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夏日絕句》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夏日絕句》教案 ,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夏日絕句》教案 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古詩中重點字的意思和在詩中的含義。
2、有感情有節(jié)奏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
3、通過熟讀,體會古詩的意境。
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反復誦讀詩文,結合具體語境展開想象,從而讓學生在自讀自悟的過程中體會詩的意境。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詩人寧死不屈的品質,感悟其強烈的愛國熱情。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操。
教學重點和難點:
體悟詩人的愛國熱情,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操。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搜集詩人的相關資料及寫作背景,收集愛國的詩歌。
教學過程:
一、咀嚼詩句——溫情
1、(投影出示)《靜夜思》
學生齊讀
2、提問: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學生: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3、引述:這淡淡的鄉(xiāng)愁讓我們?yōu)橹畡尤,那你能不能再帶我們欣賞一首詩,借此來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呢?
生答(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
4、過渡:“詩中寓情,情中育詩”,我們感受到了古代文人李白和王唯那種淡淡的思鄉(xiāng)之愁,觸摸到了那細膩的情感。那再讓我們來感受一種濃烈的情感。
5、板書:夏日絕句
(設計意圖:“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币郧楦袨橥黄瓶,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庫,讓他們在感受詩人情思的同時,激起他們學習古詩的興趣,明白古詩中“一切景語皆情語”。)
二、初讀尋疑——釀情
1、(出示《夏日絕句》)學生齊讀
2、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歸納并出示
1、為什么詩命名為《夏日絕句》?
2、我很想了解一下李清照。
3、詩人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這首詩?
4、詩人為什么會懷念項羽?這和她所要表達的感情有什么聯系?
5、學生匯報交流,教師相機出示詩人和寫作背景。
(設計意圖:積累在學語文的過程中是比較重要的`,新課標中也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習慣。)
三、細讀品味——悟情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
2、品讀3、4句
a.提問:從哪兩句詩看出詩人懷念項羽?
生答并出示: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學生齊讀
b.引導:那從哪一個字可以看出詩人對項羽深深的懷念?
重點理解“思”字后,指名讀。
c.點撥:詩人為什么如此懷念他?誰能向我們介紹一下項羽這個人物?
學生回答
引述: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齊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zhàn),殺死敵兵數百,然后自刎。這種寧死也不屈的精神怎么不叫詩人深深地懷念呢?孩子們,讓我們把詩人這種深深的懷念之情讀出來吧!(齊讀)情感再濃烈一點(齊讀)。
d.冥想:(播放音樂,要求學生閉上眼睛,教師進行引述)
點撥:此時你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指導朗讀:孩子們,請用你的聲音表現出對項羽這個英雄人物的懷念之情,請你聲情并茂地傳遞對他的崇敬。
引讀: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3、引導過渡:站在英雄曾經慷慨就義的地方,看著眼前滾滾流淌著的江水,我們的李清照不禁高喊——
a.生齊讀出示:生當作人杰,死亦當鬼雄。
b.提問:“人杰”、“鬼雄”你是怎樣理解的?
談談你這兩句詩的理解。
c.指導朗讀:一個內斂、含蓄的女詩人卻有如此寬廣的胸襟,人們怎么不為之動容呢?所有的女生讓我們站起來,把這種氣魄讀出來。(女生讀)你們的決心老師感受到了。來,男生們,拿出你們的男兒氣概。(男生讀)面對浩瀚的江水我們一起來吧!(師生齊讀)
d.引述:我們的女詩人李清照,一個手無寸鐵的柔弱女子都愿意為國捐軀。而當時南宋統(tǒng)治者卻不顧老百姓的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但求茍且偷生。這份愁,這份情,我們怎樣表現出來?
指名讀,并請學生相互評價。引導“亦”應重讀。
e.點撥:孩子們,我們的女詩人此時此刻想表達出一種什么情感?
(生答)
這份寧死不屈的愛國熱情真是蕩氣回腸呀!讓我們再次感受這份濃烈的情!(齊讀全詩)
(設計意圖:以誦讀體味為主要的教學形式,注重在誦讀中涵泳、意會、體味。創(chuàng)設情境,使枯燥的文字轉化成豐富的形象,讓豐富的形象又生發(fā)出更為多彩的畫面,這樣靜態(tài)的閱讀中注入了動態(tài)的生成,使隱含的意境逐漸顯現。讓學生憑借意象的力量,超越時空,感受詩歌永恒的本色。)
四、拓展延伸——釋情
1、講述:在歷史長河中,又有多少文人過客如李清照一樣抒發(fā)著自己的愛國熱情,讓我們走近他們去感受那份摯熱的情感吧!
學生交流搜集到的古代愛國詩篇,并請他們說說自己的感受。
2、提問:那這一首首愛國詩篇,這一顆顆赤誠的心與你有什么關系呢?(生答)
3、總結:是呀!愛國熱情是不會受空間限制,也不會隨時間而減少的。我們欣賞古人,我們佩服古人,我們會把他們傳承下來的愛國熱情繼續(xù)加溫,讓崛起的中國更加強大。
(設計意圖:教師除了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之外,還應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生成的獨特感受,引導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探究,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體性。再通過聯系實際生活,使民族文化的因子逐步融入學生的骨血,為他們的生命著上民族的底色。)
《夏日絕句》教案 2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注釋】
1.
人杰:人中的豪杰。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杰”。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3.
項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曾領導起義軍消滅秦軍主力,自立為西楚霸王。后被劉邦打敗,突圍至烏江(在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
【今譯】
活著的當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應是鬼中的英雄。
人們到現在還思念項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
【解說】
這首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杰,為國家建功立業(yè);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于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fā)聵的作用。但南宋統(tǒng)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但求茍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齊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zhàn),殺死敵兵數百,然后自刎。詩人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須眉了。
《夏日絕句》教案 3
1、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古詩,體會詩歌的意境,了解詩歌的意思,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2、入情入境學習古詩,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學習的能力。
3、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描述的意境,體會詩人同情戍邊將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學程序: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教師激情: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詩的國度里,胸有詩書氣自華。讀詩,能夠陶冶人的情操;讀詩,能夠使我們的生活浪漫多彩;讀詩,能夠把我們帶入古代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場景,F在,讓我們到古代多事的邊塞去看看吧!
2、課件播放:古代戰(zhàn)爭場景。
學生在觀看錄像后自由談感受。
3、板書課題,學生齊讀之后,談談對題目的理解。
二、創(chuàng)設情景,初步感知詩意
1、下面請大家自由讀詩,把古詩讀正確、讀流利。(學生自由讀詩)
2、檢查讀書情況。
根據學生朗讀情況教師相機點撥、引導學生把詩句讀正確、讀流利。
三、想象畫面,理解詩意
1、學生自由讀詩,邊讀邊想象詩句描寫的畫面。
2、教師進行學法指導:大家借助工具書、課文的注釋、課前收集的資料,嘗試著理解一下詩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請你和小組等同學交流一下。
3、匯報交流:
這一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學習成果,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張揚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主體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
展示的形式可以有朗讀匯報,訴說詩意,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4、指導感情朗讀
在學生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采用學生自己練讀、指名朗讀、同學評議、小組賽讀、教師范讀等不同的形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這一過程中教師適時發(fā)揮電教媒體的作用,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感情,指導朗讀。
四、誦讀涵詠,感情升華。
2、學生展開想象,發(fā)表看法。
3、引導學生體會詩歌的意境,讀出詩的韻味。
五、適當拓展,引申探究
2、學生自學古詩,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組交流自學成果。
4、全班交流匯報,注意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可以讀詩談體會、合作背詩、輪流背詩、詩配畫……不同的形式匯報。
六、教學小結,結束授課
1、師:網上有一位朋友讀了現代詩人席慕蓉的《出塞曲》,感受很深,用歌聲唱出了自己內心的感受,下面我們一起欣賞一番。
2、演示課件,結束授課。
《夏日絕句》教案 4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塞、秦、征”等8個生字,會寫“胡、催、醉”等11個生字,理解“但使、飛將、欲飲、人杰”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默寫古詩《出塞》《夏日絕句》。
3.理解詩句的意思,再明白詩的大意。
4.體會詩人的思想,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教學重點
1.借助以前學過的讀詩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
2.引導學生把握好朗讀的節(jié)奏,掌握抑揚頓挫。
教學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
2.體會詩人的思想,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詞。
2.理解詩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
3.背誦古詩《出塞》。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知詩人解詩題
課前預熱:以詩會友《靜夜思》。李白在什么情況下會思念家鄉(xiāng)?你有過想家的經歷嗎?
