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六年級上冊《觀書有感》教學反思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何不寫一篇觀后感記錄下呢?可能你現(xiàn)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上冊《觀書有感》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六年級上冊《觀書有感》教學反思1
相對于《冬夜讀書示子聿》來說,《觀書有感》的寓意就沒那么明顯了。詩文從頭到尾都看似在寫塘水,怎么就扯到讀書的學問了呢?如果不憑借任何的參考資料,學生自己是很難領悟到這一點的。怎樣把學生的思路印到那一頭去呢?我決定從題目上下文章。
一開始,我出示了這首詩的內(nèi)容,但不寫題目,只說作者朱熹是宋代的理學家(即哲學家)。隨后,理解詩句的意思。第一二兩句,重點讓學生感受到水塘的清澈明凈,三四句,通過與學校池塘的比較,明白源頭活水是水塘能保持清澈明凈的根本原因。學至此處,讓學生回過頭來說說正首詩在圍繞什么寫。學生都能發(fā)現(xiàn),寫的是水塘,水塘的清澈及為什么這么清澈。那我就問,如果讓同學門給這樣一首詩加個題目,會怎么加。開始,由于受了課本的影響,都說不出。后來,只說根據(jù)剛才理解大的意思來說,有同學就敢說了,“水”,“水塘”,“源頭活水”,當然有同學還說了“觀水有感”……總結(jié)了一下,就是題目總與水有關,但就是與書聯(lián)系不上。
隨后,出示課題,讀讀,想想,這水塘,怎么與書聯(lián)系起來了呢?打開課文,看插圖,來體會作者的心境,想象一位哲學家此時的'想法。教室里安靜下來,沒有人舉手,顯然,都覺得是個難題了。片刻,終于有一只、兩只手舉起來了。一位學生答得很好,大意是水池里不斷有水流進來,就能使水更清澈;我們?nèi)硕嘧x點書,就有知識不斷補充大腦,使人變得更聰明。說得不錯呀!大家也能明白了。最后,給大家總結(jié)了一下,作者是用這水來譬喻讀書的道理,這就是哲學家的高明之處。隨后有列舉了一些關于讀書的名言,再次說明“讀書使人明智”的道理。至此,揭示詩的含義總算水到渠成!
六年級上冊《觀書有感》教學反思2
朱熹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給我們諸多啟示,他的一首小詩《觀書有感》,也告訴了我們,多讀一點好書,會讓自己思想永遠活潑,才思不絕,情操高雅。〗虒W這首詩時,我是這樣這樣設計的,待學生已經(jīng)理解了詩句的意思,讓他們從詩的內(nèi)容(描寫方塘)與題目(《觀書有感》)表面的不相關提出問題——題目是《觀書有感》,而詩的內(nèi)容怎么一點都沒有寫有關“書”的內(nèi)容呢?然后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理解詩歌所要說明的道理。我估計學生都能說到“一個人的聰明來自于他不斷學習”這一層意思。然后我就引導學生聯(lián)系前兩行領會“開豁”這一層意思。
課堂教學中,學生按我的預設提出了上述問題:題目是《觀書有感》,而詩的內(nèi)容怎么一點都沒有寫有關“書”的內(nèi)容呢?并通過討論明確了這首詩是要我們“多讀書學習”,可“清如許”對應的意思——心智開豁、敏銳卻怎么也說不上來了。于是,我問學生曾經(jīng)在哪里看見過或者聽到過這句詩,是跟什么人、什么事情關聯(lián)起來的'?哪知道全班只有幾個學生很模糊地講了與詩句只有些許關聯(lián)的一點意思,其他學生都表示“從來沒有聽說過”。哈!看來學生就是“沒有源頭活水”!但這意思是我現(xiàn)在寫反思的時候感悟出來的。在課堂上,我并沒有利用好這一生成的“資源”,而是習慣性地采取了“填鴨式”教學法,把“標準答案”一股腦兒地“塞”給了學生。當時只是感到有些遺憾,沒有想出好的方法引導學生真正理解詩歌要說明的道理,F(xiàn)在想來,只要把當時學生“從來沒有聽說過”這一現(xiàn)象與詩句聯(lián)系起來,就能很好地解決問題的。
我對學生的學情估計不足,課堂上出現(xiàn)了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沒有敏銳的反應,只是想著趕快把知識“給”學生,將來能夠應付考試。由此我想到,我也缺少“源頭活水”?磥肀仨氁ふ倚┗钏搜剑
【六年級上冊《觀書有感》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觀書有感》教學反思04-01
觀書有感的教學反思12-07
《觀書有感》教學反思12篇11-03
《觀書有感》教學反思(12篇)11-03
觀書有感的教學反思12篇12-07
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4-18
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1-02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3-31
六年級上冊科學教學反思04-05