朗讀全詩,在老師的指導下讀準韻腳。

  5.學著老師的樣子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

  1.教師要不遺余力地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節(jié)奏。

  2.在指導生字書寫的時候,要發(fā)揮示范的作用,要能及時反饋。

  四、再讀課文,圖文對照,想象畫面(用時:15分鐘)

  1.指導學生圖文結合,想象畫面,說說看到了什么。

  2.播放廬山風光片,飽覽廬山秀美的風光。教師解說。

  3.指導朗讀第一、二兩句詩。理解詩意。

  (1)指導學生體會“生”“掛”的精妙。是誰把瀑布掛在了山上?

  (2)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4.指導學生細讀第三、四兩句詩,理解字詞,感受詩歌意境。

  (1) “飛”“直”寫出了瀑布的什么特點?

  (2)感受“三千尺”的夸張用法。

  (3)補充“銀河”“九天”各指什么。

  (4)“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詩句的意思是什么?

  (5)指導學生朗讀詩句。

  5.小結:由瀑布到銀河,這是作者的一種奇特的聯想;將瀑布的高大、急的特點展露無余。

  6.指導配樂有感情地朗讀。

  7.指導背誦。

  1.圖文結合,想象畫面,說說看到了什么。

  2.欣賞廬山風光,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3.讀第一、二兩句詩,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1)思考、交流:一個“生”字就把香爐峰描繪成一個仙境,把云霧寫活了;是大自然把瀑布掛在了山上。體會“生”“掛”用法的精妙。

  (2)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二兩句詩。

  4.默讀第三、四兩句詩,圖文對照思考交流:

  (1)“飛”“直”寫出了瀑布的高、筆直的特點。

  (2)感受“三千尺”的夸張用法,突出瀑布長的特點。

  (3)通過資料了解——銀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現出一條明亮的光帶,夾雜著許多閃爍的小星,看起來像一條銀白色的河。九天:天的處。古人認為天有九重,的一重稱為九天。詩里形容極高的天空。

  (4)理解“疑”,了解作者的想象。

  (5)感受瀑布從極高的地方傾瀉而下,體會壯麗的景象。

  5.聽老師總結。

  6.聽音樂,有感情地朗讀。

  7.背誦古詩。

  1.理解詩句,教師要指導學生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感受詩句的優(yōu)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2.對于詩中涉及的夸張的修辭方法,教師不多強調術語,讓學生在想象里、在朗讀中自然體會。

  五、布置作業(yè),拓展延伸(用時:2分鐘)

  布置作業(yè):搜集其他描寫瀑布的詩歌讀一讀。

  在家長的幫助下,搜集有關瀑布的其他詩歌,并且讀一讀。

  如果孩子能力強,也可以寫一寫,還可以為自己的小詩配插圖。

  古詩二首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

  1、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體會作者思念故鄉(xiāng)以及贊美梅花品格的情感,知道梅花自古以來是清高、勇敢的象征。

  2、學會本課生字5個,詞語4個。

  3、能解釋詩句中字、詞的意思。

  4、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和默寫古詩。

  5、會用自己的話說說《靜夜詩》的意思。

  教學重點:讀懂詩句,理解詩人在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帶點字的意思。

  教學準備:課文錄音、歌曲磁帶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教學《靜夜思》,學會詩中3個生字,理解“疑”“舉”等字的意思。

  2、背誦并默寫該詩。

  3、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作者思念故鄉(xiāng)的情感。

  過程:

  一、揭題。

  播放《十五的月亮》的歌曲。簡短談話,揭示第一首詩的題目。

  二、自由讀。自學3個生字。讀通詩句。

  三、指導朗讀。

  四、講解詩句。

  1、讀古詩,圈出不懂的字。

  2、學生試解。

  3、連起來說說詩的意思。

  五、背誦全詩,體會情感。

  六、作業(yè) 。

  第二課時

  目標:

  1、教學《梅花》,學會詩中的5個生字,理解有關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的讀背全詩。

  3、體會梅花的風格,學習梅花不怕困難的精神。

  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

  二、聽課文錄音,自學生字,讀通詩句。

  三、理解詩句。

  1、學習第1、2 句。

  正確朗讀這兩句詩。說說帶點字的意思。試說這兩句話的意思。

  2、學習3、4兩句話。

  解釋帶點字的意思。

  四、指導朗讀。

  范讀。自讀。交流討論,朗讀品味。

  五、作業(yè) 。

  古詩二首教案 篇8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詩歌大意,感受詩人思念家鄉(xiāng)的真摯情感。

  2.有感情地朗讀《泊船瓜洲》,并會默寫。

  教學重點:

  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詩歌的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描繪的意境,品味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教學準備:

  詩人的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一提起母親,一提起家鄉(xiāng),我們倍感親切。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吟誦母親和家鄉(xiāng)的詩句。

  二、整體感知,重點品析。

  (一)一讀,初讀全詩,了解詩意。

  1.出示詩題,簡介作者。

  通過預習,你知道《泊船瓜洲》的作者是誰嗎?

 。1)這道詩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

 。2)簡介王安石的資料。

  王安石:(1021—1086)宋代人,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21歲中進士,當過十多年地方官,后來兩次擔任宰相推行變法改革,是有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再讀全詩,讀清字音,標畫出生字。

  3.指名讀詩,糾正字音。

  4.引導學生了解全詩的大意。

 。1)知詩人:宋,王安石。

 。2)解詩題:分析“泊”的含義。

 。3)感知詩意:詩人船泊瓜洲,離鐘山近在咫尺,卻回不去,于是感嘆吟詩,寫他在月光下眺望江南,懷念家鄉(xiāng)金陵。

  5.小結學習方法:初讀知詩意。

  (二)二讀,細讀全詩,理解詩句。

  1.詩人泊船瓜洲時,看到了怎樣的景象?他是怎樣描寫的?請讀全詩,用“——”標畫出不理解的詞語,用“”畫出寓有深情的詞語。

  2.抓住質疑處,運用多種方法解疑。

  3.理解本詩的特色。

  前兩行看是寫眼前景象,但在詩中卻飽含深情。所乘之船就在瓜洲?浚瑓s不能回金陵去,可見詩人懷念家鄉(xiāng)的感情是十分濃厚的。

  4.小結學習方法:細讀品詩句。

 。ㄈ┤x,精讀全詩,想象意境。

  1.夜深人靜,星光燦爛,詩人在月光下眺望江南會產生哪些聯想和想像?心中會有哪些感受?

  2.學生扮演詩人,講述想象到的情景。

  3.小結學習方法:精讀想詩境。

 。ㄋ模┧淖x,品讀全詩,領悟詩情。

  1.出示“泊船瓜洲”的圖片,提問:大家認為詩人泊船瓜洲,在月光下眺望家鄉(xiāng)江南,要表達怎樣的情感?

  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詩,體會詩情。

  3.小結學習方法:品讀悟詩情。

 。ㄎ澹┪遄x,熟讀全詩,練習背誦。

  1.反復練習吟誦,注意音調、停頓,讀出節(jié)奏韻味。

  2.當堂練習背誦,并練習默寫全詩。

  3.小結學習方法:熟讀能背誦。

  三、總結全詩,擴展訓練。

  據說“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作者在作詩過程中曾改過多次,請你想象,作者可能用過哪些字?為什么最后用“綠”字?

  四、作業(yè)

  1.總結古詩五讀法。

  2.預習《游子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讀詩句,理解詩中所表達的偉大的母愛。

  2.學習生字,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每詩詞的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描繪的意境,品味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教具準備:

  《游子吟》歌曲錄音,課文中插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種偉大而平凡的愛,這種愛無時無刻地縈繞在我們的周圍。對,這就是偉大的母愛。你能從日常的生活中舉例說明父母是怎樣關愛你的嗎?(學生暢談)

  2.解題。

  游子吟:古時歌曲的名稱。這首詩表現的是偉大的母愛。

  3.簡介作者。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縣)人。年輕時多次參加科舉考試而未能成功。直到45歲才中進士,一生貧困窮寒。

  二、自讀詩文,掃清障礙。

  1.請大家自己讀全詩,學習生字,通過、查資料等多種方式理解詩句意思,并找出不懂的.詞。

  2.小組討論,相互交流學習成果。

  三、細讀詩文,理解意思。

  1.解題。

  游子:離家遠游的人。

  吟:輕輕地哼唱。

  2.逐字逐句理解。

 。1)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僦该x詩。

 、谡f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慈:和善。衣:衣服。

  ③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疑。

  線:穿針引線。

 、苤该x詩,說說詩句的意思。

  慈祥的母親穿針引線,兒子要出門遠行,趕緊把衣服縫好。

 。2)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僦该x詩。

 、谡f出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臨行:快要走的時候。

  密密:細細密密。

  歸:回來。

  ③教師對學生提出的不懂詩句作出解釋,說明。

  意恐:生怕,擔心。

  遲:晚,比規(guī)定的時間或合適的時間靠后。

 、苤该x詩,并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臨走前,母親還在細細密密地縫著。生怕兒子在外遲遲不能回來。