1.知詩人:今天我們來學習《古詩三首》。說到唐詩,你們會想到哪些唐代詩人?你對詩人了解多少?我們今天學習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寫的《出塞》。(課件出示2)
2.讀詩題《出塞》!叭笔鞘裁匆馑?“出塞”怎么解釋?
(是古代軍歌的一種題目,出征到塞外的意思。)
3.你想到邊塞看看嗎?
欣賞圖片。邊塞給你什么樣的感覺?(教師板書:《古詩三首》)
在學習在這首詩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詩人。
(課件出示3)
(出示課件——王昌齡照片、生平簡介)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課件出示4)“塞、秦、征、還”
2.學習生字
(課件出示5)“塞、秦、征”
指導書寫:(課件出示6)
“塞”的中間第三橫長;
“秦”上大下小;
“征”左窄右寬。
三、再讀詩文,探究詩意
1.師:學習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寫的《出塞》。
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說說哪個字容易讀錯。
(2)大家跟讀,學習“秦”字。
(3)提問“但使,飛將,不教,胡馬”等詞的意思。
2.朗讀古詩:根據平仄規(guī)律和七言絕句這種詩體的特點來讀。
師:到底詩人吟了什么詩,我們來聽聽看。
(生聽課件中范讀)(課件出示7)
(指名讀,齊讀,師范讀。)
讀得字正腔圓是學詩的第一步,我們還要讀出詩的韻味,讀出詩的感情,這就是要理解詩的意思。我們來說說學習古詩有什么好的方法?
3.師:現在請同學自由朗讀這首詩,通過圖文結合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詩中的字、詞,不懂的字用“△”標出。
(生自由朗讀學習古詩)
4.交流學習一、二兩句。
在這兩行詩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詞可提出來。
小組合作理解詩意:根據我們說的學習方法再讀古詩,把理解的詞放入詩中,用我們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5.反饋交流:在邊塞看到秦漢時的明月,照著秦漢時的邊關,萬里出征的將士們仍未歸還。只要漢代的飛將軍李廣還在,決不會讓匈奴的軍隊越過陰山。(課件出示8)
6.指導第一句的修辭手法“互文”。像這樣前文含有后文中省略的詞這樣的修辭手法叫“互文”,古代詩歌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教師板書:互文秦漢)
7.同桌互說詩意,再讀古詩。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指名說詩句的意思)
8.指導朗讀朗讀整首詩。
朗讀古詩時不僅要讀準字音,有感情,還應有節(jié)奏,我們根據畫好停頓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生有節(jié)奏地朗讀古詩)
三、悟詩情
體會“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我們理解了古詩的意思,現在我們來體會詩中的情感。
(一)感悟畫面之悲。
1.師范讀詩句。
你眼前出現一幅什么畫面?
(板書:明月關人未還)這樣的畫面給了你什么樣的感覺?
2.指導讀出感覺。
小結:古代描寫軍旅生活的詩歌,大都要寫到明月和邊關!懊髟隆薄斑呹P”已經成了戍守邊關將士們生活的兩個典型的景物。
(二)感悟人心之悲。
1.從征人角度感悟。
“人”指什么人?(板書:同情征人)(唐代鎮(zhèn)守邊塞的士兵統(tǒng)稱征人)
(1)想一想:白天軍務繁忙,到了靜夜面對邊塞荒涼的關山和一輪明月,那些背井離鄉(xiāng),長途跋涉來駐守邊關的征人們,會想什么呢?(家親人)
(2)補詩句:(課件出示9李頎詩:“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師:不知何處傳來悠揚的蘆笛聲,引得征人直往家鄉(xiāng)的方向望。他們望到了什么?
(望到的依然是明月和邊關。)他們什么心情?體會失望、悲傷。
讀出語氣。
(3)激情引讀:回家是千百萬征人縈繞心頭上的夢啊!卻只能化為一句——(引讀)
課件出示10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2.從親人的角度感悟
(1)過渡:征人在萬里之外喋血沙場,在同一輪明月下他們的家人在做什么呢?
(2)想象說話:白發(fā)蒼老的雙親,拄著拐杖,倚在門口,對遠方的兒子說xxxxxxxxxx。勤勞善良的妻子,干完農活,站在村口,對遠方的丈夫說xxxxxxxxxxxx。孤苦年幼的孩子,對遠方的父親喊:xxxxxxxxx。(課件出示11)
指名反饋
(3)師:多么動情的呼喚,多么強烈的期盼,但他們等來的盼來的卻依然是“人未還”引讀。此時月圓人卻不圓他們會是什么樣的心情?(悲傷)(板書:悲壯)
(4)指導讀出感情。
(三)感悟歷史之悲
師:這樣的思念,這樣的等待,是不是一年,兩年呢?從哪里看出來的?
自秦漢以來,邊關戰(zhàn)事頻繁,征人死傷無數。翻開歷史的長卷,朝代變遷:我們發(fā)現從秦代到唐代中間隔著秦—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這是悠悠千年的歷史啊。(課件出示12)
師:至秦至漢至唐,明月依舊,邊關如故,多少征人盡望鄉(xiāng)啊,依然是——(引讀)
課件出示13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边@悠悠千年,月圓家不能圓,多少親人望穿雙眼,哭斷心腸,依然是(引讀)
體會詩人情感:一句“人未還”讓我們嘗盡了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
寫下這兩行詩句,詩人王昌齡留下了眼看淚。這是什么樣的眼淚?反饋并讀出語氣。
師:這是傷心的眼淚更是同情的眼淚。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悲傷,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親人的悲痛。讓我們帶著感受來齊讀這兩行詩。
3.征人們?yōu)槭裁床换丶?我們來看一段資料。另外還有許多邊塞詩,也反應了邊塞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
課件出示14“據《資治通鑒—唐》記載:玄宗時,改府兵為募兵,兵士戍邊時間從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終于成為久戍之役。“天寶”以后,山東戍卒還者十無二、三。”
年年戰(zhàn)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唐李頎《古從軍行》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唐—王昌齡《塞下曲》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啤鹾病稕鲋菰~》。
體會“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看到征人悲慘的生活,看這千百萬妻離子散的家庭,你們想對這無休止的戰(zhàn)爭說什么?所以詩人這樣寫到:“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為什么要寫西漢飛將李廣呢?
(補充:《塞下曲》能騎善射,力大無比。)“不教”是什么意思?
(2)讀出豪邁、勇敢、一往無前。
從這兩行詩中感受到詩人什么樣的希望?(板書:渴求良將,渴望和平。)
2.激情引讀
(1)這兩句詩表達了王昌齡殷切的希望,我們來表達下詩人的希望好嗎?(引讀)
(2)這兩句詩僅僅表達了王昌齡的希望嗎?還表達了誰的希望?是呀,這千百年來千百萬征人的希望,他們希望(引讀)這也是千百年來征人們親人的希望,他們希望。(引讀)
3.體會壯的感情
出示《從軍行》“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斌w會戰(zhàn)士們的豪情壯志。齊聲朗讀。
四、布置作業(yè)
將你今天在課堂上的收獲加上你的想象,將《出塞》這首詩改成一篇記敘文或一個故事。
五、總結
1.“人未還”雖說是悲痛的,但也見證了戰(zhàn)士們保家為國的壯烈。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再讀這首詩。從詩中你感受到王昌齡是一個什么樣的詩人?(板書:憂國憂民)
2.寫法:這首詩的體裁是“七言絕句。”這首詩氣勢雄壯,既寫了征人的哀嘆,又寫出了渴求良將的愿望和報效國家的志向。真不愧為“七絕詩”的壓卷之作。
同學們,古時戰(zhàn)事不斷,今天的世界仍不太平,世界上戰(zhàn)爭從未停止。但歷史卻留下了王昌齡的《出塞》這樣一首渴望和平,關愛所有生命的詩篇。讓我們帶著體會齊誦這首詩。有能力的同學可以不看書。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詞。
2.在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學習李清照崇高偉大的愛國精神,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奮發(fā)圖強的精神。
3.背誦古詩。默寫古詩《夏日絕句》。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談話激趣
同學們,我們知道,古詩語言精煉,意境深遠,是悠久的中華文化瑰寶之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外兩首詩。
2.出示并理解課題。
(課件出示16:沙漠圖片)西域沙漠,人煙稀少,這,就是唐朝的邊塞重鎮(zhèn),涼州當地歌曲中夾雜有少數民族的曲調,別具一格,人們稱之為涼州詞,許多詩人都喜歡為它填寫新詞詠唱。今天我們來學習唐朝著名詩人王翰寫的《涼州詞》。(教師板書:《涼州詞》)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感。
(課件出示17)“琵、琶”注意:葡萄和琵琶的讀音。
2.學習生字
(課件出示18)“催、醉”
指導書寫:“詞、催、醉”都是左右結構的字,“催”是左窄右寬;“醉”左右結構勻稱。
3.教師范讀,指導讀出節(jié)奏。
4.學生自由讀注意讀出詩的節(jié)奏感,借助注釋說說讀懂了什么。
5.小組交流讀懂了什么。
三、學習古詩《涼州詞》
師:剛才大家通過讀詩初步了解了古詩的內容,你剛才說到那盛宴擺滿了葡萄美酒啊,讓我們讀讀這一句(出示詩句第一行)。(課件出示19)
1.展開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醉人的葡萄酒、那精致的夜光酒杯閃著亮光盛滿了香甜的美酒。
師:同學們,這就是夜光杯,相傳是周穆王時代,西域胡人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涼州往西就是新疆的吐魯番,那里可是盛產葡萄美酒和夜光杯的地方,(課件出示20)很多同學發(fā)出了驚嘆聲,誰來讀出這樣驚喜的感覺?
這樣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讓你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場景?你想想到些什么?
碰杯聲、歡笑聲,勸酒聲,多么歡快的氣氛啊。這情景使人異常興奮——讀:
盛大的酒宴上有很多夜光酒杯盛滿了香甜的葡萄酒,酒席上擺滿了豐盛的`食物,很多將士在舉杯歡慶,真是豪華的盛宴啊,真是令人神往啊,誰能把這樣盛大的場面讀出來。
指名讀,女生讀。
2.將士們剛要舉杯豪飲時,你們聽,什么聲音傳來了?急促的琵琶聲。
邊聽邊讀,這急促的琵琶聲在催促什么?
(1)這急促的琵琶聲在催促戰(zhàn)士們趕快奔赴戰(zhàn)場。
(2)這急促的琵琶聲還在催促什么?還有不同的感受嗎?西域人有騎在馬上彈奏他們特有的琵琶以助興的習俗。
——是不是應該從“催”里讀出:
(1)快盡興暢飲;(2)快奔赴戰(zhàn)場(3)快喝,喝完了要奔赴戰(zhàn)場。
師小結:同學們通過邊讀邊想,從這個“催”字中讀出了不同的情懷。
3.小結:這場酒宴真是非常隆重,有歡快的琵琶聲,有醉人的美酒,酒宴上人聲鼎沸、酒杯交錯,誰來讀出這樣盛大的場面。指名讀、分組讀。
4.激越的琵琶聲,讓我們在場所有的將士們興致飛揚,諸位老兄,我有點醉了,想告辭了,你們想對我說什么?這樣難得的盛宴就應該一醉方休。
展開想象:“怕什么,醉就醉吧,醉臥沙場,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嗎?請諸位莫笑,引入下一句。(板書:醉)
指名讀,從“醉臥沙場”中我聽出了你們那份瀟灑從容,小組讀,醉了躺著沙場上為什么不要笑我呢?因為從古至今沒有幾個人在戰(zhàn)場上能活著回來。
5.是啊,你抓住“幾人回”讀出了將士的心聲,大家再好好讀一讀這一句,想一想你從幾人回中讀出了什么?小組討論匯報。
自古以來邊關烽火難息,多少將士血灑疆場!多少母親失去自己的兒子,多悲涼啊,指名讀,從你的朗讀中讓我想到王昌齡《出塞》的一句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多少將士就這樣到了戍邊再也沒回來啊,誰再讀。女生配樂讀,我聽出了母親們的心聲。
傷人一萬,自損八千,戰(zhàn)爭是多么殘酷啊。——讀全句沒有幾個人活著回來啊,這里運用反問的句式說出將士們的心聲,在質問這場殘酷的戰(zhàn)爭啊。
小組讀。
盡管有那樣多的將士們戰(zhàn)死沙場,可仍然有無數的熱血男兒們奔赴戌邊、前仆后繼,這是為什么?為國戌邊死得其所,是無比悲壯的。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從古至今戌邊的戰(zhàn)士為了國家領土的完整拼死沙場、寸土不讓,他們的死是悲壯的,更是豪邁的。(板書:悲壯豪邁)
——男生齊讀。
正是因為將士們有這樣的豪邁的氣度,才有醉臥沙場的瀟灑從容。全班讀。
小結:好一個“幾人回”,同學們今天很會學習,通過反復品讀,讀出了幾種不同的感受。
6. 總結全文,回歸整體:
《涼州詞》短短四行,二十八個字,那盛大的場面讓我們聞到了醉人的美酒,看到了將士們一醉方休、醉臥沙場的那份瀟灑從容,全詩前后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抒發(fā)了戍邊將士為國捐軀的悲壯與豪邁。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情感把整首詩自己試著讀一讀。
師:從你們這悲壯豪邁的聲音中,讓我們聽到了戰(zhàn)士們的心聲:為國捐軀、視死如歸。
7.指導背誦。
師:下面讓我們將這種豪情融化在記憶中,融化在血液里,把這首詩試著背一背。
學生試背,指名背,小組背,全班齊背。
四、學習古詩《夏日絕句》
(一)(課件出示21)全詩內容
1.用多媒體出示,指導朗讀。
師導語:在那個國破家亡,風雨飄搖的時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南宋統(tǒng)治者卻整日沉迷于享樂,不思恢復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經當年項羽自刎的烏江渡口,觸發(fā)了她的無限感慨,寫下了這首著名的《夏日絕句》。
(在激昂的琵琶聲中,毛筆楷書的詩句一一出現,師富有感情地大聲朗讀。)
同學們聽出老師怎樣的感情讀的這首詩嗎?
(悲憤、激昂)
誰來試著讀一讀?
2.請三、五名同學大聲朗讀,其他同學評一評,誰讀得好?為什么?
((課件出示22)用多媒體課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將學生帶入詩中描繪的意境中,因此,學生讀得非常有感情。)
3.分小組討論,理解詩句含義。
(1)理解第一句
學生討論,匯報:活著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為鬼中的英雄。(板書:生人杰死鬼雄)
(2)理解“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學生討論,匯報:至今人們還懷念項羽,佩服他寧死不肯逃回江東。(板書:有骨氣有氣節(jié))
4.思考討論:
(1)“項羽”是什么人?李清照為什么“至今思項羽”?(說說項羽的故事。)
(課件出示23)秦朝末年,統(tǒng)治者的殘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滿,各路豪杰紛紛起義抗秦,項羽率領八千江東子弟渡江轉戰(zhàn)中原,消滅秦軍主力,立下赫赫戰(zhàn)功,秦朝滅亡后,與劉邦爭奪天下,最終,項羽兵敗亥下,退至烏江渡口。當時,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振旗鼓,項羽覺得自己無顏再見江東父老,不肯過江逃生,便下馬步戰(zhàn),殺敵數百,負傷十余處,最后從容自刎,時年31歲。
(2)讀了這段文字,你理解了項羽為什么“不肯過江東”嗎?
師小結:是啊!項羽活著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決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統(tǒng)治者卻在做什么?請同學們再看一段資料。
師小結:雖然岳飛被害的事情發(fā)生在李清照寫這首詩之后,但如果李清照知道了這件事也一定會痛罵當時的統(tǒng)治者。有一首寫道“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反映的就是當時中原人民的狀況,而另一首詩“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狀況,面對這樣的遺民,面對這樣的統(tǒng)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5.在理解全詩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和朗讀指導。
師過渡:李清照大聲地呼喊“南宋的統(tǒng)治者啊!你們?yōu)槭裁床荒芟耥椨鹉菢印鄙又f“南宋的統(tǒng)治者啊!你們?yōu)槭裁础?/p>
(詩句內容較簡單,學生通過自學討論就能理解詩意,后面幾道思考題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李清照為什么要寫這首詩。)
6.總結全詩,朗讀升華
師總結:是啊!一個封建時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愛國情懷,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氣魄,實在令人佩服。
討論: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應當怎樣做人?
師小結: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樣,做一個熱愛祖國的人,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同學們只有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勤奮學習,將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才不會受敵人的欺辱。讓我們懷著對李清照的敬仰,讓我們抱著“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聲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吧!