 。3)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僦该x詩。

  ②說出你對詩句的理解。

  寸草:小草。這里指游子。

  三春暉:這里指慈母的恩情。三春:春季的三個月。暉:陽光。

  ③教師補充解釋。

  言:說。寸草:這里比喻子女。

  心:既指草木的莖干,也指兒女的心意。

  報:報答。報得:報答得了。

  心:赤子的心。

 、苤该x詩句,說出這句詩的意思。

  誰說那小小的草兒赤子的心,能報答得了陽光母親的恩情。

  3.指名讀全詩,兩人互說詩句的意思。

  4.從詩中的哪些詩句中體現了母親對孩子的關心?找出來,有感情地讀一讀。(“手中線”“密密縫”)(年邁的母親手中那一針一線充分體現了母親對子女的無微不至的關心。)

  5.教師小結:這句不僅寫出了慈母為將出門遠行的兒子細針密線地縫制衣服的動作神情,而且寫出了母親的內心世界,擔心兒子遲遲不能回來。真摯感人。

  6.齊讀最后一句,這里把陽光、小草分別比作了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這里把小草比作兒女的心意,把陽光比作母愛。比喻意味深遠。)

  四、聽錄音,看畫面,寫想象文。

  1.播放《游子吟》的歌曲錄音,展放課本中的插圖。請學生想象一位母親在兒子即將出門遠行前,借著燈光為兒子縫制衣服的情景,再寫下來。

  2.同學相互交流。

  五、作業(yè)

  1.背默兩首古詩。

  2.搜集有關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詩句,記錄在作業(yè)本上。

  附:板書設計

  古詩二首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采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了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嘗試背誦古詩;

  3、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掌握自學古詩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采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了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2、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掌握自學古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都喜歡古詩吧?大家平時一定積累了不少古詩,今天,老師要考考大家,咱們來看圖猜古詩、背古詩,怎么樣?敢不敢試一試?誰如果猜出了是哪首古詩,就站起來大聲背給大家聽

  2、老師已經感受到同學們對古詩的喜愛之情了。望著一輪明月,不同的詩人有不同的感受。這節(jié)課,讓我們走進《古詩二首》,來學習兩首與明月有關的古詩。(板書題目:鳥鳴澗)

  二、新授

  1、過渡語:唐代詩人王維描寫山水的詩歌很多,尤其對明月情有獨鐘,他寫的《鳥鳴澗》就描繪出了一幅山村月色圖,想去看看嗎?

  2、"鳥鳴澗"是一個地名,為云溪風景之一,品讀《鳥鳴澗》,想想古詩描寫了怎樣的景象?

  3、自由發(fā)言,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理解詩句意思。

 。1)寂靜山村,人已入睡,在這樣的夜里,周圍的一切都顯得那么——寧靜。(板書:夜靜)后來詩人聽到了——鳥鳴(板書:鳥鳴),詩人認為是什么使鳥兒受驚了呢?(月亮出來,照亮了大地)詩人沒有直接描寫月亮,但是卻說月亮出來后使鳥兒受到了驚嚇,那你認為這月亮是什么樣的呢?(肯定分外明亮,板書:月明)你認為這聲音破壞了原先那種寧靜安逸的意境了嗎?(沒有,有靜有動,反而是更加使詩人陶醉于其中)你認為這樣的環(huán)境怎么樣呢?這時候,如果你置身其中,你的心情又會如何呢?(板書:境美)

  (2)展開想象,再現詩人詩中所描繪的景象,并和同桌交流:說說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情景。

  (3)在這樣的情境中,詩人深深陶醉了。在讀這首詩的時候,你認為應該怎樣讀呢?(舒緩,悠閑,沉醉)誰來讀讀?(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古詩)

 。3)王維的詩作人們非常推崇,后人對其詩作的評價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認為這樣的評價如何呢?

  (4)請閉上眼睛,聽老師吟誦這首詩,在頭腦中再現詩中描寫的情景。

  三、拓展

  現在,我由你們的學習伙伴變成了這場古詩挑戰(zhàn)賽的主持人。哪個小組做好準備了?你們選擇幾星題?派個代表,小組成員可以站起來相互補充。

  三星題——背誦古詩《鳥鳴澗》(怎樣背誦才能靜——聲音輕,速度慢);

  四星題——說說帶點詞語意思;

 。ㄈ碎e——人寂靜心閑;空——空蕩蕩,沒有人;時鳴——不時鳴叫幾聲)

  五星題——讀古詩,想象畫面(你喜歡哪一句——詩美,你描繪的`景色也美)

 。ㄟ@樣的景色,給你一種什么感受?——板書:山中月夜靜從哪里能體會出?)

  在朗朗的讀書聲中,我們結束了今天的古詩挑戰(zhàn)賽。我要祝賀每一位同學,你們不僅學會了《鳥鳴澗》,還掌握了一種自學古詩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學都是今天的獲勝者!

  四、小結

  同學們,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感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繼續(xù)搜集,美美得讀一讀,也試著為明月寫一寫詩

  五、板書設計:

  《鳥鳴澗》

  唐王維

  山中月夜

  美靜

  六、反思:

  設計理念:古詩的教學尤其要注重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與文本進行自由、充分的對話,在閱讀中披文入境,“讀”占鰲頭,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與體驗,再現詩中情境,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中,曾有一個學生質疑:這首詩到底描寫的是哪個季節(jié)?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還是有歧異。我耐心地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理解“桂花”的含義。學生通過查字典并結合詩的內容最后一致認為寫的是春天這個季節(jié)的景色,其實我們都知道,桂花,又名木樨,屬于常綠小喬木或灌木,花小,白色或暗黃色,有特殊的香氣。我們常聽到的一般是秋天的桂花。但是它分為不同的種類,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種類。所以詩中所描寫的桂花是在春天,這并不矛盾。學生們情緒高漲,課堂教學也進入佳境。

  古詩二首教案 篇10

 。劢虒W目標]

  1.認識“首、蹤、跡”等12個生字;會寫“首、無、采”等7個生字。

  2.能用聯系生活實際、圖文結合等方法了解“蹤跡、采、藏”等字詞的意思,初知古詩大意。

  3.能正確朗讀、背誦古詩。圖文結合,感受詩中蘊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背誦兩首古詩。

  難點:了解古詩的大意。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板書:古詩二首。

  2.教學“首”。

 。1)量詞,一首歌,一首詩等。

 。2)古詩二首指的是哪兩首?畫出來,讀一讀。

  3.(課件出示荷塘圖片)看到那么美的荷塘,誰不想欣賞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詩人白居易來到池邊,看見發(fā)生在荷花池里的關于一個小娃的有趣的故事。于是,詩人忍不住就吟誦了一首詩。想知道在這個小娃身上發(fā)生的有趣的故事是什么嗎?今天我們就來學這首古詩。(揭示詩題)

  4.板書課題:池上

  二、循序漸進,掌握字詞句

  1.自讀詩句,認識生字詞。

 。1)自由讀《池上》,畫出生字寶寶,要讀準字音,難讀的字做上記號多讀幾遍。

  (2)課件出示生字,小老師教讀生字,教師重點指導“首、蹤、萍”等字的讀法。(“首”為翹舌音,“蹤”為平舌音、后鼻音,“萍”為后鼻音)

 。3)課件出示生字詞,采用抽生個別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靈活掌握本課生字。

  2.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首”“采”,教師指導學生觀察字形筆畫。學生練習描紅。

 。2)教師重點指導兩個字易寫錯的部分。

  首:下半部分是“自”,共九畫,第三筆是長橫,第四筆是短撇。

  采:上半部分的筆順是“撇、點、點、撇”,爪字頭的撇是橫撇。

  3.生字寶寶告訴老師,它們想和你們一塊玩捉迷藏的游戲。它們都躲到詩句里去了,看大家能不能準確地找到并叫出它們的名字。(齊讀古詩)

  三、誦讀古詩,了解詩意

  1.教師范讀,學生領讀,全班齊讀古詩,讀通讀順。

  2.出示掛圖,引導學生看圖: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誰在干什么?(圖上畫了一片荷塘,荷塘上開著幾朵粉紅的荷花,有一個小朋友撐著小船,到荷塘中采蓮蓬。)

  3.教師解讀古詩。

 。1)課件出示詞語的意思。

  撐:撐船,劃船。小艇:輕小的船。蹤跡:指被小艇劃開的浮萍。

  解:知道,懂得。浮萍一道開: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條船兒劃過的痕跡。

 。2)引導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講了一件什么事。

 。3)課件出示每句詩的翻譯,讓學生找出相應的詩句。

 。4)指定一名學生讀詩句翻譯,另一名學生朗讀詩句。

  4.集體討論:這首詩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故事中的“小娃”可愛嗎?你從哪里看出他的可愛?(“偷”,結合自己小時候“偷偷”做的一些小惡作劇和頑皮之事,和詩中的小娃產生共鳴,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

  5.指導朗讀、背誦古詩,讀出小娃的天真無邪、頑皮可愛。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揭題,學習《小池》

  1.出示課文插圖,問:這是什么?