7.配樂朗讀全詩,讓學生的思想境界得到進一步地升華。
((課件出示24)在激昂的琵琶曲中,大聲朗讀,讓這首詩的字字句句和李清照的精神永遠留在同學們的心中。)
五、作業(yè)
1.寫一寫這首詩的讀后感。
2.讀一讀李清照其他的詩詞。
板書設計:
21古詩三首
《出塞》
互文明月關
秦漢人未悲壯
同情征人,渴求良將、渴望和平
《涼州詞》
唐:王翰
醉
悲壯豪邁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人杰有骨氣
死鬼雄有氣節(jié)
教學反思:
1.在教學詩句時,我首先找出詩句中關鍵和難理解的字詞,掃平障礙,繼而再理解詩句就非常容易了。
2.古詩朗讀同樣也要讀出感情和抑揚頓挫。除了老師示范,我還利用本課現成的朗讀磁帶讓學生連聽幾遍,示范效果挺好。再讓學生進行朗讀,朗讀的效果的確好多了,真還有些古人吟詩的味道呢!其次老師還在古詩翻譯的基礎上再加以聯想和想象,另配上悅耳的輕音樂朗讀給學生聽,讓學生邊聽邊體會詩中的意境,這樣既能把學生帶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又能為學生后面能順利改寫古詩作了良好的鋪墊,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
3.以前教學古詩大多采用串講形式,這里且不談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以為采用啟發(fā)式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多思維活動,自主合作,帶著問題,由淺入深地學習理解詩句,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的教學還存在以下問題:
1.學生不能直接釋題,還得逐詞理解后才能釋題。這是四年級的第一首古詩教學,也算是學習古詩的起步,學生理解詩句的方法還要加強。應以解詞串句法作為理解古詩文意思的主要方法。
2.課堂部分在以學生為主體這一點做得還不夠,不自覺地以教師為主,應讓“教師為導,學生為主體”成為習慣。
3.詩是要多朗誦的?墒窃诒窘虒W過程的朗誦的成分顯然是比較少的。
《夏日絕句》教案 5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了解古詩中項羽這個人物,體會其性格特點
3、通過對詩人思想感情的解讀,使學生體會詩人所肯定的價值取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 價值觀。
教學重點:
1、了解宋代的詞派(婉約與豪放),把握此詩的婉約風格。
2、能夠理解全詩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且背誦
3、對項羽、李清照有一定的了解
教學難點:
結合時代背景,把握詩人復雜情感,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李清照、項羽和南宋的歷史資料。
2、準備《月光》這首歌
教學過程:
一、課程導入
1、音像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有聽過《月光》這首歌嗎?(課堂假設,沒有聽過嗎,那讓我們來細細傾聽,聽過了是嗎?那讓我們再回味一下) 播放歌曲 師:正如這首歌詞中所唱得‘這紅塵的戰(zhàn)場,千軍萬馬,有誰能稱王’,秦末漢初這是一個諸侯爭霸,戰(zhàn)火彌漫的年代,這是一個爾虞我詐,兒女情長被無情割裂的年代。
同學們,喜不喜歡看《秦時明月》?《月光》正是《秦時明月》的片頭曲,這個動漫正是以秦末漢初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為背景的,那么可以說說你們最喜歡的人物嗎?為什么喜歡他呢?
學生回答
2、人物介紹,深入感悟
師:老師喜歡的是其中的項羽,就是歷有名的“西楚霸王”項羽。他是一位具有創(chuàng)奇性色彩的英雄,有哪一位同學了解項羽的傳奇故事。
學:回答
師:項羽是一位悲劇性的英雄,他的性格具有復雜矛盾性,他具備亂世梟雄的霸道和任性,往往剛愎自用,不聽人言,同時又帶著末世后主的優(yōu)柔寡斷,婦人之仁。既有著武林俠客的豪氣干云的偉男子性格,同時也有著細膩溫柔,為情所困的情種性格,正是多種的復雜性,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有血有肉真實的項羽形象,為后人所詩頌。
項羽在年少時便能力能扛鼎,擁有超人般的壯志雄心(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浙江時,項羽見其車馬儀儀威風凜凜,便對項梁說:“我可以取代他!“確實,他最后做到了,了秦王朝)
二、成語拓展,導入深入
師:同學們知道“破釜沉舟”這個成語嗎?有哪位同學可以可以講一下 學生回答
師:就是項羽率領所有的軍隊度過黃河,去營救趙國以解救巨鹿之圍,楚軍渡過漳河以后,項羽讓所有士兵飽飽地吃一頓飯,每個人吃一頓飯,咳嗽俅三天干糧,然后傳令,破釜沉舟,就是說把渡河的船鑿穿沉入河底,做飯用的鍋砸個粉碎,以此來表明他有進無退,一定要取得勝利的決心,就這樣,沒有退路的楚軍展示以一當十,最終打敗了秦國的軍隊?/p>
從這里我們可以充分感受到項羽作為一名亂世梟雄的殺伐決斷的英勇。然而從鴻門宴,我們又能看到他的剛愎自用,婦人之仁。正是因為他沒有聽謀士范增的話,從而錯失了借鴻門宴殺劉邦的機會,最終導致了項羽的悲劇命運。
項羽與虞姬的愛情故事(備用,俠骨柔情) 總的一句話,項羽是一位頂天立地的傳奇性英雄,就連他的死都是那樣的悲劇,在被敵軍追趕到烏江邊時,其實他本可以渡過烏江來逃生的,可是他不茍且偷生,無臉見江東父老,最終選擇烏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慘烈。
我想每個人的心中有對英雄不同的解讀方法,有不一樣的看法。幾百年前,有一位女詩人,寫了一首詩,對項羽的評價也很高,F在讓我們來看一看這位女詩人是怎樣評價項羽的,是否與我們的觀點一致呢?
1、朗誦全詩,把握古詩的.節(jié)奏 先由老師朗誦,再請同學來朗誦,隨后老師在黑板上 劃分全詩朗誦的節(jié)奏。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全體同學有感情的朗誦。讀出豪放之氣。
2、疏通字詞,解釋全詩 先有老師解釋重點詞語,再由學生自由討論詩的意思,最后抽學生來嘗試解釋每一句的意思,老師最后說出正確的意思。 生當作人杰。句意:人活著要做人中豪杰。
人杰:人中豪杰 死亦為鬼雄。
句意:死了也要成為鬼中英雄
鬼雄:鬼中英雄。至今思項羽,
句意:到現在仍然思念項羽
思:思念 不肯過江東
句意:思念他不愿意回老家
不肯:不愿意 江東:江南的東部(項羽的老家)
3、理解全詩的感情基調 豪邁悲壯
4、詩人簡介: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派代表詩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她經歷了北宋末年的戰(zhàn)亂,對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頗有感觸,有《易安詞》留世。
5、知識點拓展 了解“婉約”與“豪放”的區(qū)別
方案一、通過老師的表演來完成,用扇子作為輔助工具,表演江南女子的婉約姿態(tài),與東北漢子的豪放
方案二、語言闡述。婉約就是話語含蓄柔美的意思,比如當你認為一個人的說法不對時,直接的說:“你的觀點是不對的。”那么委婉含蓄地就說:“我認為你的觀點,我們可以再討論一下!
方案三、現在我們再欣賞一首李清照的一首詩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說說這首詩與本首詩在風格上的不同,本首詩(婉約),這首詩(豪放),李清照是婉約派的詩人,卻寫出了如此豪放的詩,這首詩在李清照的作品中是異類。 選用哪種方案,視實際情況而定
6、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 李清照為什么會寫這首詩呢,聯系李清照當時正處在北宋戰(zhàn)亂的年代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發(fā)生戰(zhàn)亂。正值國家危亡的時刻,但是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身為知府,沒有奮勇抗敵,卻臨陣逃跑。李清照為丈夫的行為感到羞恥,同時腐敗無能的宋統(tǒng)治者也使李清照憤慨,于是李清照在行至烏江時,不禁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詩。
7、理解全詩的主旨。從全詩中可以看出李清照對項羽有怎樣的評價,結合時代背景全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既是對項羽的歌頌,又是對南宋統(tǒng)治者的諷刺,更表達了李清照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和鏗鏘的表白。
8、總結:老師希望在座的同學們都懷有遠大的理想,男生可以做一位像項羽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女生可以像李清照一樣做一位富有才氣、正直的才女。
板書設計: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 人杰 有骨氣
死 鬼雄 有氣節(jié)
《夏日絕句》教案 6
《夏日絕句》原文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注釋:
人杰:人中的豪杰。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項羽:秦末時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奪天下,在垓下之戰(zhàn)中,兵敗自 殺。
江東:長江以南的地區(qū),項羽當初隨叔父項梁起兵的地方。
譯文:
生時應當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們還在懷念項羽,因為他不肯渡江回到江東。
《夏日絕句》教案
教學目標
1、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認寫本課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古詩語言的精練,喜歡讀古詩。
教學重、難點
1、識字、寫字。
2、朗讀并背誦古詩,感受項羽寧死不屈的品質和詩人的愛國情懷。
教學準備
1、本課的生字、詞語卡片。
2、自讀《四面楚歌》等成語故事,了解歷史人物。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揭示課文題目
1、再現“四面楚歌”的悲壯情景,了解歷史背景。
2、揭示課文題目。
二、合作學習,朗讀古詩
1、鼓勵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地讀古詩。
2、同方或小組相互糾正字音。
3、請生朗讀、詳讀,教師相機指導。
4、自由質疑,感知古詩。
三、讀中悟詩,討論交流
1、學生自讀古詩,交流:通過朗讀你明白了些什么?
2、前兩行可采用自由讀,邊讀邊體會詩意,抓住“人杰”、“鬼雄”二詞體會,體會詩句所表現出的豪邁之氣,從而積累詩句。
3、學習后兩句詩時,可結合課前收集的有關成語故事理解,在反復朗讀中理解詩句意思,感受項羽的悲壯之舉,體會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懷。
四、讀出韻味,深入體會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首古詩,看誰讀得。
2、配樂朗讀,感受項羽寧死不屈的品質和詩人的愛國情懷。
3、齊讀古詩,在朗讀中感受詩的意境美和語言美。如“生”與“死”相對,“人杰”與“鬼雄”相對。
4、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五、指導書寫
1、老師在田字格里示范寫一遍生字,提醒學生注意筆順筆畫。
2、學生選出難寫的字交流寫好它們的辦法。
3、學生練習寫字,教師巡視并相機指導。
六、拓展延伸
1、把這首詩的意思講給同學聽。
2、課外收集詩人的詞讀一讀,如《聲聲慢》等等。
《夏日絕句》教學反思
《夏日絕句》是一首借古諷今、抒發(fā)悲憤的懷古詩,詩的開頭兩句是針對那些貪生怕死,不思收復失地的南宋統(tǒng)治者而說的。詩的后兩句承接前兩句意思,舉一個歷史人物繼續(xù)發(fā)揮。李清照用項羽的骨氣來強調自己“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觀點。全詩圍繞一個“思”字,直抒胸懷,寫出了英雄對待生死的態(tài)度,特別是“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已經成為格言警句,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讀者。
本節(jié)賞析課我主要采用:初讀,感知詩句;再讀,了解詩意;品讀,悟情入境;研讀,融會貫通的方法進行教學,使學生在品詞析句中潛移默化地感受賞析詩歌的方法。課堂上我抓住“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這兩句詩,從修辭手法和思想感情兩方面入手,進行深入賞析,體會項羽的英雄氣節(jié),李清照的贊頌、悲憤、擔憂等復雜的感情。課堂上給孩子創(chuàng)設情境,出示李清照、項羽和南宋的歷史資料,從而使孩子們能融情于文本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濃厚,在一次一次的朗讀中將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并能結合古詩賞析明白做人的價值取向:有正氣、有骨氣、有氣節(jié)。每個孩子心中都有崇拜的英雄,也激勵自己努力去做這樣的英雄,預設的'教學目標就完成了。最后通過欣賞名言警句、古詩,拓寬學生的視野,也感受到中華古詩詞的魅力。
每節(jié)課都會有遺憾,我的這節(jié)賞析課也不例外。回顧整節(jié)課的教學,心中有一份失落感,主要表現有以下幾點:
1、我的激情沒有更好地帶動學生的激情,在情感上沒能產生理想化的共鳴。
2、我心情有些急躁,當學生的回答有些茫然時,沒有更好地去引導他們去思考,而是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孩子。
3、課堂上有個別學生的回答中有錯誤時沒有及時糾錯。
4、賞析方法的推薦只是泛泛而談沒有深入介紹。
《夏日絕句》教案 7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西師版小學語文第四冊167頁28課
教學目標:
1、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認識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古詩的精練,喜歡讀古詩
教學重點:識字、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感受項羽寧死不屈的品質和詩人的愛國情懷
教學過程:
一、小小古詩朗誦家(背誦古詩,揭示課題)
1、 背誦自身知道的古詩,爭當小小古詩朗誦家.
2、 揭示課題,簡介詩人
二、 合作學習,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我會讀
(1) 同學自由讀
(2) 同桌讀,你讀我認真聽,注意糾正字音
(3) 請生讀,其余同學評一評,教師相機指導
(4) 聽示范朗讀
2、我會認
(1) 自瀆古詩、勾畫生字、并讀一讀
(2) 考考同桌
(3) 匯報學習情況,游戲:讓美麗的星星出來吧
3、 我想問
同學自由質疑,感知古詩
三、 讀中感悟
1、同學自瀆古詩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
2、匯報交流
3、前兩句自由讀,抓住人杰、鬼雄體會詩句,舉例項羽,簡單介紹四面楚歌的故事.相機板書
4、后兩句在反復朗讀中結合項羽的.故事以和這首古詩的寫作背景感受項羽寧死不屈的精神和詩人的愛國情懷
四、 深情朗讀,深入體會
1、 聽課件朗讀
2、 選擇自身喜歡的方式讀這首古詩,看誰讀得最好
3、 配樂朗讀,感受詩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4、 多種形式賽讀,讀出感情。
5、 配樂齊讀
五、熟讀成誦。
六、拓展
1、把這首詩有感情的背誦給家長聽
2、把這首詩的意思講給同學聽。
《夏日絕句》教案 8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時代背景。
2、理解詞的意思,感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并能背誦下來。
教學重點:
理解“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意思。
教學難點:
理解項羽為什么“不肯過江東”。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了解歷史背景。
二、出示全詩內容,指導朗讀。
三、分小組討論,理解詩句含義。
。ㄒ唬┠x這首詩,看看你能讀懂什么?尤其注意抓住關鍵詞語來理解詩句,想好之后,可以和小組同學說一說。
。ǘ﹨R報。
1、理解前兩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學生發(fā)言:活著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為鬼中英雄。
師指導朗讀:詩人用哪兩個詞來稱贊項羽?從古至今,還有哪些人可以稱得上是“人杰”“鬼雄”?這兩句應該怎樣讀?
學生自讀后指名讀。
2、理解“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學生發(fā)言:至今人們還懷念項羽,佩服他寧死不肯逃回江東。
思考討論:
(1)“項羽”是什么人?李清照為什么“至今思項羽”(說說項羽的故事。)教師適時用多媒體出示項羽資料。
。2)讀了這段文字,你理解了項羽為什么“不肯過江東”嗎?
師小結:是!項羽活著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決不屈膝投降。他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而是不肯茍且偷生(板書不肯),這樣的精神和氣節(jié)無愧于七尺男兒之身,無愧于江東父老。與項羽比起來,大敵當前,南宋的那些統(tǒng)治者卻在做什么呢?請同學們再看一段資料。(多媒體播放一段有關的歷史資料)
。3)看完這段介紹,你又有何感想?
師小結:有一首詩寫道“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反映的就是當時中原人民的狀況,而另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館墻壁上的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多媒體出示)反映的就是這種狀況,面對這樣的遺民,面對這樣的統(tǒng)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師領讀全詩)
四、在理解全詩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和朗讀指導。
師過渡:李清照大聲地呼喊“南宋的統(tǒng)治者!你們?yōu)槭裁床荒芟耥椨鹉菢印鄙又f“南宋的統(tǒng)治者啊!你們?yōu)槭裁础?/p>
師再次領讀,過渡:此時此刻,詩人在贊頌項羽、思念項羽的`同時,還表現了她怎樣的情感?(對南宋統(tǒng)治者的憤恨、失去家園的悲痛、為國家擔憂等等。)此時,詩人是怎樣的心情?(氣憤、悲傷……)
師:把這種心情讀出來!
五、總結全詩,朗讀升華
1、師總結:李清照,一個封建時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愛國情懷,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氣魄,實在令人佩服。
2、討論: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應當怎樣做人?
3、師小結: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樣,做一個熱愛祖國的人,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同學們只有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勤奮學習,將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才不會受敵人的欺辱。讓我們懷著對李清照的敬仰,讓我們抱著“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聲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吧!
《夏日絕句》教案 9
一:交流資料,引入新課
1、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宋朝詞人李清照的詩(板書:李清照)
2、課前,老師已經安排你們搜集李清照的有關資料,我們一起來交流。
(同學交流資料)
3、同學們的資料很詳細也很全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李清照寫的這首<<夏日絕句> >(板書課題和古詩,同學隨老師板書念).
二:整體感知古詩
1. 師范讀古詩.
2. 生讀古詩,要讀通順流利.讀熟后可讀給同桌聽.
3. 指名同學讀,其他同學認真聽,邊聽邊想:這首詩贊頌的是誰?