  2.小池美嗎?美在哪里?(指導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2.同桌合作讀課文。檢查字音,糾正讀錯了的字音。

  3.指名兩人一組朗讀并匯報。

  三、學習生字,鞏固詞語

  1.出示帶音節(jié)生字認讀,去掉音節(jié)認讀。

  2.認讀課后“讀一讀,記一記”中的詞語。

  3.指導書寫生字。

  “樹”用“加一加”的方法:木對=樹。

  “愛”為上中下結構;“角”字中兩橫不能碰兩邊。

  “尖”字上方“小”變成部件后豎鉤變成豎。

  四、圖文對照,理解感悟

 。ㄒ唬┱w感知

  1.課件出示插圖:仔細觀察畫面,說說你都看見了什么。

  2.引導學生邊看畫面邊讀,說說詩中描寫了什么景物,在詩中找出來。(泉眼、樹蔭、小荷和蜻蜓。)

 。ǘ├斫庠娨

  1.看課文插圖,說說你覺得池塘怎樣。詩中是怎么寫的?

  引出詩句: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

  2.交流自學。理解“泉眼、晴柔”的意思,教師引導理解“惜”“愛”的意思。

  (泉眼:涌出泉水的那個口子;晴:晴天;柔:柔和。)

  3.仔細觀察圖畫,你看到了什么?詩中是怎么寫的?

  引出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4.學生提問自學不能解決的字詞,教師作簡要解答。

  5.簡單講述詩意。(聯系生活理解)

  6.全班齊讀全詩,說說此詩描寫的是哪一個季節(jié),哪些詞可以體現出來?

  7.各種方式誦讀古詩。(齊讀、比賽讀、合作讀)

  五、課堂小結

  1.教師請學生欣賞荷花池的美景圖片。

  2.全體學生朗讀古詩。

 。劢虒W板書]

 。劢虒W反思]

  學習古詩的時候,我先出示課文插圖,啟發(fā)學生領悟圖畫內容,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已有經驗。在生字教學中,抓住字詞,扎實訓練,夯實基礎。然后讓學生自由質疑,自主學習,師生互動學習交流,促進學生知識的構建和生成。

  抓住“讀”的根本,結合古詩意境美的特點,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理解感悟。然后讓學生反復吟誦,感悟詩句的意境,激發(fā)閱讀興趣。

  古詩二首教案 篇11

  教材分析:

  《題西林壁》這首古詩是蘇軾在1084年,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游覽廬山時題在西林寺墻壁上的一首詩。全詩不僅是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tài)景象的贊美,而且還蘊含著人生的哲理,內涵深刻,耐人尋味。要想對某個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實際的認識,就必須站在客觀的立場上。詩人不是抽象地發(fā)議論,而是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登飛來峰》為王安石30歲時所作。1050年夏,他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里時,途經杭州,寫下此詩。這首詩是他初涉宦海之作。前兩句寫飛來峰塔的形象,后兩句寫登飛來峰塔的感想。此時王安石年少氣盛,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抒發(fā)胸臆,寄托壯懷。

  兩首古詩在從全篇的立意構思看,都寓情理于詩境之中,可謂異曲同工。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與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脈相承,表現技法極為相似,王詩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通過現象看到本質,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蘇詩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們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為沒有全面、客觀、正確地觀察事物,認識事物。兩者都極具哲理性。

  學情分析:

  學生在第九冊剛學過了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還學習了描寫王安石的文章《千錘百煉為一綠》,學生對兩位詩人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學生在學習、誦讀古詩文的過程中積累了一些學習古詩的方法。但是哲理詩在遣詞造句謀篇方面具有不確定性和跳躍性,似斷實續(xù),留下了萬語千言道不盡的藝術空白,這就給小學生的閱讀理解帶來一定困難。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的意境,明白古詩闡述的道理。

  3、學會觀察的方法,樂于把觀察所得表達出來。

  4、在兩首古詩的對比學習中,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內容,體會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教學難點:

  理解身在最高層和身在此山中對事物的認識有什么不同?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

  學生:預習課文,并搜集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入情入境。

  同學們,你們等過山嗎?誰能談一談你當時的感受?(引導學生回憶、談論)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兩首詩都是詩人登山后所寫的,你想了解他們登山后的感想嗎?

 。c評:設計此環(huán)節(jié),主要是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為學習兩首古詩作鋪墊)

  二、整體通讀,想象詩境。

  1、自由讀兩首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學生讀后借助工具書和所查的資料自學。

  2、交流、討論、相互幫助,大致說說詩句的意思。(遇到有困難的地方作上記號)

 。ㄔO計自學的環(huán)節(jié),課堂上給學生充分學習、思考、合作交流的時間。)

  3、指名讀古詩,聽一聽,是否讀的正確、通順。

  4、全班齊讀兩首詩,邊讀邊想兩首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讀后交流:

 。1)作者都是宋朝的詩人。指名簡介王安石和蘇軾。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當過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實行改革,歷史上叫做王安石變法。王安石又是文學家,詩和散文都寫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辭,他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經過幾十次修改才選定綠字,千百年來傳為美談。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屢遭貶謫,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散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書法,詩詞造詣很高。

 。2)都有景物描寫。寫的什么?(借機解題)

  《題西林壁》西林:廬山上的西林寺。這首詩書寫在西林寺的墻壁上。

  《登飛來峰》飛來峰,山名,在今浙江省杭州西湖西北靈隱寺前。

  (3)都借寫景說明道理。(我們平時學得比較多的是唐詩,由于唐詩幾乎把所有的藝術領域都挖掘完了,宋朝的詩人只能另辟蹊徑,這樣他們在讓宋詞的創(chuàng)作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同時,在詩歌領域也開創(chuàng)了哲理詩這個屬于他們那個時代的獨特的智慧之花。)

  這兩首詩蘊含了什么哲理?讓我們一首一首的來品悟。

  (點評:在開課伊始,即將兩首古詩全盤托出,以初知大意為整合基礎,聚焦兩首詩的共性,將兩首詩巧妙的整合在一起,使學生知人、知時,整體論詩)

  三、分步解讀,感悟哲理。

 。ㄒ唬⿲W習《登飛來峰》

  1、指名朗讀《登飛來峰》,然后說說詩意。

  2、從哪里看出作者站在最高層站得很高?

  (1)品讀前兩句: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千尋,言高。尋,古代長度單位,一尋等于八尺。山是高聳的`,塔是高聳的,山頂上的塔更是高高聳立的。飛來峰和它上面的寶塔總共多高?不知道。詩人只告訴我們,單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這當然是夸張的說法。高高的飛來峰上有一座千丈高的塔,聽人說早上公雞鳴啼時,在塔上可以看到旭日初升的奇麗景觀。

  自己放聲朗讀,進一步想像作者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情感。

  指名有感情的朗讀。

  過渡:前兩句用夸張的手法極言塔高。第二句以見日升,從一個側面襯寫古塔高聳,直入云霄,能聽見雞鳴,這還是寫塔高。兩句都是寫塔高,為下文直抒胸臆蓄勢。

 。2)品讀后兩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后兩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直抒胸臆,意思是我不用擔心浮動的云遮住我的極目遠眺的視線了,那是因為我已身處凌空的最高層呀。(僅僅十字,境界全出。)

  學生質疑,重點解讀:

  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當時的情感。(補充詩人的寫作背景。)為什么用不畏?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不怕困難,相信變法一定能成功。寶塔雖高,卻不是高不可上。轉眼間,詩人已登上塔頂,世界萬物,盡收眼底,那游蕩的云片再也擋不住視線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其實,王安石的言外之意是:只要宋神宗信任他,支持他變法,他就不會害怕朝廷小人刁難、作祟,新法一定能推行,變法一定能成功。體會詩人站得高,看得遠的膽識氣概和豪情萬丈。