三:利用網絡,理解古詩內容
(一).理解前兩行詩句.
1. 自讀古詩,讀后從古詩中找出兩個贊頌項羽的詞語.
2. 你找的是那兩個詞?你是怎么理解這兩個詞的?
(同學用自身的話說說”人杰”和”鬼雄”的意思.)
3. 前兩行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身的話說說嗎?
(找兩三名同學說前兩行詩句的意思.)
4. 這兩行要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讀出英雄氣概)
5. 現自身試讀,再指名同學讀,其他同學評議.
(二).查找資料,理解后兩行詩句.
1. 齊讀后兩行詩句.
2. 提問:讀后你有什么疑問,最想知道什么?
(項羽是誰?他為什么不肯過江東?江東是什么地方?等)
師:善于提問時很好的學習習慣,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才會學到更多的指示,這節(jié)課老師就把問題交給你們,利用上網查找資料的方式自身解決問題,有信心嗎?
3. 教師指導同學上網查找資料.
(1).在”百度搜索”中輸入”項羽”兩個字,然后點擊搜索.
(2).教師推薦選項:1.項羽;2.楚漢之爭和漢朝建立;3.項羽.
(3).自身選擇一項了解有關內容.
(同學自讀資料,教師巡視指導.)
(4)項羽為什么不肯過江東?把你了解到的說給同學聽。
(同學交流資料)
觀察資料中的項羽畫像,你有什么感覺,從哪感覺到的?
(同學說說自身的感覺)
(5)提問:通過李清照對項羽的贊頌和剛才咱們了解到的資料,你認為項羽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同學說自身的看法:寧死不屈、不茍且偷生、有英雄氣概等)
師:是啊,項羽活著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絕不屈膝投降。
(6)后兩行是什么意思,用自身的話說一說。
(7)讀詩,讀出項羽寧死不屈的英雄氣節(jié)。
(同學自讀、同桌讀、指明讀,并互相評議)
四:了解寫作背景體會感情。
(1)、師:楚漢戰(zhàn)爭以項羽的失敗而告終,“至今思項羽”,宋朝女詞人為什么要去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失敗的英雄呢?這和作者當時所處時代背景有直接關系,誰把課前搜集到的作者所處年代和當時的寫作背景給大家念一念?
(同學交流資料:靖康之變和寫作背景。)
教師播放一段帶有解說的“靖康之變”的電影資料。
(2)、師:在那個國破家亡,風雨飄搖的年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南宋統(tǒng)治者卻整日沉浸于享樂,不思恢復中遠。此時,作者在贊頌項羽,思念項羽的同時,還表達了他怎樣的情感?
(同學說:對南宋統(tǒng)治者的憤恨、失去家園的.悲哀、為國家擔憂等)
(3)、此時作者是怎樣的心情?(氣憤、傷心等)
(4)、再度,讀出作者當時的心情。
(自讀、指明讀,互相評議)
(5)師:處于封建時期的李清照,雖是一名柔弱女子,而她不只在文學上能流芳百世,同時,能有如此的英雄氣節(jié),實在令人佩服。
(6)、再讀詩,讀出作者報效祖國的氣節(jié)。
(自讀、指明讀,互相評議)
(7)真正的英雄是能夠激勵后人的,項羽的寧死不屈與南宋統(tǒng)治者的貪生怕死形成鮮明的對比,《夏日絕句》一詩既是對項羽英雄氣概的贊頌,又是對南宋懦夫的諷刺,更是李清照高尚民族氣節(jié)的鏗鏘表達。
(8)在次讀詩,讀出自身的感受。
五:可外延伸
(1)上網搜集李清照其他詩詞,讀一讀,并把自身最喜歡的詩詞讀給同學聽。
(2)教師推薦另一位紹興女英雄——秋瑾。
課后上網查找秋瑾資料和他寫的詩句。
《夏日絕句》教案 10
教學目標
1、學習李清照高尚偉大的愛國精神,培養(yǎng)同學熱愛祖國、奮發(fā)圖強的精神。
2、在古詩教學中將復雜的歷史背景運用多媒體加以介紹,使同學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詩句的含義。
3、鼓勵同學查資料,討論,自讀自悟,促進同學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課前準備
通過閱讀、上網查資料,了解有關南宋的歷史和李清照的生平和項羽的有關資料,將收集的資料與同學交流。
教學流程
一、運用多媒體導入新課,激發(fā)同學興趣,了解歷史背景。
1、播放《射雕英雄傳》片段
。ㄊ帤饣啬c的音樂,激烈嚴酷的戰(zhàn)爭局面給同學以強烈的震撼)
2、師導入:剛才,同學們看到的是電視劇《射雕英雄傳》的片段,雖然是武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華民族歷史上一段屈辱的歷史。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多少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飽受戰(zhàn)爭之苦,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同學們通過查資料,已經了解了一些南宋的歷史和李清照的`生平,誰來向大家介紹介紹。
3、同學將收集的資料用實物投影儀顯示出來并向大家介紹。
如同學介紹不完整,可補充:
李清照:(1084~約1151)
自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人,著名女詞人。她出身于一個具有文化保守的士大夫家庭,父親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學者,十八歲時與太同學趙明誠結婚,混后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恥南下,建炎三年,趙明誠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難,幾年后轉寓臨安,孤苦伶仃地度過寂寞的晚年。
靖康恥: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虜了徽宗、欽宗兩個皇帝,北宋王朝在統(tǒng)治一百多年后宣告滅亡,歷史上稱這次事變?yōu)椤熬缚抵儭卑傩沼X得這是一件羞恥的事情,所以又稱“靖康恥”。
之后,宋欽宗的弟弟趙構作了皇帝,定都臨安(今杭州),歷史上稱為南宋!
。ㄓ捎诒菊n涉和的歷史背景較復雜,事先安排同學收集資料,并利用多媒體加以介紹,對同學理解全詩大有協(xié)助,同時也培養(yǎng)了同學的自學能力。)
二、用多媒體出示全詩內容,指導朗讀。
1、師導語:在那個國破家亡,風雨飄搖的時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南宋統(tǒng)治者卻整日沉浸于享樂,不思恢復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經當年項羽自刎的烏江渡口,觸發(fā)了她痛國傷時的無限感慨,寫下了這首著名的《夏日絕句》。
2、用多媒體出示全詩。
。ㄔ诩ぐ旱呐寐曋,毛筆楷書的詩句一一出現,師富有感情地大聲朗讀。)
3、提問:同學們聽出老師帶著怎樣的感情讀這首詩嗎?(悲憤、激昂)
誰來試著讀一讀?
4、請三、五名同學大聲朗讀,其他同學評一評,誰讀得好,為什么?
5、全班同學有感情地大聲朗讀。
。ㄓ枚嗝襟w課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將同學帶入詩中描繪的意境中,因此,同學讀得非常有感情。)
三、分小組討論,理解詩句含義。
1、理解第一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同學討論后發(fā)言:活著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為鬼中英雄。
2、理解“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同學討論后發(fā)言:至今人們還懷念項羽,佩服他寧死不肯逃回江東。
3、考慮討論:
。1)“項羽”是什么人?李清照為什么“至今思項羽”?(說說項羽的故事。)
秦朝末年,統(tǒng)治者的殘酷激起了人民的不滿,各路豪杰紛紛起義抗秦,項羽率領八千江東子弟渡江轉戰(zhàn)中原,消滅秦軍主力,立下赫赫戰(zhàn)功,秦朝滅亡后,與劉邦爭奪天下,最終,項羽兵敗亥下,退至烏江渡口。當時,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振旗鼓,項羽覺得自身無顏再見江東父老,不肯過江逃生,便下馬步戰(zhàn),殺敵數百,負傷十余處,最后從容自刎,時年31歲。
。2)讀了這段文字,你理解了項羽為什么“不肯過江東”嗎?
師小結:是。№椨鸹钪俏鞒酝,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決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統(tǒng)治者卻在做什么?請同學們再看一段資料。
。ǘ嗝襟w放一段有關的歷史資料)
。3)看完這段介紹,你又有何感想?
師小結:雖然岳飛被害的事情發(fā)生在李清照寫這首詩之后,但假如李清照知道了這件事也一定會痛罵當時的統(tǒng)治者。有一首寫道“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反映的就是當時中原人民的狀況,而另一首詩“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狀況,面對這樣的遺民,面對這樣的統(tǒng)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四、在理解全詩的基礎上,對同學進行語言訓練和朗讀指導。
師過渡:李清照大聲地呼喊“南宋的統(tǒng)治者。∧銈?yōu)槭裁床荒芟耥椨鹉菢印鄙又f“南宋的統(tǒng)治者!你們?yōu)槭裁础?/p>
。ㄔ娋鋬热葺^簡單,同學通過自學討論就能理解詩意,后面幾道考慮題讓同學進一步理解李清照為什么要寫這首詩。)
五、總結全詩,朗讀升華
1、師總結:是啊!一個封建時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愛國情懷,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氣魄,實在令人佩服。
2、討論: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應當怎樣做人?
3、師小結: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樣,做一個熱愛祖國的人,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同學們只有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勤奮學習,將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才不會受敵人的欺辱。讓我們懷著對李清照的敬仰,讓我們抱著“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聲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吧!
4、配樂朗讀全詩,讓同學的思想境界得到進一步地升華。
。ㄔ诩ぐ旱呐们,同學們對著大屏幕上的詩句大聲朗讀,讓這首詩的字字句句和李清照的精神永遠留在同學們的心中。)
六、作業(yè)
1、寫一寫這首詩的讀后感。
2、讀一讀李清照其他的詩詞。
。ㄔ诠旁娊虒W中注重“情境交融”,不只能促進同學理解詩意,更能協(xié)助他們體會作者的感情和詩中的意境,激發(fā)他們學習古詩文的興趣。)
《夏日絕句》教案 11
本課是一首新體詩,抒發(fā)了追尋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詩的一、二兩節(jié)寫對于延安精神的追尋,三、四兩節(jié)寫實現現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兩節(jié)寫追尋延安精神的重要意義。用形象說話,用一系列事物構成鮮明的意境,是本課主要表達特點。了解詩中所說的具體事物的意義和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是教學重點。
選編這首詩,一是引導學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認識新體詩,接受語言美的熏陶。
二、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了解全詩內容,懂得發(fā)揚延安精神的重要。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學生搜集閱讀有關延安的資料,對抗戰(zhàn)時期的延安有更多的了解。教師準備課文掛圖,或把課文掛圖,課文重點語句制成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
2、先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再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作者到延安追尋什么?為什么追尋?把詩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找出來,在讀中想象,體會它的意義,然后把自己的見解和同學交流。
3、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可讓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詩,邊讀邊思考:為什么這首詩聽起來這么悅耳,讀起來瑯瑯上口?要讓學生明確到這首詩隔句押韻,并用“· ”把韻腳“ang”標出來。朗讀時,把韻腳適當加以突出。第一節(jié):光、陽,第二節(jié):香、場,第三節(jié):瑯、炕,第四節(jié):響、梁,第五節(jié):煌、翔,第六節(jié):想、陽。還要讓學生明確到這首詩多用排比句,朗讀起來節(jié)奏感很強。朗讀時,要讀出排比句的氣勢。
4、詩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教學。
(1)第二節(jié)的四個“追尋”。
可用投影片或錄像幫助學生了解“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guī)X”,了解延安精神。放映錄像或投影片時要加以簡要的解說。“延河”,清晨、傍晚,人們常在延河邊上漫步,討論革命道理;“棗園”,曾是黨中央的所在地;“南泥灣”,當年359旅曾在這里懇荒種糧開展大生產運動;“楊家?guī)X”,那里有中央禮堂和黨中央辦公樓,許多重要會議在這里召開。追尋“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guī)X”,就是追尋延安精神,追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力求上進、永不滿足的精神,執(zhí)著地追求理想并為之獻身的精神。
(2)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茅屋,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坑。
“告別破舊茅屋”就是告別落后,忘不了“溫熱的土坑”,就是忘不了密切的黨群關系,干群關系,軍民關系。
(3)我們毫不猶豫丟掉了老牛破車,卻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梁。
“丟掉了老牛破車”,就是丟掉落后,“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梁”,就是要把延安精神發(fā)揚光大。
(講失去延安精神的嚴重性。)
(5)第六節(jié)的三個“追尋”。
(“追尋”延安,就是追尋信念,追尋溫暖,追尋光明。詩句中的“延安”仍指延安精神。)
4、在深入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后,可用引讀的方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四、 參考資料
難忘延河
祈念曾(新聞工作者,現居深圳)
《延安,我把你追尋》是我8年前的一首詩作,沒想到被選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編的第12冊語文課本中;貞涍@首詩的寫作過程,心中再次涌起火辣辣的激情和沉甸甸的思索……。1968年,我從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分配到陜西工作。我曾多次到延安參觀采訪。當時,正是xxx時期,延安的面貌變化不大。1974年我到延安采訪,那里的人民依然比較貧困,我心里難過極了。歸來后,寫一首《延安,我為你哭泣》的詩,留在我的日記本上。粉碎“四人~”以后,撥亂反正,改革開放,延安的面貌才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延安人民丟掉了老牛破車,通了飛機、火車,窯洞變成了林立的高樓大廈,人民越來越富裕。1991年,我隨中央電視臺《黃河》創(chuàng)作組再次不定期到延安采訪,參觀了棗園、楊家?guī)X、寶塔山、南泥灣等地,浮想聯翩,遐思漫伸……我看到當年南泥灣開荒的镢頭,在大生產運動中開墾出陜北的錦繡江南;我望著延河清澈的流水,這河水曾哺育了無數中華民族秀、最有覺悟的先鋒戰(zhàn)士;我聞著棗園梨花的清香,當年毛主席在這里寫下了彪炳史冊的革命雄文;我走進楊家?guī)X“魯藝”的禮堂,毛澤東那篇《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又回響在我的再邊。追尋當年革命前輩的足跡,我更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所培育的延安精神是革命的傳家寶,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今,時代發(fā)展了,生活富裕了,但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延安精神不能丟。延安精神既體現了共產黨人的高尚品質和崇高理想,又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和英雄氣概。在我們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強國的進程中,延安精神更要發(fā)揚光大,在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更要提高精神生活的質量。
基于這種認識,我開始構思,創(chuàng)作了《延安,我把你追尋》這首詩。
詩寫完后,1992年,收入我的詩集《人生之戀》(陜西人民出版社),受到文學界和廣大讀者的好評。評論家馬瑩伯撰文說:“這首詩以高昂的激情和生動的形象謳歌了延安精神,強調了改革開放條件下繼承和發(fā)揚延安精神的極端重要性!边@首詩,1993年榮獲全國詩歌“菊花獎”,1994年入選《新時期詩歌精選》。1997年選入5年制語文課本第10冊,今后又選入6年制語文課本第12冊。
1992年,我來到深圳,雖然離開了生活工作20多年的黃土地,但延河永遠在我心中流淌,融入我的血管,凈化我的靈魂。
《夏日絕句》教案 12
一、交流資料,引入新課
1、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宋朝詞人李清照的詩(板書:李清照)
2、課前,老師已經布置你們搜集李清照的有關資料,我們一起來交流。
。▽W生交流資料)
3、同學們的資料很詳細也很全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李清照寫的這首(板書課題及古詩,學生隨老師板書念).
二:整體感知古詩
1.師范讀古詩.
2.生讀古詩,要讀通順流利.讀熟后可讀給同桌聽.
3.指名學生讀,其他同學認真聽,邊聽邊想:這首詩贊頌的是誰?
三:利用網絡,理解古詩內容
(一).理解前兩行詩句.
1.自讀古詩,讀后從古詩中找出兩個贊頌項羽的詞語.
2.你找的是那兩個詞?你是怎么理解這兩個詞的?
(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人杰”和”鬼雄”的意思.)
3.前兩行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嗎?
(找兩三名學生說前兩行詩句的意思.)
4.這兩行要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讀出英雄氣概)
5.現自己試讀,再指名同學讀,其他同學評議.
(二).查找資料,理解后兩行詩句.
1.齊讀后兩行詩句.
2.提問:讀后你有什么疑問,最想知道什么?
(項羽是誰?他為什么不肯過江東?江東是什么地方?等)
師:善于提問時很好的學習習慣,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才會學到更多的指示,這節(jié)課老師就把問題交給你們,利用上網查找資料的方式自己解決問題,有信心嗎?
3.教師指導學生上網查找資料.
(1).在”百度搜索”中輸入”項羽”兩個字,然后點擊搜索.
(2).教師推薦選項:1.項羽;2.楚漢之爭和漢朝建立;3.項羽.
(3).自己選擇一項了解有關內容.
(學生自讀資料,教師巡視指導.)
(4)項羽為什么不肯過江東?把你了解到的說給同學聽。
。▽W生交流資料)
觀察資料中的項羽畫像,你有什么感覺,從哪感覺到的?