 。3)乍聽起來,是在談論觀賞風光的體會,抒發(fā)自己的壯志情懷。可一尋味,便會從中領悟到一條人生哲理。有感情的朗讀全詩,談一談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A:觀察景物時是站得高看得遠,高瞻遠矚

  B:在社會生活和思想修養(yǎng)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嗎?在詩人,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對讀者,這是引人向上的啟示。

  C: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通過現象看到本質,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D:結合學生學習實際談:平時要多積累,這樣才能有遠見卓識。

 。ù颂庴w現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不要求統(tǒng)一答案,只要學生能體會出站得高看得遠這一道理即可,但是要讓學生受到詩人情感的感染和激勵。)

  3、帶著感悟有感情齊讀《登飛來峰》。

  4、參照,《登鸛雀樓》,深化感悟。

  學到這里我們想到了唐朝詩人王之渙在《登鸛雀樓》里的著名詩句,引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杜甫在《望岳》中的詩句,引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ㄟ@兩首是學生的必備古詩篇目)

  是啊,同學們,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看的全面呀!詩人蘇軾在游覽廬山時也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下面我們來看第二首詩《題西林壁》。

  (二)學習《題西林壁》。

  1、指名讀古詩。學生質疑。為什么作者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作者身在廬山之中,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景象呢?這景象是廬山的真面目嗎?

  讀一、二句詩用自己的話說說:從正面看形成嶺,從側面看形成峰,遠近高低各不相同。

  先想像廬山移步換形、千姿萬態(tài)的風景,再觀賞廬山圖片。思考此時此刻游歷在廬山之中的蘇

  軾有什么感慨?(移步換形、廬山的風景千姿萬態(tài)。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有感情的讀前兩句。

  3、為什么不識廬山真面目,此時此刻作者會想什么?

  讀三四句用自己的話說說

  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

 。c評:設計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能身臨其境想象出詩人描述的情景,站在詩人的角度上體會詩人的情感。)

  4你從這兩句話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反映動畫:從不同角度看到的茶壺。

  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fā)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也就是說登高才能望遠。

  結合實際說說我們如果怎樣看待身邊的人?(要全面的看待一個人。)

 。ㄟM行人文滲透,滲透做人的道理。)

  5帶著感悟有感情的朗讀全詩。

  四、二次整合,學習觀察方法。

  1、自由讀兩首古詩,說說身在最高層和身在此山中,對事物的認識有什么不同?

  身在最高層全面、客觀、正確地觀察事物,認識事物

  身在此山中片面、只能看到局部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2、帶著感悟背誦兩首詩。

  第二課時

  一、語言積累。

  1、填空《登飛來峰》(宋)王安石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西林壁》(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上面填的四句詩中,我明白了的道理。

  2、檢查背誦兩首詩。召開小小賽詩會看誰背誦的最有感染力。

  男、女生賽詩;同位賽詩;以小組位單位進行賽詩等。

 。ㄔO計此環(huán)節(jié),讓每一個孩子動起來,因為競賽可以促使學生繼續(xù)保持學習積累的激情)

  我們再想想通過學習這兩首詩你又想起了那些詩?咱們比一比誰的記憶力好,誰平時積累的詩多!

  A想起了登高詩:杜甫的《望岳》,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等。

  B想起了詩人的其他詩篇:如學生學過的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海棠》《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王安石的《元日》《泊船瓜洲》《梅花》等。

  (通過本課兩首古詩這個點引導學生回憶思考一個面)

  二、課外拓展,補充哲理詩。

  1、中國傳統(tǒng)詩歌發(fā)展到宋朝,出現了一個有趣的轉變:由唐詩的以意象取勝轉而喜歡談哲理。宋朝是個哲學思辯十分活躍、哲理學家輩出的時代,寫哲理詩理所當然成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特長。下買我們看朱熹的《觀書有感》,發(fā)給學生閱讀。

  半畝萬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2、簡單了解:全詩用形象思維和比興手法,寫讀書的樂趣和重要。讀書本是很理性的事,在這里卻形如美景,情趣盎然。首句把半畝方塘比作一本書,因書為長方形,故有半畝之說。把書打開,就好像打開一面鏡子,既雅趣又新穎。二句借用天光、云影這些為人們所喜愛、欣賞的自然美景,喻寫書中豐富的內容,情趣更濃。三句一個問字,引出方塘之水哪能澄清,四句道出緣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個活水比喻得奇妙:知識來源于實踐,來源于生活。

 。c評:這首詩亦理趣詩,以理語成詩,補充給學生閱讀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強化他們對宋朝哲理詩的感悟。)

  三、作業(yè)設計:

  1、抄寫、背誦本科所學的古詩。

  2、選擇其中一首詩寫一篇讀后感。

  古詩二首教案 篇12

  教材分析:

  本課的兩首古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劉禹錫有關黃河的詩歌!稕鲋菰~》寫的是邊塞的荒涼,《浪淘沙》寫的是黃河的蜿蜒曲折,流程較長。了解詩歌的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是本課的學習重點,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是學習難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詩歌的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3.體會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

  關鍵處處理:

  利用教學課件,直觀演示,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古詩的韻律,加深理解。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錄音機、磁帶、課文插圖等。

  學生:按要求預習課文,查閱作者的有關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涼州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剛剛學習了有關長江的文章,同長江的熱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黃河的凝重、悲涼。從古到今,黃河也是詩人們描寫的對象之一,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兩首有關黃河的詩歌。

  二、學習《涼州詞》。

  1.簡介作者王之渙。

  2.解釋題目。

  3.初讀課文。播放錄音,范讀。自由練讀,指名朗讀,分男女生朗讀。

  4.理解詩意。

 。1)分小組合作學習,根據查閱的有關資料,理解詩意。

 。2)全班交流,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理解詩意。

  5.想意境,悟詩情。

 。1)自由讀詩歌,思考: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指生讀詩并交流。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體會到:這首詩通過描寫邊塞、玉門關的荒涼,表達了作者的孤獨、悲涼的心情。

  6.有感情地齊讀這首詩。邊讀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7.練習背誦。先自由練習背誦,再指名背誦。

  三、誦詩會。

  學習伙伴還會背別的古詩,你們也一定行!把自己積累的古詩有感情地背給同學們聽。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浪淘沙》

  教學過程:

  一、背誦《涼州詞》

  1.指名背誦。

  2.全班集體背誦。

  二、學習《浪淘沙》。

  1.初讀課文。播放錄音,范讀。自由練讀,指名朗讀,分男女生朗讀。

  2.理解詩意。

 。1)分小組合作學習,根據查閱的有關資料,理解詩意。

 。2)全班交流,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理解詩意。

  3.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1)再讀詩歌,思考:這首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樣體會到的?

 。2)討論交流,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想象詩歌描寫的情景,進一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5.練習背誦。先自由練習背誦,再指名背誦。

  四、體會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

  1.自讀詩歌,想一想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

  2.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結合詩句具體談。

  五、填寫"我的視角"。

  1.閱讀丁丁、冬冬的視角,自讀課文,填寫"我的視角"。

  2.先小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六、配樂朗誦詩歌。

  七、課時小結。

  作業(yè)設計:

  1.背誦并體會詩的思想感情。

  2.預習下一篇課文。

  板書設計:

  涼州詞 浪淘沙

  孤獨 蜿蜒曲折

  荒涼 流程長

  同情 激奮

  古詩二首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讀懂二首古詩,了解古詩所描寫的勞動情景,從中感受勞動者無私奉獻、團結向上的精神。

  2、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誦這二首古詩。

  教學重點:

  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了解詩人,初讀古詩,激發(fā)興趣。

  細讀品味,感悟理解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教學活動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我們曾學過一首古詩叫《靜夜思》,你還能背下來嗎?

  介紹背景了解李白

  你們還記得這首詩是誰寫的嗎?對,他是詩人李白。他可以迅速忘卻自身的所遭受的不幸和挫折,昂起頭來,熱情地謳歌生命,贊美勞動,世間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會讓他再次萌發(fā)創(chuàng)作的靈感。他筆下的冶煉工人的勞動情景是一番怎樣的場景呢?

  板書課題: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你發(fā)現了什么?或者你讀懂了什么?

  三、細讀品味,感悟理解

  1、作者給我們描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通過“亂”這個字,你體會到什么?品味作者的用詞之妙。

  作者的心情如何?

  “郝”什么意思?你感受到什么?

  3、在這樣的勞動狀況下,工人們的心情如何?怎么體會到的?

  想象一下,工人們是怎樣勞動的?