。▽W生說說自己的感覺)
。5)提問:通過李清照對項羽的贊頌及剛才咱們了解到的資料,你認為項羽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W生說自己的看法:寧死不屈、不茍且偷生、有英雄氣概等)
師:是啊,項羽活著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絕不屈膝投降。
(6)后兩行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7)讀詩,讀出項羽寧死不屈的英雄氣節(jié)。
。▽W生自讀、同桌讀、指明讀,并互相評議)
四:了解寫作背景體會感情。
。1)、師:楚漢戰(zhàn)爭以項羽的失敗而告終,“至今思項羽”,宋朝女詞人為什么要去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失敗的英雄呢?這和作者當時所處時代背景有直接關系,誰把課前搜集到的作者所處年代及當時的寫作背景給大家念一念?
(學生交流資料:靖康之變及寫作背景。)
教師播放一段帶有解說的.“靖康之變”的電影資料。
(2)、師:在那個國破家亡,風雨飄搖的年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南宋統(tǒng)治者卻整日沉迷于享樂,不思恢復中遠。此時,作者在贊頌項羽,思念項羽的同時,還表達了他怎樣的情感?
。▽W生說:對南宋統(tǒng)治者的憤恨、失去家園的悲痛、為國家擔憂等)
(3)、此時作者是怎樣的心情?(氣憤、傷心等)
(4)、再度,讀出作者當時的心情。
。ㄗ宰x、指明讀,互相評議)
。5)師:處于封建時期的李清照,雖是一名柔弱女子,而她不僅在文學上能流芳百世,同時,能有如此的英雄氣節(jié),實在令人佩服。
(6)、再讀詩,讀出作者報效祖國的氣節(jié)。
。ㄗ宰x、指明讀,互相評議)
。7)真正的英雄是能夠激勵后人的,項羽的寧死不屈與南宋統(tǒng)治者的貪生怕死形成鮮明的對比,《夏日絕句》一詩既是對項羽英雄氣概的贊頌,又是對南宋懦夫的諷刺,更是李清照高尚民族氣節(jié)的鏗鏘表白。
。8)在次讀詩,讀出自己的感受。
五:可外延伸
。1)上網搜集李清照其他詩詞,讀一讀,并把自己最喜歡的詩詞讀給同學聽。
。2)教師推薦另一位紹興女英雄——秋瑾。
課后上網查找秋瑾資料及他寫的詩句。
《夏日絕句》教案 13
1、自主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并能運用。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句,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感受春天的美好。
3、搜集描寫春天的詩句,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春天的情感。
理解古詩的大意,想象詩句所描繪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多媒體課件。
2課時。
1、大家還記得《春曉》嗎?
2、其實,描寫春天的詩還有許多,今天,我們將學習其中的兩首。
3、請大家自讀詩句,注意讀準字音。
4、抽生讀,在評價中點撥字音。
1、結合注釋,說說“遲日”的意思。
2、看課文插圖,展開想象,討論“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的意思。
3、,理解“融”、“暖”的意思。
4、小組討論“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的'意思。
5、抽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其余學生補充。
6、有感情地誦讀《絕句》,注意讀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1)聯系詩句,結合插圖,說說詩歌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2)全班交流該怎樣讀。教師范讀。
。3)學生帶著感情自由誦讀。
。4)試著背誦。
1、學生按學習《絕句》的方法自學《春日》。
2、教師點撥“勝日”、“尋芳”、“泗水”、“等閑”、“東風面”等詞語的意思。
3、分組匯報學習情況。
4、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5、能背誦該首古詩的學生給同學示范背誦,其余的學生嘗試背誦。
同學們還搜集了有關春天的哪些詩句?先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夏日絕句》教案 14
【教材分析】
這三首古詩是小學四年級語文第七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這組教材圍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一專題進行編排,都是關講于歷史上英雄的豪邁氣節(jié)的!冻鋈啡姺从沉俗髡邔︸v守邊疆的將士們久征未歸的同情,表達了希望朝廷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zhàn)爭,使國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的思想感情。《涼州詞》這首詩沒有直接描寫戰(zhàn)爭場面的險惡,也沒有具體敘述邊疆生活的艱苦,而是從出生之前的飲酒寫起。詩中以生活的美好與戰(zhàn)爭的殘酷做對比,抒發(fā)了人生感嘆,盡管這首詩的格調是悲壯蒼涼的,但不悲觀絕望;詩人對生活充滿熱愛,對死亡并不畏縮,“醉臥沙場”一語尤其顯示出豪邁的氣概!断娜战^句》是南宋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詩歌。一、二句“言理”,從生為人杰、死作鬼雄兩方面具體說明人生的價值和意義,襟懷高遠,極富英豪丈夫之氣。三、四句將“楚漢之爭”中的項羽故事,熔冶為詩,語帶惋惜,弦外有音。
【作者介紹】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其代表作有《相和歌辭放歌行》《雜曲歌辭少年行二首》《塞下曲四首》等,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
王翰(生卒不詳),唐代詩人。字子羽,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能文善詩。與后來的大詩人杜甫很有交情。他的詩流麗暢達,七絕《涼州詞》是流傳很廣的名篇。
李清照(1084—約1151),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其代表作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名句賞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這首詩沒有直接描寫戰(zhàn)爭場面的險惡,也沒有具體敘述邊疆生活的艱苦,而是從出生之前的飲酒寫起。開篇第一句就充分寫出了地方特色。甘醇的美酒,精致的酒杯,表明了美好的生活象征著生命的珍貴。但是,這次痛飲之后,就要奔赴戰(zhàn)場,立即面臨生死的考驗。而從古到今,真正能從殘酷的戰(zhàn)爭中活著回來的又有多少人呢?難怪他們要一醉方休。詩中以生活的美好與戰(zhàn)爭的殘酷做對比,抒發(fā)了人生感嘆,盡管這首詩的格調是悲壯蒼涼的,但不悲觀絕望;詩人對生活充滿熱愛,對死亡并不畏縮,“醉臥沙場”一語尤其顯示出豪邁的氣概。
《出塞》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表達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zhàn)事,使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詩人從描寫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扒貢r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里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里的戰(zhàn)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萬里”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里,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叭宋催”使人聯想到戰(zhàn)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與文章相關的資料介紹】
【格律】
本詩格律為: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這首詩依然是一首五言絕句。但是近體詩兩句之間平仄相對,叫“對”;兩聯之間平仄相似,叫“粘”。這首詩第一聯二、四字平仄相同,但上下仍相對,屬于近體詩中的“拗救”現象。同時,第二聯平仄依然相對。但是鄰聯失粘。應該屬于折腰體的.五言絕句。吟誦時相對比較難一些。調式應該重新組合,不能用一般的平起五言絕句調式。另外,對“拗救”現象的處理,吟誦時要注意修改第四字的音高和旋律。[押韻]
本詩押的是“一東韻”,一個很開闊雄渾的韻。詩歌的主旋律是豪邁雄渾的,然而入聲字比較多,顯得有些決絕。[聲韻]
“生—當——作!人—杰!”,“當——”字拖長,是一種強調,確信、肯定。“作!人—杰!”,三個字中用了兩個仄聲字“作”“杰”,改換音韻,并且起強調作用。鏗鏘有力的聲音告訴我們,是男子漢就應該活著做人中最杰出的人。
“死-亦!為—鬼-雄————”,“死亦”與“生當”相對,一個去聲字和一個入聲字“亦”連用,聲如破竹,造出一種強烈的對比感和聲韻鏗鏘的發(fā)誓的感覺,同時,拉長“鬼雄———”,讓人感覺豪氣萬丈自胸中發(fā)出。即使死了,也要在地獄里做一個鬼中的英雄。
“至-今——思—項-羽-”,“至今——”拉長述說從一千多年前遙遠的漢朝到南宋的今天,我依然在想著那位叫項羽的英雄。
“不-肯-過-江——東————”,一個入聲字“不”和去聲字“肯”“過”,連著一個拉長的平聲字“江”,一個押韻的,可以無限延長的字“東”,仿佛再現出那個戰(zhàn)敗后,不肯茍且偷生、寧死不屈的英雄項羽自刎的畫面。讓人肅然起敬。
【用典】
1.人杰:人中的豪杰。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3.項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曾領導起義軍消滅秦軍主力,自立為西楚霸王。后被劉邦打敗,突圍至烏江(在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
【《夏日絕句》教案】相關文章:
夏日絕句的意思10-06
《夏日絕句》教學反思01-06
《夏日絕句》教學設計05-04
夏日絕句教學反思(精選4篇)07-07
《絕句》教案03-15
絕句的優(yōu)秀教案09-11
絕句教案范文01-08
《絕句》教案(精選14篇)06-17
絕句教案(精選15篇)01-09
大班語言《絕句》教案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