  4、看到這樣的勞動情景,此時,作者的心情如何?指讀,體會。

  5、作者對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和質樸的勞動者的.由衷的贊美和欽佩之情。

  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什么?

  6、指導朗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小蜜蜂為釀蜜而勞苦一生,積累甚多而享受甚少,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為之贊嘆。為贊美蜜蜂,詩人羅隱也創(chuàng)作了一首優(yōu)美的詩。板書題目:《蜂》,并指讀。

  二、簡介作者

  三、自讀詩文啟迪質疑

  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羅隱在贊美蜜蜂什么?

  四、精講詩意體會思想感情。

  蜜蜂這樣辛勤采蜜是為了誰?

  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這種感情作者是如何表達的?朗讀體會

  五、鞏固練習

  同學們,此時,你就是羅隱筆下的小蜜蜂,你和伙伴們是怎樣在百花中到處飛翔、辛勤采蜜的?

  六、小結

  蜜蜂采花釀蜜一生,也是貢獻了一生,不求名利,為人類所造福。蜜蜂的這些貢獻,不求名利,蜜蜂的博采和精心釀造,也是同學們應該具備的,只有這樣,我們方能如蜜蜂一樣,釀造出香甜美味之蜜。

  古詩二首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掌握1個多音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3、在反復吟誦中感受詩歌不同的旋律與優(yōu)美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掌握1個多音字。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風景如畫,每一方山水,都是一幅迷人的山水畫。同學們,你們知道素有“人間天堂”之稱的是哪個地方嗎?(杭州)說到杭州,我們不由地就會想到一處美景,那就是西湖。今天,我們就一起去詩人楊萬里筆下的西湖游玩吧!

  二、初讀引領,感知古詩

  詩人在早晨送別友人林子方時,寫下了這首詩,接下來就請大家讀一讀這首詩。

  1、自由讀,讀準字音。

  (課件出示漢字:曉慈畢竟映)

  2、指名讀,讀順詩句。

  3、指導讀,讀出節(jié)奏。

  三、品讀賞析,感悟古詩

  1、再認真地讀幾遍,想想詩中寫了西湖里的什么,用自己的話試著和同桌交流。

  2、集體交流:詩中寫了什么?

  (1)出示第1、2句:“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用自己的話說說意思。理解“畢竟”“四時”的意思。學生質疑。

  (2)出示第3、4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用自己的話說說意思。著重體會“無窮碧”和“別樣紅”,并描述一下景象。

  3、回歸整體,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四、讀說結合,升華情感

  1、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選段,引導學生根據詩意,結合圖畫,抓住映日荷花的.特點說一段贊美荷花的話。

  2、詩人看到這樣的美景,情不自禁地贊嘆——﹙出示第1、2句﹚。

  3、這首詩的題目是《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全詩寫的是西湖的景色,詩中有送別的意思嗎?詩人為什么要這樣寫?

  4、想象一下,詩人面對這無邊的美景,會向友人林子方說點什么?

  小組交流,指名說。全班把詩“送”給友人林子方——(學生配樂朗誦)。

  5、背誦古詩。

  五、指導寫字

  1、觀察田字格中的字:湖蓮窮荷

  2、學生口頭為這些字找拼音和詞語朋友。

  3、說說寫這幾個字要注意什么。

  4、教師范寫生字。

  5、學生在田字格中描紅、臨寫,教師相機指導。

  六、課外拓展,豐富積累

  介紹楊萬里有關荷花的其他詩作。

  七、梳理板書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小組比賽背誦《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2、填句:接天蓮葉無窮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揭示詩題“絕句”,簡要介紹詩人杜甫。

  二、自讀古詩,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畫出生字新詞。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不認識的生字詞。

  3、匯報生字詞解決情況,教師相機強調。

  “行”是多音字,在詩中讀“háng”,還有另外一個讀音是“xíng”,組詞“行走”。

  4、同桌互認生字新詞。

  5、指名讀詩,齊讀,注意糾正讀錯的字音。

  三、圖文對照,理解詩意

  1、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思考:畫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樹、黃鸝、白鷺、積雪、船)

  2、思考:詩人是站在哪里看到這些景物的?(理解“窗含”“門泊”兩個詞語的意思)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先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語,根據學生的提問,師生一起答疑)

  4、看圖讀古詩,想象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時的心情。(讓學生帶著感情再讀古詩)

  5、梳理詩句,說說詩意。

  (出示課文插圖,小組討論,說說詩意。)

  四、活動激趣,記誦詩句

  1、找對應的詞語。老師讀一個詞語,要求學生找出與它相對應的詞語。

  (如:兩個——一行,黃鸝——白鷺,翠柳——青天,窗——門,西嶺——東吳,千秋雪——萬里船。)

  2、師說生讀。(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相對應的詩句)

  3、詞語連詩。(老師出示詩中的任意一個詞語,學生背出相對應的詩句)

  4、情境背詩。(讓學生扮演詩人,指著畫面上的景物吟詩)

  5、集體背誦。

  五、指導寫字

  1、出示要求會寫的字:“絕”“含”“嶺”“吳”。引導學生交流記字方法,并練習組詞。

  2、啟發(fā)學生說說自己的記憶方法。

  3、重點指導“絕”與“嶺”的寫法。

  4、老師范寫。

  (指導學生把字寫美觀,提示容易寫錯的地方)

  5、學生先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

  六、拓展延伸

  搜集描寫春天的古詩,試著背一背。

  六、布置作業(yè)

  七、教學反思:

  古詩二首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認識“樓、依”等12個生字,會寫“樓、依”等10個字。

  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中描述的畫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壯麗。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想象畫面,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深刻理解詩文的含義,并能用自己的話講出詩文的內容。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這兩首詩都是唐代詩人寫的,都是面對祖國大好河山和大自然的美麗景色,不由自主就抒發(fā)的贊美之情。

  二、初讀古詩,自主識字

  自由讀詩

  自主識字

  認讀。

  讀準“瀑、布”,韻母都是“u”,聲母分別是“p”和“b”。

  “盡”是前鼻音,“層”是后鼻音。

  識記。

  “川”是象形字,出示甲骨文字形讓學生對照識字。

  “樓、依、遙”都是形聲字,根據熟悉的構字部件來識記,也可以采用換偏旁的方式聯系熟字來識記。

  “欲”組詞“欲望、食欲”識記字義。

  “層”,看看插圖,這鸛雀樓一層疊著一層,數數有幾層。

  “爐”,從“火”從“戶”,表示家里盛火的器具,聯系生活想一想見過哪些爐子——煤爐、微波爐?蓪ⅰ盃t”與“廬山”的“廬”作比較鞏固字形。

  指導寫字

  “樓、依、爐、煙、掛”這幾個左右結構的字都是左窄右寬!皹、依、爐、掛”要特別注意筆畫的穿插!盃t、煙”左側“火”的捺應改成點。

  三、朗讀感悟《登鸛雀樓》

  板書題目,并解題

  [登鸛雀樓]題意是登上鸛雀樓。

  師:簡介鸛雀樓,簡介作者

  理解詩句之意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白日:太陽。依:依傍。盡:消失。詩句之意: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水朝著大海的方向洶涌奔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欲:想要。窮:盡,使達到極點。千里目:眼界寬闊。更:再。詩句之意:要想看到更遠的風景,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樓層。

  再讀詩句,品悟詩意

  四行詩各寫什么?(《登鸛雀樓》是唐代詩人王之渙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前兩行寫景,營造了景色遼闊、氣勢雄渾的意境;后兩行寓理于詩,寫出詩人積極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

  詩句解析。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這兩句詩寫的是詩人登樓所見!鞍兹找郎奖M”寫遠景,意思是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黃河入海流”寫近景,意思是滔滔黃河水朝著大海的方向洶涌奔流,寫出了水的氣勢磅礴,景象壯觀。兩行詩對仗工整,“白日”對“黃河”,景物相對,色彩也相對;“依山盡”對“入海流”,動詞相對,厚重有力,既構成形式上的完美,也表達了充沛的.氣勢。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兩句詩是詩人登樓所思。意思是若想看到更遠的風景,需要登上更高的樓層,表達了詩人不凡的胸襟與抱負。詩中的“千里、一層”都是虛數,可理解為更遠、更高之意,道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

  看圖想象,有感情朗讀。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這一雄偉壯觀的景象,他會想些什么呢?

  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登鸛雀樓》這首詩通過描繪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雄偉壯觀的景象,抒發(fā)了詩人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誦讀背誦。

  四、作業(yè)布置

  朗讀背誦《登鸛雀樓》。

  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登鸛雀樓》的意思。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背誦《登鸛雀樓》。

  《登鸛雀樓》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朗讀感悟《望廬山瀑布》

  板書題目,并解題

  [望廬山瀑布]望:遠看。題意是遠看廬山的瀑布。

  師:簡介廬山(見附錄)

  簡介作者:(見附錄)

  理解詩句之意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日照:陽光照射。香爐:指廬山的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山峰尖圓,煙云聚散猶如香爐那樣,因此而得名。)生:發(fā)生,產生。(指山間云煙冉冉上升,裊裊浮游。)紫煙:紫色的云煙。(因為有太陽光的照射,云霧顯出紫紅色的光彩。)遙:遠。前:山前。川:河流。詩句之意:太陽照在香爐峰上,峰頂云霧彌漫,蒙蒙的水汽通過陽光,呈現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煙,繚繞著香爐峰。遠遠望去,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絲帶高掛于山川之間。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飛流:飛奔的流水。直下:筆直地流下。三千尺:是虛指。形容瀑布的高和長。疑:懷疑,以為。銀河:指晴天晚上空中出現的明亮光帶(天河)。落:瀉落下來。九天:指天的處。(古人認為天有九重,所以稱九天。)詩句之意:瀑布從很高很高的山峰上直瀉而下,使人以為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

  再讀詩句,品悟詩意

  四行詩各寫什么?(第一行寫背景;第二行寫靜態(tài);第三行寫動態(tài);第四行寫聯想。)具體寫瀑布的詩句是哪幾句?(二、三句)

  詩句解析

  前兩句:寫詩人遠望廬山瀑布的雄奇之景!耙粋“生”字把水汽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掛”字化動為靜,寫出了瀑布的雄奇壯觀。

  后兩句:“飛流”二字表現出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爸毕隆奔葘懗鰩r壁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叭С摺笔翘摂,極盡夸張地寫出了山的高峻和瀑布飛流的壯觀。一個“疑”字率直道破這是詩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長。

  作者在詩中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比喻、夸張)

  師:一、二、三句是比喻:描寫背景時,“生”字形象寫出了山間煙云猶如從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的一團白煙,飄渺與青山藍天之間。二句:瀑布像……。四句,用貼切的比喻,表現了自己奇特的想象,從而使整個形象顯得更加雄偉壯麗,也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第三句是夸張。不是實指,而是形容其長、其高。

  那些字用得好?(生、掛、飛、直下、疑、落。)

  師:“生”(上有)!皰臁弊只瘎訛殪o,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遙看時的形象,點名“遠看”題意!帮w”把瀑布噴涌而下的景象描繪地極為生動!爸毕隆奔葘懗錾礁呔诛@出水流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這些眼前。“疑”是大膽、奇特的想象。

  你讀后有什么感受?(瀑布氣勢磅礴,景色壯美。)

  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通過描繪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抒發(fā)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充分體現了詩人浪漫的情懷。

  誦讀背誦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指導誦讀:一、二緩、舒;三、四快、高。

  三、作業(yè)布置

  讀下面兩首古詩,不認識的字查查字典。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早發(fā)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讀背《望廬山瀑布》,并完成課后練習題。

  四、板書設計   登鸛雀樓 望廬山瀑布

  白日……

  所見 遠望——照 生

  黃河…… 遙看——看 掛

  欲窮…… 近觀——飛 下

  所思 聯想——疑 落

  更上……

  古詩二首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會認“首、蹤”等9個生字,會寫“首、無”7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

  3.能聯系生活實際,圖文結合等方法了解詞語、古詩大意。

  4.多元識字。

  5.圖文結合,感受詩中蘊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

  教學難點

  能用聯系生活實際、圖文結合等方法初知古詩大意。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首、蹤”等9個生字,會寫“首、無”7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

  教具

  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設計意圖導入()分鐘

  一、識字解題,談話導入。

  談話導入,板書課題并齊讀課題。

  教學“首”。

  知道這是表示數量的量詞,還可以說“一首歌”“一首曲子”等。

  課題中的古詩“二首”指的是哪兩首,劃出來,讀一讀。

  明確本課的任務:學習《池上》這首古詩。(板書:池上),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談話導入,識字入題,從而引入古詩。】

  新課教學()分鐘

  二、初讀古詩,感受節(jié)奏。(課件出示2)

  初讀要求:

  (1)大聲朗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同桌互相正音。

  逐句檢査朗讀,隨機出示折疊卡片認讀“蹤跡”“浮萍”,并正音。

  以字帶詞,加上動作,讀好詞組“撐小艇”——以詞帶句,正確朗讀詩句“小娃撐小艇”。

  卡片認讀“蹤跡——藏蹤跡”,“蹤”讀好平舌——以詞帶句,正確朗讀詩句“不解藏蹤跡”。

  卡片認讀“浮萍”,結合浮萍的圖片,借助形聲字形旁表意的特點識記: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種水草,因此浮是三點水,萍是草字頭!栽~帶句,正確朗讀詩句“浮萍一道開”。

  把詩句連起來讀一讀,把整首詩讀正確。

  教師范讀、自由練讀,讀出詩的節(jié)奏。

  三、圖文結合,初知大意。

 。ㄕn件出示3、4)教師分別出示“小娃采蓮回”和“浮萍一道開”的圖片,讓學生找到相應的詩句連一連。并說說這樣連的理由。

  學習詩句“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課件出示5)

  (1 )邊做動作邊讀詩,理解和識記“采”。

  采:(課件出示6)出示字源,看老師演示動作,結合字形知道采字的“爪字頭”代表手,采表示用手采摘樹木上的果子。

  (2)請同學當當小娃來演一演采白蓮的動作,感受小娃偷采白蓮時既忐忑又高興的心情并指導朗讀。

  學習詩句“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課件出示7)

  詩畫對應,教學“蹤跡”。

  (課件出示8)出示《雪地里的小畫家》等3幅圖片說說這都是誰留下的蹤跡。

  練習說話:是留下的蹤跡。

  在圖中找找小娃留下的蹤跡,理解“蹤跡”在詩中的意思是指船開過后留下的痕跡。

  通過對讀、齊讀等多種形式朗讀整首詩。

  四、誦讀積累。

  通過難度遞增的填詞游戲幫助學生背誦古詩。

  調皮的詞語寶寶把蹤跡藏在荷葉里了,你能背嗎?(課件出示9)

  小娃撐,偷采回。不解藏,浮萍開。

  又有一些詞語寶寶不見了,誰還能背?

  撐,采。藏,開。

  去掉文字,看圖背誦古詩。(課件出示10)

  配樂背誦古詩。

  五、寫字。

 。ㄕn件出示11)出示田字格中的“首”和“采”,觀察它們所在的位置。

  教師范寫,強調書寫難點。

  首:點、撇短而小,第三筆是長橫!白浴钡闹虚g兩條短橫不能碰到右邊的豎。

  采:爪字頭的撇是橫撇,注意三個點筆畫的方向。

  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師生互評、生生互評。?

  【設計意圖:初讀感知,生字的正音,為下面的分析和閱讀鋪平道路!

  【設計意圖:根據圖片的意思找到相應的詩句并說明理由,這一設計是為了降低難度,借助圖畫這一載體,將學生對古詩初讀后的理解通過連線的方式呈現出來。說理由的過程就是學生對古詩大意的初步感知!

  【設計意圖:難度遞增的填詞游戲能激發(fā)學生背誦古詩的興趣,降低背誦的難度,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背誦古詩,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

  【設計意圖:寫字難點的講解,起到指點迷津的作用,重點字的指導,筆畫筆順,間架結構的書寫,規(guī)范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板書內容小娃偷采

  池上天真無邪頑皮可愛

  不解一道開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給下列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蹤(zōnɡ zhōnɡ)萍( pín pínɡ)泉(quán qán)露( loù lù)

  2.這首詩寫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首古詩描繪了孩子什么樣的形象?()

  A.膽大B.愚笨C.天真D.活潑

  參考答案:

  1.蹤(zōnɡ)萍(pínɡ)泉(quán)露(lù)

  2.《池上》寫了一個小孩兒偷采白蓮不知隱藏蹤跡的頑皮、可愛形象。

  3.C、D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聯系生活實際,圖文結合等方法了解詞語、古詩大意。

  2.圖文結合,感受詩中蘊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具

  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設計意圖

  導入(x)分鐘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2課《古詩二首》中的第二首,大家說說古詩的題目是什么。(板書:《小池》)

  新課教學

 。ǎ┓昼姸踝x古詩,識記生字

  1.這首詩是誰寫的?(楊萬里。)(板書:楊萬里)

 。ㄕn件出示13)老師簡介:楊萬里是南宋著名詩人,他的詩大多數是描寫自然景物的。

  2.借助拼音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圈出生字。

  3.集體認讀生字:(課件出示14)

  無樹愛尖角(板書:無樹愛尖角)

  學生邊讀,老師邊將生字卡片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4.交流記憶方法。

  5.集體反饋。(1)熟字帶生字:對—樹用—角友—愛

  (2)編兒歌記憶:二兒——無上頭小下頭大——尖

  6.再讀古詩,看誰把字音讀得準。

  三、精讀古詩,體會意境

  1.(課件出示15:《小池》)聽老師范讀,說說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時候的景色,從哪兒看出來的。

  學生甲:夏天的景色,因為荷花在夏天開放。

  學生乙:夏天的景色,因為夏天的蜻蜓最多見。(板書:夏天蜻蜓)

  2.除了同學們說到的這些景物,你還從詩中看出有什么景物呢?學生甲:有泉水。

  學生乙:還有樹。

  3.那還有沒有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泉眼、晴柔。)老師簡單講解:泉眼就是泉水流出的口,晴柔就是晴天的美好。

  4.根據你對古詩的理解,找到小伙伴,再讀讀古詩。(課件出示16:《小池》)

  【設計意圖:簡介作者,識記生字,掃清閱讀障礙!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多元識字,自主識字,體現教材的特點!

  【設計意圖:重視學生的理解感悟,自主學習詩句的詞句。體現“教師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設計意圖:齊聲誦讀,更能讀準節(jié)奏,總結全文,積累語言!

  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

  ()分鐘四、誦讀古詩,課后延伸

  1.齊背古詩《池上》《小池》。

  2.請每個學生收集描寫夏天景色的古詩,背給大家聽。

  板書

  內容泉眼惜

  小池樹陰愛生動有趣生機勃勃

  小荷露

  蜻蜓立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一、看拼音寫詞語。

  shǒu xiān ài xī jiān jiān jiǎo cǎi yònɡ dà shù

 。ǎǎǎǎǎ

  二、區(qū)別字組詞。

  蹤()原()何()青()

  粽()泉()荷()蜻()

  三、把下面的古詩補充完整。

  小池

  泉眼,

  愛晴柔。

  小荷才露,

  立上頭。

  【答案】

  一、首先愛惜尖尖角采用大樹

  二、區(qū)別字組詞。

  蹤(跟蹤)原(原來)何(如何)青(青草)

  粽(粽子)泉(泉水)荷(荷花)蜻(蜻蜓)

  三、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尖尖角早有蜻蜓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根據圖片的意思找到相應的詩句并說明理由,這一設計是為了降低難度。

  2.難度遞增的填詞游戲能激發(fā)學生背誦古詩的興趣,降低背誦的難度,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背誦古詩,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

  3.古詩的拓展也非常重要,在課前導入中讓學生背誦上節(jié)課學過的古詩《池上》,創(chuàng)設了學習古詩的氛圍,借助圖畫這一載體,幫助學生完成對古詩初讀后的理解。

  4.在學生按照自己的方法學習生字的時候,還可以相互交流,說說自己喜歡的識字法,并向別的同學學習新的識字方法。小學生總是對新的事物感興趣,更多的識字法使得學生能體會到識字的樂趣。

  5.在學完《小池》后,再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地方一起討論,加深感悟夏天的美好景象。課外讓學生回家收集有關描寫夏天景色的古詩,學習積累古詩。這樣就不是為了教古詩而學古詩,而是舉一反三,充分體現了大語文觀。

  不足之處:

  1.課堂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再生動活潑一些,加入一些游戲活動的因素,更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2.古詩的朗讀指導不太到位。教師的范讀做得不夠好,

  古詩二首教案 篇17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積累詠春的詩句。

  4.巧妙記憶生字,有感情地讀課文。

  5.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古詩的喜愛。

  教學重點:學會生字,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

  教學準備:錄音帶、課文插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本課是一首古詩,作者是孟浩然,“春曉”指春天拂曉的情景。那春天拂曉在作者筆下是樣的情景呢?現在,我們來學習這些古詩。

  二、學習古詩中的生字。

  1.學生試讀古詩,找出課文中的生字。

  知 曉 眠 聞 落

  2.根據拼音試讀生字,學生自己指出在讀音時應注意的問題。

  3.檢查認字情況。(從不同層次的學生中抽出學生讀。

  4.只認識這些字還不夠,還要記住字形。在記字形時要講究方法,同學們有哪些好方法請說出來。

  5.記往了這些字形,那就要會寫這些字。教師在黑板上寫這些字,

  學生仔細觀察。要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寫勻稱。以下生字的筆順要注意:

  曉、 聞、 眠、 落、

  三、朗讀指導。

  1.這首詩語言、意境皆美,必然通過反復朗讀來感悟。老師出示課文插圖,并播放配樂朗讀的錄音進行示范。學生聽一次后,請想想你聯想到了什么?

  2.在朗讀時,語速成稍慢,學生跟著朗讀詩歌。

  四、擴展活動。

  永春的詩不少,學完《春曉》后,請再積累幾句寫春的詩句。

  等閑視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第二課時

  一、導語。

  我們剛學了一首寫春的詩,這節(jié)課我們再學一首寫春天美麗景色的唐詩《絕句》。

  二、初讀課文。

  1.聽課文錄音。

  2.出示課文插圖。

  同學們,你們看看圖上畫的是什么?

  3.學生試讀課文,體會詩歌中所描寫的景物,并找出其中的生字。

  三、學習本課生字。

  1.自學生字。

  2.檢查自學效果。

 。1)應特別注意哪幾個字的讀音?

  麗 泥 沙 暖

 。2)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的?

  3.認讀并練寫這幾個字。

  4.老師指導在田字格中練寫。

  四、指導朗讀,背誦。

  1.剛才同學們從畫面上就看出了本首詩描寫了春天美麗的景色,那么就應該帶著什么樣的感情來讀?(喜歡、贊美)

  2.還要注意詩的節(jié)奏。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五、總結課文。

  1.這首詩中寫了哪些富有春天特色的景物?

  春風 花草、 凍土、 燕子 鴛鴦

  2.從詩中你體會到了怎樣的感情?

  熱愛春天的感情

  古詩二首教案 篇18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2個生字及文中3個注音字,學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春日》和《涼州詞》。

  3、感悟古詩的意境。引導學生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感受古詩的意境。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同學們,我們曾經學多那些描寫春天的古詩?背一背。

  2、回憶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

  自由讀→看圖想意思→朗讀背誦

  二、學習《涼州詞》:

  1、出示第二首古詩,用上面的方法自學。

  2、檢察自學情況。指名朗讀,糾錯互評。

  3、質疑問難,詩中哪個詞的意思你不太懂?

  點撥:萬仞、楊柳、玉門關

  4、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大意?

  5、啟發(fā)感情,了解作者及其邊塞的'風格。

  簡介:王之渙,盛唐邊塞詩人。

  這首《涼州詞》描寫了邊塞怎樣的環(huán)境?你能想象當時戍邊戰(zhàn)士的生活嗎?

  6、有感情地按七絕節(jié)奏朗讀詩歌。

  7、組織背誦。

  三、學習寫字:

  1、出示要寫的3個字。提出好的寫字建議。

  2、練習寫字。

  3、互相評價。

  四、小結。

  五、作業(yè):

  請收集王之渙的其他邊塞詩,讀一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激趣。

  1、背誦《涼州詞》。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宋代朱熹的古詩《春日》。

  板書詩題,齊讀。

  二、學習古詩《春日》:

  1、出示全詩。指名試著讀一讀。

  2、放錄音,生認真聽。

  3、自學古詩中的生字。

  4、小組內互讀互聽。

  5、逐句簡析詩意。

  等閑—隨便

  注意:風和日麗時,到泗水邊游賞,一望無際的風光恍然一新。隨處可見春風的面目,萬紫千紅的花兒都是他的姿容啊。

  6、用自己的話說大意,想象一下美麗的春天。

  7、按節(jié)奏朗讀古詩,鼓勵當堂背誦。

  三、練習寫“閑”字。

  四、請同學們課后積累描寫春天的古詩。

  五、作業(yè):

  1、背誦《春日》

  2、完成課后習題2

  古詩二首教案 篇19

  教學目標:

  1.認識“簸”字,會寫“昌”“齡”“簸”“涯”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二首,默寫古詩。

  3.理解詩句大意,展開豐富的想象,感受詩的意境,體味詩人內心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受古詩意境,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準備:課件。整理已經學過的邊塞詩。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古詩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一枝奇葩,是祖國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我們已經學習了很多古詩,你能給大家背誦一首邊塞詩嗎?

  (學生背誦古詩,可以稍微提示一下:邊塞詩是指以邊塞自然風光或邊塞戰(zhàn)爭為題材的古詩,如以前學過的王翰和王之渙的同名詩《涼州詞》等)

  2、“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這是盛唐詩人王翰的著名詩句,反映了人們對邊塞戰(zhàn)爭生活的厭倦與無奈。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千古名篇——王昌齡的《出塞》。

  板書課題:出塞

  二、初讀古詩,了解大意。

  1、范讀古詩,了解詩人,老師邊板書邊指導書寫詩人名字——王昌齡。

  王昌齡字少伯,長安人。唐代著名詩人,所作七言絕句成就最高,人稱“七絕圣手”。這首《出塞》曾經被后人推為七絕中的壓卷之作。

  《出塞》是唐代詩人寫邊塞生活的詩常用的題目。

  2、學生自由讀詩,要求讀通讀懂。

  3、借助工具書、注釋,和同桌合作理解古詩大意。

  4、指名誦讀,給多音字正音。

  “教”字讀陰平調,“還”讀“huán”。

  5、交流理解重點詞語。

  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關,這里的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應該理解為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里的戰(zhàn)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叭f里”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里,是虛指。

  但使:只要。

  龍城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南侵的匈奴懼怕他,稱他為“飛將軍”。這里泛指英勇善戰(zhàn)的將領。

  不教:不允許。

  胡馬:指侵擾內地的外族騎兵。

  度:越過。

  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qū),古代常憑借它來抵御匈奴的南侵。

  6、指名說全詩大意,有不同意見的可以補充。

  大意歸納:

  依舊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長久征戰(zhàn)在萬里之外的戰(zhàn)士還沒有回來。

  只要鎮(zhèn)守龍城的飛將軍李廣還活著,就不會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

  三、品讀感悟,體會意境。

  1、無奈與悲憤

  ①指名讀前兩句古詩。

  ②“秦、漢”二字說明什么?(戰(zhàn)事之久)“萬里”說明什么?(征戰(zhàn)之苦)

 、邸叭恕睘槭裁础拔催”?戰(zhàn)士不想回家嗎?結合“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談談你的理解。

 、茏鳛橐唤槲娜,面對國家連年征戰(zhàn),百姓生靈涂炭,詩人的心情怎么樣?

  (引導學生揣摩詩人的無奈與悲憤。)

  ⑤帶著你對詩句的'理解朗讀這句詩。

  2、懷念與希望

 、冽R讀三、四句。

 、谠鯓硬拍苁谷藗償[脫戰(zhàn)爭的侵擾呢?請談談你的理解。

 、弁ㄟ^對漢代名將李廣和往日邊塞平靜生活的懷念,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一方面希望唐王朝也能起用得力干將來抵御胡馬的侵擾;另一方面也飽含了詩人對于起用良將后戰(zhàn)勝敵人、保衛(wèi)祖國的堅定信念。

 、苤笇Ю首x。

  四、總結方法,指導背誦。

  1、根據本節(jié)課和以往的學習方法,試著總結古詩的學習方法。

  2、復述全詩大意,指導背誦。

  五、拓展閱讀,欣賞古詩。

  從軍行

  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六、作業(yè):搜集四首邊塞詩,自主積累古詩。

  板書設計:

  出塞(唐·王昌齡)

  秦漢人未還無奈與悲憤

  但使不教懷念與希望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

  1、指名背誦《出塞》或自己搜集的其它邊塞詩。

  2、復述古詩《出塞》大意。

  3、總結古詩學習方法:了解作者——朗讀全詩——理解大意——體會情感

  二、自主學習,讀懂全詩。

  1、小組合作學習古詩。出示學習要求:

 、倩ハ嘟涣髻Y料了解作者劉禹錫。

  ②將古詩讀正確,讀流利。

 、弁ㄟ^看注釋或查字典理解全詩大意。

  ④感悟詩的意境。

  2、集體反饋。

 、僦该x,糾正字音。

  注意多音字“簸”,在“簸箕”中讀第四聲bò;讀bǒ時,是指用簸箕上下顛動,揚去糠秕、塵土等雜物。在詩中讀第三聲,是指風浪上下搖擺,表示風大浪大。

  指導書寫“簸”字,利用拆字法識記字形。

 、诮涣骼斫夤旁姶笠。

  浪淘沙:唐代曲名,來自民間。

  九曲:形容河流彎彎曲曲。

  浪淘風簸:大風蕩起波浪,大浪沖走泥沙,形容風大浪大。

  天涯:天邊。

  古詩大意梳理成文:

  曲曲折折的黃河卷起黃沙萬里,大風大浪從天邊奔流而下,F在,沿著黃河往上走,一直走到銀河去,到牛郎織女的家里去看看吧!

  3、品味古詩意境。

  ①自古“黃河”就與“雄偉”聯系在一起,你能從這首詩中找出體現黃河雄偉壯觀的詞語嗎?

 、谧杂衫首x第三、四句,想象一下牛郎織女的家是什么樣子,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而優(yōu)美,直上銀河,同去牛郎織女家,寄托了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

  4、指導朗讀全詩。

  5、背誦全詩。

  古詩二首教案 篇20

  教學要求

  ⒈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矊W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忱斫庠姷囊馑,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fā)的感情。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這兩首詩多是唐代著名詩人寫的。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山行》

 、卑鍟n題。

 、步榻B作者。

  這首詩詩晚唐詩人杜牧寫的,他寫的七言絕句,意境清新,最為后人傳頌。

 、辰忸}。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過渡:詩人在山上行走時,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學生自學課文。

 、陛p聲讀課文,讀對字音。畫出生字。

  ⒉再讀課文,邊讀邊想:這是什么季節(jié),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檢查自學效果

 、闭J讀生字“徑”“飄”

 、沧x這兩個字,應注意什么?

 、持该x課文。

 、椿卮饐栴}:深秋季節(jié),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楓林美景。

  五、理解詩句。

 、敝v讀第一句:理解“遠山”“石徑”“斜”

  回答問題:

 、艦槭裁捶Q為“寒山”?

 、朴米约旱脑捳f說第一行詩的意思。

  看圖,說說詩人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走著,往遠處看到了什么?

  讀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處”。

  說說第二行詩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說。

 、匙x第三行詩。

  理解“坐”“愛”

  詩人為什么要停下來不走呢?

  看圖。詩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三句話的意思。

  ⒋讀第四行詩。

  理解“霜葉”“紅于”。

  紅葉比什么還紅?(比春天的花兒還紅)

  說說第四句話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連起來說說它的意思。

 、涤米约旱脑捳f說這首詩的意思。

  六、總結全文,體會感情。

  七、指導朗讀,背誦這首詩。

  八、作業(yè):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第二課時

  一、復習

 、北痴b《山行》

  ⒉《山行》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景色?

  二、學習第二首詩《楓橋夜泊》

  ⒈揭題,解題。

 、虐鍟n題。

 、浦该x題。

 、墙忸}。

 、冉榻B作者。

  ⒉自學課文。

 、泡p聲讀課文,讀好字音,畫出生字詞。

 、谱宰x課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詞查詞典。

 、窍胂朊渴自姷囊馑迹梢杂懻。

  ⒊檢查自學情況。

 、耪J讀生字。

 、浦该x課文。

 、琴|疑。

 、蠢斫饷烤湓。

 、爬斫庖欢洹

  輕聲讀一、二句邊讀邊想象詩句中的'描繪的畫面。

  這是什么季節(jié)?從那兒可以看出來?這是詩人的心情詩什么樣的?

  理解“愁”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前兩句話的意思?指名回答。

 、茖W習第三、四句。

  指名讀三、四句。

  回答問題。

 、佟肮锰K”在什么地方?

 、诘绞鞘裁匆馑?

 、壅f說三四兩句的意思。

  ⑶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悼偨Y全詩,體會情感。

  這首詩描寫哪些景物?抒發(fā)了詩人什么心情?

 、吨笇Ю首x,練習背誦。

  讀的時候注意停頓和重音。

  范讀,練讀,指名讀,齊讀。

  練習背誦。

 、分笇鴮憽

  三、作業(yè)。

  ⒈用鋼筆描紅。

  ⒉背誦課文。

 、吵瓕懺~語。

【古詩二首教案】相關文章:

古詩二首的教案02-26

《古詩二首》的教案03-03

古詩二首教案08-26

語文《古詩二首》教案12-26

《古詩二首》的教案(精選21篇)03-07

《古詩二首》教案設計范文08-25

古詩二首的老師教案08-25

《古詩二首》教學反思04-04

古詩二首教學反思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